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我的兵第4:中学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20:21:37
研究总报告 中学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
一、序言:
2004年12月14日,我校学生贾永品坠楼,经医务人员奋力抢救方脱离生命危险。后经了解发现,该生在家庭中长期受漠视,遂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近年来博士孟懿跳楼事件、“好学生”徐力杀母事件、马家爵事件、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红领巾上吊自杀事件等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他们无视人类和动物生命存在价值的过激行为不断为我们敲响警钟。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意外伤害造成的非正常死亡已成为危及中小学生生命的首要原因。据教育部、公安部等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1]当前中小学生中自残、吸烟、酗酒、吸毒、网络成瘾、厌学等现象层出不穷,毫无疑问也是对生命的漠视。
同时,我们意识到,当前基础教育中生命教育严重缺失,存在以下问题:1、缺少灵魂,充斥着利己主义和实利主义,在实施过程中缺少对生命的关怀,存在把下一代教育成“有知识无智慧、有智商无情商、有目标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理想”的潜在危险。2、处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两难之中,素质教育现身明处,应试教育却隐在暗处,众多学校或默不作声死抓分数,或对外高喊素质教育、对内封闭管理,搞“精神特区”,把应试教育抓得滴水不漏,把学生训练成了考分机器。3、忽视生命教育,许多学校在实际操作上偏离了“生命”这一基点和核心,以粗暴和冷酷取代了爱心,以严格的管理取代了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只教学生“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培养的学生有知识,有理性,但无爱心、无情感、无人性味、无品味,甚至心理问题严重等等。
目前我国经济日益发展,文化日益多元,观念日益开放,资源日益丰富,这些虽然极大的改善了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却同时也为他们的身心成长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而与此不相适应的却是当前基础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面对如此现实,我们认识到开展此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决定对此展开专题研究。
二、摘要:
在中学开展生命教育必须先从学校理念和规章制度上得以体现,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实行学校“全面工作”“全局推动”和“全员参与”,从整体上形成具有生命教育特色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将生命教育的理念内化为学校长足发展的可传承的精神文化内涵,并将之具体到每一个师生自觉、主动的行动中,才能最终实现充满生命气息的特色学校,让教师快乐幸福地工作,学生快乐幸福地学习,使师生在享受快乐的校园时光中实现生命价值的自我超越,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社会化。
我校中学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从锤炼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开发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生命力高效课堂、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等方面入手。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①在高中开展生命教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应各有侧重,还应涉及生涯规划、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等方面。②开展系统的生命教育是实施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实现生命价值。③教师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和根本,能够体味生命价值的教师才有可能培育拥有生命情怀、善待生命、幸福生活的学生。在中学开展生命教育,受益者不仅是学生,还有所有的教职员工。④我校生命力高效课堂的创建符合目前我国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个体生命得到了尊重、个性差异得到了肯定和认同。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共同得到了成长和提高。
关键词:中学 生命教育 实践模式 生命力
三、内容结构图
本研究报告内容结构如下
一、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1.西方哲学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2.我国哲学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3.心理学理论基础
4.教育学理论基础
(二)相关研究成果
1.生命教育的源起
2.国内生命教育研究
3.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三、研究程序: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一)设置邯郸市一中生命教育机构
(二)2006届学生生命状态调查结果
(三)2009届学生生命状态调查结果
(四)教师生活质量调查结果
(五)生命教育显性课程实施情况
(六)生命教育隐形课程实施情况
(七)打造生命力高效课堂
(八)开展生命教育系列专项活动
(九)拓展“生命氧吧”心理咨询平台。
(十)构建中学生命教育实施模式图
(十一)构建中学生命教育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图
五、分析和讨论
(一)在中学阶段开展生命教育是可行的,高中生急需生命教育,在高中进行中学生命教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开展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育内容、手段和方式,在班级、课程、学生德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开展,形成全体教师团体参与、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在高中阶段心理成长的全过程的良好校园氛围。
(三)教师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和根本,开展生命教育的受益者不光是学生,更能实现教师生活质量的提高。
(四)我国目前的教育评价机制应更关注师生生命质量。
(五)生命教育不是阶段性的教育,而应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调动全社会的共同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的合力。
六、后续研究方向
七、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三部分:主体部分
一、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中学生命教育过程的启动、实施、运行、评价以及相关制度建设,将德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在先,重在预防,通过生命教育的实施,提高全体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生命教育意识,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意义
课题组认为,当前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对生命现象和生命价值的认识比较模糊、心理素质不强以及受社会亚文化负面影响等是导致他们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因此,中学生命教育的开展,决不能搞一枝独秀,单兵作战,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潜移默化和全方位的教育,突出学科的作用和学生的体验,教会学生处理好生命与自我的关系、生命与他人的关系、生命与社会的关系、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等四个关系,遵循认知体验与实际相结合,发展预防和干预相结合,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等四个结合。
(三)研究假设
开展系统的生命教育能够有效促进中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的提高,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生命教育的理念可以融入到中学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创建中学生命教育实践模式可以通过建设充满生命气息、人文关怀的生命教育校园文化、开发和实施生命课程体系、开展生命教育特色项目活动等途径来实施。
(四)核心概念
1.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2]。
叶澜教授提出应把生命教育引入到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使教育“返璞归真”。首先,她认为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的基础性构成,教育活动就其过程的本质来看是人类精神能量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转换和新的精神能量的生成过程。其次,师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校各种实践,是学校教育成效的基础性保证,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在保证,也是人的生命特征的本真体现。让师生的生存基调变为被动受控,是对生命原生状态的扭曲。所以“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生态工程”,是教育上的返朴归真[3]。肖川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一个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而又涵括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因而是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主题和领域[4]。
2001年,张文质梳理出“生命化教育”的精神内涵,生命化教育本身就需要用一种生命的方式去直面教育的现实,理解教育的困难;同时,用“生命在场”的方式成全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每一个教师也将因为自己的生命实践而不断地去确认自己工作的意义、存在的价值,从而不断获得生命本身的丰富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纵观国内许多生命教育研究,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钱巨波在“生命教育论纲”一文中指出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要确认生命的整体性和人发展的主体作用;二是要按照生命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需求实施教育;三是其终极目标是培养人热爱人生,珍视生命,塑造健全人格,充分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和人生智慧,为受教育者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奠定基础”[5]。他从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终极目标两方面概括生命教育的内涵。许世平在《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中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他从生命教育的活动过程与宗旨来理解生命教育[6]。刘慧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规律所进行的教育。”她从生命教育所关注的三大关系来论释生命教育的内涵。
2.模式(Model)
“模式”英语表达为model,拉丁文则为modulus,其原意为尺度、标准。在社会学中,模式是指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7]。《现代汉语词典》注明为:“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当代新观念要览》指明:“模式指一定事物通过自身程式化的努力使之形成同类事物的样式或典范。”美国比较政治学者比尔和哈德雷夫是这样定义的:“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英国的丹尼斯·麦奎尔和瑞典的斯文·温德尔从传播学角度将模式简化看作是:“用图像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的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一个模式试图表明任何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美国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认为,模式是一个予各个行动以意义,并将各个行动包容于文化整体中的媒介。美国埃金、考切尔克、哈德认为:“所谓模式,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具有规定性的教学策略。”[8]
3.实践模式(Practice Model)
课题组在“百度”搜素“实践模式”之一词组,用时0.050秒,找到相关网页约124,000篇,在各个领域这一词组均有应用。但是,至今尚未在相关资料中搜素到关于“实践模式”的定义表述。本课题研究综合以上研究者对于模式的概念定义,将实践模式定义为:“为了达成某一领域的具体目标,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具体行动研究,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探究影响达到特定目标的所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深入到工作实施的运行体制、评价机制等方面,概括提炼出的在对应领域中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和推广性的样式、途径和典范。”
关于实践模式的特征,本研究采用李文科关于“模式”的三个特征表述:
一是仿效性。模式作为一种参照样式,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其构成要素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们可以照此模仿,甚至照着做,进而得出近似结果。
二是中介性。模式既有从理论到模式再到实践这一程序,也有从实践到模式再到理论这一程序,它是介于理论与应用之间的中介形式。它沟通理论与实践,作用于理论与应用 , 既能促进理论提高,又能促进实践发展;既有理论的指导性,又有具体的操作性。
三是发展性。模式不是僵化的结构形式,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系统。[9]
课题组认为“实践模式”在满足以上三个特征的基础上,还有一个核心特征,即为“实践性”:实践是世界和万物的创造者,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模式是在具体的主体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探索、提炼并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它活动对象在借鉴和使用时,具有可操作性,高质量地完成既定的任务,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对生命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比较集中的观点是运用了“生活世界”或“生活教育”和生命哲学。在哲学史上或教育史上有关生命的课题有许多不同的标题,如:人生哲学、生命哲学、价值哲学、生死教育、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等名词虽有不同但所牵引的核心都是以人的生命为内涵。因此,生命与教育关系的探讨在教育史上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在哲学史上更是一个已经历了上千年的科目。
1.西方哲学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在希腊哲学最兴旺的时期,已有一种普遍的趋势,就是对宇宙、生命及人的关怀,因此当苏格拉底为了追求真理献出自己的生命时,生命教育实际上已是当时最热门的课题了。到了亚里士多德更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中的追求真理为其人生的目标。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的西方哲学在经历了中世哲学及近现代哲学之后,对生命的发生及内容和意义虽有不同的说法,但对生命的重视却是一致的。这些有关生命意义的回答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快乐主义或者说幸福主义的生命观和禁欲主义或悲观主义的生命观。以德谟克利特、昔勒尼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十五十六世纪的人文主义者等为代表,他们的生命观属于快乐主义或幸福主义的生命观,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追求生命的快乐和幸福,充分享受生命和生活的乐趣,这种快乐和幸福是在现实世界中通过个人努力能够最终实现的,重视心灵或精神的快乐,也就是心灵或精神的安宁与闲适,有的甚至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快乐;而犬儒学派、中世纪神学、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海德格尔哲学的生命观则属于禁欲主义的生命观,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感叹于生命的短暂、于世事的无常,对现实充满了犹豫、迷茫与困惑,将希望寄托于神、上帝或者期望借压抑本能欲望乃至通过死亡以达到生活的安宁和灵魂的安静。[10]
2.我国哲学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热爱生命乃是中国哲学的共同精神,中国哲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生命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强调“正德利用厚生唯和”,生生不已,正是中国哲学的共同或唯一的本质。生命教育的思想在我国早有其深厚的基础,如:道家贵己重生、儒家以人为责、佛教普度众生,“儒家要把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流引向社会规范秩序和道德伦理实践中去,而道家则要把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流从社会形态中拉出,引向原始的自然状态中去”[11]。《易传》讲“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天地之大德曰生”;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更明确地论述了这一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后来的儒生在他们的基础上更有“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报任安书》)之说。金岳霖和冯友兰更认为作为“最高境界”的“道”,是要解决整个人生的问题,而不是要获得某种知识。一部中国哲学的发展史毫无疑问就是对生命和生命化教育的深层思考进程。
3.心理学理论基础
从心理学出世以来,其发展就关乎着相应时期的教育取向。人性问题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学派等他们对于人性的看法,对于生命的态度影响着教育学发展的历史。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心理学的范围,波及医学、人类学、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一代教育家们的教育观点。本能理论认为人有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表现为生存的、发展的一种本能,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一种进取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力;死本能表现为生命发展的另一种对立力量,它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中的一种破坏性、攻击性、自毁性的趋力。教育立足于“人”,发展本能中的积极进取的一面,就是要借由“本能我”的强大力量,在“现实我”的调控下,实现个体的“理想我”,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对于指导生命教育实践有一定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探讨意识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打开了心理学研究向上或向社会方面发展的通道,再次从主体内部出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关于人类精神生活研究的内涵。如人的价值、生活意义、自我实现、意识状态转换、超越自我、高峰体验、生死体认、宇宙觉知、人类协同等等。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也包涵了生命教育思想。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教育学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其在心理学上的影响。它对教育的评价机制提出了挑战,是新课程改革的源头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至少由七种智力要素组成: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的智能。随着研究的深入,1996年,加德纳在七种智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即自然观察者智能。1999年,他又提出的第九种智能——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指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存在智能的提出对于现在教育界所思考的生命教育有很大启示。
4.教育学理论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世界是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活动的发源地,是一切人的生命、生活、组织、社会的存在基础,是个体生命存在的真实根基。“生活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要回归生活,增强人的体验与情感,应格外重视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关切、关注和关心。
朱小蔓提出“教育正与种群文化和物化文化结合的愈益密切,而另一方面却与个体生命和人化文化日益疏离。”1叶澜认为教育就其本真意义来说,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2。她还提出了“具体的个人”的观念:要承认人的生命是在具体个人中存活、生长、发展的;每一个具体个人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具体个人的生命价值只有在各种生命经历中,通过主观努力、奋斗、反思、学习和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创建和实现;离开了对具体个人生命经历的关注和提升,就很难认识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体个人是既有惟一性、独特性,又在其中体现着人之普遍性、共通性的个人,是个性与群性具体统一的个人。程红艳提出“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12]。
(二)相关研究成果
生命教育的思想在我国早有其深厚的文化根底,如“道家贵己重生、儒家以人为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1.生命教育的源起
最初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13],1968年他创办了“阿南达村”、“阿南达村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并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加拿大学生生命教育公司向广大学生及教师宣传健康生活理念。瑞典的老师会让孩子们摸着孕妇的肚子给他们讲人的出生[14]。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在英国,殡葬从业人员或护士会告诉学生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美国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早,内容丰富而又多样,已经成为了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死亡教育、品格教育、挫折教育、生计教育等[15]。
日本1989年修改的新的《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目标[16]。
2.国内生命教育研究
国内生命教育的研究最早始于台湾。台湾的生命教育最早于1976年引入。1997年,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由台中市晓明女中依照该校实施多年的伦理教育理念扩充而来。台湾省教育厅陈英豪厅长以晓明女中为总推动学校,开启了全台湾省中等学校生命教育推动之风潮。生命教育的核心精神可以用“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等四大理念来说明。1998年,在孙效智、林思伶与王增勇教授的指导下,台湾省教育厅邀集了一群中等学校的热心老师,一起参与编写了12个单元的生命教育教材。课程的十二个单元内容依次分别是:欣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敬业乐业;宗教信仰与人生;良性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思考是智慧的开端;生死尊严;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全球伦理与宗教[17]。1999-2002期间,台湾许多学者及文教机构纷纷依照其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提出各种类似但也有略有差异的生命教育理念。2002-2004期间,许多学者及团体在生命教育理念及内涵的研究进展上有了重大的整合,并达成共识。此共识也成为台湾高级中学新修订课程纲要的一部分。
相比较而言,虽然“生命教育”之风已经刮过了海岸线和国界线,来到了中国大陆,但国内的生命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2004年4月初,在杭州召开的“两岸三地教师、课程与人格建构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上海、杭州、香港、台湾等地的40多位专家教授纷纷呼吁,必须重视校园生命教育[18]。同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这标志着生命教育开始正式进入我国中小学校园[19]。2004年12月,辽宁省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辽宁省教育厅为此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以此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
2005年11月,生命教育专业教材——《生命教育》系列教材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总共分为九册,以“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宇宙”四大模块体现了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目前,这一教材已被上海、黑龙江、辽宁等省市多所中小学采用,北京和山东省潍坊市、东营市等多所中小学校也不同程度地对教材进行了试用。通过这一新兴课程,学生可认识到生命不只在“学习”,还要“发展”成一个能了解自我、尊重他人、欣赏不同文化、珍爱自然万物、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人[20]。同时,各地也在不断地扩展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地摸索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
云南的三生教育认为当前我们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把“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渗透到基础性教学中去。“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上海市天山中学从二期课改的理念出发,将生命教育理念诠释为让天山人充满生命智慧的课程理念,并从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维度进行整体设计,以培养具有“三生四会”的天山人[21]。
石室中学率先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在生命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确立了“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活跃和谐”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以“生命教育”的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构建了“三维”生命观,构成完整的“三维”生命教育体系——生命意识教育、生命质量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提出强化学生生命意识感、引导学生生命幸福感、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感的“三维”生命目标,构建了高中阶段生命教育的体系[22]。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师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还有刻骨铭心、持续不断的心灵撞击。经历大灾考验之后,人们更加懂得珍惜生命。但是珍惜生命并不仅仅意味着安全地活着,作为人更需要重新反思生命存在的意义,即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好,活出价值。因此,生命教育成为灾后教育重建重要内容。他们认为生命教育的逻辑框架主要包括三个维度:第一是培养学生生存的技能,即“生存教育”;其次是提高生活的品质,即“生活教育”;第三则是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即“生命价值教育”。“生命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与适应“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23]。
3.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目前,我国以科研课题促实践发展,自“十五”开始,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便受到国内基础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也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十五”期间就批准立项了包括我校此课题在内的与生命教育有关的教育部级别课题三个。“十一五”期间又批准立项了两个生命教育相关的教育部级别课题。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20世纪60年代从西方国家起步,80年代逐渐推广,至90年代台湾地区大规模、有系统地开展,进入21世纪,则已成为遍及全球的教学门类,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研究程序
(一)研究设计
本课题研究设计如下:首先,使用文献研究法综述国内外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定义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划定课题研究的内涵和方向;其次,使用调查研究对高中生生命观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编制调查问卷调查教师生活质量并进行研究分析;再次,根据调查结果从学校文化、教师队伍、课程体系、课堂、特色项目活动等方面实施具体行动研究;最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中学生命教育实施模式图和中学生命教育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图,并提出意见、建议,规划后续研究方向。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主要以邯郸市一中的师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学校全面工作全局推动和全员参与,创建生命教育学校文化、锤炼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开发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生命力高效课堂、开展生命教育特色项目活动。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结合研究假设,本课题综合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应用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通过质化研究对我校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的创建进行效果评价。开展的各个子课题研究过程如下: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主动学习国内外、省内外生命教育的最新原理、技术和方法,综合相关研究依据我校实际和课题构想对课题组所研究的生命教育理念进行界定,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确定内涵和外延,提供技术支持和知识保障。
2.调查研究法。①采用自编学生生命观调查问卷、标准心理量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等对我校学生生命观、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取样,分析高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②课题组自编《高中教师学校生活质量的现状调查表》,对安阳外国语学校、河南鹤壁高中、山西长治二中、浙江湖州中学及我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教师生命状态、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多措并举,促进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生命教育教学特色。③采用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和访谈法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效果,对部分学生进行追踪调查研究,对本课题实施方案进行效果评价。
3.采用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主要是一个探索研究,按照课题组对于本课题研究的设想,探索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同时不断进行反思、总结和修正,力图通过课题研究将生命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并且高效地应用于课题开展的学校——邯郸市一中,并且对于其它的高中学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主要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行动研究:
①生命教育学校文化创建:学校的制度、理念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髓,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课题组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生命教育最新研究成果,将其与我校实际相结合,整合、锤炼学校现有资源,构建了体现生命教育思想的包含“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训、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工作方针、校风、教风、学风”在内的学校文化体系,打造以“三四五”为核心的教师文化和以“诚实、勤奋、自信、责任、感恩”五项核心品格为核心的学生文化。
办学理念体现着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发展方向。课题组敢于推陈出新,将生命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学校办学理念中,将原办学理念:“以师为本、励志博学、持续发展、追求卓越”重新定位和升华为“以师为本、成就学生、励志博学、追求卓越”,并进行了新的阐释:
“以师为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把学校看成是教师的学校,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把广大教师的命运与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充分肯定教师的人生价值,以“名师”铸就“名校”。
“成就学生”—— 既是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邯郸市一中教育的起点是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赏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终点是促进每个学生的自我实现,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创造独特的生命辉煌。邯郸市一中的教师,要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以生命教育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考虑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践行“多元智力理论”,赏识每一名学生的生命存在,尊重学生个性的不同,相信学生成长的可能性,并给与这种可能性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励志博学”——邯郸市一中的学生,要有“今日我以一中为荣,修身求知立志成才;明日一中以我为荣,成名成家报效祖国”的抱负和雄心,自觉砥砺自己的意志品质,在勤奋中创新,在和谐中争先。既要有广博的横向知识,又要有纵深的渊博学问,德识并重、文理兼通、全面发展,既有报国之志,又有强国之才。
“追求卓越”——既指向学生、教师,也指向学校。人的一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对一个人而言,求学时期不仅要注重学习了多少知识,更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就必须学会学习,坚持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在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在特色中求卓越。
②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培养:在生命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和贯彻者,实施生命教育,教师始终“在现场”。所以,课题组认为必须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只有教师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享受生命感动,拥有生命情怀,能够快乐地工作和生活,才可能以春风化雨的精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关注学生生命质量,首先要关注教师生活质量,将“以师为本”切实的落到实处,使教师生活稳定无忧,有职业安全感和教师自豪感,为此,我校开展了以下具体行动:
关注我校青年教师的生活,成立“邯郸市一中红娘团”,为未婚的青年教师解决对象的问题;举办“邯郸市一中教师集体婚礼”,为新婚的青年教师送上真挚的祝福;连年评选“功勋家庭”和“模范家属”,感谢支持我校教师工作的家属们,倡导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互助。
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教师心理讲座、专家生命讲座、生命教育工作坊等形式,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激发教师成为我校生命教育特色的主动建构者、营造者和维护者。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业余活动,组织教师运动会,校园歌手大赛,摄影比赛,象棋比赛,教师书画展,新春联欢会等活动,不定期组织教师外出旅游,帮助教师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2008年5月20日,是汶川地震的全国哀悼日,我校一名教师的婚期早就定在了这一天,新娘是正在石家庄上学的研究生,他们想临时改变婚礼的日期,可是很多亲朋好友都已经远道而来。于是,他们选择了没有声音的婚礼,将鞭炮、喜乐、拱门、司仪、喜字、节目等一概取消,并在简短的婚礼上做出了为汶川地震捐款2000元的决定,这对新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并被《邯郸晚报》等多个媒体报道。这只是我校教师成功打造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一个小缩影。
③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我校生命教育课题体系开发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
显性课程专指我校在生命教育的研究过程中结合高中生实际开设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课题组使用SCL901标准心理测试问卷和我校自制的学生生命观调查表对学生心理-生命状态整体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开设《邯郸市一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编制校本教材,由专职心理教师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一周一课时,有针对性地从个体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等方面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帮助他们正式生命历程中的挫折和磨难,爱惜生命、珍惜自我、关怀他人,提高生命价值。
隐性课程指的是不以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其它学科教学。每个学科教学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课题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生命教育学科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熏陶。
④生命力高效课堂创建: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场所有限,而课堂生活占据了学生学校生活70%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和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主阵地。我们开展中学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就是为了提高师生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因此,创建生命力高效课堂,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发展和体现,将促进学生快乐、自主地成长和发展。为此,我校提出“两导一点”的教学理念,抓实抓细教学活动“五部曲”,创造性落实高效课堂教学“六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倡导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不但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乐趣,更提高了人际交往技能和自我展示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为了进一步展示、交流和研讨我校生命力高效课堂创建的情况,学校还开展高效课堂论坛活动,并将每年的3月和10月设立为“高效课堂月”。
⑤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开展:课题组认为创建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就是要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每个细微环节里。除了课堂生活,学生的学校生活主要是各种专题活动。为此,我校将每年的4月设立为“生命教育月”,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板报比赛、生命教育DV大赛、生命教育团体拓展训练、专家讲座、生命教育影片展播及影评等活动,引导学生体味生命、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学校成立“心梦飞扬”心理社团,由学生自主开展生命教育相关活动,开展调查访谈、制作专题展板、编辑心理专刊、开展同伴心理咨询员活动,从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成长,使社团成员助人自助,同时将生命教育的理念传播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⑥拓展“生命氧吧”心理咨询平台。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生命质量的高低。课题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立并拓展了“生命氧吧”心理咨询平台,建设邯郸市一中生命教育网页,传播生命教育与心理学信息,在心理教研室、南北校区两个心理辅导室的基础上,成立“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利用QQ:896572688(一中生命氧吧),与家长语音视频对话,对家长和学生开展亲子关系指导和心理咨询。制作《播撒阳光》心理专刊,解决不同时期学生的成长困惑;针对特殊时期重点问题,制作专题展板,如在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之际,用奥运冠军的人生经历与学生共勉,设计制作了“奥运之心”系列展板;从“珍惜生命、管理时间、调节情绪”等方面入手,设计制作了“生命彰显精彩、心灵孕育阳光” 系列展板;结合高一学生新入学的种种不适应,设计制作了“高一新生适应专题展板”;结合学生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记忆力水平不高,容易走神等问题,设计制作了“注意力、记忆力”展板等;同时,课题组心理教师满足学生需求,多次在校内外开展团体心理讲座并应邀到邯郸电台开设心理热线。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一)设置了邯郸市一中生命教育机构
组织保障: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的规划、督导和评估工作;工作小组负责课题研究各相应子课题的具体落实,在原“心理教研室”基础上成立“生命教育研究室”,负责生命教育的具体研究、策划等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高玉峰
领导小组成员:户勇琴  崔仲房  肖波  徐文阁  王志强  李永忠
工作小组成员:刘姝昱  刘天龙  王艳丽  陶慧  王红英  杨先洪  田成帅  严竹君  刘玉星  李兴河  隋丽  李清霞  王军玲  裴广宇  刘鹏  陈硕军  葛秀霞  李彩霞  于炜  杨莉萍  高雪梅  都卉  于鹏斌  王云飞  何海虹  赵冀平  王红蕊  李洁  李现军  张焕发  王红艳  王海华  陈晓翠  高娟  陈亚姝
(二)进行了2006届学生生命状态调查
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高中生生命观现状调查问卷》800份,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29份(因漏题、信息不完整等原因),获得有效问卷共计77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38%。
2.研究工具:本次调查使用课题组自行编制的《高中生生命观现状调查问卷》。我们认为影响中学生生命质量的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对生命教育的态度和认识;对人性的认识和生活的态度;抑郁表现;学习动机;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认识。本问卷通过试测后的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剔除区分度不大的题目,验证问卷是有效并且信度较高的。在此基础上,选取被试进行正式测验。
3.实施程序和数据处理:本问卷团体施测,由专业心理教师进行。为实现对学生做题时间的良好控制,挑选部分学生先进行问卷的试测,确定每张问卷呈现的时间,使用PPT自动播放和切换题目。所获数据采用excel、spss12.0 for windows等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4.问卷编制:本问卷使用李克特5级量表评定方法。课题组根据影响学生生命观和生命质量高低的五个方面编制问卷。分别是:1)对生命教育的态度和认识。2)学习动机,本维度使用奥苏贝尔的分类,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及附属内驱力三种。3)抑郁评分,抑郁严重的指数=各条目累计分/总分(23×5=115),指数范围为0.25~1.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4)对人性的认识和生活的态度。涵盖自尊、自信、生活的主动权、生活态度、悦纳感、人性观、责任感、人生规划、自我的独立性、价值取向等内容。5)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认识。本条目取自QSA问卷,可单独使用,计算条目均分,最后分值在1~5之间,≤2.5对自杀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2.5~﹤3.5为矛盾或中立态度,≥3.5对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态度。
5.结果与分析
①对生命教育的态度和认识
有65.81%的学生很赞同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很有必要;21.77%基本赞同;8.96%无所谓;1.79%基本不赞同;1.65%不赞同。
23.17%的学生认为生命教育应该主要侧重于“珍惜生命”;28.04%认为应该侧重于“学会生存,提高生存能力”;42.99认为应该侧重于“热爱生活,提高生活质量”,5.8%从未思考过。
以上说明在中学开展生命教育迫在眉睫,生命教育的重心应集中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上,兼顾教会学生珍惜生命和学会生存两个方面。
②学习动机
高一和高二年级在学习动机的水平上差异显著(t=-2.596, p=.01),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有更高的学习动机。高二学生与高一学生相比有更高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这说明高二学生更能够自觉自愿地学习。
比较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动机差异不显著(t=-.518, p=.605)。但男性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更多相信现在所学的知识,将来或多或少都会对生活和工作有帮助;女性更倾向与认为“父母似乎在乎我的学习成绩大过于在乎我。”男性更多认为“其实不需要任何人督促,我也会很自觉的学习。”这说明: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女性比男性有更高的附属内驱力,即女生比男生更注重家长和重要他人对自己学习的关注。
③抑郁项目
高一和高二年级在抑郁水平上有显著差异(t=-.1.994, p=.046)。高一的平均抑郁指数为0.7795,高二年级的平均抑郁指数为0.7940。这说明:高一高二学生抑郁水平均过高,并且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有更高的抑郁倾向,这可能与高二的学生因为要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和更繁重的学习任务有关;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有更多消极情绪。
比较不同性别的学生抑郁水平,差异不显著(t=-.142, p=.887)。男性的抑郁平均指数为0.7834,女性为0.7847,总体抑郁水平偏高。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男性和女性抑郁水平都比较高,总体抑郁水平无显著差异;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疲劳感,易激惹,难以入睡和自责。这可能与我国传统的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色定位有关。男性有较少的以流泪方式表达自己悲伤或难过情绪的许可,而女性则过低评价自身的重要性和能力水平。
④对人性的认识和生活的态度
高一和高二年级在人性观的水平上无显著差异(t=.050, p=.960)。这说明:我校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对于人性的看法和态度并未随时间和年龄的增加而有所改变。或者可以说,人性观在高一时已经基本定型;;高二学生与高一学生对比,在有些方面更能体会对生活的感恩,更倾向于对人的信任,对生活的态度更积极。
比较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人性观差异显著(t=2.495, p=.013)。这说明:我校学生男性和女性的人生观在.05水平有显著差异;男性比女性更自尊和自信;男性比女性有时对人性的看法更偏消极,认为人们之间的关系趋于功利;男性比女性更多地认为自己没有生活的主动权,成功不能由自己决定。
⑤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认识
高一和高二年级在自杀态度水平无显著差异(t=.438, p=.661),在此纬度的各个条目上自杀态度也无显著差异。高一年级的自杀条目人均分值为3.73,高二为3.70,均大于3.5,即我校学生无论高一高二均对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态度。
比较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杀态度,男性对于性别态度的项目平均分为3.72,女性为3.40,发现男性和女性对于自杀的态度上无显著差异(t=.393, p=.695)。
⑥总结与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及分析,我们发现,在高中进行中学生命教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各有侧重,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还应涉及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等方面。
(三)进行了2009届学生生命状态调查
1.对象:本次调查主要在我校2009年新入学的高一学生中开展,包含平行班、理科实验班、文科实验班、英语实验班等多个系列,总学生人数为2033人,调查获得有效数据为1789份,有效率为88%。
2.时间及方式:利用班会时间各班统一同时施测问卷。科研处主任提前利用教育研讨会时间对高一班主任进行了培训,由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的具体测试工作。
3.调查使用的问卷及调查方式
来自标准心理测试量表题目及维度:本次测试问卷题目总共96道,其中选自标准心理测试量表《SCL-90自评症状量表》题目共60道,调查维度涉及“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六个方面。
自编问卷及维度: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生命教育,编制的题目共36道,调查维度涉及“适应环境能力、生理生命感知、交往与沟通能力、生命价值和意义感知、信仰、生活质量”六个方面。
答案设置: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五级评定方式,每道题目的选项均为“A从来没有B偶尔这样 C有时候这样 D经常这样 E一直这样”,计分时A-B-C-D-E选项分别计“1-2-3-4-5”分(反向计分题目相反),计算该维度平均分。其中选自SCL90部分题目平均分在统计学上高于正态分布的1.96个标准差可考虑筛选阳性,生命状态普查部分平均分在统计学上低于正态分布的1.96个标准差可考虑消极评价。智力测试题目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计1分,其它计0分,计算4道题目总分。
4.SCL-90调查结果及分析
①SCl-90六个维度年级平均分与班级平均分结果比较
表1 SCl-90六个维度年级平均分与班级平均分
躯体化
强迫症状
偏执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高一01班
1.6
2.32
1.93
1.98
1.67
1.92
高一02班
1.88
2.66
2.01
2.07
1.99
2.17
高一03班
1.57
2.39
1.78
1.84
1.71
1.94
高一04班
1.63
2.42
1.86
2.02
1.72
1.99
高一05班
1.66
2.47
1.81
1.86
1.7
1.98
高一06班
1.67
2.42
1.96
2.17
1.9
2.04
高一07班
1.81
2.46
2.07
2.23
1.95
2.12
高一08班
1.76
2.58
2.11
2.3
1.99
2.17
高一09班
1.8
2.52
2.07
2.12
1.87
2.09
高一10班
1.74
2.4
1.85
2.28
1.81
2.11
高一11班
1.66
2.38
1.91
2.08
1.8
1.97
高一12班
1.72
2.41
1.99
2.04
1.85
2.07
高一13班
1.7
2.39
1.9
2.1
1.82
2.05
高一14班
1.72
2.47
2.01
2.17
1.78
2.01
高一15班
1.65
2.34
1.8
1.94
1.76
1.98
高一16班
1.7
2.39
1.82
1.99
1.8
1.93
高一17班
1.51
2.32
1.82
2.04
1.77
2.01
高一18班
1.63
2.33
1.75
1.93
1.68
1.83
高一19班
1.71
2.34
1.91
2.15
1.82
2.01
高一20班
1.52
2.24
1.76
1.84
1.57
1.77
高一21班
1.76
2.6
2.03
2.21
1.92
2.11
高一22班
1.81
2.48
2.14
2.23
1.97
2.23
高一23班
1.77
2.57
1.97
2.24
1.84
2.08
高一24班
1.89
2.74
2.17
2.36
1.9
2.26
高一理27
1.62
2.37
1.93
2.04
1.83
2.01
高一理28
1.56
2.45
1.9
2.09
1.82
2.1
高一理29
1.8
2.43
1.97
2.18
1.87
2.14
高一理30
1.59
2.36
1.81
1.84
1.73
1.98
高一理31
1.68
2.31
1.99
2.05
1.76
2.04
高一理32
1.68
2.31
1.86
1.97
1.79
1.98
高一文15
1.61
2.39
1.93
2
1.76
1.94
高一文16
1.82
2.46
1.97
2.16
1.87
2.17
高一英8
1.66
2.35
1.9
2.06
1.8
2.03
高一英9
1.71
2.48
2.04
2.18
1.86
2.2
全年级平均
1.69
2.43
1.93
2.08
1.81
2.04
②我校各项目平均值与成人常模相比较:成人常模为“当各项均分高于两分时,可议考虑筛选阳性”,我校“躯体化、偏执、抑郁”三项平均值低于两分,而“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三项平均值高于成人常模。心理教研室分析认为,这是符合我校高一学生团体特征的,具体分析,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躯体化、偏执、抑郁”三项分析:首先,“躯体化”侧重反应身体的不适,得分较低符合常态,因为高中生正值青春年少,正是一生之中各种生理指标最好的时候。所以整体在此项上表现积极。其次,“偏执”主要指一些不正常的放射性思维,这项得分低说明我校整体学生在这一项上是正常的,符合常态。再次,“抑郁”水平较低,说明我校绝大部分学生的情绪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是珍爱生命,珍惜自我的,这也是我们期望看到的结论。
“强迫”水平较高的原因:学生强迫行为是学生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与高压力的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强迫现象在正常学生的发育过程中也可看到。正常学生和成人都可能出现的强迫现象包括:反复玩弄手指,走路时喜欢反复数栏杆、触摸路旁的灯柱、踩路沿走、核实是否锁门、核实是否锁车、关煤气等。要筛选异常行为,还因关注其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是否造成严重的适应不良时,才可考虑是否属于病理现象。
“人际关系敏感”水平较高的原因:根据心理学理论,大多数人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都会出现“适应不良”,而这种适应不良更多地来源于旧的人际关系的远离和新的人际关系的建构上。高一学生入学仅一个月,大多数同学还没有很好地融入到一中的生活中,没有形成可靠的、稳固的人际网络,缺少社会支撑;另外,对于所有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他们自我意识增强,更加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乎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定位,所以此项得分较高符合学生实际。
“焦虑”水平较高的原因:问卷施测的前一天(周六)和当天(周日),年级统一安排为“讲评月考试卷”,而此次考试为高一学生入学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其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我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各个初中校的佼佼者,而在这次考试中,在分数和排名上肯定会不如初中,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势必会带来消极情绪,而对自己现在及未来学习的关注也会导致紧张和焦虑,也所以这个应激事件势必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焦虑水平,表现在测试结果上就是“焦虑”得分平均值较高。
③根据统计学定义,心理教研室计算出各个维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在1-1.96个标准差内的学生认为是在这一项目上需要关注的学生,而分值高于1.96个标准差(统计学认为平均值的1.96个标准差内包含了全体数据的95%,高于1.96个标准差为显著性差异水平)的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虑筛选阳性,并据此制作了每个班级的反馈表给相应班主任,以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教育教学工作。
5.自编生命状态调查六个维度年级平均分与班级平均分结果比较
表2自编生命状态调查六个维度年级平均分与班级平均分
适应环境
生理生命
交往与沟通
生命价值和意义
信仰
生活质量
01班
4.04
4.01
4.02
4.27
3.85
4.11
02班
3.75
3.77
3.97
4.18
3.4
3.97
03班
4.22
4.05
4.2
4.41
3.91
4.21
04班
3.77
4.02
3.97
4.28
3.71
4.01
05班
3.87
3.72
3.97
4.24
3.78
3.93
06班
3.9
3.82
3.87
4.07
3.77
3.88
07班
3.99
3.69
3.98
4.17
3.61
3.82
08班
3.52
3.93
3.86
4.06
3.4
3.67
09班
3.88
3.84
3.93
4.15
3.55
3.84
10班
3.95
3.86
4.04
4.27
3.62
4.03
11班
3.95
3.91
3.97
4.22
3.87
3.93
12班
3.99
4.14
3.98
4.25
3.73
3.96
13班
4.05
4.13
4.11
4.32
3.85
4.04
14班
4.17
4.04
4.06
4.37
3.77
4.13
15班
4.22
4.19
4.02
4.34
3.58
4.2
16班
4.03
3.79
3.99
4.2
3.73
4
17班
3.71
3.85
4
4.18
3.57
3.92
18班
4.07
4.14
4.08
4.45
3.77
4.25
19班
4.13
3.9
3.87
4.2
3.59
4.03
20班
3.99
3.92
4.1
4.36
3.82
4.17
21班
3.82
3.91
3.87
4.06
3.57
3.8
22班
3.88
3.94
3.84
4.01
3.53
3.91
23班
3.89
3.79
3.85
4.18
3.81
3.91
24班
3.93
3.8
3.83
4.11
3.61
3.93
理27
4.11
4.05
4.02
4.33
3.76
4.14
理28
4.16
4.04
3.95
4.24
3.83
4.04
理29
4
3.9
3.92
4.23
3.91
3.83
理30
4.11
4.2
4.05
4.33
3.68
3.92
理31
3.98
4.11
3.98
4.24
3.66
4.05
理32
3.67
3.82
3.89
4.05
3.71
3.75
文15
4.05
3.83
4.02
4.23
3.67
4.12
文16
3.94
3.88
4.02
4.28
3.71
3.98
英8
4.14
4.05
4.17
4.35
3.79
4.3
英9
3.98
3.84
3.95
4.14
3.7
4.01
年级平均
3.97
3.94
3.98
4.23
3.7
3.99
结果分析:
①我校学生整体在“适应环境、生理生命、交往与沟通、生命价值和意义、信仰、生活质量”六个方面得分较高,这说明学生在这六个方面整体表现较优秀。但比较而言,我校学生在“生命价值和意义”维度上平均得分最高,这里面包含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心血,也和我校“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学问”的宗旨相吻合。我校学生在“信仰”方面得分较低,这可能与我校生命教育暂时未涉及“信仰”这一方面有关,这也提示,我校生命教育应该拓宽范围。
②在“适应环境”维度上,低于3分(即适应不良)的学生人数为128人,所占比例为7.15%;在“生理生命认知”方面,低于3分(即对自己的身体认知能力较弱)的学生人数为129人,所占比例为7.21%;在“交往与沟通”维度上,低于3分(对于交往和沟通的理念及方法认识较弱)的学生人数为88人,所占比例为4.92%,这说明虽然学生平均水平“人际交往较敏感”,但是大多数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在“生命价值和意义”维度,低于3分(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认识较弱)的学生人数为54人,所占比例为3.02%,我校在高一学生中开展了生命教育必修课,这说明我校的生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起到了效果和作用的;在“生命信仰”维度,低于3分(从未思考过此问题或没有什么信仰和目标的)的学生人数为216人,所占比例为12.07%,此项结果说明学生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上感知较低,如能够自己通过努力决定自己的命运、拥有生命的终极理想、目标等方面;在“生活质量”维度,低于3分(认为自己学校生活质量不高)的学生人数为129人,所占比例为7.21%,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与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及学校环境各个方面均有一定的关系,这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充满生命力的高效课堂,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四)进行了教师生活质量调查
1.对象:2008年采用随即抽样在全国范围内抽取安阳外国语学校、河南鹤壁高中、山西长治二中、浙江湖州中学、邯郸市一中五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教师学校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
2.问卷编制:使用课题组自行编制的《高中教师学校生活质量调查问卷》一套,问卷分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30道选择题,选择题从:1、待遇;2、工作压力;3、专业素养;4、专业自主权;5、人际关系;6、物质环境;7、职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8、制度建设;9、评价系统等方面编制;第二部分为幸福感指数量表;第三部分为主观填空题。
选择题使用3级评分(积极—中向—消极)得分越低,表示该项目上评价越高。问卷所使用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包括两部分:即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后者由1个项目组成。计算总分时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之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的得分(权重为1.1)相加,其范围在2.1-14.7之间。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独的一致性为0.55。重测一致性为0.849(p<0.001)。
3.实施程序和数据处理:问卷测查由课题组成员在外出交流时分发到不同学校,取得其配合。问卷采用团体测查方式,一次性完成后由相应学校老师邮寄收回。所获数据采用excel、spss12.0 for windows等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4.调查结果
① 教师学校生活质量9个方面对比
表3  5所高中教师学校生活质量9维度状况
待遇
工作压力
专业素养
专业自主
人际关系
物质环境
职业稳定
制度建设
评价系统
安阳外国语(1)
2.045
2.258
1.591
1.470
1.333
2.348
1.773
1.909
1.909
山西长治二中(2)
2.334
2.159
1.573
1.546
1.346
2.161
1.699
1.912
1.961
河南鹤壁高中(3)
2.081
2.279
1.716
1.491
1.334
2.265
1.773
1.872
1.934
浙江湖州中学(4)
2.016
2.263
1.615
1.494
1.334
2.361
1.783
1.953
1.910
邯郸市一中(5)
2.319
2.319
1.754
1.609
1.290
1.884
1.623
1.681
1.942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平均数最高者和最低者,结果如上图表,结论如下:
安阳外国语学校与山西长治二中在:“待遇、工作压力、专业自主权、人际关系、物质环境、职业稳定感、制度建设”七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五个学校两两对比均在“专业素养”和“评价系统”两项上差异不显著:教师群体均认为自己的专业能力基本上是和自己的工作相适应的,认为学校目前的评价体系基本上合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己的工作。整体看来,教师群体生活质量的因素9个方面得分高低排列依次为:物质环境、工作压力、评价系统、制度、职业稳定感、待遇、专业素养、自主性、人际关系。
②教师学校生活质量中其它4项对比
表4  5所高中教师学校生活质量4维度状况
美好时光
教师自豪感
生活质量
幸福感指数
安阳外国语学校
2.000
1.773
2.773
6.869318
山西长治二中
2.037
1.829
2.829
6.474659
河南鹤壁高中
2.002
1.682
2.682
6.704057
浙江湖州中学
2.037
1.796
2.832
6.774037
邯郸市一中
1.739
1.522
2.565
5.721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平均数最高者和最低者,结合以上图表,结论如下:
安阳外国语学校与山西长治二中在:“美好时光、教师自豪感、生活质量、幸福感指数”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它学校两两对比:安阳外国语学校与河南鹤壁中学在“教师自豪感和生活质量”间差异显著,其它项目两两对比结果不显著;邯郸市一中各个方面评价都最为积极,并在“幸福感指数”上与其它四所学校差异显著。整体看来,教师群体“经常”会认为现在是一生最美好的时光,能够为自己是“某某”学校的教师而自豪,对自己学校生活质量的评价为“中等偏上”。
③教师学校生活质量13项相关分析
表5教师学校生活质量13项相关系数
待遇
工作压力
专业素养
专业自主
人际关系
物质环境
职业稳定
制度建设
评价系统
美好时光
教师自豪感
生活质量
幸福感指数
待遇
1
.086
-.085
.139
.160
.119
.186
(*)
.251
(**)
.197
(*)
.176
.269
(**)
.196
(*)
.212
(*)
工作压力
.086
1
-.199
(*)
-.132
-.250
(**)
.104
-.184
(*)
-.023
-.065
-.017
-.061
.051
-.188
(*)
专业素养
-.085
-.199
(*)
1
.068
.284
(**)
.066
.281
(**)
.027
.025
.026
.122
.090
.118
专业自主
.139
-.132
.068
1
.384
(**)
.234
(**)
.265
(**)
.325
(**)
.236
(**)
.147
.173
.103
.299
(**)
人际关系
.160
-.250
(**)
.284
(**)
.384
(**)
1
.390
(**)
.607
(**)
.442
(**)
.388
(**)
.357
(**)
.499
(**)
.415
(**)
.565
(**)
物质环境
.119
.104
.066
.234
(**)
.390
(**)
1
.401
(**)
.491
(**)
.361
(**)
.405
(**)
.219
(*)
.422
(**)
.403
(**)
职业稳定
.186
(*)
-.184
(*)
.281
(**)
.265
(**)
.607
(**)
.401
(**)
1
.468
(**)
.340
(**)
.476
(**)
.450
(**)
.387
(**)
.499
(**)
制度建设
.251
(**)
-.023
.027
.325
(**)
.442
(**)
.491
(**)
.468
(**)
1
.497
(**)
.473
(**)
.365
(**)
.553
(**)
.446
(**)
评价系统
.197
(*)
-.065
.025
.236
(**)
.388
(**)
.361
(**)
.340
(**)
.497
(**)
1
.153
.168
.232
(*)
.230
(*)
美好时光
.176
-.017
.026
.147
.357
(**)
.405
(**)
.476
(**)
.473
(**)
.153
1
.284
(**)
.449
(**)
.457
(**)
教师自豪感
.269
(**)
-.061
.122
.173
.499
(**)
.219
(*)
.450
(**)
.365
(**)
.168
.284(
**)
1
.324
(**)
.534
(**)
生活质量
.196
(*)
.051
.090
.103
.415
(**)
.422
(**)
.387
(**)
.553
(**)
.232
(*)
.449
(**)
.324
(**)
1
.396
(**)
幸福感指数
.212
(*)
-.188
(*)
.118
.299
(**)
.565
(**)
.403
(**)
.499
(**)
.446
(**)
.230
(*)
.457
(**)
.534
(**)
.396
(**)
1
注:***p<0.001,**p<0.01,*p<0.05
在上表中,可以看出,幸福感指数和待遇、专业自主权、人际关系、物质环境、职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制度建设、评价体系、美好时光、教师自豪感、生活质量均成显著性正相关;幸福感指数和工作压力成显著性负相关;幸福感指数与专业素养间相关不显著。
工作压力与专业素养、人际关系、职业稳定性成显著性负相关。
专业素养与人际关系、职业稳定感与安全感成显著性正相关。
专业自主性与人际关系、物质环境、职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制度建设、评价体系、幸福感指数6项均成显著性正相关。
人际关系与物质环境、职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制度建设、评价体系、美好时光、教师自豪感、生活质量均成显著性正相关。
职业稳定性与制度建设、评价体系、美好时光、教师自豪感、生活质量均成显著性正相关。
美好时光感与教师自豪感、生活质量均成显著性正相关。
(五)实施了生命教育显性课程
1.课程目标:生命是一个人生存、生活和发展的载体,生命教育是面向生命的教育。生命包括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我校申报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学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计划对我校高一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实验,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并编制《邯郸市一中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生命教育课的目标涉及自然生命(有关身心健康、生存等珍惜生命方面),精神生命(有关个体人格特征、道德品质等学会生存方面)和社会生命(有关个体的社会生活、人文关怀等提高生活质量方面),采用经验分享、角色扮演、行为评量、心理测量、认知重建、影片欣赏、户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建立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珍爱青春、珍重自我、关怀人生的情感和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自我实现、人生规划等方面给学生以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质量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以感悟带动认知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命智慧,实现“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学问”的育人目标。
2.课程安排:
课程理念:包括心理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危机预防教育、哲学熏陶、人生成长启示教育等方面。
开展方式:生命教育是基于生活的教育,课堂仅是生命教育开展的一种方式,生命教育效果的检验也是在学生的活动中,生命教育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实例,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学生的活动和感悟为主,间以生命教育影视欣赏,心理测试、心理调查、生命教育讲座,生命教育社会活动和心理辅导等。
课时安排:高一年级每班每周一课时。
3.课程内容:
结构分类
序号
课程内容
备注
基础性目标:
珍惜自然生命
(珍惜生命,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1
来之不易的生命
体会生命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并分享个人的经验与感受。了解生命诞生的艰辛。能思考生命的价值。
2
健康漫谈
初步了解健康的真正意义,以身心交互论为基础,强调个体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心身疾病),消除不正确的健康观。
3
我的健康我做主
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生命健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4
捍卫生命
应对侵害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提高防范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5
守望生命最后的一抹阳光
临终关怀。在生命因种种原因面临死亡时,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6
五体不全的人生
通过游戏及分享感悟等方式,体味残障人士的生活,珍惜完整的身体和生命。
7
我的墓志铭
思考死亡,体会死亡带给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直面死亡。
发展性目标:
健全精神生命
(健全人格,完善自我)
8
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建立完善的自我概念。树立自我认同感,内在品质和谐发展。树立自信的人生态度。
9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学生热爱生命的重要保证。认识各种情绪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状态的影响,学会认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10
正式焦虑
焦虑的来源及其利弊,如何保持合适的“度”?
11
学习——生命的享受与乐趣
为什么而学习?学习在生命中的定位是什么?学习方法及学习动机方面。
12
管理时间 把握生命
通过调查学生的时间分布,了解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会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13
增强意志力,抵制诱惑
生活中,存在种种的诱惑:考试作弊,网瘾,上课不注意听讲等等,如何抵制?
14
直面挫折
明白挫折的成分,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正确进行归因,学会正确的应对心理和方法。
15
我心中的偶像
“追星”是目前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你从“偶像”或“榜样”身上得到了什么精神力量?
16
目标成就未来
确定合适的目标,将目标转变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激励自己的行动。
17
朋友,你真棒!
要学会欣赏他人,面对着别人取得的荣誉,要做到不嫉妒别人,也不妄自菲薄。
18
青春期的烦恼
理解青春期心理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正确把握异性交往的度。
超越性目标:
完善社会生命
(提高生命质量,学会生活)
19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了解人际关系对个人成功成才的重要意义,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几个效应,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0
学会倾听
了解“听”对一个人的品德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学会聆听别人的感受。
21
我的支持系统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的重要基础。
22
爱的诠释
通过对爱的内涵的明确,让学生明白,世间无论何时何地都存在着爱,进一步要求学生对自然界其他生命的爱。
23
一“网”情深
讨论网络来给我们的益处和危害,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24
感恩
分别从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的角度进行,珍惜自己的生活,善待自己周围的人。(可做为班会开展)
25
合作与竞争
合作与竞争,哪个才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什么时候需要合作?什么时候又需要竞争?
26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对生命尊严问题的探讨,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通过小生命意义与大生命意义的比较,将生命教育拓展到全世界、全人类范围
27
信仰问题初探
信仰是人的行动指南,中国当代年轻人到底有没有信仰,信仰如何影响着你?
实践活动
28
生命教育影片展播
观看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童梦奇缘》《再说一次我爱你》等生命教育影片,组织学生影评。
30
去医院看新生儿
实地感触
31
去殡仪馆参观
实地感触
(六)实施了生命教育隐形课程
由课题组成员在不同学科中开发生命教育资源并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生命教育隐形课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体会不同学科名人的生命历程;二是在具体的课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三是结合生活中与本学科有关的知识、常识、社会现象等开展生命教育。在此,仅列举几个学科的生命教育渗透如下:
1.其实,对于生命这个关乎人类本身的重大话题,语文学科是最有发言权的,远在古代,生命意识普遍淡薄的时候,已经有许多例子:马棚起火,孔夫子问人的安危而不问马;孟子认为“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这些无不闪耀着人本主义思想,表现出深厚的生命意识。近在现代,鲁迅对生命的理解就非同一般。他在许多文章中都阐明了生命是最为重要的观点,典型的“韧的战斗”就是他的生命观的体现。在我校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们主要通过在课堂上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名人生命历程的感悟和分享,引领学生欣赏不同的精彩生命,提高生命价值。
如在《五人墓碑记》、《屈原列传》中,教师们引领学生体会:生而有为,死而无价。天地万物皆有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无法复制。但是我们无法回避“死亡”,毕竟认识它才能对“生”有更深的体悟与思考。
在《贝多芬传》中,教师们带领学生重读名著,重温贝多芬的心路历程,仿佛还可以依稀看到他那贲张的血管,感受到他强大的生命力。中学时代的青年学子,处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要把自己能够通过考验看作是一种胜利,把万一不能通过看作是一种学习。
在《纪念刘和珍君》一课的分享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共享,让学生体味:珍惜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这才是正确的生命观。
通过美的生命的颂歌《荷花淀》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月夜织席”学会“爱生活”;通过“夫妻话别”学会“爱祖国”;通过“奋勇杀敌”学会“爱亲人”。
在我校的每一节语文教学中,你都能够感觉到生命的气息与活力,看到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渗透,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2.英语学科中的生命教育渗透简单可以列表如下:
章节
教学内容示例
生命教育理念渗透
必修1
Unit 1
Friendship
通过几个问题启发学生对“友谊”和“朋友”进行思考,使学生明确不
仅人与人之间可以做朋友,日记也可以成为人们的朋友。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空间去探讨友谊、友情,尤其是涉及到现实生活中被朋友误解、曲解,没有朋友的孤独寂寞等问题,让学生体会友谊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发泄或释放渠道,让人更加珍视生命。
Unit 3
Travel journal
本单元教学生学会如何安排旅行,知道旅游需要什么准备,采用什么方式旅游,以及离开家时,家人和朋友对他们说些什么。建议学生去旅游,看能否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去安排旅游:选择地点、选择路线、选择旅游方式等。生命是多彩的,人只要好好活着,才能体验到这一点。
Unit 4
Earthquake
这是一篇新闻报道,介绍了唐山大地震前的预兆、地震造成的城市建筑和人畜损失以及震后的救援情况。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如:地震时的应急逃生;地震后如何科学救人;有关地震的形成和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等一般知识。自然灾害总是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但同时又让人更加珍视生命。
必修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
本文通过一个女孩的梦中经历,向读者介绍了野生动物在西藏、津巴布韦和热带雨林的遭遇。呈现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区在保护濒危动物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显著成效。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它濒危物种,思考、讨论为什么这些物种会面临灭绝的危险。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野生动物的困境和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其实,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Unit 5
Music
本单元展现了为大众所熟悉的多种音乐形式,包括摇滚乐、爵士、乡村音乐、民族音乐等,使学生对音乐的丰富内容有较为广泛的认识。了解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深化对音乐的全面认识,增添音乐欣赏趣味,提高音乐修养。启发学生去发现、归纳和感悟生命的多姿多彩。
必修3
Unit 2
Healthy eating
本单元中心话题是健康饮食,通过探讨各种食物对人体的作用,来引导学生关注平衡饮食。民以食为天,只有健康地饮食,才能健康地生活。
必修5
unit3
Life in the future
本单元涉及人类对未来生活环境的想象,猜测和思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一切的美好。所以我们更应该抓好现在,珍视生命,好好活着,将来才能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3.在化学教学中,生命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化学课堂外的生命教育:①通过化学家的事迹和精神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的教育。让学生体味:一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和社会,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如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的爱国主义情感、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居里夫人,从英国化学家戴维到法国科学家莫瓦桑为制得单质氟而付出的努力及生命代价等等,都无不体现了他们灿烂生命的意义。②通过生活中和化学有关的物质、现象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中的健康教育和环保教育。当今社会,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漫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无一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另外,对于化学中提到的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等,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人人树立环保意识,减少这些对环境的危害。
化学课堂上的生命教育。①化学基础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生命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类等内容时,及时向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学中强调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对一些化学中的规律也可根据想象来适时地进行教育。如在讲酸碱中和滴定的时候,画图时因为一滴溶液的影响使溶液的PH值发生巨大的变化,由此引发对人生的思考,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一滴,“一滴”可以是一个观念,一种瞬间的想法,一个突然的举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滴”,使人生发生重大的转折。所以,要在平时养成谦虚,谨慎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讲电解的应用时,由电解精炼铜引发出精炼人生。其实我们的人生也需要每天精雕细琢,需要不断的补充能量,或许我们每天辛辛苦苦的学习,有时并不能带来成绩的突飞猛进,但这努力并没有白费,正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学习使我们的基础更扎实,知识结构更合理,正是在克服种种学习困难和自身性格弱点的过程中我们涤除了杂质,精炼了生命。②化学实验课中的生命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实验中所涉及到的药品有些有毒或有害,如硫酸铜、硝酸银、硝酸铅等溶液,在实验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环保不仅体现在对药品的处理和对实验的改进上,还体现在节约使用一切药品上,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水、电、各种试剂的节约教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这些内容,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养成细心、认真、谨慎的习惯,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4.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从以下方面可以进行:
①自然界一切生命与人类生活休戚相关。因此可以利用生物教材中生命与环境一章的内容,进行教育。在讲授教材上的内容的时候进行适当扩展,渗透生命存在的价值。同时在课下搜索一些视频的资料穿插到课堂中,或者利用课余时间放给学生观看,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大自然中具有生命的生机和欣欣向荣。另一方面给学生展示生命之美,让学生学会享受生活。告诉他们当遭遇到挫折的时候,就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听着清脆的鸟叫声,就可以将一切烦恼抛在脑后。
②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进化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授人类的起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生命诞生的艰难,体会到人类的伟大。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个个体在母体种的孕育过程,以及生命产生后生长发育到衰老死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宝贵,体会到生命存在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怀。
③向学生介绍一些息息相关的健康知识。例如营养与健康、运动与健康、疾病与健康、不良习惯与健康等知识。可以起到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增强关注健康和关爱生命的意识。
(七)打造了生命力高效课堂
课堂是师生学校生活的主要组成方面,是构建中学生命教育实践模式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内容。为此,我校提出创设“生命力高效课堂”,并将每年的3月和10月设立为“高效课堂专题月”,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生命力高效课堂的创建符合目前新课程改革理念。在课堂上,学生个体生命得到了尊重、个性差异得到了肯定和认同。学生热爱课堂生活,人格得到完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我校生命力高效课堂的成功创建在以下七个方面得以体现:
1.理念引领回归教育本质:课题组认为成功的课堂应该属于学生,学生的生命应该得到尊重,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性能够得到发挥。为此,课题组提出了“两导一点”课堂教学理念,“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教师做导演,设计问题一系列;学生去演绎,解决方法一大片。”“教师来导航,指示目标引航向;学生去行舟,乘风破浪达彼岸。学生当明星,自主合作展个性;教师去点拨,精讲赞赏促后生。”
2.规范操作倡导沟通合作:实行“学案式集体备课,小组式合作学习,两导一点双主体课堂,规范化课时作业,周练月考阶段性检测”的常规教学“五步曲”。落实课堂教学“六环节”:明确目标、交流展示、要点精讲、自主训练、点评总结、精选作业,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三维目标关注情感价值:要求每一名教师确立并实现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使课堂不光有知识的传授、思想的碰撞,更有情感的共鸣和生命的感悟。
4.座位布置体现合作竞争: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由“秧田式”变为分组“圆桌式”。学生按照性别、成绩、兴趣等综合方面组建了不同的小组,学生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自己的组起了一个个响当当、展示了他们个性名字,如“谁与争锋”、“NO.1”、“非常6+1”、“年轻的战场”、“舍我其谁”、“美丽人生”等,墙上贴着不同小组在竞争中的得分。小组间实力相当,组内互帮互助、组间公平竞争,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环境和风气。
5.课堂演绎展示生命活力: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讨论、学习、共享,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给学生搭建展示精彩的舞台。在任何一个课堂上,你都可以看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他们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展示所在小组的学习成果,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不光促进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更促进他们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及换位思考等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堂,虽然教师的站位更高了,负担更重了,但是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充满了生命气息的。打破了传统“填鸭式”课堂忽视学生个体生命存在的弊端。
6.生命导师陪伴学生成长: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全员导师制”和“全员育人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每一名教师都是某些学生的“生命导师”,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生命导师”,导师是学生成长的知心人、领路人和同伴,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帮助学生规划生涯、应对挫折、实现自我。
7.教学相长展示成果能力:我校生命力高效课堂的创建符合目前我国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我校生命力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得到了改观,形成了“尊重学生、尊重个性、期待成长”的理念,而学生在课堂上,个体生命得到了尊重、个性差异得到了肯定和认同。学生热爱课堂生活,人格得到完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而高效课堂最显著的成果莫过于我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莫过于他们对于课堂生活的期望与热爱了。
8.多种途径推进生命力高效教学实施。推行“生命力高效课堂教学月”,开展“生命力高效教学论坛”、“生命力高效课堂”论文征集、“两导一点”课堂教学展示、“同课异构”讲课比赛、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快教师转变理念,形成全校教师争相积极构建生命力高效课堂的良好氛围。
(八)开展了生命教育系列专项活动
生命教育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自本课题申报立项后,在课题组的积极申请下,我校将每年的4月设立为生命教育专题月,自2007年始,目前已经开展了4届。生命教育月的目的是进一步将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贯彻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展示我校生命教育开展的最新成果,提高师生学校生活质量,焕发生命活力。在生命教育月中,学校开展“主题氛围创设”、“生命力高效课堂展示和评选”、“生命教育系列讲座”、“学生团体心理拓展训练”、“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生命教育影片展播及影评”、“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评选和展示”、“学生生命教育主题征文比赛”、“生命教育主题DV大赛”等活动,并编辑《邯郸市一中生命教育月成果汇编》,刻录《邯郸市一中生命教育主题DV作品集》等,被多个媒体报道,展示我校生命教育成果,也为其它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1.自然体育课开拓生命视野
生命是丰富多彩的,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更应该开拓生命视野,回归自然,放飞心灵,为此,我校多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将课堂回归生活,开展了多次自然体育课活动,增强他们劳动实践能力,培养感知社会、爱好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素质,带领他们体味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感悟多彩的人生,尊重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
活动例举:2010年10月9日,少年部开展了“走进田野,亲近土地”的自然体育课,师生于上午7:40从学校出发,向邯山区北张庄镇西孙庄万亩枣园生态农庄行进,一路上满怀期待、兴致高昂。在距离目的地3公里处,全体师生由乘车改为步行前进,学生高举着少年部鲜艳的旗帜,明亮的蓝色校服、火红的标志队帽,整齐的行进在林间小路上,伴着格外清爽的秋风,大口呼吸着林间清新的空气,孩子们的心早已飞向了期望已久的万亩枣园。同学们积极参与田间劳动实践,愉悦身心,回归自然,体味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感悟多彩的人生。从走进果园自己摘果到满载而归转换角色成为卖家,同学们体会并学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和能力。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气无不打动着身边的每个人。
2.主题班会促进生命成长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老师进行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每个班主任老师都应该是孩子们的精神领袖。他们在每周的班会里,根据班级的情况把学生实际表现与生命教育相结合,使生命教育具体化、清晰化。同时,他们开创了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学生们从班会里不仅获得了生命教育理念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集体中人性关怀与生命价值的体现。
2010年9月16日,高一年级十九班开展了“生命与责任”的主题示范班会。学校将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生命是人的自然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人的社会属性中,责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基于这样的理解,班主任谢辉老师将“生命与责任”定为本次示范班会的主题。
班会以学生自编自导的话剧《生命与责任》以及感动中国中李剑英视频作为班会的开场,同学们惟妙惟肖的演出,李剑英感人的事迹在告诫同学们“活着的责任,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有了生命,就有了我们自己独特的人生旅途,而只有承担起了我们该承担的对于自己的,对于社会的,所应有的责任,我们的人生才算完美、完整!”班会上,通过播放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中感动的画面,画面中,温总理用他坚毅的眼神,传递着坚强;用他掷地有声的语言,传递着信念;在生命面前的一闪,传递着希望。讲述了共和国总理用心承担着十三亿人民的责任。为增强每一名学生的责任心。班主任谢辉老师和梁瑞静老师给班委会成员颁发责任书,并对班干部、特长生、住宿生以及全体十九班学生寄语。班主任谢老师的语言激昂、饱含深情、语重心长,深深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将班会推向高潮。
最后班会在学生“让生命与责任一路同行”的诗朗诵中结束。同学们深深感慨。共同宣誓让责任与生命一路同行!让生命因为有了责任而精彩,而完美!
3.专家讲座启迪生命智慧
为了进一步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深入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中,生命教育课题组资深教师们所做的生命教育讲座引起了师生进一步对于生命理性、全面的思考。
2009年5月13日高玉峰校长为高一年级1至11班做了题为《领悟教育的真谛,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的生命教育专题讲座。高校长首先从“什么样的人才是受过教育的人”开始,从不同层面详细讲述了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具有哪些人格品质和特点。高校长从“受过教育的人”引导同学们去思考自己的生活,指出“生命对于我们最棒的教导就是享受我们所做的事情,在课堂上的意义就是好好享受你的学习”,并最终过渡到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的这一主题,强调学习本身的快乐,不要“心猿意马,毫不珍惜地挥霍着自己宝贵的人生资源”。在整个讲座过程中,高校长旁征博引,用许多生动的事例给同学们阐述着“什么样的生活才是高质量的”。结合当日是母亲节,高校长在讲座过程中播放的短片《父母的告诫》更是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感触。
2010年4月高玉峰校长结合当前教育的形势与我校特点,给全校教职员工做了一次来精彩的生命教育专题培训讲座——《关于生命教育的基本问题》,从教育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阐释了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我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及我校如何开展生命教育。高校长的讲座高屋建瓴,逻辑清晰,让生命教育深入全校每个教职员工的内心,高校长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用科学的生命教育理念指导自己,自觉成为特色学校创建的实施者。
为了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为我校生命教育的主力军,刘姝昱主任以“如何有效与学生沟通”为题,对教龄两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刘姝昱主任的培训讲座要求大家充分利用“全员导师”与“心理辅导”的工作机会,强化自己生命教育意识,加强自身生命教育技能。在本届生命教育主题月中,特意为青年教师首次开展了生命教育教师团体工作坊,为青年教师交流生命教育与全员导师心得提供了一个开阔的平台。
更有多位教师给学生们带来了精彩的生命分享:
如杨督政老师的《时代的鼓点生命的光华》:从对国宝熊猫和其它珍稀动物的保护,谈到每一个人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生命,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从《西游记》谈到环境保护,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态的保护;从自己身边亲人的离去谈到对生命的意义的深深的感悟……
李清霞老师的《魏晋文人风度与生命意识》,带领学生们重回魏晋时代,领略当时的文人生活,欣赏文人名言佳句,从文人“服药”期望延长人生的长度到最后挖掘生命的内涵,拓展人生的宽度,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赢得了学生们的不住点头赞同和阵阵掌声。
4.团支部活动增强生命责任
我校各班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作新一代四有新人”的活动,围绕3月12日的“环保”主题,开展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废品整形活动,真情记录“小雷锋”资料卡,关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到校外公益场所做一件好事。 “用来衡量生命价值的砝码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奉献的多少”。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学习雷锋勤奋刻苦的品质,学习雷锋坚韧不拔的意志,遇到困难绝不轻言放弃,勇往直前。
5.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共享生命感悟
为了促进生命教育在我校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关怀、关爱,对生命、生活的感悟、探索与思考,使其拥有愉悦且积极向上的人生,我校连年开展生命教育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为校园生命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我们常常为学生们对生命的感悟而自豪,被他们字里行间的真情所感动,被他们言语中的激情所感染,被他们演绎的人生而着迷。正如学生李盼在文章《写给你》中所言:“你看,出生并不如你想象般轻易,死亡也绝非你所想的那样单纯,所以我可以说,生命的过程,你也未曾认真审视,你都不认识生命,有什么权利去剥夺它呢?你看,春天来了,花儿都开得那么姹紫嫣红,绚丽多姿,生命铺展开是多么的迷人啊。十六七岁,也是一个少女的春天呢,好好地伸展你娇妍的花瓣吧。缺少庇护的植物反而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养分贫乏的地方往往开出美丽的花朵。我把这些文字写给你,希望你拥有另一种勇气。”正如吴婷婷在演讲中所言:“生命是一种责任,它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所有关心呵护我们的人。人生如棋,落棋不悔。我们一中的学生,个个都是生命的奇迹,都不甘于平庸,渴望成功的辉煌。因此,我们更应该去珍视生命,不断努力,提高自己,自信快乐地生活。让我们采撷一份如火的生命信念,珍视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尽我所能,让青春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姿!”
6.主题DV大赛展示生命风采
生命教育月校园原创DV大赛是我校自创的生命教育活动之一,DV大赛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独特的视角、发掘他们的创造力、组织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诱惑、困难等,用手中的DV记录下成长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分享彼此的人生感悟和对生命、生活独特的理解。在校园原创DV大赛中,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记录自己成长的故事,诠释出他们对生命、对生活的理解。DV大赛充分发挥学生了在生命教育中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展现了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面对困境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非凡的艺术天赋。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4届优秀生命教育DV影片集锦。我们应该尽到,当你给学生一个激发潜能、展示风采的舞台时,他们绽放出来的光彩璀璨得让你目不暇接。
7.生命教育影评探讨生命价值
课题组精选一些有深刻的人生寓意和启迪价值的影片如《童梦奇缘》、《和你在一起》、《生死之谜》、《人体的奥秘》等建成我校“生命教育影像长廊”,开展生命教育影视赏析选修课,组织观影同学开展影评活动,提高同学们的鉴赏力和对生命、生活的感知力。如,某次生命教育影视赏析选修课学生记录如下:
2007年4月14日晚上7:00——9:30,生命教育影视赏析选修课活动拉开帷幕,通过科研处老师们的仔细选片和审片,在心理社团成员的努力筹备下,本次鉴赏的影片为《生死之谜》,全校400余名学生观看了此次影片。影片通过对一位身患癌症的老人死亡前的人生历程的记录和一个生命在母体内开始存在至出生的记录,从不同的视角向学生们展示了“死”和“生”。
影片结束后,在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心理社团同学组织了影评活动,影评活动由心理社团主席黄晨同学主持,她和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对于影片的一些体会和由此得来的关于“生”和“死”的新认识,其他在场的同学们也积极参加了讨论。一位女孩提到了自己正在面对的亲人的即将逝去,说到伤心处潸然泪下,但她同时表示,她要让她的亲人像赫比(影片的主人公)一样,走好人生的最后旅程,而自己将尽最大的努力让亲人安详、幸福地离开人世;一位男孩表示从现在开始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无怨无悔,到了大限之期,也能像主人公一样得到一种人生的完满;很多同学争先参加影评并表示:现在知道了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孕育自己的过程中所历经的艰辛,自己的生命不光属于自己,更属于所有关心、爱护自己的他人,而自己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奉献,在于让所有人都幸福和快乐。影评活动进行到高潮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话筒从一位同学手中传递到另一位同学的手中,到了9:30,因考虑到部分同学需要回家,黄晨同学宣布本次影评到此结束,仍有部分同学意犹未尽地在讨论和分享。本次影视选修课激发了同学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使同学们学会珍惜生命、感恩父母和亲人,用有限的生命实现人生价值。
8.心理拓展训练激发生命潜能
我校生命教育研究室的教师均为专业的心理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在我校开设了“生命与心理成长拓展训练营”,多次开展“团队合作——生命有你更精彩”等心理拓展训练,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引领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达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在拓展训练中,主持人通过“解开千千结”、“过手通道”、“拼图”、“我的信任圈”等游戏与大家一起体会生命中团队的重要,参营的同学们都感触颇深。如宋冰冉同学写到:“在《朋友》的歌声中,我们结束了活动,通过活动我们结识了更多的朋友,我们感受了集体,我们学会了如何快速的融入集体,打造集体,我们感受集体的力量,相信我们的同学们再回到各自的班级后仍能将这集体意识充分发挥。”孙茜同学写到:“活动最后,我们互相击掌来祝福大家,从此以后,我又多了许多朋友,有了这次活动,我认识到了合作和毅力的重要性,我想,生命也就是一次大的任务,大的演出,我有责任去把它出色的完成。”……
(九)拓展了“生命氧吧”心理咨询平台。
2009年,在课题组成员的大力推动下,我校成立并拓展了“生命氧吧”心理咨询平台,建设邯郸市一中生命教育网页,在心理教研室、南北校区两个心理辅导室的基础上,成立“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利用心理辅导QQ:896572688(一中生命氧吧),与家长语音视频对话,为广大家长提供网上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并被《邯郸晚报》2010年1月15日报道。至此,我校的生命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用“个体辅导、团体活动、信件辅导、电话辅导、网络辅导”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满足了各个方面学生、家长的需要,秉承“微笑、关爱、期待、鼓励、理解、尊重”十六字心理辅导承诺信条,年平均接待来访者近千人次。
(十)构建了中学生命教育实施模式图
(十一)构建了中学生命教育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图
五、分析和讨论
(一)在中学阶段开展生命教育是可行的,高中生急需生命教育,在高中进行中学生命教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开展系统的生命教育是实施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学生实现生命价值。
在学习动机的测验中,结果显示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有更高的学习动机,有更高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更能够自觉自愿地学习。高一的学生刚入学,尚未融入我校生命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的生命教育显性和隐形课程不多,而高二的学生则在这些方面都有显著优势。在自编问卷调查中,我校学生整体在“适应环境、生理生命、交往与沟通、生命价值和意义、信仰、生活质量”六个方面得分较高,在“生命价值和意义”维度上平均得分最高。
所以,可以说,在中学开展生命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阅读和观看我校历年来开展的生命教育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和DV大赛的获奖作品,我们常常为学生们对生命的感悟而自豪,被他们字里行间的真情所感动,被他们言语中的激情所感染,被他们演绎的人生而着迷。正如学生李盼在文章《写给你》中所言:“你看,出生并不如你想象般轻易,死亡也绝非你所想的那样单纯,所以我可以说,生命的过程,你也未曾认真审视,你都不认识生命,有什么权利去剥夺它呢?你看,春天来了,花儿都开得那么姹紫嫣红,绚丽多姿,生命铺展开是多么的迷人啊。十六七岁,也是一个少女的春天呢,好好地伸展你娇妍的花瓣吧。缺少庇护的植物反而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养分贫乏的地方往往开出美丽的花朵。我把这些文字写给你,希望你拥有另一种勇气。”正如吴婷婷在演讲中所言:“生命是一种责任,它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所有关心呵护我们的人。“人生如棋,落棋不悔”。我们一中的学生,个个都是生命的奇迹,都不甘于平庸,渴望成功的辉煌。因此,我们更应该去珍视生命,不断努力,提高自己,自信快乐地生活。让我们采撷一份如火的生命信念,珍视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尽我所能,让青春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姿!”
我校通过生命教育实现了“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学问”的育人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就是我校生命教育实施的最大收获和成功。
(二)开展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育内容、手段和方式,在班级、课程、学生德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开展,形成全体教师团体参与、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在高中阶段心理成长的全过程的良好校园氛围。
目前在国内,生命教育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提法,很多学校在实践中实施着生命教育。但是,目前生命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的学校特色,成为我校的显著特征,而不仅仅是上几节生命教育校本课程那么简单。我们认为,我校的成功之处在于:把生命教育的贯彻学校全面工作全局推动和教职工全体参与,应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高指导方针,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形成具有生命教育特色的文化。
我校中学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首先从学校理念和规章制度上得以体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从锤炼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开发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生命力高效课堂、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等细节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将生命教育的理念内化为学校长足发展的可传承的精神文化内涵,才能将生命教育的理念具体到每一个师生自觉、主动的行动中。最终实现充满生命气息的特色学校,让教师快乐地工作,学生快乐地学习,使师生在享受快乐的时光中实现生命价值的自我超越。
(三)教师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和根本,开展生命教育的受益者不光是学生,更能实现教师生活质量的提高。
我校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教师发展。重视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倡导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实行“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建设“教坛新秀、青年优秀教师和名师”三大系统工程,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每年定期召开教师节和班主任节,大力表彰优秀教师,歌颂优秀教师的事迹,促进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教师成长为教育家。
同时,我校青年教师的生活,成立“邯郸市一中红娘团”,为未婚的青年教师解决对象的问题;举办“邯郸市一中教师集体婚礼”,为新婚的青年教师送上真挚的祝福;连年评选“功勋家庭”和“模范家属”,感谢支持我校教师工作的家属们,倡导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互助。
2008年,在我校进行的跨省五校《教师生活质量调查问卷》中,我们欣喜地看到:邯郸市一中的教师在“美好时光、教师自豪感、生活质量、幸福感指数”四个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四所学校,我校的教师们更加爱生活、爱学校、爱工作、爱学生,因为是邯郸一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样的教师,必将在与学生接触的每一个细节中传递了对学生的关爱,实现了我校教师“爱心、责任、敬业”的三项核心师德,培养了学生“诚实、勤奋、自信、责任、感恩”的五项核心品格。
(四)我国目前的教育评价机制应更关注师生生命质量。
在我校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虽然我校的生命教育开展了相当长的时间,形成的成果也比较丰硕。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得到我们教育所期望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智力水平和逻辑推理能力等与“考试”相关的素质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肯定,尤其是在家长眼中。毫无疑问,这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毕竟,没有家长和学生能够忽视高考,而我国目前的教育评价机制也以学校的升学率、名校上线人数等作为评价一个学校或教师的重要指标。生命教育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共同期望,能够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快乐地享受生活,在愉悦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生命的超越。
(五)生命教育不是阶段性的教育,而应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调动全社会的共同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的合力。
课题组在实施生命教育后,欣喜地发现很多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确实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的生命观不再只是关注自身,而是能够关注他人的甚至其它自然界的生命,他们也更加地乐观、积极和坚强,能够树立生命的理想,较好地处理一些挫折和困难。但是,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①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在此阶段才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是无效的。②中学只是学生求学路上的极为短暂的一段,仅仅在中学开展生命教育是无法满足学生本身生命成长的需要的,并无法让他们获得足够的力量去促进自己整个生命历程的发展。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对于学生生命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不可估量的,家庭教育是可能会促进也可能削弱甚至抵消学校教育的成效。④现代社会,信息发达,文化多元,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他们处在动态的环境中而并非“学校”这个真空中,毫无疑问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课题组认为,生命教育要长期开展下去,就要将生命教育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生命教育。同时,开展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和人力、财力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带给学生、家长及社会不可估量的巨大的财富,是我们的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六、后续研究方向
本课题研究已经基本结束,但是,课题组看到,在中学开展生命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我校落实“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学问”育人目标的重要抓手,虽然课题要结束,但是生命教育在我校的研究不止。因此,我们在总结课题的同时,对课题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作了以下的反思并规划后续研究方向:
(一)我校已申报并成功立项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高中学校构建彰显生命教育特色的全面育人实践模式的研究》,我校将积极总结生命教育的现有成果,将生命教育当成我校的特色来创建,使之成为邯郸市一中学校文化的灵魂。
(二)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效果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打造教师队伍很重要,教师生命教育素养是生命教育是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和前提。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多是“行为示范”,而不仅仅是实施生命教育课程或学科渗透,生命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生命对生命的感化、润泽和提升。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将健全教师正确的生命观、职业观,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作为重要内容。
(三)目前我校相关的评价机制并未将生命教育作为重要的指标,这就造成了部分成员被动参与课题的情况,造成有些子课题研究的不够完善。这是课题组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
(四)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我校生命教育实施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很大程度上还是在学校、在课堂上开展,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满足学生渴望通过接触社会,通过实践来认识社会,表达自我,表现生命张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在后续研究中,课题组要调动全社会的资源,把生命教育回归生活,让生命教育更具实效性。
七、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教育部2009年重点课题的成功立项肯定了我校生命教育研究的成果:虽然本课题已经完成了研究工作,但是生命教育在我校的开展不止于此,可以说,生命教育已经成为邯郸市一中的灵魂圣地,是我校教育理念提升的重要抓手、内涵发展的战略举措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不竭动力,学校将“创建生命教育特色学校”作为下阶段发展的重中之重。2009年3月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从全国遴选100所项目学校,以专项课题的形式启动了“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我校积极申报并于2009年7月9日成功立项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学校构建彰显生命教育特色的全面育人实践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为:GHA093032。
(二)“生命彩虹2009优秀示范学校”荣誉称号的取得扩大了我校生命教育在国内中小学及相关机构中的影响力:2010年1月29~31日,由教育部、司法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支持,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十所“生命彩虹2009优秀示范学校”,我校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汇报我校生命教育开展的成果,得到了国家四部委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高度认可和良好评价,成为全国十所“生命彩虹2009优秀示范学校”之一。该项荣誉的取得,进一步证明了我校在国内生命教育领域的突出成绩,扩大了我校在教育领域的知名度,也为我校生命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
(三)课题组成员发表的相关文章:
1.《中学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作者:高玉峰,发表在《基础教育参考》2006.12。
2.《突发危机事件折射出的学生生命观》作者:陶慧、刘姝昱,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8。
3.《生命教育:教育的生命》作者:刘鹏,发表在《邯郸晚报》2009年5月13日。
4.《高中物理与生命教育》作者:高娟,发表在《教坛聚焦》2009年11月上。
(四)相关媒体对我校生命教育开展情况的报道:
1.《邯郸晚报》20070705报道我校生命教育《对青少年做道“加减”法》
2.《邯郸晚报》20070706报道我校生命教育《 教育,从“人”开始》
3.《邯郸晚报》20100115报道我校开展“生命氧吧”心理辅导情况
4.邯郸电视台2011年1月3日报道我校生命教育开展情况
(五)《邯郸市一中生命教育校本教材》:该书于2007年开始由邯郸市一中生命与心理教研室老师老师主编,经过多次修订完善,于2008年正式印制并在我校高一年级使用,是我校生命教育的自编校本教材。
(六)《邯郸市一中生命教育读本》:该书由我校多名德高望重且学识丰厚的教师共同编著,是他们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和感悟,是给学生、教师、家长的生命教育读本,于2009年由我校印制。
(七)《邯郸市一中生命教育月成果汇编》:自我校开展生命教育以来,在课题主持人的大力推动下,我校首创将每年4月定为“生命教育月”,该书是我校生命教育月的活动展示。
(八)《家庭生命教育(案例汇编)》:我校生命教育不光关注校园生活,更注意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成长,开办了“家长学校”。本书是家长们在“家庭生命教育”中的案例集,并由我校已退休的资深老校长李鸣芬校长亲自为每个案例撰写了点评。本书2010年由我校印制,在家长中传阅,评价颇高。
(九)《生命教育优秀征文汇编》:学生的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我校开展生命教育效果的最好佐证,本书是我校部分优秀学生的征文汇编。2010年由我校印制。
(十)《邯郸市一中学生生命教育DV作品集》:我校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多部生命教育DV,从学生的视角展示了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既有他们自身的成长历程,更有他们对生命的感悟,是他们眼中、心中和接受到的“生命教育”。本DV作品集是我校历届优秀生命教育DV选编。
第四部分:参考文献
[1] 钱巨波. 生命教育论纲. 江苏教育研究, 1999(4): 19-21.
2 许世平. 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中国教育学刊, 2002(4):32-33.
3 郭子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型模式. 中国健康教育, 2004年.
4 钱一舟. 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建构及其取向探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2,18 (3).
5 李文科. 现代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构建.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0(6).
6 高杰. 中国哲学的生命意识. 人文杂志, 1999 (1): 33.
7 朱小蔓. 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七页.
8 叶澜等. 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36页.
9 程红艳. 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 武汉: 《班主任之友》2000(7).
[1]0 张云飞. 呼唤生命教育. 社会, 2003(3).
[1]1 新民晚报, 2005年1月14日.
[1]2 李霞, 刘晓.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教育探索,2010(1):155-157.
[1]3 郭之纯. “每天消失一个班”警示我们. 南京日报, 2004年10月28日.
[1]4 陈立言. 生命教育在台湾之发展状况. 中国教育, 2008: 56-74.
[1]5 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上升. 专家呼唤校园“生命教育”. http//www.jiajiao2004.com.2004-06-07,转贴自《中国青年报》.
[1]6 上海将在青少年中普及“生命教育”,  http://www.chinaedunet.com.2004-06-1, 摘自新华网.
[1]7 郝秀尧. 在高中生命科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8 郭兆年, 潘敬芳. 高中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教学新论, 2009, 78-80.
19 王明宪, 张显国, 毛伟. 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教育科学论坛, 2010(3): 64-65.
20 李全, 胡燕, 曹璇. 生命教育: 灾后教育重建的必由路向——成都市区域性开展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科学论坛, 2010(3): 62-63.
21 李瑞江,季俊昌.基于残疾学生发展的生命教育.现代特殊教育, 2007(2).
22 舒扬.走进“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访谈录.新华文摘,2004(15) .
23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中学生百科, 2008 (33) :47-49.
第五部分:附录
2006年1月,在中央教科所曾天山主任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市教科所丁志鹏主任的细心帮助下,课题组经过多次论证修改,“中学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终于成功获准立项。至此,本课题在邯郸市一中开展了课题研究。
在此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曾彷徨过,迷茫过。虽然以全校之力倾注到课题研究中,听起来好像是声势浩大,但是,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尴尬和两难,一方面,作为省重点高中,老师们的压力很大,工作繁忙,另一方面,承担如此巨大的国家级课题我们的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都显得太单薄,我们只能边走边学边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难忘的是中央教科所曾天山教授一直的关注,虽然他远在北京,可是他一直以来的关注让我们内心充满了力量,感谢丁志鹏主任,她总是在第一时间及时给我们指导,时时把曾主任的关怀带给我们,是我们的益友,更是我们的良师。因此,要特别感谢曾主任和丁主任的指导与督促,同时感谢他们的谅解与包容。
虽然一所高中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实属难得和珍贵,我们却因此而更诚惶诚恐,要特别感谢市教育局赵浩军局长、曹建召副局长等领导,他们多次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多次在不同场合肯定我们的生命教育工作,既从精神上给我们无限的鼓励,还从技术上给我们宝贵的科研方法的指导,更从政策上给我们一定的倾斜和空间。
同时,还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荒林教授等专家,他们莅临我校开展生命教育讲座,提高了我们的理论水平,同时也从实践上给我们一定的指导,让我们对生命教育有了新的体悟。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艰难的,蜕变的过程是充满阵痛的,但成长的历程更是快乐的。虽然课题研究结束了,但是我们将继续开展生命教育,因为我们油然感到,教师和学生们都需要生命教育,课题的研究让我们获益匪浅,我们将会继续走下去,让每一个师生都努力绽放生命光彩!
[1] 郭之纯.“每天消失一个班”警示我们. 南京日报, 2004年10月28日.
[2] 李瑞江,季俊昌.基于残疾学生发展的生命教育.现代特殊教育, 2007(2).
[3] 舒扬.走进“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访谈录.新华文摘,2004(15) .
[4] 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中学生百科, 2008 (33) :47-49.
[5] 钱巨波. 生命教育论纲. 江苏教育研究, 1999(4):19-21.
[6] 许世平. 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 中国教育学刊, 2002(4):32-33.
[7] 郭子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型模式. 中国健康教育, 2004年.
[8] 钱一舟. 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建构及其取向探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5月第18卷第3期( 社会科学版 ) .
[9] 李文科. 现代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构建.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
[10]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159567.shtml
[11] 高杰. 中国哲学的生命意识. 人文杂志, 1999 年第 1 期, 第 33 页.
1 朱小蔓. 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七页.
2 叶澜. 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136页.
[12] 程红艳. 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 武汉:《班主任之友》2000第7期.
[13] 张云飞. 呼唤生命教育. 社会, 2003年第3期.
[14] 新民晚报, 2005年1月14日.
[15] 李霞, 刘晓.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教育探索, 2010(1):155-157.
[16] 郭之纯. “每天消失一个班”警示我们. 南京日报, 2004年10月28日.
[17] 陈立言. 生命教育在台湾之发展状况. 中国教育, 2008:56-74.
[18] 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上升. 专家呼唤校园“生命教育”. http://www.jiajiao2004.com.2004-06-07. 转贴自《中国青年报》.
[19] 上海将在青少年中普及“生命教育”,  http://www.chinaedunet.com.2004-06-1, 摘自新华网.
[20] 郝秀尧. 在高中生命科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1] 郭兆年, 潘敬芳. 高中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教学新论, 2009, 78-80.
[22] 王明宪, 张显国, 毛伟. 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教育科学论坛, 2010(3): 64-65.
[23] 李全, 胡燕, 曹璇. 生命教育:灾后教育重建的必由路向——成都市区域性开展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科学论坛, 2010(3):62-63.
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可以从十个方面来了解心理健康程度。 本测验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