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要娶老子续写:赵宝刚20年导演路回顾:潮头二十年 都市言情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00:03
10月22日,赵宝刚的新作《男人帮》将开播。过去20年,赵宝刚一直处在中国电视剧导演的第一方阵,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一部热门作品。他的头上有很多光环:他是电视剧产业中的“活化石”级人物,见证了中国电视剧的成长壮大;他被称为“内地言情剧第一导演”,他和王朔、海岩合作创造了言情剧的四次高峰;他是不折不扣的“造星高手”,从王志文到陆毅到佟大为到文章,至少有四代偶像明星从他的作品中升起;他也是一个总能捕捉并引领潮流的导演,从最初的京味儿调侃,到后来的警匪言情,再到现在的网络话题剧。事实上,只要他把握大众心思的触觉不退化,他的未来走向仍然看好。(文/李星文)

第一阶段:与王朔同行——京味儿调侃
代表作:《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    捧红明星:凯丽、葛优、吕丽萍、王志文、江珊

《渴望》是赵宝刚开始实践(左)导的第一部戏,播出后取得了90% 的收视率,这个数字在中国内地电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从工人到导演,拍《渴望》初试牛刀
赵宝刚早年间是钢厂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了表演。他在1984年进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但并不是从事创作。机会很快来临,他在《四世同堂》中演了汉奸祁瑞丰,并虚心向林汝为导演学得了基本导演技巧。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赵宝刚没有真正做导演的机会。直到1989年拍摄《渴望》时,由于剧本跟不上拍摄进度,导演鲁晓威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抓剧本之上,副导演赵宝刚获得了担正导演的机会,并在播出的成片中署名“导播”。《渴望》播出后创下了90%以上的空前绝后的收视率,赵宝刚也在拍摄中掌握了导戏的实战技巧。

《编剧部的故事》编剧王朔的光芒盖过了导演赵宝刚,但赵宝刚并不介意,反而承认王朔是自己的精神导师。
《编剧部的故事》一炮打响,奉王朔为精神导师
1990年夏天,赵宝刚受命导演了室内喜剧《编辑部的故事》,这又是一部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的重要作品。这部剧以幽默的方式解构了生硬刻板的政治话语,善意讽刺了生活中的丑陋现象,以京味儿调侃制造出一场又一场语言狂欢,不仅被大众喜闻乐见,也深得知识阶层的青赏。王朔风格不仅改变了北方都市青年的言说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石康、韩寒等后辈作家的文风。这部剧捧红了葛优和吕丽萍,老演员吕齐、张瞳、童正维也由此焕发了二度春。由于编剧王朔的光芒过于耀眼,个人风格太过浓烈,导演赵宝刚的作用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不过赵宝刚并不以为忤,他愿意承认王朔是自己的精神导师,他说:“这里边真正展现的是比较高级的、带有文化色彩的北京人的幽默,他这种表达方式让人家很能接受,很智慧,听起来很愉快。这种文化延续到今天,冯小刚的作品表现比较多一些,我最近几年的作品里也有这些特色。”
随后,赵宝刚独立导演了《皇城根》,这部剧带有悬疑色彩,讲述一个大家庭内的纷乱纠葛。其中既有老中医(葛存壮)代表的传统文化,也有“摩托男”(王志文)代表的年轻人的叛逆。由于两头不靠岸,这部剧并不成功,但赵宝刚作为导演进一步弓马娴熟。

《过把瘾》是赵宝刚第一次自主选择题材的作品,奠定了赵氏言情剧的路线,也捧红了以王志文江珊为代表的第一批本土偶像。
《过把瘾》奠定言情路线,捧红第一批本土偶像王志文江珊
1993年,赵宝刚拍出了第一部大热的言情剧《过把瘾》。这部剧根据王朔三篇小说《过把瘾就死》《无人喝彩》《永失我爱》改编,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第一笔杆子李晓明操刀编剧。这部剧保留了王朔语言的机智和锋芒,但去掉了话唠和狂欢的部分。这部剧触及了青年人婚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中间的起承转合妙趣横生,到结尾的时候又异常煽情,不知道赚取了多少入戏过深的观众的眼泪。之前,赵宝刚一直是领导让导什么就导什么,《过把瘾》是他第一次自己选择题材。他把自己的观察和生活都给放进去了:“我、郑晓龙、冯小刚、王朔,我们四个人的媳妇的影子,都能在片子里看见。再加上男女相处到一个时间段,会出现情感枯竭期,说的就是这个。”
这部剧捧红了王志文和江姗。在他们之前,“偶像”那是港台演员的专有名词。而《过把瘾》之后,内地有了第一批本土偶像。王志文并非典型帅哥,但他凭着“方言”的角色成为了性格派偶像的代表人物。王志文当时是中戏的老师,江姗说起来是他的学生,他们的荧屏情侣档就此确立,后来又在《让爱做主》《说出你的秘密》中多次合作。剧中的演配角的刘蓓、李诚儒和赵亮也籍此壮大了名声,逐渐成角儿。
赵宝刚和王朔合作了《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之后,成为国内一线导演,他也就此选定了言情路线,20年间屹立不倒,风魔了一代又一代电视观众。
第二阶段:与海岩共舞——警匪为皮 言情为核
代表作:《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捧红明星:徐静蕾、陆毅、袁莉、刘烨、李小冉等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赵宝刚和海岩历史性地第一次交集,二人由此开始联手打造一系列警匪言情剧,用“情义两难”来打动观众。
从《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开始追求浪漫,主人公永远“情义两难”
《过把瘾》的成功增强了赵宝刚的信心,他随后率领王志文和许晴开拍了《东边日出西边雨》。这是争议非常大的一部作品,观众普遍认为剧中过于高蹈的爱情“不是我们的生活”,顶多是一种美好生活的想象。但赵宝刚认定:“不管说好还是说不好,起码都认为我们北京很美,北京的秋天很美,里边的人很美,那我觉得这个东西是非常有影响的,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追求这种浪漫的东西。”
1996年,立意追求浪漫的赵宝刚和笔下浪漫无比的海岩历史性地交集,这就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所有的海岩作品都是破案为皮、言情为核,这部也不例外。《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群星灿烂,受益最大的是初登荧屏的徐静蕾。她扮演的女警吕月月打动了观众,情义两难也成了海岩剧后来不变的旋律。对吕月月来说,潘小伟是情,小提琴是义,失去了潘小伟,感情难以承受,拿不回小提琴,又完不成任务。她在这个矛盾交错中徘徊,直到付出生命的代价。

故事传奇,感情真挚,歌曲煽情,演员形象出众,《永不瞑目》成了1999年最火的电视剧,也让赵宝刚的导演生涯走向巅峰。
《永不瞑目》成巅峰之作,海岩剧变“造星工厂”
在《无雪的冬天》平淡过渡后,赵宝刚迎来了他的颠峰之作:《永不瞑目》。这部戏仍然是警匪题材,仍然是一个“卧底”的挣扎痛苦。不同的是,女警察换成了男大学生。故事传奇,感情真挚,歌曲煽情,演员形象出众,这部剧成了1999年最火的电视剧。这部剧中,“女一号有理无情,女二号有情无理”,欧庆春虽被肖童狂追,却在大众中不讨好。欧阳兰兰在戏中狂追肖童,戏外却有好人缘。这部剧捧红了陆毅和袁莉,他们是内地第一批俊男美女式的青春偶像。
之后,不管是年代戏《像雾像雨又像风》,还是当代戏《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别了,温哥华》,赵宝刚总是保持着唯美浪漫的艺术风格。赵宝刚的造星之旅也一发不可收拾,孙红雷、陈坤、李小冉、刘烨、于娜、印小天,昨天还是默默无闻的小演员,今天就是名震天下的大明星。
赵宝刚对大众需求有着精确的把握,在选择题材上非常敏锐,从王朔的幽默语言加情感刨析,到海岩式的警匪追逐、情义相冲,他都能用精美的视听语言加以表现,并不断制造出偶像明星,他是一个几乎没有低谷的艺术家。
第三阶段:与网络交融——制造话题 让观众共鸣
代表作:《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婚姻保卫战》、《男人帮》    捧红明星:马伊俐、文章、佟大为、李小璐、王珞丹等

《奋斗》由于关注“80后何去何从”问题,成为社会话题焦点,赵宝刚也由此发现了进入网络时代后电视剧的创作法门:自顾自唯美浪漫已经不顶用了,得跟大众互动。
由《奋斗》发现网络时代的创作法门:独乐不如众乐
所谓没有低谷是相对的,谁也不能永远站在潮头。2004年的《录像带》和2005年的《给我一支烟》一定程度上触及了社会的灰色地带,思想上的厚重并没有带来影响力的提升,这两部戏受制于传播半径,同时也不符合观众对赵宝刚浪漫言情的期待,算是赵宝刚多年导演生涯中的小小低谷。
不过,赵宝刚很快就在2007年通过《奋斗》重回颠峰。这部剧在电视台播出的收视率并不高,但却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话题剧,因为“80后何去何从”的命题被巧妙地植入了剧中。当时在网上,温吞的70后已经翻篇,火辣的80后轰然登台,种种奇装异服、奇思妙想、奇形怪状都假80后之名堂皇过市,80后的光荣与梦想、欣慰与悲怆、焦灼与狂欢,成为了全社会关心和讨论的议题。这样一部剧及时出现在公共视野中,怎能不成为焦点谈资?
随着话题的升温,《奋斗》在网上火了,进而成为年度热剧。《奋斗》主演佟大为、马伊俐、文章、李小璐、朱雨辰等人集体上位,用赵宝刚的话说,“无名的变有名,有名的变著名”。经此一役,赵宝刚发现了网络时代的创作法门:你不能自顾自地唯美浪漫、关门言情了,你得跟大众互动,让他们共鸣。“独乐乐还是与人乐乐”?当然是“与人乐乐”。

赵宝刚2011年的最新作品《男人帮》又势必要带动一个话题:“男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近三年一年一部话题剧,最新《男人帮》要帮助观众看懂“男人”
近几年里,赵宝刚一年一部话题剧:2009年《我的青春谁做主》,2010年《婚姻保卫战》,2011年《男人帮》。这些剧的宗旨一看名字就能明白:我的青春谁做主?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有的是家长做主,有的是自己做主,谁做主也未准有好结果,也不一定就是灾难。婚姻保卫战能否打得赢?也是各弹各的调,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谜底。
今年的“男人帮”,据说是要帮助观众看懂“男人”这回事,其实这仍然是伪命题,天下男人就没有一定之规,这岂是一部电视剧能解答的问题?不过,这些剧都有机灵的台词和时尚的装束,有漂亮男女和宜人家居,都带有“梦工场”的漂浮意味,也都有自己自圆其说的一家之言。这两年,赵宝刚多用成熟演员,但也捧红了王珞丹和王子文两位女演员。不知在《男人帮》中,又有谁会上位?
网络视频勃兴后,中国电视观众花开两朵,传统观众固守电视机前,继续欣赏“三破一苦”的家庭亲情剧,这是一个类同于“照镜子”的过程。而新锐观众则在网上看剧,赵宝刚话题剧里的高屋大宇和脑筋急转弯般的台词未必是生活常态,但他们愿意跟着剧中人来一场飞翔之旅。
小结:拿捏准市场口味让赵宝刚占潮头20年
回顾赵宝刚20年的导演之路,他总是站在时代的前端,他的每一部剧都在引领着潮流。赵宝刚可能是中国内地最能拿捏准市场口味的电视剧导演,这让他在影视剧市场上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从而导而优则商。赵宝刚和夫人创立的影视公司以他的创作为核心业务,就像一家电视剧名牌专卖店,有着稳定的产量和赢利,旗下网络了一批名角,孙红雷和宋丹丹是为头牌。在从单纯创作到向产业链延伸的转型中,我们期待赵宝刚的下一个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