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争锋 好看吗:Yang YuTang 中国写实钢笔画画家 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7:25:26

Yang YuTang 中国写实钢笔画画家 3-02年-03年  

大山子民 Montagnards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   11 x 15 3/4 inches (28 x 40 cm)

  不知为什么,乡村的生活总是紧紧地牵缠着我。只要追寻感觉,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向它走去,是纯朴的本性,还是真实的情缘,这种感觉很难讲得清楚。
  我徘徊在山野乡间,体味着天造的自然。人们用大山的泥土筑起了房屋,人们开垦荒山进行耕种,虽然这里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朴素的生活,更让这里充满了安逸与祥和。
  表现这种题材,总能使我兴奋,并能让我的情绪得以释然。我以自然为美,我以淳朴、善良为真,这里的一草一木让我感动。这里没有人工的修饰,也没有刻意的雕琢,一切都是在自然、完美与和谐的状态下呈现着。
  这幅作品的创意是我期待已久的。如何展现好乡土生活,这思考久久地缠绕着我。在作品的构图上,我以大片的豆地,来衬托自然和谐的土屋,前景与背景山林的呼应,使画面赋予纵深感,背景的幽暗,使画面更具浑厚性和统一性。
在表现上,我将大片豆地的光感提亮,以托举画面的主体。中间的房舍在保证“色彩感”与质感的情况之下,在与背景山林的接壤处,我有意识地将屋面受光部分提高了亮度,以增强主体的空间感。
  在表现手法上,居于前面的豆地,我采用的方法,就是将每一棵大豆按一组来处理,在保证大关系的情况下,再进行成垄的连接处理。成垄处理的原则也同单株植物处理方式一样,就是将每一条“垄”看成是一组来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保证“体”的块与面,而且也能保证空间光线变化的统一。远景的处理,在控制景深的前提下,时刻把握住层次的关系,使作品完善统一。
  这幅作品在表现上较有难度,尤其处于画面前面的豆地。一般处理这种物体,要在画者的头脑中把握住物体的形态,因为钢笔画的表现是一步步来完成的。

 艳阳秋 Autumn sun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   7 1/2 x 10 7/8 inches (18.5 x 27.5 cm)

  重新审视走过的路,一切竟然是那么的轻松与自然。我的每一步都好像被事先安排好的,虽然有时也曾焦躁过、“停止不前”过,但是无论怎样,一切还是按照它的节奏进行着。
  《艳阳秋》是我喜欢表现的题材,它让我轻松并让我从中感到愉快。
  这是一个即将收获的季节,秋日的暖阳,大地一片金黄,远离尘嚣的小山村,住着善良朴实的人们。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在这里,他们编写着自己的故事。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故事”了,实实在在,普普通通。
  这幅作品表现的是艳阳高照的正午,对钢笔画来说,表现光线强的物体相对比较容易。强光线下的物体黑白对比度强,分界线明显,表现起来简单,立体感强,效果好。但不足的是作品的中间调子不丰富,灰度较少,虽然有些物体自身有较为丰富的层次,但也由于强光的缘故,也会不明显的。一般情况下,在类似的光线下收集素材时,一定要考虑光影与创作主题的综合因素,注意灰度的“量”。
  这幅作品的表现顺序是从门前的马车开始的。马车车轮的处理,是整个马车的重点,在表现上,把握车轮的形体与透视关系是这幅作品的重点,轮胎的表现是采用放射性的笔法来处理的。马车前面的套马用具,我也进行了详细的刻画,每一处的细节都交待的很清楚,因为这些都是作品中重要的内容,绝不能有半点疏忽。
  这幅作品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远景的处理,山上的林木生机盎然。表现时,我着重刻画和把握了山的起伏变化和山上树木的层次关系。为了保证效果,处理这里时我更换了新的笔尖,一气呵成地刻画完毕。
  中景的构筑物,也是一次处理完毕的,暗影部分还是我着重注意的要点,因为一旦忽略了暗部的内容,这个作品则将失去了最重要的价值。
  开始新一轮的“行走”,没有更高的追求,也没有远大的抱负。让自己愉悦,才是我重新“生活”的至关紧要。

 

 桥 Bridge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    7 1/2 x 10 7/8 inches (18.5 x 27.5 cm)

  我曾经走过很多的桥,有大桥有小桥,有木桥有铁桥,有简易的桥也有制作复杂的桥。但是能够进入我的作品并能够令我兴奋的,却是这个不经意的“桥”。其实严格的讲,它不是什么桥,而是山里人由此而过,所“架设”在水洼上的两根木杆而已。
  适逢雨季,林里坑洼的地方积满了水。途经此地,聆听着林间鸟儿的鸣叫,怀着探寻的感觉,一步一颤地走在上面,确有几分乐趣。
  这幅作品虽然表现的是“桥”,但我更喜欢它的静,一种圣洁的静,一种让心灵能够安歇的静。表现它,我将心态调整平静,并将一切融入其中。其实,在我们的创作过程中,都要保持这样的心境。这种状态,无论表现什么样的题材,都要有将自己与作品融为一体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这样能力,我们的作品才会生动,才会有生命力。
  一般的作品,在画面处理过程中,大都采用的是先刻画主体,然后再处理其它方面的景物顺序。这幅作品的表现过程也不例外,我首先表现的是中间的两根圆木,以及圆木夹杂着草的地方,这些都是一次表现完成的。圆木的质感是让我感兴趣的地方,因为它的光感使它的表面肌理呈现非常强的立体感,这也是本作品的精彩之处。表现其它地方的先后顺序,我是较随意的。
  作品表现的先后顺序,就作品本身来说是无关紧要,只要看自己怎样表现更方便。很多书本上提供的方法,仅可用于参考,因为有些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这一点要灵活,不要受此局限。
  这是一幅令我满意的作品,无论是从构图方面,或者意境方面,还是黑白灰的表现方面都较为理想,尤其在力度的表现更让我欣慰,由此我想,我们的审美能力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吧。

 

小镇 Small Towns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   9 1/4 x 13 3/8 inches (23.5 x 34 cm)

  与小镇的情缘还是源于一场小雨。这是一次没有计划好的“采风”,当我们一行几人刚到这个小镇,天空就飘起了细雨。
  这个小镇是进山的必经之地。一般情况下,外边来这里的人,都要在这进行一定的整备,然后前行进山。这场雨下的很“粘”,细细的,茸茸的,忽而急促,忽而迟缓。无奈,我们找了一个小店,盘算着这次行动的解决方法。
  夏秋的雨,很难说过什么时间能够停下来。天地间被阴湿笼罩着,没留一点让我们抱有希望的地方。
  既然没有了好的出路,那么接受现实,是让烦躁的心情能平静下来的最好办法。不约而同,大家都拿起了装备,走出了小店。
  雨中探访小镇,别有一番感觉。昔日繁乱的色彩,在冷灰的基调控制之下,显得如此的沉稳。小镇的杂乱在柔和的天光影响下而富有秩序。一切恰到好处,一切尽显完美。
  我从没有仔细地欣赏过雨中的情景,更没有全身心地品味过雨中的感觉。真的很美好,真的可以让人沉醉,那种细细的,还有那种茸茸的。
  作品《小镇》就是在这种感觉下产生的。这不仅表现的是北方小镇的风情,更重要的是体现一个画者对生活的感受。只有善于在最平凡中发现美好,我们才有可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这幅作品是以道路为中心,分为左右两大块,先后进行刻画的。首先是从左侧圆木开始表现。在表现中,所有圆木的处理都是一次完成的。接着进行右侧围栏及房屋、树等物体的刻画及圆木的处理,这些也是一次处理完毕的。右侧物体处理结束后,再进行左侧建筑、围栏及树木的处理,最后,进行地面的处理至完毕。
  这幅作品的地面较为丰富,有潮湿的泥地,有积水的水坑,有砂土的路面还有杂草的边缘。在处理这些地方时,我都注意微小的细节对画面的影响。我知道,微小的细节往往能够给作品带来更佳的效果。

 

雪霁 Snow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   10 7/8 x 14 inches (27.4 x 35.6 cm)

  连续几年的搁笔,我与绘画 “断绝”了一切的关系。这期间发生了很多的事,除了画画以外,别的都在进行,有欢乐,有苦痛。站在常人的角度看我,我做事很成功。然而就我本人来说,一切的成功似乎是凌驾在我的无休止的“烦闷”之上。我不知道这样的原因出自哪里,我只知道我所需要的快乐,好像不是现实中的功名与利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重新拿起了画笔,烦闷的症状悄然退去,我恍然大悟,在这个世界上,唯有艺术能让我真的愉悦。作品《雪霁》是我重返绘画旅程的第一幅作品,客观的衡量这幅作品,我将说这是一幅不成功的“佳作”。
  从我对作品评介角度来看,《雪霁》当属不成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因为这幅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多带有炫耀性,这种行为势必导致表现上的劣败。
  创作这幅作品的动力,源于向学生显示我的钢笔画表现能力。展现灰度是表现这幅作品主要课题。由于长时间的停笔,在作品的构思、素材的选取、手法的表现等方面都存有一定的问题,尤其在调子的控制上更为失败。
  虽然这幅作品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是正面因素仍让它在我的作品中有一定的地位。克服大面积的灰度,是从这里开始的,它为我走向写实铺垫了道路。
  灰度的处理,对钢笔画而言,难度并不是很大。但大面积的灰度处理,而且还要保持匀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方面的处理,我采用的是散点做面的方法。散点做面,就是在大面积的准备处理灰调子的地方,分散做成小的灰面。然后,再进行面的连接,形成整体上面的灰度统一,这样处理,不至于造成局部的分量过重,从而把难于控制的面,控制于笔下。
  灰度的把握,要控制笔的细度与力度,保持一种安静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使画面达到所希望的程度。
  灰度面的线的处理有很多种,究竟采用哪一种,就要看灰度和明度的要求。但一般情况下,大多采用线来排成“面”,这种“面”在组合时,一定要将所有的“规律”打破。所谓的“规律”就是线条整齐的排列秩序和横竖线条规则分明等等,这是处理灰面最忌讳的。
  作品《雪霁》虽然不能令我满意,但是它却让我重新燃起了创作的欲望,也就是为什么将它确定为“佳作”的原因所在。在此我郑重地感谢喜欢和热爱钢笔画的人们,因为将艺术推向高峰的决不仅是艺术家们,广大的艺术爱好者更是这股势力的主流。

 

 (待续)

杨雨堂(Yang Yu-Tang),1956年生于中国·长春。ARC Living Master? Gallery 注册艺术家。

1991年,参加“1991全国建筑画展”,作品辑入《1991全国建筑画选》。

2004年,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精细钢笔画技法解析》一书。

2004年,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精细钢笔画作品选》画集。

200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杨雨堂写实钢笔画展”。

2006年,创办“杨雨堂写实钢笔画”网站(www.penart.cn)。

2008年,进入“世界艺术重建中心”(Art Renewal Center)。

2009年,“第十一届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文化形象大使 。 

2009年,JustART-e Gallery 会员。

2009年,PEREZ FINE ART GALLERIES 会员。

2010年,入编中国《2010艺术家图典》。

2010年,入驻“国际艺术家在线目录”(O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