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谣txt网盘下载:金刚经开示(十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0:51:50

金刚经开示(十四)

(2010-07-03 18:22:35)转载 标签:

佛法

分类:智悲佛网

                   《金刚经》开示录  

                        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经

                         堪布索达吉  传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三十七节课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瓶子、柱子等一合相,不说以大乘中观来抉择不存在,小乘俱舍中也认为这是一种假象。一合相本来无有,离一切戏论,是诸法的实相,可是凡夫不懂此理,经常贪著它,故无法照见究竟实相。

所以佛陀在很多经典中说:甚深的法要,不可对凡夫宣讲,因为他们不能接受。《解深密经》云:“我于凡愚不敢言,恐彼分别执为我。”《法华经》亦云:“凡夫浅智,深著五欲,闻不能解,亦勿为说。”凡夫的智慧浅薄,听到佛陀讲的甚深法要后,本来实相中没有这些法,他们却偏偏执为实有,不能通达真正的含义。之所以不能通达,一方面是根基有限,另一方面,凡夫有很多迷乱的因,就像眼翳者面前有毛发一样,无法见到诸法的实相。

鉴于此,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现前圆满正等觉时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说完在七七四十九日内没有讲法。这即是佛最初不转法轮的原因。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若有人言‘佛所说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有的’,须菩提,你怎么认为?这些人是否通达了我的密意?”须菩提回答:“没有通达。因为您所说的这些法,只是暂时引导众生的方便而已,如果他们这样认为,无法了达如来所说之经义。因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在名言中安立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假如认为这些实有,则会成为修道的障碍。”

佛陀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佛为了调化不同根基的众生,曾宣说了不同的法门。比如在初学者面前,讲过有我的法门,小乘《阿含经》、《毗奈耶经》中说我在实相中是存在的,经云:“所谓的我,就像补特伽罗所背的行李,常和无常不可言说[1]。”而且在很多公案中,佛也说了“我”的眷属、“我”的施主、“我”在因地时转生为什么什么,有时候还会说“我”头痛,是因为以前当渔夫儿子时如何如何。因此,释迦牟尼佛在有关经典中,确实讲过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有些人就认为这是合理的。

然而,这是不是佛最究竟的观点呢?须菩提说,这些人并未通达佛的密意。例如,《如来藏经》中虽然说我是常有、众生的佛性不变,但这是从第三转法轮的光明分来讲的。若从第二转法轮的空性分抉择,这些也不是真实存在,《维摩诘经》云:“取我时垢,不取我净。”

对于四见,六祖是这样解释的:

〖我见〗:认为如来藏的本体实有存在。

〖人见〗:认为诸法的本性实有存在。

〖众生见〗:众生的烦恼本来清净,认为此清净部分实有存在。

〖寿者见〗:一切众生在实相中不生不灭,认为不生不灭实有存在。

六祖解释的文字不多,意义却相当甚深,极为究竟。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会知道佛为什么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佛陀最究竟、最甚深的法要,全部可以包括在无我空性中,它能毁坏一切邪见,诚如《四百论》所言:“空无我妙理,诸佛真境界,能坏众恶见,涅槃不二门。”

既然四见本来没有,为什么佛陀还要宣说呢?在《入中论》中,月称论师有很好的解释:“如佛虽离萨迦见,亦尝说我及我所,如是诸法无自性,不了义经亦说有。”佛陀虽然已没有萨迦耶见,但显现上经常说有我和我所,同理,诸法本来无有任何自性,但在不了义经中针对相应众生的根基,佛也常说自性实有、我是存在的。

总而言之,四见在名言中存在、胜义中不存在。这里主要是讲见解方面,从见解上抉择人无我和法无我,在相续中树立究竟正见非常重要。

下面作结论: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须菩提,凡是发了无上圆满正等觉菩提心的人,对一切法应当如实了知、如实照见、如实信解,这样才能获得不生法相、远离戏论的境界。”

本经的教言主要是破相执,故有些禅宗大德又称《金刚经》为“破相论”。对《金刚经》来讲,这一段教言是最深的,如同传大圆满时上师为弟子直指心性一样!

我们学了这么殊胜的大乘佛法,应该将法融入自相续,对法性多多少少有一点认识,知道诸法实相是什么样的,没有相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管学什么门,都应该有如饮甘露的感觉,假如没有好好吸收,一旦遇到烦恼违缘,听多少法也用不上。

〖如是知〗:指闻所生慧。发了菩提心的人,首先在上师面前如理听闻而了知。

〖如是见〗:指思所生慧。听闻后反反复复在心里思维,基本能照见诸法的本性。

〖如是信解〗:指修所生慧。因为所照见的意义一会儿就消失了,故而需要再三修持,以此获得不退转的信解。

首先了知、然后照见、最后信解,通过闻思修这三方面,得到的结果是:了了分明、现而无自性的般若空性自然显现。

这一段的含义相当甚深,禅宗也有大德依此而获得开悟:潭州慈明禅师,又名石霜楚圆,他有个弟子每天念一百遍《金刚经》,(我们有些人每天念一遍也有问题,发愿简单,行持困难,已经欠了很多天了!)一天,禅师问他:“你每天念这么多遍,《金刚经》到底说了什么?”他一句也答不出来。禅师说:“你不用念太多,每天念的时候,应该观想一下其中含义。”于是他听从教诲,改为每天只念一遍,内心努力体会法义。有一次,当念到“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时,他顿然开悟了。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如来在诸多经典中所说的法相,胜义中并不是法相,名言中可以说为法相。”

佛陀在《华严经》中讲了六种相,《解深密经》中讲了三种相,《金刚经》中讲了四种相,《大智度论》中也讲了三种相……不论相有多少,一切相在胜义中全部没有,都是虚妄的。

无相之相,方为最究竟的相,《大乘义章》云:“诸法体状,谓之为相。”《六祖坛经》亦云:“无相为体。”炯内夏智在讲义中再三强调:“最后务必要远离一切相状,这是证悟无我最殊胜的方便道。倘若没有离相,则无法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总之,若想证悟空性,必须要破掉一切相,如此才可现前自然本智。

第三十八节课

最后总结性地讲《金刚经》的功德: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须菩提,若有人以遍满无量无数世界的七宝来作布施,此功德不可思议、无法衡量。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殊胜的菩提心,念诵受持此经,为人演说,即使只有一个四句偈,所得福德也远胜于前者。”

〖发菩提心〗:我们念《金刚经》时,最好之前能念三遍皈依、发心,之后作一遍回向,若以此三殊胜来摄持,不管行持什么善法,功德都会更加增上。

〖为人演说〗:你们若有讲经说法的机会,应该多讲一点《金刚经》,一方面汉地信众愿意接受,另一方面,我们有传承,也比较方便。如果传讲全经的条件不具足,为别人演说下面的偈子,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只要发一个清净心,功德也是非常大,这就是积累资粮的最好方法。

为什么功德很大呢?因为读诵、受持、演说属于十法行,而且经中主要讲了般若空性,它是一切诸佛的出生处,因此功德不可思议。

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中云:“世间上有三种功德最大,一是发菩提心,一是宣说大乘佛法,一是观想空性。”所以大家应当经常观想、闻思此经,至少也应每日读一遍,麦彭仁波切说过:“若没有能力闻思修行,现在得到了人身,每天还是要持诵一点具有传承加持的金刚语,如此可得到殊胜功德。”

你们认为拿一百块钱、一根哈达供养上师,这个功德非常大,念《金刚经》不要紧,不念也可以,这是不懂经文的原因。布施和供养是有功德,这没什么可说的,但最大的功德是什么?观空性、发菩提心、给别人宣说大乘佛法!

有些人若在学院中呆不住,回去之后应该大胆地弘扬空性法门。如果我们佛教徒不弘扬,那谁去弘扬?世间上不信佛的人,不懂得空性道理;稍微懂一点的人,又不愿意去弘扬,为了自己成就而舍弃利他事业,那已经变成小乘了!

释迦牟尼佛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全部都是为了引导众生证悟般若空性,趋入诸法实相。什么是诸法实相呢?它可分入定、出定两方面,首先讲入定: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这是一切等持的根本。即入定时不缘取任何相,在远离戏论的空性中如如不动,不起丝毫分别念,犹如虚空。《般若经》云:“若人见法,此法无增无减,犹如虚空也。”

这种境界不增不减、不破不立,与三世诸佛的智慧无二无别,若能安住于此境界中,则可现见法界实相,如《宝性论》云:“此中无所遮,亦无少所立,寂灭中安住,正见即真相。”

若能真正现前这种境界,已超过发菩提心等任何善法的功德。《诸法不可思议经》云:“持正法与发菩提心的功德,不及观空性的十六分之一。”《宗镜录》亦云:“若人持正法,及发菩提心,不如解于空,十六分之一。因此,为他人宣说空性法门,令其稍微在此境界中安住,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其次是出定: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在藏传佛教中,每月诵戒长净时,先要给土地神供养食子,再念诵这个偈子,观如梦如幻的空性,然后一个比丘起来磕三个头,请求上师说法。(以前嘎多堪布在世时,他老人家就站起来,坐上法座给大家传法。)还有每天吃午饭布施食子时,念诵此偈也有很大功德,若没有时间念完整部经,以此为代表作回向也可以。

出定的时候,当观一切如梦如幻,皆是因缘所生的有为法,实际上并不存在。下面以六种比喻进行说明:

〖梦〗:由迷乱意识现前的,当时虽有能取所取,但本性丝毫不成立。

〖幻〗:幻化师通过魔术变出来的幻相,其实体根本不存在。

〖泡〗:依靠因缘而产生,一会儿就消失了。

〖影〗:因缘具足后才出现,似有而实无。

〖露〗:太阳出来以后,立刻就没有了。

〖电〗:前一刹那显现,后一刹那灭尽。

这六种比喻,一方面说明无自性,一方面说明无常。藏文中还有“如流星、如眼翳、如灯、如云”四种比喻,共有九种,玄奘法师的译本与藏文相同。鸠摩罗什译只翻译了六种,可能是梵文版本不同,也可能是译时漏掉了,但意思没有太大出入,而且鸠摩罗什的谛实语加持很大,所以这里不用改。

前段时间,我说有个“不”字不要[2],有些人就给我写辩论书,还有些人当面指责,态度语气比较生硬。当然,我一点也不生气,你们想辩论我乐意奉陪,但必须要有充足的教证理证。假如能立还没有成立,就拿所立来辩论,在因明中是不合理的。

有些人稍微有一点智慧,就认为自己的话成了金刚语,所有的道理都能遮破,这样很容易生起邪见。那天我讲的肯定没有错,玄奘、义净的译本中也没有“不”字。如果说“不以具足相得菩提果位”,后面的驳斥就没有必要了,因为他自己也是这样承认的。所以,你们应该把前前后后对照一下,对照以后才能明白。

在讲解这部经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两处需要调整:一是去掉一个“不”字,一是多加一首偈子[3]。这是对照汉藏各大译本后决定的,有一定的教证理证为依据,并不是随意改动经文。你们以后念诵时,加上可能好一点。

一切有为法无有自性,《金刚经》讲了六种或九种比喻;其他佛经论典中,多运用幻化八喻;《闻解脱》以十二种比喻进行了宣说。《妙臂请问经》云:“三世一切如虚幻。”《阿含经》云:“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如幻化。”《中论》云:“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大智度论》云:“如影诸法,可见而不可住。”……诸如此类的比喻和教证不胜枚举。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陀讲完《金刚经》后,长老须菩提及所有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人、阿修罗,听到佛陀所说之法,都生起极大欢喜心,信解、领受并依教奉行。

这次我们传讲《金刚经》,在座的各位中,像须菩提那样的大菩萨应该大有人在,比丘、比丘尼比较多,优婆塞、优婆夷也不少。天人、阿修罗我们肉眼看不见,但相信肯定也有,他们都有神通神变,工作不是很忙的话,也来这里听听佛法(众笑)。大家听了《金刚经》之后,生起很大的欢喜心,信受奉行,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功德。

同时,也将这次讲闻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这次讲经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违缘,顺利圆满地结束了!

下面念个《金刚经》的藏文传承……

定稿于二○○七年藏历二月二十二日

 


[1] 意思是说,所谓的我,不是常有也不是无常,但它又是真实存在的,就像一个人所背的行李一样。

[2]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 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