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必成符:斗拱的起源和演变(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20:53:20
国内园林行业网站 Yuanlin365.com首页新闻 会展图库古建施工论文景观法规商务设计招标导航论坛博客植物园艺 [加入收藏]
黄页人才 交友汽车房产商城知道百姓铁艺旅游教育天气

当前位置:园林网首页 >古建频道 >古建历史 >古建历史 > 正文
斗拱的起源和演变(图)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网   发布日期:2006-07-20 浏览次数: 773


目前对斗拱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由井干结构的交叉出头处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穿出柱外的挑梁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擎檐柱演化为托挑梁的斜撑,再演化成斗拱。

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
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
宋《营造法式》中所载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梁架结合,已不如唐代紧密,但仍类似。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

佛光寺大殿斗拱

宋《营造法式》中绘制的斗拱

北京故宫太和殿上檐斗拱
作者:佚名

Web www.yuanlin365.com

责任编辑:中华园林网
【发表评论】【古建论坛】【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斗拱的起源和演变(图) 2006-07-20
中华园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华园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华园林网联系。
网站介绍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05 - 2006 Yuanlin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园林网版权所有
2009年7月30日 17:30:00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