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力圆石五 兑换:体现课标新理念 构建教学新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9:59:45

体现课标新理念  构建教学新模式

                 ——从一节课谈《思想品德》复习课教学

  合肥四十二中   罗勇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行新课改已经是第三年了,今年是新课改以来的第一次中考。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很多老师对如何进行新教材的复习感到茫然,有的老师不钻研新课标,领会新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耗费了大量时间却达不到复习效果;有的老师以“不变应万变”,抛开新课标,仍然按照老办法、老模式,单纯用各种复习资料作为复习依据,结果只会使思想品德课的复习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那么如何使思想品德课的复习更有效?如何使复习课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精神呢?下面我通过一节复习课为例,以自己的“激趣设疑——明确目标——互动交流——巩固训练——感悟提升”教学模式来谈谈我上复习课的做法。

复习内容:交往与沟通——我与父母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认识自己、认识父母;⑵懂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2、情感目标: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与学会适当地表达

3、问题解决目标:⑴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会理解、感激父母;⑵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与父母的权利义务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

(活动一)激趣设疑

选用了《三毛流浪记》中三毛孤苦伶仃流浪在街头的画面导入教学,设置问题:此时三毛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活动一完之后,学生自我总结出:人人都渴望得到家庭的温暖,但如果处理不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这一切是枉然。

[讲授新课]

(活动二)明确目标

通过学生思考,归纳出了相关知识结构

          心理品质→理解父母

                     感恩父母

我与父母  道德情感                   “三句名言,十个建议”

                     孝敬父母

          法律关系→家庭成员之间

的权利和义务

结论:清楚了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什么,未来的中考可能会考些什么。

(活动三)互动交流。

1、小品表演:通过对小品内容的分析,找到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2、小组讨论:中学生应如何做到孝敬父母?

3、生活思索:对杨丽娟“追星”事件的思考。

结论:沟通是跨越“代沟”的有效办法,中学生虽然没有经济能力,但同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担负孝敬父母的责任。

(活动四)巩固训练

1、看漫画《孝子》,谈谈你如何评价漫画中“孝子”的行为?

2、答题技巧:如何解答漫画题?

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家庭对构建和谐家庭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请你为构建和谐家庭出谋划策。

结论:懂得了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知道了解答漫画题的方法,激发了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热情。

[小结]

(活动五)感悟提升

1、学生介绍田世国、林秀贞等“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在态度上认同这些先进人物的作法,从内心中受到真情的感动。

2、听歌曲《天下父母心》,通过动情的演唱,感悟到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

结论:学生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情感得到了升华。

在这节课中,我注意把握了复习课的几个基本内容:

一、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知识

《思想品德》中考反对死记硬背,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不是不要求识记了,更不是削弱对基础理论的考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既不能忽视识记能力的要求,认为“开卷”考试,识记不再重要。更不能忽略活动能力的要求,认为它是虚的,不好做到。应该让学生少背多思,注重理解,反复熟练,学会“知其所以然”。并可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识记的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弥补复习中的不足,打好知识基础。这节课,我就通过多种方式,巩固了“和父母平等沟通”、“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等考点,强化了基本知识。

二、回归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当前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其考查的范围不会停留在某个具体知识点的考查上,而是突出知识的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强调知识间的相关、相通、相连性,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融会贯通,最后落实到知识的综合运用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识记的基础上将原先按课分节所学的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综合,重新构建成有条理、有顺序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理解贯通基础知识点,以有利于知识的存储、记忆和提取。我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将分课学习的知识归纳成结构图,使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从而达到宏观上把握教材,微观上融会贯通。

三、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新课标同旧课标相比,尤其注重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杨丽娟“追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热点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生活,关心自我成长,让课本的知识和理论进入实际的生活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掌握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许多同学在考试中丢分,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而是没有正确把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突出表现为:审题能力差,答非所问;表达能力差,答案言不及义不能正确使用政治概念恰当表述;考虑问题不全面,答案不完整;归纳、概括能力差,答案照抄照搬教材等。我在这节课中,精心编选了漫画题,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听课、答题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讲解答题技巧,使学生对解答漫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等现象。

当然,仅仅有这基本环节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还创新地设置了几个环节:

一、激趣设疑,唤起学生探究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有了兴趣才可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但是兴趣、情感这东西不是自来水,拧开水龙头就会有,它很多时候需要一定的情景来激发。在这节课中,我设置了五个活动,创设五种情境,激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讨论、自由发言、归纳总结,最终解决问题,生成知识,最后落实到学生的自我行动中,以实际行动认同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依据教材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则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当中,促进他们的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这节课的 “互动”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①针对问题,小组展开讨论;②根据需要,让学生编排小品,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③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等活动形式,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完成某个教学环节;④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参与学生的讨论、表演,构建“师生互动”模式。

  三.感悟提升,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是一个打造自我、体验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能指导现实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自觉地担负起学生的责任。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才能使其道德层次有个提升。学习与情感的关系,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把他们比喻为池塘和水的关系:“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思想品德课不只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每学完一节课,都应使学生的思想有个感悟,有个升华。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选取了“感动中国”先进人物的事迹作为材料,使学生感受到了平凡人身上精神的伟大。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平时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不听父母教育感到羞愧,情感得到了升华。最后,一首动听的歌曲将学生内心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复习不能只是将学过的知识念一念、划一划,而是在内容上重视基础,对象上以人为本,方法上营造情趣,环节上讲求实效,技巧上链接生活,将知识传授(设计安排课程的知识点)——获取方法(解决知识如何掌握的问题)——德性与价值观的养成(情感培养、态度的改变、行为习惯的获得、德性的提升)作为复习课教学的主导思路,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精神,提高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