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谣的节目: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EIU):全球最具创新力国家最新排名(2004—2008年)_国研网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38:08
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EIU):全球最具创新力国家最新排名(2004—2008年)
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EIU)
发布时间:2009-04-29
前言
2007年在思科系统公司的赞助下,经济学人信息部创立了创新指数体系,并依据这一体系对全球82个国家2002至2006年间的创新力状况加以了评估排名,并对其2011年前创新力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该项排名构成了主题为“创新转变企业产出模式”、探索国家及企业创新力来源的这一宽泛调研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创新是指以新颖方式对知识加以运用、并以获取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创新被众多企业视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竞争手段,而政府的决策者们则将其看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创新转变企业产出模式”这一调研课题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 创新既有利于各国的国民经济,又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但其微观经济方面的影响相对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要更为显著;
■ 更具创新力的企业的发展要优于其同业;
■ 与高科技产业集群联姻的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往往要好于同行企业;
■ 员工的技术能力及企业信息技术/电信基础设施对其创新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小国相对更具优势;
■ 中等收入国家创新方面的投资回报率(ROI)要高于富裕国家。
2009年2月,经济学人信息部对创新指数加以了更新。新出笼的排名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原始研究所得出的预测结论,不过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排名的上升速度却超过了预期。商务活动的急剧下滑和全球经济危机对2009至2013年的五年期预测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将对各国长期内的创新能力造成负面冲击。发达国家中期内仍将继续占据创新力排名的上游位置,尽管如此,经商环境的恶化将会削弱其创新能力。而与之相比,中国和印度的创新力排名则将会持续攀升。
未来五年内全球范围的创新力的提升速度预计将大大低于此前的预期。当前的金融动荡形势将对直接推动创新的多种创新投入产生不利影响。这很可能将导致研发(R&D)投资下降、教育培训投入减少、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质量下滑的后果。同时经济危机还将对驱动创新的某些环境因素——包括企业融资渠道、创业条件、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稳定性等——造成负面冲击。
创新力提升速度的显著下降将对全世界长期的经济增长前景产生不利的影响。
创新诸强的排名已悄然出现变化
日本、瑞士、美国、瑞典和芬兰位居该项指数排名的前列,但其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却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日本和瑞士仍分别雄踞排名榜的头名和次席,芬兰的名次从第五位攀升至第三位,而美国则从第三名下滑一位名列第四,瑞典的名次也下降了一位至第五名。
三个富裕的欧洲小国排名如此之高反映出其国内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均有助于推动创新。此外,鼓励创新的具体因素还包括高技能的劳动力队伍、对信息通信技术和研发活动长期不懈的政策支持、着力发展电信、生物制药、机床、精密仪器等创新密集型产业等。排名中芬兰名次的上升同样得益于这些因素,同时近年来其国内经商环境的显著改善也是个中的重要原因。
日本牢牢占据全球国家创新力排名的榜首位置

美国名次的下滑则充分表明过去几年中该国作为世界技术领导者的传统地位逐步动摇——我们预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下去。美国地位的式微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反映出其他国家正在奋起直追的现实。但同时这也是美国国内创新环境逐步疲弱的结果——当前的经济危机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种趋势。
中国在全球创新绩效排名中的名次出现强势上升(从两年前的第59名攀升至目前的第54名),这与印度名次的小幅上行(从第58名升至第56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其他大型新兴市场国家中,巴西的排名与两年前相比下降了一位,而俄罗斯更是下滑了两位。
当前这一最新排名基本印证了我们2007年所作的中期预测。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以专利数据来衡量,预期中创新驱动因素的变化就已对创新绩效产生了影响。受这些变化影响的既有中国和立陶宛这样的春风得意者,也有保加利亚、约旦、泰国这样的黯然失意者。
创新效率
各国创新投入的使用效率也不尽相同。将一个国家的创新绩效排名与其在创新直接投入指标上的排名作一比较,我们便可从中管窥到它的创新效率如何。如两项排名存在很大差距,而创新产出又高于创新投入,那么这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具有较高的创新效率,反之,如果直接创新投入排名大大高于其创新绩效排名,那相关国家的创新效率就是极为低下。
日本的创新效率处于很高的水平:2004-08年,其在创新绩效排名中独占鳌头,而在推进创新的环境因素指标中的名次则仅为第11名。日本的创新者们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在逆流而上。日本这个东瀛岛国资源贫乏,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这迫使它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不创新、毋宁死”的心态。日本大力投资于研发活动,其中由行业承担的研发业务比例超过了美国和欧盟。按人口规模计算,日本的科研工作者人数比例也高于美国,其高等教育质量也非同凡响。除此之外,日本高科技研发活动也十分活跃,因特网普及率达到很高的水平。创新密集性突出的高科技企业数量众多是日本经济的一大特点。另一特色在于这类企业与相关联的、密如蛛网、承受巨大创新压力的中小型企业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相比之下,中、东欧国家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回报率却低得惊人。其中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国家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时劳动力的教育水平较高并拥有庞大的科研架构,而另一方面其科研工作者们却没能做到与时俱进,融入整个全球经济。这最终导致这些国家的创新绩效乏善可陈。
一些国家在当前总体暗淡的创新发展前景中却已看到属于自己的那线曙光
当前世界正在遭受的这轮经济危机势必将对未来五年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经济学人信息部目前的预测是参与排名的82个国家2004-08年至2009-13年这一区间的创新绩效平均值仅会出现2%的增长。这要低于此前预测的2007至2011年平均6%的增幅。
根据我们目前的预测,与两年前相比,未来中期内直接和间接性创新投入都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经济萧条将抑制公共和私营部门对于研发的投入。同时它也将限制政府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和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
预期中创新环境方面最为重要的变化包括融资难、宏观经济和政治形势出现恶化、多个国家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劣、体制和监管环境呈现消极的发展态势等。这一预测并不是依据最坏想定作出的,因此仍存在情况继续恶化、进一步抑制创新的可能性。
各个国家的创新发展势头也不尽相同。由于众多新兴市场国家的起点较低,因此它们的整体创新绩效仍可能得到进一步改善,不过其前进的步伐则要慢于此前的预期。相比之下,少数发达国家的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预计则将出现下滑。这在英国表现得将尤为突出,全球性危机对其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冲击,其创新环境也因此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

中期内的排名变化
根据我们的预测,与2004-08年区间相比,2009-13年这个五年内排名领先的国家的具体名次将会出现一些变化。日本、瑞士、芬兰将分列第一、二、三位。德国的名次将从此前的第六上升至第四,美国的排名由此将下滑至第五位,而瑞典则更将跌出前五名。
排名较低的国家的名次也会出现变化。2007年我们预测认为墨西哥中期内的创新排名将会出现大幅上升,但其与美国比邻而居的密切关系眼下对其而言则是一大不利因素。墨西哥中期内的创新绩效预计将大体保持不变,而其排名也会停留在第48位。
饱受政局及/或宏观经济形势动荡之苦的新兴市场国家无疑将成为最大的输家。委内瑞拉、乌克兰、厄瓜多尔等国均属这一类别(2004-08年至2009-13年区间它们的名次将分别下降9位、8位、7位)。

尽管欧盟国家在创新绩效指标方面的排名仍将居于领先地位——2009-13年期间,创新绩效排名前10的国家中,欧盟国家就有5个;而前20名国家中,欧盟国家占了整整10席——但其进步幅度则并不明显。欧盟各国中有6个的创新绩效预计将会出现下滑,在我们的统计样本中,欧盟25国的创新绩效指数平均值(未加权)仅会出现微幅增长,从2004-08年区间的7.63上升至2009-13年区间的7.7(指数统计中不含马耳他和卢森堡两国)。尽管欧盟在提高创新绩效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尽管美国的创新绩效预计将会出现小幅下滑,但未来五年内欧洲在拉近自身与日本、美国的创新力差距方面并不会出现显著突破。
中国的崛起
在包括发达和新兴市场在内的所有经济体中,中国无疑是创新方面的最大赢家。2004-08年至2009-13年区间,该国的创新绩效指数将上升11%,名次也将从第54位跃升至第46位。印度的名次也将上浮四位,“金砖四国”中的另两个成员巴西和俄罗斯的排名则将保持不变。
事实上,中国的排名正呈加速上升态势。两年前,我们所做的预测认为该国2007-11年期间的排名将上升至第54位。而实际的情况则是,目前它已实现了这一目标,未来五年中其名次预计将再前进8位。
中国排名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在于该国举国上下正努力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在研发和教育领域,中国的投入可谓不惜血本,其国内的创新环境正在不断得到改善。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研发方面的投入(包括公共和私营部门两个渠道的投入)达到了870亿美元,尽管这仍低于日本的水平(后者这方面的投入高达1390亿美元),并仅相当于欧盟的三分之一左右(欧盟的研发投入达2430亿美元),但其增长速度却相当惊人。2001-06年期间,中国研发方面的投入年均实际增幅达到19%,其在GDP中所占比例2006年上升到1.4%。中国政府设定的目标是2010年将研发投入占GDP的百分比提升至2%。照其眼下的进度,中国即便2010年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其延迟的时间也不会很长。
目前单以科技工作者人数而论,中国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世界科技论文发表总数中,中国所占份额从1995年的1.6%上升至6%,全球排名达到第五位。该国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占了全世界总数的40%,几乎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平均值的两倍,远远高于美国15%的份额。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中很大一部分将继续流入创新密集型行业,外国企业也竞相在中国建设自己的研发中心。

中国的创新前景也并非一片光明;它同样面临着阻碍创新的诸多痼疾,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尽管近些年这方面的工作有所起色)便是其中的一大突出问题。
美国的领先优势逐步削弱
即便美国在创新领域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将是世界一大创新强国,并会继续保持其相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欧盟的显著创新优势。2009-13年期间美国的创新绩效与前一个五年的平均数据相比预计将出现小幅下滑。2006年其研发投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从1996年的2.8%降至2.6%,即便如此,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供的信息显示,这一数字仍几乎是中国的两倍。同期,美国公民专利申请数的增长势头也已趋缓,而其他国家仍在继续着它们奋起直追的步伐。美国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OECD)技术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下降。2005年,其在该组织成员国高端和中高端技术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为15.6%;与之相比,1996年的这一比例则高达18.4%。与中国和一些欧盟国家相比,美国国内科研人员人数的增速也相对较低,大学毕业生中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比例也低于这些国家。
最近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对美国若干科技领域发展势头渐趋疲软的现象表示出了关切。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出现下降(其占世界科技论文发表总数的比例从1995年的34.2%滑落至2005年的28.9%);去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2006年政府对于学术研发活动提供的资金支持25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国家科学委员会指出:“这种种指标叠加在一起便使我们不得不对其对未来美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国内高端技术岗位前景的影响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眼下的经济危机很可能将进一步加剧美国创新下滑的疲弱态势。然而,当前美国奥巴马政府已将环境技术、教育等领域的长期投资作为了其新近提出的经济振兴方案的重点,这至少有助于减缓美国创新力下滑的势头。
结语
距经济学人信息部首次推出创新力国家排名已过去了两年,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创新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势必将阻碍世界各国创新绩效的提高,为未来的增长前景投上一层阴影。不过各个国家遭受经济危机冲击的严重程度也不尽一致。得益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正在发展成为渴望提升自身世界地位的国家的典范。通过效仿中国举国上下为加大研发和教育投入从而完善其技术基础而付出的努力,其他新兴经济体或许也能在攀登世界创新之梯的进程中取得新的进展。
英文原文链接:http://graphics.eiu.com/PDF/Cisco_Innovation_Complet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