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坏学园2逐火之蛾虫后:李炳亭课改在线诊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00:41
 一、“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很多人还没有理解何谓高效课堂。严格说,如果从字面上理解,是为了高效而高效的课堂那就错了。高效课堂是一个教育概念,它由三大系统作为支撑,第一是“两惟”的教学系统;第二是“以学评教”评价系统;第三是“开放搞活”的文化系统。
  这里,我先介绍教学系统。它主张相信学习、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它是基于学生主体而建构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概念,在教学关系上坚持“惟学”,在师生关系上坚持“惟生”。高效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概述,其实就是希望“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这句话蕴涵的教育意义体现在,首先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准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即自主地学;其次,重视和放大每个学生的自学体验;第三是培养和强化了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高效课堂是完全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它甚至是新课改理念的力行和实化!之所以,高效课堂能够被一线广泛认同和接受,我想原因大概就在这里。否则,为了高效而高效的“高效课堂”是假高效课堂,或者说我应试教育的变种!
  罗杰斯名言:没有任何人可以教会别人任何知识。所有的会都是学会的。学生“幼稚”,那是他的基础,可如此幼稚的学生有可能是电玩高手,为什么?不动手练,谁都不会从娘胎里出来就带着技艺的!
  提倡高效课堂正是为了让教育回归到“人”上,也就是教育即人学上来。对于那些基础很差的学生,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往往更是束手无策的,现在,把学习权益回归,则有可能解决他们的问题。这很像是吃饭,基于自己的需要来自我解决!建议大家多研究我所主张的高效课堂。这方面的文字在我博客里有很多,千万不可望文生义!

二、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在传统的教学上,教师的定位是“二传手”,因为这样的定位便决定了教师成为学习成果的决定者,这是错误的。新课改改什么?不仅是改教学方式,重要的是改变教师角色,即变原来的二传手为高效课堂主张的“一传”——让学生和学习直接对话,这时候教师是什么——一个学习者而已,也就是新课改理念里讲的“平等中的首席”。
  如果你们理解了这个定位,那么课堂则变成了“自助餐”,也就是各取所需,这便是我形容的超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加以影响和干涉!否则,便是不道德的。有人说,教师不讲,学生不会学怎么办?很简单,设计导学案呀。因此,我把导学案比喻成“学步车”。但仅仅有导学案学生仍然可能不会学,这时候,教师就要设计学习——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导学案三个字很奇妙,导——引导;学——核心;案——设计。
  千万记住:无限方法教师的作用和教的功能便是反教育的,也是对教师的极度不尊重!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师的确在决定着学生的自学(我还要说明,新课改的自学是“自主学习”的简称,包括三种学习方式,即独学、对学、群学)。比如导学案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乃至于学法指导等。教育其实就是遵顺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让学生去“经历学习”,甚至准允学生去遭遇困难。
  学习即经历,学习即游戏。“做中学”、“玩中学”,学习即合作、共享,唯有这样才可以把学习上升为一种“情感活动”。年龄较小的儿童更喜于或者说习惯于高效课堂,从天性上讲,每一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更依赖于“群体生活”,更愿意和同伴交流,因此应该放大“分享”这一环节,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教”。
  导学案是学步车,在初期当然会让学生去依赖。要知道,课堂的价值不在于让学生学会知识,而在于获取学会知识的方法,“会学”就是“能力”,而能力需要一个来源?这个来源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它只能来自于导学案,我在前面讲过的,导学案必须能“导”,不能导的只能称为“学案”,如果仅仅为了让学生学会,不需要导学案也没什么的。我一般不建议急于取消导学案。等到学生会走了,再丢掉“学步车”也不迟的,别急,急了会摔跤的。
  但教师编导案,学生编学案,两案相映,则不失其为一种尝试!

三、大班额如何课改?

我常举例说,班额再大还大得过麻将馆吗?麻将馆是如何组织“学习”的?分组呀,麻将馆不是四人一组吗?打麻将很能说明教学问题。打麻将其实就是学习建构,基于自己的基础、认知、思维完成知识的建构。如果学习就是打麻将,那教师则不可干涉学生的自主建构。
  因此,我把小组学习称为没有围墙的小班化。对教师而言,所谓学习调控,必须是基于学生先学之后遇到的问题,如果小组内部就可解决,教师要敢于放权给小组,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才准许教师现身,但现身不是讲授,而是点拨。
  有句名言:知识原本栖息在枝头上,等着学生去发现。一旦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事,无须老师操心。教师绝对不可以专门与学生的“兴趣”、“天性”作对!否则,则事倍功半,导致厌学!如果爱心就是教育,那么,兴趣就是学习!

四、关于课堂评价
  如何评价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前提是必须先清除好课的标准。我以为好课都有共性,有相同的DNA:
  ◆自学的课:自学即自主学习的简称;
  ◆动静结合的课,三动:身、心、神俱动;
  ◆注重展示的课堂:大展示与小展示结合;
  ◆有这样流程的课:自学、展示、反馈;
  ◆师生相长的课堂:兵教兵、兵教官;
  ◆情感的课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关于评课——
  叶澜教授曾经有个五条,我把它称之为叶五条:
  有意义(扎实)、有效率(充实)、生成性(丰实)、常态性(平实)、有待完善(真实)
  我也有五条,姑且称之为“李五条”
  ◆状态(看动作、听声音、察表情)
  ◆参与(教师统计到组、组长统计到人)
  ◆效果(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流程(自学、展示、反馈)
  ◆师德(讲超过10分钟师德不达标)

五、学生不发言如何办?
  有时候课堂的问题需要换个角度去看待,比如学生不发言,最主要的原因是班级文化出了问题,也就是说这个班,还没捏合在一起,我常这样形容,咱们****的队伍从来不可或缺两样东西,一个是旗帜、一个是军号。旗帜和军号是象征,它们分别象征什么?假如每个班级都有这个“象征”存在,他们还会游离于集体之外吗?有了共同的信仰,就有了凝聚力,就会不抛弃、不放弃,就会一个也不能少;其次,就是小组的建构问题,表明你所在的这个班,组内“关系”不明确,组间成员缺乏合作意味,这是教师的责任,强调不够;再其次,你要注意课堂上的“捆绑评价”,从来激发班组荣誉感;第四,那就是要反思学习目标的设置,是不是太过,脱离了这几位学生的基础,导学案的设置一定要分层,要“目中有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任务;第五,那就是你要想发动汽车,就必须找到点火的那把钥匙,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和学情,他实在不应该一味研究教材,而应该多研究学法,对于所谓的“差生”,恰恰需要多一份耐心,多鼓励,多让他们展示,哪怕他们多认识一个单词,也是了不起的成就。
  有老师问,怎样调动学习差的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讨论中来!这个问题我回答过了。你的小组建设有问题!班级文化建设也有问题,没形成集体或者团队概念。第三,就是你的评价有问题,你没激发出集体荣誉感!新课改理念是六个字:自主、合作、探究。在具体操作时,记住:先自主,自主解决不了,然后再合作探究。有个递进关系。现代人不会合作这也是事实,合作意识需要培养、引导、激赏!解决我的问题:一是找一个负责任的“小领袖”;第二,教师要注重小组评价,孩子的天性就是争强好胜,你用评价刺激他们;第三,要注重小组文化的建设。

        六、尊重学生个性课堂就乱吗?
  专家的许多设想好像都是理想状态下的学生,而实际的课堂受许多客观因素制约,是千变万化的,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很容易导致课堂混乱。有时,课堂上无论教师怎么组织严密,小组长多么能干,总有几个厌学者偶尔开小差,怎么办?
  你的观念很成问题!你知道活动这个词吗?因为活才会动!孩子是活的,正如你所说千变万化,既然千变万化你为何要严密组织不准许他“混乱”?什么叫组织严密?是杀人灭口的纳粹行径吗?
  你先转变观念,想通了:课堂是谁的?我们为什么办学?教师是干什么的?记住,无限放大教师的作用和教的功能就是反教育的“非人教育”,教师的作用不是控制,是激励、点燃、引导,学习即自学、经历、体验。因为控制太多,学生才会反抗、厌学的根源就在于教师的控制过度。

七、教师怎样对待录像课培训?
  一般情况下,我是不太主张学录像的,学录像和上“电视大学”差不多。
  课堂即情感这句话还可以说成“学习即情感”,一旦离开了“现场”,真实的情感则无法发生,至于所谓的“亲临其境”,那是另外一回事。那么,学录像课就变成了研究一个“历史事件”而已,因为你无法参与其中,无法成为学习现场的一部分,你只是在隔岸观火,欣赏一下而已。因此我怀疑学录像的效果!但我不拒绝让教师学录像,至少可以开拓眼界。
  如果学录像是为了提升教师所谓的专业化,这种方式显然不太好。看既然选择了,我的建议是不妨从一下三个方面仔细观察:1、教师在扮演什么角色?他是一个激励者、合作者还是一个“旧教师”,即所谓传道授业解惑的人?2、他是否在展现所谓的课堂艺术?如果是,他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的?3、看他的课堂流程,是不是“自学——展示——反馈”,还是上台就讲?4、看他的课堂是不是有学习的狂欢?5、看他是否在利用学习小组,又是如何评价小组的自主合作探究的?6、至于什么台风、仪表、普通话、讲授的艺术,统统不需要,记住:好老师一定是发动学生自学的人,而能说会道、上串下跳的不是什么好老师,至少不是新课改理念下的好老师。
  我一向以为最好的培训是回到课堂上,要想学会开汽车,最好的方式是“试驾”,可能比背会和研究交规重要得多!教师培训首先搞清楚培训什么?教师其实就是个驾驶员,而不能培训成修车工。我反对时下的大多数培训,我建议培训还是要回到课堂上来,教会老师们开汽车,光背诵“交规”是没用的,而要学会开汽车,当然首先必须要“上车”。不能把教师专业化培训搞成教师的负担!

八、“改良”与“课改”
  课改其实说穿了无非是变教为学,变灌输为引导。因而,我倒建议你是否应该调整一下课堂环节,即“先学后教”。按照你的四步,先导情,因为课堂即情感,教师的作用其实就是点燃、激励、带入,然后任由学生去经历和体验,所以第二步才是“学”于“括”,第三步,教师根据学生“括”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采取精讲与提升,当然难度在于你因为缺少“展示”这个环节很难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我多次讲,展示即暴露,所以我建议这一步是必须要加进展示环节的;第四步,学生依据教师上一步的归纳,把知识转化为“创案”。创案其实就是对学习成果的检测。
  之所以说你在改良,是因为你还深陷研究如何“教”更加有效,而没有彻底放弃教或者说变对教的研究为学的研究!我的建议是教师必须从对教材、教法、教学效果的研究变成对学生、学情、学法的研究,必须变对知识立意的追求为能力立意的追求。学会知识不难,难的是获取学会知识的方法!而能力必须在学中或者叫自学中生成。
  课改需要走四步路: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可惜的是很多人以为课改是教法的改良,我说这无异于“给马车换发动机”,只能走回头路。课堂的问题说穿了就一句话:根本就没有学生主体,遗憾的是我们每个教师几乎谈起新课改都会说“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可满堂灌的课堂有过学生主体吗?至今很多人依然以为教书就是教师讲、学生记!教育观念的保守和落后,导致了课堂的原始和恶俗,结果是误人害己!因此,我建议你从现在开始,专注研究如何让学生自学的问题!对教师而言,好教师一定是发动自学的老师,而坏教师一定是能说会道和上串下跳的老师!

九、“导学案”和“讲学稿”

你要知道六耳猕猴无论怎么变换,最终和孙大圣有着本质的区别。
  目前,有太多的人跟我们喊高效课堂、喊导学案,其实这些东西都不是我所主张的真正高效课堂。我说高效课堂是一个教育概念,不只是为了高效!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有些高效课堂是应试教育的变形!我写过一篇文章叫高效课堂打假,你可以去我博客上找。
  真正的导学案,三个字足以说明了一切,导是功能。你看他们的导学案导了没有,我说导学案是学步车,学生的学习能力正是来自导学案的培养,没有导如何能叫导学案?学,是核心,导学案是服务于学生学的。案,是设计。因此导学案的全称是“引导学生自学的设计”。请问,学步车是负担吗?但“导学案”一旦背离了我刚才所说的宗旨,便一定不是好东西了。

十、知识与能力
  我一直在讲的是,如何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知识和能力中间有个“开关”,这个开关就是应用!试想,如果没有“多话”而仅仅是灌输,那知识仍然只能是知识,无法化为能力。对话就是经历和体验。对于你提到的教材就是知识,我只能说对了一半,为什么呢?知识其实是个“死体”,一旦缺少了学生自己情感的注入,这个死体是没有意义的,唯有注入了情感或者说在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和体悟之后,这个知识才可以变成一个“活体”,也就是说发生了质变,才回和学生的生活、生命有了关联。同样,理科的实验也必须是从学生的经验和基础、情感出发,让学生去动手、动脑、动心乃至于动神。佐藤学所谓的客观世界我以为还不全面,还要加上精神世界。客观世界即生活和生活经历,而精神世界即情感和情感需要!其实我的观点和佐藤学并不矛盾,他同样是我喜欢的学者,一个真正的学者,在中国这样通透的学者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