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被翻唱:小学发展性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发布:老五 濮阳市油田第一小学 2010年11月3日 点击:91 回复:0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1:24:13
小学发展性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这一课题的确立是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只会传授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要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作为学校就应把校本培训的重点放到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上,积极工作,主动服务,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才能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2、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这一课题的确立是为了满足教师自身充分发展的新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快速发展且高度发达,这就要求教育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各种形式的教育应运而生。如何把无限丰富新颖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如何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激发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内驱力。那么,作为学校如何通过校本培训来最大限度的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采取最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每位教师充分的发展,创造教师职业的最大价值,就成了我们想通过课题研究去努力探索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这一课题立项研究是为适应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作为一所名校,单靠壮大规模远远不够,还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才有持久而蓬勃的生命力。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科研培训队伍,引领学校教改方向,以提高学校办学层次与教育水平,同时也要通过该课题的立项研究,探索学校本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办法,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发展更加和谐,学校、教师、学生发展更加有个性;保持学校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尊崇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精髓实践中,如何站在巨人的肩上,顺应课改潮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提出实践小学发展性教育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发展性教育是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并进行了重大探索。杜威从现代工业社会 提出要注重人的智力发展的要求出发,第一次系统地阐发了学校教育人的发展观。皮亚杰从认知发生论原理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凭籍“遗传图式”,通过主客体相互动的顺应和同化过程,从而使其认知结构得以不断扩充而发展起来,适当的教育将加速这种顺应和同化过程。他的研究从机理上对杜威的理论作出了有力的论证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研究社会文化互动中,对儿童心理发展与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育最有效的功能就在于推进儿童心理最近发展区,只有建立起在这一发展区上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这些关于发展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初教育观的变革和教育模式的现代转型。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许多学校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理论与实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教科研所经过几年地努力,构建了“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而对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教育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方面国内外仁人志上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表了若干争鸣,提出“主体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等一些实验研究,就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并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还需要探索研究建立一套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协作,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斯洛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
罗杰斯,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所以,我们进行发展性教育,根本出发点也要立足于教师学生实际和他们的主体发展。
2、现代教育学理论,特别是:
(1)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发展性教育评价的重要理论依据。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又译为“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这一理论的重要性还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它作为儿童发展的指导,它试图让教师知道运用一些中介的帮助便能使学生达到其最高的发展水平,从而使教师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最高的发展。
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可以使我们勾画出儿童最近的未来以及儿童动态发展的全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儿童施加合理的教育和教学影响提供了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2)赞可夫提出的“一般发展”理论,为发展性教育的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般发展的涵义:即学生的整个身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和体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其中既包括身体因素又包括心理因素,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
该理论认为:教学的任务是“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是“教学促进发展”;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3)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以来,迄今虽只有24年的历史,但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课题发展性学生评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是我们的评价应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二是我们的评价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三是我们的评价应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四是我们的评价应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五是我们的评价应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3、现代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是:个人在组织中的价值,包括个人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价值。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组织中每个成员的未来发展目标,否则不可能最大限度发挥成员的积极性,而发展性教育制度顺应这种管理理论。发展性教育制度体现了参与式管理和民主式管理。
其它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形成性评价理论:某一个结果,总有与之相对应的过程与原因。评价的目的,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是为后续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2)德耶弗斯认为:如果从专家教师形成的过程来看,可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五个阶段:
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
(3)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多元、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尊重个性,强调个别差异、鼓励对话和交流。
4、苏霍姆林斯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
四、本课题研究创新及意义
我们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围绕“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为了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为基本理念来构思“实践小学发展性教育研究”实验课题,赋予“发展性教育”新的时代特征,将在“发展性教育”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操作上不断探索创新。
理论意义:通过系统地总结教育史上的“发展教育”的相关论述,对“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教育”“主体教育”“适度教育”的理论进行赋予时代特征的提升,并结合实践探索,逐步构建起“发展性教育”的理论框架,从而丰富现代教育理论,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
实践意义:探索和运用发展教育基本的教育模式(“尊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和谐、差异、持续发展的新教育。”)、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异步发展” )和管理模式(“尊重个性—培育专长—人尽其用” ),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形成若干有效的变式,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更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使学生用轻松活泼、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给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独立、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课堂上具有主动活动的最基本保障。
2、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 。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为宗旨,构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终身发展的能力。
3、教会学生主动提问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他们在课堂上不只是听者、答者,而且是自主学习的学习者、问者。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师生角色多元化,师生互动深刻化,师生一起成为课堂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学校教学改革带来新思路,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六、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途径
(一)研究内容
内容一:发展性教育学校特色发展模式实践与应用研究
组长:马新功  组员:黄振华    杨德广
研究基本要求:
(1)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形式,掌握当前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熟悉国内外该项研究的理论动态,并将其归纳、梳理,形成综述,为主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分析他们的实践经验,写出分析报告,供其它子课题研究作参考。
(3)结合学校实际,对传统教学和学校目前实行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问题,为发展性教育的研究提供现实基础,提出适合我校发展性教育的实践思路及其理论借鉴。
内容二:发展性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实践与研究
组长:马新功   主要成员  侯明仁   陈淑华  毛珍
研究的基本要求:
由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是发展中的教师,是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不断追求的人,是有着独立价值和尊严的人。因此,教师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促进教师成为优秀教师。要始终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作为研究的核心理念,改变单纯以“教学成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创新实施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极大激励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取得了辉煌成绩的同时,也达到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的目的。要求如下:
(1)确立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总体目标。教师发展性评价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更要发现和发展教师多方面的潜能,帮助教师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指标要以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要求、教师应履行的职责等来分析与确定。
(2)研究并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例如,“ 基础性评价指标”(岗位职责履行情况)、“ 自我发展性评价指标(专业素质发展评价指标)”、“对学校的贡献度指标”等。
(3)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性的方法、过程等一系列可操作措施。
内容三:发展性教育学生自主发展实践与理论研究
组长:唐春花   主要成员  任荣婷     赵瑛
研究的基本要求:
(1)构建学生发展性教育目标体系(负责:唐春花)
研究并确立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目标、具体项目,科学制定各项指标等等。
(2)探索学生发展性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和途径(负责:任荣婷)
主要探索针对发展性教育目标,研究落实的措施,实施的方法和主要的途径。
(3)总结并把握学生发展性教育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负责:赵瑛)
寻求发展性教育所要依据的科学理论,探索、归纳、检验、完善发展性教育所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
内容四:社区、家庭和学校和谐发展实践研究
组长:唐春花   主要成员: 管向英      朱  庆
研究的基本要求:
(1)构建社区、家庭发展性教育目标体系(负责:唐春花)
研究并确立社区和家庭发展性评价的目标、具体项目,科学制定各项指标等等。
(2)探索社区和家庭连动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和途径(负责:管向英)
主要探索针对促进学生发展性教育目标,研究落实的措施,实施的方法和主要的途径。
(3)总结并把握社区和家庭在促进学生发展性教育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负责:赵瑛)
寻求社区家庭教育所要依据的科学理论,探索、归纳、检验、完善发展性教育所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基本要求:
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不是孤立的场所,而是学生成长的共同天地。注重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合力作用,形成立体的创新素质培养网络,营造与之相适应的大教育环境,在家长、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把各种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确定社会实践基地,通过让教师、孩子和家长参与到读百本书、行千里路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小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培养由单一的学校行为变为整体的社会行为。通过活动探索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成绩优异”,构建学生、教师、家长、社区的“四位一体”的和谐互补的教育网络。
内容五:学校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综合评估
组长:马新功  主要成员   娄   胜    杨德广
基本要求:
对学校实施发展性教育以后各个阶段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以确保课题的研究方向与质量。
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根据学校实际,紧密围绕课程改革,坚决贯彻素质教育,着眼学生、教师和学校未来发展,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构建起学校发展性教育的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升理论,努力丰富和发展现代教育理论,特别还要为同类学校、同类课题的研究提供典型而可借鉴的案例。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本课题将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对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正确把握存在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策略。
2、文献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收集资料,在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以及激励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在这基础上形成体现新课程要求、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主体发展性课堂管理框架。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在实践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要使研究的课堂管理成果对课堂教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中的典型个例(学校、教师、学生个例)进行个案研究,总结典型经验,指导带动。运用科学方法提炼总结个人与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在不断的验证与完善中,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三)研究途径:
行动研究强调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问题”,教育过程就是行动研究的过程,所以,“解决问题”成为行动研究的基本途径之一;在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时,教师个人的经验有限,往往需要与其他教师和校外研究者“合作”,所以,“合作研究”成为行动研究的基本途径之二;在解决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这种叙述方式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理论写作,所以,“叙述研究”成为行动研究的基本途径之三。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七、课题设计的基本步骤
研究的全过程大约分五年(2010年9 月至 2015 年 7月)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 年 9 月至 2011 年 1 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参与实验人员。
2、进行课题论证,召开课题论证会。
3、组织学习,畅通理论信息。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 年 2 月至 2015 年 1 月)
1、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的水平学习方法及对影响学生学习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查,制定课题方案,完善实验策略提供依据。
2、制定实验方案,完善实验策略和措施。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及召开阶段总结交流会。撰写特色教案,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深入研究形成实验教学模式。定期请专家教授来进行相关课题的指导。
3、全面实施,全面推广。
4、出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 年2月至2015 年 7月)
1、全面总结实验情况,交流经验。
2、验收、鉴定实验成果,出论文集。
七、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专题研究论文、论文集、专著;(主要指在各级各类杂志、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或在各级各类教育研究论文比赛中获奖的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
3、《研究案例集》;
4、发展性教育的教材;
5、各种电子、影像等资料(学生活动的记录、图片、反映该课题研究的录像资料等等)。
6、《课题研究过程台帐资料册》。
八、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
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本课题参加人员由校长和中层领导?教科室?教务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长?班主任?兼职教研员组成。
课题总负责:校长 马新功  副校长 唐春花 侯明仁
课题负责人:陈淑华
课题组成员:张友民 侯明仁  黄振华 毛珍 任荣婷、娄胜、杨德广、雷海山、王玮、管向英、侯长缨、赵瑛、张淑荣  杨明  倪涛 阮珺 李霞 刘勤祥、李艳华 朱淑霞 冯九阳  吴召平 唐培红   刘彩萍 王香云  何  锐  王晓亮  陈 斌  陈雄
拟聘请:
北师大博士生导师,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会长王义高教授;
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陶继新老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万祥老师;
河南省教科所研究员徐万山老师;
河南省师范大学教科院李醒东副院长;
河南省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王洪成教授;
河南教育时报主编、编审刘肖老师;
为我校发展性教育课题研究专家顾问。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条件
1、有良好的课题研究基础。
一是本课题研究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二是课题研究的清晰度较高。本课题研究的理论、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期望成果形式等都比较具体明确。三是学校科研氛围浓厚。
我校曾被评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北大附小网络实验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河南省名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河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教育实践基地”、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示范校”。教科研力量强,领导重视,有一批科研型的教师,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员的保证。而且目前,学校已经有四个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正在研究中,在总课题方案指导下课题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进行发展性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四是专家的技术支撑。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和国家教育科研机构和重点师范大学合作,他们将给我校的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同时这专家将定期到我校进行课题方面的专题研究,适时跟踪指导。另外,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高度重视,每学期都有专项教科研资金投入。校领导带头进行教育改革研究,学校有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有了这些保障,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研究任务的。
2、课题组人员结构合理
课题总负责人马新功校长是省特级教师、省级教科研先进,亲自主持了国家级课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工作;课题负责人唐春花为业务副校长,省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主持过国家级课题及省级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陈淑华为学校教科室主任,省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负责学校教科研具体管理工作,也主持省级课题;
另外,参加该项目实验的同志大部分是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部都是高级教师,他们中有不少人参加过多个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在教学第一线,对师生情况最了解,为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广大教师有一定的教科研经验,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3、研究的外部条件充分
多年来小学教育在教学研究中硕果累累,朱永新博士在新教育实验研究中,关注教师新的行走方式,生本教育把原来的师本、考本、本本的教育坚决的转变为生本教育,适度教育探索出适合学生成长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些教育实验的理念在自主教育、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深入探索,以及其它学校对这些课题进行的探索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同时,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也为我们和有志于本课题研究的兄弟学校建立了一条高速、快捷的相互交流通道。
所以,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完全能够保证本课题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直至最终见成效。
(二)课题经费估算与管理
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前提下,我们将遵循突出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开源节流,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尽可能提高产出与投入之比。课题经费估算:资料费:5000元;软硬件配置费:4000元;出差经费:2000元;会议经费:2000元;专家咨询费:2000元;调查经费:1000元;共需经费:17000元。
上一条  精彩纷呈的发展性教育观摩和展示
下一条  关于发展性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