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目鬼话txt:公路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42:29
公路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在县农村公路建设施工现场,总可以看见一个头戴施工帽,身背工具包,手拿施工图的中年人在忙碌着。提起他,德安县乡、村干部和农民兄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被大家亲切地誉为“马路局长”的德安县交通局副局长孔解伟。
  孔解伟毕业于江西省交通技校,*年被分配在县交通局公路站从事公路工程技术工作,*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12月份被任命为德安县交通局副局长。二十多年来,不管是从事基层技术工作,还是在领导岗位上,他始终如一继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方法,把满腔热忱和全部心血献给了农村公路建设事业。他像一名行走在乡村公路上的特殊“行者”,走出了德安农村公路建设事业的辉煌历程。
  以路为家,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彰显一颗事业心
  你要是问:德安农村公路有多少公里?每条路的分布情况和路况?这恐怕只有孔解伟才能清楚地回答出来,这些于他而言烂熟于胸的数字凝聚的是他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心血和汗水。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高度重视,德安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顺应百姓呼声,下大力气、投大资金抓农村公路建设,这为醉心于农村公路建设事业的孔解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施展才能的舞台,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拼搏和奉献,在孔解伟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交通人,只有视路为家,真抓实干,迎难而上,才对得起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仅在他担任副局长以来,就先后参与了林泉战备公路、德白路聂车线改造两大工程和全县所有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哪里有施工现场,哪里就有他的足迹,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尤其是被人喻为最难啃的“硬骨头”的林泉战备路和聂车线改造工程,艰苦繁重的施工生活更彰现了这位“善打恶仗”的“马路局长”风采,体现了他以路为家的强烈事业心。
  林泉战备路不仅关系民生,更涉及国家安全保障问题,为确保施工万无一失,他白天蹲工地,督促工程质量,协调解决施工困难,晚上住工棚,加班加点研究施工方案,所有节假日都用在了施工现场。一天晚上,由于村民在征地补偿金额上与乡镇发生分岐,恶意阻挠施工,与施工队发生激烈争执,以至拿出铁棒等凶器对峙,械斗一触即发,孔解伟刚从省里出差回来,还未来得及进家门,得知这一情况,不顾旅途劳顿,迅速赶到现场调解,群众向来尊敬这位“马路局长”,又得知他不及回家,第一时间来此的情况,主动向孔解伟道歉并撤离现场,从而避免了一起恶性械斗事件的发生,等一切都安顿好已是凌晨四点多,孔解伟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聂车线由于地形复杂,地质情况恶劣,野外测量工作艰难复杂,为充分了解路基情况,节约施工设计费用,孔解伟带领3名年轻的专业技术员,白天顶烈日冒酷暑步行测量,晚上加班熬夜在灯下整理数据、设计图纸,测量完成了,他也病倒了,可他无怨无悔。正是由于他前期的精心准备,不但在时间短、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按时保质完成了施工任务,还为该项目节约了资金200余万元。
  2005年11月,交通部开展“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活动,孔解伟带领两个小组,对全县所有村组公路实地调查,为此,他跑遍了全县81个行政村,早出晚归,甚至别的同志回家休息了,他还要把当天采集到的相关数据传送到交通部汇总,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家人和同事都劝他别太累着了,他却笑笑说:“交通人就是个奔波命,我甘愿做这样的行者。”他就是这样任劳任怨,一年下来,局里为他安排的工程车跑了近4万公里,换了5个车胎,连他的司机都心疼地说:“孔局长,再这样跑下去,不要说人吃不消,就连车也吃不消啊!”
  正直无私,宁做“恶人”,不做“罪人”,彰显一颗责任心
  农村公路建设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实事好事,是德政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为杜绝“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孔解伟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一手抓建设进度,一手抓工程质量,“国家投资修路,老百姓盼着走上好路,我们只有严把工程质量关,把路修好,才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这是他在施工现场强调最多的一句话。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多,每一个工程上马,孔解伟便成了想承包工程的人追逐的对象,找他的有亲戚朋友,还有通过各种关系找上门的,但孔解伟给自己定下死规矩:自己亲戚朋友不能承包工程,不称职的队伍不能承包工程。正是由于施工队伍里没有那些复杂关系,给工程减少了很多麻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作为分管农村公路建设的副局长,他经常要在公权与私利的矛盾中做出决择,孔解伟的准则是:宁做“恶人”,不做“罪人”,他严把“三关”(材料准入关、施工规范关、工程实验关),经常利用中午或傍晚下班时间突然深入工地,检查工程质量,每次去施工现场都要亲自查看材料配比是否合格、施工是否规范、工程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是否到位。林泉战备公路施工过程中,某路段水泥面板厚度不符合建设要求,监理要求施工方重新返工,由于返工会给施工方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施工方特请来专家鉴定,有些差异对工程质量影响并不大,施工方由此和监理商量放弃返工,孔解伟知道后,认为不能开这个口子,于是出面来当“恶人”,要求施工方无条件返工,正是他一身正气、不徇私情的工作作风,使得施工方再也不敢有一丝怠慢,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任务,他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施工方的尊重,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信任。
  现在,老百姓都会直接打电话给他反映施工情况,还有些百姓来他办公室面对面的咨询,真正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局面,德安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是与孔解伟“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分不开的,到日前为止,德安县没有发生一起由于公路工程质量不过关而引起的百姓上访事件。
  以身作则,刻苦求学,无私授学,彰显一颗赤子心
  德安县交通局人员少,尤其是技术人员极度缺乏的现状让历届局领导班子都感到十分头痛。孔解伟上任以来,在现有的人员范围内整合有限人力资源,组建了一支由自己亲自带队的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服务小组,为提高技术小组的业务素质,已过不惑之年的孔解伟以身作则,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刻苦学习专业知识,2001年9月份,他参加成人高考被重庆交院录取,开始了四年的函授学习生涯,专修道路桥梁专业,由于只有中专基础,毕业又近二十年,一些专业课程他要前前后后看上好几遍才能慢慢领会,夜深了,当人们已进入梦乡,孔解伟依然在灯下苦读,春夏秋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正是凭着这种坚韧的毅力,2005年7月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在他的带动下,技术小组掀起了钻研求学的热潮,孔解伟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工作近二十年的经验无私相授,当年轻的同志遇到业务难题的时候,他始终像慈父一样,手把手的教,不厌其烦的讲解,并且放开手脚让年轻人参与实践,正是凭着这种无私的赤子之心,感动了身边的同志,让身边的年轻同志看到了榜样,形成了在学习上你追我赶,生活上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技术小组的成员个个都成为了业务精英、技术尖子,1人已经加入党组织,走上中层领导岗位,1人受省(市)表彰,1人获全县先进个人。不仅如此,孔解伟还高度重视基层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乡、村两级公路建设管理人员业务知识流动培训班,现场示范,亲自授课,累计培训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人员386人次,分发《农村公路施工管理手册》500余份。
  一心为公,舍小家,顾大家,彰显一颗公仆心
  孔解伟同志严于律己,一心为公,对家庭却无法顾全。常常是黎明既起,清晨出发到工地,夜深人静才回家,家庭的重担几乎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为此,他对妻子充满了愧疚之情。
  他妻子是个下岗工人,孔解伟曾经答应帮她找份工作却一直没有实现诺言,身边许多好心人劝他找找关系,甚至不乏自告奋勇帮他解决困难者,他总是婉言谢绝别人的好意,说:“我是工人的子弟,是组织上培养了我,又无比依赖地让我走上了领导岗位,全县像我这样的情况很多,我怎能开口向组织提要求呢。”结果到现在,他妻子都一直待业在家。有时候,妻子遇上双休日在家做好饭菜,本想全家能美满团聚一下,但绝大多数时候还是因为孔解伟工作忙碌而不能如愿。高龄父亲病重在上海开刀住院时,迫切希望儿子在身边陪护,孔解伟却正好赶上一个重要工程脱不开身,没能在老父病床前尽到孝心,他含泪在电话中对妻子说:“县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重,技术人员又少,我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啊,实在是没有办法去陪护,你要代我好好照顾老人,请他老人家原谅我这个不孝的儿子”!朴实的话语折射出高尚的情怀,彰显出他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伟大品格。
  “甘洒热血和汗水,育得交通树常青”在二十多年的工作历程中,孔解伟以自己的伟大情怀叙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创造出了骄人的业绩。几年来,德安县农村公路建设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74个,总投资1.54亿元,新修水泥(油)路 315公里, 85%行政村都通了水泥(油)路。2004年,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在视察德安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时连连称赞:“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们的农村公路建设得这么好,广大群众修路的积极性这么高。”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是孔解伟同志最喜欢唱的歌,这首歌,唱出了他的历程,唱出了他的心声,唱出了他的情怀,他一路高歌,一路前行,在德安县的广阔大地上,在一条条乡村公路上留下了这名“行者”的光辉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