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围城3破解版中文版:从衣食住行看宝钗黛玉谁更时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29:53

从衣食住行看宝钗黛玉谁更时尚?
  我踏雪而来

 

 戏曲影视剧图画中黛玉宝钗形象分明:黛玉朴素,鬓上几点素雅钗环,衣着以白色为主,间以淡色衬之,是清冷的色调;宝钗珠翠环绕,艳丽多彩。

 久之,这些似乎是约定俗成的形象深入人心,以为黛玉寄人篱下,吃穿用度都靠别人解决,穿戴寒酸,再加上天生孤傲自许,目无下尘,不屑于那些花的粉的,对生活悲观失望;而宝钗是皇商,家里挥金如土,打扮得光鲜亮丽,乐观豁达。

是这样吗?



 

衣饰

 真正不喜欢花和粉的是薛宝钗。

 薛姨妈将精致时尚的十二只宫花让周瑞家的送给贾府众姐妹,说宝钗不喜欢这些花啊粉的。宝钗平时服冷香丸,有“冷美人”之称。宝钗不喜欢化妆也是有原因的,知道自己的容貌很美,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信,给贾府留下的第一印象:“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在众人的眼里,宝钗是第一眼美女,黛玉被比下去了。宝钗的骄傲是不需要这些花啊朵的来衬脱的。

以宝玉亲眼为证:

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宝钗身着半新不旧的家常衣裳:上穿蜜合色棉袄,沈从文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引用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浅黄白色曰蜜合色。”下着葱黄绫棉裙,戴着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披肩,表面上看不出奢华。“上袄下裙”这身装扮是汉族的传统衣装。衣料是富贵人家才有的。例如“二色金”:要用不同成色的黄金打成金箔,再做成金线。同一件衣服上的不同部位的织好的花纹,不同的金色或泛红或泛白交错,在花纹上看出出微妙的色差。即便半新不旧,但是质量上乘,普通人家穿不起的。

宝玉看出宝钗没化妆:“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描眉、涂胭脂是古代化妆的关键步骤。汉朝有一个官张敞因为为妻子画眉这个典故流传千古,后人以“张敞画眉”寓意夫妻感情和睦。做胭脂是古人的行业,分为口妆和面妆,《木兰辞》有“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不仅把人打扮得漂亮,还被视为对别人的尊重。宝钗“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证明脸上、眼睛都没有画妆的痕迹。不仅家居如此,平日里宝钗也是这样的形象,《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章中,宝钗再次素面朝天出现,被宝玉惊为天人。

宝钗的形象和别人区分开来,和黛玉不一样。

宝玉初见黛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只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那时,黛玉年小,也没写黛玉是否化妆,但是宝玉才情大发,当即送给黛玉“颦颦”两字,见了林妹妹这样“似蹙非蹙笼烟眉”的会说话的眉毛,比起宝姐姐的“眉不画而翠”,宝哥哥有了灵感吧。



黛玉爱好打扮,化妆品肯定不少。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她,她没说不要,只是不想要别人挑剩下的;湘云找宝钗要些蔷薇硝擦,宝钗说自己剩的都给了宝琴,说黛玉今年配了许多,建议找她要;宝玉要上学了,和黛玉辞行前,再三叮嘱两件事:一是晚饭等他放学回来再吃,二是胭脂膏子也要等宝玉回来再制。黛玉喜欢胭脂膏子,做胭脂膏子是宝玉的拿手本领,宝二爷在林妹妹面前还是颇有成就感的。 

黛玉的衣服是贾府统一定配制,估计和迎、探、惜三姐妹差不多。每逢过生日过节日都有新衣装,书中姐妹们诗词做了不少,却没有介绍她们选衣服料子的情节,估计是做什么穿什么,年青姑娘们都是鹅黄柳绿的装束。如果黛玉每天邋邋遢遢,不修边幅,宝玉也不会注意她的。黛玉非常注重外在形象,总是以一身光彩照人的打扮示人的。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只见李纨的丫头走来请黛玉.宝玉便邀着黛玉同往稻香村来.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齐踏雪行来.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 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羽纱”是毛制衣料,不受水湿,可防雨雪。清代王士祯《皇华纪闻》载:“西洋有羽缎,羽纱,以鸟羽织成,每一匹价至六七十金,着雨不湿,荷兰上贡者止一二匹。”清代的朝贡,经常出现大红羽纱、大红羽缎。鹤氅,据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云:“以鸷毛为衣,谓之鹤氅者,美其名耳。”可知鹤氅是一种以鸟的羽毛为原料的织物。氅衣,其长掩足,只露高底,胯有开衩,双挽广袖,衣周边缘镶花边,单夹皮棉皆有,其颜色因年龄大小而异(富育光的《图像中国满族风俗叙录》)。氅用以御风防寒,历代款式不同。穿起来有一种脱俗的美感,具有飘飘欲仙的儒雅风度。

“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掐”是一种针线工艺名称,“掐金挖云”即用金线做出边缘,再用其它丝织品挖出云头形装饰。“红香羊皮靴”就是染成红色的羊皮靴。“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青金是与赤金相对的,指不发红的金线。 “双环四合如意”是图案花纹的一种,这里指丝带头上所结的绦扣。绦,就是丝带。
    宝钗雪天穿的是“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莲青即蓝紫色。“斗纹”是指交叉的图案。“锦上添花”也是图案上又重叠花卉。“洋线番羓丝”指进口丝线与毛线混合的织物。宝钗的衣料是自家的,可选的余地比黛玉多,衣物料子是贵重的舶来货。

黛玉的“大红”、“红香”、“青金闪绿”与宝钗的“莲青”对比起来,哪一个更青春靓丽?



黛玉是个善于展示青春姣好的女子。她毫不掩饰自己的绰约风姿。第三回初进贾府: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第二十五回薛蟠不小心看到了黛玉,“忽然一眼瞥见了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而水蛇腰、削肩膀儿、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的”晴雯:“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妖妖调调,大不成个体统。”(第七十三回) 若黛玉素日以朴素的形象出现,无论如何也不会见到晴雯就联想到黛玉。二人的着装风格和审美有相近的地方。

 

 

居所

 

宝钗黛玉居所的布置截然不同:

刘姥姥来了,贾母带着她逛园子,首先来到黛玉房间。

刘老老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刘老老道:“这必定是那一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老老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刘姥姥认得书和笔砚,这两样多,觉得像个书房,以为黛玉的房间主要是文房四宝,再往下看。

刘老老笑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又不上房晒东西,预备这梯子做什么?后来我想起来,一定是为开顶柜取东西,离了那梯子怎么上得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东西都只好看,可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

刘姥姥直夸说屋里的东西好看,却不知叫什么,舍不得离开。黛玉的房里都会摆些什么呢?刘姥姥说这里比贾母的正房还要好,还要齐整精致。

刘姥姥对文房四宝的陈列的由衷赞叹缘于庄户人家对一种高境界高层次的向往,那个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种距离美,越是一时接近不了的事物,越想目不转睛的看着,也算见了世面啊。刘姥姥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这上等书房呢?黛玉很会拾掇屋子,房间布置地很雅致。

到了宝钗房里,刘姥姥就没有这种感受了,一直噤口不语,贾母本来带刘姥姥见世面,贾府里的小姐绣房居然还这么“别有洞天”:“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止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脸上先挂不住了,先自我打个圆场:“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没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第四十回)

王夫人、凤姐等都赶忙笑着解释是宝钗自己不要,把贾府送来的陈设都送了回去。薛姨妈也笑说宝钗在家一贯如此。

贾母不以为然,摇头道:“那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屋里这么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贾母嘴上说“倘或来个亲戚”,这亲戚就是现场的刘姥姥,可想而知,贾母很不乐意,住在贾府这个公侯世家,把绣房布置成这样,这不给贾府抹黑吗?

会收拾自己房间的人也会打扮自己,宝玉每天都要来潇湘馆看黛玉,肯定也喜欢黛玉布置的房间格调。黛玉的帐幔被褥,也是贾府统一配给的,比如刚进贾府时,“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并锦被缎褥之类” ,绝不会是什么青纱帐幔和朴素的衾褥。黛玉很热爱生活,宝钗似乎看不到将来。

 

 

饮食

 

在饮食上,二者的风格迥异。

以吃鹿肉一事来说,湘云大嚼大咽,讽黛玉假清高,宝钗劝宝琴说:“你尝尝去,好吃的很呢。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黛玉消化弱吃不了,宝姐姐怎么看也像冷眼旁观的样子,没参予与民同乐乐。黛玉吃蟹肉吃了一点就觉得心口痛,对于腥的膻的这些美味食物却是不拒绝的。所以贾母吃到好东西也惦记她,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

宝钗从小衣食无忧,薛家请客出手阔绰,搞到反时令的西瓜、藕还有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罗猪、鱼,请贾府人尝鲜,宝钗自己却说:“昨儿哥哥倒特特的请我吃,我不吃,我叫他留着送给别人罢。我知道我的命小福薄,不配吃那个。”宝钗在琢磨什么呢?费解。

 

 

 

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坐船,见了残荷叶,反应不同: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一闲,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呢?”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别叫拔去了。”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宝钗美丽高贵大气,人都觉得黛玉不及她。别人眼中这些残荷就是废弃该扔的,宝钗想像力逊色了一些。黛玉看懂了它的美。

有一个叫林徽因的女子也有这种情怀,据说她六岁时生了水痘,小孩子都要经历一回这种病,她的家乡叫“水珠”,呆在房屋里不能见风,她的姐妹们经常隔着窗子来看她,她竟然不像其他小孩那样感到病痛难忍,却说:“当时我很喜欢那美丽的名字,忘却它是一种病,因而也觉到一种神秘的骄傲。只要人过我窗口问问出‘水珠’么?我就感到一种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