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天之怒第几章杀了姬:瘦肉精在中国的来龙去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06:53
作者: 苏岭 温海玲

以盐酸克伦特罗为代表的“瘦肉精”,早在大规模引进中国之前,已在国外出现过大面积的中毒事故,并被多个国家禁止。但当时中国的专家却忽视这一重要信息,反而踊跃引进。这里有的人是出于专业研究之需,有的人却不乏利益驱动

今年2月19日,“瘦肉精”引致广州70人中毒,成为近期最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故。之后,养猪业内多位专家和从业人员指出,“瘦肉精”乃行业潜规则,部分散养户和规模化养殖场皆染指,情形堪比三聚氰胺事件。



国际畜牧界的违禁品

其实,在我国的相关研究发端之时,当时的欧共体已经于1988年1月1日起禁止盐酸克伦特罗物质(即本篇所说的“瘦肉精”,β-兴奋剂的一种)当饲料添加剂使用,认为该类物质虽然能提高畜牧业产量,但却降低了肉类品质,激素残留有致癌作用。

随后,盐酸克伦特罗陆续在西方国家出事。1989年10月至1990年7月西班牙35人中毒,1992年该国北部地区又出现232人中毒;1990年秋季,法国8个家庭22人中毒。意大利和美国亦因非法使用而出现过中毒事件。

美国饮食专家Martica Heaner介绍,盐酸克伦特罗1991年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禁止。1998年,FDA批准盐酸克伦特罗可用于治疗马的呼吸障碍,但任何用药的马此后若被宰杀,不得食用。美国农业部和FDA也仍在监测盐酸克伦特罗在动物身上的非法使用。现在FDA网站上还有如下申明:盐酸克伦特罗在美国从未被允许在食用动物身上使用。

不知为何,当年的“负面信息”却未被我国相关专家们重视。虽然那时还没有互联网,高校的图书馆不能第一时间看到国外研究期刊,但专家们常能出国交流,而少壮学者则刚留学归来。

特别是,盐酸克伦特罗从未被任何国家(包括我国)批准为兽用饲料添加剂,无需禁令,它就成了国际畜牧界的违禁品。但在我国早期的四五十篇研究论文和综述里,均未见提及。



论文回避了已发现的毒副作用

“瘦肉精”最早由浙江大学的教授传播出去,这几乎是业界的共识。广州某业内知情专家直指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前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许梓荣为“学术败类”。

年近67岁的许梓荣是知名动物营养专家,曾获殊荣无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等。

然而,“瘦肉精”却成了许梓荣人生秤杆上最沉重的砝码。他认为,自己就是由于“被指搞过(β-)兴奋剂”,最终无缘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事实上,许梓荣也算海归派。1987年他到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合作科研,两年后回国。他成立了国内首家高校饲料所——浙大饲料研究所。“当时我想了解β-兴奋剂是否能提高瘦肉率,并看能否受启发,走别的路。”许梓荣回忆。

他也坦陈,1992年前后,其研究生肖日进在猪场做实验时,发现吃了含盐酸克伦特罗饲料的猪爬不起来。然而,肖日进发表的论文却没有提及此副作用。

许梓荣解释,那时国家正力倡培育瘦肉型猪,他学生的研究吻合政策方向,“我们也不宜和政府唱反调。如果在论文中介绍了副作用,我们(的论文)也发不了,所以我们有一些顾忌。”他认为中国有一个问题,“论文谈副作用,就会发表不了”。

实际上,其时许梓荣已知美国禁用β-兴奋剂。但他拿到了课题,也并未向国内透露美国禁用一事,随后还获了奖。

许梓荣承认他所进行过的这些研究,但否认业内对其推广盐酸克伦特罗的指责,称没有在浙江推广过盐酸克伦特罗这种兽药。

然而,浙大动物科学学院退休教授徐继初称,许梓荣卖过盐酸克伦特罗。在他的记忆里,那一时期浙大饲料所相当赚钱,房子盖了不少,主要是办公楼,仪器设备也买了很多。“几乎没有从国家拿钱。主要是通过产品和技术转让的方式,与企业合作获得经费。”

浙大内部学报的一篇报道称,2000年,饲料所的产品遍布20多个省市,总产值逾35亿,还扶植了一大批饲料企业,现都已成为年产值数亿的企业。这里面有没有,有多少来自盐酸克伦特罗,恐怕只有许梓荣自己清楚。



忽视毒副作用的早期引进

但许梓荣觉得自己冤枉:最早搞“瘦肉精”研究的不是他,他也没有对之进行市场推广。确实,最早引进者并非许梓荣。

1987年,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佟建明最早向国内介绍β-兴奋剂。他翻译了同年刊于美国饲料杂志上的论文《使猪多长瘦肉的新营养分配剂》,发表在《中国畜牧兽医》上,该文有对“瘦肉精”——β-兴奋剂的介绍。

而对盐酸克伦特罗提高瘦肉率作用的研究,以内蒙古农牧学院(现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畜牧系的付仲和张国汉为国内最早。1989年,他们的实验发现盐酸克伦特罗对胴体瘦肉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但他们仅关注药品在肉里的残留问题,未针对内脏,结果没测出副作用。由于学院名气所限,这项国内最早的研究少人关注。

这一时期恰逢国内生活水平上升,消费者开始偏好瘦肉。尤其是在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和上海。媒体也公开倡导进行提高瘦肉率的研究。

许梓荣介绍,从国外引进瘦肉型猪,耗资甚巨,自行培育则要几代人的投入。如能直接通过饲料转化,提高瘦肉率无疑最便捷。

“当时以为是个很好的进步,猪用三个星期到四个星期可以增加至少10%的蛋白质。这10%的蛋白质,是一个搞畜牧的育种专家一辈子都无法培育出来的。”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兽医学院教授陈杖榴说。

作为人药,β-兴奋剂是一种传统的平喘药。在所有的β-兴奋剂中,以盐酸克伦特罗效果最为突出。在中国,盐酸克伦特罗成为畜牧界热门研究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家畜生理学奠基人、南京农大(当时名为南京农学院)教授韩正康开始研究盐酸克伦特罗对猪、鸡、鸭和兔的影响,并成为农业部的七五重点课题之一。

参与实验的南农研究生尹卫忠回忆,当时南农将之作为一种新产品实验,目的在于了解它的作用、副作用、怎么用最合理、残留量的测定等。当时参与实验的周光宏(现南农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回忆,实验也测出该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心跳加快等。

其时,东北农大也加入了这一热门研究。1980年代末,东北农大恰好招了一名海归博士,在两位知名的前辈“怂恿”下,选定了这一研究方向。连续几届招收的研究生都把“盐酸克伦特罗”的动物营养及生长效应作为论文课题,而忽视了其毒副作用和体内代谢的观测。

直到后来农业部对“瘦肉精”下了封杀令,这位东北农大的博士才“茫然无以应对,手足无措”,科研课题也下马终止,人也再次出国进修,从此未再回来。

许梓荣就是看到了南京农大和东北农大的研究后,决定跟进的。



这家曾四处销售“瘦肉精”的公司

与许梓荣们搞研究不同,真正让盐酸克伦特罗开始市场化的是浙大阳光营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大阳光)。

浙大阳光的老板陈剑慧硕士毕业于浙农大(后合并至浙大)。1993年,他成立浙大阳光,挂靠浙江大学。  

与其导师徐继初毕其一生从事猪种遗传研究不同,陈剑慧选择了一条“捷径”——卖加了盐酸克伦特罗的饲料添加剂。“他是最早一个。”对此,徐继初予以肯定。

陈剑慧亦承认,他的公司研究、并销售推广过盐酸克伦特罗。但他否认与任何专家的关联性。

依托浙大的高校光环,加上盐酸克伦特罗的“特效”,浙大阳光“相当赚钱”。盐酸克伦特罗因为显著提高瘦肉的效果,被称为“瘦肉精”或“瘦肉多”。

按照陈剑慧的描述,他们几乎是有功于国家:“当时是属于很光荣的一件事情,每个省管农业的副省长都来推广,一定要用这个东西。”

市场化下的盐酸克伦特罗,被当成了灵丹妙药。“当时饲料公司,凡是只要知道这个东西的,都搞。”徐继初回忆。

鉴于盐酸克伦特罗在国际上引致的安全性问题,1997年3月,农业部下文严禁β-肾上腺素类激素在饲料和畜牧生产中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名列被禁名单第一位。



一个本可避免的灾难

1998年5月,香港17人因吃内地供应的猪内脏而中毒,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立即决定在供港猪中禁用盐酸克伦特罗。

这时,南京农大毕业的尹卫忠才恍然大悟:“这东西不是我们当年拿来做实验的吗,哪知道是能让人中毒的什么‘瘦肉精’。”

尹卫忠的话代表了当年多数从事过盐酸克伦特罗研究者的认识,甚至在今天部分专家还仍坚持认为“有毒的不是药本身,而是使用的剂量”,是“散养户不严格按科学办事,超剂量使用了”。

22年后,最早的译介者佟建明说:“现在看来,那篇文章的作者对营养分配剂的技术应用持怀疑观点。当时和以后我没有对相关研究再作更多关注。”现在,他身兼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饲料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多职于一身。

按另一要求匿名的权威专家理解,当年的海归专家急需“闯出名堂”,引进国外的热门课题很容易得到课题支持,职称、地位等,一系列的实际利益也就接踵而至。所以,国外关于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引起中毒等“负面信息”被他们屏蔽。

(原载《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