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美吧:淄博历史名人传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21:36
   人物传(一)
吕尚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东吕乡东吕里人(今山东省日照市东)。因辅佐武王伐纣灭商,立下大功,始封于吕。以封地为姓,称吕尚。吕尚家世穷困,学识渊博,明于治国之道,通晓军事。去殷商都城朝歌求仕,不成。曾屠牛于朝歌,卖饭于孟津。老年,隐居渭水之滨垂钓,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西伯见他有治国才能载与同归,被任为国师,故又称太公望或吕望。他辅西伯推行新政,国内太平安定,人民自愿归顺,以致诸侯有纷争,皆请西伯裁决。文王去世,他又成为周武王姬发的国师,辅佐武王灭亡商纣,建立周朝。后以功高被封于齐地,建都营丘(今临淄区齐都镇附近)。他刚至营丘,即遇到东方莱夷来争地盘,遂击败莱夷。从齐地实际情况出发,政治方面“因其俗,简其礼”,“尊贤智,赏有功”;经济方面“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劝女工“极技巧”,“宜桑麻”,从而五业俱兴,人民很快归服,齐国强大起来。周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人于邶以叛”,太公率王师平叛,次年平定淮夷、践奄、灭蒲姑,成王授权吕尚“五侯九伯,汝实征之”。齐遂为东方大国。吕尚著有《阴谋》三卷(一说三十六卷)、《阴符钤录》一卷、《金匮》二卷、《六韬》六卷(系传说,今本为战国人假托)。管仲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名夷吾,字仲,谥号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早年家贫,于南阳经商与齐国鲍叔牙为友。齐襄公时,与召忽共辅公子纠奔鲁,后齐国内乱,国君被杀,协公子纠回国与小白争位,失败。后由鲍叔牙推荐,小白爱其才,任为国相,赐三归台,富比王侯。初为相,即任命五位大臣,推行改革。政治上“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在都城内编工商为六乡,士为十五乡,分别为三,由齐相公、国子、高子统辖。城郊,按邑、卒、乡、县、属编制,设官控制。军事上,“作内政而寄军令”,寓兵于民,扩大兵源。经济上,改井田之弊,“相地而衰征”,发展农业,增加财赋收入,又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设“轻重”、“九府”以通财货,收到富国强兵的效果。他辅佐齐桓公40年,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征伐诸侯,打败北狄,捍卫中原各国,带头拥戴早已衰微的周天子,取得各国拥护,从而号令诸侯,没有敢不服从者,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曾对其弟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其墓在今临淄区牛山北,其言论见《国语·齐语》等。现存《管子》76篇。鲍叔牙鲍叔牙(?—前644)齐人,与管仲为友。以善于知人为后世所称道。公元前694年,齐襄公淫乱无常,襄公诸弟纷纷外逃。 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鲍叔牙辅小白,逃到莒国。公元前685年,齐国内乱,国君被杀,他得到消息,带小白抢先回国,打败公子纠,夺得政权。小白即位为桓公,要任他为相。他推辞说:“您要治理齐国,我与高即可胜任;若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又说管仲有五大长处,都超过自己。他劝小白别计一箭之仇,请回管仲,委以重任。管仲相齐后,叔牙甘居其下,一起治理国政。管仲下世后,鲍叔牙继管仲为相,周年而殁。后来,鲍叔知人与管鲍之交的故事一直作为美谈,流传于世。管仲曾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齐桓公齐桓公(?—前643),名小白,系姜齐第15代国君,在位43年。公元前685年, 齐襄公被杀,小白与公子纠回国争位,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带钩,几乎丧命。小白乘势装死,骗过管仲,加紧赶路,在高等人的接应下,夺得君位。他应鲍叔牙之谏,从鲁国接回管仲,任以国政,尊为仲父;进行改革。他依靠群臣智谋,实行“参其国而伍其鄙”、“作内政而寄军令”、“相地而衰征”等政策,又即山铸钱,煮海为盐,使齐国大治,国富兵强。外交上亲邻国,退还所占鲁国、燕国的土地,讨伐淫乱诸侯,一战即服莱、莒等31国。当时,周室衰微,诸侯强暴,狄人南侵,中原不安,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帮助燕国打败山戎;并存邢救卫,制止了戎狄对中原的进攻;又联合中原诸侯南攻蔡、楚,与楚盟于召陵;还曾平定东周王室的内乱,干预诸侯国君的废立。 前651年举办葵丘之会,周襄王派人参加。他在位43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公元前645年,管仲、隰朋等人相继死去,桓公不听管仲遗言,又起用佞臣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三人乘机作乱,桓公被饿死,尸体停放67天才得收敛。齐国由此中落。今临淄区郑家沟南二王冢传为他和齐景公的墓。齐故城西北有高台,名“桓公台”,传说是他会见诸侯和检阅兵马的地方。司马穰苴司马穰苴,生卒年代不详,春秋时期军事家。为田完后裔,以军功升为大司马。齐景公时,晋国发兵攻打齐国阿、甄二城,燕兵侵入齐国黄河以南,齐军大败,景公无计。相国晏婴向景公推荐穰苴,说穰苴虽为田氏庶出子孙,但文德能使大众归服,武略可以克敌制胜。景公遂召见穰苴,与论军事。穰苴见解精辟,景公深感满意,即刻命为将军。穰苴请景公指派一君王宠信、又举国敬畏的人作为监军。景公委派庄贾前往。穰苴与庄贾约定次日正午于军门会齐。至次日,穰苴至军营,等待庄贾到来,庄贾一向骄宠,日暮方至军门。穰苴说:“将帅一旦受命,即不能顾家,到军中宣布号令,即应忘掉私情,战鼓响起,即应舍生忘死。如今强敌深入,国内骚动,士卒在前线厮杀,国君寝食不安,百姓生命都维系于你一身,为什么延误时刻?”即按军法处斩。时景公的使者持符节,乘车驰入军营,宣布赦免庄贾。穰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说:“使者在军中急驰当斩,但国君使者不可杀”。即下令杀掉使者随从,砍下车厢左边木柱和左辕马。全军肃然。穰苴关心部下,对士卒营舍、水井、火灶、三餐饮食及疾病医药等均亲自探视拿将军的物资食粮与战士共享,与战士吃同等伙食,让体弱者休养三日再整训。出兵那天,病弱者请求出战,体强者奋勇争先。晋军听到消息,慌忙撤退,燕军退到黄河北岸便溃散了。齐国收复全部失地,穰苴得胜回师,升任大司马。后遭谗害被景公免职,积郁而死。后田氏代姜氏据有齐国,齐威王对外用兵或宣示武力,尽力仿效穰苴用兵之道,使各诸侯都来齐国朝见。威王还指派大臣,整理司马兵法,将穰苴治军之法,附入该书,称为《司马穰苴兵法》,今本有5篇。齐威王齐威王(?~前320),田齐桓公午之子,名因齐,以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初即位,沉湎酒色,政事尽委诸卿大夫,国内混乱,诸侯交相入侵。但他虚心纳谏,下定“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立即振作起来,整顿吏治,烹杀弄虚作假的阿大夫,封赏勤劳实干的即墨大夫,朝野震动。又乘势夺回失地,齐国渐强。他纳相国邹忌之谏,广开言路,不论臣民,凡指出国王失误者,一概奖励,对当面指出者,给予重奖。不一年积弊尽除,齐国大治。他决心王霸天下,铸鼎声明继承齐桓公的伟业,光大田氏声望。开拓稷下学宫,招徕各派学者前来著书立说,议论政治。邹忌深明治国之道,齐威王与他相识三月,即任以为相。孙膑曾在魏国受刑,威王用为军师,两次打败强魏,齐国声威震慑诸侯,雄居东方,一时号令天下。孙膑孙膑,齐国阿(今阳谷县东北)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380~前320年间。孙武后代。战国时期兵家代表人物,杰出军事家。幼年父母双亡,依叔父孙乔长大成人,与魏国庞涓俱投鬼谷子学军事。后庞涓任魏国大将,而才能不及孙膑,用诡计骗其至魏,诬他与齐国私通,处以膑刑。齐使至魏,孙膑偷偷前往会见,使者暗地带他回到齐国,荐于齐国大将田忌门下。齐威王与其言兵后, 任其为军师。公元前353年,魏国进攻赵国,赵国求救于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带兵救赵。孙膑制订围魏救赵战略,齐兵攻魏,魏军果然回师,战于桂陵(今山东省菏泽东北),齐军大胜。公元前341年, 魏与赵联合攻韩,韩国向齐求救,齐威王使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围魏救韩。他用“减灶诱敌、设伏歼灭”的计谋,诱敌至马陵谷道,依险设伏,大败魏军,庞涓自杀。齐军乘胜追击,俘虏了魏国太子。孙膑有兵书传世。1972年于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齐孙子》(即《孙膑兵法》),分上下编,30篇,1.1万字。齐宣王齐宣王(前310),名辟疆,继齐威王为田氏第五代国君。即位后对内勤于修治, 对外合纵睦邻。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他乘机派章子率兵攻燕,只50天就攻占了燕都。他在位间,稷下学宫复盛。他不惜巨资招揽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封他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名望地位最高的,有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其他比较有名的还有儿说、告子、宋开、尹文、公孙龙、彭蒙等。孟轲曾三次来齐,居稷下30年。集儒家大成的荀卿,15岁即来齐游学,三为稷下祭酒。稷下学宫对我国古代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齐宣王怀大志而失微言,对逆耳之言平心听取,择善而从。他扩建雪宫方圆达40余里,钟离春当面责他,他接受谏言“立停渐台”;出猎遇闾丘,谏他“选良吏,平法度,赈乏以时,令少敬长”。他给以厚礼对待,从而兴齐一代清廉政风。齐宣王齐宣王(?~前310),名辟疆,继齐威王为田氏第五代国君。即位后对内勤于修治, 对外合纵睦邻。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他乘机派章子率兵攻燕,只50天就攻占了燕都。他在位间,稷下学宫复盛。他不惜巨资招揽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封他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名望地位最高的,有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其他比较有名的还有儿说、告子、宋开、尹文、公孙龙、彭蒙等。孟轲曾三次来齐,居稷下30年。集儒家大成的荀卿,15岁即来齐游学,三为稷下祭酒。稷下学宫对我国古代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齐宣王怀大志而失微言,对逆耳之言平心听取,择善而从。他扩建雪宫方圆达40余里,钟离春当面责他,他接受谏言“立停渐台”;出猎遇闾丘,谏他“选良吏,平法度,赈乏以时,令少敬长”。他给以厚礼对待,从而兴齐一代清廉政风。田单田单,生卒年代不详,临淄人,系田氏王族远房子孙,世居安平(今临淄区石槽盛),战国末以败燕复齐之功,封安平君,相齐襄王。公元前284年, 燕将乐毅率军伐齐,破临淄。他率族人避到即墨(今山东省平度东南)。即墨大夫战死,田单被推为将,率众据城抵抗。公元前279年, 燕惠王即位,与乐毅不合,中田单反间计,使骑劫代乐毅为将。田单令城中人每吃饭先院中祭祖,引来无数飞鸟,便扬言说天神来传授天机。立一士卒为神师,出号令都说神师教导。城中人于是上下一心,坚守不动摇。田单又向燕军扬言,说城中人最怕燕军割掉齐兵俘虏的鼻子,还怕燕军挖掘齐人坟墓,燕军中计照办,城中人见了怒不可遏,决心复仇,奋勇杀敌。田单看到作战时机成熟,把全家人都编入队伍中,拿出吃食犒劳将士,令精壮者埋伏,老弱者登城御守。又遣使约降,燕将高兴,士气松懈。田单乘机收集城中千余头牛,给它们披上红绸衣,画上五彩龙纹,牛角绑上利刀,把浇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点燃,凿开城墙,放牛出城,五千壮士紧随牛后。被燃尾的牛群疯狂地冲向燕军,所向披靡。燕军溃败,骑劫被杀,齐军尽复失地。田单迎齐襄王回到临淄,受封为相,号为安平君。田单为相后,精心图治,并体恤民情,曾见涉水老者冻栗而脱裘相赠,民多称其贤。齐王建元年(前264年),由齐入赵,被任为相国,封平都君。淳于意淳于意, 临淄人,约生于公元前205年,曾任齐国太仓长,世称太仓公。医术精湛,为我国西汉初期著名医学家。自幼喜爱医学,初行医,所用药方多不灵验,遂外出求名师。先向淄川唐里公孙光学习,全部接受并记下了所授医方变化、阴阳理论及口传诊治方法。与公孙光研讨医方医术,见解精辟,公孙光深为赞赏,以国医相誉,并介绍他去临淄元里公乘阳庆那里学习。当时,公乘阳庆年七十余,精医道而不肯为人诊治。淳于意学习三年,尽得其所藏真传古医秘方,包括脉书上下经、五色诊、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砭石神术、房中术等。经实践体会,医术大进,已能准确诊断病情,决断疑难杂症,判断是否可治,对药剂理论也掌握得精深。他到各地行医,不治家产,也无固定住处, 遇医术高明者即虚心学习,力求理解他们所传的医书理论。公元前175年(汉文帝四年)被人诬陷,押赴长安受肉刑,幼女缇萦随行,上书皇帝,愿以身入宫赎父罪,情切辞哀,文帝为此赦淳于意并废肉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其25例医案,对患者姓名、住址、职业、症状、脉象、病名、诊断、病理、治疗方式与过程、预后推断及效果,均详细记载。称为“诊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淳于意医术高超,名扬海内,但他愿为众人治病,而不肯做王侯的私人医生,故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齐文王生病,派人召请,他均未前往。临淄人宋邑、济北王的太医高期、王禹、淄川王太仓马长冯信、高永侯家丞杜信、临淄召里唐安,都长期随他学习医术。左思左思(约公元250~305)临淄人,字太冲,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出身寒门,母早逝,其父左熹,曾任太原相、弋阳太守等官。左思少年时,曾学钟繇、胡昭书法,又学鼓琴,皆不成。其父与友人言:“左思理解力,不及我少时。”左思闻而深受激励,于是发愤苦读。据说他象貌不扬,又拙于言辞,故不喜交游,平日惟以读书为乐,曾为《齐都赋》。公元272年,其妹左芬被选入宫,全家迁居洛阳。为写《三都赋》,广泛调查,大量收集资料,然后杜门谢客,专心创作,于室内、院中、厕所等处,均置纸笔,偶有所得,即刻记下,历经十年,终成。“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大文学家陆机,曾叽笑左思粗俗妄为,后读左思赋,十分叹服。左思自此蜚声文坛。左思还作《咏史》八首,感情激烈,独树一帜,后人沈德潜称其《泳史》诗为“千秋绝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左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左芬左芬(公元300),字兰芝,左思之妹,晋武帝贵嫔,为我国最早的女诗人。幼年丧母, 依父兄长成,善属文,名亚于左思。晋武帝司马炎闻其名,征纳入宫,公元272年(泰始八年)拜昭仪,后为贵嫔。如左思所赞:“穆穆令妹,有德有言,才丽汉班,明朗楚樊。默思苦记,下笔成篇。行显中闺,名播八蕃”。因貌不美,出身寒门,未得武帝宠爱,又体弱多病,独居寒宫,然才德出众,受人敬重,武帝每出游归来,常与论文学。知识渊博,谈吐不凡,深为武帝嘉赏,故每有方物异宝,必命作赋称颂。生前著有大量诗赋, 据传有文集四卷,今已失传。《太平御览》卷145列其作品目录有:《离思赋》、《桐凤赋》、《孔雀赋》、《松柏赋》、《涪沤赋》、《纳皇后颂》、《杨皇后登祚赞》、《芍药花颂》、《郁金颂》、《菊花颂》、《武元皇后诔》、《万年公主诔》等。她的《答兄感离诗》倾诉自己被召入宫,与亲人分离,不得相见的痛苦思念。她的《离思赋》更哭诉了被困深宫,终日“仰行云以欷,涕流射而沾巾”,“长含哀而抱戚,仰苍天而泣血”的不幸。其《啄木鸟》诗,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赞为说,“学问语,无蒙腐气”。贾思勰贾思勰,北魏益都人(今寿光),曾任北魏高阳郡太守。任太守期间,曾到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考察过农业生产情况,每至一地,多考察前人研究成果,阅读了《汜胜之书》 、《四民月令》等150多种前人著作,收集民间谚语、歌谣,访问有经验的老农民,并亲自种田,以便观察试验。约在公元533~544年(永熙二年至武定二年)写成农学名著《齐民要术》。该书共分作十卷,九十二篇,正文七万字,连同注释共11万字。前五卷介绍各种栽培技术,六卷讲养殖,七至九卷讲农副产品加工,第十卷介绍有实用价值的热带亚热带植物。该书强调以农为本,提倡“人定胜天”,生产技术要改革创新,对推动农业科学、生物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两次引征其科学原理。在国外,特别在日本受到重视。房玄龄房玄龄(公元579~648)名乔,临淄人。唐朝名相,杰出政治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经史,18岁中进士。先在隋任羽骑尉(在秘书省校勘图书),后补城尉。隋末,李渊起兵太原,李世民率军入关中,房往拜谒,受委渭北道行军记室(掌管军府文书) 。 公元618年为秦王府记事参军。 每写奏章,立写成文,深得高祖李渊赏识,说“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耳”。每攻克一城,诸将争取宝物,他独收罗人才,留意交结谋臣良将。唐初,李世民府中不少人被高祖调走,他对李世民说,“诸人不足惜,唯杜如晦见识通达,善断大事,欲治国家,非此人不可”。房善谋划,杜善决断,二人同心济谋,故唐代贤相,必说房杜,世称“房谋杜断”。魏征原系李建成谋臣,后归世民,房与他共谋大事,相处融洽,李世民对此十分满意。玄武门之变,房助世民夺取帝位。贞观元年世民定勋臣功劳与爵位,以房等五人为第一。他与李世民共事30年,居相15年,为朝廷重大方针的谋划和执行者。他依太宗“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旨令,将中央官员二千多人裁为643人。 依太宗“务在宽简”之令,对隋律删繁就简,修定《唐律》,使社会安定。公元637年,房等进谏太宗,收回分封世袭诏令,消除国家分裂之隐患。公元648年,房于重病中谏太宗停止伐高丽,太宗览表,亲至房病榻前诀别,下令陪葬昭陵。他为唐初十八学士重要成员, 政事之暇多著述,有《高祖实录》20卷,与高士廉等撰《文思博要》120卷,与褚遂良重撰《晋书》130卷,均流传至今。段成式段成式(约公元803~863),字柯古,临淄人(祖籍邹平),晚唐文学家,系唐朝开国勋臣段志玄之后,其父段文昌为唐穆宗宰相。少年随父任辗转各地,后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累官至尚书郎、太常少卿。懿宗成通初年,为江州刺史,不久罢官,寓居襄阳。他读书刻苦,秘阁图书披阅皆遍,得以知识渊博,能诗善文,佛学尤精。一生著作甚多,《全唐诗》中收录其诗作三千余首,今存50余首,多为绝句和律诗。《全唐文》收录他文章11篇,除代表作《酉阳杂俎》20卷外,尚有《续杂俎》10卷,《卢陵官下记》20卷,《汉上题襟集》3卷,《鸠异》1卷,《锦里新闻》2卷,《破虱录》1卷,《诺皋记》 1卷。其《酉阳杂俎》一书,被后世誉为“小说之翘楚”。英国作家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美国学者劳费尔著《中国伊朗编》,多处摘引此书材料。毕自严毕自严(1569~1638),字景曾,号白阳,明末大臣,王村镇西铺村人。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中举,1592年中进士。历任松江推官、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政、榆林西路按察使、右布政使。1620年(泰昌元年),升为太仆寺卿。后任右佥都御史兼天津巡抚,专饬海防,修战船、治兵器、建水军,曾镇压河北、山东的白莲教起义。1628年(明崇祯元年)任户部尚书时,军事频繁,国库空虚,他提出节支建议24项,并到九个边疆督扶镇所清查兵马数,堵塞漏洞。因功被晋封为太子太保,后举为吏部尚书,但未就任。1632年(明崇祯五年)秋,刑部按惯例特请皇帝下诏,任毕自严为主笔。他以公正仁义为准,执法不徇私。总理太监张彝宪受宰相温体仁之命事事与毕为难,他连写十几份辞呈,均未获准。后被免职回乡,一年后官复原职。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去世。著有《石隐园诗文藏稿》8卷、《抚津督饷抚留宪留计共疏草》19卷、《度支奏议堂稿》20卷及其他著述9 8卷,均刻印流传于世。还有《选定古文尚友编》100卷、《古今四时绝名》100卷。李化熙李化熙(1594~1669)字五弦,淄川县周村店(现周村区周村镇前进村)人。1634年(明崇祯七年)中进士,授湖州推官。后升为天津道尹。时值久旱大灾,灾民外逃,他主持各地设立粥厂,救济河北、山东、河南灾民达数十万。后改任陕西巡抚,尚未到任,皇帝旨谕,命他任榆林三边总督,统理西征军务。清兵入主中原后他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又转为工部左侍郎。不久升至刑部尚书,继太子太保。时曾上奏一道特疏,请朝廷恢复朝审制度,派遣恤刑官巡治各地监狱。不久再度以家母年迈为由,辞官回乡。时周村有荒粮地一千六百余顷,每年田赋由当地百姓分摊,乡民负担很重。为此,李化熙公陈督抚,被特许免除。为振兴周村集市,他曾为周村集市备下赋税,替民交纳。并对庄邻灾民及贫困者时有周济帮助。平生为人慷慨好客,不修边幅,健谈而幽默。1669年(清康熙八年)卒。孙廷铨孙廷铨(1613~1674),字枚先,又字伯度、次道,号上亭、灌长氏,益都县颜神大街(今淄博市博山大街)人。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考中举人;翌年成进士,任大名府魏县令;越年调抚宁(属直隶永平府),又改监纪推官。后告假回家。1645年(清顺治二年) , 他应召晋京为河间府推官,分司天津卫漕务,又被提拔为吏部稽勋司主事。1646年(清顺治三年),出任陕西乡试主考官,升考功司郎中。1650年(清顺治七年),升翰林院提赞四译馆,太常寺少卿。 1652年(清顺治九年),召加太仆寺卿,再调管左通政事。1653年(清顺治十年)2月升户部左侍郎。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 11月升兵部尚书。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4月晋户部尚书,首订清朝财政“岁会”制度。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恩加一级,授光禄大夫,赐玉带。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加太子太保,晋吏部尚书。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加少保。1662年(清康熙元年),官拜秘书院大学士,入参机务,在任1年多,“竟岁未尝休沐”。后称“患怔冲之疾”告病请归。1664年(清康熙三年) 冬,他回到故乡,居家10年,谢却宾客,专意著述,于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9月逝世,谥文定。著作有《南征纪略》2卷、《睁亭文集》、《亭诗集》、《颜山杂记》、《汉史月意》、《归厚录》、《琴谱指法省文》等。薛凤祚薛凤祚(1599~1680),字仪甫,号寄斋。益都县金岭镇(今淄博市临淄区金岭回族镇)人,明末清初天文历算学家。生于仕官家庭,少承家学,中秀才。明天启年间游学保定,受业于理学大师鹿善继和孙奇逢。鹿、孙二人学宗王阳明,空谈心性,无致用之实,他对此不满,即致力于自然科学,以求经世致用。先投直隶满城人魏文魁学中国历算,贯通中国传统天文学与数学,又受业于罗雅各(意大利传教士,明天启二年来华,与汤若望等修改历法,编成《崇祯历史》),初识西学。清顺治初,他转去南京,与波兰传教士穆尼阁(穆博学多才,具有丰富的天文、数学知识,于物理、化学也深有研究,为第一个在中国传播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者)相识,从学多年,尽传其术,并与穆尼阁合作,介绍翻译西方科学。再后,又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又名道未,明天启年间来华,归清,任钦天监正)交往。渐成为学贯中西,以历学闻名海内的历算学家。后来, 他居家著述, 除翻译穆尼阁《天步真源》、《天学会通》外,尚有《比例对数表》、《三角算法》、《比例四线新表》等数学著作,和《太阴太阳诸行法》、《交食法源》、《交食表》、《历年甲子》、《求岁时》、《西域回回术》、《今西法选要》、《日月食原理》、《五星交食表》等天文著作。1664年(清康熙三年),他将其一生成果,汇编为《天学会通》80卷。其《比例对数表》计12卷,是中国最早的对数著作,他在书中,除介绍对数求法、原理外,还编制了从1至2万的常用对数表,并计算到小数第六位。在历学上,计算出地球绕行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与今日公认的时间仅差13分37秒。他还深明地理之学,潜心水利,在许多领域多有发明创造。有《两河清汇考》、《甲遁贞授秘辑》、《乾象类占》以及《车马图考》等。薛凤祚在排斥西方科学的封建王朝统治下,能学贯中西,依靠个人力能取得巨大成就,超过了当时国家最高天文机关——钦天监。他与吴江王锡阐齐名,时称南王北薛。《清史稿·时宪志》说:“两家(薛凤祚、王锡阐)之学皆不列台官,然其精密,或为台臣所不及。”《清史稿·畴人传》称薛“不愧为一代畴人之功首”。岳含珍岳含珍(1602~1693),字玉也,号思莲子,名医,益都县孝妇乡浮屠滩庄(今淄博市博山区岳家庄)人。自幼聪慧好学,熟读经史子集,14岁补博士弟子员,中年弃文习武,练就一身绝技,挽弓射弹,百发百中,精通医术,以擅长针灸而驰名乡邑。明末,他投笔从戎,为材官;入清后,除山西路安道中军,又升浙江金华府都司签署,后迁陕西延绥靖边游击兼定边副总兵,敕授昭勇将军,不久申退归里。还乡后专心致医。对待求医者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治病一丝不苟。每日登门就医者“肩摩中庭,履满户外”,被誉为“当世神医”、“活神仙”。所著《针灸阐岐》一书载有这样一则医案:“辛酉,夏中贵患瘫痪,不能动履,有医何鹤松久治未愈。召予视曰:‘此疾一针可愈’。鹤松渐去。予逐针环跳穴,果能履”。晚年,他楗户著书,著有《经穴解》,《灵素区别》、《针灸奇古方》、《体用考分经》、《本草大病论》、《咳嗽议》、《针灸阐岐》、《针灸类症》、《幼科阐岐》等书。王士祯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桓台新城人。原名士祯,避雍正帝讳,改为士正,乾隆时诏命改为士祯。出生世宦之家。其曾祖父,名之垣,官至户部左侍郎;祖父象晋官至浙门右布政使。渔洋兄弟4人,长兄士禄,仲兄士禧,三兄士祜。士祯6岁入塾学诗经能体会诗情。15岁时,写了不少诗篇,编成《落笺堂初稿》。17岁参加县、府、道童子试,皆名列第一。1651年(清顺治八年),赴乡试中举,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进京会试中进士。但他不愿做官,立志攻读诗文。两年后(顺治十四年)的秋天,邀集诸多名士,在大明湖历下亭上,举办秋柳诗社,即景作“秋柳诗”四首,后经传扬,和者数十百人。顺治十五年赴京参加殿试,居进士二甲。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出任扬州府推官。1664年(清顺治二十二年)调任京职,先后在户部、礼部、吏部、兵部、翰林院、国子监任职,并入值南书房,官至刑部尚书。在任扬州推官期间,平反了“海寇案”,拯救了大批百姓性命,严惩诬告者。在清理盐税案中,上书朝廷豁免欠税,处理冤案80多起。主政户部时,革除旧规,力戒循私作弊。1704年,任刑部尚书。时发生捐纳通判王五逞凶致人毙命, 太医院吏目吴谦同谋诈索案,他因失察错审被革职。同年9月,回到家乡新城,晚年以著述为业。王士祯以“清、慎、勤”作为座右铭,为官励精图治,为文长于诗赋。他研究前人诗论,创立“神韵说”,强调诗文创作的兴到神会和含蓄。以清、淡、闲、远的韵致作为诗歌的最高境界,主张诗歌“天然不可凑泊”,“洒脱自然,别有情致”而不落俗套。他精选《神韵集》、《唐人万首绝句》等诗集,作为典型神韵作品,供人阅读。力主革除旧诗论复古僵化的流弊,开拓新的诗风,成为诗坛一代宗师。时与浙江秀水朱彝尊有“南朱北王”之称。他交游甚广,不以势位高低论交。其友中有木匠、缝纫工、农夫、僧道以至闺阁妇女等。泰州平民吴纪嘉在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写出《陋轩诗集》,他在扬州得知后,奔波百里亲去拜访,并为之作序,使之得以广泛流传。淄川塾师蒲松龄是他的好友之一,曾为蒲评点《聊斋志异》,并题诗共勉。一生著述达50余种,作诗4000余首,主要有《渔洋山人精华录》、《渔洋文略》、《蚕尾集》、《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渔洋诗集》、《带经堂集》、《感旧集》等。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淄川县(现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自幼聪慧好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他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然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 叙次井然, 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 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 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除《聊斋志异》 外, 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赵执信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世居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今淄博市博山区城里)人。自幼聪颖出众,9岁时写的文章就“辄以奇语惊其长老”。孙廷铨曾当面命他作《海棠赋》,赞之“远大器也”。14岁考中秀才;17岁中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18岁中会试第六名,殿试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23岁担任山西乡试正考官;25岁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参与修《大清会典》。其诗作时人誉为“绝去雕饰,有初日芙蓉之目”。其诗论颇有创见,所著《声调谱》揭示诗韵的规律。声振诗坛的王士祯主张“神韵说”,他著《谈龙录》阐述自己不同见解,主张从诗里要看出作者来,要看出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要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张,要让语言为作品内容服务,要根据作者自身的条件选择艺术风格。他颇得当时名士朱彝尊、陈维崧、毛奇龄等人的赏识,“尤相引重,订为忘年交”。一代诗宗王士祯也心折其才,和他相互酬答。朝中权贵都想和他结交。而他性刚骨傲,睥睨阿谀奉承,“耻有所依附”。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赵执信应邀观看《长生殿》,适值佟皇后新丧,被弹劾,以“国恤张乐大敬”的罪名被革职。还乡后,先后5次长达30余年以苏州为中心漫游。东至黄海,西到嵩山,南至广东,北至天津,计7个省。长期的漫游生活使他得以深入社会,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诗篇。例如,反映虫灾的《纪蝗》,反映雹灾的《刈麦二十韵》,反映水灾的《大堤叹》、《碧波行》,反映旱灾的《纪岸》、《久旱》,反映农民暴动的《氓入城行》等。1725年(清雍正三年),赵执信结束漫游生活回归故里,次年退居因园继续写作,至1744年(清乾隆九年)逝世。其著作已经刊行的有《饴山诗集》十九卷,《饴山文集》十二卷,《诗余》一卷,《谈龙录》一卷,《声调谱》一卷,《礼俗权衡》两卷。徐华清徐华清(1788~1850.11),字际唐,临淄县(今临淄区)徐家圈人。幼年入塾,喜武功。其从其志,延师习武。1807、1808年(清嘉庆十二、十三年)乡试、会试连捷,及殿试,复夺魁。状元及第后,先补头等侍卫。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出任直隶提标右营游击,旋升甘肃省参将,奉命去塔尔巴哈台屯田。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张格尔在英国侵略者支持下叛乱,制造民族分裂。1822年(清道光二年),他随甘肃提督平叛, 率部斩杀600余人。追击叛匪途中,草粮不继,清军见沼泽中黄鱼成群,竞相捕食。徐华清因疑肥鱼,当地人为何不食?禁部下食鱼。结果,凡食鱼者皆中毒,唯徐华清部无恙。1823年(清道光三年),因功赏戴花翎,晋升哈密协副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策应陕甘总督杨遇春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一带继续平叛,次年生俘张格尔。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补授河洲镇总兵,次年调任喀什噶尔总兵。到任令士兵帮助当地百姓制造农具,传授耕作技艺,因年年均获丰收,一改当地游离积俗。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调署西宁,喀什噶尔百姓夹道相送,后建生祠,年节供祭。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3月,调青海平叛。6月转战贡尔盖、乌兰水一带,直到玛庆雪山,擒杀其首领青塔尔,全歼叛军。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擢升福建陆路提督。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偕水师提督窦振彪,合击“洋匪”于陈头乡一带, 捕获30余人。在任6年,英人不敢犯境。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任满入觐,途中染时疫,逝于蒲城县行馆,谥威振侯。刘德培刘德培(1863.8.6),字雪田,后改为春田,清代淄川农民起义领袖,淄川县纸坊村(现淄川区淄城镇开河村)人,祖籍四川。幼年勤奋好学,中秀才后为塾师。1860年(清咸丰十年)秋,淄川知县多仁横征暴敛,浮收漕粮,群众愤起闹漕。他为群众拟抗漕呈文,并谋聚众去县衙与知县讲理。因事泄被捕判死刑,民众联名保释,多仁急将他解往济南,途中逃脱。在避难期间,开始进行反清宣传,组织民众武装,伺机起义。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 8月,官府令举办团练,抵御捻军,他趁机成立“信和团”,队伍有数百人。自任团长,扶贫抗暴。10月,他带领民众开展第二次抗漕斗争,1000余名群众揭竿而起,涌至县城,打死差粮官,逼迫多仁取消浮收漕粮规定,派民众代表代替官府收集漕粮,并令多仁按民意立碑作志,民众获胜方退。1862年(清同治元年) 7月,他率信和团移至淄城西关,适逢发生一民众向当铺索赔事件,信和团出面迫使当铺赔银800两,威信大增,要求入团者达数千人之多。8月,团局移驻城内,控制县团总局武器火药,处决诬告他的陈氏父子及阴谋破城的县令李凤韶,公开举起了反清义旗。团众公推他为“督招讨大元帅”,后改称“大汉德主”。其纲领是:灭清平满,重兴汉室。废除清帝年号,改用干支纪年,主张官兵剪辫以示与清廷势不两立。刘德培起义使清廷惊慌失措。9月,山东巡扶谭延襄遣青州满营步骑4000余名包围淄城,屡战屡败,城不能克。至1863年(清同治二年) 春,迫使清军五易主师。5月,清廷派僧格林沁率大军前来镇压,一连两月三次攻城均告失败。僧格林沁急调官军两万余增援,并加强对城内炮击,使城内军民死伤惨重。至6月下旬,义军粮食火药殆尽,城内传染病蔓延,难以据城抗敌。8月6日,他率义军弃城突围,清军紧追不舍,至蓼坞大白山被清军围困,因寡不敌众,义军死伤惨重,他决心不为敌生擒,先挥剑斩杀妻子和儿子,后饮剑自刎。毕道远毕道远(?~1889),字仲任,号河东,清末大臣,淄川县(今周村区)王村镇万家庄人。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中举人,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山西正考官、记名御史、司经局洗马、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咸安宫总裁、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顺天乡试同考官、广西正考官、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侍郎、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总督仓场、都察院左都御史、顺天乡试副考官兼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经筵讲官、武英殿总裁、玉牒馆副总裁兼顺天府府尹。任山西正考官期间,将所得俸禄大部资助贫寒学士。三任总督仓场期间,奏请同治帝将江浙漕粮海运到天津改令由分管粮食的自行运往。同时,他廉以持己,严以御下,革除陋规,从而澄清了多年的积弊,使那些玩弄手法,暗中作弊的仓户均不得私肥。他遇事敢直言。1861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咸丰帝急召诸王大臣商议对策,众大臣依违两可,唯独毕道元“以死社稷时,大忤肃相之意”。毕道远居官清正,治家俭朴。其夫人邵氏30余年布衣荆衩,自己担水、舂米。因其功德并重,光绪帝恩准在紫禁城骑马。性情倜傥,谈宴议论,风趣幽默,喜作诗,书法名重一时,作品传世。贾振琨贾振琨(1879~1912.2.11) ,字次瑶,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烈士。临淄县端智乡南马坊(今临淄区齐都镇南马坊)人。6岁入私塾, 20岁以府试第一名入庠。废科举后,考入济南优级师范,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毕业前夕,因学业优秀被选送日本国早稻田大学,攻政法专业。在日结识山东籍同盟会员彭青岑、丁鼎丞等,接受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山东宣布独立。他闻讯中断学业回国,及至青岛得知山东巡抚孙宝琦已取消独立,并血腥镇压革命人士。此时同行者劝他归里暂避一时,他说:“英雄造时势,若吾辈今日皆退缩,明日时局将更不堪设想。”遂毅然直奔济南。车过辛店站,虽距他家只五里地,也未暇一顾。到济南时,遍访同志,不得一人。听传闻革命党人已退于胶州一带,举刘冠三为临时都督,正组织力量,以图再举。遂急东返,再过家门时,同行人劝他顺便省视家人后再东行,他说:“老母、病妻、幼子,系念之情,醒梦于怀,然共和未建,何以家为?”强抑亲情,直达青岛。到青岛后,受刘冠三委派与王长庆等参加青州起义。为避清兵盘查,人员分批前往。但当他到达青州火车站时,事已败露, 遂尊刘冠三命转取诸城。1912年2月3日,随革命军一举占领诸城县城,宣布成立山东军政府分府。2月10日,清兵猝至,诸城陷落,贾振琨等80余人被俘。次日于诸城北门外就义。蒋衍升蒋衍升(1881~1915),字锡藩,又字洗凡,博山县(今博山区)大街报恩寺村人。十余岁中秀才,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同徐宝田、张季元等人创办公立高等小学堂,开博山新学之始。同年,考入山东省师范学堂,后被选送日本留学,就读于弘文学院,次转入明治大学法政专科。赴日不久,听到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的消息,刺指血书“不清中原,有如此血”。与徐镜心、丁惟汾、谢鸿焘等10余名山东留日学生一起参加孙中山在东京创立的同盟会。1906年,同盟会山东分会创办《晨钟》周刊,他任主编,宣传孙中山反清抗清救国救民的革命主张,痛斥清廷贪官酷吏的罪恶。尔后,《晨钟》周刊秘密传入国内,对革命产生影响。1911年1月,同盟会推选蒋洗凡等6人为全国总代表,回国组织模范体操团,为推翻清王朝训练骨干。总部设在上海,蒋洗凡主持总部工作,联络各省以为策应。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省相继宣布独立。他与数十人赴济南策动山东巡抚孙宝琦在13日宣布独立。时隔几天,孙宝琦反悔,取消独立,大肆屠杀革命党人。此时,同盟会山东分会推举蒋洗凡为代表赴上海与都督陈其美计划军事并约为内援,以达仲促山东独立之目的。不久,山东烟台革命党人起义,成立军政府。1912年,南京政府委胡瑛(经武)任山东都督,蒋洗凡任秘书长。他先到烟台组织都督府,运筹一切,策应各方,并创办《东亚日报》,自任总编辑,宣传民主共和。同年8月25日, 同盟会与其他革命团体在北京联合组成国民党,山东支部随即成立。蒋洗凡任山东支部稽勋局局长,嗣后被选为支部部长,并任省议会议员,又被选为议长候选人。1913年,袁世凯窃国,独裁专制,暗杀国民党人,11月3日宣布解散国民党。11月7日,山东都督靳云鹏突派骑、步兵包围省党部勒令解散。蒋洗凡面对危局,从容镇定,处事如常,使党部人员免遭屠虏。翌日,他印发通启,告慰全省国民党人不要以小不忍而乱大谋,保存力量,以利后图。之后,返回博山。1914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胶济铁路,纷集博山。他代表乡人与其谈判,使之侵略行径有所收敛。1915年3月25日,蒋洗凡患猩红热症逝世。遗著有《日出处小吟》一卷,未发行。毕宁清毕宁清(1874~1925),字荣九,著名内画艺人,博山县(今博山区)西寨村人。其伯父云亭为当地著名画师。 9岁时,父亲去世,即与兄凝君一起跟伯父学画。二年后云亭去世。他随兄到禹城为人画“书挂”之类,以谋衣食。值山东巡抚张曜赴禹城谒庙,与毕氏兄弟相识,邀之为幕宾。后他为张曜画贡品《玉带河图》,甚称其意。张曜为他请七品蓝翎顶戴。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他在博山从商人王凤诰那里间接学到了北京的内画技术,从此开始内画艺术生涯。王凤诰作内画的艺术方法是壶口向里,画起来很别扭。毕荣九便根据绘画者的习惯改为壶口向外,这样,作画者看自己所画的画面是正的,画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烟壶的涮里工艺(将烟壶光滑的内壁磨成沙面),过去博山艺人未得其法。他多次探索实验,创造了以铁砂加浆放在壶内摇晃的涮里方法。这一工艺至今不废。他的内画艺术当时在博山首屈一指。他曾去北京卖艺,与周乐元等内画家切磋,亦在北京负盛名。他除精于内画外,还擅长铺丝画、油漆、泥塑等多种艺术。所作花卉颇近院体。他为人纯朴敦厚。邻居青少年有欲跟他学画者,他无不尽心竭力教艺。同辈友中有愿同他研究内画技艺者,如孙覃普、薛向都、辛八等,他皆诚恳地与之切磋琢磨,毫不保守。他一生清苦,几无积蓄,临终唯以内画烟壶一笥留给后人。车锡贵车锡贵(1898~1931.4.5),淄博矿区早期党和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著名烈士,淄川县九区(现淄川区罗村镇)演礼村人。12岁当矿工下煤窑。1925年秋参加了“淄川炭矿工人俱乐部”,接受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1926年3月参加反对鲁大公司裁减工人的罢工斗争, 结识山东党组织派往矿区开展活动的刘俊才(刘子久)、朱霄、李子珍等人。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下旬, 他在沈马庄龙王庙主持召开工人积极分子大会,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罪行,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随后,按照矿区党组织的指示,团结工友,成立了工会小组。1928年5月,淄川炭矿工会成立,他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6月中旬,传出鲁大公司裁减工人的消息。矿区党组织决定由车锡贵、 蒲文泉、王聿信3人组织指挥工人罢工与资本家开展斗争。他们连夜到各井口串联发动群众, 统一行动。6月25日淄川炭矿4000余名矿工全体罢工,要求鲁大公司取消包工制、增加工人工资、改善工人生活待遇,资本家勾结省政府和日本驻淄领事机构派兵镇压,车锡贵带领工人纠察队与敌奋勇搏斗,坚持罢工十余日,后被捕。在刑讯、威逼、利诱面前他团结被捕工友与敌人进行斗争,保守了党的机密。最后在工友们的抗议和强烈要求下,敌人将他释放。10月车锡贵担任中共淄川特支书记,由于省委出了叛徒,矿区党组织遭破坏,在险恶的形势下, 车锡贵以卖杂货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29年4月,他在淄川桥村被国民党密探盯梢逮捕,关押在淄川监狱, 县长邰文静亲自审讯,让他交出地下党员名单,被他严词拒绝。7月被押往济南山东省第一监狱,历经酷刑,始终不泄露党的机密。1931年4月5日,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刘兆章刘兆章(1896~1931),又名刘昭章,桓台县索镇刘家茅托人,矿工出身。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任石谷矿党小组长。1926年参加了反对鲁大公司裁减工人的“失业团”斗争,后调济南以包工打石器为名义,为中共山东省委作掩护工作。 1929年上半年,山东党组织遭到破坏,他被捕关押在第一监狱。同年7月,他参加了关押在狱中的省委负责人邓恩铭、纪子瑞等领导的越狱斗争,在紧急关头,他赤手同狱警博斗,打死狱警,夺枪把守狱门。保证了邓恩铭、纪子瑞等18名同志迅速逃离,按计划分路疏散。他越狱后到济南亲戚家隐蔽,由于叛徒告密,又被敌人逮捕,后惨遭杀害。胡凤林胡凤林(1899~1938.9.24) ,原名胡念祥,字仪亭,桓台县田庄镇胡家村人。幼年入塾,1919年入甘肃警监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山东,任鲁南道尹周仁寿的幕僚,后又任守备营营长和河北省盐山县警备队长。因对官场中的腐败现象甚为不满, 愤然辞职还乡。 时值军阀混战,兵匪勾结滋扰乡里,士绅众民公推要他出面维护地方治安。1928年他出任桓台县警备大队副兼中队长,多次率部击退侵扰桓台的兵匪李鸿坤、王讷、李纳、黄风岐等部。1937年,日军侵入山东后,他在国民党员胡宝峨协助下联络爱国志士,收缴溃兵武器,征集民间枪支,仅两月时间便组建起一支近千人的抗日队伍。后于1938年春被收编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华北游击纵队第十三支队第十二梯队,他任司令。胡凤林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赞成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常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道理教育部下,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赤诚协作,共同抗日。1938年,他率部与敌作战40余次,截火车、扒铁路、攻据点、炸水塔、抓汉奸,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日军对他恨之入骨。曾以十万元悬赏抓他。1938年7月,他率部开赴四宝山一线布防。日军得悉后纠集2000余人于9月23日深夜分三路合击。他率部奋起抵抗至次日傍午,终因众寡悬殊,阵地被敌人冲破,不得已转战至花山。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他沉着地指挥部队边打边撤,至花山北麓,腿部中弹。面对数倍于己之敌,他毫无惧色,脱掉上衣,挥臂高喊“兄弟们,我们是中国人,决不在鬼子面前示弱,宁死战场,决不后退!”与敌以死相拼。这时八路军三支队一中部前来增援,胡凤林万分感奋,杀敌益勇。激战中不幸中弹,英勇捐躯,年39岁。毕柳村毕柳村(1852~1939),名先奎,号云阳山人、云阳道人。鲁中著名田园画家。周村区王村镇黄埠村人,自幼酷爱绘画, 8岁时入村塾就学,苦读10年,始终不辍学画。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辍学到栗家庄恒升毡帽作坊做工,后到江南寄身画友家中探索国画艺术。青年时期注重施色花卉,中年后专攻水墨大写意,宗法宋朝米氏父子。其笔下的昆虫、翎毛、鳞介画构图别致,信笔勾点,或飞、或潜、或卧、或立、或游,姿态生动,神跃纸上;写松、竹、梅则用墨脱俗,挥笔到顶,挺拔有力,傲耸苍穹;山水画布局恢宏,层次分明。或峭壁陡峰、直刺云天,或山岭逶迤、一望无际,或云雾苍茫、山雨欲来,或青山明丽、松翠鹤鸣。擅长画十二幅山水画景图,泼墨点彩,一气呵成。即使冬天,也着单衣,纵笔驰意,热汗淋漓。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他从江南回归故里,总结绘画经验:“写画先看笔力,后看墨气。用墨要刚劲如铁、潇洒流畅,神在笔尖。墨要浓淡相宜,似飞云滴露,切忌废笔、死笔、修之匠气”。其书法隽秀,在鲁中名噪一时。张德水张德水(1887~1939.7),淄博矿区早期党和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淄川县(现淄川区寨里镇)邹家庄人。17岁即随父下煤井做工。 1925年秘密邀集17名工友参加淄川炭矿工人俱乐部活动,被举为会员小组长,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 工人运动处于高潮,党的活动经费紧缺,他说服家人,将家中仅有的3亩地变卖,在洪山买房三间,做党组织的活动联络点,余款为活动经费。后来,炭矿中日资本家与当地反动势力勾结,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工人俱乐部被迫解散。他将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转移至自己家中,继续向工友宣传革命道理,留矿坚持斗争。1928年4月, 淄川炭矿工会正式成立,张德水任工会执行委员会组织委员。当资本家勾结“民团”全副武装前往工会活动处,企图拆毁房屋,破坏工会组织时,他毫不畏惧,厉声将其斥退。随后,又针对资本家裁减工人的阴谋,召开工会全委会,研究发动罢工斗争的措施,拟定《罢工宣言书》和《给鲁大公司执事的一封信》,并连夜印成传单, 张贴于大街小巷。6月25日,组织发动了4000余名矿工参加的大罢工。经过十几天的斗争,鲁大公司当局被迫答应工会提出的各项条件,罢工取得胜利。1929年,由于叛徒出卖,淄川党组织遭到破坏,他不幸被捕。先关押于淄川警察局,后被解往济南国民党山东省第一监狱,受尽种种酷刑,始终严守党的机密。1933年,他出狱到华坞岭矿当采煤工。“七·七”事变后,组织成立第一个以矿工为主体的抗日小组,被编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中队, 参加了黑铁山起义。之后,奉命回矿区从事工人运动工作,组织了600余名矿工参加矿区工会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1938年4月, 淄博矿区职工抗日联合会成立,他任组织委员。矿区职工抗日联合武装部成立后,他又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武装斗争,多次切断张博铁路线,扒掉铁路100多里,炸毁火车头17个,使200余名日军丧生。1938年10月,调任山东省总工会总务部长。因长期从事革命斗争,积劳成疾,后病逝于沂水县。王若钰王若钰(1871~1939.7.14),字子相,同盟会会员。临淄县(今临淄区)孙娄东街人。1880年(清光绪六年),随祖父私塾就读,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府试名列前茅,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乡试中举。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考取北洋武备学堂(后为保定军校),毕业后留任为教官、步兵科科长,晋升陆军少将衔。 1911年10月加入同盟会,1914年8月参加讨袁护国运动。1922年拒绝吴佩孚督军顾问的聘请,住闲天津。直隶督军王承斌请他出任省教育厅厅长,他婉言谢绝。1925年移居济南,受聘负责济南黄河城防事务,当选为省参议员。1927年“四·一二” 事变爆发,辞职,返故里借居临淄城里。1929年4月,土匪刘桂堂窜扰临淄,王若钰借他的学生国民党四十六师师长范希绩之手,将刘驱逐出境。乡民于孙娄村东为他立碑,上刻“桑梓屏藩”。是年,他捐资银洋300元,倡办孙娄菩萨庙小学(后为县立第五小学)。辛店烟市的外商,克扣菸农。王若钰查实后赴省陈词,并致电南京政府,迫使外商提高烟价,按实重付款。烟农捐款为其立碑于辛店车站,上刻“泽流八县”。1938年10月,日军占领临淄县城,他拒绝效力,坚不出山。1939年6月24日,伪青州道尹方永昌以武力相威胁,他越围墙逃避,跌下深沟,身负重伤,7月14日去世。马耀南马耀南(1902.6~1939.7.22) ,名方晟,字耀南,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山东省长山县(今周村区)北旺庄人。1909年(清宣统一年)随父读私塾。1915年入周村高等小学。1920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在校阅读《新青年》等书刊,参加王尽美、邓恩铭领导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活动,投入反帝爱国运动,与同学组织“反日会”,到街头、农村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1924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专业,立志走工业救国的道路。在校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加入国民党,成为国民党天津市党部主要成员,担任学生会和天津学生联合会主要负责人。1930年作为天津学界代表出席国民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目睹国民党倒行逆施,党国要员公然拉票贿选的腐败行径,愤而退席。1930年大学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后参加国民党的改组派,参与反蒋倒蒋活动,遭国民党通缉,并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后隐居河北省永清县当教员,继而又到江苏南通大学任教授。1933年应聘回故乡,出任长山县中学校长。他废除教育陈规,聘请有识之士任教,增添实验器械和进步图书,倡导学生自由研究之风,实行开门办学,并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劳动,教育师生联系群众,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七·七”事变爆发后,他忧心如焚,关心国家命运和抗战形势的发展。山东省国民党当局鉴于他的威望和影响,打着抗日的幌子拉拢他,宣布恢复他的国民党党籍,他断然拒绝。后经中共党员林一山介绍加入“民先”组织,并同中共山东省委取得联系,亲赴省委要求派干部领导抗日。中共山东省委先后派共产党员员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到长山中学, 建立了中共长山中学特别党小组, 组织发动长山地区民众抗日。他支持帮助党小组在校内组织“抗日后援会”,建立“民先”组织,举办游击战术训练班,为举行武装起义做思想和组织准备。国民党顽固分子以“长山中学赤化”为由,逼迫他将学校南迁,他坚决顶住。县长下令长山中学停办,他为保护革命力量,拒绝受命,并动员社会力量迫使县长收回成命。校内的反动分子,煽动少数学生闹事,围攻他,他不怕威胁中伤,说服受蒙蔽学生,揭露敌人阴谋。1937年12月24日日军轰炸长山县城,国民党军政人员弃城南逃。长山中学党小组当即决定赴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县边界黑铁山举行武装起义。1937年12月26日,首先由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带领部分师生在黑铁山西麓太平庄举行抗日武装起义。马耀南回到家中,安排家属到亲友家中,将家中财产分给百姓,又去长山三区和八区组织了部分抗日农民,筹备粮款和枪支弹药。三天后带着筹来的三支枪、几百元钱及长山中学的油印机、 急救包等赶到黑铁山起义部队。1938年3月,起义部队在邹平县城扩编后他任司令员。此后五军分兵两路,他与赵明新率北路军在邹平、长山桓台一带坚持平原游击战。部队日益发展,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注意。自称鲁北抗日总司令的刘景良以高官厚禄拉拢他,他当面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无耻行径。山东省政府主席兼苏鲁战区总司令沈鸿烈委任马耀南为鲁北行署抗日纵队司令, 他当场将委任状撕得粉碎。1938年6月,五军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他任司令员。10月经郭洪涛、霍士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日伪军突然袭击司令部驻地小李家套, 他亲自指挥打退了敌人,消灭日军20多人,伪军100多人。1939年6月7日,济南、惠民、益都等地日伪军5000余人,围击三支队于邹平刘家井一带,他与副司令员杨国夫临危不惧,指挥部队同数倍于我军的敌人激战一天,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毙俘日伪军800余人。7月22日,三支队司令部在桓台县牛王庄与敌人遭遇,他与杨国夫指挥部队给敌人以重创后突围,至大寨村时遭敌伏击牺牲。李曦晨李曦晨(1912~1939.12) ,原名世光,字梅秋,著名烈士。临淄县敬信乡(今临淄区齐陵镇)齐家终村人。1927年考入临淄县立中学,当选为学生会常务委员。在校曾以《欢迎土匪》为题演讲,初展他宿志除旧创新的胸怀。1930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在进步教师马石庵(马千里)的影响下,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5月1日,在中共地下党的指导下,组织四师、省立十中、师范讲习所等校学生飞行集会,开展“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宣传活动。是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益都县委青年部部长、四师支部书记。1932年,中共益都县委遭破坏,他担任益都县党团联合委员会书记,整顿十中党支部,建立北官营党支部,并创办了秘密刊物《赤锋报》。1933年3月3日,因叛徒告密,在益都县城新华客栈被捕。他没有暴露身份,在国民党第三陆军军事法庭上,始终以“抗日爱国无罪”答辩,法庭无更多实证,强判他五年徒刑结案。1934年5月,转押他入山东第五监狱。他在狱中,领导难友,要求改善伙食和享有阅读书报的权利,进行绝食斗争。司法当局又把他转押山东省政治反省院,他又两次领导绝食斗争,要求改善待遇,当局只好再把他转回益都县山东第四监狱。益都教育界人士闻讯,纷纷到监狱探视,轰动县城。当局为隔断他与人们的联系,又对他施以“流押”,欲让他疲于奔命,不得影响他人。先后流押益都、临朐、临淄、桓台、章丘等看守所。而他则利用“流押”机会,沿途宣传团结抗日主张,扩大影响。当局技穷,给他加刑五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反省院在监狱门口贴出“谁想出狱,签个名即可”的告示,要他们自首出狱,李曦晨坚持要当局承认他无罪才肯出狱,直到反省院溃散时,李曦晨才堂堂正正离开了反省院。李出狱后与中共鲁东工委取得联系,回到临淄县,与第二小学校长李人凤等创建了县内第一支抗日武装——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1938年2月6日向鲁东工委汇报情况后,组织又派共产党员杨涤生、岳拙元等来到这支队伍。1938年7月7日,军训团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他任政治处主任。1939年9月,三支队成立独立团,他任团政治委员。12月他率军转战莱芜地带,在茶叶口以北,被敌人包围,突围时壮烈牺牲。李光祥李光祥(1903~1939.12.20),字庆华,著名抗日烈士,淄川县八区(现淄川区黄家铺乡)贾村人。少时家境贫寒,读完小学后为谋生计,自学成医。“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入淄川,1938年初连续制造了河东、杨寨、龙口三大惨案。他耳闻目睹惨景,立誓不做亡国奴,利用行医看病之机,积极向乡亲们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秘密组织抗日力量。不久,与挚友孙吉一起邀集爱国青年聚会于赵家庄,组成抗日游击队,后整编为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四中队。 3月15日,十四中队奉命与其他部队配合攻打淄川城。他率领“敢死队”竖云梯,爬城墙,占领伪县府大院,首次解放淄城。国民党土顽司令翟超派人策动一部分不坚定分子脱离十四中队,他闻讯带领20多人的特务队追至官三元村, 打退了土顽200余人的三次进攻,追回了受蒙蔽的战士。国民党游击司令秦启荣委任他为第十七梯队副司令,被他严词拒绝。夏天,上级根据斗争需要将二十五中队合编到十四中队,李国林任队长,李光祥任副队长,杜心斋任参谋。土顽司令翟超策动李国林、杜心斋叛变,将李光祥扣押。他寻机脱身,火速到部队宿营地,指挥战士转移,保住了十四中队这支抗日武装力量。是年秋,党组织派他到鲁南抗日军政干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回淄川任锄奸团团长,并负责组建抗日自卫队。1939年12月20日,他到县委汇报工作,返回途中于周村和敌军遭遇,在弹尽之后,徒手与敌拼搏,英勇牺牲。邹光中邹光中(1903~1940.4),山东工人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淄川县洪沟村(今属张店区)人。1923年初在张店机务段任火车司机,结识山东共产党组织主要成员王复元、王尽美等人。1924年初,张店铁路工人工会正式成立,他被推荐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是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8日,胶济铁路大罢工,张店火车站完全瘫痪。他因积极参加这次罢工,被当局明令开除。失业后,党组织安排他专职从事工人运动,在南定华坞煤矿下井,秘密组建工会。 年末,赴坊子机务段建立坊子铁路工会。1926年3月国共合作时任驻坊子地区农民运动特派员。1927年春被调回淄博,建立中共铁山特别支部。1928年11月调任中共烟台特支书记。其间,曾因活动经费困难,说服家人卖掉部分家产充作经费。1928年底,王复元、王天生兄弟俩叛变。邹光中因王天生是自己的直接领导,故潜避大连半年。返回后被王明智告密被捕。王复元亲自劝降,被拒绝后以“办理复工手续”为名,将邹暗编入国民党山东党部义务侦察队,强派青岛,刺探共产党情况。邹识破王的奸计后,便将计就计,暗中寻找共产党组织,终于与地下省委取得联系,如实说明情况,被省委认为表现尚好。叛徒王复元被铲除后,邹趁机逃离侦察队。1931年中共山东省委正式恢复邹光中的组织关系。但由于环境恶劣,省委领导人变动频繁,次年,邹再次失掉党的关系,重操司机旧业。1936年调湖南衡阳站工作。次年“七·七”事变后,邹辞职北上谒见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并经李批准,在徐州成立第五战区职工抗日联合总会, 任工会主任。翌年3月,为配合台儿庄会战,组织工人破坏徐州周围的铁路,炸毁台潍公路。 5月携带总会印章、文件赴淄博,经中共山东省委同意,重建五战区工会,仍任主任。在淄博期间,他先后建立淄博矿区工会和胶济铁路工会,并以矿工聚居的自然村为单位,建起13个分会,发展会员5000余人,沿胶济铁路线发展300余名通讯员。 他们搜集日军情报,掩护八路军游击队,破坏铁路设施,组建矿区武装张博大队,他任大队长。筹集粮饷、枪支,袭挠日军,炸毁军列。1939年10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组建八路军山东工人第六支队,他任司令员。次年2月,当选为山东省宪政促进会常委。4月,在“肃托事件”中,被中共鲁南区党委以托派罪名秘密处决。1988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为邹光中平反,恢复名誉,追认为烈士。苗杏村苗杏村(1875~1940),原名世远,字杏村,桓台县索镇人。青少年时期,曾充当“赶脚”,代客驮运。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随兄苗德卿前往济南泺口辅助经营恭聚和粮栈。旋又在泺口开办桓聚和粮栈,先任副经理,后任经理。 1921年联合同族苗星恒及王冠东等人集资创办成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 苗杏村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到1930年,日产面粉8000余包,成为当时济南面粉业中首屈一指的厂家。1932年,苗杏村租了民安面粉厂的全套设备,建起成记面粉厂,任董事长。同年,与苗星恒再次合作,在济南组建成通纱厂,并任董事长。民国初年, 他倡建济南商埠粮业同业公会,任会长。1916年7月,任商埠商会会董,旋任常务董事。1924年任山东省督办公署咨议。 1930年韩复榘主鲁时,被提名为国民会议代表。1934年7月任中华工业总联合会济南分会会长。翌年任山东省政府参议。此外,还热心参与社会慈善活动,先后担任华洋义赈会董事、山东省赈务会委员、惠鲁工商中学董事等职。 1937年秋,任历城红十字会名誉会长,曾设立收容所4处,捐资在济南、索镇设立德育、惠元、 英华女学等学校3处,还出资疏浚乌河,修玉带桥等。1938年因成通纱厂被日军管,成记、成丰面粉厂被日军接管,积愤成疾。1940年病故于济南。孙西琨孙西琨(1861.8~1940.9.27),字仲玉、号灵泉,清末民初教育家,淄川县(现淄川区杨寨乡)董家村人。童年入私塾,15岁入泮,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往陕西三原正谊书院,拜理学正宗贺瑞麟为师求学。他孜孜不倦,昼夜苦读,三度春秋,未曾离开书院,打下坚实的学业基础。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贺师去世,他返回故乡,又在黉山后洞孝子祠续学三年。尔后,因不忘贺师教诲之恩,再次徒步至陕西拜祭师墓。正谊书院师生慕其勤学之名,挽留他在正谊书院主讲年许。自陕西回乡后,他自立学堂,前来求学者甚多。他治学严谨,白天讲学,夜晚若读不辍。1915年,因母病逝,停学三年。后弟子们在岭子南之青云寺建灵泉精舍,他任主讲,故后人称其为灵泉先生。1924年,应陕西正谊书院电请,再次入陕为该院主讲。其间,常会晤陕、甘、豫等省的著名学者,共同探讨经术、治道,声望甚高,各地竞相刊印其易经讲稿。1927年归淄。后曾讲学于周村潜修、存古两学舍。他治学50余年, 曾先后6次入陕,深得学界敬仰。1932年因年迈辞归后,又在家设立明复精舍教学。1940年病故,享年79岁。在致力于讲学的同时,尚有大量经学研究著作出版,计有《周易辑说讲义》、《易经绪论》、《大学讲义》、《中庸辑说讲义》、《太极通书问答》、《通书说略集义》、《贺清麓先生年谱》、《灵泉著述摘要》、《灵泉文集》、《春秋集义》等十几种。稿成未出版的有《易经问答》、《易经系辞》、《论语集义》、《孟子集义》四种,均由其后裔收藏。马同贵马同贵(1916.10~1942.2.22) , 又名马竞生、马千里、陈放。抗日烈士。桓台县马庄(今属张店区)人。1934年毕业于桓台县师范讲习所,到四宝山一带担任小学教员,此间,他与进步人士交往,借来《工人运动》之类的书刊阅读,从中领悟救国救民的道理,并以此教育学生。1937年,经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进步学生孙铁民介绍,加入进步组织学生救国联合会。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 他辞去教员职务,投身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是年9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2月26日带领十余名抗日青年奔赴太平庄, 参加了黑铁山起义,在第五中队任政治干事。次年1月,由赵明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7月,中共长山九区中心区委成立,被任命为区委组织部长。他不分昼夜,深入各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积极发展优秀分子入党,动员青年参加抗日队伍。1938年10月,中共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边县委成立, 他首任县委组织部长。1940年8月,被任命为中共高苑县委书记。12月,被调往山东省分局高级党校学习。翌年12月毕业后担任中共长桓县委书记。当时,日军实行强化治安,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蚕食、“铁壁合围”,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在环境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不畏艰险,整日风餐露宿,深入山区农村发动群众,组织抗日军民同敌人开展游击战。1942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初八) 夜,他到军屯开展工作,被叛徒发现。第二天拂晓,曹村据点的张裕安、曹功九带领汉奸包围了军屯。为不连累老百姓,他机智地躲过敌人的搜索,越墙冲出村去,结果被敌人发现。枪战中他身负重伤,被敌人抓回曹村据点,逼他交代我军和党组织情况。他义愤填膺,忍痛斥骂叛徒,气绝身亡。高光宇高光宇(1911~1942),字凌文,原名高升,又名高凌九。抗日烈士。淄川县洪沟村(今属张店区)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调往鲁大公司淄川炭矿开展工运工作。他和李英杰、张洛书等人一起领导了淄川炭矿南庙大罢工。后调青岛任中共青岛市委执委和钟渊纱厂党支部宣传委员。1930年初,任共青团省委执行委员。2月8日晚不幸被敌人逮捕,关进山东省第一监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始终未暴露身份。1933年初出狱。1934年,在济南协助马馥塘创办一线文艺社,出版宣传抗日救国的《一线》文艺杂志。后杂志被国民党查封,他随马馥塘去莱阳教书。1936年省委为他恢复组织生活后,他化名陈仁炳去北京上大学。1937年春,响应党的号召毅然休学,回到故乡,发动群众抗战。11月21日凌晨,他带领20多名游击队员和十几名村民,赶着一辆大车,出其不意地缴获了张店火车站警务所守卫人员的步枪百余支,冲锋枪两支,子弹两箱。1937年12月26日,他和孟金山、孙学之带领队伍连夜赶赴黑铁山,参加抗日武装起义,被编为抗日救国军第四中队,他被任命为中队长。这支以矿工和铁路工人为主体的抗日队伍,活跃在胶济铁路沿线,多次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1940年8月,他当选为山东省总工会执行委员,并兼任宣传部长。1942年4月,在省总工会召开的第二届执委会议上,被补选为常委兼劳动保护部部长。不久,组织上派他参加省委工作团,到胶东兵工厂巡视工作。由于昼夜操劳,积劳成疾,当年夏天病逝。王锐王锐(1913.9~1942.11.2)字秀挺,原名王有才,抗日烈士,博山县(今博山区洪山口村)人。1926年考入博山县立第四高等小学(南博山镇),192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十中学(青州)。他在青州上学期间,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参加反基督教的斗争。在上街游行的学生队伍中,他带头高呼“反对文化侵略”、“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贴标语,演讲,同教会头头面对面斗争。1931年10月,青州中学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命令提前放假。王锐回家,先后在西河、后峪等小学任教。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方面军第一大队。1938年秋,受党组织委派率一连武装到国民党博山县政府做警卫工作。他在国民党部队中,秘密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启发国民党部队官兵的爱国思想,使部分官兵走上了抗日道路。1940年春, 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十团团政治处主任。1941年春,率二营歼灭莱芜司马河守敌200余人,给日伪军“蚕食”抗日根据地的阴谋以沉重打击。秋,他和营长岳峻指挥部队拔掉了博(山)—莱(芜)公路的樵岭前日伪据点,打开了抗日根据地至博城的通路。不久,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大规模地扫荡。二营在新泰、蒙阴交界处的白草坪遭日伪军4个团围击,他和营长指挥激战一天,打退敌人七八次进攻,取得胜利。1942年10月,日伪军15000余人对沂蒙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11月2日,敌8000余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合围”隐蔽在沂水对崮峪的中共山东省委和二地委机关。这时,任团政委的王锐和团长刘毓泉指挥部队迎击十倍于己的敌人,一天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激战中壮烈牺牲。谭克平谭克平(1906~1942.11.10),原名谭庆信,字立民,又名柯平,抗日烈士,博山县七区(现淄川区口头乡)西石门村人。 1923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去汉口参加北伐军。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回家乡。在家期间经常来往于济南、淄博两地,与有识之士研究如何革命。其父母托亲戚为他办好去法国的护照,卖地凑款让他出国,他把钱带到济南做了革命活动经费。之后被捕入狱,以“政治嫌疑犯”的罪名判处9年半徒刑。1933年7月经组织营救出狱后任《山东日报》湖光副刊主编。1937年受组织派遣回博山组建抗日武装游击队, 后任泰、莱、历、章四县边区联合办事处主任。1939年9月创建山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莱芜县抗日民主政府,被选为县长。在任期间,善于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使莱芜县成为“有据点无敌区的县” ,被评为模范县长。他参加革命后,家庭受株连,有4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1941年任鲁中区民政处副处长。 1942年11月7日到马鞍山视察工作,9日凌晨日伪军包围进攻马鞍山,他和6位同志坚守南天门,用石头等武器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坚持一天一夜,第二天日军派飞机轰炸马鞍山,他不幸中弹牺牲。马晓云马晓云(1906.3~1944.8),原名马方杲,长山县三区(现周村区张坊乡)北旺庄人,系马耀南的二弟。幼年读过几年私塾,继而到周村高等小学就读。毕业后,回家务农且帮助家中经营作坊。资质聪明,性情豪放,喜武术,乐交往。1924年赴天津参加东北军,屡立战功,升至营副。期间,目睹日军在东北的种种暴行,毅然回到家乡,待机组织抗日武装。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在附近村庄串联有识之士,积极宣传抗日,筹划枪支弹药,为组建抗日队伍创造条件。“黑铁山起义”前夕,他把筹集到的三支手枪和几百块银元交给大哥耀南带给起义部队。1938年1月19日,日伪军突然包围北旺庄,他被抓到周村宪兵队,倍受酷刑毫不屈服。后经邻里联名保释出狱。不久即组建起抗日武装,仅两个月,队伍就发展到500余人。4月初,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七支队,他任支队长。7月,七支队又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七团,任团长。1939年初夏,他奉命带领七团插入敌占区,在胶济铁路两侧打击和牵制敌人。拔掉小周家庄据点,闯涯庄火车站,炸黑铁山敌人火药仓库,使张店站火车头相撞,王村站外军用列车出轨,炸毁马尚铁路路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被派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2年夏初学习回来,任清西军分区副司令员,率部在周村附近处决叛徒李玉峰,击毙汉奸耿世桥,打死匪特段相久,大灭了日伪特的嚣张气焰。同时,他注重用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人,使赵聿俭率部反正,并恢复了以前的联络点、情报站。1944年成立清西专员公署, 他被任命为专员兼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8月10日在攻打青城附近王家庄据点时,因炸药包被敌炮弹击中不幸牺牲。马立训马立训(1920~1945.8.5),特等战斗英雄,山东爆破大王,淄川县(现淄川区)于家庄人。出生矿工家庭,12岁下煤窑做苦工, 后被国民党部队抓去当兵。1940年1月参加八路军,在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三营十二连当战士。10月随队到沂蒙山区作战。在进行反“扫荡”战斗时,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小分队,先后攻克水塘岗、小红山、周家崮等险要据点。 在拔除青蛇寺据点战斗中,他手提浇上油点燃的公鸡,烧毁敌据点。翌年5月,驻沂水县日军出动70 0多人到朱宝庄抢粮,在反击敌人的战斗中,机枪手中弹牺牲,他立即接过机枪向敌人猛扫,掩护部队冲进村去。在巷战时,他把机枪架在墙头上,打死打伤日军多名,荣立大功,被提升为机枪班班长。7月随队在蒙山一带作战,他认真研究, 反复试验用自制的炸药包炸碉堡的战术,在攻打岳家庄战斗中,连续3次用炸药包炸开鹿砦、围墙、碉堡,为部队扫清前进的障碍。1942年春部队奉命开辟鲁南根据地。在攻克南大顶、孙徐、石家楼等据点与歼灭惯匪刘黑七的战斗中,他手提炸药包冲在最前面,运用“偷爆”等技术摧毁敌人的数道鹿砦和碉堡,连破敌阵,被誉为“开路先锋”、鲁南三团的一门“神炮”。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升为一连二排排长。1944年被选为战斗英雄,出席山东军区召开的英模大会,在会上介绍爆破事迹,受到军区司令员罗荣桓、政治部主任肖华接见,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 和“山东爆破大王”的光荣称号。1945年2月在解放泗水城的战斗中,他抱着30公斤重的炸药包炸毁守敌为对付“神炮”修筑的坚固大碉堡,为大部队攻克泗水城立下汗马功劳,参战部队受到山东军区首长的通令嘉奖。之后,他又运用“空爆”、“偷爆”、“飞行爆”、“连环爆”一系列爆破技术,炸毁敌人的一个个据点。为此临沂西部的顽军司令王洪九曾命令各据点加固工事,并到处张贴通缉“神炮”的布告。在攻打沙沟崖据点中,马立训运用他反复试验的“空爆法”,炸开了兄弟部队两天没有攻克的“特殊工事”,8月3日,在攻打阎村的战斗中,带领爆破班冲锋在前, 接连炸毁村外围的地堡。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5日,晚9时马立训率爆破组对东南炮楼实行爆破一举成功,随即率领二排全体战士向刚刚炸开的缺口冲去,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中胸部,壮烈殉国。他牺牲后,鲁南军区命名马立训所在的排为“马立训排”,命名他的牺牲地——阎村为“立训村”。

参考网站:http://www.zbsq.gov.cn/article_show.asp?parentid=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