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4孙悟空属性:中国简史之二:三代——西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3:02:33
中国简史之二:三代——西周 

西周(公元前1066年到公元前771年)

相传周朝的始祖是帝喾元妃所生的“弃”,他在舜时担任农师,所以也叫后稷。他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

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与商发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昌号称西伯,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是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今河南省汤阴)七年。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赎出,此后,在吕尚(就是姜子牙)的辅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于游乐,对殷纣十分驯服,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和悦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进而征讨不驯服的诸侯和商的盟国,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所谓的受命之主,而自称王,即周文王,并将都城迁到渭水流域的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水西岸)。

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姬发继位,称周武王。他继续以吕尚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两年后,武王在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周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关,联合各方国诸侯,挥师东向,于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今河南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打败商朝的军队,进兵都城朝歌(河南淇县)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尔后,武王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朝代,前后长达800多年。有“姜子牙护周八百年,张子房护汉四百年”之说。东周分为两段:从建国的前1066年到迁都前的1077年,因为都城在西边的丰镐,故称西周;从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阳开始到灭亡的前256年,因为都城在东边的洛阳,故称东周。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475~前221)两段。

周朝初年,政局还是不稳,武王死(大概是前1065年死的)后成王继位不久就发生了“三监叛乱”,又称“武庚叛乱”。武庚是纣王之子,约公元前1066年2月底,商亡周立。武庚管理殷余民,殷民大悦。武王为防武庚叛乱,又在朝歌周围设鄘、邶、卫三国。朝歌以东设卫国,使管叔由管徒封卫,朝歌西与南为鄘,使蔡叔由徒蔡封;朝歌以北为邶,使霍叔自霍徒封邶。共同监视武庚。此时,武庚留居在纣宫(今淇县)续殷祀。武王死,子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代成王掌管国事。对此,管叔、蔡叔皆不满,散布周公想篡位之谣言,并串联武庚起兵反叛。武庚也一直想复国便同乱。周公以成王命率军东征,伐朝歌叛军,武庚兵败被诛。周公又杀管叔、放蔡叔、贬霍叔,将朝歌“殷顽”迁于洛阳管教之。

这件事对周朝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叛乱平定后,周公等认为必须加强在东部的统治,于是兴建了东都——洛邑(位于洛水旁),也称“成周”。丰镐就称为“宗周”。

成周建成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这里宣布各种典章制度。也就是所谓“制礼作乐”。 周公所制定的“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里面同时确定了分封制和宗法制,作为奴隶统治的基础。

孔子最敬佩的人是周公,原因是他制定了周朝的统治秩序。后来他所痛心疾首的也就是“礼崩乐坏”。

也使得分封制进一步扩大。分封制也是被周公用法律形式(《周礼》)确定下来的制度。周朝前后总共分封的诸侯据说有70多个。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也就是说这些诸侯国君在自己的封地里面享有充分的政治自主权。

与分封制一起被写进法律的是“宗法制”。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这一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在宗法制度下,从始祖的嫡长子开始传宗继统,并且世代均由嫡长子承继。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称为宗子,又称宗主,为族人共尊。宗子有祭祀祖先的权利。若宗子有故而不能致祭,那么庶子才可代为祭祀。和大宗相对应的是小宗。在一般情况下,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历代的周天子为大宗,这些诸侯就是小宗。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这些大夫为小宗,而诸侯则为其大宗。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在宗法系统里,诸侯和大夫实具有大宗与小宗双重身份。

武、成、康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黄金时代。但到第四代天子周昭王时,就开始出现了危机。后来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在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当时的周厉王倒行逆施,人民甚至不敢讲话,只能“道路以目”,镐京里的平民忍无可忍而暴动,放逐了厉王,召回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

厉王死后,其子宣王整顿朝政,曾经使周王朝有所复兴。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重。这是一位昏君。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故事。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在前770年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