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狗和串串外貌区别: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0:44:44
路人皆知——司马昭(1)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当代中国,即使是文盲或者是半文盲,即使不会写字,或许都知道这句耳熟能详的成语。
也因为这句成语,于是便把司马昭牢牢的钉在了“贰臣贼子“的耻辱柱上。
这句成语从哪来的呢?一切拜曹丕的长孙高贵乡公曹髦所赐,曹髦这句义愤填膺的话,也就让司马昭陷入千古不义之中。
实际上,在我看来,曹髦的激昂言语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试问曹魏帝国皇权从何而来?如果不是曹髦的爷爷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皇位,曹髦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里打酱油呢?既然您的祖上皇位便是来路不正,那么又何来底气指责司马昭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中国大历史中,当一个人权柄在手时,没有人愿意将之拱手让出,如同一个男人想要自己的子嗣,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人愿意让别人代劳,男人一生可以接受的帽子颜色可以有很多,但绿帽子一定除外。
由此,在皇权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当权柄握于谁手,皇权便随之更替,即便在自己这一辈无法实现,也会让自己的子孙在这条单行线上不断前进,期待子孙有朝一日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替自己圆一把称帝的梦。
曹操如此,司马懿如此,每个有着称帝梦想同时又大权在握的人都是如此。
总体来说,司马昭在家族事业中所处的位置有点像东吴皇帝孙权,他之所以能够一步一步接近权力的巅峰,是因为他站在父亲司马懿和兄长司马师的肩膀之上。
大师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忠厚的刘备,睿智的孙权,奸诈的曹操,同时还有狡诈的司马懿。其实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过于脸谱化了,挺刘贬曹成为贯穿三国演义的主线,都说“春秋无义战”,在我看来,三国同样没有义战。所谓忠厚长者刘备,不也玩阴谋手段对宗亲刘璋实行了“鸠占鹊巢”的行动吗?
由此看来,无论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曹丕逼令汉献帝禅让,抑或是司马懿诛杀曹爽夺取曹魏帝国的权柄,这一切都是权力惹的祸,在这一连串权力斗争中,所谓正义,所谓邪恶,并没有传说中的泾渭分明!
由于《三国演义》的前重后轻,多数人对前面的故事耳熟能详,而对后面的故事知之甚少,事实上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唱主角的时代,三国故事依然精彩。
且说司马懿出手铲除曹爽之后,曹魏帝国的权柄便落入了司马一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如同击鼓传花一般掌握着曹魏帝国的权柄,然而遗憾的是,父子三人与梦想中的皇帝宝座都差了一点,司马懿差了一步,司马师差了半步,司马昭差了一厘米。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一个大将军曹爽以及他的子孙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曹魏帝国皇帝曹芳出城前往父亲曹叡的陵园,这一天司马懿父子关闭洛阳所有城门,以郭太后之名实行兵变。
为了这一天,司马懿、司马师父子已经筹划了很多天,据说为了防止泄密,也是担心司马昭的心理素质不够硬,之前的密谋一直都由司马懿、司马师父子二人包办,而司马昭都被蒙在鼓里。
兵变前夜,司马懿才向司马昭和盘托出了兵变计划,至此司马昭才知道父兄二人明天要进行一场改天换地的兵变。
当夜,司马懿派人暗中观察了两个儿子,司马师安睡如常,司马昭辗转反侧,孤枕难眠。
第二天天一亮,司马师集合所有兵马,清点完大家才发现,比原计划足足多了三千人,这三千人是从哪里来的呢?司马师散养在民间的,此时召集起来一起来做这件大事。
为此司马懿感慨的说道:“此子竟可也!”
由于对手曹芳志大才疏,跟司马家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这场兵变刚开头便结了尾,兵变以司马一门完胜,曹魏皇族惨败告终,从此曹操、曹丕父子苦心经营的曹魏帝国已经划入司马氏的轨道,至于何时取而代之只是时间的问题。
司马懿本来有机会,可惜他已经老了,领导儿子们发动兵变时,他已经七十一岁了,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两年后,司马懿病逝,据说他是先患病,然后又在病中梦到有人向他索命。
公元251年八月五日,太傅司马懿病逝,在他铲除曹爽之后,曹魏权柄已经落入他的手中,然而他只是担任了太傅,把曹魏帝国玩弄于鼓掌之间,却没有更进一步。或许在他看来,时机还未成熟,当丞相,加九锡,甚至改朝换代,还是留给子孙们完成吧!
在司马懿身后,他的大儿子司马师由卫将军升任抚军大将军,接替父亲司马懿主持政府机要。
让司马师接替司马懿必定不是曹魏帝国的本意,然而事已至此,还有别的选择吗?司马师担任的卫将军一职等同于曹魏首都卫戍区司令,有此权柄在手,曹魏皇室能不就范吗?
不久司马师由抚卫大将军升任大将军,他的父亲司马懿选择有实无名,而他则选择了有名有实。
两年后,他一番折腾,便折腾出了那个陷他弟弟司马昭于千古不义的高贵乡公曹髦。
高贵乡公曹髦为何会走上前台呢?这一切都是因为司马师对时任皇帝的曹芳不满意。
时任皇帝的曹芳已经二十三岁,在司马师看来属于不好控制的年龄,况且曹芳还时而与一些大臣密谈,司马师猜测,这些密谈一定与自己有关,留这么个对自己虎视眈眈的皇帝,始终是一个隐患。
公元254年,司马师的机会来了,这次机会起因是因为司马昭。
这一年九月,蜀国大将姜维进攻魏国,驻守许昌的司马昭奉命出征,这次出征路过洛阳,司马昭便顺道拜见了皇帝曹芳。
曹芳左右近臣建议曹芳借此良机一举将司马昭诛杀,然后以皇帝之名命令司马昭所统帅的部队进攻司马师,这样就能将权柄收回曹魏皇室。然而,曹芳左右的近臣想错了,曹芳这个前任皇帝曹叡的养子,从小长于宫中,长于妇人之手,过惯了钟鸣鼎食的生活,从来没有经历生活的磨难。以这样一个温室里的花朵,又怎能以一个皇帝的空名却对付从小便野蛮生长的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呢?
他有心,但无力!
即便有力,也无胆!
左右已经把诛杀司马昭的密诏写好了,放到了曹芳的面前,曹芳犹豫了,迟疑了,最后还是放弃了!
若是曹操地下有知,一定会跳起来验一验曹芳的DNA,然后大声喝问:“你究竟是不是我曹某的子孙?”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次流产的诛杀阴谋很快长了腿传到了司马昭的耳中,已经出了洛阳的司马昭一不做二不休马上回军洛阳控制了局势,然后派人通知兄长司马师:老大,有情况!
司马师彻底出离愤怒,早就知道曹魏皇室想阴我们,没想到,真有打算啦!
算啦,这个皇帝不着调,换个皇帝吧!反正姓曹的有的是!
彭城王曹据不是曹操的儿子吗?就他吧!
司马师以为他提议没有人敢反对,然而郭太后出来说话了,不行!
为什么?
辈分不对!
原来郭太后是曹叡的皇后,也就是曹丕的儿媳妇,而彭城王曹据则是曹丕的兄弟,这样从辈分轮,曹据就是当朝太后的叔叔,让太后的叔叔来当皇帝,这辈分就太乱了,他该叫郭太后太后呢,还是侄媳妇呢?
辈分不是不可以乱,但不能这么乱!
随即郭太后提了一个人选,高贵乡公曹髦,他是曹丕的长孙,曹叡弟弟东海王曹霖的儿子,让侄子来继承叔叔的大宗还说的过去,尽管这一次继承的是一个傀儡的位置。
争来争去,不过是一个木偶的位置,司马师不再固执,便同意了郭太后的提议,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用不了多久,他自己便取而代之,这场曹家与司马家合演的双簧应该唱不了几天了。
事实上,司马师想的也没错,十一年后他果然当了皇帝,是为晋景帝。
不过他的皇帝头衔是后来的,死后追封的!
四个月后,四十八岁的司马师死了,死于一场惊吓。
当时曹魏帝国的扬州发生叛乱,大将军司马师为了火速平叛率军亲征,没想到这竟是他的最后一次出征。
在这次征伐中,叛将有过一次声势浩大的劫营,这次劫营出人意料,形势一度非常危急,大将军司马师半夜惊醒,惊恐不已,一着急,刚刚做完眼瘤手术的伤口迸裂了,眼珠崩了出来!
《三国演义》中猛将夏侯敦看着自己的眼球崩出,大喊一声“父精母血”便生生吞了下去。
实际上《三国演义》中的这一幕只是演义,真实的《三国志》并没有这段记载,同样眼睛迸裂的司马师也没有生吞眼球的经历,只是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回到许昌,司马师出的气比进的气多。
奉司马师命镇守洛阳的司马昭闻听噩耗赶到洛阳看望司马师,手足相见,格外感慨,由于司马师膝下无子,他未竟的事业注定要由司马昭这个弟弟继承了,司马师当即在病榻上发布命令,即日起由司马昭接替自己掌管全国军权。
公元255年闰正月二十八日,大将军司马师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八岁,他在生前离皇帝之位只差半步,未竟的事业只能由弟弟和侄子们完成了。   从这一天起,路人皆知的司马昭只能沿着父兄设定好的道路一条道跑到黑了,在这条道路上,要么杀人,要么被杀,想走第三条道路?却见墙上挂着一门帘!
继承父兄遗志的司马昭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为以高贵乡公曹髦为代表的曹魏皇室并不甘心皇权旁落,现在司马师死了,曹魏皇室的机会是不是来了呢?
很快,曹髦做出了试探。
曹髦下诏,命令司马昭就地驻守许昌,改由他人率军返回洛阳。
如果司马昭只是一个书呆子,抑或是身边没有钟会这样的高人支招,那么曹髦的诏书很有可能成真。那样的话,洛阳便不再归司马家掌握,曹魏皇室将重新夺回权柄,而司马昭不过是手握部分兵权镇守许昌的将军而已。
然而曹髦还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受父兄熏陶的司马昭自然知道洛阳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在与钟会密谋之后,便做出了一边上书,一边回军洛阳的决定。
上书,是为了给皇帝一个面子,也为自己做掩饰;
上书却不等皇帝批复,而是直接回军洛阳,这就是灵活运用规则,既尊重了皇权,又不被皇权束缚。
七天后,司马昭接任大将军,主管政府机要,司马师死后出现的短暂权力真空,现在又被司马昭填上了。
一系列事实表明,司马昭相比于父亲和兄长更有进攻性,他的父亲司马懿有实无名,他的兄长司马师有实有名,但也止步于大将军,而司马昭的胃口显然不是大将军能够满足的。
一年后,司马昭开动了自己的篡位列车,公元256年四月,皇帝曹髦赏赐给司马昭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其实也稀松平常,分别是衣服,帽子,靴子。
然而这三样东西也不平常,分别是皇帝穿用的龙袍,皇帝戴的皇冠,皇帝穿用的赤色长靴,现在这三样东西司马昭都有了。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司马昭的心思动了!
这一切不是皇帝曹髦赏的吗?
有哪个皇帝愿意赏赐这三样东西呢?曹髦是被逼的!
四个月后,司马昭又进一步,由大将军升任大都督,职权还是原来的职权,只不过大都督的象征意义比大将军更高。同时又得到三项格外的权力:奏事不名,剑履上殿,假黄钺。
这三项权力分别代表什么呢?
奏事不名:向皇帝上奏时不需要自称自己的名字;
剑履上殿:可以带着佩剑穿着鞋上朝;
假黄钺:拥有皇帝行驶诛杀大权专用的斧子。
如此三项权力到手,司马昭已经是不称皇帝的皇帝,至于将曹髦取而代之,只是分分钟钟的事情。
古往今来,一旦权臣获得这些权力,篡位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从公元256年获得这三项权力以后,司马昭又走了足足9年,这9年里他已经离皇位咫尺之近,然而却足足9年没能如愿。
司马昭为什么要用九年走完篡位的最后一步呢?或许还是时机不够成熟,即便他可以轻松踢开曹髦自己做皇帝,即便他可以将反对的声音一一压制,然而在他看来还是没有瓜熟蒂落,那么就在运动中等待,在等待中运动吧!
公元258年五月,曹髦任命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
加九锡在中国大历史中经常出现,那么九锡究竟是什么呢?
九锡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锡,在古代通“赐”字。 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记载见于《礼记》。
在中国大历史中凡是被加过九锡的人其本人或者其子孙都会踢开老东家自立门户,这个名单很长,从热衷于托古改制的王莽开始,到有着西域血统的王世充为止。
具体名单如下:

   王莽被西汉授九锡,后废汉室建新朝
  曹操被东汉授九锡,其子曹丕建立魏朝
  司马昭被魏朝授九锡,其子司马炎后建晋朝
  孙权被魏朝授九锡 ,后叛魏称帝
  桓玄被东晋授九锡,后废东晋称楚帝
  南朝四朝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曾从前朝受九锡,然后创立新朝
  杨坚被北周授九锡,后废北周开创隋朝
李渊被隋朝授九锡,后废隋建立唐朝
  王世充要求隋朝皇泰主杨侗给予九锡成功,不久废帝称郑王
   
仔细数了一下,总计12人,刚好够打三桌麻将。
然而,公元258年的这次升任相国、封晋公、加九锡的机会却被司马昭态度坚决的辞让了,先后辞让了九次,总算辞让成功了。
难道他回心转意准备痛改前非了?不,他还是觉得实际不成熟。
就在司马昭玩弄权柄于鼓掌之中的同时,有一个人不高兴了,他不愿意再跟司马昭继续演这蹩脚的政治双簧,他想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人就是皇帝曹髦。
公元259年,有人宣称在井中发现了黄龙,接着又有人报告发现了黄龙,而且一下两条。
无聊的人把这一发现当成祥瑞报告给曹髦,在说得兴起的同时却没有发现曹髦嘴角的一丝冷笑。
“黄龙困在井中,算什么祥瑞呢,这不就是说我吗?”
曹髦一时兴起,做了一首诗,题目叫《潜龙》: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诗写到这个程度,曹髦与司马昭的双簧注定演不成了。
公元260年,关于给司马昭加九锡的话题被重新提起,曹髦无奈,只好在这一年的四月下诏,任命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司马昭本来是想顺水推舟接受的,毕竟两年前已经推让过一次了,这一次再推让,司马昭自己都觉得有些假。
然而,令司马昭没想到的是,曹髦居然发难了,而且一句话就把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一年五月七日,二十岁的曹髦准备向司马昭发难,在发难之前他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一句话,让曹髦这辈子没白活,一句话,让司马昭一脉跳到长江三峡也洗不清,古往今来篡位的权臣林林总总,而司马昭却落了个“路人皆知”。
两手空空的曹髦就带着自己的冲动,带着自己手下滥竽充数的三百杂牌冲向了司马昭的府第,然而还没有等到与司马昭照面,他的皇帝头衔就被无情的注销了。
曹髦以为自己的皇帝身份是一件无人可以侵犯的金缕玉衣,然而在权臣的面前,所谓的黄袍不过是一件衣服,只不过颜色发黄而已,仅此而已!
太子舍人成济在司马昭死党贾充的授意下一矛将曹髦刺死,堂堂的曹魏帝国皇帝,开国皇帝曹丕的长孙,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倒在了长矛之下!
倒霉孩子,谁让你捅开那层窗户纸呢?
皇帝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搞笑的事情还在后头。
郭太后居然下诏,宣布曹髦的种种罪状,宣布撤销曹髦的皇帝头衔,贬为平民!
没地方说理了!
显然这纸诏书不是郭太后自己发的,而是司马昭发的,可惜曹髦虽然贵为曹操的子孙,却只继承了曹操的血气,没有继承曹操的智商,如果真的想扑灭司马昭一脉,伏兵于暗室之中岂不是强过光天化日之下率领三百乌合之众攻打?
智商决定命运!
曹髦死了,无声无息的死了,对于曹魏帝国没有多大影响,只不过再找一个牵线木偶而已。
司马昭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居然搬出了燕王曹宇的儿子曹璜。
燕王曹宇,曹操名下二十五个儿子之一,利用浮力原理巧称大象的曹冲和他是一母所生,他们的母亲都是环夫人。
其实在这个时候,开国皇帝曹丕依然有孙子存在,从皇室继承的原则来看,曹丕的孙子自然要比曹璜更有资格,然而司马昭偏偏选定了曹璜,或许在他看来,只是一个傀儡而已,血缘远近,有区别吗?没有区别!
曹璜后来改名曹奂,他日后的表现表明,他是一个懂得游戏规则的人,别人当皇帝是为了当主角,而他从一开始就认清了自己的角色:配角,跑龙套的,死跑龙套的!
在曹奂的皇帝任内,做到了百分之百配合,百分之百服从,表现之优秀比汉献帝刘协都好,放在今天有望争夺最佳男配角。
公元264年,司马昭在灭亡蜀汉,平定钟会叛乱之后,又将眼光转移到皇位上。
八年了,那皇位就放在那里,让他时时刻刻难以心安,这是一种折磨,同时也是一种幸福的折磨。
是时候该进一步了!
这一年三月十九日,司马昭受封晋王,离篡位列车的终点只差一步。
一年后,也就是公元265年五月,曹奂为晋王司马昭加九锡,王妃从此改称王后,世子从此改称太子,此时的司马昭距离皇位还有1厘米!
人们都在猜测,司马昭何时彻底捅开那层薄如蝉翼的窗户纸呢?
遗憾的是,薄薄的一层窗户纸,司马昭至死都没有捅开。
三个月后,路人皆知的司马昭因病逝世,他追求了一辈子的皇帝之位离他最终还是差了一厘米。
由于时代的久远,我们不知道司马昭为何在加九锡三个月后就告辞世,是一直有病在身,还是突然暴卒,史无明载,答案只是在风中。
又过了四个月,也就是公元265年的十二月十三日,司马一脉三代人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接受最佳男配角曹奂的禅让,登基称帝,历史上的东晋,由此开端。
至此,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皇帝梦终于实现了,司马懿为晋宣帝,司马师为晋景帝,司马昭为晋文帝,你们都是皇帝,括弧追封的,括弧完了。
值得一提的是,后三国时代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亡国皇帝都是善终。
无论是被挟持了一辈子的汉献帝刘协,抑或乐不思蜀的刘禅,抑或东吴暴君孙皓,抑或最佳男配角曹奂,他们都在亡国之后,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虽然憋屈,虽然郁闷,但能在乱世之中以亡国之君身份保全性命已经殊为不易,这也算乱世之中闪过的一丝人性的光辉。
只是不知道,当司马一脉玩弄曹魏帝国权柄于鼓掌之中时,倘若曹操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倘若曹丕、曹植兄弟地下有知,这对斗了一辈子的手足兄弟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