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贷 云南:是战友也是宿敌 斯大林与丘吉尔的一段佳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48:11
                是战友也是宿敌 斯大林与丘吉尔的一段佳话

          俄罗斯《新闻时报》1日刊发一篇题为《两位伟人、战友兼宿敌间的书信往来》的署名文章写道:斯大林与丘吉尔一位是全球首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一个是国际共运不共戴天的敌人,亲手拉起了冷战的"铁幕"。但在法西斯威胁面前,他们捐弃前嫌、携手除魔,在波诡云谲的战争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光阴荏苒,距二战的第一声炮响已70年之遥,我们不妨从俄罗斯历史档案馆珍藏的珍贵信札中,回顾斯大林与丘吉尔之间的针锋相对以及惺惺相惜。

        两人书信往来始于1940年7月1日,希特勒部队摧枯拉朽地占领了法国,令英国首相大为震惊,他致信斯大林,希望忘记昔日恩怨、联手抗德。但斯大林视之为伦敦在苏德间导演的又一出离间计,未予理会。

        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开始回信,双方终于建立起稳定联系。两国使馆通过密电传送、呈交信件原文。英国驻苏大使克尔一般是托时任苏外交人民委员的莫洛托夫把丘吉尔的信件转交给斯大林,而神通广大的苏联驻英大使迈斯基经常有机会将信件面呈丘吉尔。斯大林的回信大多由心腹莫洛托夫亲笔起草,再由他本人审议。莫洛托夫曾任《真理报》总编,又与领袖共事多年,对斯大林的心思及文风了如指掌。尽管如此,事必躬亲的斯大林仍每信必看必改,有时整段地添加内容,偶尔甚至亲笔重书。

    "丘吉尔亡苏之心不改"

        1942年5月,罗斯福与丘吉尔曾承诺于年内开辟第二战场,但后来出尔反尔。8 月,丘吉尔决定亲自前往莫斯科向斯大林解释。众多反映二战的影片都反映了这段历史:两人在斯大林官邸彻夜长谈,斯大林的热情好客及对北非行动的准确分析令丘吉尔深为满意,而斯大林更亲切送别丘吉尔,对后者尊敬有加。

        然而,两人此间的书信表明,尽管斯大林表现热情,但此次会晤却加深了他对丘吉尔的猜忌,认为后者是个彻头彻尾的反苏分子。而丘吉尔下令将154架原定援苏的歼击机增援北非战场,更令斯大林耿耿于怀。他在10月密电迈斯基:"丘吉尔亡苏之心不改,企图在日后利用我国为筹码,与德国媾和。"

        盟军在北非势如破竹,11月,一向对北非行动不抱希望的斯大林放下身段,向丘吉尔写信祝贺,后者也对"将万世流芳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褒扬有加。美国与法国维希政府的北非司令官达朗达成的交易对盟军取胜功不可没。但莫洛托夫认为达朗不过是棵沽名钓誉的墙头草,他在草拟的回信中写道:"对达朗的怀疑是顺理成章的。今后的北非战事不能再依靠达朗之流,只能仰仗那些坚决打击希特勒暴政的忠实盟友,我希望您也同意该观点……"

        但斯大林删除了这段话,认为这纯属意气用事,毫无必要。他大笔一挥,添加了如下内容:"至于达朗,我认为美国人成功利用了他,减轻了解放北非及西非的负担。军事外交应当利用达朗这类人以达成目的。"他还做了两大至关重要的改动,一方面,他提醒丘吉尔,"希望这并不意味着阁下放弃在莫斯科许下的1 9 4 3年春于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他不放过任何机会提醒盟友要履行义务,为取信对方,他向丘吉尔通报了苏军将在中线采取的作战策略。
 

        "什么都可以,只是不要决裂"

        1943年3月30日,丘吉尔告知斯大林,由于德国潜艇袭击造成的巨大损失,英美决定暂停向苏联摩尔曼斯克及阿尔汉格尔斯克两大港口运送物资。第二天,做好最坏思想准备的丘吉尔接待了携斯大林信件前来的迈斯基。出乎意料,斯大林在信中先是就北非取得的新胜利向丘吉尔道贺,而后畅谈了他对丘吉尔赠送的礼物---电影《撒哈拉》的观感:"这部片子将英国人抗击法西斯的过程拍得栩栩如生,击中了那些造谣中伤者的软肋,苏联也不乏这类人,他们认为英国根本没有作战,只是对战争作壁上观。"

        迈斯基在报告中写道:"丘吉尔的脸色有了变化,因过于激动,他甚至闭上了双眼,再度睁开时,我突然发现里边噙满了泪水。这并非刻意装出来的,这是他的真情流露,他的确被深深打动了……而后他告诉我,我此前从未给他送去过如此杰出的信件,非常感谢斯大林同志。"严格地说,应当享受"非常感谢"待遇的是莫洛托夫,读罢原稿,斯大林只是加了"造谣中伤者"一词而已。

        丘吉尔的情绪平复下来,他忐忑不安地问迈斯基:"这个决定会不会导致我与斯大林之间的决裂?"迈斯基的回答很妙:"我不能代表斯大林同志本人,但有一点我毫不怀疑,此事会在他心中掀起惊天波澜。"丘吉尔喃喃自语道:"什么都可以,只是不要决裂。"


        "这是对苏联人的侮辱"

        斯大林对莫洛托夫草稿的修改并非总是对盟国的褒扬。10月13日,他删除了莫氏草稿中对盟国增加援苏物资的感激,认为这一举动因丘吉尔的讲话变得"一钱不值",丘吉尔此前曾表示,增援并非是履行义务,而是表达英国方面的善意。斯大林还抨击英国方面借此机会用钱财招募苏联居民做间谍,"这是对苏联人的侮辱……"

        德黑兰会议敲定了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苏美英关系步入短暂的蜜月。12月10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信中破天荒地用了"此致敬礼"结尾。

        不过,友善的氛围很快就因伦敦支持波兰流亡政府而被破坏。斯大林写信指责丘吉尔,后者极为恼火,但并未在信中针锋相对。他只是向做客伦敦的老朋友、美国驻苏大使加里曼大吐苦水。加里曼在日记中不无揶揄地写道:"丘吉尔得到了什么?斯大林这个野蛮人的无情侮辱。"

        意大利战场告捷、诺曼底登陆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莫斯科与伦敦剑拔弩张的关系再度缓和,斯大林的语气稍有松动,但并未欣喜若狂。他将莫洛托夫起草的苏联欣闻攻占罗马的消息"分外激动"改为"感到满意",然后将出自莫氏之手的"攻占罗马令西线和东线苏军士气大振,力争夺取新胜利、再立新功"全部删掉。

        "感谢问候!斯大林"

        丘吉尔赢了二战,却输了1945年的选举。他与斯大林的政治信函往来也由此终止,但私人之间的鸿雁传书不断。1946年,丘吉尔发表了他著名的"铁幕"演说,斯大林大为光火,不过,这并不妨碍丘吉尔在斯大林生日前夕致电祝贺,称后者为"战时的同志"。

        1947年初,斯大林托访问莫斯科的蒙哥马利元帅转达对丘吉尔的问候,令丘吉尔深为感动。他在回信中写道:"我时常回忆起我们当年的同志岁月。很高兴获知您非常健康。您的健康不仅对您亲手拯救的国家相当重要,对苏联与英国、与整个英语世界的友谊而言同样弥足珍贵。这一友谊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1951年11月4日,丘吉尔最后一次致信斯大林:"我已重掌政府,请允许我用一个词来回复您于1945年8月发自柏林的最后一封电报---您好!"第三天,苏联驻英使馆便接到来自莫斯科的急电,要求迅速面呈丘吉尔,电文是斯大林手书的"感谢问候!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