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鬼丑 出书版番外:谈“语乱天下”之二:谈语文教学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2:33:52

谈“语乱天下”

要找到“语乱天下”的根源-谈语文教学的改革

语文教学是中小学最重要的课程,学时也安排最多,但收到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使不少大学教师呼吁在大学理工科也开设中文课。语文学科是与文化最直接产生联系的学科,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语文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根本原因是当今中小学语文教育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忘记了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甚至搞不清什么是语文知识!商务印书馆在2010年出版了《当代中国的语文改革和语文规范》一书,对中文改革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但很可惜的是基本上仅仅局限于“文字改革”,而对于词语概念使用的规范问题几乎没有谈及。我们学校的教育就是传播知识,对现实进行描述,对问题进行辩解,所有环节必须使用“语言”,也就必须遵守“文字游戏”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语文教学就是学习这个“规则”!

中小学语文教学所以成效不佳,关键是受到政治的干扰,没有把语文首先看成是传情达意的“技术”课,而常常上成了“思想课”,当然也就得不到真实有用的语言知识。语文教学就是学习“语言”和“现实”是如何实现转换的,其中有些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简单说就是学习如何把“现实”转换成文字;如何从文字中看到“现实”。语文教学是对一种“工具”的学习和熟练的过程,并不是关注这个“工具”去做什么。我们只有牢牢抓住这一点才可能搞好语文教学,语文课本应是什么样子也就一清二楚了。真正应当成为语文教科书的首先是字典、词典;继而是公认的“百科全书”。这样去学习显然枯燥而不符合教育规律,是不现实的。如果我们通过选“范文”来学语文,就要注意我们学习的是范文“如何表达”,而不是范文“表达了什么”。例如在对范文的选择上,从学习文字语言的规范来讲,没有必要注意范文的内容,甚至可以选一篇不遵守语言规范的文章来剖析讲解。例如对于鲁迅的文章,我们应当分析的是鲁迅在表达一些问题和观点上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容易引起“误会”的,又有哪些并没有说明问题,而不是去赞扬其中的所谓“思想”。

汉语有比较强的修辞能力,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这些是汉语的优点,是它华丽的地方,也是中国古汉语给世界留下的最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中国传统文化,人们常提到的是唐诗、宋词、元曲,是戏曲、散文,唯独没有系统的,逻辑脉络清晰的思想学术著作。重视语言的“华丽”,是对语言作用的异化。把原本传情达意的语言,讨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语言,真正变成了“文字游戏”,最多是拿去充填精神的空虚,去起到对人精神的“安慰”、“兴奋”作用。正因为诸多现实的社会矛盾没有了用“语言”去解决的机会,只好去靠战乱,靠“胜王败寇”的丛林法则。这种语言的“异化”也导致语文教学方向的失缺,造成语文教学的低效后果。所以我主张将这些“修辞”的内容,欣赏和学习文学的内容,都去作为语文的分支去学习,不能“反客为主”。

笔者不是学中文出身的,但从个人的感悟上看,我觉得语文教学应该拆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集中力量把语文作为“工具”来学习,重视文字的意义和各种文章的规范写法。在中小学阶段,任何一个教师,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教师,对学生的任何“写作”(包括口述回答各种问题)都有在语文层面上监管的义务,要注意指出在应用语言文字上的优缺点,如指出错别字,要求书写规范整齐,概念运用准确,符合语法规范,条理清晰,叙述准确,等等。同时进入高中后将语文改为文学和逻辑课。把文学作为美学知识来学习,学习如何从语言文字中陶冶情操,强调文学课仅仅是美育的一部分,是利用文字来抒发情感的。形式逻辑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同样也是语言科学的基础。语言的基础是“词语”,每一个词语都有属性,也就是“概念的内涵”,同时一个概念也表现了符合属性的具体“现实”,也就是“概念的外延”。形式逻辑在小学初中去直接讲述是不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在高中阶段可以直接讲述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要加入“如何讲理”的学习内容,学会如何思辨、辩论、演说。也就是任何“讲理”你必须先要定义清楚你所使用的概念,讲清楚概念的“内涵”,当争论双方达不成对概念内涵的共识,应当放弃使用这个概念。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语言的原理是比较复杂的,也是形式逻辑不能完全解决的,正因为如此,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应当告诫学子不能轻信“语言”,也就是不能将根本没有实际内容的“话语”去“神圣化”或“妖魔化”,莫名其妙地去“激动”。牢记“完全信书,不如无书”的戒条。要做到这一点,师范大学每个学科的学生都要将汉语作为必修课,要将语文如何“讲理”视为每个中小学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语文几乎是一切文化的基础,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是在教学子如何使用一种“工具”,如何遵守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则,而不能为了其它原因完全忘掉这一点。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天下”指的并不是谈“政权”的得失,而是谈天下之“道义”,而构成“道义”的基础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意义的混乱将是真正的“天下大乱”。从这一点看,创建和谐社会,厘清人们的思路,首要的是语言文字的“正本清源”,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繁重工作,需要所有知识分子来参与,而中小学语文教师又是首当其冲,每个教师应当对自己搞不清楚的“政治概念”勇于说出“我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