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庄附近宠物医院:美媒:北斗卫星让解放军在西太战力大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6:32:33

美媒:北斗卫星让解放军在西太战力大增

更新时间:2011-8-24 10:38:21 文字大小:大中小 点击数: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8月18日的报告称,解放军海陆空战力全面发展,特别是其部署于东南沿海的S-300PMU-2地对空导弹和HQ-9防空导弹,再加上防空战略以及二炮的导弹能力,解放军已可获得台海的部分制空权。


  报告称,过去十年间,在迅速增长的经济力量的驱使下,大陆向其国防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并积极发展了远程兵力投射能力以及新一代武器系统,如导弹、潜艇、航母、反卫星武器、隐形战斗机以及新型空基与海基运载工具。此外,大陆一直都试图在亚太地区,构建“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

卫星定位导航




  第二炮兵部队


  美智库文章称,解放军一直在积极研发并部署新型短程导弹、中程导弹、洲际导弹以及巡航导弹。而且,它还在继续提高其导弹的精确性,以及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目前,解放军已经沿中国大陆东南部海岸线,部署了1400多枚战术弹道导弹及巡航导弹,具备了对台发动多弹齐射精确打击的能力。与此同时,为增强自身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解放军还在继续开发“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增加新型中程弹道导弹的数量,展现其显着的导弹打击能力。


  空中能力


  美智库文章称,中国大陆也在继续引进高性能战斗机与轰炸机,包括歼-10、苏-27、苏-30、歼轰-7以及轰-6。而且,它还研发了歼-20隐形战斗机。此外,中国大陆一直都在部署预警机与空中加油机,以此增强其在战场上的环境感知能力,提高空中指挥与控制能力,并且扩大攻击距离。通过结合S-300PMU-2地空导弹、红旗-9防空导弹(两者均部署在东南沿海,可覆盖整个台湾海峡)、“攻势防空”战略以及第二炮兵部队的导弹力量,解放军已经具备了夺取台湾海峡部分制空权的能力。

        海军能力


  美智库文章称,中国大陆已经生产部署了新型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隐形快速攻击艇、核动力潜艇以及柴电潜艇。再加上监视与侦察系统,如侦察卫星、海上巡逻机以及超视距雷达(OTHR),中国大陆现在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水面及水下能力,能够部分封锁台湾地区的海上交通线,从而促进其反介入行动。此外,中国大陆目前还在建造航母战斗群,意欲强化其蓝水行动能力、护航行动以及对海上交通线的控制。


  地面与两栖能力


  美智库文章称,当前,中国大陆正通过研发新型主战坦克、两栖坦克以及远程多管火箭发射器,装备南京军区、广州军区以及济南军区部队,朝机械化与信息化方向迈进。与新的大型两栖战舰结合后,上述军事装备有助于提高解放军的机动性、快速攻击能力以及登陆行动效力。此外,在必要之时,中国大陆还能够将兵力投射到有争议东海与南海的岛屿和岛礁上。


  航空航天能力


  美智库文章称,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已经拥有了60多颗在轨卫星,用于军事导航与定位、科学研究、气象预测以及侦察与通信。其中,有20多颗军事侦察卫星能够让中国大陆全天候掌握台湾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国家的军事动态。此外,已部署的“北斗”定位与通信卫星,已经让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具备了初始定位与全球通信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北京精确制导武器的精确性。


  网络及电子战能力


  美智库文章称,中国大陆已经设立了一支“网络部队”和几个信息战中心,它们专门负责发展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技术。通过整合军事及民间资源、吸收民间网络与信息技术精英,中国大陆网络战能力得以大幅增强。在电子战方面,解放军装备了新型通信干扰器,部署了远程干扰器、不同类型的反辐射无人机以及反辐射导弹。因此,解放军已经获得了软杀伤电子中断能力以及硬杀伤电子破坏能力。


  美智库文章称,通过结合使用诸如侦察卫星、超视距雷达、预警机、海上巡逻机、无人机等监控与侦察设备,以及采取电子支持措施,解放军能够对台湾地区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视,并且还将能够有效掌握台湾武装部队的部署和军事动态。解放军已经大幅扩展了其新型舰船及飞机的作战范围,并且解放军海军还在继续增强其跨地区远程巡航训练能力。再加上岸基远程反舰和地对空导弹,据估计解放军现在能够对台湾地区周围进行部分空中及海上封锁,破坏其海上交通线,阻止外国军队进入第一岛链西部水域。此外,一旦部署其航母战斗群,解放军将拥有更强的能力来封锁台海地区。
         美智库文章称,通过提高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精确性及有效性、继续部署精确制导武器、反辐射武器、远程防空导弹和反舰导弹,解放军已经大幅增强了其联合攻击火力。此外,解放军还能针对航行中的舰艇和飞机以及重要政治-军事-经济设施发动精确打击,比如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C4ISR)系统、空军基地、政府机构与关键基础设施。解放军还在积极采购新的大型登陆艇和气垫船,以此提高自身的运输能力和兵力投射速度。


  美智库的报告建议,鉴于与大陆在综合力量及军事力量方面巨大差距,台湾必须发挥自身的“巧实力”,并且妥善处理华盛顿-北京-台北三者之间的关系。在防御方面,台北必须以防御性防御以及非对称作战概念为基础,积极增强“固若磐石”的武装部队,从而可靠地保护自身、阻止战争、坚定不移地促进两岸和平、地区稳定以及自身的繁荣。为此,台北应该维持两岸互信与稳定,强化自身的防务,需要保持同华盛顿之间的友好关系,增强与华盛顿的军事交流,敦促华盛顿对台出售先进防御性武器。台北需要通过促进武装部队的志愿文化与防务改革,来构建“固若磐石”的防卫力量。这样做,台北便能完成三大主要防卫任务:保护台湾、阻止敌人的威胁、打退敌人的攻击。此外,台北还应完善全面防务机制,强化战略可持续性,增强储备力量的动员。


  美智库报告称,台北绝不会刺激或发动攻击。不过,它必须拥有保护自身以及在遭受第一击后反击敌人的能力。为贯彻“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的军事战略,台湾地区的武装部队必须有效执行如下任务:


  1.防卫固守:台湾地区武装部队必须能够承受敌人的首次攻击,避免斩首攻击,做好反击准备,维持自身作战能力,从而实现“战略持续性、战术果断性”的目标。


  2.有效吓阻:台湾地区武装部队应该有效提高各军种武器系统的协调性,增强联合行动的效力,强化防御对策能力,确保让敌人意识到发动入侵的成本与风险,进而理性地放弃任何进行入侵的敌意。


  3、反封锁:在和平时期,台湾地区武装部队需要确保其空域及海域的安全。而在战争时期,这支武装部队需要调整联合作战能力,反击敌人的封锁行动,打开空中及海上安全通道,维持与外界的通信,确保政府与社会系统的连续性。
         4、联合阻击:在敌人发起首轮攻击后,台湾地区武装部队需要利用有利条件,实施防御对策,攻击敌人重要的军事目标,以及在港口集结、登船的两栖部队。随后,台湾地区武装部队需要集中精力开展联合阻击以及联合攻击行动,阻止正在穿越海峡的敌军并将之歼灭。

我国成功发射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按照原定计划,经过与地面段的调试,今年10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为用户提供初始服务。




  5、地面防御:如果敌军强制登岸,那么台湾地区武装部队必须使用全面防御力量,构建深层防御体系,并且进行多层次的阻击,从而在敌军获得一席之地前,消灭敌人的登陆及空降部队。


  美智库报告称,台湾地区的非对称战略是一种思维创新方式。它旨在有效发挥除常规作战能力之外的其他作战能力,综合正规与非正规作战方法加以灵活运用,发展低成本、高效能、易于组建的非对称/创新部队。非对称战略的目的在于使台湾地区的力量最大化,之后攻击敌人的弱点,抑制敌人的作战能力与行动,从而获得更多行动自由,实现以巧实力对抗敌人压倒性力量的目标。

         如今提到卫星导航,人们自然会想到GPS,GPS俨然已经成了卫星导航的代名词。确实,在当前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市场上,GPS的占有率高达95%以上。面对几乎被GPS垄断的民用市场,人们鲜有听到“北斗”的声音。


  虽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还没有全部完成,但是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已经建成10余年。10年间,相关部门为它的应用推广下足了功夫。


  中国的老百姓真正开始认识“北斗”应该是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开始的。随着天崩地裂的震动,基础设施和通讯设施全部被破坏,地震灾区瞬间成为了信息孤岛。在常规通讯手段失灵的情况下,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为救援部队紧急配备了一千多台“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终端机。依靠北斗系统的定位和短报文功能,这些终端机迅速在灾区织就了一张“天网”。一台台“北斗”终端就是这张天网上的一个个节点,救援队利用北斗终端机的短报文功能实现了各点位之间以及点位与指挥部之间的信息联络。这样的一张天网在灾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的奇迹。在后来的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灾害中,北斗系统也同样大显神通,成为废墟中生命的“守护神”。


  提到“北斗”的应用,首当其冲的是其在军队中的应用。我军建立了基于北斗试验系统的面向陆军的战场和训练指挥系统。包括战场精密武器时间同步协调指挥,飞机、火箭的实时位置、轨道的确定等。在武器上应用北斗系统可以提高武器的精度。在实战应用中,北斗系统也有精彩的表现。在一次清剿一个恐怖训练营的反恐行动中,由于当地地形复杂,新疆军区就是凭借直升机和北斗系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现在,在许多边防团中,北斗导航终端也成了边防官兵身边必不可少的武器。


  短报文通信,引以为傲的“中国特色”

            前面我们提到了“北斗”的短报文通信功能。这一如同手机收发短信的功能使得卫星导航系统拥有了通信能力,这也正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导航系统最大的区别,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特色”。


  我们知道,导航卫星一直在空间发布不间断的导航信号,我们利用导航终端接收这些信号并进行解算就可以知道我们的位置,也就是说,我们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知道我在哪里。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我在哪里,还需要知道你在哪里。比如在野外遇险的人员,搜救人员需要知道“你在哪里”才能开展救援工作。利用北斗的双向通讯功能就能解决知道“你在哪里”的问题。


  这一功能最成功的应用之一就是海洋渔业上的应用。可以设想,当渔民驾着渔船在移动通讯信号早已无法覆盖的远洋区域进行捕捞作业的时候,如果遭遇台风、渔船被劫持等风险,在茫茫的大海上只知道“我在哪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重要的是要让救援人员能够知道“你在哪里”。北斗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功能正可以把这些重要的信息传递出来从而为救援工作指引方向。同样利用这一功能,渔政部门可以及时将台风警报发给所有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远洋渔船,让他们及时回港避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实用的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被南海渔民称为“千里眼”。


  授时服务,精度可达10纳秒


  在金融、电力、电信领域,让所有的系统、设备有一个统一、精确的时间基准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无论是我们的手表还是电脑上的时间,误差都非常大。系统时间的误差对于这些领域来说往往是致命的。


  对银行系统精确授时的意义,卫星导航领域的权威专家杨元喜院士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假设我们借美国2000亿美元,应该在今天零点之前还。如果我们的银行系统的时间不准确,导致我们在零点零一秒还,多一天的利息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在电力系统,如果电力传输设备运行时间不同步,轻则运行设备失控,影响正常传输,重则造成整个地区电网瘫痪。


  如果电信系统的时间不同步,那么老百姓要缴纳的电话费将永远是一笔糊涂账。

        现在银行、电力、电信系统都已经成功应用了北斗系统,利用“北斗”的授时功能能够保证它们有一个精确、同步的时间。北斗系统的铷钟可以提供精度为10纳秒(一纳秒相当于一秒的10亿分之一)的精密授时服务。


  多领域开发,只受想象力的限制


  虽然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功能只有导航、定位、测速、授时,但在各行各业对这些基本功能进行二次开发而产生的应用项目,绝对会让你眼花缭乱,并感叹自己想象力的匮乏。


  如果你戴的手表中装有导航芯片,利用“北斗”的授时功能,那么只要你的手表不坏,你就永远不需要调准时间;


  如果为老人、小孩配上北斗接收机,就可以准确地知道他们的所处位置,并与公安系统联网就可以为他们提供安全保护;


  在建筑施工中,利用北斗系统可以对建筑、桥梁施工中的形变进行毫米级、亚毫米级的监控,以防止因变形造成的垮塌事故;


  在森林防火领域,在防火车上装上具有通信功能的北斗定位接收机,可以引导车辆和消防人员到火点实施救灾;


  在地球物理领域,用北斗系统对全球地壳板块运动进行监测,可发现和预测地震;


  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系统将在智能交通、路况信息管理、道路堵塞治理、车辆监控和车辆自主导航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上,“北斗”的实时精密定位将应用于土地和农田的整理和管理,实现对农田的精密耕作;在渔业上,结合鱼群随着洋流定期洄游的特点,利用北斗系统的定位可以帮助渔民找到鱼群的位置。


  再告诉你这样一个实例吧,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建设,大坝碾压机安装了北斗导航终端,碾得平不平、直不直,碾了多少遍,完全由机器进行控制,保证了大坝的建设质量。


  因此,有人说过这样一句不无道理的话——卫星导航的应用只受想象力的限制。链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在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中,欧洲的“伽利略”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对外宣称的定位精度都为1米,美国的GPS和我国的北斗均为10米,授权用户可以得到更高精度的定位服务。美国正在大力研制新一代的卫星导航系统,并宣称新的系统定位精度将达到令人咂舌的1毫米。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步入空间段加速组网的阶段,按照系统建设“三步走”的规划,到2012年将建成覆盖亚太地区的区域导航系统,到2020年将建成覆盖全球能够为全世界提供导航定位服务的全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