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熟女会所:请以党员身份纪念他- 鲍君甫 南方都市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20:34

请以党员身份纪念他

———鲍君甫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05-26   作者:过国亮  摘要:鲍君甫(1893—1969),化名杨登瀛、刘君珊,珠海市前山白石村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情报四杰(包括钱壮飞、李克农、胡底)之一,也是中共第一个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高级特工。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鲍美云在父母坟前。

    鲍君甫

    女儿鲍美云首度开腔讲述这位著名“双面间谍”“文革”期间的经历,珠海党史办何志毅史海钩沉力证鲍君甫是共产党员

    ◎讲述者:鲍君甫之女鲍美云,珠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何志毅

    档案

    鲍君甫(1893—1969),化名杨登瀛、刘君珊,珠海市前山白石村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情报四杰(包括钱壮飞、李克农、胡底)之一,也是中共第一个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高级特工。早年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以后在上海发展。1927年,陈立夫奉蒋介石之命组织“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即“中统”前身,鲍君甫被任命为“上海特派员”,成为国民党特工系统的高级干部。在这前后,鲍君甫与中共地下党员陈养山结为至交,在他的安排下,鲍君甫面见了陈赓,决定加入中共“特科”。

    建党90周年之际,除了杨匏安、苏兆征、林伟民这“珠海三杰”,有一个名字,似乎应该被重新记取。

    他叫鲍君甫,化名杨登瀛、刘君珊,珠海市前山白石村人。他是国共秘密战线上首个双面特工,传奇经历赛过任何谍战剧。但,他到底是不是党员?

    这真的是个问题。搜索有关他的报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名义上是国民党上海最高特务首领———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驻沪特派员,实际上是中共特科在敌特内部的重要关系“中共首个党外高级特工“不是党员的特工人员”是他的标签。

    两个月前,他的后人来珠海寻根,偶遇珠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的何志毅。在双方的努力下,一部迄今为止有关鲍君甫最为详尽的历史出炉。在这部小传性质的史料中,何志毅非常明确地提出:鲍君甫,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鲍君甫最小的女儿、70多岁的鲍美云如今居住南京,在电话中她首度开腔,向南都记者回忆了“文革”中鲍君甫的经历,这在目前史学界的研究中还是一段空白。她说:“如果能够确认我父亲的党员身份,让历史不会忘记他,那就再好不过了。对他的在天之灵,也是个安慰!”

    餐桌旁 我其实老早就入党了

    那是在“文革”前的一天,父亲鲍君甫突然很正式地告诉家人说,“我其实老早就入党了,1926年,陈养山是我的入党介绍人。”

    那是在“文革”前的一天,一家人正在午餐。不知道什么由头,父亲鲍君甫突然很正式地告诉家人说,“我其实老早就入党了,1926年,陈养山是我的入党介绍人。”

    这句话,女儿鲍美云记了一辈子。

    当然,作为只有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当时的她没有这么上心。她不知道,陈养山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司法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他原名程仰山,1906年生于浙江上虞,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奉派上海参加组织“五卅”运动,随后被编入中共特科。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组织由周恩来领导,主要任务是依靠各级组织,深入敌方侦察机关,探取情报,及时报警,保卫中共领导机关的安全。特科下设总务科、情报科、行动科、交通科等四个科。情报科为二科,由陈赓(化名王庸)任科长,负责搜集情报及反间谍工作。

    父亲在隐蔽战线的一切,当时的她闻所未闻,“母亲不让他跟我们说,说我们知道得越少越好”,鲍美云告诉南都记者。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旁人眼中,这是一个在南京的“广东佬”,因为他终身未改广东乡音。他衣着半旧,但质地考究。平时沉默寡言,待人谦和,除在外摆小摊子卖茶水和纸烟,多与家人深居简出,显得有些神秘。

    甚至于父亲之前是干什么的,鲍美云说,也是“陈赓来南京后,我们才知道父亲的身份”。查阅史料我们发现,1956年3月,应陈赓之邀,南京军区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办公厅同意,专程派人送鲍君甫去北京。陈养山在车站亲自迎接,安排他住进总参招待所。次日,陈赓夫妇设家宴款待鲍君甫。又过了一天,陈赓出面邀约昔日在特科工作过的李克农、陈养山、安娥、刘少文等战友聚旧,共同设宴招待鲍君甫。4月,陈赓和陈养山又专程到南京看望鲍君甫。陈赓临行前在南京大三元菜馆宴客,并委托南京市公安局给鲍家添置家具等物。以后陈赓每到南京都探望鲍君甫 ,对他的关怀无微不至,直到1961年陈赓在上海逝世。

    法庭上 我是共产党员

    交谈中陈赓发现鲍君甫广博多识,机智沉稳,正直忠厚,爱恨分明,认为是特科可为的人才,当即决定将鲍君甫吸收为中共中央特科二科成员,正式确定鲍双重间谍身份。

    有关鲍君甫党员身份,历史留下的一个巨大的遗憾,那就是随着岁月渐行渐远,当时的人证大多凋零,而物证无从得见。

    在与陈养山、陈赓这些当年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重逢之前,鲍君甫曾经有过一次被“揪出来”的经历。1950年10月。全国范围内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南京的镇反运动在华东局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当时南京市公安局发现鲍君甫曾是国民党高级官员,将其批捕,并押送到南京市人民法院审判,准备课以重刑。这时,鲍君甫提出他在大革命时期曾为中共地下党组织做过工作,要求陈赓同志出庭作证。

    长期研究鲍君甫的程堂发先生曾经见到了鲍君甫在法庭上的申辩材料。材料中,鲍君甫强调他是共产党员,指出他是在“1926年由陈养山介绍参加共产党”的。程堂发称,从鲍君甫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共隐蔽斗争所做的重要贡献来看,他是一位有坚定政治信念的人,故“入党”之说恐非臆造。资料显示,程堂发是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曾经根据尘封的档案,写过多部南京名人要案研究专著。

    据珠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何志毅考证,鲍君甫的入党详情并不曲折。据称,陈养山和鲍君甫相识于1925年,当时的鲍君甫已是国民党特工系统的高级干部,被视为“难得人才”。陈时常将《中国青年》、《语丝》、《向导》等进步刊物带给鲍阅读,并与他多次倾心长谈,进行政治“洗脑”。后来陈养山将鲍君甫介绍给上海某区党支部书记敖景象,敖对鲍进行考察,并调查鲍君甫的历史背景和家庭情况。开始让鲍君甫参加几次党的会议,认识共产党人李季、沈雁冰、赵子昂、陈望道等。受党的信任,鲍君甫将套取的国民党特务在上海活动的情报告诉陈养山。陈感到鲍君甫有正义感,态度真诚,正式将他与鲍的关系报告给陈赓,提议与鲍建立工作关系。陈赓又将这份请示报告上报给特科的最高负责人周恩来。当时的鲍君甫已是国民党特工系统的高级干部,被视为“难得人才”。正苦于特科无法打入国民党特工高层的周恩来,获悉此事后,十分重视,认为鲍君甫的工作性质很重要,关系到中共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乃派陈赓与鲍君甫会面。1928年5月的一天晚上,这两位战友正式会面,交谈中陈赓发现鲍君甫广博多识,机智沉稳,正直忠厚,爱恨分明,认为是特科可为的人才,当即决定将鲍君甫吸收为中共中央特科二科成员,正式确定鲍双重间谍身份。

    “因为父亲的身份实在太特殊,平时和陈赓都是单线联系,他不可能对外宣传自己是党员。”鲍美云说,而在我党初期,入党不像如今那么讲求仪式,“没有现在那么多手续,也没有入党申请书什么的,都不公开”。

    作为鲍君甫入党介绍人的陈养山,于1991年逝世。而一是由于鲍君甫的隐蔽战线身份太过敏感,二来他的结局太过悲惨,鲍家人并没有刻意去挖掘他的历史,也没有按照相关的研究,去找当时的敖景象、李季、沈雁冰、赵子昂、陈望道等人印证。

    黑牢中 宁死不背叛周总理(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父亲坚决地摆了摆手说:“明明没有的事我怎么能瞎说?!我一说,有人就要人头落地!”

    在目前史学界的研究中,“文革”中鲍君甫的经历是一段空白。可能由于资料缺乏,有的说鲍君甫死于批斗,有的说他因病逝世。在何志毅的努力下,鲍美云首次开腔,回忆了这段最不愿提起的家族史。

    鲍美云说,1966年秋“文革”爆发后,鲍君甫作为“黑五类”被揪了出来。脖子上挂着“大特务”、“叛徒”、“国民党残渣余孽”等罪名的牌子,游街示众,开批斗会。196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叛徒年”,祭旗的是“彭、罗、陆、杨”,继而是“刘、邓、陶”,接着林彪、江青一伙又挖出了安子文等61人的“叛徒集团”,最后一直挖到了化名“伍豪”的曾任中共中央特科最高领导人的周恩来身上。他们为挖出所谓“潜伏特务组织”,专门成立一个调查专案组,到处搜集黑材料,矛头直指周恩来。作为曾经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高级特工鲍君甫自然厄运难逃了。他被人抄家,“连家里的地板也全部撬起来,什么都没有找到”,鲍美云说。

    1967年8月的一天,从北京来的军管会专案组的人将鲍君甫押解北京审查。他们想通过鲍君甫提供当年在上海搞情报工作的周恩来、陈赓等人和被捕过的同志的黑材料整人,对他天天轮番审问,逼其招供。但鲍宁可含垢忍辱,也不予“配合”。无奈之下,1968年夏天,北京来人将其妻谭秀珍带往北京,表面上是让她去看望丈夫,其目的是要她做丈夫的思想工作。谭秀珍见到丈夫被折磨得不成人样,头发蓬乱,双腿无力地瑟瑟发抖,披在肩上的呢料大衣不时滑落地上时,心如刀绞。为能让丈夫少受折磨,她说:“你就按他们说的承认,免得再受皮肉之苦。”

    鲍美云说,听到母亲的劝告,父亲坚决地摆了摆手说:“明明没有的事我怎么能瞎说?!我一说,有人就要人头落地!”

    1969年12月19日,鲍君甫被折磨致死,终年76岁。当年12月26日,南京市公安局秘书王纪德代表军管会知会鲍家,陪同谭秀珍和鲍美云母女俩乘列车上京。甫到,一位军管会的负责人便说:“鲍君甫是心肌梗塞猝死,”但无出具法医的证明。鲍美云说,其实父亲生前无心脏病史,其死因令人起疑。

    据鲍美云回忆,父亲的尸体停放在时任公安部部长谢富治的办公室,用一张黄草纸盖着,嘴张开,双眼直勾勾地睁着,死不瞑目!母女俩僵立着,泣不成声。他们短暂地看了一眼,军管会的人就匆匆地将鲍君甫的尸体抬走,运送到东郊火葬场火化。鲍君甫火化后,其丧葬费从鲍君甫补发的两个月津贴(“文革”时津贴已停发)里扣除;并由家人掏钱买来一个骨灰盅装入鲍君甫的骨灰,上面登记着“杨登瀛,又名刘君珊”的名字。

    一直与林彪、江青进行斗争的周恩来,获悉鲍君甫的死讯,非常痛疚。乃托负陈养山去抚慰鲍君甫家人,并由陈转告他对丈夫一生的评价:“鲍君甫的一生功大于过。”周恩来还指示有关部门“要好好照顾一下鲍君甫的家属。”有关部门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将在南京江宁县上山下乡的鲍美云调回城工作,照顾虚弱多病的母亲。并每月发给生活费30元。1978年谭秀珍去世后,与丈夫的骨灰一起合葬在南京“广东山庄”的粤籍人公墓里。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鲍君甫被昭雪平反,恢复名誉。在中共军委总参谋部编纂的十大将之一陈赓的《陈赓传记》中,已给予了一代名谍鲍君甫应有的评价。

    研究者说(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珠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何志毅: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两年前,珠海市政协准备编第二辑的珠海人物志书,围绕鲍君甫,向何志毅约稿。作为目前珠海党史、地方志研究领域最活跃的中年学者,何志毅对这个“一代名谍”很感兴趣。历时两年的研究,让这个革命军人之后都由衷地赞叹: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何志毅说,由于历史的原因,鲍君甫其人其事长期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在中国国民党人物词典里都没有鲍君甫的词条,连他的家乡都不知道他是何许人物,甚至误传他是被国民党杀害的。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大陆和台湾的史学界在研究大革命时期国共双方在隐蔽战线斗争的历史,才将鲍君甫的事迹披露于世。影片《华捕007》、《陈赓蒙难》、《周恩来在上海》、《江南锄奸》等,也真实地再现了鲍君甫从事中央地下工作的历史,一个充满传奇的中共双重间谍的鲍君甫终于显山露水,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在史海钩沉时,鲍君甫到底是不是党员,何志毅发现了这个问题史学界的观点模糊不清。在子女口述、引证研究之外,他甚至还从人情世故的角度,来理解鲍君甫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回到组织的原因。史料记载,1931年,鲍君甫被叛徒出卖入狱,历经严刑拷打,始终没有吐露党的秘密。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陈立夫出于派系斗争的考虑,授意国民党组织部副部长张道藩出面将鲍君甫保释出来,并让他携家小五口人迁居南京。从此,鲍君甫与我党中断了任何关系,他的双面特工生涯也画上了句号。1934年,张道藩念袍泽故旧,再度起用鲍君甫,任南京反省院副院长,继任中央感化院院长。

    “你看,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他长期在秘密战线工作,被捕后脱党日久,之后还曾在国民党政府工作,这些难言之隐都让他不能说一句话,遑论明确自己的组织关系?”何志毅说。

    而解放后,鲍君甫与妻子谭秀珍及四女鲍小萍(同父异母生)、五女鲍雪波(又名鲍小妹)和小女鲍美云留在大陆,长女鲍琼音夫妇和二子鲍国良(长子鲍国雄早逝)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台湾。“当时两岸的意识形态壁垒很深,‘两蒋’政府对于那些亲人在大陆担任高官的赴台人员视为‘特务’,这些人多被枪杀。”正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鲍君甫没有在新中国成立后试图靠当年与中共高层的关系谋求一个“出身”。

    不过,让何志毅最感叹的,是鲍君甫高尚的节操。“他在最风光的时候,每个月过千大洋过手,那可是可以买几栋小别墅的钱,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那么穷困?这些应该都是在营救同志时用了。”另外,历经国民党拷打、“四人帮”冤狱,他都沉默以对,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真正的风范。

    AⅡ06-07版 采写:南都记者 过国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挖掘本土风物民俗,记录珠海文化遗存,进而连线政府部门,做保护与开发之探讨。发现版邀您一起发现珠海。如有线索,请联系我们:0756-888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