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小树林里那些事:3-5岁儿童自我调节各成分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7:04:53

3-5岁儿童自我调节各成分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关系

Components of Self-Regulation and Theory of Mind in Early Childhood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如阅读文献显示异常,请下载并安装新版CAJ阅读器。

【作者】 王元

【导师】 张向葵

【作者基本信息】 东北师范大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2010, 博士

【摘要】 本研究考察了103名3-5岁儿童自我调节各成分与其心理理论两成分发展水平间的关系。全文分为四个研究,研究一选取了自我调节的九个任务,分别是白天-黑夜任务、倒序数字广度任务、敲打任务、放慢动作任务、低语任务、失望礼物程序、情绪调节家长核查表、今天-明天任务和玩具延迟任务,考察自我调节的构成成分、年龄和性别差异,成分间的关系等问题。研究二依据心理理论的两成分理论,选取意外地点任务作为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成分的测量任务,基于信念和愿望的情绪理解任务作为心理理论社会知觉成分的测量任务,考察了心理理论两成分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发展时序和相互关系。研究三考察了研究一得到的自我调节构成成分与心理理论两成分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自我调节构成成分对应的测量指标与心理理论两成分间的关系。研究四是为了验证研究三发现的相关关系而设计的,其目的是在前面研究排除了性别、年龄等因素对相关关系的影响后,排除心理理论任务难度对自我调节与心理理论关系产生的影响,确定二者相关的可靠性。根据研究三的结果,研究四选取了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成分作为考察对象,设计了抑制控制嵌套心理理论任务和工作记忆嵌套心理理论任务,分别考察在控制心理理论任难度后,任务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侦测敏感性以及自我调节与心理理论相关显著性是否发生变化。四个子研究的结果表明:(1)针对本研究的被试和测量指标、测量任务取样条件,自我调节包括三个主要的构成维度:认知-行为自我调节、情绪自我调节和需要动机自我调节。(2)认知-行为自我调节包含的测量指标有抑制控制能力、工作记忆广度和手部动作的行为调节能力;情绪自我调节以儿童消极的情绪反应为代表性指标;需要动机调节主要包括代表延迟等待能力的测量指标。(3)本研究未发现自我调节各成分及其测量指标存在性别差异。(4)自我调节各成分及其测量指标在儿童3-5岁这一阶段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显著的提高,即3岁儿童的自我调节水平显著低于5岁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水平。(5)儿童在3岁时认知-行为调节与情绪调节能力呈显著正相关。(6)心理理论的社会认知和社会知觉成分都随年龄的增长,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提高。具体表现为3岁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显著低于5岁儿童的水平。(7)儿童在心理理论两成分上的通过率无显著差异,且存在跨年龄的一致性.(8)社会认知和社会知觉成分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心理理论构成成分,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9) 5岁儿童的认知-行为自我调节与其心理理论社会认知发展水平相关显著;情绪自我调节与其心理理论社会知觉发展水平相关显著。(10)在控制了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成分中抑制控制难度后,儿童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成分的发展仍旧呈现随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的趋势,即3、4岁儿童的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成分发展水平显著低于5岁儿童。(11)在控制了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成分中工作记忆后,儿童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成分的发展仍旧呈现随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的趋势,即3、4岁儿童的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成分发展水平显著低于5岁儿童。(12)在控制了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成分中抑制控制难度后,3岁组和5岁组儿童抑制控制能力和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成分发展水平间的相关依然存在。(13)在控制了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成分中工作记忆难度后,三个年龄组的儿童工作记忆广度和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成分发展水平间的相关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