勇气是什么意思 解签:中國古代驗血秘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5:55:31
近來,關於血型話題又多了起來,如在日本,相親求職招聘升遷,都要看血型。血型在日本如同中國人事檔案裏的姓別籍貫一樣,是基本資料之一。


 A\B\AB\O四種類型,在現代被發現和確定,不過百余年時間,但並不等古人不知道血型,而且重血型也不是日本人的習慣,中國古人很早就發現了血型的不同與遺傳關系,甚至對血液的好壞都標準,用之於祭祀。
 如在商代,商王祭祀重要的神靈時,往往會選擇白牲取血,所謂白牲就是毛色純白動物犧牲。用人牲的血獻祭時,會選擇“白人”,即皮膚白皙的人(也有學者認為是“白種人”)。 在後來風俗中的“血祭地母”現象裏,往往也會選擇不同人的血來獻祭。著名人類學家費雷澤在作品《金枝》一書中,便記錄了這樣的一個古代風俗:在歐洲的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中,祭祀地母神時便喜歡殺掉一名孕婦,取其血祭灑於地裏,祈求大地豐產。同時,在古代有的地方還有用童牲血祭祀神靈的現象,這都是古人在血的認識上的反映。


 中國古人還很早知道血型的遺傳關系,並運用之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矛盾和難題。如過去民間常用的“滴血認親”,可以看成是最原始的DNA檢測法,而且有一定的準確性。


 清代文人紀曉嵐所著的《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卷11)便收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晉人有以資產托其弟而行商於外者,客中納婦,生一子,越十余年,婦病卒,乃攜子歸。弟恐其索還資產也,誣其子抱養異姓,不得承父業,糾紛不決,竟鳴於官。官故憒憒,不牒其商所問其贗,而依古法滴血試,幸血相合,乃笞逐其弟。弟殊不信滴血事,自有一子,刺血驗之果不合,遂執以上訴。謂縣令所斷不足據。鄉人惡其貪媢,無人理。僉曰:其婦夙與其私昵,子非其子,血宜不合。眾口分明,具有征驗,卒證實奸狀,拘婦所歡鞫之,亦俯首引伏,弟愧不自容,竟出婦逐子,竄身逃去,資產反盡歸其兄,聞者快之。


 此故事後來被現代劇作家範紫東改編成秦腔《三滴血》,而廣為流傳。但情節有很大出入,滴血認親引出了一樁冤情。“滴血認親”手段,如果是在世的人之間認親很好辦,取各自的血合到一起便見反應;如果一死一生則較麻煩,往往要取死者的骨頭,將之洗凈,然後將生者的血滴入骨上,如血很快沁進骨質內,則會被認為是親人,否則非然,這是“滴血認親”派生出來的手段,又叫“血骨認親”。


 魯迅輯錄的《會稽郡故書雜集》中錄有《會稽先賢傳》一文,此文是三國時謝偉平所作。謝偉平即謝承,吳國皇帝孫權寵妃謝夫人的弟弟。謝文中便記載了一起“陳業滴血認親”的故事。陳業的兄長渡海殞命,同船死了五六十人,因為屍身腐爛無法辨認。陳業仰天痛哭,後想起了“吾聞親者血氣相通”的古話,便將自己的血滴到他認為是兄長的屍骨中。怪事發生了,血很快沁入骨內,據此兄屍遂得以辨認,其它遇難家屬紛紛仿效。


 因為存在血緣關系者血液相溶的現象,並在實踐中證明有一定的真實性,所以,古代法官常會如紀曉嵐文中提到的縣官一樣,采取“滴血認親”,或“血骨認親”的手段來斷案。宋代有名的刑辦官員——提刑官宋慈便常用這種方法,作為斷案的輔助手段,屢屢有效,電視劇《大宋提刑官》中再現了當年“滴血認親”情形。


 中國歷史上最為滑稽的“血骨認親”事件,發生在南北朝時期,竟然掘墓殺人,這也是一起荒唐的皇家醜聞。南朝梁武帝蕭衍有一個兒子叫蕭綜,蕭綜的母親叫吳景暉,本是南齊荒唐皇帝蕭寶卷的寵妃。蕭衍從蕭寶卷奪得皇權,坐上寶座後,將蕭寶卷的後宮女人也全部“接收”,戲劇性就出在這裏。


 原來,蕭衍接收蕭寶卷後宮時,吳景暉已有身孕,女人懷胎九月,吳景暉七個月就生了,生下的便是蕭綜。蕭衍並沒有懷疑,視之如親子。誰想吳景暉後來把真相告訴了已近成人的兒子。蕭綜不相信,於是將蕭寶卷的墓掘開,挖出屍骨,“滴血認親”。


 《梁書·列傳第四十九》(卷第55)是這樣記載的:“然猶無以自信,聞俗說以生者血瀝死者骨,滲,即為父子。綜乃私發齊東昏墓,出骨,瀝臂血試之。”


 新出版的《帝王秘事》比較詳細地談了蕭綜這件事。當時,雖然自己的血沁入蕭寶卷的骸骨內,但蕭綜仍不相信,又殘忍地殺害了一名不相幹的男子,進行“滴血試驗”,看結果的異同。在證明自己與蕭寶卷是“親生父子”後,蕭綜“自此常懷異誌”,主動提出到邊遠的、別人都不想去的地方去任職服役。後來蕭綜反叛,客死北朝,蕭衍又派人去盜墓,將這個“兒子”弄回袝葬於蕭氏墓地。


 紀曉嵐在《槐西雜誌》也曾提到了“陳業滴血認親”一事說,但稱此事收錄於《汝南先賢傳》之中。紀氏認為,“滴血認親”也不能拘泥於古法,因為簡單做一下手腳便能“弄真成假”——


 骨肉滴血必相合,論其常也;或冬月以器置冰雪上,凍使極冷,或夏月以鹽醋拭器,使有酸鹹之味,則所滴之血,入器即凝,雖至親亦不合,故滴血不足成信讞。


 另外,如果想讓兩種沒有親緣關系的血相溶,古人也一招,將白礬調於水中,雖非父子亦可相溶。


 說到古人驗血做手腳,古代民間有一種鑒別處女的“秘術”,便是通過“驗經血”來處理的:將女人的經血滴入水中,如果沒有散開,而是凝結起來,便被認為是處女,否則此女已失身了。因為古人相信“處女之血,滴入水中不散而凝如珠。”


 需要說明的,這種驗血鑒別處女之術並不可信,如果有博友看了我的文字後“試驗”自己的女友,就傻了,因為古人早就有招破之:如滴親認親一樣,如果事先在水裏悄悄地溶入白礬,經血也溶散,那不冤枉了姑娘?如果用鹽醋拭器,使有酸鹹之味,經血入器即凝,雖非處女也“凝如珠”,這不又弄假成真了,如現代處女膜修復術一樣騙人?


 現代科學已證明同型的血相溶的現象,但並非有血緣關系的親人的都相溶,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只要是同型的也不凝結,這道理現在小學生都明白了。想了解的話請看一下附錄中的資料。

附錄:ABO血型的遺傳規律血型是遺傳的,子女的血型由父母的血型所決定。1900年,現代科學家揭開了  ABO血型的遺傳方式,有了血型的概念。


 一個人的血型是由父親的精子的血型基因和母親的卵子的血型基因所決定,其基因的組合稱為基因型。ABO血型中O基因為隱性基因,A和B為顯性基因。這就是說,當O基因與A或B基因組合在一起時,只顯示A或B基因的性狀,即A型或B型;而A和B又互為顯性基因,當A和B基因組合在一起時,同時顯示A和B基因的性狀,即AB型;只有當O基因與O基因相結合時,才產生O血型。


 ABO血型共有6種基因型,由於基因間的顯隱性關系,表現型僅僅為四種:O、A、B和AB四種血型。


 父母的血型與子女的血型可能並不一致,或同一對父母的兄弟姐妹的血型不相同,這是正常的現象,是ABO血型遺傳的現象。ABO血型的遺傳規律是:父母的一方是O型時不會產生AB型的子女;父母的一方是AB型時不會出現O型的子女;父母的血型為O型與AB型的配合時,子女的血型不是A型就是B型,子女不會與父母任何一方的血型相同。

 

具體如下:

 
     父母血型    子女中可能出現的血型    子女中不可能出現的血型
      O×O                  O                                     A,B,AB
      A×O                A,O                                B,AB
      B×O                B,O                               A,AB
      AB×O              A,B                                 O,AB
      A×A                A,O                                B,AB 
      B×A                O,A ,B,AB                    ——
      AB×A               A,B,AB                         O
      B×B                B,O                               A,AB
      AB×B              A,B,AB                          O
      AB×AB            A,B,AB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