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道德经是真的么:学习型班级:一种创新与发展的班级管理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6:48:49
学习型班级:一种创新与发展的班级管理模式 2008-12-1 9:08:37  作者:洪 伟  发布人:sx1024 来源:《班主任》杂志  点击数:1461  评论共:0条 收藏此页 推荐阅读     
 

班级是最基本的教育组织,也是学生生活、学习、成长、发展的最基本的场所。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是广大班主任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借鉴当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探讨一种创新与发展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学习型组织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组织管理模式的要求。其特征是:(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目标;(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3)善于不断学习;(4)自主管理;(5)领导者角色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

由此可见,学习型组织是以学习为动力,以共同理想为目标,把学习、工作、生活融为一体,通过提升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力、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来实现组织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二、对传统班级管理的反思

有人会认为,班级原本就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对提出建设学习型班级迷惑不解。其实,班级作为一个学习组织理应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革。传统的学校班级管理已显露出诸多的弊端,影响了教育组织功能的发挥,表现如下:

1.班级目标单一化,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班级目标是班级对维护和促进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功能的期望和要求。班级目标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班级教学、教育和管理活动的成果、绩效,体现为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教育质量的提高。二是班级成员需要的满足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然而,在人们不断追求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教育领域中过分地强调教育教学的规模效应和质量水平,学校就像一个加工厂,教师是工人,学生是待加工的产品。在这样的教育生产过程中,教师完全把学生当成纯粹的客体,即被改造的对象,教育目标单一化、标准化,全然不顾作为完整的人的学生的鲜活个性和独立人格的存在。

2.班级文化中的管理主义倾向。

由于我国师道尊严的传统根深蒂固,加之严格的管理制度的影响,在中小学的班级中较普遍地形成了权威性的组织文化,表现为:(1)以班级教学活动管理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班级教学活动质量和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准。(2)把加强班级管理作为解决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手段。传统的班级管理强调的是规范和服从,是遵守纪律,不恰当地突出教师的权威,甚至把教师在班级活动中的权力绝对化,由此使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对教师产生畏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3.班级组织结构不利于师生民主平等地交往与沟通。

班级与一般的社会组织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其组织结构同样存在着分工和权力分配。一个班级通常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有班委、小组长、课代表,还有少先队或共青团组织。不同的职能层次履行不同的职责,实行分层管理,这就是作为现代社会组织的主导形式——官僚制(即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组织运行过程中,权威和规范是两种基本的手段。班级成员角色由规范预先规定,各种规章制度成为维持教师与学生交往和班级秩序的主要手段和工具。这种组织结构带有强烈的支配—服从色彩,使班级成员之间平等的交往机制难以建立起来。

传统的班级管理从组织文化的创立到组织结构的安排,以及组织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表现出的种种弊端,制约了班级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因此,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改造与重组传统的班级组织,使之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班级,这是实现创新与发展教育的要求。

三、学习型班级的建设

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五项修炼的技巧(参阅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创建学习型班级的管理模式,即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具有自我超越的能力,创造班级团体的良性互动,以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增强团体的学习动力,使班级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整合各个阶段的行动,并不断地加以修正。

1.鼓励学生自我超越,主动发展。

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使每一个人以创新意识来面对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而不是对环境被动的反应。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能使每个人的发展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使人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并去完成任务的能力。在学习型班级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发展自己兴趣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会自己订出计划,落实到行动之中。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以指导学生制定目标、计划和行动方案的方式来处理班级事务,使学生有主动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不断自我超越的能力。

2.改善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团体的良性互动。

团体的良性互动是学习型班级的主要特色之一。人与人的合作与沟通,不仅要通过语言,更是集体成员之间不同心智模式、价值观的相互了解、接纳与改善。在班级中,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可以整合班级的意见,集中集体的智慧来共同处理班级事务。教师要使学生了解到,班级事务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的责任,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事务的权利和义务。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也有助于学生在人际方面的互动。

营造班级的良性互动,必须使每个人具备必要的交往意识与能力。首先是尊重,不仅教师应尊重学生,学生之间也应该懂得相互尊重。其次是学会聆听,聆听别人的讲话,可以化解彼此间的意见和误会。第三要营造一个开放而平等的班级气氛,鼓励学生说心里话。第四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通过班级团体的良性互动,学生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并分享学习的心得与知识,从而形成强大的团体学习动力。

3.加强合作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

合作意识和技能的培养是当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与他人良好的合作比单纯竞争和独立学习更能够提高学习及一切活动的效率,正确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合作意向,培养合作的习惯和能力。当然,鼓励学生合作并不排除正常的竞争。从本质上说,积极的竞争与合作是一致的,积极的竞争过程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关键是如何处理好这两种互动形式的关系。

4.明确发展方向,建立共同的班级目标。

在学习型班级中,要有共同的班级目标。它可以由全班共同讨论制定,也可以是教师提出来的,但最重要的是得到全体班级成员的认同。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再是来自老师或家长的期望,而是来自对共同目标的追求。

5.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策略。

在建立学习型班级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系统思考并不断重新调整班级管理的各项行动,在采取每一项步骤的时候,应考虑到与其它步骤的关联性。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班级的阶段性任务总是在不断变化,教师要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共同目标,不断地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

由于每个班级的特点不一样,教师应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和方法,营造有利于促进师生创新与发展的学习型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