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boss书包:魏书生文集、课堂实录、思想精髓大全——教师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13:02

《 统 筹 方 法 》

魏书生老师课堂教学实录简评要点

  师:同学们坐在主席台上,台下千位老师听课,大家有些紧张吧?我教大家一种放松的方法,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两眼,内视鼻尖……(边讲方法边指导,学生按教师要求做动作)

  师:同学们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心情轻松了!

  师:心情轻松了,咱们上课。(全体起立,师生互相问好)

  评:引导学生适应上课环境。因为魏老师是用别人的学生上观摩课,这一步似不可免。

  师:老师要讲的这篇文章大家可能不愿学。同学们愿学小说、散文、诗歌,不愿学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一篇说明文,施加一个意念,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不愿学的文体学起来都快乐,那么语文学习不就成为一件乐事了吗?我们这节课学《统筹方法》。(用隶书体板书:《统筹方法》)

  师:先不要翻开书,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生:(集体)华罗庚。

  师:华罗庚的身份?

  生:(集体)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师:我再提一个问题,什么叫“统筹方法”?谁能不看书,凭自己独立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生:就是笼统说明事物的方法。

  师:她敢于独立思考。

  生:就是系统的完成一件事的方法。

  师:有点接近正确答案。下面不再猜了,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什么是统筹方法吧?那好,请同学们到书中去找答案。争取一分钟内找到并记住这个概念,现在开始!(学生看书,半分钟后陆续举手要求回答。)

  师:请找到答案的同学一起回答。

  生:(齐)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师:对,同学们没用一分钟就找到并记住了这个概念。同学们说,这叫什么说明方法?

  生:下定义。

  师:对。作者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谁愿意到前面,在黑板上默写这个定义?男女同学各推荐一名写字好的同学到前面来比赛好吗?(学生们热情的推荐,被推荐的男生说:“我一定能取胜”,教师赞许,男生同女生上台板书。)

  师:写得正确,字很工整,看上去男同学写得更好一些。(男同学会心的笑)

 

  评:课文的题目就是本文要说明的内容。理解了什么是“统筹方法”就为下面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教师从题目入手,用“激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很快的从课文中抓住“统筹方法”的概念并且记住了;动手的是学生,落实的对象也是学生,而且看得出来——学生感到很轻松。这个设计可谓巧妙。

  师: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准备教会大家哪凡件事呢?(学生七嘴八舌,教师边重复边板书:学习重点:1.字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无稗益。)

  师:大家听我喊“预备一起”,用一分钟看课文下面注释,然后自问自答,可以出声。(学生迅速翻开书看)

  评:定向,这是魏老师教学法中很重视的一个环节。它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我们在下面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到这个特点。

  师:我暂时不提问,下面做第二件事,老师想领着咱们思维的战舰驶向何方呢?(学生边思考边说,教师板书;1.字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无稗益。2.学习用图表说明事物的方法;3.读懂全文,会说、会写、会用。)

  师:先学习用图表说明事物的方法。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同学们想用多长时间在课文中找到这个例子并记住它?

  生:(齐)一分钟。(接着学生立即看教材,全神贯注,学习积极性极高。教师看表一分钟后。)

  师:时间到。作者举了一个什么例子?

  生:泡壶茶喝。(听众大笑)

  师:(笑着纠正)是“烧开水泡茶”。请你把烧水泡茶过程讲一遍好吗?(学生回答)

  师:他说得对不对呀?

  生:(齐)对!

  师:他说泡茶有几道工序?(学生历数五道工序)

  师:作者说这五道工序有三种安排方法,书上还画了图表说明。大家看书上图表是对哪一种方法的说明?

  生:(集体)是对办法甲的说明。

  师:办法乙和办法丙怎么样?

  生:这两种办法都窝囊。

  师:作者没说“窝囊”,他说的是“窝工”。好,下面准备把办法乙和办法丙也分别用图表加以说明,请男女同学各自推荐一名代表在黑板上画图。(男女生各一名到前面在黑板上画图表)

  师:让他们两人先画,咱们看书上图表,大家想,如果文章没有文字解说,只有图表,能不能看得懂?

  生:光有图表,我认为也可以看懂。因为图很清楚,图上又有文字。(学生指着图述说了一遍)

  师:好!他说得很明白,的确只看图也能懂。现在大家看黑板。(女学生已经画完,教师对她小声说了句话,她转身在图上改了一处。)

  师:同学们看,他们画得对不对?

  生:办法乙我认为画对了,办法丙画得不对。(教师请他上黑板订正,并交待下面的同学可以商量,可以上讲台帮助修改。一男学生在座位上小声说图画得不对,教师亲切的拍拍他的头,笑着问:“你怎么不上去改?”男同学站起来跑到黑板前修改。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的热烈商讨,有的跑上前去,黑板前有四五个学生争争抢抢,你擦我画,很是活跃。)

  师:(男女生都已画完,回到座位)好,我们比较一下,看起来还是女同学画得好一些,一看图就一目了然。男同学的图表用序号表示,也算是一种创造。(女生们非常自豪,男生们也觉得公平。)

  评:学习用图表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做两件事:1.从课文里找到“烧开水泡茶”的例子,复述——搞清楚泡茶有几道工序,进而确定“甲”办法最好。2.让学生给办法乙和办法丙画出图表。如果说第1个小环节是“大众化”的——很多教师都这样做过,那么,第2个小环节的设计是魏老师独出心裁的“匠心”——它可以便学生仿照办法甲的图示动手画一画,实践一下图表说明的方法;在学生动手画图表的过程中,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又乐此不疲。真是一石三鸟。有了第2个小环节,再来看看第1个小环节的作用,其间的联系是多么紧密!如果第1个小环节没有第2个小环节支撑,其价值也就很小了。教师教学的重点却正是在第2个小环节上——让学生去动手学、做。

  师:图表说明法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现在看我们思维的战舰距离第三个目标“读懂”还有多远呀?请同学们把全篇阅读一遍,重点读结尾一段。(学生读)

  师:懂了没有?

  生:(集体)基本懂了。 

  师:懂了,还要会说。每位同学都把办法甲说一遍,七嘴八舌的说,大声说,说错了也不要紧,要解放自己。(学生纷纷大声述说)

  评:“懂”是相对的,大声“说一遍”较之教师“讲”——对这样的课文来说,要有用得多,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又会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魏老师要做的一切都是从学习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活动起来,要落实在学生身上。

  师:不仅会给别人讲,还要会写。今天这节课,我们没有时间用笔写了,课上我们说,其实是用“口”写,回去以后把说过的话整理出来,就是用笔写,同学们愿意的话,回去写一篇短文,作业我不检查,因为我明天就要回辽宁了。请同学们增强写作业的自觉性。除了会说、会写,还要会用。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我们应用统筹方法的实例,大家愿意商量还是愿意自己想?

  生:自己想。

  师:自己想也可以,商量也行。(过了两分钟学生要求发言)

  生:比方说打扫一间房子、桌子、凳子、墙壁,那就可以先踏着桌子、凳子。

  师:她说的例子属于统筹安排工作进程范畴,但跟今天所学的联系还不太紧密。谁能举一个做事窝工的例子?

  生:比方我星期天帮妈妈做饭做菜,我家有两个煤气灶,可我却先摘菜、淘米,然后才想起烧水做饭,做完饭,才想起做菜,这样就窝了工。

  师:怎样才不窝工呢?

  生:我先烧水,等水开的这段时间,淘米、洗菜。水开后,米下锅,等饭熟的这段时间炒菜。这样就节省了不少时间。

  师:他讲得很好,谁能让自己的思维从厨房和家庭中解放出来,举一个别的例子?

  生:学校开运动会,总是在进行竞赛项目的同时,安排田赛和团体操,这就节省了时间。

  师:这个例举得好,大家如果细心,还可以发现更多的使用统筹方法的例子。同学们以后参加工作,就可以用作者教给我们的统筹方法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学会这样做工作就等于——

  生:延长生命。

  师:对!延长生命。请同学们商议总结一下咱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与学习过程。(学生们兴高采烈的说本节课三个学习重点及难忘的学习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盼望大家今后经常运用统筹方法,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为人民、为祖国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评:最后这个环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好课文内容,同时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

  总评:魏书生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有这样两个特点:

  一、始终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

  语文课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训练课,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课,而接受训练的是学生。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训练的语文课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就是在接受“训练”。魏老师的课上,教师只是学生阅读和表达训练的组织者,我们见不到教师过多的讲解——因为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自己去“有所得”,而这样的课文学生通过努力又完全可能自己解决问题。

  二、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

  这节课,学生学得活跃,教师上得轻松。除了魏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之外,他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组织课堂教学,不能不说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教师充分利用“鼓励机制”,注意表扬,或用语言表扬,或投去赞许的目光;不批评任何一个在回答问题中出现错误的学生,多是给以引导或鼓励(鼓励其大胆思考);即使纠正学生答题的错误,也往往是小声提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利用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组织男女学生之间开展学习竞赛。从课堂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魏老师在学生竞赛中又很注意平衡,不使男生或女生感到失落或难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离开教师对心理学、教育学的学习和理解是难以做到的。


学点魏书生

魏书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陈建国

     有人预言,魏书生的教育观50年以后依然实用。实质上,魏书生对教育的追求和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一个优秀教师 ,甚至一个出色的教育教学专家,他所着眼的教育,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教育需要走过的路程,以下仅以魏书生班主任 工作的几个小片段,看魏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策略。

丰富的周活动安排

     魏书生同志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在课程表上,对每天下午最后两节课时间,都有自己的安排。大体如下: 周一:讨论思想战线的形式,周二:绘画,周三:游戏,周四:竞赛,周五:唱歌,周六:作文,周日:野游。
     由于有了这个“每周工作安排”,魏书生老师所教的第一个班级到1981年毕业时,平均每人看了13400多 页课外书,学了63首歌,画了46幅图画;平均每人写出了186000多字的日记,跑完了1794公里的路程;班级做了50次游戏,历次野游给学生留下 了难忘的印象。这个班级连续3年被评为县里的三好班级,他们的升学率在全县同类学校中是最好的。

学生忘情的参与竞赛

     每周有一天的下午,是竞赛时间。
     学生喜欢竞赛。即使是任何奖品也没有的竞赛,开展起来也热火朝天。
     儿童、少年、青年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向上心理,这是一种心理优势,也正是教师可以调动发挥的有利 因素,竞赛常常使人忘掉忧郁,忘掉自悲,与精神溜号无缘,辛劳而察觉布道。竞赛可已2加快学生大脑的转数。在集体中造成一种竞赛的氛围, 往往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深知学生心理的魏书生,经常组织小型竞赛,让单调沉闷的埋头读书变成引人入胜的集体活动。
     先从一些小的项目开始,比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要背会这首诗。需要多少时间 呢?
     魏老师提出:只给3分钟时间,大家比一比,看谁能背会。
     老师手里捏着表,说一声“开始!”每秒钟此刻都变得极其珍贵了。孩子们集中神思,口诵心维,调动起大脑的一切潜能,在一种竞赛的 气氛之下,有的同学两分钟就背会了,大多数同学3分钟内果然背会了,效率空前之高。是的,他们从中体验了胜利、信心和喜悦。
     魏老师告诉学生们:根据科学家测定,效率最高之时,就是规定完成任务到来之时,这是可以体验到的常见现象。
     学生们懂得了这个道理,都愿意把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规定的少一些,以督促自己用高效率去尽快完成。

自主发展的育人观
陈建国

     多年来,魏书生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方面的研究, 这其中蕴含着收获于未来的期望和设想。因为许多国家预测:到了21世纪,自学将成为主要的学习方法。未来的文盲, 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学的能力,应当说是教育面向未来的一项可贵的探索。
     1983年11月,魏书生要到北京去开会,就在这时,学校决定:以班级为单位, 举行一次大型的歌咏比赛,他所带的两个班都毫无准备。于是魏书生和学生商量说:“以前我外出都不找老师带班,代课, 这次有这么大的一项活动要搞,要是失败了多不好,咱们请一位老师当副班主任指导大家行不行?”
     两个班的学生们大声回答说:“老师放心的走吧,不用找老师带班,我们一定会管理好自己。”
     结果果然如此:两个班100多人的大合唱在全校比赛中获得了优胜奖,在长跑比赛中, 两个班分获总分第一名,第二名,都是学生们自己组织的。
     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同样经受了时间的考验。魏书生在他的教的第一届学生临毕业的那一学期里, 有31天在外开会,回来后也不补课,完全依靠学生自学,升学考试平均成绩比重点中学高7-8分。第二届学生毕业前的那半年, 魏书生有62天在外参加会议,回来后照样不补课,到升学考试时,全班的语文成绩还是全县的第一名。
     在魏书生看来,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基础,是划向未来的双桨。

高效率的人才观
陈建国

     早在1980年,魏书生就提出了“效率问题,实在是应该向自己、向学生反复提出的问题。”这一年, 他发表了《培养学生的效率感》的论文。
     1981年11月16日,魏书生在班级里提出试验“高效率学习”,看看究竟能完成多少学习任务,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卢建良、王海江等一些平时极贪玩、爱说话的学生,学习时间也抓的十分紧。王海江一反常态,下课时说不上一句话。 康景利说:“我写出了一身汗。”袁中骄傲地说:“我今天真创造了记录。”王青说:“我的几只钢笔都写得没水了。”裴天江等人则说: “今后咱们天天这样高效率吧!”
     1982年3月1日,开学的第一天,班级规定了“高效学习日”。在这一天当中,除了上课以外, 大多数同学完成的各科作业量都在25页以上。那真是耳不旁听、目不斜视、凝神屏息、奋笔疾书。“高效学习日”的规定, 激发了孩子们的紧迫感、效率感,造成了一种竞赛的氛围。教室里鸦雀无声,暗地里你追我赶。高效,高效,高效岂容慢吞吞? 于是,班级不亚于深圳,教室里的孩子们卷进了激流之中,他们个个争分夺秒,却没有一个是被动的,写完了,干完了, 一个个眉飞色舞,洋洋得意!
     人能够从学生时代起就讲究效率,该有多么必要啊!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有效率感的人,和一个没有效率感的人相比,在事业上的差异将是及大。

“道德长跑”
陈建国

     魏书生班的新名词可真多!他把每天写日记这件事称为“道德长跑”,大概是跟每天跑10公里以增强体质那件 事相对称,他们又开辟了一个在心灵的田野上锻炼成长的广阔场地,从老师到学生,每天都要写上千把字。 这个班的学生写日记,从入学写到毕业,真是硕果累累。一年时间,一个学生就可以写满五、六大本,把全班 学生的日记收集在一起,可以装满两大提兜。 那么,都写些什么呢?他们是这样进行“道德长跑”的呢? 在那大提兜里,随便捞一本,翻开一看,从1984年10月10日开始,依次的题目是:《近几日我的效率问题》、 《再谈骄傲》、《国庆话烟花》、《钟摆》、《为什么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我的悔恨》、《在我的周围》、《高枕果然无忧吗》、《人生 能有几回搏》、《生命的价值何在》、《晚自习剪影》、《近几日的我》、《我这个人啊》、《做世界第一流的》......这一本,到12月11日止, 两个月的时间便写满了,其中《我这个人啊》,从(一)写到(八),写完8篇以后还不肯罢休,说理、记事、言志、抒情,乃至心理分析、自我 解剖。令人感到,这个学生的大脑终日在不停地旋转,在思索中调整自己,在思索中前进,在思索中奔跑!

美育小记
陈建国

     即使是三九天,教室里的菊花依然开放得鲜艳夺目。它告诉人们,这里的师生讲究美。
     当一首令人喜欢的新歌出现以后,不出三五天日,在魏书生的班级里就可以听到。 第一届学生学会了80多首歌曲,应届生已经学会了108首歌曲。每节课前唱一首歌,人人都要教歌。
     魏书生认为,多年来,一些人想砍掉的美育,但它以顽强的生命力劝告那些片面理解教育的人们, 人不能没有美,没有美的生活是痛苦的。美和美育,是永远不会泯灭的。
     魏书生从教师角度出发,认为美育有很多事情要做。
     书法是艺术。老师的字写的美不美,常常成为学生谈论的重要话题。老师的一手好字, 常为学生所倾倒,而七扭八歪的字,常常是老师被学生瞧不起的原因之一。
     声音是艺术。准确、生动、形象、精练是美;多种表达方式,多种修辞方式也是美。
     心灵美。这已经不是艺术而是直截了当的美学内容了。有的教师,能使学生体现出主人公之美, 有的教师就连自己也不知其美在何处。
     可见,教师一写字,一开口,一举手,一扬眉,处处皆有美丑之分。教师对学生, 应当起到一种把学生引向美的境界的桥梁作用。

座右铭
陈建国

      魏书生所教的班,每个同学桌上都有座右铭。
     在这张书桌上你可以看到:勤、博,与这个同学交谈几句,他会告诉你,他喜欢的格言是: 成功和失败的最后一名裁判往往是由毅力充当。
     另一张书桌右角写着:效率。交谈几句,他会告诉你,他最喜欢的格言是:时间抓起来是金子, 抓不起来是流水。
     另一位同学的座右铭是:变不可能为可能。他最喜欢的格言是周总理的教导:青年是黄金时代,要学习, 学习,再学习。
     还有一位同学的座右铭是:痛定思痛。她所喜欢的格言是: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最高学校。
     班长纪磊的座右铭是:攻书莫畏难。她最喜欢茅盾的一段话,是中学生,一定得有点气魄: 有一个挨得起饿,受得起冻,经得起打的身体;有一个不怕风吹,不会失眠,不知道什么叫晕眩的脑袋。
     这些才是名副其实的座右铭。这不禁使人想到,这些十几岁的初中学生, 在他们的生命之花迎着初升的太阳缓缓开放的时候,他们的心灵是充实的,他们的思想感情中已经注入了某些深沉的成分, 他们的人生旅途上,有号角在吹响,不会是庸碌空虚的,时代的铭文把他们引入时代的洪流。他们的人生必然会奔腾不息,浩浩荡荡!

无批评周活动
陈建国

      新的初一班级刚刚组成。全班的学生听了班主任讲了学校的情况、班级的情况及对学习、纪律等方面的要求,一片静悄悄之中他又宣布:
      “同学们,纪律是靠大家自觉地遵守。我在一周之内,保证不点名批评任何一名同学。今天是你们中学时代的头一天, 我希望这一开头就能给大家留下良好的记忆。让我们共同努力,来创造一个‘无批评周’。”
      “无批评周”-----老师把这四个字写在黑板上。多么新鲜的名词!
      站在讲台上的这位陌生的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突然变得熟悉了,变得可亲可爱了,变得更加可敬了。
      孩子们想:中学毕竟是中学,老师也大方,不批评人。那好吧,咱们自己也应当象个样子,应当要强,自己多管着点自己, 不违犯纪律,不犯错误,不干那些应当挨批评的事,这才对得起老师。
      上课时,人人留心,处处检点。
      一天一天过去了,真的没有人被点名,真的没有人挨批评。这是一个珍贵的记录。一种幸福感荡漾在他们的心头。
      “无批评周”,带着它们“高尚”的新意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而提出这个新名称、新方法的青年教师魏书生,在认识上也有了新的收获。 他想:在一周之内不点名批评任何一名学生,今后也应当经常创造这样的“无批评周”活动。这倒不是纵容许多不好的东西, 而是启发学生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自尊心,用它来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批评,自我教育。
      教师这里降下了“批评”这面旗帜,学生那里升起了“自尊”的旗帜。

做人之道
陈建国

     在一个学生的书桌上,一页短笺写着: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这话是哪儿来的呢?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否太抽象了呢?
     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魏老师常常教给学生一点做人之道。当他把这两句话介绍给学生的时候,已经准备到足够他们需求的程度了。他说:
     “我赞成徐悲鸿这两句话。不可有傲气,就是说,要谦虚。谦虚是对善者、好人、人民、弱者。傲骨,是对恶者、坏人 敌人。一切正直的人都是这样矛盾的集合体,缺少那一方面都不成其为正直。”
     那么,什么是谦虚呢?
     魏书生告诉学生:真正的谦虚,在于忘掉谦虚和不谦虚,直奔真理。这实在是一个实干家必须具备的品德。
     那么,什么是傲骨呢?
     魏书生想学生讲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故事。刘禹锡是一位革除弊政的榜样。他由于参加了王叔文集团的 改革遭贬,十年贬谪生活是难熬的,他受到权势者的侮辱,依附权势者的白眼,苟苟营营之辈的诽谤。但他不被邪恶所动,他也就胜利了 。 十年后,他回到京师。弊政依旧,还不如以前。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屈服,学得乖巧;也可以装聋买哑,以保自己 。然而他不,偏选了第三 条道,就是痛击这些人。他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中用桃花比喻某些新贵是攀附新当权者才爬上 去的。就因为这首诗触怒了当权者,在被召回京师的当年,又被贬往连州。他又在被迫害的环境中生活了十三年。十三年后,朝中有人同情他,因 爱才又召他回京。回京后,一身傲骨的刘禹锡遍去再看玄都观,把十三年前写的诗再抄一遍,然后补上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 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回。”诗中充满了对权势者的蔑视和胜利的豪情。刘禹锡做人做得很充实,那么多的磨难都压不倒他。 他爱得痛快,恨得痛快,活得痛快。

魏书生如何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陈建国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 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牢骚、叹息、愤慨、嫌弃、而应该在这个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采撷、蕴育......流连往返。
     魏书生同志这样要求自己。
     他研制了学生的心灵的“窥镜”,随时都用来观察——
     刘明好象患了多症,总是闲不住。赵德明的头也不停地动,有点象宾努亲王。
     学生被管得太死固然不好,多动当然也不好。特别是上课的时候,学生一动就批评,久而久之,他也就产生抗药性。
     那么,怎么办呢?
     还是用“治病救人周”的方法,“无批评周”的方法,“填写病历”的方法,名人名言激励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管住自己。
     多么谨慎的处方!在一个高明的医生的眼里,看到的不仅是患者的病, 还要顾及各个系统以及整个机体的健康和发育,特别是给孩子们看病和治病,用药更须得体。
      中午放学了,课上几个不爱发言、常常走神的孩子却专门喜欢凑到一起,还没出校们门,便摆开了“龙门阵”,各自讲述着不同的主题的“社会 新闻”。
     晚上放学了,魏老师告诉几位同学:“放学以后,各走各的路,不要凑在一起闲聊。 十天以后,向我谈体会。”
      魏老师担心他们心散,影响学习不说,形成了过多的兴奋中心,达到不能自己的程度就更遭了。
     魏书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因此他也就生活在无尽的幸福中了。


“学法指导”之我见

盘锦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蔡政权

魏书生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育人之路。他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观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笔者在本文所要谈及的只是魏书生老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部分,仅就“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魏书生的“学法指导”整体结构主要是“一个学科,两条原则,三大部分,九项措施”。

一、一个学科

一个学科,魏书生老师任教的是初中语文学科。然而他所教的这一学科并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初中语文,而是“大语文”。也就是说他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受教材的限制,不受学科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时间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空间不受教室或校园的限制等等。

二、两条原则

魏书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原则是多方面的,而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如下两条原则。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

魏书生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知识占有的水平,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自学内容。魏书生说:“我不要求学生的‘齐步走’,而要求他们‘各自为战’”。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魏书生从不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占有和能力的发挥上“整齐划一”,而是经常鼓励学生要“日有所得,循序渐进”。尤其是教育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在与同学做横向比较看不出成绩时,要做自我纵向比较,“新我一定要战胜旧我”,做经常性的自我竞赛,这样久而久之,自我强化意识自然形成,自学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三、三大部分

魏书生常常把学生比喻成一辆汽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动力部分、能源部分和操作部分。

(一)动力部分。

魏书生老师常常教育学生要有理想,为了实现理想要终生奋斗,用“理想”作为人生的动力。为了强化学生的动力,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1.明确目标。魏书生教育学生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1)终生的目标。你最崇拜的人是谁,要熟悉他的传记,记住他的格言,经常用他来衡量自己。(2)现实的目标。在班级内选择最切合实际的经过努力后能够追赶上的目标,写上他的名字,时刻追赶他。(3)定出学科学习任务目标。要做到“定向、定时、定量”。

2.激发兴趣。他千方百计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魏书生把语文学科各项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承包给每个学生,如文字、词汇、文学常识、语法、修辞等等都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身上,由这某一项的承包者为全班学生解答其承包项目中的知识内容,这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项,都有给他人当老师的机会,同时又都是他人的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极浓,又找到了自身的位置,明确了自身的价值,学习情绪日益高涨。

3.锤炼意志。魏书生针对初中学生意志薄弱的特点,经常给学生们讲以勤补拙的道理。他让差生搜集达尔文、爱迪生等小时候智力不好,经过努力后成为杰出人物的故事,把这些故事拿到“班会上”交流。他给学生讲埃及双目失明的塔哈·侯赛因,讲法国自幼没有双臂的画家戴尼斯,讲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等事例来激励学生。更主要的是经全班学生讨论后规定每天要做的事必做。如规定每天每人写日记一篇,学习笔记300字,左手小楷50字,健身长跑5000米,仰卧起坐或俯卧撑100个等等,要求人人做到,天天如此,用这些方法来磨炼学生意志。

(二)智力部分(能源部分)。

智力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辨别、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魏书生非常重视理论研究,但他更注重实践探索,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他主要采取如下三项措施:

1.培养注意力。初一学生入学伊始,魏书生就狠抓学生注意力的养成。他给学生讲,从小学到初中有个过渡阶段。有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问题,就是培养自己注意力问题。注意力不集中,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然后,魏书生就给学生讲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范围、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转移、注意力的培养等有关基本知识。接着让学生写有关注意力方面的日记,如《一谈注意力》一直写到《五谈注意力》。更主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如唱歌时,让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黑板的中缝的中心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要写500字的“说明书”。由于严格训练,即使是自习课,任何人从外边走进教室,学生也不会看你一眼。

2.培养记忆力。魏书生总是由浅入深地从理论解说到实际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他给学生讲记忆力的规律,说记忆力是人脑的一种能力,它和人民币相反,不是越花越少,而是越用越多,越锻炼能力越强。每人平均具有140亿个脑细胞,根本用不完。目前杰出的科学家也不过仅用了脑量的十分之一。我们这些平常人就用得更少了。他把记忆力形象地比喻成开发露天煤矿,上面的煤层挖掘得范围越大,潜在的煤层露出来的就越多。如果开巴掌大的小孔,那么大量的煤层只好一辈子埋藏着。魏书生更注重实际训练。他讲课常常从报刊上选取一些教学内容,让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听,然后让同学凭着自己的记忆写出内容提要或复述提纲等等。有时搞5分钟的记忆力比赛,如背诵课文,或在听读后,写一段长长的话等等。他还教给学生做记忆力“体操”,让学生每天晨跑后拿出20分钟背诵各科知识,由学习委员将一个月中每天要背诵的知识列成一张表,叫作“记忆力体操计划”。

3.训练思维力。魏书生认为,训练学生的思维力比培养学生记忆力更重要。记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真正理解的东西才便于记忆。魏书生从来不让学生死背硬记每篇文章的段意、中心、写作特点,对于这些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之后自己去解决。魏书生结合议论文教学,教给学生简单的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方法。利用阅读课文和课外阅读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如理解每篇文章从字、词、句、段、篇到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就是一个分析、综合、再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另外,魏书生也常常通过写作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力,让学生用同一个文题写一百篇日记,也就是让学生变换身份,变换角度,变换时空来写。如《谈学习是乐趣》由“之一”写到“之一百”。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能力大大加强。

(三)操作部分。

操作部分是“学法指导”的主要部分,有了理想作为动力,有了智能作为基础,然而不去实际操作,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果。魏书生在这一部分中主要采取了如下三项措施:

1.计划、预习。魏书生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上非常重视计划。因为只有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才会避免盲目性,减少无效劳动,于是他让学生制订出若干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等。计划订完后,同学们彼此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这样就形成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机制。预习,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然而,魏书生的预习指导与众不同。他不单单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还指导单元预习,学期前的一册书的预习。明确预习内容,交给预习方法,然后及时进行预习检测。例如,寒暑假前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预习,开学的第一天便进行“期末考试”,也就是进行全册书预习检测,这样便于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自己本学期要学的知识体系,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2.听课巩固。听过魏书生课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的课,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视学生为主人,以导学法为主要教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他探索出一条切合初中生实际的教学规律,创立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堂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讨论、自学、答题、自测、自结。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正是学生制订自学计划、认真预习的延伸。学生们可以利用课堂这一有利时机,把自己预习中所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加以解决,把自己已经学懂的知识加以巩固。

3.复习、检测。魏书生非常重视这一过程,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他强调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联系自己的实际,不会什么复习什么,全班同学一般不集体复习什么知识。因为魏老师已为学生绘出了语文“知识树”,学生可以根据“知识树”的内容顺蔓摸瓜。如果有的同学通过复习后还有弄不懂的知识,就去请教承包这一知识点的同学。这样,同学们复习的过程也就是互相学习互相较量的过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复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复习的乐趣。检测是学生检验自己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或操作能力如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处理上,魏书生首先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分析典型试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们了解各种语文知识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然后学生自己出试题“自测”、“他测”或“互测”。检测后学生通过自己分析,互相分析,找出缺陷,继续自学。这样做有效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们学习能力的逐渐形成。

总而言之,魏书生老师的“学法指导”是系统而科学的,基本上使学生达到了无师自通的程度,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教是为了不要教”,解决了60年代初,教育部长蒋南翔同志所说的“是交给学生野鸭子还是交给学生猎枪”的问题。当然,这种学法指导必须建立在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谈魏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成功经验

彭建兰

魏书生教书育人,很有特色。1979年3月他接班的40分以下的8名差生,每人年年有一张统计表。 这张表上分12个月、每月12项,总计156个数据,他每个月都认真统计总结。5个学期后,平均每人完 成了44万字的语文练习,18万字的日记,读了二万一千页的课外书。升学考试,这个学苗经过重点中学选 拔后的班级,语文平均成绩比重点中学高出7.8分,8名差生都达到高中、职高录取分数成绩,连入学语文 只有24分的差生,毕业考试时语文成绩达到了72.5分,升入了高中。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工作 也越来越忙,他任校长、书记,省内外社会兼职达38项之多。他的负荷越来越重,但班级工作和语文教学工 作却是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效。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成绩逐渐提高,单就人们最看重的考试分数 也逐渐提高。以1988年魏书生所教的两个毕业班为例:暑假升学考试135名学生都达到了升学分数线; 全市14所中学,中学超过600分的考生共30名,魏书生班占了10名;全市总分第一、二、三名及语文 、政治、数学、化学、英语、生物的学科第一名都是魏书生班的学生。

是什么原因让魏书生获得教育教学上的成功呢?

是什么原因让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的呢?

我们认为魏书生教育改革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营造师生互助的氛围,让学 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 如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紧接着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他检、师检的检查系统对学生的 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的作用。

一、师生互助

1.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 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 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

有时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魏书生常把教学目标订得低些,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实现。1978年他在一个 全是男同学组成的后进班上作文指导课。指导办法,就是请学生听念范文,然后写下来,同学们听与写的过程 中,感觉符合自己的实际,愿意写。如果不这样,硬逼着连听写都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他们便失去兴趣,索性 不写,效果反而更糟。学生学会了写作文后,再一点点引导他们往高处攀登。教师倘觉得学生水平低,总不肯 把桥的一端建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上,那学生也就总也不能到达大纲教材规定的彼岸。

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一 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魏书生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辅导后进同学中,也尝 试过失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忘了给学生当助手,而是站在学生的对面,强制、逼迫学生去学习,结果 和学生搞得很僵,师生心理都很不愉快。认识到这一点后,再辅导后进学生时他总是事先叮嘱自己:我是在帮 助学生学习。帮助,就意味着必须耐心地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去寻找他的那些好学上进的脑细胞,使之兴奋起来 (学起来),然后再帮助他学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坚信他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这样才能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坚信每位学生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思考, 才能对各类学生都有感情。有的教师认为只有好同学才能帮助自己完成教学任务,那些后进同学是阻碍自己完 成教学任务的包袱,是累赘,于是对后进同学就缺乏耐心,越缺乏耐心,就越不能建立互助的关系,师生关系 不协调,教学任务就不能完成。魏书生认为每位学生都潜藏着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从这样的认识出 发,耐心地到学生中去寻找,这样他的助手越来越多,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学着帮他留作业,批改作业,出试题 ,评试卷,批改作文。

3.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 人变成自为的人。魏书生认为完善的人性就是每个人既有低层次的需要——衣、食、住、行,也有高层次的需 要——劳动、学习、创造、亲情、友情、爱情、责任感、义务感,直到具有最高层次的需要,追求人类的理想 社会。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动物界,因此每个人心灵世界中既有人性的成份也 有兽性的因素。猿终于进化为人这一事实,又决定了人一定离至善至美的人性社会越来越近。教师的责任就在 顺乎这一趋势,发展学生的人性。做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作的那部 分人性。即使对这些需要不那么强烈的同学,我们也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 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不管这种需要多么难找寻,有的甚至压迫为潜意识,也要叮嘱自己走进学生 心灵世界中,历尽曲折,也要把这种需要找寻出来。

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丰富多彩的个性。社会的丰富多彩也需要人们具有 多种多样的个性。国家需要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80%以上将要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劳动者。这 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必逼着100%的学生都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 度训练了。让学生也认识到:升学是人才;当数学家、文学家是人才;当工人,经商搞个体经营,干得踏踏实 实,干得出色也是人才。同学们都应该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语文知识,提高 听说读写的能力。

4.决策过程要民主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即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参与得多了,才会增 强主人翁意识,1978年魏书生从工厂来到学校时,是不会教中学的,但一年多时间,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经常与同学们商量,教什么,怎样教。在一些心里没有底的问题上,他总让同学 们举手或投票表决,确定怎么办,这就避免了脱离学生实际的较大的失误。同时又获得了学生的自觉、热情的 支持,因为学生都有维护自己选定的方案的心理。比如:作业究竟是自己根据实际确定,还是由老师统一?单 元或平时测验是进行,还是不进行?作文是同学互批,还是由教师批?日记是统一题目,还是自选题目?教材 分析是假期写,还是开学写?这些较大的问题,他都和同学们一起商量,需同学们举手或投票表决后,再根据 多数人的意见办。这样时间一长,学生便养成了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魏书生也养成了尊重学 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

二、方法具体

建立师生互助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愿望。愿望产生后,及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很有必 要。

1.阅读方法

阅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一基本功,魏书生向学生介绍“四遍八步”读书法。四遍, 就是一篇文章读四次。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

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任务:1.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2.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读 完1500字的速度。

第二遍速读。完成第三、四步任务:3.复述内容;4.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读完1000字。

第三遍细读。完成第五、六、七步任务:5.理解掌握字、词、句;6.圈点摘要重要部分;7.归纳中 心思想。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诵相同,每分钟200字。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速度根据需要,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 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让学生通过阅读达到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的目的。

如何划分文章层次,归纳文章中心,分析写作特点?魏书生对学生有较详细的指导。

(1)划分文章层次

魏书生与他的学生一起归纳出不同体裁文章划分层次的方法。

①划分记叙文层次的五种方法

按时间顺序划分,有的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写人记事、交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空间顺序划分, 文章写自然景物,一般按时空顺序安排层次,也有的写人记事,也按空间顺序按排层次;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 分,有的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又在开头部分抒情、议论,末尾又以抒情议论结尾;按材料性质划分,有的记叙 文不受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以事件内容为依据,把表现同一思想内容的材料安排在一个部分里;按作 者的认识过程来划分。

②划分议论文层次的四种方法:三段式、总分式、并列式、逆进式。

③划分说明文层次可以用记叙文、议论文的方法。

(2)让学生掌握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魏书生指导学生归纳中心思想常用的是六种方法。

①看文章题目。有的文章一看题目就使人想到整篇内容大致是围绕这个中心写的。

②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不少文章,开门见山,开头部分就提出中心思想。

③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叙文。

④分析人物性格。一些写人的记叙文,中心含而不露,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就能看出文章的中心。

⑤综合文章各段段意。比较适用于说明文和特殊的议论文。

⑥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有的文章寓意较深,不易找出,就要弄清文章写作和发表时的政治、历史背景。

(3)让学生掌握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方法

所谓写作特点,是区别于一般文章写法的独特之处,成功之处。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一般从五方面入手 :

分析中心。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鲜明、集中、深刻。

分析选材。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具有典型性,材料是否新颖,取舍是否得当。

分析结构。看文章的开始和结尾是否照应,层次和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

分析表达方式。文章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与抒情五种。

分析语言。主要注意以下四点,一从语言基本要求看,是否朴素、准确和精练。二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看有 什么特点。三从语调是否幽默、讽刺,还是庄严、沉郁?是冷淡悲凉,还是欢乐、喜悦?四分析人物语言是否 个性化。

学生在“四遍八步”读书中对文章进引分层,归纳中心,分析出写作特点,往往很快就掌握了整篇课文知 识,常常享受到一种做学习主人的快乐,于是做学习主人的主动性越来越强。

2.改作文

学好语文一是阅读二是写作。写作几乎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魏书生却把作文课让学生上得轻松快 乐且有收获。

他的做法中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让学生坚持每天一篇日记,一年365篇日记,三年初中一千多篇日记 。二是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学生如何能批改作文?魏书生经过反复实践反复研究,指导学生从十个方面写评语、打分,就是差生也能 学会改作文。

(1)格式是否正确。刚入学,让学生感觉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 时候也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任何人的。打开作文一看正确,拿出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 ,此项不减分,此文为满分。

(2)卷面是否整洁。这一条大家都看得出来。后进同学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 文也注意卷面了,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3)错别字几个。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有的粗心的同 学错字找不出来,怎么办?便搞流水作业。甲、乙、丙、丁轮换着批一篇文,甲批错别字6个,乙发现本文错 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100字的说明书。丙又发现本文错字是 8个,那么甲、乙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100字的说明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 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

(4)有几处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句,每处病句减1 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合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1分 ,超过5分不再多扣。以上五条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文实践,就能够掌握这几条要 求了。熟练掌握之后,再过渡到后五条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老师在批改指导时,结合两三篇具体例文,加以指导,学生就能批 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8)看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老师作文指导时提的要求。

(10)看语言是否简炼、流畅、深刻。语言简练就是不重复、罗嗦、简要、精炼。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 很顺口,不疙里疙瘩。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精辟,能抓住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减分。在多数情况下,批改作文都在语文课上进 行,教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10个方面的具体批语,一般情况下批语的篇幅都 有作文本一页之多,最多的批语达到500字。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 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就增强了自己的作文能力。这样互相批改作文,每个人都有机会 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以为戒,也是好事,学生的 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这样的写作课同学们最爱上。

魏书生不但让学生在写作时成为学习的主人,他还让学生一年365天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他给学生制订 了计划:算1500道数学题,1000道物理题,10万字语文作业,365篇日记,40篇作文,跑步1 000公里,画画20幅,学歌40首等等。再把这个计划落实到每月,每周,每天。

给学生讲做学习主人的道理,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帮助他们掌握做主人的一些具体方法也不难,难的是十 三、四岁的孩子持之以恒地当好主人。

三、检查监督

为了帮助学生持之以恒地做好学习的主人,魏书生与同学商量后建立五种检查监督方法。

1.自检。十年来,魏书生体会最深的,就是要把检查监督的着重点,放在学生自检上,只有这样,才能 培养学生忠实于自己的习惯。要求学生在每周自检的基础上,每月都检查总结一下执行语文学习法规的情况, 即使在每学期班检的时候,也还是要求学生先写出自检报告。自检发现“违法”现象怎么办?除了补上所欠任 务量外,学生可以从五种自惩方式中挑选出一种:①为别人或为集体做一件好事以补偿歉疚心理。②轻微“违 法”,如当天作业不够500字,则为大家唱一支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强自觉学习的意识。③写一份说 明书。④写一份心理病历。⑤写一份个人“法院”审判程序。总之务必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自己是学习主人的观 念,自己完不成计划,首先要靠自己战胜自己。

2.互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互助组”式的。两个性格、爱好相近的同学要求组成互助组,大家认为 有道理,同意了,他们便在一个时期内搞语文学习互助,互相督促检查对方执行语文学习计划、法规、制度的 情况。有时也是临时组成的互助组。另一种互检方式是保护人式的,请每位后进的同学给自己找一名德智体全 面发展的同学做“保护人”。保护人负责监督检查这位后进同学执行语文学习计划、制度的情况,发现的拖拉 现象,及时给予批评纠正。

3.班干部检查。值日班长、常务班长、学习委员按照自己的职责范围,检查监督同学执行语文学习计划 的情况。魏书生外出开会时,语文课都是由班干部出面组织大家自字。十年来魏书生未请人代过一节课,他教 的语文课越来越省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

4.班集体检查。引导班集体树立好学上进的风气,对不认真执行学习计划、制度的学生形成一种批评帮 助的集体舆论,这是最重要的集体检查监督方式。他们不定期地评选“学习最认真的人”、“学习最不认真的 人”、“课堂注意力最好的人和最不好的人”、“完成任务最准时和做事最爱拖拉的人”。每个学期,班集体 对半年来每位学生执行学习计划制度的情况都有一次认真的总结性的检查,对每个人都要写出检查报告。

5.语文教师抽检。有了以上四道检查、监督的“关口”留给老师的任务就极少了。对语文教师来说,时 间投入比较多的具体事务,如亲自留作业、批改作业;亲自出考试提纲、印提纲;亲自印考试题并评卷;亲自 批改作文等,十年来魏书生一概不做,学生却能自觉地做。魏书生只是不定时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检并就抽 检中的问题进行指导。

我们认为魏书生提高学生素质教改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 主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学得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此把我们 学习魏书生教改经验的体会介绍给大家,以便深入素质教育的研究。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科所

责任编辑:魏知*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评魏书生之一

张彬福 张鹏举

  培养语文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爱因斯但在《论教育》中说:“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他还借用别人的话给教育下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留下来的”就是习惯。

  从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来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从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方面来完善学生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是一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终极目的。

  魏书生老师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他认为:“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主体的范畴,是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这就不能幻想通过一两次自学行动的过程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每次自学过程好像点,自学习惯好像线,线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体。培养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这个关键一接通,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就持久的运转起来了。”从他介绍的经验我们看到,通过他的三年训练,学生在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自学习惯初步养成。这是:学生养成了一篇短文听一遍,就试着归纳中心,分析层次结构,复述课文内容的习惯。养成了口头作文、口头总结每节课学习过程的习惯。养成了自学教材、读课外书,积累格言,观察思考社会问题的习惯。就写的方面而言,学生养成了自留作业,自己批改作文,互相出考试题,写日记,办《班级日报》的习惯。以写日记为例,三年中最差的学生都写了15万字以上的日记。

  魏老师培养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哪一样却都需要花费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验人的就是教师的耐心和学生的持久性。

魏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其中的困难,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具体实施的计划。他的大体做法是:

  第一,首次慢动。开始时注意求稳、求慢,以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例如阅读速度,刚开始只要求达到300字/分钟。写日记既不讲格式,也不要求中心等,只要写就行,一天写两句话三句话都可以、等等。目的是使每部大脑机器转起来。

  第二,逐渐加速。经过一两个月训练之后,大家都转动起来后,适当加快动的速度。例如阅读由300字/分钟,提高到400字/分钟。日记要中心集中,写250字以上。这个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困难期,中下等学生可能不适应。老师辩证的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制定适应加速的措施。

  第三,系统计划。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注意德智体美劳之间的关系。计划明确具体,既有每年训练总量,又有每月、每天的具体训练数字,而且每天课内写什么,课外读什么都是由学生确定出明确的目标。计划由学生充分讨论,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第四,控制时空。要保证良好的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就要控制坏习惯在时空内的活动范围。班里将好同学与差同学组成互助组,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同时注意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第五,形成习惯。经过缓慢的首次推动,渡过了困难期,制定了系统的计划,又创设了一个执行计划的时空环境,“学生好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运转了,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形成了自学习惯。”(摘自《中学语文教坛风格流派录》,辽宁教育出版社)

  研究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方法和过程,我们至少应该注意这样两点:

  (一)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

  教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听说读写是感知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所以必须经过训练,而且要经常训练,反复的训练,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训练。训练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成为习惯才能随时运用。

  分析一下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过程,我们会看到他采用的五个步骤,是从学生接受程度和形成规律出发的,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有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每一个学生认同的(经过了学生的充分讨论研究决定的),这样就使学生能够把计划变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因为学生年龄的原因,心理发展的原因,以及每个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在养成自觉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动摇或反复。魏老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的学生和不同阶段的问题,在具体帮助个别学生的同时,努力营造班集体学习的氛围,采用组对互助的形式,促进耳惯的养成。这些做法的意义和道理都值得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严格的要求

  魏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注意安排科学有序的步骤,同时又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如果放松要求就不会成功,这已被无数教师的无数经验和教训所证明。

  叶(圣陶)老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

  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不论是提高阅读速度,还是坚持记日记,都一丝不苟。他常教育学生说:“定了干,说了算。”这不仅能够培养出学生自学的习惯,而且也有益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我们在学习魏书生老师的经验时,总能从中看到他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从为师者来说,这也是一种美好的品格。

  心理学告诉我们,先天素质是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就一般人来说这种条件是相差不远的;后天养成是个性发展的决定条件,而这种条件是相差甚远的。所以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而且,完整的个性正是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形成的。王夫之说:“习成而性成也。”语文教学(不只语文教学)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于教学生多少知识、教学生读懂多少篇课文,而是要使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的养成就是能力的形成。教学中忽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教学不会是成功的教学。魏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确是探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


教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评魏书生之二

张彬福 张鹏举

  学生上魏书生老师的课愉快,感兴趣,我们从魏老师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来。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喜欢上语文课呢?秘密在什么地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为我们揭示了这个秘密。他说,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做。”我们从苏氏的观点中可以领悟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学生,是在教师、同学、家长的表扬声和赞美声中欢度学习生活的;而那些一次又一次遭受失败的学生,是在教师、同学、家长的批评声和斥责声中苦熬学习生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千方百计使学生“享受成功”,他们才能学有劲头。

  魏老师的课上得好。这不完全在于他亲切的教态、生动的语言和使用几种字体的板书,主要在于他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时间交给了学生!他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上展示出自己某方面的优长。

  魏老师的课上得好。这不完全在于他使大部分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主要在于他使每一个学生,不论程度如何都能够取得进步,“不断获得成功”。

  魏老师的课上得好。这不完全在于他善于组织课堂教学,使他的课上得自然流畅,主要在于他的语文课上,学生们能够看到比语文课本广阔得多丰富得多的大千世界!“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做”。

  这些,我们了解了魏老师的“激发兴趣”的做法,特别是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之后,就能体会得到的。

  “在传统教学法中,起特殊重要作用的是一些实质上跟认识没有内在联系的学习动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就是要获得优良的分数。当这一动机起着作用的时候,教学论里所说的克服困难和作出努力就只是为了达到与认识无关的外部目的,而掌握知识只是一种手段。在实验体系中,不借助分数及类似的方法对学生施加压力。实现我们的教学论原则,就能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增加和深化这种诱因,不断的以知识丰富学生的智慧,让他们思考,树立学生自己去探索真理的志向,让他们完成复杂的任务——这一切都会产生强烈的、稳定的内部诱因。当然,这里也往往会产生勤奋,但是勤奋是由内容丰富的、使渴望认识深入成为习惯的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勤奋没有来自外部压力所造成的不愉快性质。”(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第50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魏书生老师教学的成功,就在于他使每一个学生“勤奋”起来。

  语文课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课。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践,因此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主要的。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基础不是零,教师反复的讲解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而且使他们产生厌倦之情。他们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不需要通过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去理解未知的东西;他们只需要记住教师讲解的结论,然后背下来应付考试就行了。这样的课,很难使学生感到成功的愉悦。语文课应该是最丰富最有意思的课,因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小到一叶扁舟,古今中外无不包括在语文之中。然而,我们的学生更多的只是反复在读教材中的百篇左右的“基本课文”,兴趣从哪里来呢? 既是工具性的课,既要求实践性强,就应该让学生大胆的去使用这个工具,去大胆的实践!他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到使用语言的规律,才能把语言使用得好起来,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他们才能体会到成功,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才能爱学。而教师,只在其中起引导、点播作用,好像一个大人教小孩子走路一样,放手让他走,只有在他摔倒的时候才去扶一扶。魏书生老师是这样做的,所以他是成功者,他的学生是成功者。

  魏老师教学的成功,自然也离不开他在教学中灵活机巧恰当的使用一些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教师的语言、板书、教态,以至带学生唱歌,甚至作“气功”,都给学生以新鲜感、新奇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钦佩,甚至敬慕。反过来,从钦佩教师进而喜欢这门课。这也是我们很多老师有过的经验。

  学生在课上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自然就活跃了。魏老师的课上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气氛始终是活跃的,这又与教师的教风大有关系。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的形成和多种条件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节奏、教师的语言、教态、教风以及班级的学风等等都是其构成因素。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节奏紧凑有致,教师的语言简练生动,教态亲切等等都是创造良好气氛的重要条件。但是,教师的教风尤为重要。哪个教师大力发扬了民主教风,哪个班级的学风就端正,哪个班级的课堂教学气氛就会持久的保持其良好的状态。魏老师是一个在教学中讲求民主、科学的人,自然他的教学能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因而受到学生欢迎。

  魏老师总结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若干“法”,但是激发学生兴趣不是目的,是手段。因为心理学实验证明,人在有兴趣时会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奋,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营养,并把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都调动起来,呈现出积极活跃的状态,并且由于兴趣具有指向性、情感性和动作性,能够引起高度的注意,激起饱满的热情,产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所以对其他非智力活动也具有积极影响。这种实验证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爱因斯但在《论教育》中说:“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且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要启发这种创造性的心理能力,当然不像使用强力或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它是更有价值的……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工作很成功,那么……学校所规定的作业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才能爱学,才能学得好。可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是成功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是成功的教学。魏老师是成功者。


谈谈魏书生同志
吕叔湘

          我对魏书生同志有个认识过程。最初,一九八三年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年会时,我看了他写的教改实验总结报告《发展差生智力问题初探》,感到他教语文很有办法,是个好语文教师,今人佩服。一九八四年又看了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年轻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这本书,认识到他不仅是个语文教育家,还可以把“语文”二字去掉,说他是个教育家。他不光教书,还教人。他能使不爱学习的学生爱学习,使自甘暴弃的学生对前途充满信心,这就不只是一个语文教学问题了。魏书生同志还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都能做到的。他想着的是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育好才甘心,有一个学生没有教好心里也不安。他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自己可以忍受生活上的种种不便,种种困难,目的是把这些学生一个一个地教育成材。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也可以说是宗教家的精神,就是牺牲自己,拯救别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很惭愧,没有及早认识魏书生同志。我要是年轻一半,我一定要拜他为师,向他学习

 

   原载《魏书生语文教育改革杂志探索》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年秋


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初探

江苏省运河师范 侯器
    特级教师魏书生教书令人惊讶:他担任实验中学校长与书记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一年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却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他学期之初即进行期未考试,一学期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他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他的学生约升学成绩却能比重点中学平均高7.8分……面对这一切,人们不禁要问:魏书生究意依靠什么获得教学的成功?
    在我们认真研究了魏书生一系列教学经验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书生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魏书生的教学离不开管理,没有他成功的班级管理就没有他今天的教学奇迹那么,魏书生是怎样进行管理并以此服务于教学的呢?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呢?本文拟对魏书生班级管理中体现出来的管理思想作些探讨,以与各位同行商榷,并以此求教于各位大方之家。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法治班”的管理思

    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魏书生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
    魏书生借鉴吸收了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并把它结合运用到了班级管理实践中去,从而为班级管理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思路,并且获得了管理的成功。“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法仍治资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魏书生的做法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以下认识:l、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2、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作为教师,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3、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4、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的无规章或制度不明,所以班级管理或随机应付,或有始无终,学生常常无所适从、我们说,没有制度谈不到管理,但制度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意志,表现为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它执行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对制度的接受程度,应该看到,只有学生愿意接受且愿意服从的制度才会发挥良好的管理效益,而那些教师规定必须服从的“法则”,则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抵触甚至反抗。
    二、自我管理思想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的发展,它并非魏书生的创造,然而魏书生管理本身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其教学策略之高明,教学手段之巧妙今人称道。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谐产生的内耗,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他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第四,大胆转化了管理机制,为班级重新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其新颖之处表现在四个方面:1、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在魏书生的班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2、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且凡事皆有章可循。3、管理教学,相互结合,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中,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中就包含有大量的教学因素,比如让学生写“说明文”,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但他同时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但不也是一个让学生全面受教育的过程吗?另外,除课堂教学,魏书生还把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4、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三、系统管理思想
    魏书生是个具有哲学头脑的人,他十分善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教育问题,他认为,管理从空间上说是人与事(学习活动等)相互协调的系统(如他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即证),而从时间上说则是一个从决策到执行再到反馈的系统运作的过程,为此,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构建他庞大的管理工程,在推进管理自动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以下笔者就管理工程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子系统略作些分析:    1、管理目标系统:
    学校管理工作目标从属于育人目标,所以说全面发展的管理目标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前提与保证。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地反映在他们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内容含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挂样的管理目标可以防止管理们离全面育人的轨道,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协调地发展。
    2、建立管理组织系统。管理组织,是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作为班主各抒己见,进行民主表决,在此基础上任,魏书生当然直接参与指导管理活动,但观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自报,轮值两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的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对班级一些具体的用品及各项专门事务,魏书生还发动每一个学生进行承包,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
    3、管理过程三系统:
    管理实效来自管理过程,为强化管理过程,魏书生带领学生建立了三个系统:一是计划立法系统,它包括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每学期常规等;二是建立检查监督系统,形成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五级监测体系;三是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执行过程进行信息反馈,以便调整上述三个系统,通过加强对管理过程三个基本环节的管理,从时间上制度上对每项活动的开展作了安排,它保证了班级的一切活动都能按时、按量、高质量地完成。
    4、建立管理渠道与方法系统;
    在具体实施中,从教师这方面说,魏书生首先注意到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协调,通过完善两条渠道,提高了管理的实效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魏书生除注意直接参与管理外,他始终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相互管理上。另外,管理中他特别注意班集体的班风建设,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为学生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值的一提的是魏书生在管理中还体现出高度的质量观念与效益意识,如上面提到的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合而为一即为一例。他管理注意整体规划,分层管理.内外协调,有序运转,从管理内容的优选到管理过程完善健全以至到具体时间的统筹安排和运用(比如他提倡“高效”学习,提倡控制“三闲”,提倡利用放学路上时间记一个单词等),无不集中体现出他管理的效益观念与质量意识。
参考文议:
[1]《学校管理学》,周立人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年第一版。
[2]《学与教的心理学》,那瑞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
[3]《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


说“我能”、“我行”

  世界著名的学者爱默生说过一句名言:“相信‘能’的人就会赢!”这句话为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所证实。相信能的人,就会信心百倍,坚定不移,排除万难去达到目标,去争取胜利。相信不能的人,就会灰心丧气,停足不前,不去努力,等待失败。这是因为,我们的头脑就像一个“思想工厂”,一个繁忙的工厂。每天都生产数不清的想法。头脑工厂的思想生产由两位总管把握,一位叫“胜利”先生,一个叫“失败”先生。“胜利”先生主管主动积极的思想产生,他不断产生出许多光明的、向上的、积极的、肯定的、鼓舞人上进、成功的思想,他不断提出你能够做某件事,能做好某件事,能取得成功、获得胜利的条件和理由,他不断提醒并为你证明:你能、你行、你可以成功,你一定会胜利!另一位总管叫“失败”先生,他主管生产消极的、反面的、否定的思想。他不断产生“你不行”、“你不能”、“你一定失败”的思想,他不断对你提出“这事不能成功”、“那事会失败”、“你没能力”、“没水平”、“不能做某件事”的理由,他总是对你说,你不行,你会失败。

  两位先生对你都十分恭顺,他们随时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只要给他们一个微弱的信号,他们就会马上行动,为你产生出思想来。如果你发出积极肯定的信号,胜利先生就跨、前一步,开始工作,为胜利的到来努力贡献。如果你发出消极否定信号,失败先生就会抢先为你服务,积极为你提出种种消极的行动理由,帮你“失败”。例如,你对自己说:“今天真糟糕!”失败先生马上为你找出种种糟糕透顶的事例来:“天气大热,太阳真毒!同事太冷淡,环境太吵闹,开水太烫,身体也快生病……”这天,你就真会糟透!假如你说:“不错,今天运气好厂胜利先生就马上会告诉你:“不错,天气好极,晴朗美妙;生意顺利,儿子可爱,身体健康,前途无量……。”

  为了你的进步,你的成功,你是不需要失败先生的。不需要他在你耳边元休止他说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会失败,那会失败的。失败先生决不能帮你达到成功的目的。因此,应该坚决开除“失败”先生,把“失败”先生踢出去!

      你必须百分之百地依靠“胜利”先生。一切想法进入你的头脑时,只让“胜利”先生为你工作。胜利先生就会指导你去取得胜利,取得成功!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和成功学研究专家,在研究了人的成功诸因素之后,告诫人们:“摆脱消极情绪。你这个人好比是一个容器,里面盛着的流质是时间和精力。消极情绪就好比这个容器底部的漏洞,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堵塞这个容器底部的漏洞,你就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待你去完成的事情,去提高你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摆脱了消极情绪,你就会发现你有了意想不到的时间。精力和能力,你因之也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日本著名医学博士。田园都市厚生医院院长寿山茂雄先生所著。宣传新医学理论观念的《脑内革命》一书反复阐明这样的重要观点:无论你遇到多么烦恼的事,只要你坚定地抱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乐观的情绪,具备开拓进取的思想,脑中就分泌出对人体有良性刺激的荷尔蒙(亦称脑内吗啡),从而使人更加心情愉快,精神舒畅,保持旺盛的精力,思维活跃,才华横溢,心想事成。“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典型例子。这样,还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使人健康长寿。反之,无论你生活多么优越,环境多么好,如果你遇事总是生气、烦恼、沮丧、心灰意懒、消极埋怨,你脑中将分泌对身体有害的荷尔蒙(亦称去甲肾上腺素),这种物质具有剧毒,使人更加垂头丧气,痛苦倒霉,失意失败,疾病缠身,倍受折磨。

      书中还反复劝告人们:“保持乐观心态。永远积极向上,充分相信自己,你将健康地、青春常驻地度过与疾病无缘的成功一生!”

      我们要很好开发自己的巨大潜能,应时时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事事要相信自己。

  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而个人因素中,生活方式和心理精神状态是疾病的主要因素。一个坚信自己能长寿的人一定比相信自己命短的人,要健康长寿得多。

      所以,遇事你一定要说“我能”,“我行”。

      牢记:我能!我行!

  说“我能”,“我行”,你的大脑,你的心理,就会从“能”“行”上思考问题,找出措施,拿出行动,你就会信心百倍地为“能”“行”去达到胜利的目标,获得胜利的成功。

      如果你老说“不能”。“不行”,你在未做事之前,就像一只皮球泄了气,不会弹跳起来了。

  我们中国古代有一则著名的寓言,叫《愚公移山》,讲的是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挡住他家的出路。愚公是个决心大。毅力强。

  遇事说“我能”“我行”的老人。他下决心要搬走门前的这两座大山。不顾年龄大,带领儿子和孙子天天挖山不止。有一位叫智臾的老人,取笑愚公,说凭你这么大年纪,你的儿子、孙子这几个人,就能把这两座山搬走,真是天大的笑话,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愚公坚定不移的说:我一定能搬走这两座山,我死了,儿子接着挖,儿子死了,孙子接着挖,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一代一代接着挖,哪有搬不走这两座山的?愚公带领儿孙天天挖山不止。愚公的这种毫不动摇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上帝派神仙把两座山搬走了。愚公完成自己的心愿,达到了胜利的目标。愚公的这种“我能”“我行”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氏定理”的发明者陈景润先生,也是一个坚定不移说“我能”“我行”的人!世界数学最难的。比喻为“皇冠上的明珠”的歌德巴赫猜想,也就是(1+2)、(l+1)的证明问题,国际上许多著名的权威数学家们都望而却步,但是陈景润却说“我能”“我行”。他花了近二十年时间钻研。演算,来证明这个问题。他碰到了常人难以碰到的困难,他都一一克服了。身体有病,工作条件差,没有办公桌,房间没有电灯等等,他都不怕,他决心要解决世界上这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他坚信自己能解决这一问题。没有桌子,他在床板上演算,没有电灯,他买煤油灯点上继续演算,他演算的稿纸装了整整六大麻袋。一次次失败他都不动摇,他坚信“我能”。“我行”。终于,他摘取了数学皇冠上那颗明珠,他证明了(1+2),他发明了“陈氏定理”,成为了世界数学名人,为祖国。为人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全国首届评出的十佳杰出青年。全国年轻的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魏书生同志也是一个遇事说“我能”。“我行”的人。魏书生是一个初中毕业生。1968年的下乡知识青年。在插队落户盘锦期间,曾在当地的新建农场当过一个阶段的民办教师,这使他深深爱上了“教师”这项工作。1971年11月,组织上调魏书生到盘山县电机厂工作,有幸当上了工厂的政工干部。但是,他坚信自己“是块当教师的好料”,坚信自己当教师“能”“行”。他不安心于工厂政工干部的“优越职位”,放弃提干、回城、上大学等在别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机会,一百五十多次向领导提出申请去当“人民教师”。魏书生在1977年9月15日的申请书中写道:“进厂六年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中,我对学校的深深眷恋之情,是一天也没有中断过。两千多天,我向各级领导恳切提出做教师的申请至少有一百五十六次之多。”“自己像一滴水,滴在学校的园地上,用自己每天做十六小时工作的实际行动,用自己踏踏实实、呕心沥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辛勤劳动,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他坚信自己能当一个好教师,所以,他在申请书的最后写道:“我想那时,曾真心实意培养。教育我的电机厂的领导、工厂师傅、同志、战友们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他预料自己当教师一定能干得出色,他预言电机厂的领导和同志们“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魏书生同志这种坚信“我能”。“我行”的气概,促使他走向了成功。

      后来,魏书生如愿以偿,到盘山三中当了语言教师。班主任。他步杜甫《闻军官收河南河北》韵,写下一着七律诗:

  六载夙愿今始偿,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昨日愁何在,强抑激情喜莫狂。

  白日攻读须刻苦,青春莫负好时光。

  我以我心付童心,笑看花苑迎朝阳。

  魏书生到学校当教师,他相信自己是“花苑”中的“朝阳”,他要大干一场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坚信“能”“行”的一个初中毕业生,终于成为全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在中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股“魏书生热”。各级报刊、杂志、出版社都争相刊登、出版他的文章、事迹和著作,全国各地都争先恐后地请他去作学术报告。魏书生取得了巨大成功,也极好地开发了自己巨大的潜能。

  俄国著名数学家、非欧几何学刨始人罗已切夫斯基,是一个坚信自己“能”和“行”的人,在他发表非欧几何理论后,遭到许多人的攻击、嘲弄,说他胡闹、有精神病,是个疯子。但他毫不理睬,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坚信自己是“能”和“行”的。他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专心致志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做了许多工作,终于得到世界的公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此相反,匈牙利青年数学家约翰·彼里埃,早在12岁就开始研究非欧几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他父亲竭力反对,当时的大数学家高斯也不支持。在无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他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不能、不行了,放弃了非欧几何的研究,并消沉下去。一个才华出众。很有希望的人才就此消失了。

      因此,在你的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你一定要牢牢记住:

      遇事说“我能”、“我行”!

      让胜利先生主管大脑思维!

      立下愚公移山志!

      千难万险能战胜!


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略说

  ──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实践一得

                  辽宁省锦州中学 陈坚

                    教学模式即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模式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和完整性。从理论上讲,教学采用一定的模式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一。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核是科学方法、民主观念、群体意识、思维训练、自学能力等。而魏书生的教学方法中包括了六个方面的内容(即一个思想、两个能力、三个结合、四个过程、五方面内容、六步教学法)。其中,“六步教学法”本身就构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贯穿着魏书生民主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育思想。换个角度说,教学模式也是实现魏书生教育思想的载体之一。

                    基于上述两方面认识,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创设并采用了四种模式。试分述如下。

                    一、分组讨论式

                    这种模式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有四个环节:提出问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师生总结。

                    实施这种模式,关键的一环是准确设题。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三点:

                    1.设置的问题必须能揭示文章中心内容、主题思想,或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理解写作特点有直接关联;

                    2.设置的问题既要富于启发性,又要具有趣味性;

                    3.设置的问题之间必须具有层次性、关联性、拓展性。环环相扣,逐步深化。例如,在讲《<呐喊>自序》一文时,可分两个层次设置问题。

                    第一层:

                    (1)《呐喊》创作的缘由是什么?(探讨:创作缘由作者在文章的第一段里说的十分清楚:“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却的一部分,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毫无疑问,《呐喊》来由于“梦”。)

                    第二层,以“梦”为发散思维的原点,继续设问:

                    (2)“梦”在文中指何而言?(探讨:在第四自然段里作者说:“我的梦很美满”,平时,“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时,“便去当军医”。据此当知,这个梦即“学医”,亦即作者为实现救民报国的理想而选择的志愿。)

                    (3)那么,为什么把它称为梦呢?(探讨:人们的真梦,从来都是依据现实而产生,又在醒后的现实中破灭。作者的理想、志愿产生于现实生活中,又破灭于现实生活里。“梦”的不断破灭和产生,正好展示了作者的思想发展历程。)

                    (4)“学医”之梦是怎样形成的?

                    (5)这个梦为什么破灭了?破灭后,又做了何梦?(探讨:学医期间,看时事片使作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于是又做了“治文”之梦。)

                    (6)两梦间有何内在联系?(探讨:后梦产生的原因,正是前梦破灭的原因,第一个梦破灭了,第二个梦便产生了,这些梦中都贯穿着同一思想,梦的破灭的过程,不也正是思想变化的过程吗?)

                    (7)《新生》流产──第二个梦幻灭后,作者的心情如何?为什么要泼墨重写当时的心情?(探讨:心情“寂寞悲哀”,此时的心情,却与后来《呐喊》的创作密切相关,后来《呐喊》所反映的许多重大问题,几乎都在这“寂寞和悲哀”的沉默之中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也正是《呐喊》创作的重要酝酿准备,重点写心情,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把握《呐喊》产生的过程。)这些问题之间内在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便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组织讨论时,实行“畅所欲言,即席阐述,交叉争辩,及时引导”的方针。在这个环节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总结环节要注意结论的升华,让每个人把讨论的结果按一定结构方式或顺序整理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能力,必要时,教师可直接做出结论。

                    这种模式,适于篇幅较长,内容深刻的文章或作品。

                    这种模式,侧重于体现魏书生教育思想中“思维训练”“民主观念”等要旨。

                    二、读写结合式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规律,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读写结合的方式很多。这里说的读写结合式可以概括为“精读一点,仿写片断”一句话。具体可以分为四个环节:精读片断──整理结果──拟题仿写──抽样点评。

                    1.精读片断。把读的内容浓缩到一个方面。课文中涉及到的其他方面一概不顾及。叫做“只取一点,不及其余”。精读细析、探研方法、总结规律。

                    《母亲》一文的心理活动描写是十分突出的。课堂上只让学生精读母亲发现特务盯梢后的心理活动一节。然后要求拟写出母亲心理活动的全过程(10分钟)。

                    2.整理结果。让学生到黑板上将读的结果图解板书出来。

                    据图所示,归纳出心理描写的一般步骤:分阶段─按方面─写过程。

                    这个环节很重要。要简明地总结出规律性的可资借鉴的结果来,并形成板书(10分钟)。

                    3.拟题仿写。

                    第一步:简要点拨

                    从上面两个环节可以看出,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愿望、情绪、思想等具体的刻画。这种刻画是对人物内心活动、思想性格的直接展现。目的是让读者看到人物心灵深处,洞悉人物内心隐秘及感情冲突。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从上面精读中可知:(1)直接刻画,交代和说明。如写母亲内心感觉部分。(2)内心独白。(3)幻觉。如写母亲思想斗争部分。

                    第二步:提出要求

                    (1)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心理活动片断。

                    (2)设置出的情境有“向家长递交成绩单时”“老师课堂提问时”“受到表扬、批评或恐吓时”“做错了事时”“当我戴上团徽时”等。

                    (3)必须写出全过程。

                    要求的提出要具体而清楚。

                    第三步:课堂仿写(20分钟)

                    4.抽样点评(从略)。

                    上述仅是一课时的读写结合模式。其特点是“简”(目的单一,读写简明)、“短”(时间短)、“快”(读得快,写得快)。无论是从训练的内容上看,还是从知识技能上看,读写都较单一。可以叫做“单一型结构”的读写结合模式。此外,与之相应的还有“综合型结构”的读写结合模式(这里不再详述)。运用“单一型结构”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写结合一定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统筹安排。这种安排应以现行教材为据,以文体分类。

                    (2)这种模式宜于组织单元读写教学。就某一篇课文,可择其一点,就整个单元,组点成线,以线成面。

                    (3)最重要的是开启学生的思维。把点滴的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将仿写转为创作。

                    这种模式主要体现魏书生教育思想中要导以“科学方法”的思想。

                    三、自编试题式

                    这种模式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然后以自我操作、自编试题等活动为主要形式。分四个环节:独立阅读──自编试题──评议交流──合成试卷(例略)。上这种模式课,几乎把课堂的整个时间都给了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体现魏书生教育思想中的“群体意识”“思维训练”“培养自学能力”。

                    这种模式适于复习考试或高三备考的综合复习阶段。

                    四、师生问答式

                    传统方式。包括师生间、学生间的问答、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参与形式。较好的体现了魏书生教育思想中的“民主观念”。一般情况下,采用一问一答,也可以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合作。问答分四种方式:

                    1.一问一答;

                    2.一问多答;

                    3.生问师答;

                    4.师问生答(例略)。

                    以上四种模式,都分为四个环节。可称之为语文课堂教学“四四模式法”。这四种模式基本形成了“讲练接受式”“自学辅导式”“引导发现式”三个类型。三个类型贯以一种思想,那就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种思想也就是魏书生的民主教学思想。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状态下,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形成双向反馈的模式。学生参与的面越大,反馈的信息越全面,教师就越有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因素,让个性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以转变教育观念为教学改革的思想动力

──魏书生教改经验的鉴赏与启示

赵伟士

魏书生认为:“就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点来说,教师的认识都是一致的,都认为这是正确的方针,愿意执行,愿意开展教学改革┄┄可是,社会上却不是这样。普遍做法是起早贪黑地补课,学生们整天抠书本,几乎全社会每个成员都动员起来,在升学率这条羊肠小道上竞争。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愿意执行全面发展方针、愿意改革的老师,也不得不卷入到这个潮流中来”。魏书生的认识告诉我们:开展教学改革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否则既不可能提出传统教学的改革设想,更不可能有彻底的改革实践,不是“小打小闹”而无大的收获,就是半途而废,又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

当然,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过是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集中反映,不是传统教育观念的全部。教育观念,即人们对教育活动的根本看法,即对教育的本质、地位、功能与形式的根本看法。

魏书生正确教育观念的树立,主要表现为如下两方面。

1、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21世纪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人才。

魏书生从当教师那天起,就把眼界放到了三尺讲台之外,想到当今教育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培养的新一代必须考虑如何适应未来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进行改革。正是基于这种观念,?他立足于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去设计语文教学改革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改革,而面对种种干扰和非议继续坚持改革,不断扩大改革成果。

2、坚持正确人才观和质量观。

魏书生说:“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校、社会、家庭衡量学生好坏的尺子只剩下一把了,就是单看能不能升学。不能升学的,都被视之为笨蛋、无能、不堪造就之辈;能升学的,不论其多么刁钻奸滑、损人利已,都被恭为人才。”魏书生经常教育学生:“不能说只有升上大学的才是人才,而不能升大学的就不是人才。我们都将是四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照样可以做出优异的成绩,照样可以受到人民的尊敬!”正是基于这种人才观和质量观,魏书生以未来四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设计学科教学改革目标,注重人才素质培养,冲破升学教育,应试教学的羁绊,实行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不丢掉一个差生。

魏书生的教学改革实践启示我们: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它作为一种观念动力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发展。

首先,教育观念制约并决定教学目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其次就教学改革实践而言,教育观念对改革实践不仅具有定向、导向作用,而且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同一个教师,既可因教育观念不十分端正而使改革满足于形式主义的改革或半途而废,也可因教育观念端正而脚踏实地改革并冲破重重干扰而使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魏书生箴言集粹

教育事业

 

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教育改革

 

教育是研究艺术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它应该是千差万别的、百花齐放的。

 

一个改革者应该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

 

教育管理

 

宇宙空间并不开会,但数千万星体,却照样井然有序地运转着,这不是对人的启示吗?

 

领导者应该研究什么问题呢?就是那些带规律性的问题,那些乱子还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

 

教学民主

 

民主象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敞。

 

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无效劳动。

 

语文教学

 

讲思想教育,往往使人误解为政治说教,可不可以叫思想感染?感染,就更富有艺术性,富有人情味,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并根据研究成果纠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实可以改变教与学不协调的现象。

 

教学方法

 

应该经常和学生商量一点教学实验,这样就使教学充满了源头活水。

 

“帮助”二子很重要,帮助学生学习,就不是让学生学习,更不是强迫、命令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

 

语文教学厚古薄今、厚现代文学薄当代文学,不能算作什么好现象。

 

自觉学习

 

只把考试分数作为果实去精心培养,结果使许多学生舍本逐末,不顾大的方向,而用全身心的代价去挣分数。结果分数到手,学历到手,学习到头。许多知识漫不经心地丢掉了,至于更新更谈不上了。

 

人是有两重性的,幼稚也是相对的。不应该轻率地给那些智力较好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下幼稚的结论。他们灵魂深处,一般都有较复杂的闲思缠绕着,使他们无力自拔。

 

自学

 

学生最初没有自学习惯,好象一部静止的汽车,产生培养好习惯的欲望好象打着了火,第一次推动不能性急,要慢,慢才符合运动规律,才符合人的心理状态。

 

文章是越不写,越不会写,越不愿写,越不敢写。

 

开发脑力

 

人的潜力无穷无尽,作为挖掘潜力的第一步,首先要树立起人的潜力无穷无尽的观念。

 

每个人的头脑都是一个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矿区,谁没发现这一点,就说明谁的勘探能力落后;谁还没有开采,就说明谁的工作中心还没有转移到发展“生产”上来;谁开采的少,就说明谁的开采技术落后。

 


有关魏书生的书籍一览表
      序号书    名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1年轻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辽宁教育》编辑部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

      2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李兆德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85年
      3魏书生语文教育改革探索王林溪等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4魏书生教育文选魏东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

      5当代中学生用功术魏书生 王学奇等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

      6智力引发与训练魏书生 张一村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

      7语文教学探索魏书生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

      8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肖琪坤著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

      9思维能力测验与引发魏书生主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1年

      10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朱新平 赵立东编漓江出版社1992年

      11教育改革家魏书生风采录马鹏举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

      12魏书生教学改革经验研究赵伟士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2年

      13魏书生育人艺术王玉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14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3年

      15初中生科学学习方法魏书生编著辽沈书社1993年

      16魏书生教育经验研究曹恩迪主编沈阳出版社1994年

      17语文自学导引(共6册)魏书生主编沈阳出版社1994年

      18魏书生学生命题日记选宋玉珍 汤永军选评漓江出版社1995年

      19魏书生文选(一、二卷)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5年

      20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王玉琛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

      21中国特级教师教案精选魏书生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22家教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6年

      23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张彬福等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24魏书生教育改革思想研究论集张峻岭等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

      25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魏书生 刘继才 孟庆欣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

      26中学生实用学习法魏书生编著沈阳出版社1998年

      27中学整体优化改革优秀成果汇编魏书生主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8年

      28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探索---区域性学习魏书生经验的尝试谢淑华编著沈阳出版社1999年

      29初中生分类作文大全魏书生主编白山出版社1999年

      30初中生应试作文大全魏书生主编白山出版社1999年

      31初中生议论文写作大全魏书生主编白山出版社1999年

      32初中生600字作文大全魏书生主编白山出版社1999年

      33走近魏书生罗永源著漓江出版社1999年

      34学生学习600法魏书生主编漓江出版社2000年

      35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共5册)龚春燕等编著漓江出版社2000年

      36魏书生评传于月萍著漓江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