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眼药水的价格:我与孙子的文字游戏 (三余斋随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22:33
        多年不写东西了,人也退休了,闲得没事,跟孙子做点文字游戏,倒也是一种高雅的天伦之乐。
        一次,长孙陈则弘送我一张他的照片。那年他八岁,穿一身红黑相间的面包服,背景是公园里的一片竹林,叶片上挂着零零散散尚未化尽的残雪,这竹的绿、雪的白,配上面包服那红的和黑的色块,看着很舒服。我题诗曰:谁家熊猫着红妆,偷出竹林下山岗;灵物识得人间趣,憨笑一瞬挂脸上。孙即背过,且很高兴,惊问:“爷爷会作古诗?”我借机教他一点我所知道的文学常识:“爷爷作的不叫古诗,古诗是指古人作的诗,这叫古体诗。”还告诉他,诗要押韵合辙,爷爷用的是“江洋”辙,在诗韵里属“十六唐”。无意中,我发现,自从孙子对“十三辙”、“十八韵”略有领悟之后,每逢读诗,必先究其韵辙,背得特快。确令我大喜过望。 -
        孙子读四年级时,一天放晚学回家,突然问我:“爷爷,你能用——”他把一至十的数字说得特快,“作首诗吗?”我提前浏览过他的语文课本,猜出他正在学宋代诗人邵雍那首“弄巧”的诗——《山村》那一课。这首诗我还记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这突然袭击足以把我弄成一头露水。想不到,一只花喜鹊救了我的驾:它飞到我家前面的楼顶上,“喳喳”叫了几声,紧跟着,又有几只飞了过来。我循着喜鹊飞来的方向,扭头看了看宿舍东院那片黑阵阵的杨树林,吟道:一唤二三声,招来四五雏;雀巢六七个,八九十棵树。孙不胜惊奇。我告诉他:生活中处处有诗、有文章,要学会观察生活,学会使用生活。还告诉他:诗词歌赋,诗排在第一,最精炼,最讲意境,最难学难写;人们常把难做的事比作“三篇文章两首诗”,说明三篇文章才能跟两首诗相比,诗比文章难写。这年傍春节,我陡然在他的书桌上发现一首诗,这诗写在一块名片大小的硬纸卡上:切下萝卜头一根,案头萌发三尺春;清水浇出丛丛绿,蓄意造假假亦真。后面落款是陈则弘。这诗分明是为他自己制作的小盆景而写,那是用胡萝卜头和一个小碟子做成的盆景,细嫩的茎和青翠的叶组成了一个微缩了的丛林;这诗配这景,确也恰如其分。我给他改了两个字:第一句“根”改为“尊”,因为“头”的量词应用不当;第二句的“头”改为“前”,因为古体诗忌用重复字。他提出:第三句、第四句的“丛”和“假”不是也重复吗?我举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等一些例子,好不容易把“必要的重复要有必要的意境,才能用这种必要的句式”的文理讲了个大概。不过,如果不是出现这两处错误,我会认为这诗他是抄来的。 -        四年级下学期,孙子开始正式学写作文了,别的同学拾起笔来没话说。他呐,废话忒多。我说他,他就说我:“爷爷的长篇小说字更多!”我对他说,那是因为内容多,长篇小说也要言之有物,也要语言精炼。我说:“过去,有一个秀才,给他表弟写墓志铭,只用了四十二个字,就写出了他表弟的一生。”孙子不信。我背给他听:“吾表弟,人也。初习文,屡试不第;后习武,应乡试,发一矢,中侍者。后习黄术,偶一日,感风寒不适,自配一剂,煎服之。毙。”孙子听后,大笑不止。 -        从此,孙子的作文水平日见长进。如今,他读六年级了,作文每次都是“优”,还曾在市里得过征文奖。他的读书也几近痴迷程度,一天不读书就等于没过这一天的日子。我的几位朋友评价,说我们家族又要出一个文人。不过,我实在不希望他将来舞文弄墨,还是学点别的好。我似乎觉得有点后悔,我只是闲得无聊,跟孙子玩玩文字游戏,没想到应了那句古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可是,仔细想来,倒也不是一件坏事,照这样发展下去,他读的书越多,积累的知识也就越多,写作水平自然也会不断提高,当我的孙子读到大本、硕士、博士,不至于自己拙得拿不动笔,连区区一篇毕业论文都写不出来,而去抄袭和窃取别人的研究成果吧!(陈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