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银行理财产品哪个好: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 / 醉罢君山 / 第39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7:07:44
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共48页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03 10:19  
  (使命的召唤-133)
  
  拂晓时分,天色将亮,郑军与清军距离仅有一二里。战场上个小山坡,郑军处于高处,占有地形上的优势,但郑军没有骑兵部队,而清军则以骑兵为主。
  郑军先排兵布阵,其中郑成功的中军营位于阵中。在明末清初时,打仗是以密集的阵型为主,军队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排布成各种阵型,这了便于战场上的指挥,在战斗中,纪律是胜利的保障,将士们都熟悉各种锣鼓声,以及各式各样的号令旗,以此来协同作战,否则在战斗中,很快便会陷入混乱不堪的局面,混乱的一方肯定是战胜不了秩序井然、进退有度的一方。
  在清军那边,提督管效忠也不是泛泛之辈,此人身经百战,作战经验非常丰富,他将骑兵分为五队,进攻的重点,是击破郑成功所在的中军营,只要中军营出现混乱,那么便会破坏郑军的指挥系统,使其他各方阵陷入各自为战中。
  管效忠先派出一队骑兵,共计一千八百人,冲击郑成功的中军营,其余四路骑兵,暂时按兵不动,以观察郑军的动静。这一千八百名清军骑兵,分为三叠进攻中军营。由于清军其余四路骑兵并没有出动,郑成功也要求其他各兵阵按兵不动,以中军营迎战清骑兵的攻击,中军营的防御也分为三叠,每叠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由于对方是骑兵,所以郑军的方阵中,士兵与士兵的间距也比较宽,这样在敌人骑兵冲锋时,避免过度的拥挤而使发生相互践踏的事件。
  郑军的中军营有最精锐的左虎卫镇,右虎卫镇,即铁人兵团,以及左武卫镇,右武卫镇等。当清军骑兵第一波攻击八百匹战马冲向中军营时,郑成功命令二百名勇士上前冲杀,这二百人,身披全副铁甲,一手团牌,一手斩马刀,劈倒不少清军马匹,清军骑兵的任务是冲击郑军的阵地,不与这二百人纠缠,便一路长驱而入,冲入郑军中军第一道防线,郑军的阵形并没有被冲散,安然不动,数百名清骑兵陷入阵中,还有三百名骑兵冲破第一道防线,冲到第二道防线前,遇到第二梯队的郑军士兵奋勇阻击,将这三百名清骑兵杀得人毙马亡。其他骑兵一看大势不妙,赶紧杀出阵去。
  此时清军开始第二波进攻,第二波骑兵冲锋到郑军方阵前,先拉弓射箭,射如雨下,郑军的第一防御线的士兵,任由敌人射箭,大约这就是铁人兵团吧,反正刀枪不入哩,反倒大喝一声,竟然快速冲向清军的第二波骑兵处,然后以团牌护体,下砍马腿上砍人,清骑兵在郑军这一阵猛砍之下,被杀死颇多。
  前二波的骑兵都退了回去,与第三波的骑兵相会合,准备采取密集冲锋的战术,撕破郑军的防线。此时清军的一支步兵,扛着鸟铳、行营炮躲在骑兵的后面,并且开始向郑军放枪发炮,郑军也以鸟铳、行营炮发击,双方你来我往,,一时间旷野轰鸣,声震天地。
  郑军冒着炮矢,向前冲锋,清军骑兵全部下马打硬仗,只见两队人马刀来刀往,血光四溅,很快山坡上便血流满地,郑军越战越勇,清军抵挡不住,最后拉了马匹,齐奔下山去。这山坡山有很多沟坎,慌乱之中,清军出现严重的自相践踏,步行的士兵被马匹踏死,而骑兵一片混乱,不少人马跌到沟坎中,真是兵败如山倒。
  
  此时还按兵不动的四路清军骑兵,见这一路骑兵吃了败仗,郑军的中军营却岿然不动,管效忠便以一路骑兵约一千余人,牵制郑军其他部队,而率其余三路骑兵共计数千骑,猛冲郑军的中军营。
  三路清军骑兵分为两个进攻梯队,第一进攻梯队先发起冲锋,郑成功以精锐的左武卫镇等兵力坚强地顶住清军的猛烈冲击,同时,郑军的火炮、弓矢、火箭等齐发,使得第二梯队不敢以骑兵冲击郑军,而是采用下马步战,这么一来,清军的骑兵没有发挥其优势,冲入郑军的中军营后,郑成功当即变化阵势,郑军平素严格的阵形训练体现出其优势,阵形变化莫测,首尾相应,奋勇直进。清军大乱,战斗成一边倒的格局,管效忠见大势不妙,赶紧下令撤兵,但为时已晚,撤退更加混乱不堪,特别是下山坡时,战马的速度难以控制,速度太快,步行的便被马给撞死或踩死,有些马匹失控,将马背上的骑士晃荡跌落于地上,马上被后面的马匹践踏而死,特别在经过狭窄的地段时,更是乱得一点秩序也没有。
  另一路清骑兵见其余几路全部溃败,哪敢恋战,也调转马头鼠窜而逃。郑军乘胜追击,一直追了十里才停止,那些跑得慢的或掉队的,都成为郑军的刀下之鬼了。
  这次决战,训练有素的郑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清军的精锐损失殆尽,伤亡不计其数,仅仅是清军提督管效忠麾下的四千人,生还者只有一百四十人,这里还不包括南京的援军以及其他地方部队,管效忠长叹道:“吾自满洲入中国十七战,未有此死战也。”而郑军的战死人数,居然不到十个人,这简直是奇迹。不仅如此,郑军还缴获了大量的马匹、骆驼、盔甲、弓箭、鸟铳、行营炮等。镇江之役,可以说是郑军起兵以来,最辉煌的一场胜利。
  
作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回复日期:2009-04-03 18:54:17 
    问一下楼主:南京之战后铁人兵团是不是损失殆尽了?
  ------------------
  南京一役,左虎卫镇几乎覆灭,陈魁战死,残部编入右虎卫镇.后厦门岛一役,右虎卫镇陈鹏企图降清,后未遂,受诛杀.右虎卫镇后来参加了解放台湾的战役.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04 09:30  
  (使命的召唤-134)
  
  镇江府城的守将高谦与知府戴可进,在镇江城头上观看了这场战斗,两人看得目瞪口呆,郑军威武雄壮,摧锋陷阵,所向披靡,堪称天下最精锐的部队啊。就在两人发呆之际,郑军在重挫管效忠兵团之后,已经兵围镇江城。
  攻心为上。郑成功一面围城,一边差人给高谦、戴可进送了一封劝降信,这时的镇江城内,已经没有多少守军,精锐部队悉数在城外的银山被歼灭了,这座城怎么能固守呢?两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一拍案,守是守不住了,投降得了,打开城门,亲自前往银山,向郑成功请降。
  郑成功兵不血刃占领镇江城,以周全斌的右武卫镇守卫镇江,郑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到镇江城里,当地老百姓多少年没有见到南明的军队了,心里真是激动万分,当看到郑军行伍排列整齐,场面壮观时,百姓间交头接耳,称之为“天兵”。
  江南沦陷多年,要重拾民心,必须要严肃军纪,郑成功再下一道喻令:“城守貴乎嚴肅,寧民必以簡靜。鎮江首先歸順,乃為恢復之始,當十分加意撫字,以為天下榜樣。宜嚴束官兵,日夜住宿窩舖,不許混落城下,擅入民家,致行騷擾。該道不時緝解,有擾民者罪連該統領。其民不准道府差役擾索。該統領須為查察,有病民者即拿啟報,罪連該道。此處騷擾,即四方望風而遁,天下事自爾等壞矣。慎之!慎之!”
  镇江战役的完胜,震动长江两岸,镇江附近的各县城,更是望风而降。
  
  六月二十五日,句容县投降。
  七月一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郑军差遣一艘小哨船前往芜湖劝降,但是却走错了路,开进浦江港,小哨船便登了岸,前面来了二百名清军步卒,当时郑军士兵只有八个人,其中四人是骁勇的虎卫镇士兵,这八个人冲向敌军,这两百名清军居然被吓跑了。八个人乘势追击,只追到县城的南门,守城的清军以及县令,赶忙从北门一溜烟逃跑了,县城的老百姓大为高兴,打开城门,迎接这八名郑军士兵进城驻守,可见当时清军已经如同惊弓之鸟。当地老百姓编了一首歌谣唱道:“是虎乎否?八员铁将,惊走满城守虏。”
  七月二日,六合县、浦口镇归顺,县官与守将弃城而逃。
  七月五日,芜湖县送来降书。郑成功对张煌言说:“蕪湖上游門戶,留都不能旦夕下,則江、楚之援師日至;控扼要害,非公不可。”张煌言慨然率军前往芜湖受降,芜湖在南京的上游地区,张煌言率海军溯流而上,经过南京城,南京清军莫敢出城阻挡,张煌言开始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一次远征。
  张煌言率部抵达芜湖后,接管芜湖的军政。张煌言文武双全,是继张名振之后的又一名伟大的抗清英雄,他抵达芜湖后,审时度势,兵分四路,一路出溧阳进窥广德,一路占据池州截断长江上流,一路攻克和州以加强采石矶一带的防御,一路入宁国府,进逼徽州。
  与张名振一样,张煌言虽然名义上隶属于郑成功,但是实际上他比郑军系统的将领拥有更大的指挥权,对此,郑成功也没有加以限制,这就使得张煌言有机会独当一面,迈向其一生事业的颠峰。
  张煌言扯起南明的旗帜,传檄各郡邑,大江南北的潜伏的抗清志士,无不受到极大的鼓舞,纷纷给南明军送粮送款,张煌言兵锋所至,无不望而归附,共计收复四府、三州、二十二县城。
  四府是太平府、宁国府、池州府、徽州府。三州是和州、广德、无为。二十二县分别是當塗、蕪湖、繁昌、宣城、寧國、南陵、太平、旌德、涇縣、貴池、銅陵、東流、建德、青陽、石埭、含山、巢縣、舒城、廬江、建平、高淳、溧陽。
  
  与此同时,郑成功紧锣紧鼓地布置南京之战,在先后取得瓜州大捷与镇江大捷之后,南京城已经近在咫尺。
  离北伐的成功,仅有一步之遥。
  当时整个中国,都将目光集中于了这个曾经是大明旧都、南明故都的虎踞龙盘之城。一场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大决战,将在这里上演,这滔滔长江水,又将涌出怎么样的惊涛巨浪呢?
  
  (下一节《兵临城下》)
  
  
  
-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05 12:04  
  (使命的召唤-135)
  
  六、兵临城下
  
  连下瓜州、镇江之后,对于下一步的军事计划,郑军内部是有分歧的。参军潘庚钟的意见是:“未可骤进,当暂住瓜、镇,分据淮、扬诸郡,扼其咽喉,收拾人心,北都满汉兵民不下数百万,断其粮道,两月之间必生内变,此曹公之所以取胜于官渡也。”潘庚钟的看法,是北方之粮食,严重依赖于江南,只要切断京杭运河的运输线,北方将很快陷入粮食危机之中。工官冯澄世的看法与潘庚钟类似,他也认为南京城不容易迅速攻克。
  郑成功反驳道:“不然,时有不同耳。昔汉祚改移,群雄分据,故曹操常以算胜。我明朝历年三百,德泽已久,不幸国变,百姓遭殃,大兵一至,自然瓦解,恢复旧京,呼召天下豪杰,千载一时也。若自老其师,拔兵四集,首尾受敌,我势岂不自孤?昔太祖得廖永忠、俞海通水师,夺采石、取金陵,破竹摧枯,正贵神速耳。”
  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潘庚钟提出断粮道的主张很有远见,但郑军深入清军腹地,随时都可能面临北方清军大举南下的巨大压力;郑成功则认为应兵贵神速,攻克南京,这样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是巨大的胜利,这个看法也没错,关键问题是南京能否迅速攻克呢?瓜州、镇江两场大胜仗,令郑成功对清军的实力明显产生低估的心理。
  
  从镇江到南京,可以有两个选择,其一是从陆路进发,其二是从水路进发。要选择陆路还是水路呢?郑成功召集部将商议。
  中提督甘辉进言道:“兵贵神速,乘此大胜,狡虏亡魂丧胆,无暇预备,由陆长驱,昼夜倍道,兼程而进,逼取南都。倘敢迎战,破竹之势,一鼓而收,不则围攻其城,以绝援兵,先破其郡,则孤城不攻自下。若由水而进,则此时风信不顺,时日犹迟,彼必号集援虏,撄城固守,我亦多一番功夫矣。”
  甘辉的意见是从陆路进发,一举攻克南京。多数将领反对甘辉的意见,反对的理由,归结起来有这么几条:第一,大军远道而来,水土不合,士兵中病倒的人数不少,再加上时值酷暑,要昼夜兼程而进,这个很困难;第二,由于刚下过大雨,道路泥泞难行,特别这一带水网密集,不好通过;所以诸将提议由水路进击南京。
  七月四日,郑成功督舟师大举向南京进发,七月七日,舰队抵达观音门。
  虽然郑军的水师非常强大,但是绝大部分军队都必须要登陆作战,这么一来,江防就显得特别重要。清军虽然水师力量并不是特别的强,但比起入关时有了长足了进展,清军可以经京杭运河,将北方的水师运抵长江一线,南京上游的九江及芜湖、采石、京口都有清军水师,一旦在郑军登陆后,袭破郑军的舟船,后果不堪设想。
  郑成功必须要选择一位有能力的将领,独当一面,负责长江江面的安全。左冲镇的指挥官黄安被郑成功任命为水师总督,停泊于三叉河口一带,配给大炮船九艘,大小战船六十五艘,以抵御清军可能从长江一线而来的水师援军。
  
  七月九日,郑军进抵南京城仪凤门下,郑成功重申《抢掠奸淫军令》,严肃军纪,并且传令各路提督将领,砍伐小杉、大竹,以制造攻城云梯。
  南京提督管效忠在镇江吃了败仗之后,狼狈窜回南京城内,与江南总督郎廷佐夜以继日地准备防城的器具,准备死守南京城,并派人前往苏州府、松江府等地搬救兵,但是当差人前往松江府时,却发现松江提督马进宝正密谋要投降郑成功。马进宝就是马逢知,当年郑成功兵围漳州城时,马逢知率兵前往漳州救援,松江府是现在上海市一带,郑成功兵进长江之前,就曾与马逢知秘密接触,想要策反马逢知。
  管效忠在得知马逢知企图叛降的消息后,非常吃惊,他向北京上了一折奏章,这折奏章除了密报马逢知阴谋反叛的消息外,还向清廷汇报郑军的情况,称郑军共拥有二十万大军,战船千余艘,士兵全身是铁,箭射不透,刀斩不入,这些情况是过分夸张,郑军并没有二十万人,而且随军人员中还有许多女眷,实际兵力大约十万人左右。
  管效忠这份奏折为郑军所截获,郑成功在得悉奏折内容后,写了一道密书,差人送给松江清军提督马逢知,要他提高警惕。管效忠在奏折中称南京已经危如累卵,这令郑成功十分欣喜,他流露出一丝得意之情,对左右道:“似此南都必降矣。”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856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