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你最辉煌的时候:少数和多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18:23

少数和多数

富有的是少数,贫穷的是多数。中国追求了几千年的“均贫富”,结果还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

有意思的是少数,有意义的是多数。不难发现,我们现在讲意义太多,讲意思太少,而事实上许多意义没意思,许多意思却很有意义。

腐败的是少数,受害的是多数。腐败者永远不明白自己集中消费的短暂幸福,其实是建立在绝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

说话的是少数,沉默的是多数。我们历来崇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谦谦君子,观棋不语、默而识之、息事宁人等等,长期的封建社会进程,渐渐形成了如此的“集体无意识”。这种意识在现实的土壤中积淀深厚,沉默之风,山高水长。

敢说真话的是少数,唯唯喏喏的是多数。当年马寅初以一当亿,而万众齐喑,可见相信并坚持真理敢道真话的总是少数,而大部分的脑袋仿佛都长到了别人的肩膀,不用自己思索。

说“不”的是少数,说“是”的是多数。此语类同于前句,但又自有义;在真理、法律、原则等所有规范面前,人人一律平等,这种时候说“是”似乎简单,可以为之,但在不公、不平、不法面前说“不”太难了,因为有些人曾经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于是碰到该说“不”的时候也是“是”了。

记住历史的是少数,忘却历史的是多数。这句话其实也可以简化为“记住和忘却的辩证”,鲁迅先生早就指出了中国人的健忘,学界也老在批评国人的“善忘”,因为即便大如文革者,也渐渐淡出人们记忆的视野,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么是否大多数人都成了背叛者?

被历史记住的是少数,被历史遗忘的是多数。虽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历史记住的永远只是那么几个人,或者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

有方法的是少数,有问题的是多数。惯于埋怨,长于批评,擅于牢骚,问题老是问题,旧的没完,新的接踵,而方法总是落后于问题,跟不上问题的步伐,似乎想不到在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叫“方法”的东西在。

唯下的是少数,唯上的是多数。老人家早就有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但触目的多是漂于河面上的浮萍,深入沉下去的实在寥寥。看来,目前缺少的不是上进心,而是平常心。

思考的是少数,干活的是多数。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益进步,谁都在忙忙碌碌,疲于应付,停下来想一想,思考思考的人太少了,如此庸众就多了,理性少了。

抗争的是少数,妥协的是多数。克己忍让有时可能是一种美德,但面对不平和不公的时候,这种美德往往会纵容罪恶,妥协的结果是犯罪的变本加厉,于是抗争就显得格外高贵。这方面,林冲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执行的是少数,制订的是多数。这主要是就制度而言;我们常常乐于善于制订各类制度机制,但制度机制形成以后,往往就只是制度机制自己了,它们被“养在深闺”,成为执行者的“私囊”,只是到检查总结评比的时候,才拿出来晾晾晒晒。

不变的是少数,变化的是多数。或许是时代变化得太快,朝令夕改、朝三暮四、翻来复去成了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婚外恋、一夜情等成了电视电影的主旋律,理性接受挑战,诚信经受考验,执着常被怀疑,到处是变化、变幻和变异,失落的是永久、永远和永恒。

在此,突然想到约定俗成的“少数服从多数”,不知道此言渊出何处,源自何时,怎么越看越觉着该反过来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