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老头老太牲交视频:道教之中国术数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0:10:35
中国术数学         
  《周易》既为中国术数学之祖,则易学的发展显然和术数学的发展相关。秦始皇焚书,《周易》因是卜筮之书而未烧。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家长制宗法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周易》也被儒家学者捧为六经之首,当成儒家的经典。这样,以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解《易》的著作,成了易学的“正传”,而以老子《道德经》思想为主体的解易之作,则是易学的“别传”。本来老子《道德经》就和易学相通,老子是《易经》的一个特殊传人。《易·系辞》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道德经》和《周易》都是对天地之道的探索和概括,二者的阴阳观、变化观、反复循环观、守中贵柔观等,皆相互承袭。《周易》由天道及于人事,这和道家究天人之际的传统相合,而和罕言天道的儒家伦理观念有别。《汉书·艺文志》称道家为“《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显然也承认道家学者为《易》之传人。道学的易学,乃由秦汉方仙道、黄老道传来,是方士、隐士、道士之《易》。汉成帝时,刘向校书,发现各家易说皆祖田何、丁将军,是儒家的正传。惟有京房之易学,传自焦延寿,焦延寿之易虽托名孟喜,实际上传自隐士,是专明阴阳术数,推步灾异吉凶的易学。焦延寿和京房,为汉代有代表性的大易学家,其所著《焦氏易林》、《京房易传》现已收入《道藏》,为道教占验派所宗。《焦氏易林》将六十四卦分派到全年二十四节气之中,以卦值日,创立了新的筮法。同时又将各卦展开为六十四卦,系以繇辞,有四千条之多。京房得焦氏易说,将六十四卦分属于八宫,创立纳甲、飞伏、世应诸法,为后世火珠林占法的滥觞。汉代易学家还创立卦气说、纳甲说、爻辰说,丰富了周易象数体系,为道教占验派易学奠定了基础。

  汉代是术数学高度发展的时期,驺衍的阴阳家学说渗透到所有学科,社会上兴起造神运动,使孔子偶像化,儒学谶纬化,儒生方士化,汉儒遇事必推步吉凶,连皇帝也信天象,讲灾异,学图谶,终汉之世社会上笼罩着一种神秘气氛。这样,周易的象数之学在汉代发展到顶峰,与之相关的术数学也盛极一时。汉成帝时诏命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等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后来刘向之子刘歆汇总群书分为《七略》,有诸子略、六艺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术数俨然成为汉代学术和诸子并列的一大门类。《汉书·艺文志》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说明术数学实即古代巫史之学的沿袭。《史记·日者列传》记载汉代术数学界分为五行家、堪舆家、建除家、丛辰家、历家、天人家、太乙家和形法家等。《汉书·艺术志》又将术数之书分为六类,一天文,二历谱,三五行,四蓍龟,五杂占,六形法。由此可知,汉代术数学范围较广,周易象数学成为易学的主流,研习者非只道家学派和方士、道士,习五经的儒生博士也推波助澜。汉代天文历法学甚为发达,修正的四分历、太初历、乾象历皆在汉代完成。汉人信谶纬,习太一九宫之术,今古文经学家皆取卦气说解《易》,将天文历法和周易象数融为一体。孟喜、焦延寿、京房的易学,宋人称之为象数之学,以和儒家正统的义理之学相区分。象数之学以五行说、卦气说、纳甲说、爻辰说等解《易》,创立了世应、飞伏、归魂、游魂等术语,以卦爻干支五行生克占断吉凶,实为占验术数的一大革新。扬雄甚至模仿《周易》作《太玄经》,以八十一首表示一年四季的阴阳消息,提出了一套新的筮法,也是术数学史上的大事。

  汉代周易象数之学盛极而衰,走向了自己的反面。魏晋之后,儒家的正统思想在易学研究中取得统治地位,将忠君孝亲的政治伦理放在首位,视和统治术关系不大的古代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占验术数更不能登大雅之堂。因之,周易象数体系为核心的术数学经过汉代四百年的繁荣时期,魏晋之后终于被排摈出正统的学术殿堂,为道教占验派所吸收。王弼注《易》,自称“得意忘象”,借易学清谈玄理,美其名曰“善易者不占”,被儒家奉为正统的治《易》方法,扼杀了象数之学发展的生机。尔后,儒家“正传”的易学变成义理之学,治《易》的方法是“扫象不谈”,有人甚至数典忘祖,否认《周易》是术数学的卜筮之书,使周易象数学几近失传。这期间,《周易》作为五经之首成了维护宗法礼教的伦理教科书,为求取功名准备科举考试的儒生所修习。幸有唐代李鼎祚著《周易集解》,将汉代象数之学的本旨保存下来,使宋代易学家能从中窥知汉易的真实面目。          汉代以来道学别传的象数易学,略有两大分支。一支入于术数,以卜筮占验为其所长。一支入于方技,被道教炼养家作为内丹、外丹的理论框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便为其代表作。还有汉代严君平以《易》解老,著《道德经指归》。扬雄称其书为“观大易之损益兮,览老氏之伏倚;省忧喜之同门兮,察吉凶之同域。”(《太玄赋》)周易象数学自王弼扫象之后晦而不显,直至宋初经著名高道陈抟之手才复放光彩。据《佛祖统纪》,陈抟受《易》于麻衣道者,得所述《正易心法》四十二章,理根天人,历诋先儒之失。陈抟在《正易心法注》中推崇伏羲画卦所传象数之学,讥刺周文王、孔子立辞章所传义理之学。他说:“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中驰骋,无与周、孔言语下拘挚。”“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画微旨,只作八字说。此谓之买椟还珠,由汉以来皆然。《易》道胡为而不晦也?”陈抟精于道教中别传的先天易学,保存有一些秘传的易图,清初黄宗炎《太极图辨》论述“先天图”乃长生秘诀,曾由陈抟将其刻于华山石壁上。陈抟后学有张无梦、刘海蟾、张伯端、陈景元等,皆得内丹法诀真传,在社会上声名卓著。后来陈抟的象数之学和易图辗转传到刘牧、邵雍、周敦颐、蔡元定等人手中,开宋代易学之新风,讲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太极、无极之说,将内丹学的术语充斥于理学家著作之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宋元以来,道教别传的象数易学给儒家正传的义理易学以极大冲击,理学家接受了陈抟的易图,大多变化失真,相互辩难,却并不否认来自陈抟。这是因为先天易图中隐有丹家秘诀,非局外人所能知,理学家不可能自己伪造这种易图。宋儒朱熹将河图、洛书、太极图等九幅易图置于他的《周易本义》、《易学启蒙》之首,而且并不否认《周易》是卜筮之书。朱熹知道学习道教象数易学不研习丹经是不行的,因之曾苦读《周易参同契》并为之作注。南宗道教易学家俞琰(1253~1316)赞同朱熹的观点,他著有《周易集说》、《读易举要》、《易外别传》、《古占法》、《周易参同契发挥》等,深得道教易学之旨。道教南、北宗道士精于易学者甚多,清代内丹家刘一明著《周易阐真》,将《周易》解释成一部内丹书,别具新意。宋元间天师道的雷思齐,曾著《易图通变》、《易筮变通》,发展了道教易学。周易象数学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占验术数的革新。

  考查历代史书中的《方士传》,所记方士以习术数学的人数为多,唐代之后习长生方技的道士才渐增长。汉魏间方士多习京氏易、谶纬、天官、风角、星算、遁甲、六壬、望气、三元、太一、飞符、占卜、推步之类的术数,知名者有任文公、郭宪、高获、谢夷吾、郭凤、杨由、李南、李郃、樊英、唐檀、公沙穆、许曼、赵彦、韩说、杨厚、董扶、管辂等人。其中管辂之术数登峰造极,这是汉代四百年苦研占验术数孕育出来的花朵。《晋书·方技传》又记载陈训、戴洋、韩友、淳于智、郭璞、步熊、杜不愆、严卿、隗炤、卜珝、黄泓、索、台产等精于风角、星算、三棋、九宫、八卦、龟策一类占验术数,其中尤以郭璞名重一时。唐代占验术数亦甚兴盛,有著名高道袁天纲、李淳风等以天文、星算、相术等名世,还有李虚中的推命术,孙思邈的预知术,皆奇巧如神。唐人兴起金钱卦,简化了卜筮程序。宋代又有徐子平的四柱算命,传称邵雍的梅花易数。邵雍著有《皇极经世》等重要术数学著作,是继京房之后占验术数的一次重大革新。司马光创造的《潜虚》筮法,是对扬雄《太玄经》筮法的又一发展。明代重臣刘基亦精于占验术数,社会上流传的一些命书、图谶多托名他而作。然而因宋明理学兴起,儒臣鄙薄术数学,术数家的地位降低,能以应验轰动社会的名家渐少。清代修《四库全书》,术数学范围缩小,有数学、占候、阴阳宅、推命、看相、阴阳五行、杂技术等。
        术数学的发展曾经给中国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带来动力。中国古代的教育没有自然科学的启蒙教科书,更没有专门的科学理论著作。由于《周易》被尊为儒家经典,周易象数体系实际上便成了对古代知识分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教科书。同时,中国术数学中的那些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四象九宫等象数模型也成了古代科学技术普适的理论框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出现那么多创造发明,大都和方技、术数有关。火药本为炼丹家发现,指南针则为堪舆术士手中的工具,天文历法和星占术更是密不可分。术数同时又是中国哲学的文化背景。无论是东方文化或西方文化,实际上都有某种神秘的观念作背景,或隐或显地引诱着人类思维的发展。中国哲学史的演进是和易学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术数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感应原理同时也是中国哲学的支柱。术数学本身就是中国哲学形式化系统的分支,它和义理学好比是整个哲学系统的两条腿,缺少术数学研究成果的中国哲学史著作是不完善的。术数学是道教占验派的修持方术,它在道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玄精碧匣灵宝聚玄经》、《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太上六壬明鉴符阴经》等遁甲、六壬道书,《北斗法治武威经》、《天老神光经》等天象占书,《紫微斗数》、《灵台经》等算命书,《四圣真君灵签》、《洪恩灵济真君灵签》等抽签书皆收入《道藏》,说明占卜术数为道教文化不可分割的内容。占验派道士以研习术数为宗,将推往知来作为道教修炼的神通。佛教更把预知未来的神通分为五种,即报通、修通、鬼通、妖通、依通,道教亦承认这种说法。报通为与生俱来的先天感应能力,佛教称由报身而来。修通称为由人身修炼而得的预知神通,道教内丹家可修至“出阴神”和“六通之验”。鬼通和妖通谓妖鬼附体,属宗教家的解释。依通即是依托卜筮而出现的预知神通,属于术数学的范围。所谓“善易者不占”,大多是由研读易理开发出灵感,达到报通或修通的境界,可以不用占卜而断人吉凶,寻常人是没资格自称“善易者”的。

     术数学的流传

  占验术数种类繁多,在社会上流传甚广。汉代以来,太乙、六壬、遁甲、堪舆、相术、推命、占卦、测字、梦占、星象诸术日益完备,促成了术数学的繁荣局面。今仅择一些流传较广的占验术数,略作分析。

  一    谶书

  汉代称之为图谶,由谶纬之学流变而来。谶为占验之隐语,纬为经在术数学中的流变,汉代谶纬图书甚多,现在尚有易纬留存(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有《纬书集成》),图谶则佚失殆尽。因为谶书实际上是政治预言书,上面多有图画,故亦称图书,中国历代统治者将其视若蛇蝎,怕政治家蛊惑民心危害政权安定,或故意篡改错乱,或干脆严加禁绝。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谶书,有刘伯温《烧饼歌》、姜子牙《万年歌》、诸葛亮《马前课》、邵雍《梅花诗》、《禅师诗》等,为宋明间预言家的托名之作。另有《推背图》,托名隋唐间占验派高道袁天罡、李淳风而作,每卦一图,配以谶言和谶诗,有金圣叹(1608~1661)批注本。《推背图》因流传太广,无法禁断,朱元璋则故意将其颠倒错乱次序,已失真。奇怪的是,《推背图》上竟载有可破译为预言世界核大战的图像和文字,甚至有“若要和平,直待彭、老”的话,可解读为对彭祖修道术和老子道学通行世界的谶语。现惟有邵康节所著《皇极经世》,未被错乱篡改,但这是一本讲社会周期律的历史哲学书,和一般谶书不同。邵雍为宋代术数哲学大家,其《皇极经世》中的“元、会、运、世”之说,为兼综道、释的术数哲学学说,可和先哲驺衍的五行终始之说相比拟,值得认真研究。
        二    文王课

  文王课是一种以钱代蓍的六爻卦法,又称五行易、火珠林卦法,为唐宋以来社会上最流行的断易方法,由汉代京氏易发展而来。现在社会上流传的筮书,如《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断易天机》、《断易大全》、《文王课秘传》等,多是传播这种筮法。金钱卦是周易古筮法的一种流变,断卦时以六爻所配干支五行的生克制化论吉凶,结合占卦时间(日、月)的干支和神煞,而基本脱离《周易》爻辞。这种占法为民间术士所熟知,并积累了较多的占断经验。近有重庆霍斐然先生据《易传》推演出《小成图》占法,竟可超迈古人。

  三    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进一步简化了易占方法,可以年、月、日、时的数目或其他可数之数起卦,以八除之余数定卦名,以六除之余数定变爻,结合爻辞及五行生克比合的关系以断吉凶。梅花易数占法十分注意断卦的灵感和观察事物的征兆,训练占卜者具备预测家的素质,因而不拘泥繁琐,独得周易预测事物的简易之理。

  四    太乙神数

  太乙统十二运卦象之术也和《皇极经世》一样,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和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周武王时以术数“卜世三十,卜年八百”推国运,后有驺衍五德终始之说,至邵雍形成历史哲学而大备。太乙神数推算较难。据《太乙统宗神数》,上古时有一年冬至日半夜,恰好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称作太极上元,上元甲子以来的年数,叫太乙积年。由太乙积年再求出太乙流年和太岁值卦,以断本年各月的气运吉凶,预测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和天灾人祸。每年值两卦(本卦和之卦),共十二爻,从动爻和变爻开始,每月值一爻。太乙数以子月为正月,即从上一年的农历十一月计起。例如太乙数推得戊子年及以后所值之卦依次为噬嗑之晋、贲之离、剥之坤、复之明夷、无妄之否、大畜之大有、咸之蹇、恒之豫、遁之否、大壮之夬、晋之剥等。太乙数推算国运要兼综年卦和卦爻的大运,这种术数因涉及政治,为历代统治者所忌,社会上很少流传。

  五    太乙九宫术

  太乙术本于《易纬·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太乙为北辰之神,又名太一,与六壬、遁甲合称三式。三式之名乃由秦汉初之栻盘占而来,后栻盘废弃不用,仍存其名。太乙式仿易而作,采用五元六纪。五元为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六纪为六甲子。每元72年为小周期,每纪60年,六纪360年。一宫为乾,天门,主冀州;二宫在离,火门,主荆州;三宫在艮,鬼门,主青州;四宫在震,日门,主徐州;五宫曰中宫,太乙不入;六宫在兑,月门,主雍州;七宫在坤,人门,主益州;八宫在坎,水门,主兖州;九宫在巽,风门,主扬州。太乙每宫居三年,不入中宫,二十四年巡游一周,又分阳遁、阴遁而有顺行逆行,配以八将占断吉凶。现有汉文帝时文物“太乙式盘”,又《南齐书·高帝本纪》记太乙术推自汉高祖五年至宋祯明元年间治乱之事,可知此术汉代已传。《灵枢·九宫八风篇》、《太乙金镜式经》等略记其法。

  六    奇门遁甲

  遁甲之学是用时间和方位占断吉凶的一种术数。它利用时间和空间因素趋吉避凶,以选择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优方案为目的。遁甲之学的要害在排局布盘,其天盘为九星(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人盘为八门(休、死、伤、杜、开、惊、生、景),地盘是九宫八卦。排局布盘时以顺仪(戊、己、庚、辛、壬、癸为六仪)逆奇(乙、丙、丁为三奇)为阳局,以逆仪顺奇为阴局,按年份、节令、时辰将八门、九星、九神(直符、螣蛇、太阴、六合、勾陈、朱雀、九地、九天)在九宫八卦盘上布列成局。冬至到夏至之间阳气回升,用阳遁;夏至到冬至之间阴气渐长,用阴遁。为了将时间的干支和二十四个节气密切联系起来,布局时按正授、超神、接气、置闰的规律,将上元符头(十五日值一个节气,分上、中、下三元,每元五日,第一日为符头)和节气调整好。这样,就可以排出一种奇门遁甲的日历,从而用时间、方位占断吉凶。此术有“转盘”和“飞盘”两大系统,社会上广为流传。奇门遁甲是和古代天文历法之学联系最紧,综合性最强的术数,它将古代术数家创造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八卦、九宫等学说都包容进去,并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可以说奇门遁甲是中国的术数之王。
     七    六壬课

  六壬神课也像文王课一样是预测人事吉凶成败的占卜之术,先秦时已有栻盘占法,近年亦有西汉六壬栻盘出土,东汉以来才蜕变为符号程式。其法以占卜时日的干支为基准,先以占卜月的季节(月将)、占卜日的干支、占卜时的地支组成六壬课式,按五行生克关系配以六亲(父母、兄弟、妻财、官鬼、子孙)、十二天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螣蛇、勾陈、太常、太阴、天空、天后、六合、贵人),以三传(初传、中传、末传)、四课(第一课、二课、三课、四课)的生克关系而断吉凶。六壬课表面虽不用周易象数体系,实际上却和易象相通。例如其天盘、地盘仿两仪,四课如四象,三传似六爻,其中元首课、重审课、知一课等六十四种课体则和《易经》六十四卦相配。术数家称六?@???8@AD?为三式(太乙、遁甲、六壬)之最,根于天学,应于人事,为集阴阳、五行、干支、九宫诸术数之大成者。六壬课虽仅七百二十式,但断事须结合本人年命,错综复杂,变化万端,自隋代以来便受到一些著名学者的重视。另有《大六壬金口诀》,以时间、方位立断吉凶,为术数家之秘宝。

  八    河洛理数

  河洛理数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推命术,但不像徐子平四柱推命术那样受印度星象学影响,而是和铁板神数等术数一样是汉代周易象数学的流变。这种推命方法是先算出人出生年、月、日、时的干支;然后以纳甲法求出天干的后天八卦数,地支的五行生、成数;随后将这些天干、地支的天数(奇数)相加起上卦,地数(偶数)相加起下卦;最后将上下卦相合得出人的本命卦以断吉凶。河洛理数是惟一以四柱起卦,以周易占断的推命术,利用了周易象数的卜筮经验。顺便介绍,铁板神数亦是以人出生之年月日时起数断人一生命运和遭遇的术数,有南北派之传。《皇极天书》载南派铁板神数断命法。

  九    紫微斗数

  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术、星平会海(又称果老星宗)都是推命的术数,其术数的层次依序增高。紫微斗数虽属初级的算命术,但流传较广,断语明确,不像徐子平推命术那样复杂难断。其术先查出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干支,继后画出人的十二宫图(命宫,父母宫、兄弟宫、夫妻宫、男女宫、财帛宫、疾厄宫、迁移宫、奴仆宫、官禄宫、福德宫、田宅宫),依出生图的五行局查出相应的星名(包括天文学上没有的天机星、天府星、文曲星、羊刃星等虚星)分别填入十二宫内,便可推出一生的命运。

  十    四柱推命术

  此术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干支称为四柱,故名四柱推命术。《北史·孙绍传》中有推人禄命的记载,《北齐书·方技传》谓魏宁亦善推命。唐德宗时李虚中用生年四柱推命,至宋初徐子平加以完善,后人亦习称子平术。子平术以日柱天干为本,据其和年柱、月柱、时柱干支的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及节气旺相状态,断人一生命运的吉凶祸福。有《渊海子平》、《命理探源》、《滴天髓原注》、《子平真诠》、《三命通会》、《命理约言》、《穷通宝鉴》等多种命书,皆讲子平推命术,为社会人士所熟知,社会上也把四柱推命作为命理学的代表。

  十一    占星术

  此术本为古代天文学之流变。《汉书·艺文志》云:“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说明古代天文学原初就是占星术数。其中包括日占、月占、五星占、恒星占、星变谴告等。古人以为天象下应人事,故天象之变,乃至自然现象的异常,皆预兆人间灾异的流行和国家的治乱。

  十二    望气

  《史记·天官书》记载不少省云望气之法:“北夷之气如群畜穹闾,南夷之气如舟船幡旗。大水处、败军场、破国之墟、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吕氏春秋·明理》又记载望云能知国乱之兆:“其云状有若犬,若马,若白鹄,若众车;有其状若人,苍衣赤首不动,其名天衡;有其状若悬釜而赤,其名曰云旗;有其状若众马以斗,其名曰滑马。”望气之术为历代兵家所重,故《晋书》、《隋书》多有记载。其他还有所谓战云、天子气等,《开元占经》有记。

  十三    测字

  将汉字笔画、字形、字义分开论证,以占断人事吉凶之术,称测字,又称相字、拆字。此术以求占者偶然一念所得之字而求占断,占者据字形、字意联想推理而决疑。相传邵雍精于测字,而后有谢石、朱安国、汪龙、胡宏、张九万、何中立、马守愚、范时行、沈衡章等人,皆精于此术。测字法有装头、接脚、穿心、包笼、破解、添笔、减笔、对关、摘字、观梅等具体解法。有《字触》、《神机相字法》、《测字秘牒》等书传世。又有以二字字画起卦的《一撮金》,以三字字画起卦的《诸葛神数》,是以字配易之占法。
        十四    梦占

  《汉书·艺文志》云:“众占非一,而梦为大”,解梦为古代原始宗教巫史文化遗传下来的古法。《周礼·春宫·大卜》云太卜“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梦,三曰咸陟”,乃古代解梦之书。占梦术有以易卦解梦者,有据梦象直解者。汉代将梦分为直梦、象梦、精梦、想梦、人梦、感梦、时梦、反梦、病梦、性梦等。有《周公解梦书》、《梦林玄解》等书传世。梦境反映了人的潜意识活动,近代东西方学者皆有研究。

  十五    堪舆

  堪舆原为汉代五行家推测天文、地理的五行气运之术,多用于选择墓葬、修房、卜居诸事。晋代郭璞著《葬经》,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故曰风水”,则堪舆术后人习称为看风水。古人亦将其包括在相术之中,看阳宅称家相,阴宅为墓相,周代有“相彼阴阳,观其流泉”的说法,为相阳宅,后来受儒家厚葬尊祖之习才盛行墓相,以龙、穴、沙、水、向为判断吉凶的条件。近世台湾和日本出版不少风水书,讲住宅修建、室内布置,称其术和地磁场的分布有关。相阳宅有“八门套九星诀”,如房屋之门在北方坎位,则依次为五鬼(东北)、天医(东)、生气(东南)、延年(南)、绝命(西南)、祸害(西)、六煞(西北),定八个方位的吉凶。这是因为北方坎位属水,东方震位和东南方巽位皆属木、水生木,故东方、东南方为天医、生气之位,适于安置寝室或厨房。堪舆之术方法繁多,有以人的出生日期定方位者,有以奇门遁甲选方位者,皆不违八卦五行生克制化之理。现有《葬书》、《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等书传世。

  十六    相术

  相术早在先秦时即已流行,其中包括面相、手相、人相、骨相之术,看人的五官、精气神、声音、步态、风度、气质、身材,断人命运。有《麻衣神相》、《柳庄相法》、《相理衡真》、《金面玉掌》、《神相铁关刀》、《冰鉴》等书传世。古人有摸骨之法,其巧入神。《北齐书·神武纪》载摸骨断人贵贱,称为暗相。相传袁天纲精于相术,为唐代高道。另有名相、印相及相马、相牛、相狗、相鸟之术,反映了古人的社会生活积累。

  十七    扶乩

  又称扶鸾、扶箕,为古代流行于知识阶层之间的通灵预测术。将乩笔缚在丁字形木架(乩架)上,请两名“鸾生”架乩在沙盘上写字,请神问答吉凶。以乩降神之术古今多有记载,许地山先生有《扶箕迷信底研究》一书传世。

  十八    杂占

  古代术数家为了预测世事人生,流传的占验之术种类甚多。《后汉书·方术传》云:“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于明灵之府,封縢于瑶坛之上者,靡得而窥也。至乃河洛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师旷之书、纬侯之部、钤决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赜,参验人区,时有可闻者焉。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及望云省气,推处祥妖,时亦有效于事也。”魏晋时风角、星算、望气、三元、六壬、三棋、八卦、九宫、龟策、太一、飞伏诸术数,亦大行于世,其中有术数家管辂和郭璞,断事如神。这些术数后世多失传,仅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中尚保留一些鸟卜、鸡卜、棋卜、竹卜、龟卜、动物内脏卜、太素脉、镜卜、珓卜,抽签等占法。现存有六朝时《灵棋经》二卷,可知古代十二棋卜的概貌,《道藏》、《佛藏》及其他类书中亦不时发现一些按人的生辰、属相、神煞推命和占卜的术数书及各种禁忌书,皆可归入杂占一类。现在社会上流传不少推命、看相、占卜杂书,文不雅驯,错谬百出,为江湖术士谋食赢利之用,亦多为杂占之术。

  总之,中国术数学乃周易象数学发展起的学科,后世占验术数愈出愈繁,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多种方面。占验术数的核心是由太极、阴阳、五行、四象、八卦、六亲、九宫、三才、天干、地支、二十四气等符号按生克制化关系组成的象数形式化系统,清代《钦定协纪辨方书》详细记载了这个系统错综复杂的运算程式。在这些流传的术数中,无疑掺杂着大量迷信和糟粕,也不可能有一算就灵的准确性。本来“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术数学更是包罗万象,特别是占卜之术乃积淀已久的民俗,江湖术士又赖以谋生,更难免混杂骗术流弊丛生;但术数学皆有一套理论体系,在没判定其运算程式之荒谬前亦非可以简单禁断。《四库全书总目·术数类序论》云:“然众志所趋,虽圣人有所弗能禁”,就反映了这种社会现实。现在我们只有将其纳入学术研究的轨道,才能区分真伪去假存真。即使是术数中封建迷信的糟粕,也只有通过认真地学术研究,从理论体系上戳穿其骗术,才能使人口服心服,真正起到弘扬科学破除愚昧的作用。      道 学 与 术 数         2009-01-18 19:56 在 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道学和术数以其各自独特的魅力,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仁人志士去不断探究和实践。然多数人不究其本,徒好其表,不明两者之间关系, 即厚此薄彼,甚或混为一谈。故不是为小术惑其身心,便是流于玄虚而不得其实。那么,道学与术数,其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在此略述一二,请同道指正。
一、道学为术数之源,术数为道学之流
术数之与道学,颇有渊缘。术以穷理,数以论象,本因道而设,为道之一脉,隶属于道学。故曰:道学为术数之源,术数为道学之流。何以知之?原因如下:
其 一,古之成道圣贤,多精术数: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传三式以济世安民,留内经以祛病救人;太公求道于昆仑山,受天命而辅周伐纣,挟术数以替天行道。鬼谷子桃 李满天下,纵横捭阖,仙风盖世;黄石公圯下授锦囊,显隐莫测,道骨卓然。文王囚羑里而演易,孔子慕道而作传。希夷通古博今,穷究天人,传紫微等五大神数, 为后人所乐道;邵雍知虑绝人,高明英迈,作皇极而示天道,为后人所敬仰。此等种种,皆为明证也。
其二,术数多从道学而出,术数之理论根基亦多本之于道学。譬如河洛为术数之根基,显于希夷,千古可鉴。而三式、星命、相术,原自道学而出,亦术数界不争之史实。倘无道学之源,术数将发之于何处?术数以数为本,道不生一,何数之有?
古之贤人多好道,终生以闻道、修道为幸,诚孔子之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而圣人又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易道同源,易本于道而成。易既为术数之源,则道更乃术数之本也。
术 数乃古之圣贤,本天人合一推演而得,由得道者所创悟也。《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上古真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此亦术数源于道学而 为道学中一用之明证。上古民风淳朴,人尚修道而解脱生死,故术数用来辅助修身养性,契合自然之道。后世大道渐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邪盛行,术数亦渐 为贤者用于趋吉避凶,不得已而为之之道。而今之人,不知其本,舍本逐末,惑于雕虫小技,好于猎奇,追逐术数之末,炫耀其术,大失圣贤之本意也。术数亦从修 身养性立命之用而渐堕入旁门,流于江湖,成为术士谋生之技,惑世之魔,反为贤者所不齿也。
二、道为本体,术数为用
道既为源而术数为流,则以道为本,而术数为用也。道本浑然一体,无形无迹;术数则有柄,自显形迹。知道者必明术数,有形本于无形也。知道者,方能合于术数,不明道理,岂知术数之运用耶?
道 无名无欲,为先天,先天为本;有术有数,均为后天,后天为末也。道在理之先,术数则在理之后。道为根本,术数为表为枝叶,理则为树之汁液。不知本则易失, 不固根则易流,顺波逐流,为术所惑,则迷失自我矣。术数流于用技,均小用也。术小而道大,术末而道本。盖世人本末倒置,故难精术数,不知术数之本来也。
圣人寓道于理,设门以传道,不得已而为之也。术数者,入室登堂之启门键也,正用可辅正道,妄用则坠旁门。失本则成偏,正本则通道。“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术数要成为活水、清水,须有道之本源。不知其本,则流于江湖,不过九流之末技、糊口之饭碗而已。
三、道要实修先度己,术数明理识天机
道 不自成,惟实修可得;术数灵验,诚智者可识。道与术数,其径不同。道以穷理尽性了命为本,而术数亦不惟用于趋吉避凶而已。仙佛度人先自度,正人先正己,若 失己之根本,一切均成虚妄矣。故古贤谓之为修道,道要实修也。术数则法天地之理而成,天地大人体,人体小天地,故术数可用于天地,亦可用之于人体也。而世 之所谓术数,惟外用以度人,此不知天人合一、内外相通之大用也。修道须明术数理,术数亦从道中明。譬如丹道之中,多涵术数之妙用,借假以修真,玄机处处可 成道用也。周天运转,盈虚消息,抽坎添离,莫不本乎术数,契合天地之道。丹道本以有为而行无为之道,自后天而渐修顿悟,故必合于术数,方能逆以成仙也。能 知自我与天地同理,则术数可明矣。   古之术数,不惟知其度,更可改其运,而今之术数,惟能明其数亦属不易,此何故也? 远离道体,故不知运用也。古之术数,因道而设,与道合体,故可改天换地,挽垂败之事,成万世之功。盖天人一理,既能夺人之天命,有何不可改天地之运?今之 术数,流于江湖,惟绝知亦属凤毛麟角,岂可得更多之运用?己之命尚受天地之拘,岂能跳出三界五行?术数失其道本,则成末流,须先固本,而能夺天地之造化, 成济世之运用也。
四、道以明术,术以成道
何以上古之人大智大慧,能创造出完备之 术数体系,而文明之今世,反不知古人所云,更难以创造出高于古贤之法?盖为学日深,为道日损,道与学不同也。古之圣人,置身世外,跳出庐山,故能识得庐山 真面目,创造出蔚为壮观之术数体系。而今之人,妄用人意,为法所惑,聪明反为聪明误,不知道本,又岂能知圣人之心,闻圣人之道?欲通其道,须返本溯源,本 道而作,方能群疑尽释也。
道为易之本,明道乃可知易之体也。《易》本为修道之经书,假卜筮以立言,后世不知其本,而 以《易》为卜筮之书,皆失圣人之本意也。故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云:“六画之说,非是曲意。阴阳运动,血气流行。”天地之气血,而成阴阳运用;人体之气 血,亦可拟盈虚消息也。内外相应,得道而天人合一,岂有仰俯内外及远近之别乎?故曰:易非仰观俯察推演而得,实圣人成道后所传也。仰观俯察必有所本,不过 乃圣人教人以验证大道耳。世人以小窥大,岂能一览而无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故研究术数欲有成者,须求本之于道,修道而窍自开,窍开而慧自生, 慧生而天地之理感而遂通,明心见性,术数自会触类旁通,运用自如也。盖人本天地而生,天地之理自备于我之一身,故有何不能知,有何不可知哉?诚如邵雍所 云:“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能明此 理,则近道而知术数之运用也。
今古时空两相异,术数亦须脱胎换骨,以济新用也。古之一九州,今则上天入地;古之一时 辰,今则争分夺秒。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术数如何能得以古为今用,以成济世之功?《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 久。”变通之道,须从根本入手也。不得其道,不明其理,又岂能变通以运用?流于小术,则终难逾越世俗之见。故须穷理尽性,以求大道,而后方可运用术数以变 通其道也。道为术数之源泉,源清而流自清,源渊而流自长。通常以达变,返本以究源,此术数面临之机遇,亦道学兴盛之契缘也。有志于道学与术数者,可不知其 理乎?
道学与术数,乃先贤留下之宝贵遗产。然时至今日,如此两颗和氏璧,却久为灰尘所蒙蔽其光,不能为世人所认可,不能发挥其应有之用,此则国人之不幸也。既为炎黄子孙,岂能漠然以对之?必得珍视此份遗产,正本清源,扫清蒙蔽,以还其本来之光芒。 仙道为本,法术为用   仙道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
  广义的仙道是生命追寻自由的精神.
  是智慧生命想"从各种约束中挣脱出来,追寻更多自由"的精神.
  追寻自由是生命的本性.
  可以说广义的仙道是 智慧生命本性的显现.
  狭义的仙道是说,
  修身方面从生老病死的规律中解脱出来,
  成为长久的存在.
  修仙道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
  围绕着"从生老病死中解脱出来"这个目的形成变化万千的修仙方式.
  由于人体是肉体与元神的结合体.
  修仙手段大致也可分为从肉体入手或者从元神入手两个大方向.
  两种模式各有其特点.并无高底之分.
  若有高低 皆是人心入相之故.
  追寻自由是仙道最根本精神.
  无论是元神的升华,还是肉体的长生不老,都有各自的特点.
  不必带着有色眼睛看这个事情,说这个低级哪个高级...
  拥有现代科技的肉体不见得灭不了一个神仙.
  当然神仙这种形态是比较高级的生命形式,也不可否认.
  一、何谓仙道
  所谓仙道,就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元始天尊──伏羲氏所传下来的道法。传说中,伏羲氏传给广成子和神农氏,他二人再传给黄帝,黄帝传给老子,老子再传给春秋、战国时代的庄子、列子、关尹子等等,如此代代相传。
  到了重视禅学及朱子学说的北宋时期,以主张禁欲的全真教最具禅的修养,使得宋代仙道更重视实践性、分析性。明清出现的伍柳二人之辈,更奠定了仙道具体化、近代化的契机。这一点,由赵避尘以近代生理学解释仙道的立场,可以证明。
  秘传在中国公开以前,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仙道学者,都以全真派为研究主题,尤其伍柳派更受重视。为了使读者能获得深一层的了解,先大略解说一下专门用语──气。
  “气”指的是一种物理能。在人体中有精、气、神三要素。广义的“气”含有其它二要素在内;狭义的气则是与其它二项各自分开的。“精”是体内的能;“气”指的是利用身体活动的能;“神”则指意识(思考、感情),也可称为精神能。这些能又可分为先天、后天两种。先天指的是看不到、无法感觉的;反之,后天则是看得见,感觉得到的。
  仙道的炼气先要感知笼罩全身而充斥宇宙之气,再加以修炼。开始时,先将精神集中于丹田,当体验到热气──阳气集中于丹田时,将它导引到背上的督脉,再送入脑中的泥丸,最后,送入身前正中线的任脉。就这样使这股气不断在丹田、夹脊、泥丸、膻中、丹田回旋流转。过一段时间,再停止气运转,渐渐恢复正常意识。
  为什么要让气在这条路上流转呢?首先,胎儿存在于体时,先天气就沿着这条路流转,我们经常导气流通此路,久而久之,就能引出先天之气。其次,从发生学上而言,任脉、督脉二脉和胚胎合为一段,在头部形成下垂体前叶。经过这条路径,能使气达到内分泌中枢。此外,沿路也可接近重要自律神经分泌系统。通过气的接触而将意识集中于此处,渐渐达到控制这些系统的目的。瑜珈控制自我也是这一个原理。由以上的说明可知,将气集中于任、督二脉的意义非凡。
  二、小药
  下一步,气在丹田、夹脊、泥丸、膻中各部位流转时,特别要在泥丸丹田中留下一缕深长的阳气,然后轻轻集中意识(这称为温养)。这时能感觉到下腹仿佛有光出现,这是内分泌系统及自律神经系统觉醒的证据。到了这种程度,就能达到真息,也就是毫无感觉的呼吸状态。渐渐地,这股光会笼罩全身,下腹的气会开始回旋运动,光也随之急速转动,最后变为像一块小小硬玉般的物质,称为之“小药”。这是阳气受到意识集中及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物质化的结果。接着,小药会以猛烈的速度冲入尾骶骨,再沿路进入督脉、泥丸。这时,修炼者会感觉阳气的流动恰似一股水流,而小药就象珍珠一般滚动着经由泥丸,冲往任脉,再回到丹田。修到小药阶段后,再继续修炼,就能达到大药的境。
  三、大药
  伍柳派认为小药发生三百周天后(即流转任督二脉三百回),就会产生大药,并且在大药产生前,眼前会出现三次闪光。大小药的相异点在于,小药是后天之气的物质化,而大药则是先天之气所形成的。到了大药阶段,睾丸收缩,呼吸也近乎停止。这种近乎停止的呼吸状态,我们称为胎息。
  后天之气渐渐变为先天之气,在生理学上称为气变,若更正确地说,还不如称为体质变来得恰当。
  大药产生之后,需要静坐几天,使其安定。然后,从督脉将它升高到泥丸部位而吞食之,这一过程叫作“服药”。吞入的药就安置在肚脐与膻中之间的黄庭之窍上,也就是中丹田部位,大约在胃部之处。
  到这阶段,意识(来自感觉及头脑)完全不发挥作用,无意识开始代替意识活动。无意识活动的状况很难用言词表达出来,我们干脆省略过去。我只能说,这种状况可经由坐禅获得,只在坐禅时,不思、不想,抹净脑中的任何思想、意识,使脑中呈现一片虚无即可。
  这无意识状态,我们称之为不识神状态,此时加入无为的意识到黄庭(若加入意识会呈现不稳定状态)。
  当这种状态继续下去后,下半身的气会渐渐集中,真正的先天之气开始发动。不久,修炼者会感觉一股气通过身体中心的心冲脉,直接冲上头顶,上与天地之气相接。这就是瑜珈中所谓的“肯达拉尼”状态。
  练这一步,也就达到“神具六通”的超能力了。这时,透视、远听、读心及时间、空间的超越变为可能,而自律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也被完全控制。
  四、气化为神
  在往后的修炼中,更会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状态。那状态完全是潜意识在意识中的呈现。这时,必须以彻底超越感情及思考的抟馐独赐瓿尚蘖丁?
  这样,就会自天降下一道金光,从头顶贯入,并逐渐液化。金光液化后,修炼者要迅速吞入,让它和先前的大药相混合而成一体。
  以上是将宇宙能量摄入体内的描述。籍此使体内之气更加纯化、强化。不久就会提高气的波动,使物质能进化为精神能。这种状态称为“气变为神”的阶段。
  养胎工作将完成时,会看见雪一般的东西,不知从何处飘舞而下,这就叫作“天花乱坠”,这是可以停止养胎的读号。
  五、阳神出游
  下一步,就将阳神引到泥丸所在的上丹田。在这里,不久阳神渐渐地从头顶出外游历一番。这时,才开始从头顶放出意识光,让阳神跟随着意识光外出,再返回。刚开始时,外出时间、距离不可太长。
  第一次出游的阳神,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般娇弱,千万不可勉强远行,以免受伤害,只能让它在身边附近游走。外出次数也不可太过频繁。
  经过一段时间,当阳神已习惯于外出游走之后,就可以增加每个月出神的次数。出神时,应选择良好的气候,避免有雷、雨、风、云的日子。第一个月让它在附近一里内游走,到了四十日以后,可增加为二里远,两个月以后,再增加到三里远。如此渐渐增加距离,到了一年,就可以走上百里,两年走上千里,三年就可万里翱翔了。
  只需三年时间,阳神便可完全成熟。这时,海阔天空,天地间任何地方都能通行无阻了。
  阳神是由人体本身的能所制造出来的“分身”。
  在出神时,肉体仍能维持生命,但是,它也怕被打扰。阳神外出时,若意识受到骚扰,便趁机悄出体外,却可能变成一个仅有躯壳而没有意识能力的植物人了。
  六、面壁九年
  出神进行三年以后,就该进行“面壁九年”的修炼了。“面壁九年”是禅宗的开山祖达摩大师的故事,他在九年之间片刻不休地面壁静坐修行。
  仙道的意义和禅宗的修行虽然不同,然静坐情形却相同。
  静坐就是用点轻微的意识把阳神沉稳地引入体内,安置在丹田之中,并且摒断百虑,不思不想,使心灵澄明。这种修炼要继续多长的时间,并没有一定,或许几年,或许几十年。在修炼过程中,会感觉到阳神发生更高度的波动,就好像构成物质的原子在波动一般。当这波动次数继续提高以后,将使肉体的每一个原子都会从物质的束缚中解放,回到自由能的状态。虽然得到自由,但它们并不会四处分散。因为,现在肉体已经没有差异。它们具有物质世界所具有的自由交涉能力,而不受物质世界的控制.   这一阶段的神叫做“虚”,整个简称“还虚”。所谓还虚,就是已经由精神化为物质的阳神,提高本身物质波动的能,让肉体发生共鸣,而将两者提升到宇宙之能的状态,终于融合宇宙之中
  七、关于黄元吉、瑜珈和禅宗
  有些派系并不说大药、小药这些东西,只是使气回转,再直接化为更高层次的能,而达到还虚的步骤。包括中派的一些派系,甚至不讨论出神的步骤,而直接气化达成目标。教祖黄元吉就是在众弟子守护下,使他的肉身气化升天而去的。
  闵小艮所创的一派,就是采用类似瑜珈的肯达拉尼及恰克拉的修炼法。不先打开任、督二脉,而直接从冲脉做起。他的修炼法,在中国称为“闹黄”,从事仙道研究的人,大多敬而远之。“黄”指黄道,也就是冲脉。“闹”就是吵,就是从事有问题的冲脉训练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效果虽然像瑜珈一般显著,可是,失败率也高,一不小心,就可能变成废人。瑜珈的肯达拉尼修炼中,就有许多人因为气滞留头上,无法导引下来,以致高烧死去。而恰克拉的修炼不得法时,也常会导致一辈子无法痊愈的痼疾。
  依照云游子的说法,服下大药之后立即到“洞天福地”朝夕静坐,不断吸收天地间的纯阳之气,如此约五百年后,凭借“天元神丹”之力,就能使肉体得到气化。洞天福地是一片具有特殊信息的土地,这种地方是容易找到的。所谓“天元神丹”,就是宇宙能。
  云游子对伍柳派的出神修炼法,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他认为,一般人在修炼时,只是有空闲时间才去进行一下。这样,到底要几百年才可以修炼成功呢?
  伍柳派对云游子的批评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他们所提出的各阶段的修炼标准十分明确,只要确实进行,任何人都可以达成。当然,有一个附带条件就是专心、不畏难、有耐性。
  这些继承老、庄理论的派系,正确地说,他们只是个人,但为了分类、称呼方便,我们具称他们为“无为派”。他们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做人为的事情。和禅宗一般,从开始就进行不思不想的修炼。和禅宗不同的是,他们是以不识神炼气,由于头顶不开,就以无为作用修炼成神。这一派的修炼,仿佛最容易,最不花时间。可是,由于是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进入那一种境界。因此,换个角度说,这可算是最困难的修炼,这是相对于伍柳派的复杂修炼法的另一极端。 道法    '道教符咒法术'
  符咒法术是道教应用咒语祈请神明、诅咒鬼蜮的一种方术。被认为可以感通天帝,役使 鬼神,达到除邪消灾、逢凶化吉的目的。
  咒语导源于巫觋。《尚书·无逸》有“厥口诅祝”,《正义》曰:“以言告神谓之 祝,请神加殃谓之诅。”①其书面形式,最初发现于东汉墓葬中,与符箓连为一纸,表 明在东汉时符箓与咒语已经合并使用。故道教在承袭符箓术时,同时也承袭咒术,此后 道士作法时,符咒并用一直成为定制。道教在长期传习过程中,对咒语作了很大的发展, 创制了各式各样用于各种场合的咒语。它们散见于众多的符箓、道法书中,又有一些咒 语专书加以结集。如《太上三洞神咒》十二卷,即收有长短咒语七百三十六首,数量是 很多的。
  道教咒语与符箓一样,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治病者,加《咒枣治病咒》《咒水治 咽喉咒》《治寒病咒》等。有用于内丹修炼者,如《净口咒》《净身咒》《净天地咒》 《安魂定魄咒》《坐炼咒》等。有用于驱逐邪祟者,如《六合咒》《役遣咒》《禳童稚 多灾符咒》等。有用于雷法者,如《起风咒》《起云咒》《起雨咒》《起雷咒》等。就 其语言内容而言,有向天神或大神祈求者,大多为陈述心愿、颂扬威德之词;有向一般 神灵进行呼召役遣者,大多为命令之语;有向鬼蜮进行诅咒、呵责者,大多为斥责,威 吓之词。其语言形式,大多为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组成的韵语(以四言为最多), 少数为长短不齐的无韵语,还有一些夹有梵文译音或纯为梵文译音的咒语,如“唎吽啰 吒”等。咒语的文末,一般都以“急急如律令”作结。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说: “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 得祖述”。 术数   中国术数,简称术数,泛指在中华文化中用以推算未来、趋吉避凶的各种方术系统。
  术数以卜筮、风水、命理、占梦等各种型态的预知方法,推算对象由人、事物、家居、先人墓地,以至地运、国运不等。术数的原理基本是易经的八卦与阴阳五行。
  包括风水、八字、命理、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神数、梅花易数、紫微斗数等。
  “术数”也可写做“数术”。
  “术”→ 古代原意是指道路,后引申为方法,技术;
  “数”→ 对事物的量的规定。
  “术数”中方法,技术首先指巫术,以及带有巫术性质的神秘主义的方法和技术。
  古代的人们认为,通过它,便可以与神秘的未知世界打交道。“术数”之“术”是神人之间的通道和中介。
  术,指法术(方式方法)。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术数为道家之术(所谓阴阳家皆出自道家)而阴阳五行理论也一直为道教为推行(儒家、佛教都没其理论。儒家所谓子不语乱神怪力,故不提倡),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即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用以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对我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曾产生过广泛影响”(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术数类丛书》出版说明)。术数,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生活中的时尚,但它的内涵和外延至今不清晰,在学术界并没有确切的划分。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曾经盛行的巫术即是术数的起源,诸如天文、历法、数学、星占、六壬、太乙、奇门、运气、占候、卜筮、命理、相法、堪舆、符咒、择吉、杂占、养生术、房中术、杂术等等都属于术数的范畴。一般地说,狭义的术数,是专指预测吉凶的法术;广义的术数就包括天文、历法等了。现在,通常所指的术数是狭义的术数。
  现代学者仍未明了数术的性质及其名义和用法。大多数人还认为数术就是术数。数术之后还有算数,算数才属于数学。而中国古代数字皆文字,并不象现代数学与文学分别明晰。何也?因言意推义,由因致果式,在物理生成二阶段。言意须前后通义同意,而分位见进则须皆数与字标识。
  中国古代之“数”,皆术。术之定义功能,在合。如万物皆圆,万物皆理,万物皆数,以术合之,形可由圆而方或方而圆演绎,理可合见也可分见,数既可排序定位,也可加减乘除。
  如列数为学,则有“数技”“数术”“数法”。
  数技,即名学,如数之性质,定义、定位、定序、定律、定向。其哲学技术为伦理,如上下前后中,先后左右中,东南西北中。秩序排定,即为“术数”,《易》之象数称之为“大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为数之全定。
  中数即术理,小数即术法。十百数内,为中数;千万数间,为小数。中数为数术,小数由算数。
  如列算为伎为学,则有“算技”“算术”“算法”。
  而在此所述之史学数术,在天地范围,即天下事,在十百中数列。而宇宙大数,只用十位数字,如《河图》《洛书》,一用十数,一用九数。而十百数,即大衍数。
  而“根”数,如一二三,也分别在“道”用数在“一”,“易”用数在“二”,“玄”用数在“三”。
  道学,其数用式为“二五”,如阴阳五行;易学,其用数式为三五,如三皇五帝。如此渐见史学道技。
  三,为天数;五,为地数,人用五三。如此,见学以致用式。
  天以三为数,指循环,也含天象分三:气象、力象、星象。
  地以五为数,指稳定,且具地质归五:金木水火土。
  三皇无名,以天地人为名,天地人为公名,道无名,故不私。
  五帝有名,以人王为各自私名,如伏羲、轩辕诸多圣王。
  天地之间,天生地成,为一大春秋,为上古事。五帝三王,中古绝地通天事,为一中春秋。三王五霸,下古承前启后宗法制,为一小春秋。中国历史,是可以演义者,因有数术. (附)道术略谈:
  道术一词,源出《庄子.天下篇》『见《庄子.天下篇》』,与“方术”、“方技”是一个意思,道教中人也有称为“仙术”的。   道教所从事的道术很多,如占卜、符篆、祈禳、禁咒、内丹、外丹、炉火黄白、辟谷、行气、房中、仙药、服食,吐纳,导引,存思等等。宋马端临《文献通考》曾对道术扼要介绍,说:“盖清静一说也;炼养一说;服食又一说也;符篆又一说也;经典科教又一说也。”他说黄老列庄之书,所讲是清净无为,而略及炼养;赤松子、魏伯阳只言炼养而不言清净;卢生、桃少君、栾大言服食而不言炼养;张道陵、冠谦之言符篆而不言炼养、服食;杜光庭以下只讲经典科教。   道教之术繁多,共分五大类,道教五术大概解释如下:   一、山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 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导引、导吸、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打坐、修炼、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二、医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   的方术。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命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四、相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   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   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   方术。   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荫庇的一种方术。   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五、卜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 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   凶的方法。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   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   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术数江湖大观    2009-01-17 00:29       
        第一类、言快语冷:

此类人预测水平较高,知识和阅历都很丰富,自我感觉良好,给客人施术时,速度很快,没有术语,没有分析,或者客人看不到他的思维过程,只有结果,不论是好是坏,直言不讳的几句话,简单扼要,直捣黄龙。比如用姓名为一个中年女人预测,只用眼睛的余光一扫,语言就出来了:“这个姓名所储存的信息克夫,嫁第一个丈夫病死,第二个嫁后伤残,离婚后嫁第三个,会出现意外车祸而死。儿女三四个自顾不暇,没有能力负担老人,最后孤身一人。有个儿子不孝,坑蒙拐骗不务正业,有牢狱之灾。”这几句话直接击中求测者的要害。

这类言快语冷的江湖侠士,历尽人生风浪,经验老到,见多识广,阅人无数,加上文化底蕴深厚,从来就不作过多的解释。至于在对方中招后,如何运用妙法,施展消灾的手段,收获榆桑,还要看智慧能量的运用。

第二类、导引大师:

这类人本身有一定的文化功底,预测水平参差不齐,但是生活阅历比较丰富,预测时基本不会直言相告,首先借助古今典故,运用故事情节,进行旁征博引,因势利导,并通过讲述自己的成功断验事例,获得求测者的信任,要想听他说点真实有用的东西,需要两个小时以上,并且什么知识都学到了。

他们基本属于思想工作型的术数玩家,利用扯闲篇的功夫,进行推理思考,面对各种提问,从来不会直接回答,善于含沙射影,旁敲侧击,察言观色,利用语言技巧,使来人自己说出目的和人生概况,然后对症下药,加以逻辑推理,循循善诱,让人觉得此人道法高深。此类人最大的特点是擅长为女人预测,采取的方式基本靠促膝谈心,语言温火相间,娓娓动听,慢慢渗入,直到客人完全被征服,最后皆大欢喜。

第三类、照本宣科:

这类人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预测能力,大略都在一般状态,以初入门者居多,刚看了几本预测书籍,还没弄懂其中奥妙。乍开口时心里没底,紧张情绪溢于言表,往往语言失衡,前后没有照应。谈吐也不爽快,模棱两可,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使人听了后不知所然。他们基本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更不会卖关子,即使明言其事,也不能为人提供任何帮助,只会照本宣科。由于资历不深,心地还未来得及变坏,一般不会去骗取他人的钱财,也没有解灾消难的能力。

第四类、拉大旗作虎皮:

    这类人纯属江湖之士,不学无术,文化功底不深,但善于自我吹嘘,望风扑影地自我编故事。不是三代祖传、就是曾经拜某江湖异人为师。或者是易学大贤邵康节的传人、刘伯温的几世玄孙等等,还会拿出和某某大师、某某名人的合影,并且会说出某名城的大厦风水,是他给勘测检验的。还会拿出抄袭的几篇文章,自称是所写的论文。

另一个特点就是运用历史知识武装自己。由汉世张良到三国诸葛孔明,从兴邦定国之策,到国家领导人的赏识,从知识面上抬高自己,什么线性科学,三维哲理,标榜自己是功夫大师,具科学智慧,意在把别人唬住,然后再施展技艺。这类拉大旗作虎皮的江湖艺人,没有真才实学,开口只会评论,述说这家风水不好,那人姓名笔画大凶,目的是如何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生存空间。

第五类、功在奉承:

    这类人各种断语口诀熟记于胸,情急之下会信手拈来,所运用的是英耀篇中“千、隆”之术,也叫“兴纲”,其诀窍就是一个“捧”字,开口就是笑语一串,“看面相,红润有气。论五官,端庄平正,一符官相,命中注定要发财。”“事业飞黄腾达,能够跨国飞洋,实现冲天之志。再加上婚姻美满,儿女成才,命中八字生来有福,大运一路看好,发财不断”。总之一切皆是天随人愿,即使看出有问题的地方,也会轻描淡写地用两句话带过,或者根本就不说。这类人基本借助书本知识,熟读经典,属于拿来主义者,什么“十指尖尖细又绵,一生清贵福自添”、“八字带文昌,打马入朝纲”等等。把人说得心花怒放,欢天喜地掏腰包,彼此各得其所。

第六类、痛下杀手:

    这类人没有真才实学,属于江湖混子,他们的作为,不是为人排忧解难,而是利用人们的某些弱点,借机诈骗钱财。开口就是各种尖酸刻薄的话,劈头盖脸而来的,句句是狠毒之言,甚至是诅咒之辞。就如同伤人的利剑,把你刺得胆颤心寒、毛骨悚然、惊慌失措。诸如克夫、克子、贫穷劳碌,命犯孤独、下贱、淫乱、车祸、官非、九死一生、短命伤残等等词语,在这类人的口里都会说出来。其诀窍就是给人增加心理压力,然后被他攒入彀中。

这类恶语相向,残酷打击的方式,就是利用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的弱点,打蛇随棍上,乘机施以解灾之术,这就是“君子问祸不问福”,运用“敲打”的伎俩,获得更多的不义之财。

第七类、玄虚故弄:

这类人属于江湖游侠,一般都会练过几天气功,自认有某些感应力,能和宇宙间高级信息沟通。有时也会装模坐样地演卦,或者排一下八字,偶尔问一下姓名,顺便讲一下面相,不过多数是掩人耳目。故作神秘态,摆成老僧入定状,给求测者进行“遥感发功”,或者语言神秘,似遮似掩,口中念念有词,却没有明确含义,也根本没有作用。

还有的人也读过几本术数专著,把自己进行刻意包装,打扮成古董,束着天尊发,捋着关公须,穿着道士袍,蹬着无忧履,外型酷似远古来客。为的是标新立异,愣充高深莫测的学者。把自己搞成玄秘而深奥,让别人琢磨不透。言谈中开口佛,闭口道,东拉西扯,顾左右而言他,往往只说半句话,弄得听者莫名其妙,或者毛骨悚然。并以行善积德作幌子,似乎不喜欢谈钱,品味清高,结果真的要起钱来,往往狮子大开口。

第八类、闲云野鹤:

这类人既有高深莫测之辈,也有平庸无为之徒,高深者洞悉天地之机,勘破生死之谜,超然物外。平庸者性情恬淡,甘守清贫,与世无争,归其自然。其特点是行踪不定,浪迹天涯,给人的感觉基本是忙得没有空闲,他们神龙见首不见尾,从不谈报酬,有时主动为人指点迷津,轻飘飘的扔下几句话,说破机关后就会嘎然而止,预知下文需看缘分,日后再寻其踪迹,就向人间蒸发一样,势比登天还难,只有那寥寥的片言碎语,让人回味永存。

以上是术数江湖中的几种人物类型,集中表现了当前神秘玄学领域的各种形态,难能可贵者,在于如何融汇贯通,在运用中达到随心所欲,乃世之高人所为。

算命在中国多种多样,且门类比较多,繁杂;而且很深奥,能够分析过去未来,实属中华文化之瑰宝。

  分类:这些每个术数都有不同的门派。

  六爻纳甲

  四柱八字

  紫微斗数

  奇门遁甲

  太乙神术

  大六壬

  梅花易数

  铁板神数

  玄空风水(当然这是风水的一个派别很多派别的)

  面相学

  摸骨算命

  称骨算命

  星命学

算命的种类

  1.以正统学理(河洛五行)来算命。

  2.以江湖术法(察言观色)来算命。

  3.以鬼道邪术(养柳木儿)来算命。

  第一种很难学到精通,因为明师、慧根、毅力、道德等,缺一则无法成就。

  第二种只是话术而已,谈不上准不准,当成笑话听听即可。

  第三种算过去的事情非常准,因为你脑袋知道的事情,对方也都知道,只要照本宣科就是一百分,可是对於未来发生的事,则是零分,这算是技术性的作弊,当然要吃这行饭,对於不准的事,总是会准备几套说词来过关。

'命理典籍简介'

一、〈〈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五卷,宋代徐子升著。

《渊海子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地阐述八字命理学的著作,对于中国命理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全书分五卷,卷一载有《论五行所生之始》、《论天干地支所出》、《天干相合》、《十干所属方位及十二支所属论》、《论六十花甲子纳音并注解》、《论天干生旺死绝》等篇章,全面介绍了八字命理学的基础知识。

卷二载有《继善篇》、《看命入式》等篇章,详尽介绍了各种八字格局。

卷三载有《六亲总论》、《六亲捷要歌》、《论父》、《论母》、《论兄弟姐妹》、《论子息》、《论小儿》等篇章。

卷四载有《金玉赋》、《碧渊赋》、《爱憎赋》、《万金赋》、《四言独步》、《五言独步》等篇章。

卷五载有《正官诗诀》、《偏官诗诀》、《正财诗诀》、《印绶诗诀》、《食神诗诀》、《伤官诗诀》等。

 
二、《三命通会》

《三命通会》十二卷,明万民英撰。

《三命通会》收录极为庞杂,涉及到子平命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后人常把它看作一部命理学的汇总之作。也正因为过于庞杂,难免有失精当,阅之须得其大意而变通之。

 
三、《星平会海》

《星平会海》十卷,不详撰人。书中既论五星命理,也论子平命理,收录有《一行禅师天元赋》、《玉照神应真经》、《兰台妙选》等篇章。其中《兰台妙选》所载诸命格,舍五行正理而不用,专作牵强附会之辞,常为后世学命者所诟病。

 
四、《命理约言》

《命理约言》四卷,清陈素庵撰。书中卷一为法,卷二为赋,卷三为论,卷四为杂论。全书经民国命理学家韦千里校注,风行一时。

 
五、《滴天髓阐微》

《滴天髓阐微》四卷,清任铁樵撰。

《滴天髓》一书,相传为京图撰,明初刘伯温注。清代道光年间,士人任铁樵毕生研究命理而不掇,针对当时命理学偏离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正理,混乱芜杂,偏重杂格和神煞的问题,结合一生命理实践分篇增注,阐微发隐,正本清源,并以大量时人命造作为例证,这才扫除迷误,使命理学返回大道,并更加成熟。此书一出,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抄,作为经典应用,并世代秘传。

后人评《滴天髓阐微》说:“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尚能合天才、学识、经验三者以俱全,于期道庶几入圣矣!”

 
六、《子平真诠评注》

《子平真诠》,清乾隆进士沈孝瞻原著。该书以月令用神为经,以诸神为讳,特别是对用神成败,用神与喜神忌神的生克制化,用神的透与会、有情无情、有力无力等等的解析,更加透避。民初《滴天髓》整理出版后,众多读者感到过于高深,纷纷呼吁出版一部命理入门书籍,著名命理学家徐乐吾先生应邀评注此书,条分缕析,譬解详明,例证丰富,最便初学。如果说《滴天髓》是中华传统命理学的高深学术,有如树顶的硕果,那么《子平真诠评注》便是其循序渐进的课本,有如摘取硕果的阶梯。两书一浅一深,不可或缺,互相匹配,方成完璧。

后人评《子平真诠》说:“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尚能合天才、学识、经验三者以俱全,于期道庶几入圣矣!”

 
七、《穷通宝鉴》

《穷通宝鉴》又名《拦江网》,二卷,不详撰人。

《穷通宝鉴》专论五行旺相休囚,堪称精当。后世学者论定五行衰旺,大都本于此书。

 
八、《命理探源》

《命理探源》八卷,民国著名命理学家袁树珊撰。

《命理探源》集诸家之大成,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命理学的理论、观点,并加以批评、诠释,是一部实用性、知识性相结合的命理学全书。它从简单的命学概念、原理,推命的方法,吉凶休咎的判断以及各种五行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对我们了解传统命理文化甚有裨益。

 
九、《神峰通考》

《神峰通考》六卷,明代张楠撰。

《神峰通考》收录了大量论命歌赋,它所提倡的"病药"的取用神原则被延用至今。

 
十、《千里命稿》

《千里命稿》是民国著名命理学家韦千里的代表作。韦与袁树珊、徐乐吾并称当时上海命学三大家,韦千里著此书时,年仅二十余岁。

此书文字顺畅,述理赅明,该并附有时人命例若干,皆为韦氏所亲批,并经事实验证者,弥足珍贵。更为难能可贵的,韦氏著此书时,年不过二十余岁,竟治学如此之深,令人惊叹。

 
十一、《中国古代算命术》

《中国古代算命术》,洪丕漠,姜玉珍合著。

著名作家洪丕漠,多才多艺,因居上海,有“海上才子”之称,洪中年丧偶之后,曾潜心研究命理学,后来更与才女姜玉珍喜结连理,夫妇同心,合著《中国古代算命术》一书。用现代白话文对八字命理学作了全面透澈的讲解,为中华命理学之普及立下功勋。

 
十二、《中国八字评注》

《中国八字评注》,持明居士撰。

本书全面介绍了八字命理学,更可贵的是对命理学的一些关键原理作了深入探讨,如上元甲子起始、南半球干支应用等,并用佛学的观点对命理学进行了评论。


十三、《命理玄微》

    《命理玄微》,张若思撰。

    作者结合论命实践,对八字命理学各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

十四、《李虚中命书》

《李虚中命书》计有三卷,旧本题为鬼谷子撰,李虚中注。

十五、《玉照定真经》

《玉照定真经》一卷,旧文题为晋郭璞撰,张颐注。

十六、《星命溯源》

《星命溯源》五卷,不知何人所编。从后世所传五星推命书看,《星命溯源》堪称鼻祖。

十七、《徐氏珞碌子赋注》

《徐氏珞碌子赋注》二卷,宋徐子干撰。由于所说切近命理内核,所以为后世术士所推重。


十八、《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

《珞碌子三命消息赋注》二卷,宋释昙莹注。

十九、《三命指迷赋》

《三命指迷赋》一卷,旧本题为宋岳珂补注。

二十、《星命总括》

《星命总括》三卷,旧本题为辽耶律纯撰。

二十一、《星学大成》
《星学大成》十卷,明万民英撰。全书依次编排星学家言,中间插进注释论断,对于星家古法,巨细不遗,可谓大备。

除以上各书之外,如元朝李钦夫《子干三命渊源注》,明张神峰《神峰通考命理真宗》,清沈孝瞻《子千真诠》,近代韦千里《八字提要》、《新命学讲义》,徐乐吾《命理入门》、《命理寻源》,以及港台多种命理典籍等,也都各擅胜场,这里就无法逐一细述了。

'卜筮典籍简介'

《周易预测应用经验学》

  文笔不错,行文如流水,通俗易懂。作者原是位中医,自幼研易近四十载。占验卦例讲解明细,多为作者数十年来的经验之谈。作者为人比较诚恳,对有些师授祖传的秘法决窍倾心以授,绝不保守。不象某些易人谈到关键地方“便犹抱琵琶半掩面”,生怕人家学了去。作者解卦没有什么穿凿附会的“造作”,比较实事求是。该书对婚姻的论述不太全面,而且第九页有一句话是错的。

  《具体断六爻讲义》

  作者是邵伟华的弟子。其人文笔及思路清晰,有创见。言有新意,论有深度,敢言他人之讳言,敢论先人之谬误,敢于道破秘中之秘,敢于指点迷中之迷,敢为人先,见解独到。全书多为作者自己学易的感悟,没有多少摘抄拼凑的内容。在理论上有层次,在实占方面有进步。但书中的个别说法实占中难得完全验证,个人尚存疑。

  《周易预测特训班讲义》

  (作者邵伟中)给无妄的印象,這个人较为实在。他写书在理法及文笔上胜过其兄邵伟华。他以前曾出过另外两本《周易预测奥秘详释》和《周易预测答疑汇编》,其实,只要有《特训班讲义》不买这两个本也行。

  《六爻预测学讲义》

  (王正民著)作者是位工程师,该书最大的特点是条理性强,让人一目了然。只是其个别理论尚不完备。

  《卜筮心易妙法》

  作者最重实占。分类占断不离“跳槽”、“婚恋”等现代生活实际。理论上比较完整,有创见,但他提出的个别新观点尚待实践检验(比如静爻遇日合为合起,以暗动来看待)。

  古籍

  《增删卜易》

  六爻古典中公认的精品,勿庸赘述。只是其《家宅章》中有一则在实际运用中须加商榷,除此之外,几乎可以说是字字玑珠。该书的特点一是理论精当,不离实占;二是勇于创新、去伪存真、不拘泥守旧,敢于突破古人的观点,做到“与时俱进”。大量地加入了自己经过实践反复验证的观点与认识,作者用毕生的实践来深化六爻纳支理论,其精神亦足为后世之标竿。

  《卜筮正宗》

  六爻集大成之作。初学者可先看该书中的《启蒙节要》、《十八论》、《黄金总断千金赋直解》及《十八问答附占验》,这些内容是入六爻之门不可不备的钥匙。而书中中间部分相当大的篇幅是有关详阐《黄金策》分类占断的,可在入门后翻查阅习占。

  《梅花易数》

  学六爻不离象数,精读此书可在预测中窥得大量的信息。大陆的有三个版本不错:一是厦门大学出版社的《周易梅花数》,二是中州古籍出版社的《梅花易数预测学》作者都是沈柏春。前者的内容比后者丰富一些,印刷质量也较好。三是河北省道教协会印行古版线装书。

  推荐已入门者读:

  现代

  《藏山雷学》

  这是龙隐论坛的一位版主向无妄鼎力推荐的。他精研该书多日,自述卦技大长。我观其六爻技法果然与众不同,每卦多有神断。无妄费尽周折将此书弄来后一阅,果然拍案叫绝。作者于易学、道学及现代科学方面均有造诣。重实践,亦重理论。于筮占方面,“大胆探索、小心论证”,不泥古,敢于提出新观念。六爻筮占的技法上,作者创见不訾,且能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在书中毫无保留地告诉读者。

  《六爻预测疾病初探》

  作者基础理论的扎实令人称奇,许多古人没有讲清的道理,经他三言两语便被道破。基础理论方面的论述有不少可圏可点之处。

  古籍

  《筮府珠林》

  作者是现代人,但该书俱的收集的古典精华。特别是该书收录了久湮没于民间的《演易集》等书的内容,弥足珍贵。对有一定基础者当不失为阁中至宝。但该书以占验分类,逻辑及理论性不够突出,基础不牢的初学者纵使通读亦难解真意。

  《易林补遗》

  该书在《卜筮正宗》中曾被王洪绪在《辟诸书之谬》中批得几乎“体无完肤”,但该书体例十分完整,广列条章,群汇诸事,粗细并收。直指筮卜要诀,对测事用神分节分条解析,一一细细阐微,使后学者直观明确。其参考价值应予以重视的。

  《搜易补》作者同《筮府珠林》,也是收集的古书,内容不错。后面的例子多取自《增删卜易》等,也有作者个人的一些实占。只可惜没有排出卦式。且个别例子令人不知所云,颇为费解。

  曹九锡的《易隐》 集诸书于一书,被人称为“稀世之本”,然书中良莠俱纳,初学者最易迷失真途,不妨入了门以后,再精读它。

  《卜筮全书》

  王洪绪在《卜筮正宗》中解《黄金策》时多以此书为底本,加入了许多与作者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有极个别章节几乎是完全照抄(比如《国朝》、《征战》等章节)。可以做参考,个人以为不看也没什么遗憾。

  《火珠林》

  相传是五代时麻衣道人所著。该书的出现,奠定了六爻纳支预测学的基础。至今,仍有人称六爻预测为“火珠林法”。该书中对伏神的取用及用神多现时的取舍,以及月破、旬空等许多概念交待不清,理论上初创,尚嫌祖糙;实践上也不够到位,例子较少,且多语焉不详。

  《断易天机》

  理论上与《卜筮正宗》、《增删卜易》等有出入,高手可做参考。初学者披阅之难免“摸门当窗户”。

  《断易大全》

  (元清居士著,该书不是《断易天机》的另名)系邵伟华的胞弟邵伟中处整理印行。惟对六兽的分析内容比较丰富,也颇俱独到之处,当为它书中难得窥见。

'风水典籍简介'

四库全书中有十一部:
《黄帝宅经》
《葬书》
《撼龙经》
《疑龙经》
《葬法倒杖》
《青囊序》
《青囊奥语》
《天玉经》
《灵城精义》
《催官篇》
《发微论》

疑龙经 都天寶照經 撼龙经 疑 龙 经 楊公滴滴金 楊筠松三合龍法詩 都天宝照经 地理醒心錄 地理玄龙经 地理辨正(蔣大鴻) 地理辨证 竖版-地學鐵骨秘 山洋指迷原本 平阳地理玉函经1 平阳地理玉函经2 地學鐵骨祕 地理辨惑 樓宇寶鑑 飞星赋 发微论 藏山雷学 雪心赋 倒杖十二法 玄宗秘旨 地理骊珠 地理小補 地理三字經 地理囊金1 地理囊金2 地理囊金3 地理囊金4 地理雪心賦新解 沈氏玄空 风水手抄本1 风水手抄本2 风水手抄本3 天玉經外傳 玄空秘旨 堪舆古赋 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经1 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经2 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经3 堪舆经_a 堪舆经_b 堪舆经_c 平砂玉尺辨偽 平砂玉尺经 平洋千金诀 杨公镇山诀 阳宅闢缪 青囊序 一行禅师天元赋注解.doc 一行禅师天元赋注解.txt 兰台妙选 黃帝宅經 陽宅研習總論 岷山公墓图 叁合水法 青囊奥语 青囊交媾用法 平沙玉尺辨伪 平洋千金诀 宅 经 宅法舉隅 宅运新案 宅经 中黄经 元运发微 葬经笺注新版 宅 经 宅运新案-a 元空秘旨 葬 书 葬书.doc 葬书 王公阳宅 阳宅天元赋 阳宅指南蔣大鴻 如何应用日景罗经 三字青囊经 煞煞煞-2 山洋指迷1 山洋指迷2 煞煞煞-3 山洋指迷3 山洋指迷4 蔣公字字金 手抄名师钤记 天惊三诀 天元歌第四论阳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