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罗武神全文阅读免费阅读全文:茶艺接待与服务特色课 - 浏览教学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0:44:25

茶艺表演

[本章导读]茶艺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活动。放眼中华大地的茶艺表演,可谓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美不胜收。本章主要介绍了茶艺表演程序编排的要求、茶席设计与品茗意境的营造、解说词的创作、生活型茶艺表演、舞台型茶艺表演等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习茶时的礼仪及基本手法

●熟悉编排茶艺表演的基本要求;

●掌握茶艺解说词的创作、茶席设计、各类茶叶生活型茶艺表演和几套舞台型茶艺表演。


第一节 茶艺表演基本要求

一、茶艺表演的艺术特征

茶艺表演在我国自古有之,随着现代茶艺的蓬勃发展,茶艺表演也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与一般的艺术表演相比,茶艺表演既具有一般艺术表演的共性特征,也存在着一些个性特征,具体包括:

1.茶之性——静   茶树默默生长在大自然中,禀山川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天然赋有谦谦君子之风。自然条件决定了茶性微寒,味醇而不烈,与一般饮料不同,饮后使人清醒而不过度兴奋,更加安静、冷静、宁静、平静、雅静、文静。因此茶事活动一般都应具有静的特点。周渝先生曾说:静不是死板,静是活的,要由动来达到静,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的。有些人心里很烦,你要他去面壁,去思考,那更烦,更可怕。可是如果你专心把茶泡好,你自然就进去了,就“静”了。所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入静法门,又是很快乐的。茶艺和一般的艺术不同,它是静的艺术,动作不宜太夸张,节奏也不宜太快,音乐不宜太激昂,灯光不宜太强烈。

2.茶之魂——和   和既是中国茶道的核心,也是中国茶艺的灵魂。自孔子创立儒家以来,直到后孟子、荀子等大家的丰富,和一直是中国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历代茶人在茶事活动中常会注入儒家修身养性、锻炼人格的功利思想,同时也就将儒家的一些精髓融入茶事当中,并提出茶具有中和、高雅、和谐、和平、和乐、和缓、宽和等意义。因此无论是煮茶过程、茶具的使用,还是品饮过程、茶事礼仪的动作要领,都要不失和的风韵,选择的主题不宜太过对立、冲突、争斗、尖锐。

3.茶之韵——雅   雅可与高尚、文明、美好、规范等内容,与雅一起组成的高雅、儒雅、文雅、风雅、优雅、清雅、淡雅、古雅、幽雅等等组成美好的词汇。雅也是中国茶艺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在“和”、“静”基础上形成的神韵。在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应从始至终要表现出高雅、文雅、优雅的气质,不能俗气、俗套、俗不可耐。

茶艺表演的这三个艺术特征,我们在整个编创过程中应紧紧遵循,从整个茶事活动中体现出来。

二、茶艺程序编排要求

1.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是茶艺表演的灵魂。无论你是取材于古代文献记载还是现实生活,表演型茶艺都要有一个主题。如周文棠先生根据朱权《茶谱》中记载文献编创的《公刘子朱权茶道》、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编创的《仿唐宫廷茶艺》,是根据唐代清明茶宴来反映唐代茶文化的盛况;《禅茶》则是根据佛门喝茶方式及用茶来招待客人的习惯进行的编创,以体现禅茶一味的思想;婺源的《文士茶》则是根据明清徽州地区文人雅士的品茗方式进行的编创,反映的是明清茶文化的高雅风韵;《白族三道茶》则是取材于少数民族茶俗,通过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来告诫人们人生要先吃苦后对能享受幸福。有了明确的主题后,才能根据主题来构思节目风格,编创表演程序、动作,选择茶具、服装、音乐等进行排练。

2.人物  根据主题要求,首先确定表演人数,一般茶艺表演的组合有一人、二人、三人和多人,如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仿唐宫廷茶艺》、《禅茶》表演可以多达十几人。一人型茶艺表演多数是生活型茶艺表演,或是给客人表演冲泡技艺。二人型茶艺表演一般是一个为主泡,另一个为助泡。主泡负责泡茶,助泡负责端茶具、奉茶等,配合主泡进行泡茶。三人型的由一人担任主泡,另外两人为助泡,配合主泡泡茶。一般主泡位居中间,助泡分别立于左右两旁。多人型的也一般是选择一个为主泡,其余的人为助泡,但分工会有所不同。多人型的还有一种表演方式,可以每个人都是主泡,如《集体工夫茶》每个人的服装、道具、动作都完全统一,没有主次之分。

确定了表演人数之后,接下来就要挑选演员了。茶艺是门高雅的艺术,表演者的文化修养与气质将直接影响茶艺表演的舞台效果,因此必须仔细挑选。茶艺表演人员的形象要求除了要根据大众的审美标准之外,还要综合考虑演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所以应尽可能挑选有一定文化修养又懂茶艺的演员。目前我国茶艺表演一般是以年青女性为多,但也可以根据节目的主题选择男士或年龄较大的演员。如《仿唐宫廷茶艺》、《将进茶》中就可选用男演员参于泡茶。此外茶艺表演反映的主体与内容不同,选择的演员形像也要有所不同。例如《仿唐宫廷茶艺》,因为唐代是以肥胖为美,故选择的演员就应该丰满一些;宋代是以瘦为美,故《仿宋茶艺》中的演员就应以清秀为主;《擂茶》、《新娘茶》等民俗茶艺则应选那些表情活泼的女孩。主泡和助泡相比,主泡应略高于助泡,其形象、气质更好一些。不管主泡还是助泡,手都应该纤细、匀称、白皙。

3.动作  主要是指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包括眼神、表情、走(坐)姿等。总的要求是动作要轻盈、舒缓、如行云流水般,可以运用一些舞蹈动作,但动作幅度不宜太大,也不能过于夸张以免给人做作之感。泡茶时动作要熟悉、连贯、圆润、避免茶具碰撞,放在左边的茶具应用左手拿,最好不要使双手交叉。茶汤不能洒在桌上。表情要自然,既不能板着面孔,也不能嬉皮笑脸。眼神要专注、柔和不能飘移,更不能东张西望或窥视,给人以不庄重感,但也不能埋头苦干,要有与观众交流的时候。此外编排者还应注意整个程序要紧凑,有变化,要能吸引人。

4.服饰  包括服装、发型、头饰和化妆。具体包括:

(1)服饰要根据主题来设计,主要以中国传统服饰为主,一般是旗袍或对襟衫和长裙。裙子不宜太短,不能太暴露。手上不宜配带手表、手饰,更不能涂指甲油,也不能染发。妆容以淡妆为好,不宜过于浓艳,以免显得俗气。

(2)服饰选择方面要考虑应与历史相符合,表演《仿唐宫廷茶艺》就应选用具有唐朝典型特点的服饰,《仿宋茶艺》就应选择宋代服饰,一些具有特殊意思的茶服饰也应相互辉映。如《禅茶》、《道茶》中就要选择特定的僧、道服饰。

(3)服饰选择时最好还能与所泡的茶相符合,如泡的是绿茶,其特点是叶绿汤清,那就最好不要穿红色、紫色等色泽太深的服饰,最好选择白色、绿色等素雅的颜色。如杭州袁勤迹表演《龙井问茶》时身着白底镶绿边的旗袍,就显得特别清新脱俗,效果非常好。

5.道具  主要是指泡茶的器具,包括茶具、桌椅、陈设等,是茶艺表演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道具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茶艺表演的题材来确定,如反映现代生活题材的就可选用紫砂、盖碗、玻璃等多种茶具,但如果是古代题材就不能选用玻璃器具。清花瓷是在元代才出现的,那么元代以前的茶艺表演就不能选用清花瓷,紫砂茶具是在明清时期才开始逐渐流行,那么在宋代点茶中就不应出现紫砂壶。茶艺表演中应力戒出现明显的败笔。其次选用的茶具色彩还应于呼应主题,最好能与服饰色彩相互呼映,那样效果会更好。如南昌女职学校表演的《文士茶》中,选用了青花瓷茶具、青色镶蓝边的罗裙,这些都与所泡的绿茶相吻合,而且青花瓷又是江西景德镇的特色,这样使得整个茶艺表演显得十分协调。再如《仿宋茶艺》中选用了宋代胜行的兔毫盏,还插上一枝色彩素雅的鲜花,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符合了当时宋代茶人将挂画、焚香、插花、点茶融入在一起的喜好。至于民俗茶艺则要选用当地的茶具,但也不能太土,需要适当的艺术化,以免给人一种俗气、难登大雅之堂的感觉。

6.音乐  音乐可以营造浓郁的艺术气氛,吸引观众注意力,带引大家进入诗意的境界。茶艺表演过程中,演员不宜开口说话,更不能唱歌所以选用音乐对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民俗类的茶艺多选用当地的民间曲调。如江西的《擂茶》就选用当地名歌“斑鸠调”和“江西是个好地方”;广西的《茉莉花茶艺》则选用民歌“茉莉花”。历史题材的应注意时空,不要时空错乱。如《仿唐宫廷茶艺》就要用唐代音乐,《仿宋茶艺》就要选用宋代音乐,总之要与主题相符,并能帮助营造氛围。

我国有很多古典名曲,可供茶艺表演使用。如反映月下美景的有:《春江花月夜》、《月儿高》、《霓裳曲》、《彩云追月》等;反映山水之音有:《流水》、《汇流》、《潇湘水云》、《幽谷清风》等;反映思念之情的有:《塞上曲》、《阳光三叠》、《情乡行》、《远方的思念》等;拟禽鸟之声态的有:《海青拿天鹅》、《平沙落雁》、《空山鸟语》、《鹧鸪飞》等。

7.背景  表演型茶艺多在舞台上进行演出,因此要根据表演主题来进行背景布置。茶艺表演的背景不宜太过于复杂,应力求简单、雅致,以衬托演员的表演为主,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泡茶者身上不能喧宾夺主。如果没有条件可选择屏风作为背景隔开,在屏风上可挂些与主题相关的字画。如《禅茶》表演在背景屏风上挂有“煎茶留静者,禅心夜更闲”的书联,既点明了主题,突出了禅意,又淡化了宗教色彩,十分巧妙。当然背景布置也可以是动态的,如杭州袁勤迹表演《日本茶道》时,让片片枫叶从舞台上空飘落下来,意境十分美妙。

8.灯光  茶艺表演中灯光一般要求柔和,不宜太暗也不能太亮、太刺眼,太暗会看不清茶汤的颜色。更不能使用舞厅中的旋转灯。南昌白鹭原茶艺馆在表演《禅茶》时,将灯光打暗,只留下照在主泡身上的一盏聚光灯,将所有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泡茶者身上。既吸引了目光,又增加了庄严肃穆氛围,达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这些都是单个茶艺节目编创中应注意的地方,但如果是整台晚会则还应考虑演出效果。由于茶艺表演普遍都偏静,看久了会让人坐不住,所以中间还可以加入一些活泼热闹的民间茶俗,来活跃大家的情绪。同时还要注意整场节目的形式、风格和色彩的调换,以免给人雷同感。

[小思考4—1]

[案例4—1] “时空逆转的茶艺表演”

一次国际茶会中,一场声势浩大的唐代宫廷茶艺表演正在进行:表演者身穿仿唐服装,在古典音乐伴奏下,手提现代的玻璃水壶正在冲泡盖碗茶,茶具选用的也都是青花瓷器。此次表演结束后,有专家评论说这场唐代宫廷茶艺表演是一次“时空逆转的茶艺表演”。 结束后这是将现代的泡茶方式套到唐代去,完全违背历史常识。

点评:茶艺表演的编创应遵循历史。众所周知,唐代泡茶方式是煮茶,即将茶饼碾碎过筛后放到锅里去煮,并不是用茶叶直接冲泡。唐代不仅没有玻璃水壶,就是青花瓷器也是在元代才开始盛行起来。因此编创茶艺节目时,应要尽量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考古常识,以免贻笑大方。

三、茶席设计与意境营造

(一)茶席设计的概念

茶席设计是现代的一个新生名词,是随着茶艺表演的发展而逐渐出现并流行起来的。2003年起,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举办的“高级茶艺师培训班”上,将茶席设计作为毕业设计,2004年,在上海举办的“海峡两岸茶艺交流大会”上,来自北京、浙江、台湾、安徽等各代表队共设计了三十多个茶席设计作品,每个作品都构思巧妙、涵义深刻。一时间,茶席设计几乎成为了茶艺表演的代名词,也成为每个茶艺表演者的必修课。那么究竟什么是茶席设计?很多茶学专家都对“茶席”有一定的见解,如童启庆教授在他的《影像中国茶艺》一书中,这样写到:“茶席,就是泡茶,喝茶的地方。包括泡茶的操作场所、客人的坐席以及所需气氛的环境布置。”周文棠先生在他的《茶道》中这样解释到:“茶席是根据特定茶道所选择的场所与空间,需布置与茶道类型相宜的茶席、茶座、表演台、泡茶台、奉茶处所等。茶席是沏茶、饮茶的场所,包括沏茶者的操作场所,茶道活动的必需空间、奉茶处所、宾客的座席、修饰与雅化环境氛围的设计与布置等,是茶道中文人雅士的重要内容之一。茶席设计与布置包括茶室内的茶座、室外茶会的活动茶席、表演型的沏茶台等。”2005年乔木森先生在其出版的《茶席设计》一书中更是准确的对茶席设计进行了概括:“所谓茶席设计,就是指以茶为灵魂,以茶具为主体,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它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所共同完成的一个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组合整体。茶席是静态的,茶席演示是动态的。静态的茶席只有通过动态的演示,动静相融,才能更加完美地体现的魅力和茶的精神。”由此可见茶席是一种物质形态,虽在实际内容上划分的不太清楚,但我们可以知道,茶席是指与饮茶、泡茶等有关的环境布置,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但又要具有实用性。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展示,又可和茶艺表演一起进行展示。

(二)茶席设计的基本要素

泡茶要遵循六要素才能泡出一壶好茶,茶席设计也是一样,一般的茶席设计都由以下要素组成:

1.茶叶   茶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茶的魅力、展现茶的精神。所以在茶席设计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茶叶了。茶叶可以说是茶席设计的灵魂,是茶席设计的目的。只有选定了茶叶才能更好地围绕这个中心来选定主题、构思茶席。

2.茶具   茶具是茶席设计的重要构成部分,选择时应注意它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茶具的质地可以根据所选择的茶具来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可以特别配置也可以简略配置,随意性较大。但在茶席设计中一般则是根据茶叶来确定,如名优绿茶一般可以选择透明无花纹的玻璃杯或白瓷、青瓷、青花瓷盖碗杯;花茶一般可以使用青瓷、青花瓷、斗彩、粉彩瓷器盖杯或壶;普洱茶和一些半发酵及重焙火的乌龙茶可以使用紫砂壶杯具;黄茶可以使用奶白杯;红茶可以用内壁施白釉的紫砂杯、白瓷、白底红花瓷、红釉瓷的壶杯具和盖碗杯;白茶可以用白瓷壶杯具,或用反差很大的内壁施釉的黑釉,以衬托出白毫;轻发酵及重发酵的乌龙茶还可以用白瓷和白底花瓷壶杯或盖碗来冲泡。选择茶具时还要注意整套茶具的色彩搭配,既要避免单调,又要求统一和谐,富有艺术情趣。

3.铺垫   指的是放在茶具下的铺垫,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某个局部,一般以布艺为主。铺垫可以帮我们遮挡桌子,保持茶具的干净,也可以帮我们烘托主题、渲染意境。铺垫可以选择棉布、麻布、腊染布、化纤、印花、毛织、织绵、丝绸等布艺,也可以选用竹编、石头、纸张、草杆编、树叶等,或者可以什么都有不用,直接是桌子、茶几等。在选择铺垫时要注意色彩的搭配,铺垫与铺垫之间、铺垫与茶具之间、铺垫与泡茶者的服饰之间都要注意到,不然铺垫就起不到烘托主题、渲染意境的效果,反而还可能起反面作用。

4.背景  背景可以给人带来很好的视觉效果,根据茶席的主题来定。在上一小节已对背景的设计进行了介绍,在此就不再进行讨论。

5.  点缀品  主要包括插花、焚香、挂画以及相关工艺品。

(1)插花。插花是我国文人的一大爱好,早在宋代,茶人们就将“点茶、挂画、插花、焚香”称为“四艺”。茶道插花不同于一般的插花,被称为“茶室之花”或“茶会之花”(如图5-1-1)。茶道插花不仅可以雅化环境,更可以烘托主题。茶道插花讲究色彩清素,枝条屈曲有致,瓣朵疏朗高低,花器高古、质朴,意境含蓄,诗情浓郁,风貌别具。花材上多用折枝花材,注重线条美。常用的花材有松、柏、梅、兰、菊、竹、梧桐、芭蕉、枫、柳、桂、茶、水仙等;在色彩上多用深青、苍绿的花枝绿叶配洁白、淡雅的黄、白、紫等花朵,形成古朴沉着的格调;花器多选用苍朴、素雅、暗色、青花或白釉、影青瓷或粗陶、老竹、铜瓶等。茶道插花的手法以单纯、简约和朴实为主,以平实的技法使花草安详、活跃于花器上,把握花、器一体,达到应情适意、诚挚感人的目的。在意境方面突出“古、静、健、淡”的特点。“古”并非是复古,而是一种幽邃中包含着哲思的状态;“静”并非寂冷无声,而是于静穆中包含着动力;“健”可引伸出健朗、瘦硬、高傲、壮挺、气骨等含义;“淡”则淡雅中含蕴沉厚。茶室插茶无,固定形式,随心意而成,以求个性更无意豪华,以求清新隽永,别辟意境。

(2)焚香。茶事活动中通过焚香可以使环境更幽雅,气氛更肃穆。茶事活动中常见香有以下几种形态和用途:

①枝香,也就是有香脚的香。有粗有细,细的枝香一般用于平常生活中,粗的一般是用于寺庙中;②寿香,作为神明祝寿的香,用手工做成寿字型固体篆香;

③香钟,也就是挂香,用来计算时间,点燃时间分七天、十五天、三十天三种;排香,成排联在一起的立香,没有香脚。一支排香有八条或十数条并排,成一条长板状,其上写有“喜”字,是结婚的时候,拜天公、拜祖先时所用的香;

④线香,指的是没有香枝、香脚的线型。用“檀香、藿香、白芷、樟脑、马蹄香、荆皮、牡丹皮、大黄、甘松等磨成极细制成;

⑤环香,类似香钟,具体而微,因重量轻,不用绑线,用一个撑香的金属架顶着,放在香炉中焚烧,现这种香已几乎不在生产;

⑥盘香;分单线型和双线型两种,单线成型的中心圈比较小造型优美,双线成型的中心圈比较大,都型圆身型;

⑦沉烟香,就是在香物的中心有一条空洞,点燃之后,香烟顺着洞往下流出,形成烟景。

茶席设集中在选择香时要遵循“不夺香”的规则,即香的香味不能于茶香起冲突。香型要以淡雅型为主。配合茶叶来,浓香的茶需要焚较重的香品,幽香的茶,焚较淡的香品。配合时间来,春天、冬天焚较重的香品,夏天焚较淡的香品。空间大焚较重的香品,空间小焚较淡的香品。

(3)挂画。在屏风上悬挂与茶艺与主题有关的字画(以写意的水墨画为时尚,如果是工笔或写实之画作,则求赋色高古,笔墨脱俗),也可悬挂点明主题的茶联,但要含畜,不宜直露,更不宜有太强的政治色彩,以免有说教之嫌,设色不宜过分艳丽,以免粗俗或喧宾夺主,而裱装又以轴装为上,屏装次之,框装又次之。

(4)相关工艺品。指的是茶席设计中根据主题需要而用来做摆设的物品。可以是石器、盆景,也可以是生活用品、艺术品、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能。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符合主题,起到装饰的作用,不然反而画蛇添足。

(三)意境营造

“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棼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洞房阿阁,宾主款狎,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则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如此优美的品茗环境是古人许次纾在《茶疏》中所营造的。茶席设计中意境的营造其实也就是品茗意境的营造,这与茶席设计的主题息息相关。一个茶席设计作品其实是就是一个艺术作品,无论大小都要有内容,并非器皿多茶席设计作品的内容就丰富,应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首先是名称。给艺术作品取名,就如同给人取名一样,要想给人第一面就留下深刻的印像,就需要有一个特别的名字,茶席设计也是一样。要想吸引人就要有一个好听且耐人寻味的名称。茶席设计的名称应反复推敲,文字既要精练简单,又要能够突出主题使其意味深长。如《盼》、《静》、《清福》、《吟秋》、《猫冬茶》、《龙井问茶》、《九曲红梅》、《家》、《澳门之夜》、《秋宴》、《山水情》、《仲夏之梦》、《跟着感觉走》、《日日是好日》、《泥儿陶艺》、《浓岩茶屋》、《梅韵》、《忆江南》、《清韵》、《野趣》、《人迷草木中》、《荷趣》、《茉莉飘香》、《井冈春色》、《雨前》、《白领丽人》、《葫芦》、《湖韵》、《当代茶圣》、《浓岩茶屋》、《僖家赏舞》、《崭火相传》、《片片枫叶情》、《回味》、《上海滋味》、《香茉怡情》、《花好月圆》、《斗茶》、《河塘月色》、《大隐于市》、《幸福的味道》等等。

其次是立意表达要含蓄。作品的主题要在茶席设计中应含蓄的表达出来,不能太露骨,要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如由石伟蔚设计的《静》,作品由两张叠铺的纸,一缸鱼,三个青瓷碗,一块茶巾组成。没有任何其它的东西,也没有什么表达“静”的字画,看起来一缸鱼儿正在游,如何能“静”?可是再看那青青瓷儿三只碗,白白净净和一块茶巾,却不得不让人静下心来,作者巧妙地通过铺垫的色彩和简洁的器物把平静如水的心静表现的十分到位;又如房玉雯设计的《茶语禅音》,许多人想在茶席中表现出“茶禅一味”的意境,却不能很好把握。《茶语禅音》中选用了碎纹青瓷的茶器、茶瓶,显得质朴而宁静。茶席采用不铺的形式,反到使木质茶台能充分地展示出原味,旁边插有一枝普提,虽开花但不眩目,这一切都不动声色的将“禅”的意境表现在我们的面前,让人慢慢体会。

四、解说词的创作

茶艺表演时不能过多的开口说话,只是通过冲泡技艺来表现主题,观众不易理解。同时,茶艺表演又是新兴的艺术,许多观众还对此还不熟悉,所以需要对表演内容进行解说,这样可以引导观众如何欣赏茶艺表演,帮助观众理解表演的主题和相关内容,使其更好的达到艺术效果。

解说词的内容主要包括节目的名称、主题、艺术特色及表演者单位、姓名等内容。创作解说词时首先应考虑的是观看茶艺表演的群体类别。如果观看者是属于专业人士,解说词就应简明扼要,并挑要点介绍,否则就会画蛇添足,显得多此一举。如果是广大的平民百姓,解说词就要通俗、易懂,专业术语不能太多。不然会使观看者如坠云雾,提不出个所以然。其次是要注意解说词的内容。解说词的内容应是对茶艺表演的背景、茶叶特点、人物等进行的简单介绍,应能够使人明白此次表演的主题和内容。如江西的《客家擂茶》在表演前有一段这样的介绍“客家擂茶是流行于江西赣南地区客家人的饮茶习俗。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举族迁居到南方的山区,他们保留了一种古老的饮茶习俗。就是将花生、芝麻、陈皮等原料放在特制的擂钵中擂烂,然后冲入开水调特成一种既芳香可口,又具有疗效的饮料,民间称为擂茶。”这段解说词简明扼要的概括了擂茶的流行的地点、流行的人物、制作的方法及疗效,让人对擂茶有了一定的了解又增添了兴趣。又如《禅茶》表演前的介绍“中国的茶道早在唐代就开始盛行,这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整个表演在深沉悦耳的佛教音乐中进,表演者庄重、文静的动作使您不知不觉进入一种空灵寂静的意境。”这段解说词中对禅茶的起源,盛行的原因,追求的意境都作了阐述,即使从未接触过禅茶,通过这番介绍,也能略知一二。第三是解说词的艺术性,茶艺表演有着非常强的艺术性,如果解说词太过直白,就会降低整个茶艺表演的质量,显得俗气。江西婺源的《文士茶》在表演前这样介绍到“文士茶是流行于江西婺源地区民间传统品茶艺术之一。婺源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文人学士讲究品茶追求雅趣。因此文士茶以儒雅风流为特征,讲究三雅:饮茶人士之儒雅、饮茶环境之清雅、饮茶器具之高雅;追求三清:汤色清、气韵清、心境清,以达到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此美妙的解说词将人们带入了 “天人合一”的品茗境界里。话虽不多,但却将茶艺所具有和、静、雅的特征一一点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当然,解说词的艺术性并不代表在其创作中一定要用一些晦涩难懂、过于专业或过于艺术化的词语,以免给人在听觉上带来错误。

茶艺解说词在创作之余,在语言的表达方面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使用标准普通话。作为对公众的茶艺表演解说,应采用普通话让大家都能听懂。若不能使用普通话,或普通话不标准,则会使人听不懂,减少解说词的艺术性。二是脱稿,在解说时最好不要拿稿,不然会给人留下对表演不熟悉的印象,同时,在解说当中还应与观众交流,拿着稿子就无法交流,也给人一种不尊敬的感觉。三是语言应带有感情色彩,同样的文字,不同人阐述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我们在解说时应投入感情,语气应抑扬顿挫,注意朗诵技巧。不然既是表演再精彩,解说词写的再美,毫无感情的解说也会使人倒胃口。

五、习茶礼仪与基本手法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素有客来敬茶的习俗。茶是礼仪的使者,可融洽人际关系,在种种茶艺表演里,均有礼仪的规范。语言、行为表情、服饰是构成茶艺礼仪最基本的三大要素,在整个茶事活动中,礼仪应始终贯穿其中,并要有具体的落实。

(一)习茶礼仪

1.得体的着装  泡茶过程中,服装颜色、式样与茶具环境要协调,这样“品茗环境”才会优雅。茶艺师的服装颜色不宜太鲜艳,袖口不宜过宽,否则不方便泡茶。

2.整齐的发型  茶艺师的头发应梳洗干净,避免头向前倾时头发散落,否则会挡住泡茶的视线。发型设计要根据自己的脸型和气质来设计。

3.干净的面部  在茶事活动中泡茶者可着淡妆,但不能浓装艳抹,脸部和手部应以显示白净为主。指甲须剪平整,切忌涂指甲油。眉和唇可作淡淡的勾画,做到似画非画较合适。切忌涂浓重的唇膏,画粗黑的眉毛,粘贴假睫毛,勾浓黑的眼线,涂厚重的胭脂。这些装扮都有悖于茶文化清新脱俗的韵味,且会给观众造成缺少文化修养的不良印象。我们只需保持清新健康的肤色。并在整个茶事活动中面部表情要平和,绐终保持微笑。

4.优雅的举止  优雅的举止,洒脱的风度,常常被人们称赞,也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举止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但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的程度。茶事活动主要是通过泡茶者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来完成。茶道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圆活、柔和、连贯,而动作之间又要有起伏、虚实、节奏,才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5.正确的姿态  茶事活动中泡茶者的站姿、走姿、坐姿也十分重要。

①站姿的基本要求是:站立时直立站好,从正面看,两脚脚跟相靠,身体重心线应在两脚中间。双脚并拢直立、挺胸、收腹、双肩平正自然放松,女性双手交叉,置于小腹部。双目平视前方,嘴微闭,面带微笑。

②正确的坐姿是:泡茶时,挺胸、收腹、头正肩平,肩部不能因为操作动作的改变而左右倾斜。双腿并拢。双手不操作时,平放在操作台上,面部表情轻松愉悦,自始至终面带微笑。

③跪姿:跪姿又可分跪坐、盘腿跪、单脚跪蹲。跪坐,常在日本茶道中使用。双膝跪于座垫上,双脚背相搭。臀部坐在双脚上,腰挺直,双手搭前。盘腿坐,多用于男性。将双腿向内屈伸相盘,双手分搭于两膝。单脚跪蹲,右膝与着地的脚呈直角相屈,右膝盖着地,脚尖点地。

④走姿要求:上身正直,目光平视,面带微笑;肩部放松,手臂自然前后摆动,手指自然弯曲;行走时身体重心稍向前倾,腹部和臀部要向上提,由大腿带动小腿向前迈进,行走线迹为直线。

⑤伸掌示意:在泡茶中常会用到伸掌礼,表示的意思为“请”等意。伸掌姿势应是:四指并拢,虎口分开,手掌略向内凹,侧斜之掌伸于敬奉的物品旁边,同时欠身点头。

6.温柔的语言  茶室是现代文明社会中高雅的社交场所,它要求茶人在交往中要谈吐文雅、语调轻柔、语气亲切、态度诚恳。使用规范的语言,对人要彬彬有礼、热情庄重,使人感觉亲切。与宾客交流时要注意技巧,与宾客对话时,要用友好的目光关注对方,表现出自己思想集中、表情专注,要认真听取宾客的陈述,随时察觉对方对服务的要求,以表示对宾客的尊重。无论宾客说出来的话是误解、投拆或是无知可笑,也无论宾客说话时的语气多么严厉,都要耐心、友善、认真地听取,不能在表情和举止上流露出反感、藐视之意,只可婉转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能当面提出否定的意见。在茶事活动中要使用敬语,注意用“您”而不用“你”或“喂”,主动向宾客打招呼说“您好”。

(二)习茶基本手法

1.提壶、杯手法

(1)侧提壶,大型壶:右手除拇指外其它的四指握住壶把,左手食指、中指按住壶钮或盖。

(2)中型壶:右手除拇指外其它的四指握住壶把。

(3)小型壶:右手拇指和中指勾住壶把。

(4)飞天壶:右手大拇指按住盖钮,其他四指勾住壶把。

(5)提梁壶:右手握提梁把,左手食指、中指按壶的盖钮。

(6)紫砂壶:右手拇指和中指握住壶把,无名指、小指顶住,食指按住壶盖。(见图)

2.握杯手法

(1)大茶杯,无柄杯:右手握住茶杯基部,女士用左手指尖托杯底。

(2)有柄杯:右手食指、中指勾住杯柄,女士用左手指尖轻托杯底。

(3)闻香杯:右手手指把闻香杯握在拳心,或者把闻香杯捧在两手间。

(4)品茗杯:右手大拇指、食指握杯两侧,中指抵住杯底,无名指及小指自然弯曲。

(5)盖碗:左手大拇指与食指扣在杯身两侧,中指托杯底。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按在盖钮,无名指和小指搭住碗壁。(见图)

3.翻杯手法

(1)无柄杯:右手反手握茶杯的左侧基部,左手用大拇指轻托在茶杯的右侧基部;双手翻杯成手相对捧住茶杯。

(2)有柄杯:右手反手握杯,左手手背朝上用大拇指、食指与中指轻扶茶杯右侧基部;双手同时转动手腕,茶杯轻轻放下。(见图)

4.温具手法

(1)温壶法:左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按在壶钮上,揭开壶盖,把壶盖放到茶盘中。右手提壶注水,按逆时针方向低斟,先浇淋壶的外壁,再使水流顺茶壶口冲进;再使水从高处冲入茶壶;等注水量为茶壶的1/2时再低斟,使开水壶及时断水,轻轻放下。双手取茶巾放在左手手指上,右手把茶壶放在茶巾上,双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使茶壶各部分充分接触开水。然后把水倒入水盂中既可。(见图)

(2)温杯法:右手提壶逆时针转动,使水流沿茶杯壁冲入,约容量的1/3后断水,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玻璃杯下端,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向外,左手的中指轻托杯底,将水沿杯口借助手腕的自然动作,旋转一周,但必须滴水不漏。(见图)
    (3)温盖碗法:提壶逆时针向盖内注水,注入碗内的1/3容量时壶断水,开水壶复位。右手取渣匙插到缝隙里,左手手背朝外护在盖碗外,手掌轻靠碗沿;右手用渣匙从内向外拨动碗盖,左手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把碗盖盖在碗上。右手大拇指和中指搭在碗身中间部位,食指抵住盖钮下凹处,左手托碗底,端起盖碗,右手呈逆时针转动,使盖碗内各部位接触热水。最后右手提盖钮把碗盖靠右斜盖;端起盖碗移到水盂上,水从盖碗左侧倒进水盂。

5.冲泡手法  一般春秋两季采用中投法,夏季采用上投法,冬季采用下投法。

(1)上投法:先在杯中注入七成水,再从水面上将茶叶徐徐拨入。主要是用来冲泡一些著名绿茶中的早春细嫩茶芽。

(2)中投法:先在杯中注入少量水,然后投入茶叶,使茶叶舒展一下后再注入开水。

(3)下投法:用茶匙将茶叶拨入杯中,再注入开水。

6、注水手法  头正身直、目不斜视,双肩齐平、抬臂沉肘。如果开水壶比较沉,双手取茶巾放在左手上,右手提壶左手托住壶底;右手使水流顺着茶壶口内壁冲到茶壶(杯)里。要求茶壶嘴不能正对客人。

(1)凤凰三点头:提壶出水,手臂三起三落,使水流也三起三落。但要注意水流要流畅,粗细一致。不能断断续续,粗细不同。壶嘴三起三落像凤凰三点头,表示对各位来宾的再三致意。

(2)高冲手法:持壶从杯边缘出水,再慢慢提高至手臂持平为止,并保持水流不断,侍水到杯需装水的4/5时再低斟并持平壶断水。

(3)回旋法:持壶使水沿着杯壁来回旋转,至水满为止。

[补充阅读材料4—1] 关于冲泡普洱茶时的“洗茶”

    “洗茶”一词始于北宋,原来属于茶叶采制过程中用语,后来才延伸到饮用过程中。如前述冲泡乌龙茶时第一泡也是即刻倒掉,称作“洗茶”。因为人们在将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杀青、揉捻、烘焙、(晒青)筛拣等,在获得茶叶品级的同时,也使茶叶达到了国家的卫生标准。但是难免也会有夹杂物含在其中如茶灰、尘埃。如果在冲泡时注入沸水即倒掉,可迅速去除掉。而乌龙茶中的第一泡“洗茶”,主要是进行温润泡,其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而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洗去茶叶中不卫生的尘埃。

 “洗茶“对于普洱茶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因为好的陈年普洱茶至少要储存十年左右,所以在储存过程中难免会带有部分的灰尘在里面。第一次冲泡茶叶的热水除了可以唤醒茶叶的味道之外,还具有将茶叶中的杂质一并洗净。所以第一次的冲泡速度要快,(即倒即出)只要能将茶叶洗净即可,不须将它的味道浸泡出来;(一般洗二次茶)在第二次以后正式泡茶时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个人喜好来决定。

就绿茶而言,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味和有益人体的成分在第一泡后3秒即开始浸出,若超过3秒钟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大量损失。

第二节 生活型茶艺

一、生活型茶艺的概念与特点

生活型茶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为客人提供泡茶品饮的茶艺方式,因为茶艺本来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所以它有别于以解渴为目的喝茶方式,具有一定的艺术韵味。生活型茶艺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1.传统性。生活型茶艺主要是以一些民间一直流传而且没有经过专业人员加工整理的冲泡技艺为主。如四川和北方地区的盖碗茶艺,以冲泡花茶为主,(也有用盖碗冲泡绿茶的);闽粤地区的功夫茶艺,用小壶小杯专门冲泡乌龙茶;以及流行于江浙一带用玻璃杯来冲泡名优绿茶的茶艺等等。

2.改良性。即在传统茶艺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和改良提高,使之规范化、艺术化,更具有观赏性。如现代功夫茶艺、玻璃杯茶艺(庐山云雾茶)等。

二、绿茶茶艺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其特点具有干茶色泽翠绿色,茶汤色泽碧绿清澈。绿茶花色品种非常丰富,外观形状、品质各不相同,冲泡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如普通绿茶一般选用青瓷杯或青花瓷盖碗。名优绿茶则选用无花纹玻璃杯,以便观赏杯中的茶芽优美形态和碧绿晶莹的茶汤,十分诱人,令人心旷神怡。绿茶茶艺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可分为玻璃杯泡法、盖碗泡法和壶泡法三种。

(一)玻璃杯泡法

1.泡茶用具:基本茶具为无花纹玻璃杯、石英水壶、茶盘、茶罐、茶荷、茶则、茶匙、茶巾等;

2.冲泡程式:

(1)备具:根据冲泡时的先后顺序将准备好的茶具合理的放置好。(见4-2-1图)

(2)赏茶:用茶匙将茶罐中的茶叶拨出少许于茶荷中,献给嘉宾欣赏茶叶的外形、色泽和闻其干香。(见4-2-2图)

(3)温杯,即将水壶中的开水注入玻璃杯中,进行烫杯。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必需至清至洁。这道

程序是当着各位嘉宾的面,把本来就是干净的玻璃杯再烫洗一遍,以示对嘉宾的尊敬(见4-2-3图)。

(4)置茶:也称投茶,将茶罐中的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则中,投茶量为每杯2克的量计算总量,再将茶叶拨入茶杯中,若茶则一次放不下,可以分次完成。(见4-2-4图)

(5)浸润泡:将水壶中的开水沿着杯壁注入杯中(开水温度为80℃左右),水量为杯容量的1/4~1/3,温润的目的是浸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便于内含物析出,为将要进行的冲泡打好基础。时间约30秒左右。(见4-2-5图)

(6)冲泡: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雅称凤凰三点头,冲入杯内的水至总容量的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使杯内的茶叶上下翻动,杯中上下茶汤浓度均匀。凤凰三点头不仅是泡茶本身的需要,也是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态优美,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见4-2-6图)

(7)奉茶:双手将泡好的茶依次敬给客人,并行伸手礼(示意“请用茶”)。(见4-2-7图)

(8)品尝:待茶叶舒展后,请客人慢慢啜,细细品(先闻香,再观色,后啜饮)。

(9)收具:奉茶完毕,应将所用茶具收放原位。行鞠躬礼,退至后台。

(二)壶泡法

1.泡茶用具:茶壶及品茗杯(宜选用青花瓷、白瓷或青瓷及素色花纹瓷具)、杯托、茶盘、茶匙、茶荷、茶叶罐、水壶(宜选用素色花纹瓷或石英壶)、茶巾(以白色为佳)等。

2.冲泡程式:

(1)备具(同前)

(2)温具:将水壶中的开水倒至茶壶中,然后再将水倒入品茗杯中。(见4-2-8图)

(3)赏茶:(同前)(见4-2-9图)置茶:将壶盖打开,平放于盖置上。用茶匙将茶叶罐中的茶叶拨入茶则中,每壶投茶量为7克左右,将茶则中的茶叶拨入茶壶中。(见4-2-10图)

(4)冲泡:将水壶中的开水(水温为80℃左右)用回转冲泡法回旋三周冲入茶壶中,再用直流冲水法冲至八成容量,最后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冲至满壶。然后持壶盖由外向内撇去表面浮沫,加盖,静置2分钟左右。(见4-2-11图)

(5)斟茶:用茶巾擦拭茶壶底部,使茶巾吸干壶底水分,然后循环斟茶,使每杯茶汤浓度均匀。(见4-2-12图)

(6)奉茶:将品茗杯底部用茶巾擦拭,再将品茗杯放至杯托,然后用双手将茶奉给客人。(见4-2-13图)

(7)品尝:(同前)

(8)收具:(同前)

[小思考4—1]

三、乌龙茶茶艺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品质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浓醇,并具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冲泡后汤色金黄或橙黄,还含有天然的花香。十分诱人,是中国茶叶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乌龙茶即可用紫砂壶冲泡也可选用盖碗(闽南地区称瓯杯)冲泡,主要是根据各人喜好来选择。

(一)现代功夫茶(紫砂壶泡法)

1.泡茶用具:茶船、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杯托、水壶、茶罐、茶荷、茶道组(包括茶则、茶匙、茶漏、茶夹等)、茶巾等。

2.冲泡程式:

(1)备具迎客——将茶具备好,并依沏泡时的需要顺序合理的放置好。(见4-2-14图)

(2)清泉初沸——将泡茶用水烧开,水温达到95℃以上,正好适合冲泡乌龙茶。(见4-2-16图)

(3)孟臣淋霖——即用开水淋浇壶身,保持壶温,还可起到洁具的作用。(孟臣即惠孟臣,是明代宜兴制紫砂壶名家)(见4-2-17图)

(4)仙泉浴盅——盅又名公道杯,公平杯。是用来沉淀茶渣,均匀茶汤。即将茶壶中的开水倒入公道杯中。(见4-2-18图)

(5)倾茶入荷——用茶则将茶叶量入茶荷中。(见4-2-19图)

(6)鉴赏佳茗——请来宾鉴赏干茶的色泽、外形以及闻茶的干香(见4-2-20图)

(7)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拔入紫砂壶中,投放量为壶容积的1/3左右,如果是外形较松散,茶叶需占到壶的一半。(将壶比做宫殿来衬托茶叶的价值)。(见4-2-21图)

(8)净洗尘缘——洗茶,水满茶叶即可,也叫温润泡。将开水倒入茶壶后,立即将水倒去,把茶叶表面尘污洗去,使茶叶湿润并提高温度,使香味能更好地发挥,寓意为洗去泡茶和喝茶人心中的杂念。(见4-2-22图)

(9)悬壶高冲——提起水壶,对准泡茶壶,从低到高,细水长流,激荡茶叶,激发茶性,以便泡出茶之真味。(见4-2-23图)

(10)推泡抽眉——用壶盖推去壶口泡沫。将壶盖盖好。(见4-2-24图)

(11)重洗仙颜——将洗茶的水淋浇壶壁,使壶内外温度保持一致,也可起到养壶的作用。(见4-2-25图)

(12)若琛出浴——将闻香杯从品茗杯中抽出,并将品茗杯中的水倒去。(若琛是清代的制杯名家)(见4-2-26图)

(13)玉液琼汁——此时茶已泡好,乃茶之精华,将壶内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4-2-27图)

(14)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依次巡回多次低斟(避免香气逸失)于紧挨着的闻香杯中,以保证茶汤浓淡均匀。只倒七分满,留下三分为人情。(见4-2-28图)

(15)倒转乾坤——将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然后乾坤倒转。(见4-2-29图)

(16)敬奉佳茗——将茶汤用双手敬奉给客人。(见4-2-30图)

(17)喜闻幽香——将闻香杯轻轻抽出移至鼻端前后或左右徐徐移动,嗅闻茶之热香。(见4-2-31图)

(18)三龙护鼎——用大母指与食指轻轻扶着杯沿,用中指托住杯底,将茶杯从茶船中提起。即三龙护鼎的指法。(见4-2-32图)

(19)鉴赏汤色——观赏杯中茶汤的颜色和光泽。(见4-2-33图)

(20)细品佳茗——将杯中茶汤分三口啜饮,徐徐咽下。正所谓一口为喝,二口为饮,三口才称之为品。(见4-2-34图)

(21)重赏余韵——茶汤饮完后,再次拿起闻香杯,嗅闻凝附于杯底的冷香。最后将茶具收拾复原。(见4-2-35图)

(二)潮州工夫茶  原流行在广东潮地区,现已流传到港台及东南亚等地区。

1.基本茶具:玉书碨、潮汕风炉、孟臣罐、若琛瓯,即通常所谓的潮州四宝。

(1)玉书喂,过去多为陶制水壶,现多改为不锈钢壶或石英壶。

(2)潮汕风炉,泥制炭炉,现多改用电炉或酒精炉。

(3)孟臣罐,潮州习惯称壶为罐。以宜兴紫砂壶为佳,大小如一个小红柿,壶身以扁阔为好,便于茶叶舒展,且能留香。

(4)若琛瓯,即小茶杯,精美小杯,直径不足一寸,质薄如纸,色洁如玉的白瓷杯,称为“白玉杯”

(5)茶池,也称双层茶盘,其形状如鼓,瓷质,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作为“鼓身”的圆罐构成的。盘面上有几个小眼,泡茶之后在壶盖上冲来加热的水可自然流入“茶池”内。“茶池”是准备用来倒剩茶和茶渣的。

2.冲泡程式:

(1)治器——准备好泡茶器具。点燃炉子,置壶烧水。

(2)备茶——茶叶以潮州的凤凰单丛及武夷山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等为佳。取茶叶时先将茶叶罐倒置,过后才把茶叶倒在一张白纸上,这样取茶叶时可掺上一些细碎的茶末。取其最粗者填于壶底滴口处,次用细茶末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如此工夫旧时称为“纳茶”。如果茶叶全是条状,放入较粗的茶叶后,通过纸张将部分茶叶捏碎再放入壶中。若不入掺杂一些细碎茶末,冲泡后则后韵不够强。(见4-2-36图)

(3)候汤——候汤即煮水。水分三沸。一沸太嫩,三沸太老,二沸最宜。“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见4-2-37图)

(4)热罐——热罐即温壶。先用烧开的水注入壶中,以提高壶的温度。(见4-2-38图)

(5)淋杯——再将壶中的水倒入茶杯,暂勿倒掉。(见4-2-39图)

(6)置茶——拿起盛茶的白纸,手指在纸背稍微弹几下,使纸中茶叶轻轻抖动,这样就可碎茶在下,条状茶在上,再将纸张倾向壶口倒入茶叶,此时壶中的茶叶就会粗者在前(靠近壶嘴)在上,细碎者在下在后。倒入茶叶后,用手指骨节处轻叩壶身两三下,以确实细碎茶叶滑落壶底,可避免泡茶时碎叶从壶嘴流入杯里或堵塞壶嘴。置茶量为茶壶容积的一半或七成。(见4-2-40图)

(7)冲点——提起烧开的水壶从较高处绕着壶口边缘冲下,使水满至壶口,使茶叶在壶内翻滚。(见4-2-41图)

(8)洗茶——随即将茶壶里的茶汤倒掉不用,以去除茶叶中所含杂质,也使茶叶受到浸润,便于冲泡。(见4-2-42图)

(9)高冲——再次提起开水壶从高处绕着壶口边缘冲入开水,水壶要离茶壶较高,水要细而长,才有力(此项动作称之为“悬壶高冲”),使茶叶受热均匀,泡出来的茶汤才能香气清扬,口感滑润。(见4-2-43图)

(10)刮沫——也称刮顶,高冲后会有一层泡沫杂质随着茶汤上升至壶口,用壶盖把浮于水面的杂质泡沫抹掉,然后再盖上壶盖。(见4-2-44图)

(11)淋壶——也称淋顶,随即用开水壶里的开水淋浇壶盖、壶身(但不可将水淋在盖钮上的气孔),其作用一是把壶外的茶末杂质清洗,保持整洁雅观,二是让壶外热度均匀,确保泡出来的茶汤更好发挥茶叶固有的韵味。(见4-2-45图)

(12)洗杯——将第一只茶杯里的水倒入第二杯,再以拇指托杯沿,食指托杯底,侧于另一有水的杯里打转(此动作称之为狮子滚球),逐个清洗,一来卫生,二来可保持茶杯的热度,以显茶香。(见4-2-46图)

(13)洒茶——洒茶即倒茶、分茶。洗杯之后茶已泡好,正好可以分茶。用食指轻压壶顶盖钮,中指、拇指紧夹壶把手后,将茶壶提起,壶底靠着茶盘沿转一圈,使壶底之水滴尽,以免落入茶杯中(有人称之为“游山玩水”)。然后进行斟茶,斟茶时壶嘴要紧贴杯面(称之为“低斟”,可避免茶汤易冷、冲出泡沫或溅出杯外不雅观),而且不能斟满一杯再斟第二杯,而是像“关公巡城”似的,把茶壶不断在杯上画圈,使三个杯子所受的茶,浓度大体相同。然后将茶壶里最后存下的几滴茶,因是精萃所在,不宜只洒在一个杯子里,而是要“机会均沾”地向每个杯子里分几滴,以免饮者有厚薄之分(此项动作也称之为韩信点兵)。“高冲”、“低斟”、“刮沫”、“淋顶”。是潮州工夫茶泡法的要诀,需牢记并熟练掌握。(见4-2-47图)

(14)敬茶——端茶敬客或行手礼示意客人自己端杯品饮。(见4-2-48图)

(15)品茶——端杯在手,先观色,闻香再品饮。品字三个口,分三口将杯中之茶汤喝完。如用胡桃般的小杯,亦可一口饮进嘴里,但不要囫囵吞下,需徐徐品味,慢慢下咽,并嗅闻杯底馀香。“洒茶既毕,乘热人各一杯饮之。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嗅杯底。

(三)白鹭茶艺(盖碗杯泡法)

白鹭茶艺是由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茶艺专业教师们共同编创的,泡茶的主要器具是白瓷盖碗杯,盖碗对于投茶叶、闻香气、冲开水、倒茶渣等都非常方便。白鹭原(茶艺馆)是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茶艺专业的实习基地,其装饰格调是以白鹭和绿色植物为主,意为回归自然。所以专业教师们在编创这套茶艺时,主题以追求人与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为主。使茶人们在品饮茗茶之神韵的同时,达到精神上的崇高享受。

1.泡茶用具:白瓷(盖碗、品茗杯、双层茶盘)、茶道组、水壶、茶巾等。

2.冲泡程式:

(1)白鹭迎客——(解说)您好!我是这里的小白鹭,借助这道程序对您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同时在每晚的8:30~9:30我们白鹭原还准备了各类的茶艺表演,希望您在品茗的同时还可欣赏到高雅的艺术。

(2)温盏烫杯——利用水温提高茶具的温度,有利于摇香。(见4-2-49图)

(3)鹭迎佳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赞美茶“从来佳茗似佳人”。泡好一杯茶除了水温非常讲究外,投茶量也是十分重要的,投茶的量约占盏容积的1/3,但也可根据个人的口味进行调整。(见4-2-50图)

(4)扁舟摇荡——借助茶盏的温度摇出茶叶的初香。(见4-2-51图)

(5)茶香四溢——打开刚刚摇香过的茶盏,茶香四溢。(见4-2-52图)

(6)出水芙蓉——经洗过的乌龙茶象芙蓉出水似的。(见4-2-54图)

(7)茶逢细雨——高冲的水宛如春雨,滋润着茶叶,使茶叶充分舒展。(见4-2-55图)

(8)春风拂面——用盏盖刮去盏面的泡沫及细小茶渣。(见4-2-56图)

(9)白鹭戏水——此时品茗杯已温好,小小的白色品茗杯宛如一只只小白鹭在水中戏洗。(见4-2-57图)

(10)甘露醍醐——此时茶已泡好,并将茶之精华喻为“甘露醍醐” (见4-2-58图)

(11)浅唱低吟——用低斟的手法分送茶汤。(见4-2-59图)

(12)敬奉佳茗——双手轻轻推动茶盏,右手示意各位嘉宾“请用茶” (见4-2-60图)

(13)静品茶香——愿这杯芬芳的茶汤能洗去您一天的辛劳和疲惫,带给您一生的吉祥如意。(见4-2-61图)

四、花茶茶艺

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融茶味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艺术品。冲泡花茶一般采用彩色盖碗杯,其结构为一套三件头(茶碗、茶盖、茶托),敞口式茶碗,口大便于注水和观察碗中茶景,反碟式的茶碗盖,既可掩盖茶汤香气,又可用以拨动碗中浮面茶叶、花干,不使饮入口中,茶托(又叫茶船)用于托放茶碗,使饮茶时不致烫手。特别适合于个人品茗时使用,既可品到花茶的真香本味,也是一种较为风雅得体的品茶方法。

(一) 茉莉花茶茶艺(盖碗杯泡法)

1.泡茶用具:盖碗杯(景德镇青花瓷)、茶盘、茶叶罐、茶荷、茶匙、水壶、茶巾碟(内放茶巾)、水盂等。

2.冲泡程式:

(1) 备具:准备好泡茶器具,并按泡茶需要时的先后顺序摆放好。(见4-2-62图)

(2)温碗:将开水注入盖碗容积的1/3,然后将温碗的水倒入水盂中,其目的在于洁净、加温盖碗。(见4-2-63图)

(3)投茶:将花茶用茶匙置于茶荷中,再将茶荷中的花茶投入盖碗中,每碗投茶量为2克3克。(见4-2-64图)

(4)冲泡:按同一方向将每个盖碗注入少许开水,以浸润碗中花茶(约10秒钟后),然后再向碗中冲水至七八分满,随即加盖,不使香气散失。(冲泡的开水温度为90~95℃)(见4-2-65图)

(5)奉茶:双手连托端起盖碗,将泡好的茶依次送给客人,并面带微笑以伸掌礼示意用茶。(见4-2-66图)

(6)品饮:花茶品饮,以闻香尝味为主。即闻香、观色、啜饮。(见4-2-67图)

(7)收具:泡茶完毕,将所用茶具收放原位。行鞠躬礼,退至后台。(见4-2-68图)

[案例分析4-2]如何正确持盖碗饮茶

盖碗茶的品饮方法与玻璃杯的品饮方法有所不同,有其特色。持盖碗饮茶动作要舒缓轻柔,不宜大大咧咧随意将盖子一揭,抄起盖碗来牛饮。首先,右手拇指及中指夹持盖钮两侧,食指抵于钮面,持盖后转动手腕,使盖里呈垂直朝向自己鼻子用力吸气,嗅闻盖面茶香,愈是优质的花茶则香气愈是鲜灵、浓纯。然后,持盖碗沿里侧(靠自己身体的一侧)将茶汤表面撇向碗外侧,共三次,目的是撇去碗面的浮叶,观看茶汤色泽。最后,将盖斜搁于碗面,使靠身体的一侧碗面留出一条狭缝,女性应双手端起碗托,将碗托底置于左手掌上,右手用拇指及中指夹碗沿,食指抵住盖钮,无名指和小指可微微上翘成兰花指,小口从碗面狭缝中啜饮。

分析提示:男士与女士用盖碗喝茶的手法有所不同,男士用盖碗喝茶可用单手,左手半握拳搭在左胸前桌沿上,右手用拇指及中指夹盖碗,食指抵住钮面,无名指和小指自然下垂,小口从碗面狭缝中啜饮。

五、黄茶茶艺(以君山银针为例)

黄茶是属于轻微发酵茶类。成品黄茶多数芽叶细嫩,色泽金黄,油嫩有光。汤色橙黄,清澈明亮,香气清高,叶底嫩黄。泡出来的茶汤微黄,汤面没有或很少夹混绿色环黄茶的滋味,细辨之,既不同于绿茶,也有别于红茶、乌龙茶,浓而不涩,醇而可口,啜入口中,有圆滑醇爽之感。冲泡黄茶与绿茶相差不大。下面给大家介绍一套黄茶中最有特色的君山银针的冲泡方式。

(一)基本茶具:玻璃杯(宜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茶盘、茶匙、茶荷、茶叶罐、水壶(宜选用素色花纹瓷或石英壶)、茶巾(以白色为佳)等。

(二)冲泡程式:

1.备具(同前)(见4-2-69图)

2.温具:向玻璃杯中倒入1/4的沸水,(见4-2-70图)

3.冲泡:将水壶中的开水(水温为80℃左右)用直流冲水法冲至八成容量,或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冲至七成满。(见4-2-71图)

4.赏茶:(同前)(见4-2-72图)

5.置茶:用茶匙将茶叶罐中的茶叶拨入茶则中,再将茶则中的茶叶拨入玻璃杯中。每杯投茶量约为3克左右。(见4-2-73图)

6.赏茶:约十秒钟后杯中之茶开始上下起伏,俗称“三起三落”。(见4-2-74图)

7.奉茶:将玻璃杯底部用茶巾擦拭,再将玻璃杯放至托盘上,然后用双手将茶奉给客人。(见5-2-75图)

8.品尝:(同前)

9.收具:(同前)

六、普洱茶茶艺

普洱茶是六大茶类之一,属于黑茶类(后发酵茶)。是中国名茶之秀,素以独特的风味和优异的品质享誉海内外,是我国特有的茶类。云南普洱茶有散茶和紧压茶之分、新茶和陈茶之分、青茶和熟茶之分;发酵茶有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等,茶性各不相同。每一种普洱茶都有其独自的个性,只有熟悉所泡茶叶的个性,再通过娴熟的冲泡,才能展现出茶的个性美。茶性决定了茶具的选择、投茶量多少、水温的高低、冲泡节奏快慢,甚至于选用什么水。茶性与冲泡方法之间有着许多微妙的关系。就云南普洱茶的冲泡技巧而言,粗老茶不同于细嫩茶,青饼不同于熟饼,陈茶不同于新茶,轻发酵茶不同于较重发酵茶等等。冲泡普洱茶的茶具可以选用紫砂壶、瓷盖碗、或瓷壶三种茶具。

(一)陈年普洱茶艺(紫砂壶泡法)

陈年普洱茶(陈化期在20年以上)和熟普洱茶宜使用紫砂壶冲泡,可以减少茶中令人不舒服的杂味,紫沙壶中尤以身圆(茶叶可以在均称的空间里舒展,茶汤的表现必然更圆润。)、壁厚(茶壶的续温力较好,使几泡茶汤之间的茶汤口味比较接近)、砂粗(紫砂壶内部的双重气孔,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泡茶不走味,能较好地保存普洱茶的香气和滋味。)、出水流畅者为上(茶壶如果出水不流畅,沸水冲入壶中就不能马上倒出,就会影响口味)。

1.基本茶具:紫砂壶、茶盘、玻璃公道杯(玻璃的公道杯更容易欣赏红浓明亮的普洱茶汤,如红酒一般)、瓷质品茗杯(即可观其汤色,又清秀风雅。)、茶叶罐、茶则、茶匙、茶巾等。

2.冲泡程式:

(1)备器:(同前)(见4-2-76图)

(2)温壶:用沸腾的开水烫壶,可以提高壶温,便于冲出茶味。(见4-2-77图)

(3)置茶:置茶时先放拆散的茶 再放成块的茶。如此可以使散茶泡出味之后,块状的伸展松开才出味。(使每泡的茶汤均匀而且耐泡)。置茶量的多少可视壶的容积大小和个人口味而定(一般来说,七子饼茶,茶砖的置茶量约为壶容量的1/5;沱茶的置茶量比饼茶少一点;普洱散茶约为壶的1/4或1/3。)(见4-2-78图)

(4)洗茶:将刚开的沸水冲入茶壶中,再摇动茶壶(是洗茶之意),但动作要迅速,不要托沓。
然后将洗茶之水迅速倒出(倒水、洗茶、出水要一气呵成。普洱茶正式冲泡前一般须洗茶2~3次,因为普洱茶长期贮放难免落上尘埃,洗茶不仅可以去其杂味,清洁茶叶,还能起到温茶、醒茶的作用。但洗茶的速度一定要快,以免影响茶汤滋味)。(见4-2-79图)

(5)冲泡:泡茶的水温对普洱茶汤的香气、滋味都有很大影响。“火煮山泉”,古人以煮水时发出松涛般的响声来确定适宜的泡茶水温。普洱熟茶与普洱陈茶都要求用100℃的沸水冲泡。(见4-2-80图)

(6)出汤:冲水后立即出汤到公道杯中,首次冲泡时间在40秒左右即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二次到十次冲泡时间约在20秒左右。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时间可以慢慢延长,但具体冲泡时间还是要视茶汤的浓淡度灵活把握,有的普洱茶出汤慢,需泡2~3泡后才见馥郁芳香的茶汤。 (普洱茶比一般茶叶耐泡,一般可以连续10~20次以上,直到汤味很淡为止。)(见4-2-81图)

(7)分茶: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别倒入品茗杯中。(见4-2-82图)

(8)奉茶:双手将品茗杯中的茶汤分送给客人。(见4-2-83图)

(9)品尝:在品茶汤之前先欣赏诱人的普洱茶汤,好的普洱茶汤呈透明的深枣红色,上面浮有一层雾;雾越黏,吹之不散,茶汤不酸,则是难得的好茶。(见4-2-84图)

(10)收具:(同前)

(二)新年普洱茶艺(盖碗杯泡法)

新年普洱茶茶性强烈,置茶时量要少,有时可在冲泡过后凭口感增减茶量。根据其茶性宜选用白瓷盖碗冲泡(以瓷具胎壁略薄者为上),盖碗开口大,降温快,茶汤不至太苦涩。因为冲泡新年普洱茶的水温为80℃度左右。而且冲泡时要做到快冲、快泡、快倒。普洱茶的刺激性应掌握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且能连续冲泡很多次。喝新年普洱茶品,可增加免疫力,这已得到了科学证明。

1.其本茶具:盖碗杯、品茗杯、玻璃公道杯、水壶、茶盘、茶叶罐、茶则、茶匙、茶巾等。

2.冲泡程式:

(1)孔雀开屏——向客人展示布置好的茶席和茶具。(见4-2-85图)

(2)温盏涤器——用沸水冲洗茶具,以起到温具和洁具的作用。(见4-2-86图)

(3)普洱入宫——将普洱茶撮茶入碗,投茶量为茶碗容量的四分之一。(投茶量的多少可以视碗的容积大小和个人口味而定,若爱喝浓茶的可以适当多投一些。)(见4-2-87图)

(4)祥龙行雨——将水壶之沸水快速冲入盖碗,使茶随水流翻滚而洗涤。然后快速将第一泡茶汤倒出。(见4-2-88图)

(5)淋杯增温——将第一泡洗茶之水淋洗公道壶。(见4-2-89图)

(6)悬壶高冲——将水壶之水由低至高冲入盖碗(可起到降温的作用)。(见4-2-90图)

(7)出汤入杯——首次冲泡时间为1分钟左右,即可将碗中茶汤倒入公道杯中。(见4-2-91图)

(8)普降甘霖——将公道中的茶汤依次倒入品茗杯中(以七分满为度)。(见4-2-92图)

(9)敬奉佳茗——将品茗杯呈园状放置于托盘中,然后用双手向客人一一敬奉。(见4-2-93图)

(10)静品香普——新年普洱茶品较苦涩,但苦能马上回甘,涩能立刻生津,其茶汤清爽明亮,较老普洱茶又是另一番境界。品“普洱茶”时次序有先后,一是品其香味,即靠近杯沿用鼻由轻至深地嗅其香气;二是品其滋味,即将茶汤少量入口,用舌尖将茶汤边吮啜、边打转,以辩别滋味的浓淡、醇甜和苦涩。(见4-2-94图)

七、红茶茶艺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红茶的品质风格与绿茶大不相同,其品质特点是色泽黑褐油润,香气浓郁带甜,滋味醇厚鲜甜,汤色红艳透黄,叶底嫩匀红亮。红茶收敛性差,性情温和,广交能容的不排它性,如酸的柠檬,辛的肉桂,甜的糖,润的牛奶无不交互融合,相得益彰。百年来一直成为欧美民族的嗜好饮料。也许这就是红茶最可爱之处。至于红茶的饮用方法,是多种多样,根据茶汤是否调味分,可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根据红茶的花色品种分,大体可分工夫饮法和速饮法两种。根据使用的茶具不同,又可分为杯饮法和壶饮法。根据茶汤浸出方法分,又可分为冲泡法和煮饮法。以下主要介绍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种。

(一)工夫红茶茶艺(壶泡清饮法)

清饮法是中国大多数地方饮用红茶的方法,工夫饮法就属于清饮法。即在茶汤中不加任何调味品,使茶叶发挥固有的香味。清饮时一杯好茶在手,静品默赏,细评慢饮,最能让人进入忘我境界,使人轻松、欢快。所以中国人多喜欢清饮,只有清饮才能领略其中独特的风味,享受到饮茶的乐趣。冲泡的主要器具宜选用江西景德镇的白瓷茶具,它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是当代茶器中之珍品;浙江龙泉青瓷茶具造型优美,古色古香,釉彩晶莹、温润。广州织金彩瓷茶具,以手绘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画工精细,彩色鲜艳,形如织锦,风格独特。瓷器器具的气孔率低,吸水率小,泡茶时茶香不易被吸收。

1.基本茶具:水壶、茶壶、品茗杯(带杯托)、茶盘、茶则、茶匙、茶叶罐、茶巾等。

2.冲泡程式:

(1)备具:(同上)(见4-2-91图)

(2)温具:用开水温具并洁具(见4-2-92图)

(3)赏茶:(同上)(见4-2-93图)

(4)置茶:置茶于白瓷盖杯中(约3~5克红茶)(见4-2-94图)

(5)冲泡:冲入沸水至碗沿,用盖刮去泡沫,加盖(约3分钟)(见4-2-95图)

(6)分茶:用茶巾吸干壶底水分,循环倒茶,使每杯茶汤浓度均匀,如第一杯倒入1/5容量,第二杯倒入2/5容量,第三杯倒入3/5容量,第四杯倒入4/5容量,第五杯倒至满(总容量的七至八成),再依四、三、二、一顺序逐杯至七成满。(见4-2-96图)

(7)奉茶:(同上)

(8)品茶:需要饮茶人在“品”字上下功夫,细细品啜,徐徐体味,吃出茶的醇味,领会饮茶真趣,使自已心情愉快,并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9)收具:(同前)

(二)红碎茶茶艺(壶泡调饮法)

   调饮法是指在泡好的茶汤中加入调料,以佐汤味的一种方法。中国古时,团茶、饼茶都是碾碎加调味品烹煮后饮用,随着散茶的出现,并在泡好的茶中加入糖、牛奶、芝麻、松子仁等佐料。这种方法以后逐渐传向各少数民族地区和欧美各国。现在的调饮法,比较常见的是在红茶茶汤中加入糖、牛奶、柠檬片、咖啡、蜂蜜或香槟酒等。所加调料的种类和数量,则随饮用者的个人口味而定。

1.冰红茶  配制方法是先将红茶泡制成浓度略高的茶汤。然后,将冰块加入杯中达八满,徐徐加入红茶汤。再视各人爱好加糖或蜂蜜等拌均匀,即可调制出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冰红茶。   

 2.红茶果冻  茶冻是在夏天能使人凉透心肺、暑气全消的清凉饮料。配制方法是用白砂糖170克,果胶粉7克,冷水200毫升,红茶汤824毫升。先用开水冲泡茶叶后,过滤出茶汤备用。然后,把白砂糖和果胶粉混匀,加冷水拌和,再用文火加热,不断搅拌至沸腾。再把茶汤倒入果胶溶液中,混和倒入模型(用小碗或酒杯均可),冷凝后放入冰箱中,随需随取随食。

 3.泡沫红茶  配制方法是用红茶、冰块、果酱、糖水。先用开水冲泡红茶,过滤出茶汤备用。用调酒器放入冰块八九分满,加入糖水,再加红茶汤,拧紧瓶盖、上下用力摇晃,利用冷热冲击下急速冷却的原理产生泡沫,摇至冰块溶化即可倒出饮用。

4.生姜红茶  配制方法是就是把生姜去皮,切成薄片,一般可放6片吧,然后放一袋红茶,用开水泡一杯就可以喝。喝完之后,胃里面暖暖的,热热的,而且手和脚都会热起来。生姜是起暖的,这样可加速胃动力消化.自然就会消耗脂肪的啦。

5.牛奶红茶  先将适量红茶放入茶壶中,茶叶用量比清饮稍多些,然后冲入热开水,约5分钟后,从壶嘴倒出茶汤放在咖啡杯中;如果是红茶袋泡茶,可将一袋茶连袋放在咖啡杯中,用热开水冲泡5分钟,弃去茶袋。  然后往茶杯中加入适量牛奶和方糖,牛奶用量以调制成的奶茶呈桔红、黄红色为度。奶量过多,汤色灰白,茶香味淡薄,奶量过少,失去奶茶风味,糖的用量因人而易,以适口为度。  

6.相思梅红茶  用料:上好热红茶一壶,情人梅或相思梅适量,蜂蜜一汤匙,第杯樱桃二粒,玫瑰一朵。制法:将相思梅或情人梅用冷水洗净后泡进红茶中,等茶温自然下降至40度以下既可取用。每杯中放入蜂蜜和二粒樱桃,然后冲入泡制过的红茶,杯边点缀一朵玫瑰花。

7.金桔冰糖红茶  用料:上好红茶一壶,每杯金桔5个,桂花少许,冰糖适量,鲜花一朵。制法:把金桔洗净切片,分别入进玻璃杯中,加入冰糖、桂花、冲入热红茶泡几分钟即可。金桔的桔与吉谐音,代表吉祥如意,且桂花具有顺气功效,金桔可止咳、解郁、化痰,这茶男女老少皆宜。

8.海韵  用料:上好红茶一壶,每杯威士忌酒25毫升,竹叶青酒5毫升,柠檬汁5毫升,方糖一块,冰红茶35毫升,柠檬一片,冰糖适量。制法:把配料放进调酒器摇匀后,倒入鸡尾酒杯中,杯沿卡上柠檬片,加入冰块既可品饮。该茶酒香浓烈,混合液似晚霞色,柠檬片像在海上升起的月亮,很有韵味。

9.水中花  用料:胖大海、杭菊花、方糖、温红茶一壶、冰糖适量。制法:将杭菊花少许,胖大海一粒及适量方糖放进玻璃杯中,冲入温红茶到7分,放5分钟,饮用时再加冰块。

[补充阅读资料4—2]泡茶的艺术要领

 泡茶是门艺术也是门技术,需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思索,不是单纯的模仿动作,要有自己的风格,但也要遵循泡茶中的艺术要领。童启庆老师在《习茶》中非常详细的讲述了泡茶的六个基本要领:

1.“神”是艺的生命

“神”指茶艺的精神内涵,是茶艺的生命,是贯穿于整个沏泡过程中连结线。从沏泡者的脸部所显露的神气、光彩、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可表现出不同的境界,对他人的感映力也就不同。

2.“美”是艺的核心

欣赏茶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仪表是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美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泡茶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在整个泡茶的过程中,沏泡者始终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操作,双手配合,忙闲均匀,动作优雅自如,使主客都全神贯注于茶的沏泡及品饮之中,忘却俗务缠身的烦恼,以茶修身美性,陶冶情操。

3.“质”是艺的根本

品茶的目的是为了欣赏茶的质量,一人静思独饮,数人围坐共饮,或大型茶会,人们对茶的色、香、味、形之要求都高。总希望喝到一杯好茶,泡茶者千百不可以为自己有青春容貌、华丽服饰、精巧茶具等优势就可以成功。特别是初到一地,由他人提供境、器、水、茶,自己全然陌生,稍一大意,就会有失水准,不一定能泡出好茶来。尤其是在懂茶知茶不多的情况下,更要谦逊,向他人教求。

4.“匀”是艺的功夫

茶汤浓度均匀是沏泡技艺的功力所在。用同一种茶冲泡,要求每一杯茶汤的浓度均匀一致,就必须练就凭肉眼能准确控制茶与水落石出比例,不至于过浓或过淡。

5.“巧”是艺的水平

沏泡技艺能否巧妙运用是沏泡者的水平。初学者,常常是单纯模仿他人的动作,而不能真正领悟到泡茶精髓。

(资料来源:童启庆《习茶》)

第三节 舞台表演型茶艺

一、舞台表演型茶艺的概念

舞台表演型茶艺是指通过茶叶的冲泡和品饮等一系列形体动作,反映一定的生活现象,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具有一定的场景和情节,讲究舞台美术和音乐的配合,既使人得到熏陶和启示,也给人以审美愉悦的一种艺术形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舞台表演型茶艺这种新型文艺形式已成为舞台上一个新的艺术品种,在中华大地的茶艺活动中“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各地茶文化工作者们相继编创了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茶艺表演,其中以江西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茶艺表演团表演和创编的最具特色。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茶艺表演团从1994年组建,由知名茶文化专家直接指导,表演人员大都是要经过两年或四年专业学习的学生,多年来应邀到全国各地演出,并多次出访韩国、法国、芬兰等国家,逐渐形成了她们独特的风格。本节所介绍的舞台表演型茶艺均为江西南昌女子职学校茶艺表演团的演出节目。

二、清代宫廷茶艺表演

清朝时期我国的茶叶生产发达,名茶辈出,茶叶类品种齐全,绿花、黄茶、青茶、红茶、白茶、黑茶以及花茶等各大茶类均已产生,从而改变了过去单一选用一种茶叶的现象,使各地饮茶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清代皇帝虽然是东北满族人,但是他们都爱好喝茶,特别是乾隆皇帝对它更是尤为钟情,六次南巡杭州,就有四次到过西湖茶区,并写下许多茶诗。因此上等佳茗都要进贡皇室,皇宫上下饮茶蔚然成风。下面介绍的清代宫廷茶所反映的就是宫廷嫔妃们用盖碗冲泡茉莉花茶的情景。

(一)表演人员:三位

(二)舞台背景:一副故宫太和殿的夜景彩照。点明地点是在清代宫廷里面。两旁有黄底黑字的对联: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点明了“清宫茶艺”的主题。上联显示出君王的气派,只有帝王们才能有“与天下同乐”的地位和条件。下联更是暗含乾隆皇帝嗜茶的典故。传说他在80高龄以后,不想再当皇帝,准备退位给太子。老臣们出来劝谏:“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却幽默地答道:“君不可一日无茶。”选择这一副对联作为“清宫茶艺”点题,恰到好处。

(三)音乐:清代乐曲《十六板》

(四)服装:清代宫廷服,精致的绸缎旗袍、脖颈上围有一条丝绸长围巾,垂在胸前,头带“大拉翅”旗头和穿花盆鞋。显示出宫廷嫔妃的华贵。

(五)茶道具:茶具主要有:盖碗杯3只、茶罐1个、茶匙1个、茶巾1条,水盂1个、龙头水壶1把、托盘2个。所用茶具均为华丽的具有宫廷特色的五彩瓷器,且与表演者的服装和背景协调搭配。其他道具有:黄色绣龙桌布1、块方桌1张、椅子1条。

(六)表演程序

1.进场   三位表演者甩着手中的帕子踏着音乐的节奏,款款走到桌前。

2.行礼   三人同时敬礼,中间的主泡坐下。

3.备具   两助泡退场将所有茶具用托盘端来,由主泡依次摆放在桌上。

4.温具   两助泡拿着退场,同时主泡温洗茶具。

5.投茶   主泡用茶匙将茶罐中的茶叶分别均匀的投入盖碗杯中。

6.摇香   主泡倒入漫过茶叶的水,旋转摇杯,使茶叶吸收水份,释放茶香。

7.正泡   主泡采用高冲的手法冲水。同时两助泡甩着帕子进场。

8.奉茶   主泡端给助泡每人一个盖碗杯,留一杯放在桌上,由助泡奉茶,主泡演示盖碗杯的使用方法。

9.退场   奉完茶后,助泡回到原位。三人敬礼,然后绕着舞台前方退场 ,结束表演。

三、禅茶茶艺表演

中国的茶道早在唐代就开盛行,这与佛教的昌盛有着密切的关系。晚上僧侣们坐禅不许睡觉,只能靠茶来提神,“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茶。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因此佛门盛行喝茶,有的甚至达到“唯茶是求”的境地。寺院既用茶来供佛,也用茶来招待客人,而且还亲自种茶,称作“禅茶一味”或“佛茶一味”。禅茶一味是佛教语汇,原系宋代克勤禅师书写的赠参学日本弟子的四字真诀,收藏于日本奈良大德寺,后成为佛教与民间流行语,意指禅味与茶味是可以相互交融。茶与禅的相通之处还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纯与升华。饮茶时注重平心静气品味,参禅则要静心息虑体味,茶道与禅悟均着重在主体感觉,非深味之不可。平常自然,是参禅第一步。

下面介绍的禅茶是江西山区尼姑庵中用来招待客人的佛门礼俗。表演前先要用各种手式组成的手印向菩萨祷告,然后把茶叶用纱布包好放在铜壶里煮。表演者庄重文静的动作,您在不知不觉中仿佛进入了一种空灵静寂的禅的意境。体现了禅宗所提倡的“一日不劳,一日不食”的刻苦、勤劳、俭朴、节约之美德,所以使用的服装都是力求简朴,切忌奢华,这与陆羽《茶经》中所强调的“精行俭德”精神也是相符合的。

(一)表演人员:三位,还可根据舞台效果增加为十一位。

(二)背景道具:屏风中间挂有一副“达摩祖师煮茶图”,寥寥几笔显露出一丝禅意。两边则是从唐诗中选集出的两句“煎茶留静者,禅心夜更闲”,点出主题,不但有助于观众的理解,而且也可帮助表演者对《禅茶》主题的把握。

(三)音乐:佛门音乐《同心曲》。此曲是专业音乐者经过改编、配器、演奏和演唱,由男声合五声音阶的五句乐句,整曲歌词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

(四)服装:服装、鞋袜和佛珠和香料都是从寺院中采购,以加强真实感。其所穿的僧袍也是从现实生活中僧侣们青灰、深褐和中黄三种颜色中认真考虑的,采用中黄僧袍,舞台视觉效果较好。

(五)茶道具:茶具主要有:烧水的炭炉1个(江西农村曾经长期使用的“南丰小泥炉”),煮茶的茶壶1把(农村中常用的旧铜壶),装茶杯的篮子1个(农家常用的普通竹篮子)。木制茶罐1个、小茶杯6只、茶碟2个、纱布2块、茶巾1块、木制水盂1个、木制托盘2个、香炉1个。其他道具有:点燃红烛的烛台4个、长桌1张、茶几1张、板凳1条、淡黄桌布3

    (六)茶叶:这里将茶叶单独列出,是因为《禅茶》所用茶叶和其他茶艺表演所用茶叶有很大不同。南昌女子职业校茶艺表演团在表演时,为了增强效果,专门使用广东曲江南华禅寺的“六祖甜茶”。六祖慧能是唐代高僧,是南禅宗的始祖,最后在南华禅寺圆寂,其肉体真身至今还保存在寺里。据说他当时将南华禅寺后山上的野茶和一些具有药效的植物叶子混合在一起制作了甜中带苦、苦后回甘具有保健疗效的“甜茶”,至今还受到附近群众的欢迎。这种连梗带中的粗茶是不适合冲泡品饮的,只能是包起来烹煮,显然是古老的茶叶子遗,因而使用“甜茶”会增强《禅茶》的禅味和历史感。当然,其他地方在表演《禅茶》时,如没有条件使用“甜茶”,也可以使用其他寺庙和生产的佛茶,如“金佛茶”、“赵州禅茶”、“攒林茶”等,而不宜使用一般的常见的茶叶。

(七)表演程序:

1.上供  包括顶礼膜拜和焚香礼佛等仪式,在佛事活动中一个非常庄严的过程,而且其时间也很长。为了避免使茶艺表演变成纯粹的宗教礼仪,《禅茶》只表现了焚香礼佛部分,删略了顶礼膜拜等一些繁琐程序,使得表演更为精练和雅观,更具有艺术和观赏性。

2.手印  手印是佛门僧侣在诵经咒文时以手指构成的各种手形。据说,这样可以更为灵验。《禅茶》主泡做的一系列手印大多是取材于佛像的手势和敦煌壁画,进行艺术化,在佛教礼仪中是没有这么一整套连贯的手印的。虽然至今尚无人能精确解释清楚其中的含义,但它极富感染力,有别于一般茶艺的表现手段。这些手印还得到了我国两位著名禅宗祖庭的住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和一诚法师的指导。

3.冲泡  禅宗兴盛于唐代,因此佛门禅堂中保留着唐代以前的饮茶方式,既不明点茶,也不是泡茶,而是煮茶,并且是用纱布将茶叶包扎起来后放入壶中烹煮,很有特色。曾有人戏说这是袋泡茶的祖宗。所以,《禅茶》从饮茶史的角度来审视也是具有一定认识价值的。

4.奉茶  主泡者从铜壶中的茶汤注入六只小茶杯,留下一杯,其余五杯茶由助泡奉献给观众,然后举杯同饮。

5.收拾茶具,谢幕退场,结束表演。

[小思考4—3]

[案例4—3]《禅茶》的重点在“茶”

2001年10月19日在河北赵县柏林禅寺的大雄宝殿前,举行了一场中、韩两国禅茶表演。一场是韩国佛教界演出的《茗园八正禅茶法》,一场由江西省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茶艺表演队演出的《禅茶》。韩国由10人出场,其中四位是真正的和尚,另外六位是信佛的居士,道具精致,服装崭新,演出也极为严肃认真,虔诚庄重,甚至连配乐都没有,完全是在举行一场真正的佛教礼仪。中方《禅茶》只由三位大专女学生表演,所用的服装道具也十分简朴,因是在佛殿前面演出,故原来的布景和对联都没用,但伴有非常深沉悦耳的佛教音乐。从在场的中外观众(包括韩国的僧侣、居士和河北佛学院的全体学员)的反应和演出后的反映,都表明中方《禅茶》的效果更好,以致韩国客人当场邀请中方的《禅茶》去韩国进行交流演出。

为什么由真正的佛教僧侣和居士演示的《八正禅茶法》其效果反而不如学生的表演艺的《禅茶》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八正禅茶法》照搬佛教礼仪,是佛教仪式的重演。而《禅茶》是以佛门茶事为素材而编创的茶艺,它是艺术表演,而不是宗教活动。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一个成功的艺术节目的演出效果往往是高生活的原生态。因此《禅茶》编创之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禅茶》的重点通过茶艺来体现“禅意”,获得其它形式的茶艺所不能取得的艺术效果。佛门重点在禅,而《禅茶》重点在茶。前者是宗教行为,后者却是艺术实践,从而具有审美价值。

点评:茶艺的重点在于科学、艺术地泡好茶,禅也好,佛也好,只能作为背景来使用,而不应该当作主体来表现。更不能将艺术舞台当作宗教的道场。

四、唐代宫廷茶艺表演

唐代饮茶风气兴盛,从僧俗平民到宫廷皇帝,无不崇尚饮茶。当时茶叶生产也非常发达,开始征收茶税。唐朝政府在浙江吴兴(今湖州)建立专门为皇宫生产茶饼的贡茶院,生产紫笋茶供皇宫使用,每年4月5日清明节,皇帝要举行盛大的茶宴招待大臣们。每当吴兴的紫笋茶在清明节前两天必须运到首都长安,当紫笋茶运来之时,宫中的嫔妃们就忙碌起来,头上插的牡丹花在晃动,帖在两颊的金花箔也随着酒窝在跳动。正如唐诗所描写的“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下面介绍的唐代宫廷茶艺表演是根据陆羽《茶经·五之煮》记载的煮茶程序来编排表演的,体现的就是“清明茶宴”的盛况。

(一)表演人员:五位,其中四位宫女,一位是专门为皇帝煮茶的“茶博士”。整个煮茶活动由“茶博士”负责。(表演还可根据舞台效果增加为十二位宫女。)

(二)舞台背景:一幅晚霞中唐代楼阁的背影,附有唐代诗句:“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点明了主题是反映唐代皇宫中的“清明宴”。

(三)音乐:唐代名曲《春莺曲》

 (四)服装:四位宫女身着大红色唐代宫廷服,带有高发髻。另一位茶博士身穿唐代官袍,头带官帽。

 (五)茶具:唐代宫廷茶艺表演所用茶具是根据1987年陕西法门寺宝塔地宫出土的唐代皇帝使用过的鎏金银茶具仿制。这套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烹茶器具,多为唐僖宗(公元873—888年)所供奉,它表明中国在唐代时宫廷达贵饮茶风气已十分盛行,尽管在这以前,我国已有饮茶的茶具和风俗的文字记载,但并无实物为证。这次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整套茶具正是唐朝饮茶之风盛的有国物证,为研究我国茶具历史和饮茶习俗提供了有国的佐证。这套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唐僖宗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得系列金银茶具,是迄今世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整、古代茶文化史料都未曾记载的珍贵茶具文物。这套完整成套的绝世珍宝,确凿地证实了唐代皇宫、宫廷茶道和茶文化的存在,是皇室宫廷茶文化的完美表现,也是唐宫廷饮茶风尚及奢华的见证。主要包括:鎏金银茶罐、鎏金银茶笼、鎏金银茶碾、鎏金银茶罗、鎏金银龟盒、鎏金银盐台、琉璃茶盏。此外还有《茶经》中所说的风炉、火夹、交床、竹夹、银夹、纸囊、木槌、木砧、拂末、瓢、茶巾、水盂、团扇各1件、、托盘4个。

(六)表演程序:

1.备具  音乐起,由宫女端着茶具出场,茶具分两次端出置于桌上。

2.进场   宫女缓缓出场所,随后茶博士出场

3.赏器   在煮茶前,首先要介绍一下此次差异表扬所用的茶具,依次由每位表演者进行展示:

1)鎏金银茶罐    这是用来盛装茶饼的

2)鎏金银茶笼    烘烤后的茶饼放在茶笼中备用

3)鎏金银茶碾    把茶笼中的茶饼用茶碾碾碎

4)鎏金银茶罗    碾碎的茶饼要用茶罗筛成很细的茶粉

5)鎏金银龟盒    将茶粉放在龟盒中备用

6)鎏金银盐台    这是用来装盐的器具

7)琉璃茶盏   用来盛装茶汤的器皿,下有托,防止烫伤

4.涤器    茶博士将琉璃茶盏温润一遍

5.炙茶    宫女用火夹夹起茶饼放在风炉上烘烤,另一宫女用团扇扇火,宫女将茶具依次递给茶博士。

6.碎茶    将烘烤后的茶饼用木槌敲成碎块

7.碾茶    将敲碎了的茶饼放到茶碾中碾成粉末

8.罗茶    将碾过的茶末放到茶罗中筛成很细的茶粉。

9.煮茶    宫女将水第一次烧开,冒出的水珠如“鱼目蟹眼”一样大小,称为“一沸”时,此时茶博士用茶匙放入少许盐调味;当水第二次烧开,水泡如“涌泉连珠”,称为“二沸”,茶博士要舀出一瓢水备用,然后用竹夹在锅中心搅打,使锅里的水形成旋涡,再舀一勺茶粉从旋涡中心倒下出,最后当锅中的水第三次烧开,水如“腾波鼓浪”,称为“三沸”时,茶博士再将刚舀出的那瓢水倒回。这样一锅茶汤就煮好了。

10.奉茶  由宫女们将茶汤奉给贵客们品尝,茶博士举杯与大家共品。

11.退场   向观众行礼,同时退场。

五、“将进茶”茶艺表演

“天生我才心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此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而《将进茶》就是借古人豪迈诗情,抒发今日茶人满怀壮志的情感。中国茶人在茶事活动中,以茶会友,亲和礼让,无论男女都崇尚以茶待客。《将进茶》所演示的就是男士与女士的沏茶方法,男士的阳刚大气,结合女士的柔美、温婉,一刚一柔,刚柔并济,以此来表演传统品茗方式——潮州工夫茶,从而展现国饮之风韵。古有“将进酒”,今有“将进茶”,让我们共品“将进茶”,杯莫停。

(一)背景道具:泡茶台1张、高凳1条、茶几1张、小方凳1条、茶旗3面分别绣有和、静、雅三字,茶室茶花。

(二)服装:清末民初的服饰,男士身着黄色对襟马褂、黑色长裤和黑布鞋,女士则为红色对襟马褂、白色百褶裙和绣花鞋。红色和黄色均系暖色大气之色,可体现《将进茶》“大气”之主题。

(三)茶具:“潮汕工夫四宝”两套(紫砂和白瓷各一套):潮汕风炉、玉书煨、孟臣罐(男士用壶,女士用茶盏)、若琛瓯,锡制茶罐1个、茶巾2块,杯架、壶架各1个。

(四)茶叶:产于广东省潮安县的凤凰单枞,还可用福建省的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为。

(五)表演程序:

1.进场   男士走前、女士在后,走至舞台中间。两人相互敬礼,然后走到男士桌前,男士坐下,双手打开于桌两边,女士站在男士身旁。

2.展示茶旗   男士展旗,女士接过,向观从展示,依次贴于桌前:和,乃茶之魂  在茶事活动中应体现出高逸的中和美学境界,不失儒家庄、典雅的中和风韵。静,乃茶之性  茶禀山川之灵气,得天地之精华,天然赋有谦谦君子之风。雅,乃茶之韵  它是在和、静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气质,体现的一种神韵,借茶之雅来培育人志之雅,使茶性与人性相契合,使茶道与人道相交融。女士在展示完“雅”字时,贴于茶几前,然后坐下。下面开始泡茶,男士与女士的动作要求一致统一,形如一人。

3.翻杯   品茗杯,古称若琛瓯,以白瓷小杯最为普遍。工夫茶的特点为精致,它不仅表现在器具的精美,更体现在烹制品饮过程中每个环节。

4.洁器   边洁器边候火,工夫茶的水温应达到沸点

5.置茶   锡制茶罐,它可使茶叶久藏不宜变质,是最理想的存茶器。把茶叶投放于壶、盖碗杯中

6.摇香   两人同时上下摇动,利用壶、盏的余温摇出单枞天然的花香

7.初泡   第一次冲水,水漫过茶叶即可,然后立即倒出

8.正泡   第二次冲水,即冲点,高冲,且满而不溢。

9.刮沫   提盖刮去上浮白沫,然后盖定。

10.洗杯  采用“狮子滚球”的洗杯手法。

11.分茶  速度均匀,快则汤淡香薄,慢则茶汤苦涩。

12.奉茶  两人端起茶盘,起身走至舞台中间。男士向女士做一个请示动作,下台奉茶。

13.退场  两人放下茶盘,走至舞台中间,敬礼退场。

六、惠安女茶俗

中华大地的饮茶俗异彩纷呈,每个民族因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饮茶习俗。如基诺族的凉拌茶、拉祜族烤茶、纳西族的油茶、蒙古族的奶茶、藏族的酥油茶等等,所以在茶艺表演的创编中就有很多是以这些茶俗为题材的茶艺表演如江西赣南的《客家擂茶》、《白族三道茶》、傣族类《竹筒茶》、回族的《八宝迎宾茶》……,也有以茶为媒的婚茶礼俗:《新娘茶》。下面介绍的《惠安女茶俗》就是反映解放前夕福建惠安县沿海妇女因传统的不落夫家制度:惠安女在新婚第二天就要回娘家长住,直到生完小孩婚后才能回到丈夫身边,若婚事未育则不能与丈夫在一起生活,只能在娘家居住。姐妹们借品茶来排遣心中的苦闷,姑娘们相互诉苦、相互帮助的茶艺表演。这是带有悲剧色彩的茶艺活动,因为惠安女们喝的是工夫茶,属于工夫茶艺,故称茶俗,而不叫做“惠安女茶艺”。茶俗同样可以表演,因为它不但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能加深我们对中华茶艺广博性的认识。

(一)表演人员:五位:主泡、助泡甲、乙、丙、丁。

(二)背景道具:屏风上挂有鱼网,屏风前摆有一八仙桌并配有五条凳子。点明主题,是在海边渔家。

(三)服装:别具一格的惠安女服饰,打着赤脚。

(四)音乐:根据闽南一带民歌《行船调》改编,配以女声三重唱的伴唱:“海风阵阵吹,海鸥款款飞。心潮如浪涌,品茗共举杯。茶含苦涩味,如饮心中泪。夫君隔天涯,相思人憔悴。……”优美动人的音乐增强了艺术氛围,也深化了主题意义。

(五)茶具:一套传统的工夫茶茶具

(六)表演过程:

1进场  解说介绍结束后,首先主泡端着工夫茶茶船,踏着音乐的节奏出场,走到桌子中间,放下茶具,再将自己的帽子取下挂在屏风上。随后,助泡甲、乙分别手拿水壶、茶巾从屏风两边出场,走至舞台中间时两人对视交叉,走到主泡两边(即桌子两边),放下茶具;然后,助泡丙、丁分别手拿茶罐、茶碟如同甲、乙一样出场,走到甲、乙身边放下茶具。

    2行礼    五人同时向观众敬礼,并坐下

    3泡茶    随后主泡开始泡茶,所使用方法就是工夫茶的冲泡方法。

    4品茶    当主泡冲泡好茶汤后,四位助泡依次拿杯,五人同时品饮喝完后将品茗杯放回原位

5再斟    主泡再进行第二次冲泡

6再品    四位助泡再次拿起杯,但当轮到主泡左边的助泡拿杯时,她却在一旁独自哭泣,想着自己悲惨境命运,不由伤心起来。这时主泡拿着手帕为姐妹擦去眼泪,另一位助泡端起品茗杯递给哭泣的助泡,随后大家一同品饮

7三斟三品    主泡斟上第三杯茶,四位助泡拿杯欲饮,但刚才哭泣的助泡起身举杯,向其他姐妹表达谢意,然后大家一同起身,举不共饮,互表谢意。

8收具    品完茶后,主泡收好茶具,其他助泡拿起出场时各自手中的茶具。

9退场    大家走到舞台前,向观众谢礼,然后退场。

 [补充阅读资料4—3] 首届全国茶道、茶艺大奖赛审评细则

一、俭

(一)爱茶

1、表演者应对所用之茶十分熟悉、爱饮、并有多次冲泡的体验。

2、应选用最宜其茶的茶罐及茶则,不能碰损干茶。

3、应把装茶的容器放在茶台较显著的位置。

4、应用小罐装茶,并以盛装能冲泡二至三次的茶量为宜。

5、应尽量保护茶之香气,不使干茶在无遮盖的状态下搁置时间超过5分钟。

6、应掌握表演用茶的最佳投入量并能准确表达。

7、应掌握表演用茶的最佳水温并能准确表达。

8、应掌握表演用茶的最佳浸泡时间并能准确表达。

9、应熟知表演用茶的色、香、味、形的品质特征并能准确表达。

(二)珍具

10、所用茶具应是表演者平日倍加养护之物,具有良好的光泽。

11、表演之前,应将一部分茶具过水清洗再拭去水痕,使之有润洁感。

12、禁止茶具之间不必要的碰撞。

13、禁止在茶台上平行拖动茶具。

14、不能使用有缺口有裂痕的茶具,有历史意义的茶具除外。

15、表演时所有茶巾应有尽有是新洗过的。

16、应熟知所有茶具的质地、形状、基本工艺并能准确表达。

17、表演结束后,应认真耐心地收拾茶具,运输过程中茶具应得到很好地爱护。

(三)怜水

18、应知道表演用水的产地、泉名及水质特征并能准确表达。

19、洗茶洗具时用水要适量

20、茶台上不撒水,如有不应有的水滴应及时揩拭。

21、冲茶应适量,不应随意倒掉多余的茶汤。

22、奉茶时的茶杯外侧及底部不应沾有水珠。

(四)克已

23、表演者应在表演之前不食生葱蒜及带有强烈刺激的食物,不饮酒,保持平和心态。

24、表演者应衣着自然大方,发型简约,不戴手镯戒指手表,不擦香水,不化浓妆,不留长指甲。

25、所有行茶动作应作用于倾心泡好茶及诚心待客上,不能有为展示个人形体美或其它内容的浮夸动作。

二、美

(一)茶汤美

26、应展示表演用茶的最佳汤色————透亮均匀。

27、应展示表演用茶的最佳茶味————浓淡适宜。

28、应展示表演用茶的最佳茶香————高而持久。

29、应展示表演用茶的最佳茶形————整齐无渣。

(二)茶点美:

30、所备茶点应色泽美丽、造型精致、软硬适中,并能考虑到或能说明所含糖份。

31、所备茶点的味道应与所用之茶相配,使茶点助茶味。

32、提倡使用权用与时令有关的茶点或地方特产茶点。

33、所备茶点应分量合适、让客人可以一次用完。

34、不提倡使用权用带果壳的茶点,如使用,应备有放置果壳容器。

(三)茶具美:

35、所用茶具应造型典雅、质地优良。

36、所用茶具应光滑润泽,手感柔和。

37、壶、杯、烧水器等的容量大小应匹配。

38、茶具色彩要调和搭配,有主有次。

39、所用茶具的花纹图案应与茶文化有关(山川、花鸟、鱼虫在内)。

(四)行茶美

40、表演者行茶动作应谦和、流畅、准确、优美。

41、行茶动作应有张有弛,有韵律感。

42、表演开始和结束时应与客人有充分的目光交流或简短的问候。

43、拿起茶具时,应判断好位置,一次拿起。

44、手持茶具进,应拿紧拿稳,不能在看似要脱落之现象。

45、放置茶具时,应判断好位置,一次放好,不应有令茶具悬空、倾斜之现象。

46、以表演者的胸口为中心,左右两侧的道具应由左右手分别拿放。

47、左右手的工作量应相对均匀。

48、单手动作时,另一只手的停放动作应美观。

49、冲水斟茶时,水流应均匀,不能在断断续续的现象。

50、应把水盂放在客人看不到或不显眼的地方。

51、茶具摆放位置应紧凑有秩,行茶中随时注意调整造型。

52、客人所用茶杯的上方空间不应有物吕通过。

三、和

(一)天和

53、提倡表演者使用所属地区生产的茶叶或本地区群众普遍饮用的茶叶。

54、提倡整理挖掘所属地区的饮茶习俗,以贴近生活为好。

55、提倡在表演本地区饮茶习俗时,穿着有特色的服装并配以有特色的音乐。

56、提倡在展示本地区茶叶的品质特征时,使用本地区的名泉名水。

(二)乐和

57、茶艺表演过程中应配有音乐。

58、其音乐应具有优美、典雅的风格,或与其表演相应的风格。

59、其音乐的音量应大小适度。

60、表演者应知道其乐曲的曲名和乐曲本身所要表现的意境。

61、乐曲的始终与茶艺表演的始终相吻合。

62、采用现场器乐演奏时,演奏者位置应处于附属地位,不能喧宾夺主。

(三)声和

63、茶艺表演时应配有解说。

64、解说内容应丰富、全面、生动、准确。

65、解说声音应优美流畅,应使用普通话。

66、在表演中,解说应有间歇,应给表演和音乐留出相应的空当。

67、解说词应安排恰当,应与茶艺的进行配合默契。

68、解说时,应正确使用麦克风,控制好音量。

(四)境和

69、茶艺表演窨的环境布置应雅致协调。

70、应摆放符合时节的瓶花或常绿植物。

71、所用花卉应肥嫩鲜活,养护状态良好。

72、表演者应能说出其花卉的名称及特性。

73、茶艺表演空间应挂有与茶文化有关的字画。

74、表演者应理解并能解说其字画的内容。

75、茶艺表演空间应有焚香或摆放相应的古玩雅饰。

四、敬

(一)心诚

76、表演者应主动询问客人的饮茶嗜好及口味习惯情况。

77、表演者应根据客人的情况选取用茶叶,或调整茶汤的浓度。

78、表演者应根据客人的情况备用茶点,或调节器整茶点的甜度。

(二)体恭

79、端送茶、茶点时应先行礼,再上前一步,然后再递茶或点心。

80、递送茶、茶点时应用手势和语言劝茶、劝点心。

81、送完茶、茶点,应后退一步再次行礼,然后离开。

82、收茶杯及点心盘时应先行礼,致谢后再上前一步收器皿。

83、拿好器皿之后应后退一步再转身离开。

84、表演者应在表演开始前和表演结束后向客人行礼。

(三)敬客

85、表演者应把沏泡好的茶汤立既端给客人。

86、为客人送去的茶汤应温度适中,茶量适量。

87、如为客人再次斟茶时,表演者应双手执壶,或一手执壶一手抚巾。

(四)惜缘

88、珍惜客人的宝贵时间,上下场动作迅速,并在预定的时间性内完成表演。

89、表演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主动迎送客人。

90、表演结束后,应不忘记客人的名字。

91、表演者为复数时,在开始和结束时应有相互的问候。

92、提倡表演者在表演结束后做茶事记录。

(资料来源    陈文华  《农业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