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撒的结合视频解说:略谈学会理性吃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33:31
2011-10-17
作者:邹纪平草根简介

1941年出生于医学世家。1966年大学毕业。从1969年开始探究病因。1970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五室从事地电、地磁和地震测量研究。曾在地震数字无线遥测台网“768工程”中获科技奖。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撰写了上百篇医学论文。是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妇女儿童钙代谢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枸橼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是生命定律及生命守恒定律发现者、广义生命的创始人。是多年来潜心研究生命科学、西方医学、退行性疾病病因及人体健康精要的医学家。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以单细胞视角客观解读生命的生命学家。是坚决反对“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理念而坚持“以单细胞为中心”的科学理念、高举科学革命和医学革命旗帜的勇士。著有“三明治”著作集:《生命谁做主》、《反思西方医学》和《超猴医学院》。
最新评论更多>>
很不错,医学上也要有批判的精神,..
该到了我们认真反思的时候了。
暗合。
这种思路看来对头,解决癌症问题还..
先生如何畅通血液、纠正微循环障碍..
有待癌症患者实践论证。
博主在《反思西方医学》之十二“钙..
见解比较独到啊。
从单细胞出发,可能能提示一部分人..
生命在运动和平衡,动静相宜方可久..
最新文章更多>>
略谈健康与疾病
略谈学会理性吃饭
以细胞为中心看癌症
揭示人体生理本质
手术癖是人类之祸
健康的真谛
玩玩你的心脏病
玩玩你的高血压
基因病理论是谎言
掩盖病因让你病重
《反思西方医学》之二十一
说到吃饭,几乎没有谁不会吃饭,连傻子吃起来都会津津有味。然而,如果谈到人类的误区,其中有一项就是——全人类还不懂得理性吃饭。按现有吃饭习惯,人类作为地球上一个物种按部就班吃下去,生存繁衍好像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要追求高质量生活状态,追求健康长寿人生,争取跳出人类灭绝危险,就必须学会理性吃饭。
每个人的一生,身体生理状态几乎全靠吃饭。试想,每个人的起点仅是一个受精卵,从物质量而言微不足道,我们成年拥有上百斤的体重几乎都来自饮食。人在其一生当中身体的建造、保持、修复和延续都要依靠从饮食中摄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就是由饮食中的精华组成的,这不是什么很高深的力量,很容易想明白。
人的一生大约要喝40吨水,如果喝“自然水”从中大约能摄入十几公斤的钙质;还要进食大约15吨食物,这些食物大多对身体有益,少量对身体有害。会吃饭,意味着会选择有益食物的比例,意味着你身体需要多少食物。就是说你选择的这些饮食,都将直接影响你身体的生理状态。这样看来,我们身体的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直接与饮食摄入紧密相关,这是确定无疑的。因此,学会科学的、理性的吃饭,对每个人,对全人类,对子孙万代有着重大意义。由于资本主义的医学和营养学过于主观和机械,过于追求自身利益,对疾病与饮食摄入之间的关系被刻意掩盖或淡化,导致了大量疾病的滋生。
动物为什么活着?第一为吃饱,第二为繁殖。这是动物最基本的两条要求。人类的活动,如果也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第一追求“吃香的喝辣的”,第二追求“续香火”,那么,这样的人与动物就没什么差别了。动物的吃饱和繁殖一方面受自然支配,一方面受动物特点支配。人对这两个问题的态度,不应当跟着感觉走。
摆在人类面前的道路有两种选择:要么停留在动物水平上,要么上升到人的理性水平上。就目前而言,单说吃饭,用西方医学错误营养学理论指导食品生产;用资本主义生产规律使用添加剂;用资本主义商业宣传诱骗人们进食;用错误医学理论指导公众营养摄入等等,误导人类基本上仍停留在动物吃饭水平上。为了商业利益,歪曲科学的吃,放弃健康的吃,对人类吃饭的规律不研究,对如何科学吃饭不探讨,导致人类仍处在动物自由放纵状态下的吃饭,毫不客气地说——人类还不懂得理性吃饭,仍处在原始愚昧阶段。
人是从自然状态下长期进化而来的,人的吃饭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自然食物状态与人类吃饭特点是相互协调的,这种协调表现为人体生理要求与自然食物状态相一致。今天,这种协调性被破坏殆尽了,社会化食物迅速代替了自然状态食物,但是,人体生理特点和吃饭特点,仍停留在适应自然状态条件下的特点。如果我们不理性地相应改变吃饭的特点,自然状态的生理与社会化食品就会不协调,出现偏差,必然引起身体生理的不适应。
偏差已经很严重了。人类趋向肥胖,心脑血管类慢变化的退行性疾病在全世界流行,我们称其为“文明病”,难道你不认为与饮食有关吗?很多人已经感觉到吃会造成疾病,这种感觉是有道理的。饮食组成了你,饮食决定你的生理,饮食决定你的疾病和健康这不是很明显吗?只是你不懂其中的道理,几乎没有人认真研究理性的吃饭。
文明病本质上是饮食性疾病——
人的生命是“人体”与“人境”相互作用的体系。人体的一切都是由每个人的生命境所决定的。人体的疾病归根结底来自身体外部对体内血液平衡的影响。我们看危害人类最严重的两大类疾病,一类是与微生物休戚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另一类是与吃喝摄入有关的饮食性疾病。关于传染性疾病,我们有着深刻印象。它一直对人类历史有着巨大影响,是限制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决定平均寿命的关键因素。由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传染性疾病得到一定控制,但由于认识的片面性,控制传染病仍将任重道远。
由于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和巨大作用在生命世界有着决定性的地位,他们有些与我们人体是共生、合营和平衡关系,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应当建立在承认他们的能力强过我们的基础上。我们通常贯用的消毒、隔离和疫苗方法只不过是为对付少数有限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次要战场,真正切实加强肌体自身能力才是抗击传染病的主要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五元液离子是增强肌体能力的重要支柱。关于这方面的重大意义,我们还远没有理解!
关于饮食性疾病——这是本章节要叙述的重点。我们对这一类疾病从来就没有真正理解过,并且始终摸不到头绪。于是,就把明显区别于传染性疾病的这一大类慢性病,统统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石、骨质疏松症及肿瘤等等。我们只抓“慢性”和“非传染”两个特征作为判定标准,说明我们并不理解这类疾病的本质。这一大类疾病主要是因为饮食摄入过程中存在着问题造成的疾病,因此,称“饮食性疾病”的判定是客观的。事实也正是如此。
动物的延续一要靠吃饮食,二要靠繁殖。人作为动物的生理特征也遵循此规律。但是,由于人类的思维发达,心思念头特别细腻复杂,上述规律可归结为受“食欲”和“性欲”所支配。在此我们只讨论食欲。人体生理状态与饮食摄入之间的关系是人类进化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关系。人体摄入饮食的需求原本不是按营养学标准,不是按能量的标准,也不是按生理学指标,而是,第一按饥饿(是进食的力量),第二按食欲(是进食的选择)来进行的。
我们必须要理解食欲对我们的影响。想吃东西,想吃好东西,重要的是想感受吃时的滋味。渴望巧克力的香甜,并不是根据血糖低才去渴望。舌头上约有近万个味蕾,每个味蕾上有几十个味觉感受细胞,咀嚼食物的美味传递到大脑形成快感,这种快感产生渴求心理,产生强烈食欲。原始人类在当时自然条件下按食欲摄入饮食,饮食内容与生理需求基本一致,饮食性疾病并不突出;现代人类是工业化食品,仍用食欲去摄入工业化饮食,饮食内容与生理需求偏离较大,所以饮食性疾病爆发为“流行病”,很快超过传染性疾病的影响。
让我们看看原始人类按食欲摄入饮食为什么能满足要求。当时凭身体欲望进食可以满足诸多需求。例如:
口渴—这是摄入水分的重要欲望。由于自然条件下的水是“硬水”,含有大量矿物质,成为摄入钙质的主要来源。
饥饿—这是进食的重要欲望,这种欲望涵藏着超常的巨大力量。制约进食的是饱满感,是限食的感觉,饥饿感和饱满感相互平衡在当时条件下控制着进食量。而且在那时,饥饿感是一生中持续拥有的具有趋动力的欲望。
酸甜—这主要是针对摄取成熟的果实,是糖类和有机酸摄入的主要动力。其中包括大量多种维生素。需要指出的是,人类童年骨骼发育期特别喜欢酸果食物,孕妇胎儿发育期特别喜欢酸果食物,这是为了增加钙质摄入的一种重要欲望。这种内在饮食规律被现代社会忽视并误解了。
咸味—五元液是对人体生命致关重要的成分,对海洋生物来说这是自然条件,但对陆地动物来说这是比较严酷的条件。由于咸盐(钠与氯)成分在人体中需要量较大(每日约15克),而一般食物中含量很少,因此,伴随人类整个进化过程中获得食盐始终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人类对咸味很敏感,噬咸欲望强烈。缺乏食盐会感觉食物不香,嘴里无味,混身无力,体力劳动者体会得最深刻。应当指出,对咸味的欲望实质是为了获得五元液的一种方式,不仅仅是氯化钠。
香味—这主要是对脂肪和蛋白质食物的需求欲,用火以后,尤其对熟制肉类食物的气味具有很大诱惑力。香在食物馈乏时代是十分有利生存的重要欲望。
由于人类是的“杂食性”特点,对于食欲的感觉非常丰富细腻,凭着这些感觉在原始条件下能适应自然特点而生存。总的来说,自然条件正常情况下,大都发育良好,体格健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古人类的骨骼和牙齿普遍比现代人要强壮的多。
现代人仍按食欲摄入饮食为什么会发生较大偏差呢?对古人类而言自然食物是大自然中原本存在的东西,先有食物后进化出食欲,靠食欲去选择摄取食物,自然会满足生理要求。也就是说“自然食物—食欲—生理要求”这一规律是谐调的,这种谐调是长期进化中的适应关系。然而,现代社会是按人的食欲去生产食品,完全颠倒并改变了食物与食欲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偏离协调。尽管考虑到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搭配问题,但是《营养学》本身存在很多错误,远远不能给出正确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人体生理状态偏离原始人类的生理状态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人体生理进化速度远远落后于社会化食物的改变,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差距偏离有多大?会出现哪些严重情况?我们必须要研究清楚。明确地说,这种偏离是现代文明病普遍发生的根本原因。在多项偏离中,钙离子的偏离影响到整个人体的生理状态,占据着中心地位,因此,纠正钙离子偏离将成为改善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举措!
让我们看看在现代社会中,饮食欲望引导下会发生哪些偏差?
口渴—饮料、茶水、纯净水……等等大量经过我们主观加工的水,口味都优于自然水,这些肯定都能补充水分。但是都严重缺少自然水中“硬的部分”,这是原始人类钙质的主要来源,现代人严重断绝了这一主要来源。除此之外,其他食物中钙质含量都很低,不足以满足人体需要。另外,现代人整天抱着杯子、瓶子不停地喝水现象,是原始人类不可能有的非正常现象。血液对水是一种平衡需求,只有过分摄入脂类、糖类、蛋白类和盐类等食物才会处于口渴状态,过分感觉口渴是不正常状态。
饥饿—消除饥饿是人类首要强烈愿望。当社会富裕后,人类很快就会出现“过分饱食”的倾向。现代社会得到食物太容易,饥饿感和饱满感相互平衡状态被彻底打破了,于是,饱满感成为一生中的持续状态。饥饿感那种调动全身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被降低了或废弃了,持续饱满感对身体生理功能有害。
酸甜—生产食物的酸甜与自然界果实酸甜产生效果的差异在于维生素含量及有机酸含量不同。天然食物含维生素种类之多及对生理功能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所以,当维生素的重要作用被发现时,促生了《营养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很快把维生素专门列为一大类营养素。然而,我们对天然食物内在成分的合理性认识不足,至今对有机酸的重要生理功能有遗漏。更重要的是,至今仍不认识喜酸果是增加钙质摄入的强烈信号(有时这种欲望相当强烈,甚至会发生异食现象)。能够正确理解喜酸强烈现象将是破解心脑血管疾病的一把钥匙。这也是理解“山里红”果实有软化血管功能机理的关键所在。
咸味—咸味决不仅仅意味着是对氯化钠的需求,同时也是对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铁等等一系列必需离子的需求。西方科学自以为是,主观以纯净为科学,既不懂五元液的重要作用,又在氯化钠摄入量问题上争论不休。在这方面是现代《营养学》的重大误区,同时也是各种慢性病的直接原因,严重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常识。
香味—现代社会脂肪类、蛋白质类和糖类食品十分丰富,尤其追求烹调肉类食品香味的诱惑力,过分追求美食。由于获得美食太容易,使人体经常处于饱食状态。摄入大于需求,过多的营养物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摄入、消耗和储存这些过程必须要经过血液这一中间媒介,使血液调整平衡往往处于高负荷状态。“代射综合征”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现象。
现代人按食欲摄入饮食会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造成体内钙离子循环异常。其表现症状:血液粘稠;浸浴在血液中的细胞受损严重;骨钙化障碍造成佝偻病及软骨病;骨骼中钙质流失造成骨质疏松;体内异位钙化;输液管道结石;生理功能降低……第二个方面,体征表现为:持续肥胖;皮下脂肪层增厚;腹腔各器官包裹着“油”;血脂增高;血管内壁脂质沉积;肝细胞脂化。这两种情况同时施加影响,心脑血管疾病进程提速。第三个方面,由于获得食物容易,饱食后性情懒惰,严重缺乏体力锻炼。至今不了解人体最佳运动的意义。上述这三方面的偏差都是因现代饮食特点而造成的,饮食偏差实质上都会反映到人体生理的偏差上,即“现代文明病”。所以,我们称之为“饮食性疾病”。
动物主要是围绕着吃的活动,吃饱吃好是所有动物的追求,往往是食物的数量限制着动物的数量。原始人类面临食物的匮乏曾经进行过无数次大迁徙。在人类300万年进化中,99.9%的时间里的吃,包含着丰富内容,如饱食、饥饿、运动、生吃植物、非偏食等。
●不久前的人类普遍愿望还是饱餐一顿,饱食是生活中的暂态,饥饿和匮乏是生活中的常态。就是说,饥饿曾伴随人类几百万年,饥饿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状态。饥饿不仅仅代表我们饿肚子的一种感觉,饥饿还体现在血液中,进而体现在全身细胞中。饥饿能激发出细胞的巨大力量,正是靠着这一点古代医学总结出“下泄和催吐”。
●原始人类的吃与强体力劳动是紧密结合的,采集-狩猎必须要付出体力。今天的吃与体力严重脱节,不能仅看成是喜欢不喜欢运动的问题,而是饮食摄入与体力付出间相互生理关系问题。
●人类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质。这包括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食的摄入。熟食与生食有很大差别,尤其生食植物与水果,其中不仅仅是维生素的概念。食物成分的复杂性远不是《营养学》机械分类提纯所能描述的。
●五元液控制着人体的生理。原始人类是靠着自然摄食保证平衡的,当进入现代社会,是科学主宰着这种平衡,然而,科学本身不科学,就会造成人为的偏离。
●人靠着味觉接受食物,如果社会借着制造大量刺激味觉的食品来赚钱,就会背离人体健康。
●吃饭既有固定习惯,又有一定可塑性,人对自然食物有天然的节制。人的一生中,胚胎的9个月是母亲替吃,出生后是母亲教你吃,独立后往往是按童年习惯吃。这样看,母亲吃的误区具有很大影响。这既是父母的责任,更是社会和科学的责任。
●人体在饱食与饥饿中交替是正常状态。原始人类每顿饭是靠食物匮乏调节的。而如今,由于食物的丰富失去了匮乏调节功能,就只能靠人的理性来调节。每顿饭前必须要有强烈的饥饿感,如果没有,说明你上一顿饭吃多了。
人类是在饥饿中度过来的,在饥饱交替的发展进化过程中,饥饿是常态。食物匮乏时代给了人类太多可怕的记忆。如今,人类普遍处在食物丰富时代,千万不能忘记饥饿对人类的作用,饥饿本身蕴涵着巨大的力量,精神的、道德的、生理的、细胞的,适度饥饿仍是必须的。“多吃点,吃饱点,增加你的营养……”,那是食物匮乏时代的思维。如今我们正经历着诸多的饮食失调:饱食与饥饿的失调;饮食与运动的失调;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失调;熟食与生食的失调;人造添加食物与自然纯朴食物的失调;多样性食物与偏食挑食的失调……
该到了我们认真反思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