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国产警匪神剧:[读书时间] 归彼大荒——林清玄读《红楼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43:34

归彼大荒——林清玄读《红楼梦》

每年总要读一次《红楼梦》,最感动我的不是宝玉和众美女间的风流韵事,而是宝
玉出家后在雪地里拜别父亲贾政的一段:

    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个清静去处,贾政打发众人上岸投帖,辞谢朋友,总说即刻
开船,都不敢劳动,船上只留一个小厮侍候,自己在船中写家书,先打发人起岸到家,
写到宝玉事,便停笔,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
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问
他是谁,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贾政才要还揖,迎面一看,不是别人,
却是宝玉,贾政吃一大惊,忙问道:“可是宝玉么?”那人只不言语,以喜似悲,贾政
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来?”宝玉未及答言,只见船头上来了
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
而去。贾政不顾地滑,疾忙来赶,见那三人在前,哪里赶得上,只听得他们三人口中不
知是哪个作歌曰:
    “我所居兮,青梗之峰;我所游兮,鸿濛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
兮,归彼大荒!”
    读到这一段,给我的感觉不是伤感,而是美,那种感觉就像是读《史记》读到荆柯
着白衣度易水去刺秦王一样,充满了色彩。试想,一个富贵人家的公子看破了世情,光
头赤足着红斗篷站在雪地上拜别父亲,是何等的美!因此我常觉得《红楼梦》的续作者
高鹗,文采虽不及曹雪芹,但写到林黛玉的死和贾宝玉的逃亡,文章之美,实不下于雪
芹。
    贾宝玉原是女蜗炼石补天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的顽石之
一,没想到女蜗只用三万六千五百块补天,余下的一块就丢在青梗峰下,后来降世为人,
就是贾宝玉。他在荣国府大观园中看遍了现实世界的种种栓桔,最后丢下一切世俗生活,
飘然而去。宝玉的出家是他走出八股科考会场的第二大,用考中的举人做为还报父母恩
情的礼物,还留下一个腹中的孩子,走向了自我解脱之胳。
    我每读到宝玉出家这一段,就忍不住掩卷叹息,这段故事也使我想起中国神话里有
名的顽童哪咤,他割肉还母,剖骨还父,然后化成一道精灵,身穿红肚兜,脚踏风火轮,
一程一程的向远处飘去,那样的画面不仅是美,可以说是至庄至严了。《金刚经》里最
精彩的一段文字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觉得这
“色”乃是人的一副皮囊,这“音声”则是日日的求告,都是有生灭的,是尘世里的外
观,讲到“见如来”,则非飘然而去了断一切尘缘不能至。
    何以故?《金刚经》自己给了注解:“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如来者,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我常想,来固非来,去也非去,是一种多么高远的
境界呢?我也常想,贾宝玉光头赤足披红斗篷时,脱下他的斗篷,里面一定是裸着身的,
这块充满大气的灵石,用红斗篷把曾经陷溺的贪嗔痴爱隔在雪地之外,而跳出了污泥一
般的尘网。
    贾宝王的出家如果比较释迦牟尼的出家,其中是有一些相同的。释迦原是中印度迦
毗罗国的王子,生长在皇室里歌舞管弦之中,享受着人间普认的快乐,但是他在生了一
子以后,选个夜深人静的时候,私自出宫,乘马车走向了从未去过的荒野,那年他只有
十九岁(与贾宝玉的年纪相仿)。
    想到释迎着锦衣走向荒野,和贾宝玉立在雪地中的情景,套用《红楼梦》的一句用
语:“人在灯下不禁痴了。”
    历来谈到宝玉出家的人,都论作他对现世的全归幻灭,精神在人间崩解;而历来论
释迦求道的人,都说是他看透了人间的生老病死,要求无上的解脱。我的看法不同,我
觉得那是一种美,是以人的本真走向一个遥远的、不可知的,千山万叠的风景里去。
    贾宝玉是虚构的人物,释迎是真有其人,但这都无妨他们的性灵之美,我想到今天
我们不能全然的欣赏许多出家的人,并不是他们的心不诚,而是他们的姿势不美;他们
多是现实生活里的失败者,在挫折不能解决时出家,而不是成功的、断然的斩掉人间的
荣华富贵,在境界上大大的逊了一筹。
    我是每到一个地方,都爱去看当地的寺庙,因为一个寺庙的建筑最能表现当地的精
神面貌,有许多寺庙里都有出家修道的人,这些人有时候让我感动,有时候让我厌烦,
后来我思想起来,那纯粹是一种感觉,是把修道者当成“人”的层次来看,确实有些人
让我想起释迦,或者贾宝玉。
    有一次,我到新加坡的印度庙去,那是下午五点的时候,他们正在祭拜太阳神,鼓
和喇叭吹奏出缠绵悠长的印度音乐,里面的每一位都是赤足赤身又围一条白裙的苦行僧,
上半身被炙热的太阳烤成深褐色。
    我看见,在满布灰鸽的泥沙地上,有一位老者,全身乌黑、满头银发、骨瘦如柴,
正面朝着阳光双手合什,伏身拜倒在地上,当他抬起头时,我看到他的两眼射出钻石一
样耀目的光芒,这时令我想起释迦牟尼在大苦林的修行。
    还有一次我住在大岗山超峰寺读书,遇见一位眉目娟好的少年和尚,每个星期日,
他的父母开着宾士轿车来看他,终日苦劝也不能挽回他出家的决心,当宾士汽车往山下
开去,穿着米灰色袈裟的少年就站在林木掩映的山上念经,目送汽车远去。我一直问他
为何出家,他只是面露微笑,沉默不语,使我想起贾宝玉——原来在这世上,女蜗补天
剩下的顽石还真是不少。
    这荒野中的出家人,是一种人世里难以见到的美,不管是在狂欢或者悲悯,我敬爱
他们;使我深信,不管在多空茫的荒野里,也有精致的心灵。而我也深信,每个人心中
都有一颗灵石,差别只是,能不能让它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