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弟广场舞我们好好爱:《建设健康城市:上海的选择》——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26:36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教授在第五届解放健康讲坛上作了题为《建设健康城市:上海的选择》的演讲。徐建光说,上海医改必须突出预防为主原则,把卫生服务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生活方式入手,干预市民群众生活中的不健康因素,成为当前上海推进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的重要抓手。
干预不良生活  打造健康城市
“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不健康的因素还有那么多:苏丹红、问题馒头、地沟油……拷问着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筑施工扬尘、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所暴露的环境污染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折射出的医疗资源配置不足等问题……”徐建光说,健康城市不是城市现状的描述,而是代表城市发展的终极追求。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健康城市行动,根本上是为了应对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带来的各种健康问题。作为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说,他所担忧的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曾经遇到的健康问题,在我们这座城市将会一一重演和凸显:生活条件好了,患 “富贵病”的人群却多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让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和卫生服务能力相形不足……我们需要让这座城市形成一个有效发现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合力机制,这是上海选择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使某些原先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疾病,可能伴随着各种交流而广泛传播甚至泛滥成为影响世界范围内人群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03年抗击非典之役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徐建光介绍说, 2003年,上海启动了第一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当年市政府同步实施的还有两个 “三年行动”:环保三年行动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三驾马车同步驱动,全方位提升城市健康水平的统筹性、决策力和执行力。 8年多来,持续组织实施了三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 (第三轮行动将于2011年底结束),共包括15项任务、 185项指标和30类重点活动,行动目标从初期的着力解决影响市民健康的环境因素逐步转向直接干预人群健康危害因素以及大力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专业评估表明:前两轮行动计划的预定指标完成率达97.5%;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直接反映市民健康水平的 “三大指标”保持世界发达国家中等水平。从2009年的建设健康城市第三轮三年行动开始,把行动目标指向直接干预由不良生活方式等导致的健康危害因素,提升人群健康素养和健康管理能力。健康城市的内涵似乎 “变小”了,这种变化,恰恰基于工作外延的放大,基于健康城市的理念逐渐渗透于整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各个领域。
上海医改须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
陈竺部长在 “糖尿病国际论坛”上指出: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未来30年将是中国慢性病井喷的年代。这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慢性病带来的疾病负担不断加重,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加突出。
现有的大量研究证明,健康问题只通过医疗服务不能全部解决,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改变环境和个人行为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2011年首届全球健康生活方式和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部长级会议上指出,慢性病防控所需要的充足的全人群初级预防措施,远远超出了卫生部门直接控制的范围,需要教育、能源、农业、体育、交通和城市规划等部门的协调参与,也需要政府开发可以创造个人、家庭和社区环境公平的公共政策,以利于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为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说,这段时间,他的思考重点一直集中在新一轮医改方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旨在解决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市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或缓解这一突出矛盾,需要标本兼治,除了要加快发展壮大医疗卫生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让市民远离疾病。上海医改必须突出预防为主原则,把卫生服务理念从 “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新一轮医改工作的艰巨性和迫切性,让他前所未有地认识到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看到了在建设健康城市行动中上海已经形成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这一工作机制的宝贵价值。而从生活方式入手,干预市民群众生活中的不健康因素,成为当前上海推进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的重要抓手。
一勺一瓶一尺  推广健康理念
对于促进生活方式健康,近两年来,围绕健康城市建设,卫生部门和广大市民一起在做的事,目的就是解决一个问题:让每个人的每一天,生活方式更健康。徐建光说,他的同事编了一首非常通俗的打油诗,来概括这些年的工作情况:一勺一瓶一把尺,实物传播进家庭;一路一组一讲座,健康社区抓重点;一帐一秤一标识,健康单位抓细节;一本手册一场赛,市民参与有氛围。
为了使市民能够掌握和控制油、盐摄入量,在宣传普及控盐控油知识的同时,尝试运用实物传播法,分别于2008年、 2009年向全市所有市民家庭免费发放2克控盐勺和标有容量刻度、能控制出油速度的控油瓶,让市民掌握每人每天限盐6克、限油25克的合理膳食要点。去年6月,市政府给每户家庭发放了一份特殊的 “健康世博大礼包”,包含1本 《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知识手册》和1个健康腰围尺,发放范围由以往的户籍人口家庭拓展到所有常住人口家庭以及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高校学生等群体中。融健康理念于实用性宣传品推广,新颖的健康公益传播方式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健康生活要从每天做起、从一日三餐开始。
此外,从2008年以来,以开展“人人坚持日行万步”活动为载体,指导社区在公共绿地、居民小区、步行街建造了573.2公里的 “科学健身路”。还借鉴 “同伴健康教育”、“自我健康管理”等国内外预防医学研究成果,指导相关群体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入手,源头控制慢性病对健康的危害。特别是从去年开始,还尝试将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工作引入各类社区文体活动团队,让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掌握健康自我管理技能,并积极向周围人群传播这些知识。从2007年至2011年上半年,全市已经建立1.35万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共有22.6万市民参与这项活动。市健教所的评估结果表明,组员参加活动后,日常行为、生活习惯都向积极方向改变,如体力活动的时间明显延长、更加注重合理膳食等。今天,在上海 “健康城市”不再是个抽象的概念,说白了,它和每位市民的作息起居、一日三餐、举手投足相关联。
十大健康促进行动  培养市民健康意识
今年3月出台的 《上海市健康促进规划 (2010-2020年)》, 《规划》事实上就是告诉公众未来10年上海健康城市建设的重心和方向。
《规划》在通过媒体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就受到市民、专家等社会各方的关注。按照 《规划》要求,将在全市持续开展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戒烟限酒、心理健康、促进合理用药、中医 “治未病”、健康社区、健康单位以及健康妇儿、健康老人等10大健康促进行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来培养全体市民有一个非常健康的素养,提升健康意识,比如说:合适的膳食要少荤多素、限油、戒烟、限盐等,通过规划使所有市民树立一个非常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通过10年的努力,建立和完善本市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和体系,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环境,增强市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使市民主要健康指标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