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挤兑应急预案演练:天皇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14:42:26

天皇氏
     在位起讫: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
     生卒年:略
     出生地:天灵山(传说中的仙山)
     立 都:天 都(传说中的天帝都城)
     年 号:天皇氏
     道教神话神祗,即俗称“老天爷”。古史记载:盘古之后是天皇。天皇又称天皇氏,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史书上说:“天地初立之时始有三皇。”说天皇兄弟十三人,号称“天灵”,其中有一人先发明了数字,继而又发明了“天干”、“地支”,人们认为他是位了不起的圣人,便推举他为领袖,号称天皇。其余十二人都带领自己的部族各居一方,立国称皇,各传国一万八千年。
     应该指出的是,史书上所说发明数字和“天干”“地支”之事,只是古人的一种猜想。事实上这些发明在一百万年以前是不太可能出现。至于说“天皇兄弟十三人”,则是一条很重要的远古人类社会的信息,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意识到,在这个地球上除了中国之外也还有其它国家。因此,古人把天下分成十三个部分,而中国仅是其中之一。中国当时最高的领导人是天皇,别国领导人叫什么古人不知道。但是古人认为各国之人都应该同出一源,所以便把他们说成是兄弟。
     史书上说,天皇时期的人类“淡泊无为,而俗自化”,意思是那时的人类头脑很简单,思想也很单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其它哺乳类动物没有太大差别,一切顺其自然。而这种状况正与我们今天的科学考证相吻合。可见古人写史是有一定根据的,并非空穴来风。
     汉代的史学家孔安国认为“天皇、地皇、人皇”之说过于荒谬,便乱改史书,把伏羲、神农、黄帝称为“三皇”,他犯了一个极端无知的错误。三皇时期是处于上古早期的原始初民时代,而伏羲、神农、黄帝则处于上古中期的氏族联盟时代,怎么可以代替呢?诚如孔子《家语》所言“自伏羲以下皆称曰帝”,并不称“皇”。上古时代“皇”与“帝”有着本质的区别,“皇”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并非是指具体的某个人;“帝”则是某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是实有其人。
       天皇时期的地质年代属于新生代第三纪的更新世早期,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社会组织形式为血缘家族公社,婚姻形式为血缘群婚(本族团内的群婚)。这时候的人类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
     天皇时期的世界考古发现,除中国云南的元谋人牙化石外,还有1961年发现于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村的西侯度文化,距今约180万年。西侯度文化共获得了打制石器数十件,制作简单而粗糙,有砍砸器、刮削器和一件三棱大尖状器,遗址中发现有烧骨炭灰,证明此时的西侯度人已会用火。据分析,西侯度人很可能是云南东方人种的分支,由于当时全球气候转暖,冰川融化,寒冷的中国北方又恢服了生机,居住在元谋盆地的东方人因人口繁殖过剩,食物短缺,出现了生存危机。于是,东方人逐渐分裂成十几个支脉,陆续迁往新的地区开辟家园,其中的一支就迁到了今山西南部靠近黄河的芮城一带定居下来。
     另外还有,早在公元1891—1892年,荷兰军医杜布亚在爪哇特里尼尔附近地表下15米处发现的距今180万年前的一个头盖骨、3颗牙齿和一根完整的腿骨化石。1931—1941年,荷兰人孔尼华又陆续发现了三个头骨,多个下鄂骨和许多牙齿,被命名为爪哇猿人。以上考古说明,在东方人种存在的同时西方人种也已经存在了。这是东西方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类族源。
     古史天皇时期的初始阶段,正是我国中华人种的“东方人”向“元谋人”过渡阶段。此时地球处于16银系年的冬至阶段,由于地球环境变冷,许多原本温暖的地区变成了冰川,一些热带生存的动植物无法适应寒冷的气候,逐渐灭绝,幸存的动物有的改变自身的内环境,以适应寒冷的气候和恶劣的外环境,有的被迫向温暖地带迁徙,寻找适宜生存的外环境。当时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冰雪覆盖,到处都是冰川,生存的动物已经很少。而我国云南省的中部,正处于北回归线附近,气候温暖,四季如春,所以便有大批的远古生物云集在这里。元谋盆地成了古生物的天府之国。1987年4月,云南联合考古队曾在元谋县的小河村和竹栅村等地发掘出动物标本300多件,碎骨牙40多公斤,便是这一时期历史的最佳物证。
     “东方人”经过漫长的一百多万年的发展,族群猛增,食物短缺,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在距今180万年时,全球气候转暖,雪原融化,冰川消逝,原来生命稀少的寒冷地带又恢复了生机。气候转暖也给处于危机中的“东方人”开辟了新的生路,他们化整为零,分裂成十几个部落,各部落由族长率领分别往东西南北各方开发新的领地。这是冰川消融时期中华人种的第一次大分裂,这次分裂使中华人种向更广阔的地域推进,从而奠定了中华人种在世界史上的主流地位。

———————————————————————————————————————————

天皇氏

名词释疑

天皇氏的名号、姓名来历

  本词条“天皇氏”作为一个名词,它和“天皇”一词含义有所不同。“天皇氏”是指具体一位帝王,其个人资料已如上列。“天皇”一词则有两重含义:其一,指“三才”之一。“三才”就是“三在”,“在”指客观存在物;“三在”就是天、地、人。“天(皇)”是从静态角度看“盖天”宇宙模型时所见到的第一样事物;若从动态角度看,即从天地人的起源、演化过程来看,存在着先有太极,次生天地,天地交而生人物的世界生成次序,古人将此生成次序概括为“天一、地二、人三”。这一世界演化次序也称为“皇化”,而“天一”就是皇化世界形成的第一个步骤。因此,“天皇”是指世界三大组分之一,也指世界生成的第一步骤。简言之,“天皇”首先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人,但相当于一个“座位”,可以让帝王们轮流坐上去。比如,《尚书大传》把燧人氏放到“天皇”座位上,而《三坟》把伏羲氏放到“天皇”座位上,等等。本词条所指的“天皇”,是地皇之父,姓望,名获,字子闰,别号“天灵”、“防五”。其二,指“天皇氏”。此时,“天皇”被视为“天皇氏”的简化说法。

历史相关记载

  “天皇氏”、“姓望,名获,字子闰”、“天灵”、“防五”这些号、名、姓,都是苍颉发明汉字以后,人们用汉字追名那位先王的结果。三皇时代无书契,这一点,文献有记载,如《尚书纬》:“三皇无文字。”天皇是古越族。古越语是一种多音节语言。所以,天皇“姓望,名获,字子闰”的记载存在问题。

姓氏渊源

  天皇氏,姓望,名获,字文生;别号防五、天灵;地皇氏之父,人皇氏之祖父;“五龙”之首;古越族;以木德王天下;治所在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台址上;在位年代:2607 BC-   

天皇氏像

[1]2575 BC(参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   关于天皇氏的文献记载摘要   关于天皇氏在中国古代帝王序列中的位置   《帝王世纪》:“天地开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从引文看,天皇氏是天地开辟以后最早的三位帝王之一。   关于天皇氏的族属   《路史》:“天皇氏骧首、鳞身(原注:传说三皇皆蛇身)”。《说文》:“蛮:南蛮,蛇种。”又曰:“闽:东南越,蛇种。”上博简《容成氏》(简20):“禹然后始为之号旗,以辨其左右,思民母惑。东方之旗以日,西方之旗以月,南方之旗以蛇,中正之旗以熊,北方之旗以鸟。”   从以上引文看,天皇氏属于中国东南地区的古越族,亦即中国田野考古学所称的“良渚文化集团”。   关于天皇氏的语言   天皇氏是古越族,操古越语。古越语是一种多音节语言。古文献均称天皇始制干支。从天皇所制干支名可见三皇时代古越语之一斑。明代文献《三命通会》:“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于逢、旅蒙、柔兆、疆困、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我国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术语纪年。   关于天皇的地理位置   天皇之位在春秋晚期越国的领土上。吴王夫差被俘后,范蠡宣布吴王有五条大罪,其中第四条是:“夫越王勾践,虽(地处)东僻,亦得系于天皇之位,无罪,而王恒使其刍茎秩马,比于奴虏。”(《越绝书·吴王占梦》)引文中范蠡明确指出勾践之国系于天皇之位。   2007年11月宣布发现的“良渚古城”应该就是天皇之都。   关于天皇氏的时代定位   《路史》记载天皇之孙人皇氏别号“居方氏”。《补三皇本纪》记载说“(人皇)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这些记载表明,人皇时代中国九州土地上都有方形城邑。而天皇氏系人皇氏祖父,祖孙俩是同时代人,故可知天皇生活在城邦时代。我国田野考古学认定的中国早期城邦时代是中原龙山文化时代(2600 BC-2000 BC),因此判断天皇在位年代在2600 BC前后。   天皇氏是“五龙”之首   《河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五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春秋命历序》:“(五龙)父子分治五方”。闻一多《端午考》:“我们的建议是,五行中最基本的观念是五方,而五方是一种社会政治组织形态的符号,兼宗教信仰的象征。”“我们疑心古代奉龙为图腾的团族之下有四个支族,每支族又名为一龙,共有五龙。”“图腾时期,四支族的四龙各治一方,而以团族的一龙为中央共主,所以有五龙分治五方之说。”   按照《春秋命历序》,“五龙”是指天皇父子五人(一父四子),故天皇就是“五龙”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