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1.41汉化补丁:湖北作家吕志青看台湾的底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3:11:25

                      湖北作家吕志青看台湾的底气       

登上美国世界日报部落格首页
http://blog.worldjournal.com/pages/home
精采图文和名家部落格

台湾文学馆

 
 
 
见到朋友们深得我心,大家都喜欢读大陆文友观察角度的

文字。所以,女作家之后,也来铺一段男性书写吧!总有不同。

     吕志青  湖北宜昌市人。宜昌市作协副主席做过记者、编辑。

供职于宜昌市杂志社。1991年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其后

就读于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合办的研究生班。在《收获》、

《花城》、《钟山》、《人民文学》、《山花》、《中国作家》

、《青年文学》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多万字。出版有

长篇小说《玩偶》等两部,人物传记两部,另有散文、文论

若干。共两百多万字。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湖北作协签

约作家。曾获《新生界》三等奖,《长江文艺》2009年度完美奖
,2003年中篇小说《南京在哪里》获上海第六届长、中篇小说
优秀大奖之中篇奖,2004年获第二届湖北文学奖。《南京在哪里》
(载《收获》2002、4)被花城出版社(谢有顺选编)收

入《2002中国中篇小说年选》,被辽宁人民出版社(林建法选编)

收入《2002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在《钟山》上发表有《黑暗中

的帽子》(2009、1)、《一九三七年的情节剧》(2009、5)等

中篇小说。这是位我并不熟悉的优秀作家。

                    [ 湖北作家吕志青看台湾的底气

    随湖北省作协代表团在台湾待了十来天。回到家有做杂志

的朋友问起感受,并让我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为了不扫朋友

的兴,想了想说:‘台湾的经济起飞早于大陆,因此整体看

起来似乎有点「旧」,但「旧」得有底气。也就是说是一种

经得起细看的「旧」。’

   的确如此。台湾新的建筑并不是很多。但无论新与旧看上

去大都显得比较精致。其中也包括了风格的多样化。比如

台湾的酒店每一家的装饰和陈设风格都有很大的不同,并不

是一味地只在豪阔上做文章。大堂的总台也不是一式的齐胸

高的柜台,有的分成几段,有的较低矮,有的还在柜台外面

设有木凳木椅,感觉上也较亲切。比较起来,大陆的建筑、

包括装饰、陈设却有着更多的一致性。审美上的差异其实有

着创作思想上的根源。

   在走马濑农场,我看到连护坡也做得十分讲究,在石坎之

外另有木头的装饰架。在「船帆石」附近我看到一家普通的

海鲜店,墙上的黄色、天花板上的黑色木构架与女服务员的

红围裙形成了很协调的色彩对比。在阿里山我们看到了日据

时期留下的木结构火车站,从造型到制作都相当完美。小铁

轨旁边的红桧木栅栏朴拙而精致,一根根竖立的栅条以及栅

顶上的横木都经过精心处理。用来固定横木的不是铁钉,而

是极为规整的木楔子,留在外面的平面印痕看上去圆圆的。

算起来这些木栅栏已有不少年头了,有些旧了,但今天看上

去依然精美。

    比较起来,大陆的建筑中粗糙之作不少,有的乍一看很豪

华,但却不能推敲细节。记不清是不是在台南,看到某幢建筑

上写着「生活美学馆」几个字,似乎是一处为人提供通识教育

及其培训的地方。后来得知台湾有个生活美学运动,其宗旨是

让美进入生活,首先是进入人们的意识。而在大陆,最初是斗

争,现在则是稳定;至于生活美学,一直不是一个重要问题。

我相信在台湾,美之进入生活多半并非肇始于这个运动,而是

有着更为久远的渊源,其中包括了多种文化的交融。

    往深里追究,台湾「底气」的来源应是多方面的。在台湾的

十来天里,我们也经过了一些乡镇,一座座小楼,大都显得颇

有格调。房顶上都有一个银白的储水罐,在阳光下很是耀眼。

用金属板做成的仓房,外面漆成灰色或土黄色。不时也能见到

一些欧式小洋房。几乎没见到破烂的房屋。水田里生长着茭白。

间或看见一台装载机在整修农田。周围是椰子树、槟榔树,香

蕉树则有黑的木支架。靠近路边的绿篱上不时出现一些艳丽的

鲜花。

    在日月潭水社码头附近一家餐馆里,我们曾和来自彰化县

二林镇的一些农民有所接触。他们的纯朴中除了那种来自田野

的单纯和自然,还有一种富足与平和。追究起来这种富足与平

和也许与台湾的土改不无关系。台湾的土改不是阶级斗争式的

,台湾的工业化进程也与大陆利用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

来为实现工业化提供积累的方式判然有别。台湾今日农民的生

活状态多半还与独立农会的存在有关。据说99%的农户都加入

了农会。由于强大的独立农会的存在,不大会出现土地被强征、

农户被强迁并且状告无门之类的事。资料显示台湾的人均收入

在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中大约排在第二十五位左右。大而化之

地说台湾可算是藏富于民了。

 

    在台期间也看了几个寺庙。其一是龙山寺。去龙山寺的下

午寺庙里挤得水泄不通。问了一下,那日正好是农历三月初

一。据说每逢初一和十五大都是这般景象。殿前的空地上摆

了许多花篮,几张巨形长桌上则是各种糕点和水果,无疑都

是信众带来供品。所有人在一齐唱经。神态极为虔诚。人实

在太多。有人因为难以挤进正殿就在正殿台基的下面,朝着

那石基跪拜。

 

    去淡水镇那日正下着小雨。我看见个匆匆赶路的女子从

福佑宫门前经过时忽然停下来,站在门外,面朝大殿双手

合十,默祷片刻又匆匆离开。显然宗教生活已成了她日常

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台禅寺则又是另一番景象。除了建筑上的奇观,更主要

的是他们在「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

等方面的惊人建树。禅寺在台湾和海外的精舍已超过了九十

家。大量的佛教艺术珍品。尤其是除了佛学院,他们还能自

主开办普通学校。从小学直到高中。校舍、设备、师资包括

教学理念都堪称精良。禅寺的功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而且

如此宏大的建筑以及其他设施均由民间投资。寺内常住僧人

亦超过了一千。由此可见台湾宗教之自由与兴盛。

 

   在淡水镇,面对那座用红砖精砌的哥德式小教堂,我们又

起了别的感叹 - 关于加拿大传教士马偕的感叹。马偕所创立

的一切,包括教堂、医馆和学校,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而他

本人则成了淡水人无比崇敬的外国人。有关他的遗迹也随处

可见:他当年登岸的地方,他的租住处、故居以及他最后的

长眠之墓地。在某个街口有他的雕像,还有一条街道以他的

名字命名。由此联想到我所生活的城市在那里也曾有过一个

类似的人物,然而有关她的事迹却早已湮没无闻了。

 

    在大陆,关于宗教,不少人至今仍热衷于引用马克思的

「鸦片」之说。其实在「鸦片说」之外,马克思还说过另

外一句话:「宗教是无情世界里的感情。」实际上并不仅

仅只是感情,一个从信仰中生长、升华出来的人物,他或

她会一直照耀别人的生活,其力量远不是那些应时而生的

「标兵」和「模范」所能比拟的。而且并不需要特别的张

扬,不需要讲演团和报告会,不需要热泪盈眶,不需要

振臂高喊什么响亮的口号。相反,它只是无声润物。只要

海风不息,细雨飘洒,那些陈旧的建筑就会发出一种静谧

的回响。宗教对于人的精神生活是如此重要。事实上,

法律只能管住社会的底线,信仰才能引人无限向上

。台湾的「底气」应与此有关。

    台湾并不是没有可批评处。我想如果深入下去,我们可能

会发现台湾的某些不足,甚至许多不足。但无论如何,台湾

目前所具有的成就已堪称宝岛。

   在台南文学馆里,有对于台湾文学主题的概括。其中一个

主题是「反殖与认同」。在我看来,在台湾,反殖与认同既

可以表现为一种对立,有时也可能表现为一种交叉状态。也

就是说这几种状态都是可能存在的。拿反殖来说,阿里山的

受镇宫的数次迁建,实际上就是对于日据时期推行皇化运动

、打压台湾本土宗教的一种抵抗。另一方面,文化方面的某

些认同多半也是存在的。台湾的歌曲中有一些明显受到日本

曲调的影响。日本的建筑,包括由日本人设计的欧式建筑,

也对台湾人的生活与审美发生过影响。我们看到在台湾博物

馆(原为「台湾总督府博物馆」)里仍存有儿玉源太郎(日

本第四任台湾总督)和后藤新平(民政长官)的铜像。有关

的文字说明中也没有什么激烈之处。日据时期,日本人从印

度阿萨姆省引来茶种在日月潭地区试种继而加以推广,以至

今天的日月潭成了台湾阿萨姆红茶的主要产地。对于这些,

台湾人并不回避,从这里也多少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历史的

一种冷静而客观的态度。

    在台湾的十来天里,一行人差不多环岛绕了一圈儿。当

大巴行至台东滨海公路上时,导游遥指海平线上一模糊小团

对大家说那就是绿岛。绿岛曾是关押政治犯的地方。柏杨曾

被关押在那里近十年。据说岛上有柏杨立的「绿岛人权纪念

碑」。关于绿岛,不少大陆人都熟悉,包括旋律优美的〈绿

岛小夜曲〉。当年不少大陆女生都很喜欢这首歌。上世纪八

十年代中期,台湾开放党禁和报禁,逐渐走上了民主道路。

事实上离开了民主,任何地方都难以避免黑暗岁月。住在宾

馆里,不时看见电视里有人对当局发出激烈的批评。党派之

争亦十分热闹,显出一种政治生活的活力。

    在台湾,任何一个宾馆里都看不到烟灰缸。任何一个地方

也很难看到有随手扔下的香烟头。台湾的香烟,各种牌子之

间其价格相差不大,香烟也不够有劲。烟盒上还有吓人的图

案,满口黑牙和孕妇的大肚子。所有这些让我感到台湾对于

香烟行业似乎采取的是一种令其日渐萎缩的政策,而不是把

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税源。在台湾也没有看到太多的垃圾桶。

想想也很有趣,台湾如此干净,但垃圾桶却不怎么多。

    台湾人的表现也常有出人意料之处。在台湾文学馆为我们

作讲解的是一位义工陈一平先生本是某饲料公司技术部经理

。据我所知大陆的这类场所里是没义工的。这位义工不但为

我们尽心讲解,还主动说若我们留下地址他可将自己搜集的

资料传给我们。果然,一到家就看到了他传来的电邮。除了

热爱文学和公益,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理由会使他这么做

。我以为一个人的生活境界如何?就是看他能否脱离开自己

的实际利益去做一点别的什么事。我们此次来台是由夏潮基

金会接待的。带团的张晓平始终无微不至。即便是在我们离

台之后她仍热心为我们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从她身上我能

看出一个台湾人对于职业的基本态度,当然,还有友情。

    在日月潭伊达邵一个卖工艺品的小摊前,我听到从音响中

传出的一支歌颇有三十年代之风。旋律优美至极,又带着回

首的沧桑。我很想知道歌名。店主是一位三十来岁的邵族少

妇,见我问起连忙从音响中取出光碟。由于不知道适才唱的

是哪一首,她建议我把那些歌名都抄下来。这份热情使我顿

生感慨。你不买别人的东西还要麻烦别人,这种事在大陆恐

怕难以见到了。

   台湾的官民关系也较和谐。一次在士林街逛夜市突然看见

有小摊主收摊奔跑,一问,是躲避收费的管理人员。有人问

陪同我们的台湾作家有没有管理人员动粗的现象?答曰,极

为少见。走到了士林夜市街的尽头,有人想小解。陪同我们

的台湾作家说可到街心花坛对面的台北警察局士林分局里去

解决。说着带着几个人去了那里。门前几级台阶上左右各立

一宣传牌,上面画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娃娃,形象天真可爱。

完全没有警局的森严之气。警员也态度和蔼。后来与台湾朋

友谈及此事,朋友说尽管可去警局上卫生间,但一般还是不

去,怕警员以为出了什么事紧张起来。这种说法颇耐人寻味:

进警局是警员紧张而不是老百姓紧张!

    政府的一些建筑也并无奢华之气。比如我们到过的士林分

局,门厅不大,卫生间亦狭小陈旧。我猜台湾在行政开支上

多半会有严格限制,不时听到有人议论政府即将开工的某个

工程,「那要花不少钱罗!」这类谈论说明台湾人已经具有

较强的公民意识了。

    凡此种种都成就了台湾的「底气」。当然台湾并不是没有

可批评处。我想,如果深入下去,我们可能会发现台湾的某

些不足,甚至许多不足。但无论如何,台湾目前所具有的成

就已堪称宝岛。这个被大海环抱的岛屿有着广阔的视野,在

近岸的地方是雪白耀眼的海浪线。

                                         吕志青    湖北   May 31,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