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ddy bear free fat:生本化作文评改探究成果报告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1:45:25
生本化作文评改探究成果报告
课题主持人本报告撰写人  贾靖华

这是一个与学生作文学习方式、评改实践方式、创新思维意识能力发展有切实关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历史,伴随着当代大班条件下的传统作文评改。从小学写到初中高中以至大学,埋头死写,苦不堪言,写作水平还是过不了关。教学角度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只写不改,缺少反思、借鉴、改正、提升。
语文教学界泰斗叶圣陶当年对传统作文评改感叹道:“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一方面是万千学生一周周、一月月、一年年,写出作文堆积如山,压得老年教师佝偻,使年青教师心忧,不敢再让学生作文。兀兀穷年,童头豁齿而改不完的作文山;老师辛辛苦苦的朱笔圈点没有学生内化建构,……
一方面是作文评改这一语文综合学习的资源源源不断,流淌在校园课堂,却一直不让学生品尝享用,处于被动之中的学生对教师的辛勤评改,有诸多想法……
请从更大的背景看生本化作文评改。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 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明确地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这讲话将学会学习置于21世纪教育的核心,体现了21世纪教育基点的战略性转移---把"学习"概念建立在全新的理论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彻底改革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与学习方式,创造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相信并注意开发人的潜力、便于人与人交际与合作的崭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学习方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再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了,应当形成这么一个共识:作文评改方式的改变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突破。
学生作文评改能力指以思维能力为核心,以观察、感知、分析、判断、表达、处理、创新为维度,口头表达与文字表达为载体的综合实践能力。
评改,是对事物判断和提高的能力,是赏析评论的能力。它的可贵在于有自己的看法,有不同的看法,有高明一点的看法,不人云亦云。它对提高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观察、实验、感悟生活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立意谋篇,遣词造句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顺利完成客体主体之间的双重转化,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运用语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求异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对于他们具有良好个性、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同样具有明显的不容置疑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无论是从事哪一个行业,都离不开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写作和评改素养。学生作文的自评互改,是发展他们时代所需学习能力、运用语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求异创新能力、良好个性、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文评改教学不仅能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更把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良好的思维品质、健康的个性和人际交流合作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着眼于学生一生的根本性的发展。这是生本化作文评改与传统作文评改的分水岭。尊重学生主体发展的生本化作文评改,注重学生的人格、自信心、思维品质、个性、生存能力、学习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可持续性发展,使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为终身奠基。
耗时长、收效微的传统作文评改已远远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构建创新型社会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建立起还学生主体地位的、变教学为导学,注重教学过程、注重能力培养的,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的作文评改结构模式。
创新型时代、新课改、学生的作文水平、语文学习能力、终身语文素养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呼唤生本化作文评改。
生本化作文评改应运而生。它以促使学生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独特功能,让习作课堂充满活力,成为学生张扬个性,交流心声的乐园。
从时代和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立意很高的训练方式。一个懂得并善于评价自我他人作文优劣得失的学生,不仅在自己写作时会加倍地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大到主题、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小到字、词、句、标点,他都会格外重视,用心推敲),而且会在生存生命发展上处于主动。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作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素养提高,通过生本化作文评改。
现代学生参与作文评改,享受作文评改。
本课题研究起于1999年,在这些以前,课题组贾靖华等人在1981年起,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省、市重点课题《生活作文》研究,并承担“作文评改”部分的研究与实践,《生活作文》研究成果获省、市科研成果一等奖。2002年《中学生作文评改》立为市重点课题。2004年立为省教科规划课题。在8年的研究实践中,对作文评改的意义、概念、目标、原则、操作层面的问题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接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课题研究成果的介绍,按照浙教研(2006)76号文件相关《办法》及《细则》规定的具体条件,对成果进行较全面系统的反映,主要包括:基本内容、理论水平、实践效果、推广价值等各个方面。
一、基本内容
(一)   关于传统作文评改的弊病
传统作文评改也有它的优势,也发挥过发挥着它的功能,但它的弊病也令人心忧。
1、传统的作文评改忽视学生是作文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
传统作文评改只注重教师活动,忽视了学生活动,教师当主演,学生当观众,作文评价理所当然的实施者学生们被搁在一边,失去了学习发展、实践体悟、能力提高的经常性机会。学生得不到评改训练,思想水平难以提高,写作水平停滞不前,评改效果微乎其微。整个过程显得苍白、静态、死板、低效。
在传统观念看来,朱笔一支,勾叉涂抹,生杀予夺,均是宗师的权力义务,否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作文评改由教师一手操持,学生无须过问。教师作为唯一的读者兼评委就夜以继日,煞费苦心地精批细改。尽管被批改过的作文立意要正统得多,语言要老成得多,格式要规范得多,可是大框小圈之中,童心“野”趣也被窒息殆尽。学生面对被老师批得“万紫千红”的作文本时,少有感激,多有失落或不屑一顾甚至愠怒之情,少有学生认真思考老师的评价和修改,更少有学生自己去认真修改,以致于教师费心费力的评改变成了一厢情愿,劳而无功。
这种单向评改使作文教学的目的成了教师的目的而不是学生的目的,作文是学生的任务,评改成了教师的任务。
据我们前年9月对部分生源来自实验区的省一级重点中学嘉善高级中学高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194名高中生中选“从来没批过同学作文”的有37人,“批过一两次”的有116人,合计站78.86%,“经常批的”有41人,占21.13%。而对自己的作文评价能力,从1999年的一次千人调查中发现,有30.4%的学生与28%的社会人士觉得自己“想改也不知道怎么改”。
教师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读者,尽管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读者。教师可能比学生水平更高一点,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尺”与“寸”,但教师这个“尺”是有“所短”之可能的“尺”,学生这个“寸”更是有“所长”之可能的“寸”,况且比较起来,教师“尺”为一,而学生的“寸”为众。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应该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
2、传统的作文评改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它对一个整体的所有学生作文用一个要求去套,用一个人的思想角度、看法去统一一班人的思路、表达、语言、形式甚至情感,因而,不经意中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思考独立见解,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真正的作文能力发展困难,更久远、更深层次影响的是学生因为没有参与作文评改而失去了经常性的个性化的积极学习、发展能力、协调合作、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有效训练。
美国的《新闻周刊》曾指出:“亚洲的学生忙着记死板的答案,无暇学习独立思考。在许多亚洲的许多教师里,独立思考反而起着阻碍的作用。”记忆与思维是构成智力的两个因素。就目前的状况来说,因为种种原因,我国学生有相当一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机械性的记忆上。用成人的眼光去删改孩子们的作品,往往不能很好地传达他原来要表达的思想,而是强加了的理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抛弃或者改换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换取教师的欢心,使文章少年老成、四平八稳,反而并不可爱。
3、传统的作文评改还是以寻找缺点为主的伤害学生写作自信的使学生缺乏成功感的作文评价。
老师们认为,找出学生作文缺陷不足,是负责任,是水平,是工作态度端正。学生对这样的评改并不认同。2002年11月份嘉善高级中学语文组对高一新生1079人进行调查,对“老师指出的作文缺点你改过的有多少”一项中选择“看过算了,基本上不改的”学生有1001人,占到了92.77%。
教师指出十个问题,有时不如学生自已发现一个问题,丹朱杀伐的评改甚至还会对学生的写作自信、写作兴趣、写作效率产生负作用。只有学生自我发现省悟内化的问题,才是真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得到切实解决从而提高的问题的。
4、传统的作文评改大多忙于应付,不易内化,“徒劳无功”。
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老师改一篇作文,至少也得用10分钟,有的甚至要花费半小时。两个教学班,至少100名学生,改好这100份作文,要耗费多少时间!老师兀兀穷年批改出来的学生习作,收效甚微。
我们在1999年的调查显示(被调查总数304人),有246位教师(占80.92%)认为“教师评改对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在实验学校被调查的983名学生中“认为教师评语空乏,不看也罢”的学生有347名,占被调查对象的35.3%,“粗略地看一下评语,就将作文束之高阁,不再理会”的502名,占51.06%;有的学生也许只是看了一眼分数。极少的学生会去考虑老师为什么这样批改或者那样批改,为什么会写这样的评语等等。
而对于老师的评讲,除非例文本身写得足够精彩以至具有“轰动”效应,否则大部分学生或恹恹思睡;或专心致志于课堂“第二学业”,全无兴趣听老师的评讲。教师则苦不堪言,害怕评改学生作文,有的则减少学生作文次数。
2002年11月对1079名高中学生的调查中有一项是“你对老师批改的作文的态度评价”,选项有 “积极的”、“一般的”、“不负责任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1079名学生中对“教师是积极评改的” 只有121个人,仅占11.21%。
作文评价的精力投入应与它的综合性价值和它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工作的作用相称,由于时间的紧迫和人数之多逼着教师把作文评价简化为一个“阅”或一个分数再加上日期。学生花了极大精力而得到的学习成果——作文,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令人鼓舞的评价和贴切细致的的指导(这样的评改众多学生能做到)。这就和学生付出的努力是不成正比的,因此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不能导出积极的态度,评改的有效性大大下降。
5、传统的作文评改浪费有效学习资源。
据我们的研究,学生作文评改这一学习、练习、活动资源,具有a源源不断性、b贴近生活性、c容易内化性、d便于操作性,是大量、高质、高效的、无本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学习实践资源,是学生身边不出钱的学习资源,是学生的综合练习簿和进行综合训练体验实践的平台。同学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表达,都有许多可学之处;同学、老师、家长、社会相关人士,都是评改学生可学之人;作文本、小组讨论、课堂讲评、园地展示、发帖批改、编写文集,都是学生可学之处。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理解、内化、习得,几无阻隔,但是学生们被善意地剥夺去了学习发展、实践体悟、能力提高的良机,以致于叶圣陶老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呼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优质学习资源的浪费。
6、传统作文评改是造成作文教学负担重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传统作文评改忽视学生评改的重要性,学生苦写苦作,只写不改,广种薄收,写一篇扔一篇,不能个性化地理解作文中的问题,没有切身的体悟实践,找不着作文水平提高的方向。缺乏足够的转化力,也就是说不能把训练转化成效益,转化成“写作能力”,转化成“综合实践能力”。作文的负担却苦不堪言,成为学生生理心理沉重的压力,而作文分数也成语文教师在理科教师面前站不直的心病。作文成为费时多而提不高的拖累。
2001年5月对四个学校966个初三学生进行调查,对“从初一到初三作了许多作文,但作文水平如何”的选项有三个,“明显提高”、“有点提高”、“基本没有提高”。选 “明显提高的”只有71人,占7.34%;“有点提高的”有234人,占24.22%;“基本没有提高的”学生661人,占68.44%。但学业负担、心理负担却是各学科作业中最重的。
7、传统的作文评改影响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语文教师最重的工作负担是作文评改。多年来,很多家长,甚至不少校长,评估教师的业绩不是看他课外学习是否认真,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效果是否显著,而是以改了多少作文本,以是否“精批细改”为准则。于是,教师一个个埋头在学生的作文本里! 1999年12月在304名初高中语文教师的调查中显示,认为评改作文任务太重的有298位,占98.02%;认为“每次作文最合适的是教师批三分之一” 的有293位,占96.38%。“作文评改寥寥数语加分数、日期”的老师242位,占79. 6 %。
在作文评改中,教师实在太累了。学生一周周、一月月、一年年,写出作文堆积如山,压得老年教师佝偻,使年青教师心忧,不敢再让学生作文。年复一年,童头豁齿而改不完的作文山。
在作文评改中,教师实在太没成就感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作文批改,自已不讨好,学生不满意。每次作文后教师长达七八小时的批阅成了出力而无所收获的苦事。
在作文评改中,教师实在太孤独了。他们独自在学生的作文里徜徉,怎么批都是一已之见,一人之声,不能与学生对话,讨论,失去在互动中的师生共同成长。没有学生意见、看法刺激的作文评改,缺少思考、缺少创意,匠人般地年复一年的近乎简单重复的辛劳,让老师恹恹欲睡,打不起精神,“立意不错”“选题有价值”“过渡自然”“语言流畅”,每本评语是毫无新意的套话,自已都越看越不是滋味。
这些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师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理论书有前沿理念的启发,但设时间看;听一场报告可以在震撼中产生行动,但没精力听;看别人上课录像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做课件可以丰富教学手段,统统让作文评改吃掉了。“味道好极了”的咖啡、香气四溢的龙井茶都没有时间与朋友一起品尝,反思和顿悟没有时间载体,自然不予考虑。语文教师的作文评改像张开大觜的老虎,吃掉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生本化作文评改,解放学生,也解放教师。在传统作文评改中苦斗的教师呼唤它,实施生本化作文评改的教师喜爱它。
传统作文评改理应与新课程改革转轨,走向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方向。正如语文改革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该属于本人,教师只起引导和指点的作用,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
(二)       生本化作文评改的概念界定
1、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内涵
生本化作文评改是一种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作文评价,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是建构性的学习,是批判性的学习,是富有情趣的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主动性、个性化、探究性、合作式的学习和发展,是旨在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素质,强调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强调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强调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习的语文教学环节,是现代化、人本化、综合化、生活化、创新化的,多层面、多渠道、多样化、质性与量性结合的、过程性的作文评改。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寻找真理,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学习、生活。
对于关键词“生本化”这一概念的诠释
从价值取向看,课题关键词“生本化”这一概念,是对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肯定,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学习需求、能力差异,为了人,塑造人,把人放到文中去陶冶,放到评改、赏析中去塑造。生本化作文评改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能激活堆积的记忆知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思想,锻炼语文综合活动能力。
从操作层面看,生本化作文评改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作文评改整个过程的操作者、建构者、发展者、受益者 。评改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学生主体蕴含其中。(它也兼顾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从发展归宿看,它强调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目的而非手段,学生的发展高于一切,它尊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思维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2、对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外延界定
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外延,一般可以有七种分法:按评改的方向、按评改的性质、按评改进行的时间、按评改进行的场地、按评改的数量、按评改执行者、按作文评改的呈现的形式。
按评改的方向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评赏,二是修改。
按评改的性质可分为: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
按评改进行的时间可分为:短期改(一至三天,现场评改及热处理评改)、中期改(一周内冷处理评改)、长期改(一个月、一学期、甚至是一年作文随笔回眸评改编辑集子)。
按评改进行的场地可分为:课堂批改、课外批改。
按评改的数量,可分为:单文评改、类文评改(指对同一类的文章评改)、综合评改(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一学期、一学年所有随笔作文的评改)。
按评改执行者可分为:自改、互改、师改、亲子改(是指家长也参与学生的作文评改)、综合改(指在对同一文的作文评改既有自改的出现,亦有师改、其他同学的互改或亲子改)等。
按作文评改的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打分数(或等级),写评语、重读后记(或回评)、师生讲评、亲子评改、发帖式评改、园地展示、媒体显示、整理积累作文随笔、编集子或出版等等。
(三)关于生本化作文评改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尊重学生主体发展的生本化作文评改,看重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人格、思维品质和个性的可持续发展。
a.发展的基点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分析判断能力。
长时期的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学生恭恭敬敬,唯唯诺诺,唯老师是从,唯教参标准答案是从。在学生身上缺乏一种应有的鉴别能力,丧失应有的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没法正确评价他人,对自己也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价。这种习气的形成,已经影响整个社会创新发展。而生本化作文评改把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我评析、鉴赏特别在鉴赏他人的作品时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b.发展的核心是学生的合谐发展,培养和奠定良好的个性基础。
初高中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独生子女。把评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同龄人的作文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批评者和研究者。在评改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制定出合理的评改标准,引导、示范和调适。至于怎样改,怎样评价,提出怎样的建议,学生需要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生本化作文评改能使学生处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发展人格,发展自信心。
生本化作文评改遵从新课标从教育的基本价值功能出发,追求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把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统一起来的宗旨,既重视社会共性,也重视生命个性的标准,使学生的思想不再拘泥于几乎没有个人意志情感的模式中,而把自己心中的一切敞开,没有顾虑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众多主体的参与下,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得到共同提高。
c. 发展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
通过生本化作文评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给予想象的空间,展示平台,让个性丰满,在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所以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依据自己固有的富有个性烙印的知识体系进行同学之间的作文评改,很容易与被评改者之间擦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更好地优化和完善学生的个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在作文评改中,学生在认识别人文本“推理”的同时自己也进行分析上的“推理”,从而实现思维的敏捷性。
在作文评改中,学生从评改的文本中获得了更多知识迁移的源泉和方法,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作文评改中,学生自然将评改的文章和自己文章或是范文进行现时隔时、横向纵向的比较,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作文评改中,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设疑的方向、方法、空间和平台,从而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作文评改中,指出本人或他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2、实践性原则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本化作文评改强调让学生去改、去做、去体验、去实践。学生在写过作文之后,是愿意及时地得到别人的好评,也希望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希望通过评改去见识,去摸底,去学习,去评析,期望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生本化作文评改正是顺应了学生这些学习和实践的需要。它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评改作文的氛围和机会。
我们曾在许多班级作过实验,结果证明学生做得很好,关键是要让他们去做。
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成就,每次的评价活动也成了阅读、作文的延续和发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生本化作文评改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实践的兴趣。
叶圣陶曾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在参与作文评改时,无论是针对同学的作文、同学的评语,还是针对自己的作文,都是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待手中的文本作品。它势必要求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积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一次次的作文评改对认真参与的同学来说,既是一次次的学习,也有利于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生本化作文评改让以前孤立无援的被评价者变为评价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评与互评中。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学会挖掘,学会提升。并能站在评价者或被评价者的不同的角度品尝到角色的转变,从别人身上吸取长处,同时也能从自己身上找到不足。在自我发现中找到目标,也就是给自我消化提供一个有利的空间。
3、个性化原则
没有个性化,就没有生本化作文评改。
由于种种原因,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每个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特长、性格和个性品质等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他们都处在各自的发展水平线上,都是独特的“这一个”。
生本化作文评改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地采用各种不同的评改模式,跳出了以往写个评语打个分数的评改窠臼,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评价观念的开放性,评价对象的多元性,评价标准的人性化,评价角度的多向性,评价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创新性,打破了以往评改中流水线式的模式,因而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极为重要。
课内评和课外评相结合的方式,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评、学生评和家长评相结合的方式,写评语和定读后感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对象可以不是固定的一个,而是相关联,相接近的多个;评价的角度也可以是从相同或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从单个或多个角度去评价;评价的标准也不唯权唯上,可以根据评价者的独特的感受出发来确定标准,这些独特的机制,更有利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的作文评改教学过程显得比以往轻松,学生个性张扬,因而乐此不疲,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遇到作文评改或作文讲评课就感到枯燥乏味。
4、过程性原则
生本化作文评改看重新课改提出的注重教学过程的理念,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生成。在传统的作文评改中学生没有评改的过程,教师的评语对学生的习作有着一锤定音的作用,意味着这一次写作过程的彻底结束。而教师辛苦写下的评语,学生往往因为时隔已久或是因为教师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束之高阁,下一次写作时仍旧我行我素。这一单一的终端评价过程属于教师。教师的辛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参与,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心理、社会和技术的过程,修改不仅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步骤,而且更准确得说,它贯穿于写作的整个过程,“可以说,写作就是重写或修改”。
作文评价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终端。生本化作文批改注重过程。教师在评改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评改。因为这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思维历程、情感体验以及探索实践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体验评改、发现和掌握评改的规律,通过学生经常自主地思想省悟过程,最后让学生形成如叶老所说的“自能为文,不待老师教”的写作能力。
5、多元性原则
生本化作文评改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到底什么人能够和应该成为评价者?各方面的评价者在总评价中占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怎样保证(各方面评价者)评价的信度?如何进行评价者的心理调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必然带来评价主体间的相互作用。首先,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人格平等;其次,评价者应该是多方面人员组成的集合,不能只是少数的所谓权威;第三,重视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这三点都是合理的主张。第一点诉求的人格平等。第二点谋求的评价集合的形成,但不是权威的失落和从去中心到无中心的转向追求。它恰恰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家长其他社会相关人士的多元主体预设和中心维系的基础上。最后一点,自评、互评在作文评价中的地位之所以得到确立、提高,是因为它在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中的重要意义,自我评价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主体自觉。
生本化作文评还涉及评价内容、标准、方法的多元性,但最根本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6、创新性原则
生本化作文评改就是为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拓展。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视界是最明澄的,个性是最独特的,生命意识是最强烈的。创新也是作文的灵魂,是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体验写作快乐的关键。创新就是要突破旧思想、旧观念、旧规划,重新构 建开放的、发散的思维形态,这就需要教师高度自觉地培养学生的人生立场和自主的人格,力克立身处世上的盲目从众;需要教师创设民主化、立体性的思维场景、宽松和谐的思辨氛围,自由地发展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由此出发,让学生勇于怀疑既成定论,勇于否定既有定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去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思维的内涵并找到独创的新意;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出作文思维上的定势,引导学生将正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式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思维空间。
评改作文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追求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评改的创新心理能力。评改中让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了评价,并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的评改中的得与失,探索评改的规律,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向更高层次地发展,使写作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力的同步发展。
7、褒奖性原则
生本化作文评改看重分数对学生发展的正面影响,实行因人、因文、因发展状况而异的逐步递增的恰到好处的褒奖政策。
学生的知识体系、生活环境、人生观念等等造成了一个个独特的个体,作文评价势必就不能以单一、划一的标准和要求去衡量每个学生的作文。我们要本着以克服学生消极的个性心理,尊重每位学生的原则,无论开始时候的评改质量的好坏,都要了解理解他们,了解他们现有的作文评改的基本情况,了解其潜在的智力,努力使他们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作文评改的实践者。可以给不同学生分值相仿而含金量不同的分数或等级,不要给分时精确的量化,不要一分半分地抠,非要把学生分一个三六九等不可。而要该给分时就给分,毫不吝啬,尽量利用学生对分数的在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实行因人、因文、因发展状况而异的逐步递增的恰到好处的褒奖政策是合情合理、势在必行的。在调查中,学生普遍赞成因人因文发展状况而异的褒奖政策,这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四)关于生本化作文评改的主体和客体
1、作文评改的主体
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家长,而不仅仅是教师。学生是第一主体。
在传统作文的评改中,就发挥的作用而言,教师是评价主体,学生及所要评议的习作对象是评价客体。这种作文评价反馈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习成果的某些信息,但限制了学生评价中的能动性,即主动性的发挥。教师与学生常处于一种相互戒备的二元对立状态。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布置和考验,至于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提高了什么,具备了哪些能力,则处于不自知的状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同时也是答案的提供者、操作的包办者。学生只写不改,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对写作提不起兴趣,写了那么多年,写来写去还是原来的水平。学生完全没有主体意识,更学不到主体能力即自知、自主、自立能力,写作学习处于盲目阶段。
生本化作文评改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首先,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人格平等;其次,评价者应该是多方面人员组成的集合,不能只是教师这一权威;第三,重视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第一点诉求的人格平等。第二点谋求的评价集合的形成,反映了权威的失落和从去中心到无中心的转向追求。因为评价制度和评价传统恰恰是建立在一定的权威预设和中心维系的基础上,所以生本化作文评改把教师也放在主体地位上。第三点,生本化作文评改把自我评价作为学生主体的体现之一,是因为它在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中的重要意义,它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主体自觉。
生本化作文评改是一种自主、探究、互动、共进的学习,因此学生、教师在作文评改过程中的地位、作用,随着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着。
学生的主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独立操作者的充分尊重,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作文评改特有的探求、实践、商讨、展示活动等,凸现学生的主动自觉、生动活泼地学习、评改。学生从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自我发展,有独特的见解、有创新意识能力的未来人,主体性就蕴含其中了。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也是生本化作文评改作为学习、育人形式的最高目标。在作文评改中,学生是作为一个最高主体而存在。“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评自改的过程,就是他们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叶圣陶)
“生本化”作文评改除了是为培养孩子认真评议的意识与习惯、提高学生的鉴赏意识和评改水平外,更主要的是为写作水平暂时滞后的孩子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让他们在评说中学会欣赏,以求逐渐把自己看明白了的、想明白了的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历来,作家不一定是评论家,评论家不一定是作家。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既要给作家以机会,也要给评论家以机会。不仅如此,还要给他们以同样的尊重。尊重所有认真的思考和创造。进而,引导“评论家”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说明自己的理论,引导“作家”能够评说自己的文章,使读者更能明白自己的创作。经过评改,学生爱思考了:不但敢提问题,而且善于提问题;不但创造性地提问,而且还会创造性地去做,在作文评改上爆发出了无限的潜力。
教师作为作文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之一,表现为设计者、开发者、组织者、参与者,而不是包办者,强施者抑或局外人、居高临下的评判者。教师根据培养训练目标,设计评价的方案。比如分类选文,课堂范改;学生仿师、互相评改;亮分对比,师生讨论等等评价方式,对学生能力的训练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并不是条条框框死的东西,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会时常出现,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应对。大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整齐划一,而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自由的发展。
“生本化”作文评改使教师不再当老牛只埋头拉车,更不再当判官只用手中的红笔,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自己错字错句的改正上。也不再将学生没有改正错误作为不尊重老师劳动的表现,不再将大发雷霆作为对学生继红字打击之后的二次打击的手段。不再期待通过批评错误而导致正确,而是要通过褒扬正确去引导、影响不正确,使学生通过对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再期待再憧憬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创作,使之趋向于教师褒扬的方向,以期获得更积极更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使学生身上的各种“枷锁”解除,他们的个性差异,人性及才能得到尊重,学生能更自由地表达,思维的火花能随时绽放,真正找到最恰当的表达形式。教师真诚地倡导学生以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去拥抱生活,用自己的笔去表现自己的感知。哪怕那文章再稚嫩,再粗糙,教师都会视为珍宝,真诚地回应他们眼里、心里的世界。
2、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客体:
作为与主体生成密切相关的客体,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
(1)在生本化作文评改过程中,学生又是最高客体。无论是自评、生评、师评、家长评,都不仅评了他的思维产品作文,更是对作者的语文知识、观察能力、提练生活能力、中心确立能力、材料搜集取舍能力、表达角度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化底蕴、甚至生活质量、生命形式、生存能力的评判,是修改者与写作者的对话。或对其本身文化内涵的评价,或对其择取角度、意义的评审,或观其与整个文本内容的关系、作用等,无一不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审美、及评价能力,并以之为参照物,反关照自身,认识自己,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在文章质量提升的同时,被评学生的相应方面也在提升。
人相对于自然和社会,还有相对于自身的意义。在这层关系中,人既是主体——关照、写作、评价的主体,又是客体——关照、认识、设计、改造、完善的对象。反映在文本作品中就是折射出来的自我分析、自我解剖、自我评价等等诸如此类的自省,学生也常喜用随笔、日记、杂记等形式表达出这些内容,所以当评价的客体面对是这些形式的时候,在不成熟的表面之下,更应重视文字之后的那个“我”,尊重之,接受之,回应之,将对学生一生的健康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产生重大影响。
作文评价中除了有形的客体,在文字背后还隐藏着学生的意识世界。世界意识、人类意识;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职业观;审美观等等都是作文评价中无形的客体。这些在注重形式、内容的作文评价形式中常被忽视,而这些正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彼此建立信任的桥梁。教师重视并善于挖掘学生的思想、内心世界,用自己的心感应之,也许不用“对”与“错”。“全面”与“偏颇”等这样专业的评判式语言,教育的效果就已在其中了。生本化作文评改的精神实质决定了作文评价是让学生的人格精神在充分的自由舒展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以适应时代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对学生的人格世界进行着规划。
(2)学生无所不在的生活以及作为这一反映的学生书面作文、随笔和口头作文,即作文评改的客体。包括写实、调查、想象、思辨作文等,下一层次的客体是这些文章内在的内容、形式(技巧)、思想等甚至是学生在文本中反射出来的固有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文本客体是外部世界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大脑积极思维之后的文字外化。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天文地理都是主体观察思考的对象,并形成创作欲望的源泉,当然是作文评改的客体。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成熟论者所强调的),也不起因于客体(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本化作文评改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都高度重视和努力体现这一点。
(五)关于作文评改的标准
传统的评价在评价标准方面存在的片面性是明显的。在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之间,重认知,轻情感;而在认知因素内部,又是重知识,轻能力。
因此,生本化作文评改要在教育测评争议中寻求最大共识,需要发掘片面测评的若干合理因素;需要研讨评价内容的代表性的尺度和标准问题。
新课程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评价的标准。“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新课标中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总目标)在这一思想之前,本课题顾问朱建人提出把“作文态度的积极认真性”、“内容的真实广泛性”、“思维准确创新性”、“语言的得体简明性”这些维度作为学生作文评价的主要标准,实践中我们又新增了“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并制定了具体而行之有效的因人而异、因发展情况而导、富有弹性的操作标准。
1、作文态度的积极认真性
传统的作文评价标准往往是把作文态度的主观认真性排斥在评价的门外,因为这不被重视而且很难有一个标准尺度来衡量。我们如果不把这方面纳入评价的范畴的话,也就是忽略了发掘学生作文的主动性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再者,积极主动性是现代社会看重的生活要素。把学生作文评改的积极认真态度纳入到评价里来,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作文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作文态度的主观认真性,同一个学生因为态度不同而写出质量大相径庭的文章,而且生本化作文评改也把培养学生态度的积极认真作为有关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的素质发展目标。
因此,我们把学生作文的积极认真性、作文评改态度的积极认真性,纳入到评价的范畴中并非刻意标新立异,而是看中它对于学生作文、评改、人生态度的确立的特有功能。
2、写作内容的真实广泛性
学生的作文应该来源于生活。我们在鼓励学生可以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都可以纳入到自己的写作范围中来。应试教育迫使学生的作文大量制假,抄袭范文,胡乱编造,落入了程式化、成人化的窠臼。而正确的作文教学应该是让学生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作为写作对象,生活的外延即作文的外延。把学生作文内容的真实广泛性纳入到评价的范畴中来,就是要督促学生尽可能广泛地获得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去观察、体验、感悟自己的周边的真实生活,把生活中所设计到的众多的现象纳入到写作的内容中来,从而拓展写作内容资源。
3、思维的准确创新性
作为作文中的一部分,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审美观、道德观的形成在学生的作文中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困惑或错误的观点和思想,有认识的问题,也有表达的问题。强调思维的准确性和创新性,就是为让学生能不走样地叙事写人状物抒情立意,打破旧观念、旧规范、旧思想、旧习惯、旧形式的束缚而作纵、横、逆等方面的准确思考。作文是学生心灵世界的一个外向辐射,是培养创新性的良好平台,鼓励发展学生作文中令人耳目一新的闪光点和创新性,作文评价是很好的平台。
4、语言的得体简明性
学生有了较为丰富的写作内容或素材,他就必须有能够表达这些内容的有效的语言载体。在现在很多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套话连篇,还有的给人以无病呻吟之感,更有甚者是滥用华丽的词藻,到最后不知所云。因此,生本化作文评改提倡学生作文从简明得体为评价标准,促使学生在作文中尽可能少的使用套话,假话,而能够真实、生动、准确、得体地再现描述大千世界,当时情景,身边人物,表达本人的见解,畅抒自己的情怀。
5、形式的丰富多样性
学生的作文形式应打破我们传统的比较单纯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类文体的写作,鼓励学生文体的写作可以向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小品等延伸,甚至可以综合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进行写作。文章的结构形式也鼓励学生大胆地突破三段式、四段式等比较传统的形式,尽可能采用最恰当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文章的内容。
以上五项标准可根据具体情况用等级制或分数制体现。
刚刚开始的时候最好还是可以列出具体的评分的标准。这样学生就有了眉目,可以按照标准去做,做到三至五次的时候,有了一定的评改习惯再用五维度评分的标准,那样的效果最好。
(六)生本化作文评改与“减负”
“负担”,是一个具有极大心理内涵的概念。相对来说,人们进行一项有趣味的活动,往往就较少“负担”,尽管活动并不轻松;而开展一项没有趣味的活动,多数会感到负担,尽管这项活动并不劳累。由此看来,“减负”工作,似乎还应该包含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中的一项内容。当教师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节约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的时候,“减负”才真正具有了经济的效益。
1、学生在生本化作文评改化有限的时间、精力是非常值得的:
(1)作文评改不仅是一个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过程,更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生本化作文评价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拥有不同经验背景的个体,作为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个人,他们会在沟通与合作中进行知识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建构知识的意义个人的知识体系。
(2)作文评改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行为,而是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行为。
如果作文评改只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不断地布置作文让学生写、改,使学生陷入题海训练,然后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写作技巧,那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情感,只是机械地重复,甚至造成说假话,导致学生的作文有很多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这样的评改得不偿失的。我们在评价中把学生看作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有着自己的成长背景,教师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地灌输知识,让学生照本宣科,而是从内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的苦与乐,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样的人格发展上化时间精力是值得的。
(3)作文评改不是教师单独批改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
我们评改学生的作文并不是要显示教师的实力,而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还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作文评改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作文批改成为与学生思想、情感交流的阵地。这样做,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是满足了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因为自己写出的作文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了,这会大大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方法,又有了兴趣,作文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4)作文评改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更是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
在作文过程及评改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以整个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个部分投入到其中去的。比如,我们进行作文评改后,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不断的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整合,对自己的文章进行重新思考、总结,从中得到新启示,并且结集成集,从中可以看到学生的作文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的生命成长的见证。
2、构建新的作文评价观,协调作文评改与“减负”的关系。
作文评改既是对作文教学效果的检查,也对学生如何作文发挥着导向作用。作文评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思路,激发想象,提高写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作文评改是学生饶有兴趣的学习、实践。教师、学生均能在作文评改上找到好的方法,做到“减负、增效”,真正达到双赢,而“生本化”作文评改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1)学生自己要评改,作文评改就不是过重负担。
其实“减负”并不是仅仅是对减轻作业量而言的,它的包括很多,如:经济、升学、心里压力等等多方面的。我们对于压力来自哪里的调查结果显示:感觉来自升学的占40.6%,来自自身心理的是39.21%,来自家庭的占13.45%,来自作业量和经济的分别占6.74%。可见,学生心理方面的压力远远大于来自作业量的压力,它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最重要的。“减”并不是简单地形式地减作业量,最为重要的是减轻学生的心理上的压力。
(2)探究着,评改不是负担性学习
“生本化”作文评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火炬”。“生本化”作文评改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其文、其人为基本探究内容,在作文评改中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作文评改的实际问题。在作文评改教学当中,这种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究而不是教师的直接传授(行为强化)。对象性活动理论认为,现代教学“试图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主体与环境客体之间互相作用,从而塑造和建构教学活动主体,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其观点表明,探究本身不仅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更直接促进了主体精神的发展。在作文评改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识记”的“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去思考。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探究本能和个性,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学习。
(3)减少重复性劳动,增乐学情趣
由于种种原因,作文指导在形式、内容甚至语言上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使我们的学生举步维艰,兴味索然;另一方面,也因一点小毛小病,几句不够通顺的话,甚至是错别字都成为了老师要学生错别字订正10遍,“文章有点乱,重写!”的理由;甚至为了应试,要求学生“临阵磨枪”,要学生去背诵同辈们的“达标作文”……这不能不说也是类似于体罚的无意义的重复劳动“负担”。真使学生苦不堪言。
生本化作文评改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其乐融融,没有往日的冷漠呆滞、愁眉苦脸,评价者或被评价者都能尝到评价学习带来的乐趣。因为,生本化作文评改,具有新鲜感、同层感、共融感和有效激励性。
生本化作文评改实施非常宽松的评改手段,不把作文评改卡得那么死,在具体操作中学生往往更多地采用疑问式、商量式、建议式、比较式的评估方法,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保持,对学生形成他们的写作个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极大的帮助。
生本化作文评改也进行同题作文的多次修改,但强调四条原则:a本人有意向,有兴趣,自觉自愿。B改一次有一点收获,有高一层的提升,不搞形式上的重评。c能改则改,不能改放一放再说。d、一题多写多评不强求全班统一行动。
生本化作文评改在学生暑假寒假对自己作文、随笔进行披删编撰时,可以不做假期抄写背涌练习作业。开学时交一本《自选集》免交作业。许多学生(不仅仅是作文高手)对此饶有兴趣,选文、修改、查阅资料、上网交流、编辑、美工、封面设计,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父母大为惊讶,“我的孩子从来设有这样专注”,自告奋勇为孩子的第一本“书”作序。
3、“生本化”作文评改为教师减负:
生本化作文评改在使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不必要的负担。生本化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减轻学生乃至教师自身“负担”的重要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比较软化的作文评改要求,其意义不单是给学生的作文评改以更为正确而科学的方法,而且还是在给语文教师们“松绑”和“减负”!在为语文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进修学习而努力。
所以说,减负要成功的减下去,这不但要学生改变学习方法,老师也要改变教学方法,做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是否能在作文教学中做到“增效减负”,其关键也在于教师是否能在作文教学中科学施教,如果老师能做到科学的施教,那减负就会更加有效。
(七)生本化作文评改和阅读、写作的关系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对学生作文评改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作文评改和阅读、写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作文评改过程就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过程。生本化作文评改之所以是一种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作文评价,是一种建构性的学习,是因为在评改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学生自觉阅读和写作。因而这种作文评改无疑会促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达到“师易而生能”的效应。
我们认为生本化作文评改是高于阅读、写作,而又有赖于阅读、写作的一种能力。评改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内化的回归,学生评改作文首先必须要阅读评改文本,只有仔细地阅读,才能对阅读文本作出自己的评价,才能进行评改、评判、赏析,才能完成评改的过程。而且这种阅读不同于一般的范文阅读和名作阅读,具有身边性、同层性、易通性、批判性、应用性。因此,我们认为它们是紧密相关,相互依存,互为支撑,共同提升。
1、生本化作文评改过程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展示过程。
学生评改进行的是阅读过程,因此,它有赖于阅读者本身所具有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正确地领会评改文本的篇章、结构、立意、构思等。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2、生本化作文评改是学生阅读知识的内化过程。
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会对评改文本作出进一步的评价,而这个评价过程是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理解,阅读知识的内化而形成对评改文本的评判,形成自己的看法,再用书面表达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在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文章中的一些谴词用语进行了讨论。这样高手碰到高手的情况,怎么不会辩论一番呢?因此,我们认为生本化作文评改会提升学生的思维,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所以,我们说每进行一次生本化作文评改活动,无论是阅读写作能力强的遇到阅读写作能力不高或一般的同学,都会是对他们整体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次考验,一次锻炼,一次提升。
3、生本化作文评改更是写作能力的提升过程。
因为生本化作文评改最终是以评语的形式,以书面表达的形式书写下来。这是生本化作文评改的结果。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是阅读、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给阅读、写作能力上的高手评改作文,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或是阅读、写作能力都不强的学生相互评改作文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本化作文评改是能促进和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是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我们认为生本化作文评改正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着想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八)生本化作文评改全员有效参与
1、生本化作文评改从根本上强调全员性。只有全体参加才是符合初衷的,符合理念的,有效的,有生命力的,才能落实以“学生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才能使每个学生张扬个性,提高自信心,语文理念、思维、能力和相关非智力素养,得到整体提高。
2、作文评改有效性表现为每位参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每次评改都有一些收获,取得自己满意的进步。我们的评改是不是有效,是看学生能否运用评改的知识并知道怎么去评改和在评改实践中得到的发展和进步。有效性的关键,体现在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评改的行为的有效程度上。
在评改中做到全员有效参与,提高效率,以评改来提高各种语文能力。注重学生发展效率的作文评改,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取得知识能力的过程、方法和从中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3、全员有效参与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全员了解课堂目标的有效制定。包括每堂评改课的小目标、每个阶段的中目标和高中三年的大目标;全员有效参与如何衡量;学生的评改档案如何建立等。②全员科学有效的组织。包括评改材料的寻找;怎么样有利于语文其它能力的发挥和培养;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设计;营造怎么样的氛围有利于全员的参与等。③全员有效参与课堂实施。包括全员明确课堂的目标;如何共同实施使之目标完成;如何在课末总结得失等。④全员有效参与总结、反思和评价。包括如何更好地总结和反思;如何评价更有利于全员的参与;评价和建立档案的关系;学生参与度达成的有关的因素等。⑤有效评改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评改的实践,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我们的评改是不是有效,是看学生是不是学到了评改的知识并知道怎么去评改和在评改实践中得到的发展和进步。如果学生通过评改,但到最后还是没有什么进步和发展,说明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评改。
(九)生本化作文评改的操作策略
1、              以改为学,以练为学。
生本化作文评改,并不把学生评改作文,视为减轻教师繁重的作文批改任务(虽然这一做法确实减轻了教师不必要的负担),而是语文综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学生学习写作,当然需要写,但不能一味地写,埋头死写,以致于从小学写到大学,写作水平还是过不了关,重要原因是只写不改,缺少反思、借鉴、改正、提升。因而我们的评改操作思路是“又写又改,写改结合,生写生改,以改为学,以改为练,以改促写,以改兴写,以改乐写”。
有了“以改为学,以改为练”,学生改作文就不是不务正业,修改是学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评;修改是练习,就可以堂堂正正地改。我们对此的价值意义,坚定不移;对“以改为学,以改为练”的功能,坚信不疑。有了这一条,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家长就从怀疑转为理解、支持。
2、    减写加改,轻负高效。
为了细化这一策略,我们提出相应的口号是“写十篇不如写五篇改五遍”,负担相仿,但因学生有兴趣,有信心,有内驱,有分析,有深思,有碰撞,有奇想,有方向,有借鉴,效率就大不一样。据我们在10实验学校调查的结果,2003年前初三学生学期平均作文数为19.1篇(不包括随笔),2004年起改为做8篇改8篇,学生普遍认为这样更好。负担轻了,作文联考平均成绩反而从35.6分,上升为38.7分。
3、   训练能力,规范评改。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给学生一定的尺度:正所谓“妙笔润纸增文才,文面俊美显文意。”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长期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评改专业知识培养。
在修改的方法和技能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的了解。①评改的方法(增补主题的内涵和外延、材料的典型性和丰满性;删减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更改)②修改的符号(增补号、删除号、换位号、离空号、紧接号、移格号、另起号、复原号)③评改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④指点学生评改的步骤⑤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
整体修改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立意选材、结构布局、段落层次、衔接过渡、首尾照应
整体修改的要求指导  完整:这指的是文章结构安排的适度圆合,各个部分都能各尽其职。
和谐:这指的是结构的形式美。它浑然一体,无前后割裂之感,格调一致。
文句修改能力培养。
对学生修改运用语言的要求: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作文评改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运用。在咬文嚼字中,培养的是学生的反思意识与对文字“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
指导学生关注文字应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着眼。采用“反复吟咏”法。通过朗读则容易发现拗口的、有问题的词句,不生动的内容等。通过反复朗读,不断发现问题,不断修改,就可使作文越改越好。从意义与声音两方面读读、品品、说说、写写,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情趣,感悟、欣赏、运用,培养学生理性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4、    匡正主体,全员评改。
对于学生成为评改主体,来自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学生的异议不少。但我们对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来评改作文的方向,坚定不移;对学生经训练后足以很好地进行评改、学习、实践,坚信不移。生本化作文评改既然是学习、是练习,是语文综合活动,人人都有学习的权利,人人都有练习的权利,就天生具有全员性,绝非少数尖子生之专利。学生应该评,学生能够评,师生共同评,也是为了发展学生评改意识,习惯、方法、思维。
生本化作文评改,第一主体是学生,而且是全体学生,不是个别作文尖子当小老师,帮老师而是全体学生一起实质性参与,一起学习,一起分析,一起讨论,一起练习,大家展示自已的看法,发展自已的个性,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提升。这一策略深得学生认同。2003年4月对高二的1081个学生调查中,有307个认为主体应该是学生,占28.39%,认为师生结合更好的有687个,占63.55%。两者相加为91.94%,表明学生评改了一年之后,对主体的意识加强了,激发了学生对评改的兴趣。
全员评改一般有三种情况:水平高的批改水平低的,指导;水平相仿之间的评改,学习;水平低的批改水平高的,激励。具体操作时,这三种情况的界线也不清楚,互相之间充满学习、激励、指导。
全员评改的具体做法是:
(1)全员评改内驱力培养。
借故事说理,把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融于这些故事之中。我们请县内外记者编辑写作高手谈修改的好处,让学生从历代名人的文章修改轶闻中体悟修改的作用,请在修改中尝到甜头的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故事,开故事会,使学生明白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激发全体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让学生名言知理中找方向动力。名人关于修改文章的论述不少,其中不乏精辟的见解,我们发动学生搜集那些浅显易懂的修改作文的名言警句。比如:“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毫不可惜”;“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等。让学生搜集并学习名人的话,进行交流,是借名人的嘴来说理,同样可以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评改。
(2)以能者带不能。
先在小范围内启发几个学生修改作文,然后张贴出抄正稿和修改的原稿,再请学生参观议论。学生一对照比较,看出修改后的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结果,先走一步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还引得其他学生跃跃欲试。
(3)写评语激趣激志,让学生持久参与作文评改。
在短暂的新鲜感和当老师的自豪感后,如何让学生保持评改的兴趣?我们的做法有:a采取写评语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改文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改文的兴趣。同学、老师常把情感倾注在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写在学生作文本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产生良性的连锁效应。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师生不仅评点立意、选材、构思,还抓住学生修改中的闪光点,写些真实的鼓励性的评语。这些鼓励修改的评语费时少,效果好。
5、转变职能,组织指导
生本化作文评改,不是教师偷懒的理由。恰好相反,生本化作文评改,要求教师学习新思念,分析新情况,摸索新办法,转变职能角色,与学生合作,演出个性凸现的新戏。有效组织、指导是调整,是控制,是引领,是帮助,是应变,是服务。帮助学生进行体悟性地学习,帮助他,指点他,熏陶他,感染他。
教师所用的组织指导方法为:①调整法②控制法③引入法④点拨法⑤暗示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发生变化,思维发生变化灵活实施。正妇叶圣陶老先生谈到学生评改中教师的作用时指出的那样:“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
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评改、分析、表述、反馈。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指导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评改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改”“学”“练”上,让他们享受到评改中取得成就的乐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6、适度调控,有效评改:
(1)有效调控评改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感染。教师的调控情绪表现是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效果。“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生对老师情感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知识方面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一些有助于更好与学生交往的措施:指导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不要使学生有恐惧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进行沟通,使评改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提高教学效果。
(2)把握好评改活动的契机和程度。创造性实践活动要在开拓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活动的契机和程度,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探索,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思维,如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相互辩论等,使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充分地锻炼和发展。
(3)评改有效调控最突出的、最有效的,莫过于学生自我监控调节激励的提升。师调莫如生调,师控莫如生控。最有远见的教师,希望学生的评改调控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中发展。学生能自我调节评改情绪态度,找出评改方向,确定评改内容,选择评改方法,进行评改反馈方面进行调节,自主评改就实现了,学生就成了评改的主人,评改有效性就得到落实。
(4)学生的评改、分析、欣赏、论说、演讲、编撰,教师必须及时发动学生讲评、分析、公布结果,注意对全体学生评改情况的了解、分析、反馈。对于本次评改重点优点或倾向性问题,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进行针对性讲评直至学生自我内化。应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尽量少讲,以确保学生评改的有效性。
7、   假期编书,免交作业。这是类似成长记录夹之类的作文评改,是整学期整年作文随笔日记的整理、反思、编撰。遍观一学年(一学期)的作文、随笔、日记,选编自己的书,也是生本化作文评改的方式创新之一。对学生总结学习规律,提高作文水平,开阔视野,促进学习,提升整体思维、组织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极为有效的作用。为了减轻重复劳动负担,腾出时间让学生在修改编撰中充分显示性格,享受快乐,教师当众宣布,凭自选集免做免交语文作业。学生趋之若鹜。到了开学,一叠叠花花绿绿的学生习作集纷至沓来,学生作文集,精品集、自选集,装帧大气,图文并茂,美不胜收,让教师家长怦然心动。
(十)生本化作文评改的系列多样、喜闻乐见、高效、可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
1、单文评改
单文评改,就是对一篇文章的评改。它的方式比较灵活,从生本化评改的角度来说,在教师指导的大前提下,可以是学生自改,也可以作学生互改。指导学生单文评改的具体措施有:
(1)修改文章之前,先公布文章修改的几个方面,自我评改时,可依据每次作文要求有所侧重:
①修改文章主题,使它表现得更鲜明、更充分、更深刻;
②更易材料,力求使选用的材料更加真实、感人,更具说服力;
③推敲观点,使某些提法与概念更准确、更有科学性;
④调整结构,使它更完整、更紧凑,更好地为表现主题服务;
⑤锤炼语言,使它更精炼、更生动、更优美。
(2)在他们做好作文之后,进行作文自改前,公布与这次作文题目完全相同的范文和资料(可以是外面找到的优美文章,也可以是经过教师润色、修改的文章)。他们看了范文后会受到启发,甚至会恍然大悟:噢!原来这个题目的作文应该这样来立意,这样谋篇布局,应该运用这样的材料来说明问题,应该……他们读了评讲资料后,会从中弄懂自己的作文为什么是 差的,公布的范文为什么是好的等问题。对这个作文题的认识,也会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时候,他们再来批改自己的作文,就会准确地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操作注意点:
(1)学生作文自我评改应跟教师的作文评讲相结合。教师作文评讲属于引路,学生自我评析与评改作文属于实践。引路评讲,可促使学生评改自己的作文从“疑无路”进入“又一村”的境界。
(2)学生作文自我评改应跟传阅范文或教师的重点改本相结合。范文或教师批改的重点改本,是学生作文自我评改的榜样。传阅范文或重点改本,可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3)教师要不断强调学生自改作文的作用。一般学生作文,容易犯“做一篇,丢一篇”的弊病,这种作文法,犹如训练爬山,学生不过是重复训练从山脚爬到山腰,至于从山腰如何爬到山顶,则无这个体会。因此要不断启发学生对原作反复修改,不断锤炼,正所谓“写七篇、八篇,不如改七遍、八遍”。这句俗语并不是否定作文多练的好处,而是强调多次修改的作用。
组织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可以同桌批改,可以小组讨论批改,亦可组织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批改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的作文。以上几种形式,就某次互相批改来说,究竟采取哪一种,可视作文的具体情况而定。这里要强调的是:互改前,教师需提出明确要求,指导批改方法,并且教育学生端正态度,防止不严肃、不负责情况的发生。
2、类文评改
类文评改,是指对同一类的文章评改。这往往是指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甚至是布置作文题后,老师还作过文章选材、谋篇布局等指导的文章。
具体方式:学生初成作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各一篇,输入电脑并保存到软盘上。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把待批作文投影在大屏幕上。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一遍,自己先找问题,然后当即在电脑中改正——这样,所有学生马上就从大屏幕上看到了修改前后的差异(有时真可谓“点石成金”),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种效果是常规批改无法达到的。接着让学生集体朗读修改后的作文,让他们找出好词、好句、好片断,并说说立意选材、开头结尾的处理以及不足之处等。笔者通过电脑操作,把习作中的好词佳句及错误字词、不足之处用不同的颜色或字体显示出来,有些加上下划线。这样,既便于引起学生注意,又有助于下一步集体修改。然后,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全班同学参与修改,集思广益,让文章进一步完美起来。这样的作文评改过程,突破了传统的背靠背或面对面批改的局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文章作评改,其实也就指导了一类文章的评改,学生学习后,就可进行自改或互改。同时,采用这一评改方法,能激励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注意扬长避短,汲取其他同学文章的精华,写作更认真,修改的积极性就更高。
3、综合评改
所谓综合评改,是指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一学期、一学年所有随笔作文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综合的评改。它有利于学生了解一个阶段来,自己作文的情况。陶庄中学欧静摸索出“五步两评”法进行综合评改,它不仅可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牵一发动全身”,可拉动学生全方位的进步。
所谓“五步两评”,即自行修改、整理——组内初评——作品成果展示——班级评析,教师点评——评选最佳成果;师、生互动“两评”。
具体步骤:
(1)自行修改、整理。让学生花1-2星期时间对自己一学期来的作文、随笔进行修改、归类、整理,编排目录,装订成册。
(2)组内初评。4人或6人学习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个组员逐一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作品分类、内容、优缺点以及最得意的一篇作品。介绍完毕后组内传阅,推荐1-2本最佳作品。
(3)作品展示。小组推荐的优质作品挂在教室墙上3-5天,让每位同学有充分的时间翻阅。
(4)班级评析,教师点评。班级讲台前介绍组内推荐的最佳作品,同组代表点评。或在老师组织下全班同学自由点评。之后教师从作品编排、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文采等诸方面,对参评作品进行综合评述,并可针对每本作品的特点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
(5)评选最佳成果。以投票的方式评选最佳成果及出色评论人。提写光荣榜,展览佳作,甚至可编集子或出版。
采用此法,可以激励学生对一学期来的写作作一个总结、回顾,是对前面“零打碎敲”的一篇篇文章的提升。而且能使学生对下学期的每一篇作文更加关注、用心。甚至有些较有心的学生,在开学初就设计好了下一学期的随笔主题。可以说,看似简单的“五步两评”综合评改,更好地引导了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因为它给学生创设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写作兴趣,也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4、小组论坛
这种评改方法先是三个学生背靠背对一篇文章评改打分(类似中考高考评卷),然后交流,阐述各自理由。在评改当中思想直接交流,会大大提高评改的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说话能力、思维流畅性、信息交流的储量的丰富性,大有好处。
(1)小组评改方式具体操作如下:
①确立这次作文评改的主题和标准。主题因时因事因人而定。标准从十个方面入手: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六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每次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确立一个或者两个内容进行评改。初中的话,一般记叙文比较多一点,高中议论文较多一些,所以评说的的角度也有一些不同。
②确立小组并推荐出组长:每三人(四五人亦可)为一组,然后每组选出一本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荐,并由组长最后评说他们小组的意见,而且要针对这次作文的要求重点进行阐释,说出这篇作文做的怎么样,好的地方在哪里,不怎么样的地方如果改进。如果是初三和高三还要进行最后的应试作文评说。比如高三主要是组织学生学习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及具体细则,明白评分标准精髓所在,提出“稳抓基础分,力争突破发展分”的指导思想。
③老师总结这次作文的得失。表扬那些评改认真的小组及执笔者,对批改重点把握不准,态度不够认真的要重新个别指导,使其及时改正。
(2)评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多遵循原文,少一点改动,不需要把一篇作文改得面目全非,拣精要的说,最好要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二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一篇学生的作文,总是有好有坏,评说时一定要落实重点,不必要面面俱到,主要是落实这次作文的要求,加以评说,能到深刻的程度那是最好的。如该次训练目标突出的重点是怎么样议论的问题,那么就要落实三个方面。1、选取怎样的材料,因为材料的好坏对议论的影响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2、怎么样议论,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要思路清晰;3、讨论作文议论得怎么样,与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提出更加精彩的和深刻的意见,让自己和别人都有所提高;三是提高学生评说的质量,不可以让学生开始聊天式的评说,就一定要把评说的要求、目标、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一个总结。开始时,时间放得太长,学生开始聊天,这样的现象是要尽量避免的。所以要因文指导,有的放矢;四是对小组长的培训要加强,因为小组长是评说的核心人物,他的素养直接关系到评说的质量,特别是他的管理能力一定要培训。而且我们往往是在最后的10分钟或者时间很紧张的时候采取这种方式,所以显得尤其必要。 小组评说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集体作用是指大部分学生还不能独立对习作进行评价的情况下,组成小组研讨,既可避免全班讨论头绪太多、太繁杂、效率太低的弊端,又可避免独自修改犹豫不决、信度不高的缺点。主体作用就是评价权基本上交给了学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让他们的思想中的不少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教师主要主要从写作理论上给学生加以指导,而且小组评说跟写评语相比显得时间短、效率高,优越性明显。
5、重读后记(或回评)
重读后记一般也就是作者写完文章后,再回过头来看原文,写的一些心得体会,作的一些经验交流。没有反思、内化、重建这一环节,任何好的师生评改都收不到实际效果。这是发动学生自己动手总结写作规律的一种好方法。
如果是要交流写作经验,就在讲评之前,选择几篇优秀的作文张贴出来,让全班同学仔细阅读,讲评时让作者介绍自己是如何写好这篇文章的,以成功的经验启发大家。如果是写心得体会,那么教师把批改过的作文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对批改过的地方仔细琢磨,写出心得体会,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重点发言,并引导其余学生作补充。
在作文评改中,我们一般学生首先是进行互批、互改,而后进行师改。这一般是属于第一层面的评改,但我们的作文评改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在这基础上进行第二层面的修改,也就是学生在阅读同学老师评语的基础上再进行自我评改,或是根据评语写重读认识感悟心得体会。使得学生有新感悟和认识,又使得第一层面的评改落实而真正发挥它的效用。有了这第二层面的评改,应该可以说,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进行深入评改,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看来,那是思想的再交流和再论辩,从而使作文评改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益。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对同学的评语进行分析,看到自己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很好地想办法解决。
6、媒体显示
这是现代作文评改方式之一。即利用多媒体、幻灯仪等现代电化教具将选出的学生作文展示出来,然后由教师在上面示范批改或引导学生集体讨论批改(也可由学生主持集体修改)。
在运用这种批改方法时,教师只需把示范批改的学生作文,事先输入电脑或制作在幻灯胶片上,并可用多种彩色笔标出各种批改符号,也可在电脑上作随机修改。具体评改过程与一般讲评、典型讨论法大致相同。
好处:采用媒体显示,能更好地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鼠标所指之处,可作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方式灵活。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直观现显,集体受益,大大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同时,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作文(甚至时文)从电脑拉若干份,放在讲台上,让同学空闲时随看随批,写上一句两句金圣叹评水浒式的评语,教师上课或者是评改用幻灯或实物投影的形式及时地展示出来,作为大家共同再评改的素材,进行集体口头或是书面的评论,发表各自的见解。它的优点在于及时、有效、能够捕捉到瞬间的灵感和思想的火花。
7、园地展示
这是学生写作、评改才能的平台展示法。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写作,让他们有一种写作成就感,一般语文老师可在教室一角开辟一块习作园地。教师定期把一些优秀作文、写作范文或批改例文张贴上墙,既能让更多的学生看到优秀文章,又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写作兴趣。这一评改形式可谓经典而有效。事实上,这一小小的墙角也真培养了不少优秀小作者。
注意点:
(1)教师要对园地展示的材料作适当的宣传、讲评,在班中形成一种关注园地的氛围。
(2)园地展示的内容要定期更换。
(3)能让更多的同学成为“园地”的一员,让同学有一种主人翁意识。
8、发帖式作文评改
现在网络上BBS论坛盛行,很多文学爱好者就在那里畅所欲言。发帖式作文评改就是来源于这里的联想。它的优点就在于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发帖就象是拉家常,道说张家长李家短,或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或借此表达牢骚愁肠,没有那么多的规矩约束,可以自由评品,思维完全得到放松。我们把第一帖就设置为我们要评改的文章(即楼主),后面的帖子(跟帖)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各方面的评改意见和建议,而且大家都可以看到别人对本文的评论,而不仅仅是被评者欣赏到。因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欲罢不能地发表个性化的修改意见。
发帖式作文评改变式
考虑到我们所面临的是参差不齐的家庭状况的学生,没电脑的家庭还大大存在,能上宽带的就更少了。能在BBS论坛上进行作文评论的学生也比例不高,因此其可操作性就大大减弱了。于是笔者想到可以采用这类形式,但不一定要用用网络的形式来实现,主要是通过类似形式对学生的吸引,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对内容进行实质性的评改。
(1)表格式BBS论坛
我们设计这样一个类似于BBS形式的表格,供学生在上面评论,也可以及时收缴传阅。事实也证明,通过这种形式的集体评改,学生的兴趣相当浓厚,评改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擂台式BBS论坛
此法以讲台(其他地方亦可)为擂台,擂主自荐,对讲台上的文章(对学生热点焦点问题发表见地的习作甚至时文)进行书面点评,发表自已的看法,长短不论,唯求精彩。后续学生可就文章或评论发表自已的见解。此类评改,非常夺人眼球,往往成为班级关注的“台风眼”。
9、亲子评改
亲子评改是对某些涉及家庭生活、家庭成员的写人记事文章,请家庭成员参与评改的方式。亲子评改建立在家长对学生的作文关注以及家长本身所具备的素质水平的充分挖掘上,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文章带回家给家长阅读并进行评改。家长的评改无论水平如何,都是对子女文章的鼓励鞭策。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态,增进和家长的沟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点拨。
如嘉善四中胡燕勤老师指导写“亲情”,学生自拟题目写好文章,教师收齐后自改互改。然后教师再附简信在文后,要求父母或其他亲人阅看孩子文章,并作评价,可详可略,依阅者情况而定。或趁家长到校开会,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参加作文讲评。可以让学生读文,家长读信谈感想,当教室里的学生被这种特殊的评改方式激起评改的热情时,教师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完成课后随笔:“一堂特殊的作文评改课。”
这一做法很好,但普及还须努力。嘉善高级中学班级在高一(9)余小明老师做过一个调查,回家与父母能够主动交流的有一个人,有比较深入交流的只有3个人,泛泛交流的也只有12个人,基本上到没有交流的有38个学生,占到70.34%。这种评改方法在起到一座桥梁的作用,让孩子和父母有最近距离的接触。有的家长还不认识字,我们就请我们的学生读给父母听,并把父母说的话作好记录,那是生活中最原味最珍贵的话。很多的学生在周记里写到自己的感触,觉得没有这样与父母交流过,这样的评改已经远远超出了评改本身,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学生有很积极的意义。
10、文集编写
学生在平时作文的时候往往是停留在书面写作,以后很少对自己的作文有个很好的反思。编自己的文集,可以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不断的修改,从新思考、总结,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收获。学生经过修改的文集,让他们感到了成就感。这种评改类似于《成长记录夹》。把一个学期的作文,或某一个阶段的作文重新审视一遍,一定发现许多缺陷或不足之处,斟酌之后,从新修改,一定会比原作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学校很多学生对此乐此不疲,许多小学生也津津有味编起了自己的“书”。他们既对文章进行了重新修改,同时好加上了自己的一些富有个性的整理、归类。有的还加上了精美的插图,起到了渲染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这样编写集子不仅仅是促进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也给自己的作品找到了比较成功而又有一定层次的展示,对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记录。
11、            改成果的集粹出刊、出版
这是一种作文评改的专集,由任课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或学校出面结集,专收评改佳作,也是一种持殊的评改。还可以适当、适时地把学生的评改成果通过板报、刊物的“评改集粹”专栏等途径展示出来,即便只是片言只语,但它是学生思想的火花,那是他们灵感的捕捉。这样就可以给更多的学生得到学习提高的机会,知道怎样的评改是好的,是优秀的;也给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评改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评改积极性,促进新一轮评改。
二、理论水平
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具有价值性、原创性、科学性。
省中语教研员特级教师胡勤在《生本化作文评改探究》一书的《序》中指出,本课题研究与实践“提出了‘生本作文评改’这个概念,其贡献有二:一是回归正途,把作文评改与学生生活乃至生命联系在一起,看成提升个人修养、思想境界、行为习惯和文化品位的方法。这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里,作文评改片面强调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忽视对人的培养与发展是截然不同的。二是开拓了作文评改理念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不必在原地转圈。不是围绕传统意义上的狭隘的作文评改,而是转向学生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设计评改。这样一来,我们把作文评改和学生作文、阅读、探究乃至生活思考融为一体也就有了理论背景。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在西方一些国家的教学,学生的作文量为何特别重,教师能够承担的课时量比我国的多。”
(一) 生本化作文评改与前人已有理论的关系
生本化作文评改对传统作文评改有批判有吸收,批判重于吸收,在批判中吸收,在批判中创新。
1、前人认为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 之法。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 人必不可不知也”。
2、评传统作文评改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这一方法延至今日,尚为主打方式,也的确出了不少写作高手大家。传统作文评改的好处:a耳提面命的修改具有个性化的优势。老师站在一定高度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能够高屋建瓴地进行批改,针对性较强。c学生文章全部由老师批改,老师能够做到对每位学生作文情况心中有数,讲评辅导起来心中有底。
3、传统修改方式。一为作者自吟自改甚至苦改。古如我国唐代文人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两句三年成,一吟双泪流”、王安石比较了十几个学练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欧阳修历改十余遍写出“环滁皆山也”、苏老泉写一稿烧一稿始有《六国论》、曹雪芹披删十年方成《红楼梦》等。
二为私塾里一个先生几个弟子面对面的作文评改。但是由于在作文教学评价方面存在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诸多不足,尤其严重的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常常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致使评价过程变成只有教师辛苦操持的单向评价活动。这样的评价缺乏普遍的推动力,缺乏足够的转化力,不能把训练转化成效益,转化成“再生能力”,转化成“作文力”,使学生失去了许多学习、体验、实践机会,更久远、更深层次影响的是学生因为没有参与作文评改而失去了经常性的积极学习、发展能力、弘扬个性、协调合作、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有效训练,影响学生诸多可持续发展素养的提高。
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各方面情况发生变化甚至是本质变化,传统作文评改的弊病的严重,显山露水。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形式,我们认定,现时普遍采用的传统作文评改最大的弊病是以分为本,而不是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它功能陈旧,目标模糊,方法缺乏理性和科学性,主体被动化、标准单一化、成果分数化、评语伤害化、形式程式化,一般不讲求过程与方法,不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效率不高。
生本化作文评改对评传统作文评改的批判吸收创新,请见下文(三)。
(二) 生本化作文评改与当前流行理论的关系
作文评改当前令人关注的是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魏书生的理论和实践。叶圣陶先生对作文评改的系列讲话、吕叔湘、张志公主编的《文章病院》《语文课程标准》等,是生本化作文评改发展和实施的基础。
1、生本化作文评改是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的运用。早在1922年,叶老就提出“目的在使其自生需要,不待教师授与”的观点,在这之后又多次提出类似的看法。解放后,他在不同的场合又反复强调这一观点。1962年,他又指出:“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1977年12月给《中学语文》杂志的题词曰:“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2、生本化作文评改的评改主体的见解,是对叶圣陶先生吕叔湘张志公一再强调的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阐发。1950年,叶圣陶在《教学举例》中指出,“可以让学生研究一下,这篇文章有没有毛病?从前教国文的老师总爱做文章的辩护律师,永远是‘文章好呀,好文章!’咱们现在不必再当这义务律师了。文章有不好处,就说不好。”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尤其可以“让学生练习眼光,提高识力。”叶老认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须是一个具备足够的自学能力的人,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否则,算不得是个受过教育的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换句话说,就是具备了自我教育的本领。学生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才是。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他主张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一辈子受用不尽。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养成了自改的习惯和能力,将是一辈子受用不尽。吕叔湘在《作文教学臆说》中说得很具体:“在作文评改方面,家长要求精批细改,校领导要求精批细改。这种要求不实际,一则老师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二则如果改的不多,学生还看看;如果真精批细改,他看都不看。…效率等于零。还是要发动学生改。” 张志公先生指出:“教学方法的中心目标在于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自己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对学生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把学生的头脑看成一个能动的、能思考的对象”,要想办法,“迅速有效地打开学生的脑子,让它动起来。”为达到此目的,张先生认为一定要有一套“科学的、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坚决废止注入式、满堂灌陈腐落后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诱导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精讲精练,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老师启发下,自己动脑子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更深的印象,获得更大的收益。” 魏书生也说:“十六年的学生互批作文的实践告诉我,互批作文,利大于弊,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他的活明示我们,学生是作文评改的主体。
3、生本化作文评改的生本化核心理念,来自于叶老的“生活本源观”“教育应需观”。上世纪20年代,叶圣陶针对当时国文教授“限于教室以内”、“限于书本以内”的弊端,明确指出:“趣味的生活里,才可找到一切的泉源。”在脱离生活、脱离实践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20年代,这一见解的确是独具慧眼,振聋发聩。他认为:新式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当时所谓“健全”和“善于处理生活”,主要是指能独立地、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具有为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各种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应付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推动社会的前进。在30、40年代,叶圣陶提出“以生活为中心”来补救“为求学而求学,为读书而读书”使所学者忘记“何所为”的缺点,指出“学习得跟整个生活打成一片”。1948年,更是明确提出“以生活为本位”的观点。可见,叶圣陶经过几十年的思考,日益明确并以理论的形式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二者是源泉与流的关系,教育应以生活为本源,而语文教育尤应如此。作为语文这种工具,尤其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的,又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语言离开了生活,既背离了语文的性质,又不可能提高效益。叶老认为,语文是“生活上的一种必要工具”,这种工具决不是用来追求仕途功名的,而是用来增进知识,用来表情达意的,总之是用来更好地应付日常的生活从而更好地做一个健全的公民的。叶老认为,要真正掌握好语文工具,首先要求受教育者有充实的生活,即“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语文的教育必须致力于“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的人文教育。这样看来,语文教育又不仅是为了使人们获得一种生活上的必要工具,而且是为了使人们的“思想益正确而完善,情感益恳挚而缜密”,从而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社会公民。叶圣陶强调的语文教育要以“生活为本源”,这与现代国外学者提出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点是异曲同工,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素质教育乃一脉相承。
叶圣陶认为,要用“应需作文”来代替“应试作文”,师生的观念要有所转变:不能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真正把思想从“应试教育”转变到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4、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多元标准,也来自大家们的灼见。吕叔湘在《作文教学臆说》中说:关于作文标准问题。同一作文在不同教师手上可以得到高下悬殊的评价。同样的句段,有的认为有“诗情画意”,有的认为是“涂脂抹粉”;有的认为“气势磅礴,”有的认为“装腔作势”。有些讨厌错别字,有些特别重视思想的正确。小学中学标准应各有重点。小学重写字造句,中学首先要求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安排的好,有条理,有层次,不颠倒错误,不乱用“因此”“但是”,然后是词句恰当,句子通顺而不呆板。最后看是否有错别字,以及写字是否端正清楚。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作文态度的积极认真性”、“内容的真实广泛性”、“思维准确创新性”、“语言的得体简明性” “形式的丰富多样性”,五维度作文评价标准。
5、生本化作文评改1999年以来提出的宗旨、原则、标准、实施主体、方式方法与《语文课程标准》契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 “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 可见,生本化作文评价改革,与新课程改革是合拍的。
(三) 生本化作文评改的理论创新
1、在对传统评改批判和对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相关理论的继承发展中,在吸收建构主义理论,首次提出:生本化作文评改是一种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作文评价,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是建构性的学习,是批判性的学习,是富有情趣的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主动性、个性化、探究性、合作式的学习和发展,是旨在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素质,强调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强调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强调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习的语文教学环节,是现代化、人本化、综合化、生活化、创新化的,多层面、多渠道、多样化、质性与量性结合的、过程性的作文评改。
(1)对于 “生本化作文评改是个性化的学习”这一命题的诠释
所谓个性化的学习,即富有个性特点的自我控制性学习。“个性化”即个人在学习中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优势特色。从作文教学的特点看,习作评改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学生评改一篇习作,其包含的个性特征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兴趣、思想、意志、性格、情绪、精神等因素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其实质就是要求在作文评改的整个过程中,自由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色,体现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自由的精神。
“生本化”作文评改的每一个环节,都显现着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张扬。
首先,从评改理念上看,“生本化”作文评改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大胆发表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闪现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其次,“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具体形式也极具个性化特色,如评改的语言风格、修辞技巧、结构安排、表达方式等,都会因人而异,各现其巧。
再次,“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内容也会呈现多姿多彩的个性特色。如有的学生会抓住习作中的某些观点展开评改,有的同学针对习作的表达技巧展开评改,有的同学注重文句修辞,抓住习作文句的修辞进行评改。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有的同学情感表达能力强,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他们利用自己特长,参与到作文评改的整个过程之中。
(2)对于 “生本化作文评改是批判性的学习”这一命题的诠释
“生本化”作文评改是批判性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看出:
①从问题性角度看。批判性学习的来源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批判性学习过程中,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思索和探寻,从而得到某些结论。“生本化”作文评改,针对习作出现中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去分析探讨,寻求一个又一个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答案。总之 ,学生在评改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展示他们的批判水平。
②从自主性角度看。“生本化”作文评改倡导学生作文评改的自主性。学生对自己想评改的内容、角度、形式、方法,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对别人提出的评改观点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评改文章的标点符号、文句修辞、结构层次、开头结尾、思想内容、文体转换、叙述方式、说理技巧等细节。
③多样性角度看。为了调动学生评改的兴趣和积极性,“生本化”作文评改,在日常作文评改的活动中,时常采用多样化的评改方式。如单文评改、类文评改、综合评改、典型评改、重读后记、媒体显示、园地展示等多种评改方式。另外,评改活动的组织也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个人评改、互相评改、小组评改、班级评改等。这些多样化的方式方法,能促使学生更好地产生思维碰撞,引发评改批判的热情。
④独创性角度看。“生本化”作文评改能促使学生勇于怀疑既成定论,勇于否定既有定律,形成批判性学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去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思维的内涵并找到独特的新意;教师引领学生走出作文思维上的定势,引导学生将正面和反面、纵向和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的融为主体动态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创新空间。
(3)对于 “生本化作文评改是富有情趣的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命题的诠释
①“生本化”作文评改是一种富有情趣的活动。在传统的作文评改中,教师是评价主体,教师习惯于站在评判者的角度,用一种全知全能的姿态指导评价学生的习作,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对写作失去了兴趣。而“生本化”作文评改是一种自主、探索、互动、共进的学习过程,因而学生对这种评改活动充满浓厚的兴趣。
a、这种评改活动具有“自觉性”的特点。学生参与这种评改活动完全是一种自觉的活动,是“我要做”,这跟传统作文评改中的“要你做”显然有明显的区别。自己要做,自然富有情趣。
b、这种评改活动具有“生成性”的特点。 “生本化”作文评改这种全新的评改方式,会不断出现新鲜的想法,学到许多新鲜的东西,产生新鲜的方法,从而刺激他们的评改愿望。
c、这种评改活动有具有“成功感”的特点。这种评价方式的改变,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不同方面体验到评改的成功的快乐,看到改出来的文章,说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展示自己一本本的自选集,因而就增强了作文评改的自信性和成功感。
②“生本化”作文评改是一项很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评改方法的综合。这种评改活动可以自由选择各种评改方法,它既可以是文章的阅读分析评价,也可以是语言规范修改;它既可以是文章观点的变换调整,也可以是结构更改变动。
b、评改能力的综合。“生本化”作文评改强调能力综合实践,如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改”等多种能力都融合其中,它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c、评改知识的综合。“生本化”作文评改,它需要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如语、修、逻、文等日常语文知识,还需要天文地理等各类自然科学知识。每一次评改实践活动,都要调动学生的综合知识。
2、首次提出“生本化作文评改是学生学习的优质资源”的说法。
学生作文评改这一学习、练习、活动资源,具有a源源不断性、b贴近生活性、c容易内化性、d便于操作性,是大量、高质、高效的、无本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学习实践资源,是学生身边不出钱的学习资源,是学生的综合练习簿和进行综合训练体验实践的平台。
3、提出“以改为学,以改为练、 减写加改,轻负高效、训练能力,规范评改、匡正主体,全员评改、转变职能,组织指导、适度调控,有效评改、假期编书,免交作业”的操作策略,使生本化作文评改从理论研究走入实施层面。
有了这些策略,学生改作文就不是不务正业,修改是学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评;修改是练习,就可以堂堂正正地改。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家长就从怀疑转为理解、支持。“写十篇不如写五篇改五遍”的口号打动了学生,化解了领导师长们的疑虑。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给学生一定的尺度,让学生从想批到会批、善批。生本化作文评改既然是学习、是练习,是语文综合活动,保证了人人都有批改的权利,绝非少数尖子生之专利。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实施策略,要求教师学习新思念,分析新情况,摸索新办法,转变职能角色,与学生合作,演出个性凸现的新戏。有效组织、指导、引领、帮助、应变、服务、熏陶、感染,帮助学生进行体悟性地学习、实践。学生作文集,精品集、自选集代替假期语文作业,使生本化作文评改不胫而走。
4、拓展了作文评改的方式方法。
在生本化作文评改的苑囿里,不只是教师朱笔翻飞,打分定等写评语,它变得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在评改的方向、按评改的性质、按评改的表达方式、按评改进行的时间、按评改进行的场地、按评改的数量、按评改执行者、按作文评改的呈现的形式方面,大大拓展了作文评改。
按评改的方向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评赏,二是修改。
按评改的性质可分为: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
按评改的表达方式:口头和笔头。
按评改进行的时间可分为:短期改(一至三天,现场评改及热处理评改)、中期改(一周内冷处理评改)、长期改(一个月、一学期、甚至是一年作文随笔回眸评改编辑集子)。
按评改进行的场地可分为:课堂批改、课外批改。
按评改的数量,可分为:单文评改、类文评改(指对同一类的文章评改)、综合评改(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一学期、一学年所有随笔作文的评改)。
按评改执行者可分为:自改、互改、师改、亲子改(是指家长也参与学生的作文评改)、综合改(指在对同一文的作文评改既有自改的出现,亦有师改、其他同学的互改或亲子改)等。
按作文评改的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打分数(或等级),写评语、重读后记(或回评)、师生讲评、亲子评改、发帖式评改、园地展示、媒体显示、整理积累作文随笔、编集子或出版等等。
5、提出实行因人、因文、因发展状况而异的逐步递增的恰到好处的作文评改褒奖政策。
学生的知识体系、生活环境、人生观念等等造成了一个个独特的个体,作文评价势必就不能以单一、划一的标准和要求去衡量每个学生的作文。生本化作文评改看重分数对学生发展的正面影响,我们要本着以克服学生消极的个性心理,尊重每位学生的原则,无论开始时候的评改质量的好坏,都要了解理解他们,了解他们现有的作文评改的基本情况,了解其潜在的智力,努力使他们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作文评改的实践者。可以给不同学生分值相仿而含金量不同的分数或等级,不要给分时精确的量化,不要一分半分地抠,非要把学生分一个三六九等不可。而要该给分时就给分,毫不吝啬,尽量利用学生对分数的在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实行因人、因文、因发展状况而异的逐步递增的恰到好处的褒奖政策是合情合理、势在必行的。在调查中,学生普遍赞成因人因文发展状况而异的褒奖政策,这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6、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家长,而不仅仅是教师。学生是第一主体。
在传统作文的评改中,就发挥的作用而言,教师是评价主体,学生及所要评议的习作对象是评价客体。这种作文评价反馈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习成果的某些信息,但限制了学生评价中的能动性,即主动性的发挥。教师与学生常处于一种相互戒备的二元对立状态。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布置和考验,至于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提高了什么,具备了哪些能力,则处于不自知的状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同时也是答案的提供者、操作的包办者。学生只写不改,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对写作提不起兴趣,写了那么多年,写来写去还是原来的水平。学生完全没有主体意识,更学不到主体能力即自知、自主、自立能力,写作学习处于盲目阶段。
生本化作文评改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首先,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人格平等;其次,评价者应该是多方面人员组成的集合,不能只是教师这一权威;第三,重视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第一点诉求的人格平等。第二点谋求的评价集合的形成,反映了权威的失落和从去中心到无中心的转向追求。因为评价制度和评价传统恰恰是建立在一定的权威预设和中心维系的基础上,所以生本化作文评改把教师也放在主体地位上。第三点,生本化作文评改把自我评价作为学生主体的体现之一,是因为它在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中的重要意义,它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主体自觉。
生本化作文评改是一种自主、探究、互动、共进的学习,因此学生、教师在作文评改过程中的地位、作用,随着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着。
这一提法,①让学生从被塑造的主体转变为本真的主体。②让学生从单纯的学生主体转变为师生协商主体。③让学生从学习主体进一步转变为生存主体。④让学生从学习主体在教师的权威预没中得到保障。
7、提出把“作文态度的积极认真性”、“内容的真实广泛性”、“思维准确创新性”、“语言的得体简明性” “形式的丰富多样性”,这些维度作为学生作文评价的主要标准。
这些具体而行之有效的因人而异、因发展情况而导、富有弹性的操作标准,与新课改目标和“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标准相吻合,使新理念在作文评改标准落到实处,变成切实可行的复制性强的参照。
三、实践效果
(一)生本化作文评改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
学习方式的转换,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
日本学者佐藤学主张,实现由“座学”向“活动式学习”的转换,实现由个人独白式学习向同他人对话的“合作式学习”的转换,实现由“占有式学习”向“反思式学习”的转换。
生本化作文评改的有效实践体验,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与佐藤学的主张有一致之处,它是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基础性价值追求、强调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练习,并吸引家长市民参与的学习改革,它的实施推广,将推进学生作文学习方式的改革。
生本化作文评改是一种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个性化的学习,是建构性的学习,是批判性的学习,是富有情趣的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主动性、个性化、探究性、合作式的学习和发展,是旨在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素质,强调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强调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强调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习的语文教学环节,是现代化、人本化、综合化、生活化、创新化的,多层面、多渠道、多样化、质性与量性结合的、过程性的作文评改。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寻找真理,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学习、生活。
生本化作文评改这样的学习,可让学生多些自我展示,多些互相欣赏交流,多些自主修改——少些失落、挫败,少些批评、指责,少些包办代替 。
生本化作文评改这样的学习,可多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多得到些认同,少些失落感、挫败感,从而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生本化作文评改,通过学生自评这一环,来自我寻找闪光点,展示自我,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充满兴趣地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一词一句地去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在寻找之中,反复地去思考、品赏自己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中的得意之处,反自己认为不足之处就会顺手改之,欣赏与摘录相结合这样的学习是成功的喜悦、评改的快乐,从而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多维双向的交流局面,让学生从欣赏别人的作文入手,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形成独到的见解。作为作者与评阅者,学生就获得了双重的心理满足,对作文的信心就会逐渐增强,对作文的兴趣也会逐渐浓厚。
我们曾在2006年4月份对嘉善一中和四中的812名学生作了一个调查,认为批改是一种学习的有709人,占全体学生的87.3%。有503人,占61.9%的学生认为评改学习对作文表达的字词、结构、写作手法和文意有了较好的提升。
(二)达成时代对学生有较强的判断评改能力的要求,同时又促进了其他语文能力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的判断评改能力,要求提升。评改,是对事物判断和提高的能力,是赏析评论的能力。它的可贵在于有自己的看法,有不同的看法,有高明一点的看法,不人云亦云。无论是从事哪一个行业,都离不开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写作和评改素养。学生作文的自评互改,是发展他们时代所需学习能力、判断能力、运用语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求异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对作文评改能力的调查(在嘉善魏塘中学初二年级406人中进行)如下:
评改的方向
字词的评改
结构的评改
手法的评改
文意的评改
综合上述评改
调查类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78%
98%
42%
92%
34%
88%
21%
52%
19%
46%
一般
22%
2%
55%
8%
60%
10%
62%
43%
34%
47%
心中无底
3%
6%
2%
17%
5%
47%
7%
以上被试为嘉善魏塘中学初二年级的406个学生,前测是在初一刚开始实施生本化作文评改时测得的数据,旨在对学生原有的评改能力作一个摸底调查,后测是经过了一年的实践后的测试,旨在了解课题实验的进展情况,都是以共评一文为依据,确定四个评改目标分别是:字词、结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立意,然后综合四项内容作一个综合统计,施测是在要进行课题实验的班里进行。
再看经过一年的训练后,被试的情况,在第一项字词的评改上已大有进展,98%的学生在这项上能很好地完成,比前测提高了20%,对于结构的修改提高了50%,手法的修改提高了54%,文意的修改提高了31%,从表格上,我们可以可喜地看到学生的评改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46%的学生具备了较好的评改能力,47%的学生具备了一般的评改能力,只有7%还心中无底。
评改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也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言语操作过程。评改是一个双方信息传递过程,使评价和被评价过程永远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事实也证明,很多学生在提高评改能力的同时,他们的阅读分析等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嘉善一中马春娥老师在九年级采用背对背批改作文时发现这种作用尤其明显。他们在小组中发放同一篇作文,然后由学生分别对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批改,既要写评语,还要打分数,但如果超过5分以上的,学生要分别讲出理由。学生们是兴趣盎然的,为了说服对方,显示自己的实力,他们常常引经据典,还主动查找我们平时认为枯燥的写作理论指导书,还和写作的学生作交流,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各种语文能力自然提高。
生本化作文评改,有效提高我县中学生(包括部分小学)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据嘉善四中、嘉善三中、嘉善一中的统计,学生在《南湖晚报》(含小记者专版)上发表185篇,嘉兴日报嘉善版《芳草地》刊登234篇,嘉善文化报刊登247篇,市《江南岸》《七彩虹》刊物刊登212篇,编个人(班级)作文集子520余本。
生本化作文评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据嘉善高级中学高二(14)班阅读变化的调查,前测能够从阅读中收集材料的学生全班级只有1人,第三次是22人,第四次是37人,从1.58%增加到58.73%,成绩还是比较大的,养成了“一天看一篇文章概括一个材料”的习惯。但拿现成材料抄的学生还有24位,占到38.1%,。二是从思路上去阅读文章的调查。第一次调查竟然是0人,第三次是6人,第四次是27人。但毕竟还有42.9%的学生已经明确了理清思路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看文章的速度明显加快。
(三)本化作文评改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
生本化作文评改经常性个性化的学习、个性化创新化的有效实践体验,就是在对原作阅读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每一篇都不一样,每次都不一样,每人都不一样,因而它对于学生打破旧观念、旧规范、旧思想、旧习惯、旧形式、旧定势的束缚,对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特别的功效。而其他学科的其他练习,在这方面,难以取代。
学生在认识别人文本“推理”的同时自己也进行分析上的“推理”,从而实现思维的敏捷性;学生从评改的文本中获得了更多知识迁移的触发点,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自然的将评改的文章和自己文章或是范文进行比较,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作文评改中,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设疑的空间和平台,从而发展思维的独创性;作文评改中,指出评改作文的缺点和不足,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能依据自己固有的富有个性烙印的知识体系进行同学之间的作文评改,很容易与被评改者之间激荡起思想的火花,从而更好地优化和完善学生的思维个性化发展。
评改作文对思维品质的影响的调查表明,进行三年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学生在行为方式上有以下特征:喜欢找问题(占81%);喜欢标新立异(占45%);喜欢独自做功课( 占65%);喜欢选择困难任务(占51%);喜欢发表个人独到之见(占56%);遇问题能独立钻研(占47%)。这充分说明,独立评改、独立思考对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在嘉善高级中学高二年二十班1000学生中进行的相关调查结果如下:
思维品质
类型
敏捷性
灵活性
深刻性
独创性
批判性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
较好
47%
64%
32%
52%
26%
77%
32%
51%
21%
53%
一般
53%
36%
68%
48%
74%
23%
68%
49%
79%
47%
因此,生本化的作文评改确实是为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的提高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开辟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生个性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虽然都是抽象的,我们很难以某一标准来精确衡量学生的个性思维的特征,但它却能在学生的前后自我感觉对比中看出,这一变化还渗透在学生的说话、写作、阅读等各项能力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验证。
我们曾在2006年4月份对嘉善一中和四中的812名学生作了一个调查,有710人(占87.4%的学生)认为生本化作文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四)生本化作文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员参与有效性高。
主体意识的唤醒,主体精神的焕发,是教学上精神上的真正减负。我们对高级中学、四中、一中、魏塘中学等十所实验学校的对于作文评改与减负的调查结果为:认为生本化作文评改可以减负增效的占31.90%,认为有效果而负担相仿的占51.55%,认为负担效果与过去差不多的占7.84%,认为负担增加效果不明显的只有3.71%。2006年4月份对嘉善一中和四中的812名学生的调查显示,83.5%的学生认为通过批改对作文的兴趣浓了,信心也足了。88.8%的学生认为生本化评改是一种减负行为。这表明生本化作文是有利于学生发展,而且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精神是一致的。
很多学生在开放题中表示:我们感觉到学业负担重,是对所做的事不感兴趣,但对于我们喜欢的事时间做得再长也不会觉得累,评改作文我们喜欢,所以不累。学生在作文评价中尝到了提高作文水平的甜头,他们是不会感到负担的。
学生从内心喜欢的学习练习,不是过重的负担。一个在中央政法大学读书的嘉善四中的校友给老师发的手机短讯上这样描述了当年给同学批改作文的感受:
“六年前的我,对于同学间相互批改作文有着莫大的热情(近乎疯狂)。我们希望评改,盼望评改,期望评改展示,多么有激情的学习,生命活力在这里洋溢,真有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味道。我们在市作体评改现场研讨会上当场评改,让全市的教师代表啧啧。
“在我们看来,作文最大的弊病就在于作文者本人写得不亦乐乎,得意洋洋,阅读评改的人却乏味痛苦,投笔皱眉,心中暗想:怎么还没个完啊。我对“以九牛之力难拔一字”特别感兴趣,所以删自已的改别人的文章特别大刀阔斧.特别是与主题无关的段落。当时经常有人拿着作文本对我说:"被你改的字数都不够啦!!!"
“作文是有感而发,不是凑字数,写学习心得.我从批改同学的作文中悉知了作文的种种问题,也从同学和老师给我的批语中了解到我自身的一些问题.呵呵,好象说的太多了,其实我已经好久没有动过笔改文章了,呜呜。”
生本化作文具有全员参与性,调查表明,76.1%的学生确认 “有的同学尽管成绩不好,但在批改中他们的态度积极,有明显进步”。他们中很多人由于成绩不是很理想,和优秀学生的交往也少,但是他们抱着学习的心态,对于能够改好的同学作文这样的机会是很珍惜的。从以上数据表明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全员参与性是很强的,也是有效的。
课题组核心成员余小明在缙靖工艺美术学校做了四次作文评改,基本不会的学生(文后总评语50字以内的)一个也没有了,评改能力提高很快,而且第三次评改写48字评语的那位学生竟然写了182个字。有一位最差的学生,列好了提纲,慢慢地写,并且作了好几次的修改, 182个字评语是铁的数字,是他一字一字写出来的,他超越了自己,做了以前他无法做到的事情,他觉得很了不起,他改出了自信和自豪。这个班文后总评语200字以上的同学竟然达到了54人。究其原因主一是有前三次的作文评改实践打基础。二是学生尝到了评改促进写作水平提高的甜头,积极主动参与到评改这一建构性学习之中。
(五) 生本化作文评改促进语文教师的成长。
老师劳心劳力的批阅,收到的效果却甚微,成就感不足,动力缺失。浪费了很多时间,使教师无暇学习、研究、反思、撰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影响了老师的专业成长。没有学生参与的批改,教师有很强的寂寞感,缺少对立面刺激和学习,缺少思考、缺少创意,匠人般地年复一年的近乎简单重复的辛劳,影响专业水平提升。
生本化作文评改使师生在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评改既是学生学习场所,也是教师发展场所。在时间、精力、内容、形式、研究机会、展示平台上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机会。生本化作文评改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因此而获得双向建构、互动生成的发展。
2006年5月份对嘉善高级中学等10校157名教师的调查表明,有86.6%(136名)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本化作文评改使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有83.4%(131名)认为生本化作文评改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六)生本化作文评改有利于作文评价改革的推进。
一由于几千年传统评改方式的定势与有效改革方法探究的艰难,虽语文教改泰斗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但中小学作文评改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
生本化作文评改,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作文评价改革。它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情况,而且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与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在这以前,学生评改作文,一不普遍,二起点不高理念不新,三形式单调,四难以为继。据我们2002年9月对部分生源来自非实验区的省一级重点中学嘉善高级中学高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194名高中生中选“从来没批过同学作文”的有37人,“批过一两次”的有116人,合计占78.86%,“经常批的”有41人,占21.13%。
而对自己的作文评价能力,从1999年的一次千人调查中发现,有30.4%的学生与28%的社会人士觉得自己“想改也不知道怎么改”。可以这样说,更久远、更深层次影响的是学生因为没有参与作文评改而失去了经常性的积极学习、发展能力、弘扬个性、协调合作、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有效训练。
生本化作文评改,在对作文评改的概念认识、内容、主体、客体、原则、标准等理论研究,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有新的发展。在操作上形成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不同评改主体的系列评改方式方法。在实践效果上明显,实验学校学生作文水平、思维水平、作文态度、语文综合水平、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提高,受到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支持和好评。
2000年4月,为配合《第五能力》(课题组期刊)实验总结工作,课题组组织实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学校嘉善一中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6%。因为“语文课经常评选优秀作文,因为能宣讲自己得意的文章”而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占“喜欢上语文课的总人数”的51%。很多同学在问卷中写到:“语文课上,老师经常组织我们评作文,使我们对作文、对语文的兴趣都提高了。我非常热爱写作,对这种学习方式非常有兴趣、有热情。”“愿意有感而发,根据自己的需要写作”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81%。很多家长表示: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愿意把语文学习的成果与家长一起分享。
作文评改生本化的探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实质地推动了作文评价改革。
(七)生本化作文评改拓展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更突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教育都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则是终生的财富。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材,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长短和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
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材,更要用生命的尺度,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短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周国平  《论教育》)
生本化作文评改通过解放师、生、家长的思想,扶正了学生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评改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全过程,积极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的人本功能的培养明显地凸现出来。它对提高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观察、实验、感悟生活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立意谋篇,遣词造句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顺利完成客体主体之间的双重转化,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运用语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求异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对于他们成长为具有良好个性、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同样具有明显的不容置疑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评改能力、评改习惯,进而反过来推进新颖独到的表达能力的培养,推进自主观察、寻找、发现、分析从而完成客体主体转化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一辈子生活、学习、工作所需的智能、性情、心理因素、道德等大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它不仅仅是改几篇几次学生的作文,是以人为本的学习。生本化作文评改,改变了学生的理念,优化了学生人格,拓宽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判断赏析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生活体验能力、独立思考能力,EQ与IQ比翼,科学与人文齐飞,拓展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学生互改互评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促进和全面发展学生的人格方面更有着非常大的作用。阅读同学的作文,接受人格教育。
学生互改互评不仅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承认,更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在互改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信心,慢慢地形成了自尊自信的人格。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学生互评互改作文,使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主性。
本课题小组在嘉善四中初二(3)(4)班中曾经做过“评改作文对学生的人格影响的调查”,如下。
人格要素
民族自豪感
集体荣誉感
人际关系协调性
热爱生活
喜欢学习
积极向上的风貌
调查类型
























较强
48%
54%
71%
94%
55%
92%
63%
77%
54%
84%
44%
72%
一般
52%
46%
29%
6%
45%
8%
27%
23%
46%
16%
56%
28%
调查也证实了评改作文确实对学生人格有影响。新的作文评改尊重学生人格发展促使其不断完善,学生阅读评价别人的作品,首先自己要有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同时也能通过别人的作品来分辨良莠,促进自身的发展,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养成宽厚、仁慈、大度的胸怀。良好的品行会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八)与本课题相关的出版、发表、获奖情况
1、杨崇理的全面反映生本化作文评改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专著《生本化作文评改探究》(25万字),已于2005年6月由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该论著被省“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审查通过,已报送“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审定。该书1000册发至五县两区兄弟学校。
2、教师由此而创作了一系列的论文:贾靖华的《语文能力完善充实与创造性教育》(主要论证评改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上海教科研》.2004年第4期,并入选《中国优秀教师创新教育思想宝库》和《共和国改革文集》丛书。赵复莲撰写的《传统作文评价的弊病》发表在《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5年12月第十七卷(总第一一六期)上。余小明的《作文评改的课堂实践与思考》发表于浙江《教育信息报》2005年7月7日《教师周刊·论文》版。杨崇理的《关于生本化作文评改》一文在2006年1月《嘉兴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贾靖华撰写的《生活作文能力培养》发表在《成长》季刊2006第四期。由师生采编、主持、作文评改专刊《第五能力》两辑,计10万余字。发至五县两区的兄弟学校。
3、曾获奖励情况:
a本课题获2004年度嘉兴市第四届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b本课题获2004年度嘉兴市陶研会生活作文研究成果一等奖。
c、本课题获2005年度嘉兴市基础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本课题获2006年度嘉兴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基础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朱文芳撰写的《中学生作文评价》评为嘉兴市第四届教学成果二等奖,杨崇理等撰写的《作文评改生本化的研究与实践》被评为2005年嘉兴市基础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余小明老师撰写了《对话发现法》、《展示评改的课堂实践操作与思考》、《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小结》在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
(九)师生社会对生本化作文评改效果的评价
1、从初三学生对生本化作文评改调查中看效果。
2006年6月对嘉善一中生本化作文评改实验班初三(3)(4))120人的问卷调查:
您认为经过三年的作文评改对您的整体语文素养能力有无提高?
A  很大  (73.3%)      B   一般 (25%)        C基本没有(1.7%)
您对作文评改课的喜欢程度怎样?
A 非常喜欢 (62.5%)     B   喜欢 (37.5%)    C 一般(6.7%)
通过作文评改是否推动了您的写作积极性呢?
A 能(93.3%)             B  不能 (0)        C 没感觉(6.7%)
您现在对作文评语的关注程度怎样?
A  非常关注(77.5%)        B  关注 (14,2%)     C 一般()
您觉得通过作文评改拉近了您和老师、家长、同学之间的感情距离了吗?
A有明显效果 (68.3%)      B 有一定效果 (20%)      C没特别感觉()
您觉得通过作文评改提高了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分析判断能力了吗?
A  提高很大 (70.8%)       B  有一定提高(26,7%)             C 没感觉
在作文评改中您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吗?
A.很充分(36.7%)         B  充分 (70%)                  C 一般
您对作文评改的标准(一、作文态度的积极认真性   二、内容的真实广泛性
三、思维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四、语言的简明得体性  五、形式的丰富多样性)持怎样的态度呢?
A.感觉标准完善得当(79.1%)B 基本认可 (16.7%)  C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4.2%)
您认为通过作文评改能促进您的阅读、写作的能力吗?
A能 (80%)         B 不能(0%)                     C没感觉()
您认为作文评改能提高您的创新思维能力吗?
A.能 (87.5%)            B  不能 (0)           C感觉不明显(12.5%)
究其原因是:这些方式方法容易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生本化作文评改对高考中考也有推动作用。高考考纲中提出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能进行分析、评价和培养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作文的评判能力的要求。作文句词评改直接进入考卷。本课题的三所实验高级中学,实施了生本化作文评改后,作文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在高考中发挥自如,游刃有余,取得了很高考分。2006年中考总分第一名,语文第一名嘉善一中的徐昕说: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学出来的,交流出来的。
2、外地职高学生对生本化作文评改效果的认同
为在异地验证“作文评改生本化”课题研究的理论的认可度与操作的可行性,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扩大课题研究的的影响,从2005年9月至2005年11月,生本化作文评改课题组余小明老师对浙江省缙云工艺美术学校进行了实验调查。
他在缙云工艺美术学校举办“作文评改生本化”课题研究的公开课一次,作“作文评改生本化”课题研究的讲座一次,1212名学生进行了评改作文的实践。在调查实践中我把什么是“生本化作文评改”,为什么要作文评改要生本化,怎么进行“生本化作文评改”,“生本化作文评改”对自己的帮助有多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调查方式为问卷法、座谈法、访谈法等。
调查内容:其一,学生对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基本态度;其二,教师、领导对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基本态度;其三,能够评改出成果的原因;其四,对这种新的评改方法的看法、希望和建议。
调查中,发出1212份问卷,回收1022份,并对其中的实验班级03普4班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并及时进行调查对照,成果明显。对在此基础上对在新的学校要实施“作文评改生本化”做法的可行性和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前途作了大胆的预测。对教师、领导对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基本态度的调查,用座谈法、访谈法。开座谈会两次,出席对象为学校的11位语文教师,与学校领导、中层领导、教师9人进行访谈,了解对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基本看法和对这种新的评改方法的建议。
调查结论有四:
①学生作文评改,大多数还是传统方法,教师改了学生不看。换句话说,就是在中学阶段,生本化作文评改的推广的潜力很大。
②作文评改生本化价值很大,操作性很强。缙云工艺美术学校的学生的素质普遍比普通高中较低一点,与嘉善高级中学这样的省一级重点高中,更是不能比。就说这个实验班级,高二的期末考试63人只有一个学生考了及格,还是91比。但他们普遍接受生本化作文评改的理念,他们认为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改作文有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心。
③作文评改生本化促进了学生阅读。要改别人的,就要提高自已的。要有理念、知识、经验、典范就要看书,这一点不用老师家长催促。可喜的一个现象是班级里的同学喜欢看书的人多了。第一次调查是12人,10月27日的调查中已经有27人了,这种变化是很值得注意的。自觉去看书,多看书,看了切磋,争论,语文老师说,作文评改生本化对语文的其他素养的提高,真有一点用。
④教师欢迎作文评改生本化。与教师的个别访谈可以强烈感受到这一点。最近汉跟缙云工艺美术学校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商量了生本化作文评改的事情,把课题实施方案和全班的作文本子评改情况,给他们看,他们觉得作文评改生本化这个方法是比较好,值得一试,并于去年11月下旬开始正式实施。
3、实验学校校长谈生本化作文评改的效果。
周建夷(嘉善高级中学校长、中学生物高级教师):
先前我校的作文教学,也存在着较为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畏难情绪大等。究其原因,与作文评改中存在的误区不无关系。主要误区有:一是教师机械评价,人为拔高要求。不少老师总是不自觉地以“中心明确、立意深刻、构思巧妙、选材新颖、语言生动、结构严谨、详略得当、条理分明”等传统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习作,大部分学生的写真写实的表露自己真情实感的习作,不能得到老师的青睐,相反得分较低,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二是教师大包大揽,学生主体地位失落。长期以来批改作文、评价作文都是教师的事,学生难以体验到修改习作的喜悦,淡化了修改的观念,难以养成自评自改的习惯。无形中也抑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三是教师板着脸孔进行批改,缺乏鼓励。不少教师在评改学生辛辛苦苦写就的作文时,打分低,批评多,表扬鼓励少,有的教师甚至常常把学生的作文改得体无完肤、面目皆非,这样,当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拿着满是教师心血的作文时,非但不充满感激之情,反而徒添许多失败的感受。失败的感受多,成功的体验少,这会大大挫伤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实验避免作文评改不当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发挥作文评改的激励、诊断、导向作用,我们觉得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是对作文升学考试和其他考题都有明显作用。
陈敬农(嘉善第二高级中学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我校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生本化作文评改,已多年,它确是一种关注学生教师终身学习发展的作文评价,是一种建构性的学习,是主动性、人性化、探究性、合作式的学习和发展,是旨在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强调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强调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强调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语文教学环节。
它坚持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贯彻了启发式的原则,运用了适当的方法,并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教学的多样化特色;它贯穿了“指导——自学式”、“引导——发现式”、“参与——活动式”等套路,呈现出作文教学多样化的趋向。
在我们学校,语文教师都喜欢生本化作文评改,刚分配来的新教师,半学期就可以熟练运用这一评改方法,对师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我校年青教师赵复莲撰写的《传统作文评价的弊病》还发表在《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5年12月第十七卷(总第一一六期)上。
蒋兴华(嘉善一中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学生互评互改作文,使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在阅读同学作文时能够接受同学的长处;在评改同学的作文时可充分阐述自己的见解;在收到同学为自己评改的作文时,可以平等地争鸣,从而扬弃了同学作文的优缺点,真正发挥了自己的写作才能和个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人格。我一个男生对我说,平时老师批评我书写潦草,我总不以为然,通过这次批改,我真正体会到书写潦草带来的严重问题。以后我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做到写得让人看清楚。一个女生在作文评讲课上说: “王新的评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堆砌辞藻的弊病,是啊,为了追求文字的华丽,我总爱使用一些华而不实的词句,正如他所言,文字是为情感服务的。”评改是学生人格天性自由发展的苑囿。
过去我们劳心劳力的批阅,收到的效果却甚微,成就感不足,动力缺失。浪费了很多时间,使我们无暇学习、研究、反思、撰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影响了老师的专业成长。没有学生参与的批改,我们感到乏味,有很强的寂寞感,缺少学生的刺激和学习,缺少思考、缺少创意,像木匠泥瓦工年复一年的近乎简单重复的辛劳,影响专业水平提升。
实施作文评改生本化,给学生许多建构性学习机会,许多语言综合训练机会,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主动、整体发展;教师的成长也同步获得学习时间、学习对象、研究机会、教学资源,因此而获得双向建构、互动生成的发展。
作为生本化作文评改的起始学校,我们觉得很自豪,这一步走对了。但还有许多新问题值得研究。比如说,生本化作文评改与积累、整合的关系问题、教师这一主体在总评价中的权威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矛盾问题、在学生全员参与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评改水平参差不齐情况下,怎样保证评价的信度问题、生本化作文评改与其他语文学习负担的协调问题。生本化作文评改在大面积推广中会碰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有待于我们的深入研究。
4、离校学生生本化作文评改的效果
嘉善一中曾对2003届2班的56名初中毕业生作了一个跟踪调查,这些学生对初中学习时的生本化作文评改法,他们经常相互批改自己的作文,兴致是很高涨的,直到高三毕业了,对于初中那段互相改作文日子还是念念不忘,他们坐在一起还记得许多当时同学写的作文片段,记得在作文中送给同学的绰号。在高中,他们进入不同的学校和班级,老师们有的也采用生本化作文评改,有的没有,像丁某等学生在初中热情高涨且时时有佳作发表在校报上。所以每写一次作文,学生自觉评改一次,改得投入,改得自得,找到了学习的感觉。说明生本化作文评改确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5、教师对生本化作文评改效果的认同
对于生本化作文评改,作为一线的老师,是如何看待的呢?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表,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嘉善县各大初、高中语文教师。
据统计,教师作文批改已逐渐脱离“全写全批”式,有82%的老师是赞同生本化作文评改方式的,有11%的老师心存疑义,有7%的老师表示无所谓。
我们对78名语文教师进行访谈,选择有代表性的刊于下:
嘉兴市政协常委、中学高级教师沈仑认为:传统作文评改有利有弊,好处:学生文章全部由老师批改,老师能够做到对班级每位作文情况都心中有数,讲评辅导起来心中有底。老师站在一定高度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能够高屋建瓴地进行批改,针对性较强。弊端也很多:在批改过程中老师包办整个过程,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根本不知老师批改的甘苦,也不会在意老师的评语为什么这样。由于学生没有参与批改,对写作的弊端缺乏正确的感受,作文水平提高不是很快。老师一手包办工作量大,忙不过来,多数作文略批,导致批改效果不好,这不是老师的过错。老师在批改过程中主观性太强,大多数是寻找学生习作的缺点,不能很好的理解学生的情感、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859农场中学罗艳老师认为:在传统作文评改中,教师的评改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使初学者受益匪浅,但其弊病亦不可小视。就教师而言,传统作文批改苦、笨、累,教师整日把自己埋在作文本中,事半而功半;就学生而言,老师的审美观、人文观往往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出现了千人一面、千文一格、千篇一词的可悲局面。因此,作文批改教学迫切需要走出“传统典范”的误区。
中学二级语文教师印春娟认为:  从教刚满两年,对于作文批改真的深有体会。第一年学生作文全部我一手包批,不仅自己觉得工作量很大,就学生的反应来看效果也平平。他们对老师的批改寄寓“厚望”他,他们总是希望老师能一针见血指出文章的优缺点,或者干脆把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愿望完全寄托在老师的评改当中,如果老师批改不认真到位,更会使他们原本就不怎么热衷写作文的心灵受到伤害。第二年,我改变了批改方式,在我的指导之下,采用自批或者学生互批的方式,作文写完后马上批改,然后指出对方的优缺点并写上相当数字的评语,同学之间批好之后还可以相互交流,之后我再收上来翻阅。如果我的意见与批改同学的意见有矛盾,我会马上和作者一起探讨,以求得一个最好的行文方法。这样多少也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之间也能互相取长补短,作文水平提高较快,我负担也减轻了很多。我也能轻松地投入到备课上课和理论学习中去,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并用于实践。
中学高级教师黄永华(58岁)认为:我教了一辈子书,作文评改都是由我一手包办,这种评改也有它有利的一面,但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行,这种评改方式真的应该改一改了。在传统在作文评改中,老师整天埋头在批改之中,非常辛苦,学生又对此“不屑一顾”。老师虽然花了很大力气,效果却很差,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合作参与意识很差,写作水平提高也不大。我试了几年生本化作文评改,效果还挺不错。
对自己的作文评价能力,从1999年的一次千人调查中发现,有30.4%的学生与28%的社会人士觉得自己“想改也不知道怎么改”。
6、校友谈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后续效果
作文评改,我们疯狂过
中国政法大学    朱哲敏
说到作文评改,我想到了当前和以往。这两天在上政治学原理,而民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好象扯得有点远了.但是注意了,马上就进入主题了)教学的民主,则是学生的积极参与了。六年前的作文评改,就是教学民主。
六年前的我,对于同学间相互批改作文有着莫大的热情(近乎疯狂)。我们希望评改,盼望评改,期望评改展示,多么有激情的学习,生命活力在这里洋溢,真有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味道。我们在市作体评改现场研讨会上当场评改,让全市的教师代表啧啧。
在我看来,作文最大的弊病就在于作文者本人写得不亦乐乎,得意洋洋,阅读评改的人却乏味痛苦,投笔皱眉,心中暗想:怎么还没个完啊。我对“以九牛之力难拔一字”特别感兴趣,所以删自已的改别人的文章特别大刀阔斧.特别是与主题无关的段落。当时经常有人拿着作文本对我说:"被你改的字数都不够啦!!!
作文是有感而发,不是凑字数,写学习心得.我从批改同学的作文中悉知了作文的种种问题,也从同学和老师给我的批语中了解到我自身的一些问题.呵呵,好象说的太多了,其实我已经好久没有动过笔改文章了,呜呜。
改错即提高
浙江大学  崔莹秋
曾经是那么执着地热爱文学,初中懵懂之年的我喜欢把自己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那时让我受益非浅,也给我以后的文学功底打下深厚基础的要数初中时候贾老师给我们上的语文评改课。
那样的课堂氛围不是死板僵硬的,因为我们每个学生都是这节课的主人。一支红笔在手,拿到一本同学的作文本,做上一回小老师。以这样的角色去融入课堂参与学习,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积极主动,饶有兴致的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这份“批改作文”的工作产生兴趣时,自然而然就会体现到文字的魅力。
一片树叶在一千个人的眼里会有一千种状态,同一个作文题目在全班52个同学的手中也会有不同的情节。我们在批改的同时也是在用他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文章里描述的东西,这是对自己的一种突破,因为我们看到了他人的闪光点,汲取到了他们文章中的精华,有时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甚至一句话却令人回味无穷,于是在赞叹此语绝妙之时也无形中转化成为自己知识里的一部分。
细读每一篇同学作文我们都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实我个人认为,作文是无所谓对与错的,无非是一些表达方式和描写手段的不够成熟所带给读者的误解和不雅。比如在描写古镇的小巷时,一位同学这样写到“幽幽的小巷,青石的墙壁,仿佛带我回到了外婆故事里了的那个年代”,另一个同学或许会改成“安静传统的小巷,让这里的空气都温柔起来,让时光都放慢了脚步。”两种表达方式会带给读者两种效果。这个时候被修改文章的同学经过对比也会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同学的修改令他们的文章更加完美。
每次修改完毕后,我们都会在最后写一段点评,对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做一番总结以及在修改的过程中的自我认识。看似小小的一段话其实也在锻炼我们的归纳表达能力,丰富我们的文笔。
经过几个学期这样的“改错式”作文教学,班级中每个同学的写作能力都有了不小的提高。我想这样的受益真的可以说是终生受用。
“改错就是提高”,这几个字我一直牢记心中,除了作文,还有我们的人生不都是在改错中获得提高的吗?
2005.9.17
中学的作文评改:二十年后的感悟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王国大使馆一等秘书  吴文华
高中时的语文贾老师让我谈谈二十三年前的作文评改。
我看看这过来的风风雨雨,感到中学的学生评改作文实在不是批几篇作文的事。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更突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教育都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则是终生的财富。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材,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长短和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我们当时最盼望作文评改课,它让我们学习、应用、提升、合作、创新。它使我们有思想,有见解,有敏感,有应变,有风骨。它用生命的尺度,拓展了我们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我的同学们说起这段生活,非常庆幸当初我们这么做。
贾老师把这种作文评改教学,称为生本化作文评改,非常得当,概括到点子上。这是以人为本的学习。生本化作文评改,改变了学生的理念,优化了学生人格,拓宽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判断赏析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生活体验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拓展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生本化作文评改教学。
作文评改人本的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秘书  许祥林
我感谢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特别是非常实用的学生自改和互改作文。
每天晚上,我在机要室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消息,就要立即理解、判断、分类、筛选,然后让部长们处理批示。这种干练,基于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深刻理解,对时局变化的敏感,对各国政要的了解。这种能力、素养源于教育。中学语文教育使我受益非浅。
学生评改,是对事物判断和提高的能力,是赏析评论的能力。它的可贵在于有自己的看法,有不同的看法,有高明一点的看法。它对提高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观察、实验、感悟生活的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运用语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求异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对于他们成长为具有良好个性、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同样具有明显的不容置疑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不仅仅是外交界,无论是从事哪一个行业,都离不开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写作和评改素养。学生作文的自评互改,是发展他们时代所需学习能力、运用语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求异创新能力、良好个性、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
愿母校的老师将中学生作文自改互评坚持下去,搞得更好,让更多学生受益。
着眼于终身发展的教学
上海大学  副教授   顾哓英
二十年前我在嘉善魏塘中学求学。当时的语文老师在作文评改上与众不同。他让我们自已改。开始我们都觉得这个老师不地道,后来我们明白体会到其中的好处。现在看来,这种教学方式,真是以人为本的。
回想当年初中,学生往往写完作文就完事。整个评价的过程也只是老师单向的操作而已,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只是接受老师的批改,没有主动参与,过程是单向的,再加上由于批改的不及时,学生很难产生共鸣,创作的激情和兴奋点早就转移。老师也由于批改的数量之多而导致批改不及时,阅看不仔细,思考不深刻,评价不详尽,指导缺乏个性。即使能有老师的精批细改,也很难触发他们理解和认同。缺少经常性作文评改训练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整体发展,受到明显影响。
高中时贾老师的作文评改课,给学生许多建构性学习机会,许多语言综合训练机会,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主动、整体发展,确实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
四、推广价值
(一)成果推广活动综述。
我们举办市、县的作文评改生本化研讨推广展示会9次,造成市内外的影响。市教科所在嘉善四中开过一次作文评改课。朱建人副所长到会指导。课题组贾靖华作了专题讲座,马春娥、朱文芳开了两堂作文评改生本化的示范课,对全市作文评改有一定借鉴性。在2002年4月,贾靖华在市“南湖之春”教学成果展示会上作专题介绍。课题组还在2003年7月、2004年8月、2005年7月5日、2005年9月10日、2006年3月、2006年5月专门召开了全县性的作文评改生本化的研讨会,参加的人员有本课题的成员,一些兄弟市县学校的青年语文老师和各校的教科所主任,还多次邀请到了省教科院方展画、朱永祥、王健敏,市教科研专家朱建人、吴丽萍、阮望兴,县教育局领导吴重秋副局长莅临。在五次研讨会上,有49位年轻教师自由地畅谈了自己在作文教学的感受和对作文评改的认识。后几次研讨会可以说是本课题面向全县的一个有效的推广。2004年于余小明老师还代表课题组在海盐举行的“嘉兴市陶研会生活作文研讨会”上作了 “作文评改的人性化操作” 的专题讲座。去年九月,课题组核心成员、高级中学余小明在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进行了二次专题讲座,四次作文评改生本化课堂教学,作了四次问卷调查,一次座谈会,18人次个体专访。作文评改生本化改革成果在更大范围推广。
(二)成果推广情况。
1、《生本化作文评改探究》一书1000册,由师生采编、主持、作文评改专刊《第五能力》两辑,计10万余字。发至五县两区兄弟学校。
2、由于本课题的实际研究的普遍意义和可行性得到学校领导教师的广泛认同,本实验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展,从原先的嘉善四中、嘉善一中、嘉善高级中学、魏塘中学、新世纪学校扩展到嘉善第二高级中学、嘉善中学、泗洲中学、嘉善五中、嘉善三中、陶庄中学、丁栅中学、干窑中学、洪溪中学、平川中学等。更可喜的是由原先的中学延伸到了小学,如实验小学、实验二小、魏塘一小、魏塘二小、魏塘三小、魏塘五小也开始运用这一系列的作文评改的方式、方法,四中一些英语老师也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总涉及学生已达到3.6万余人。五县两区的许多学校都采用了生本化作文评改方式。
3、丽水市缙云工艺美术学校的1219名师生也参加了生本化作文评改。每位实验者都既有评改的共性,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生本化作文评改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
生本化作文评改是经常性个性化创新化的有效学习、实践体验,它的实施推广,将推进学生作文学习方式的改革,它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基础性价值追求、强调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练习,并吸引家长市民参与的学习改革;学生作文的自评互改,是发展他们时代所需学习能力、判断能力、运用语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求异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生本化作文评改就是在对原作阅读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篇篇不一,次次不一,人人不一,它对于学生打破旧观念、旧规范、旧思想、旧习惯、旧形式、旧定势的束缚,对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特别的功效。而其他学科的其他练习,在这方面,难以取代;生本化作文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员参与有效性高;生本化作文评改使师生在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评改既是学生学习场所,也是教师发展场所。在时间、精力、内容、形式、研究机会、展示平台上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机会;生本化作文评改,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作文评价改革。它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情况,而且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与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条新路;生本化作文评改,改变了学生的理念,优化了学生人格,拓宽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判断赏析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生活体验能力、独立思考能力,EQ与IQ比翼,科学与人文齐飞,拓展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四)生本化作文评改具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1、生本化作文评改尚处于县域实验阶段,从大范围看,绝大多数学校教师采用传统作文评改方式。生本化作文评改适用于全国范围从小学高段到高中年级的所有学生。只要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机制落实,推广的空间、潜力很大。
2、学校的语文老师欢迎生本化作文评改。
课题组到缙云工艺美术学校进行推广,教师迅速理解接受。该校语文教师11人,听过生本化作文评改的没有,做过的、怎么做和做到如何的更没有。初说起,所有的老师将信将疑。2005年10月27日给老师展示了该校进行实验的班级的四次评语,他们很感兴趣。看到学生的评语并不比自己差的时候,他们还是很惊讶的。学生胡楚的评语写了1020个字,没有一个老师写过那么多的评语,而且还是很有想法的评语,让老师很震惊。推广组当场与李组长说好,在这个月开个有关生本化作文评改的讲座,全校启动这项工作。
3、学生欢迎生本化作文评改。
为了确认常规作文评改模式和生本化作文评改模式的优缺点,看出学生对生本化作文评改的态度,嘉善一中设置了4个问题,对200多位学生作了抽样调查,数据如下:
表格一:
类型
问题
激发了写作情趣
对作文有促进
同常规作文评改一样
无所谓

生本化作文评改模式的 形式如何
40.2%
32.0%
20%
3%
极感兴趣
继续坚持
无所谓
不喜欢

你对生本化作文评改模式的态度如何
46.5%
21.3%
20%
2%
类型
问题
作文水平提高了
有点提高
没有提高
比以前更差了

作文效果如何
54.0%
25.7%
12.6%
2%
继续写好
努力提高
保持一般
凑合

通过生本化作文评改模式你想写好作文吗
31.6%
58.3%
4%
2%
嘉善高级中学实验组余小明、俞祥明、张周兵第一次对心态的调查中,在1022人中认为有兴趣试一试的只有77人,占7.53%,第四次的时候对评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学生也能够做了,对实验班调查结果有59人,占93.65%,说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体上对评改就有了兴趣,改变了最初的状态。
调查表明,对“经过三年的作文评改对您的整体语文素养能力有无提高?”回答“很大 ” 占73.3%,“一般” 占25%;对“您对作文评改课的喜欢程度怎样?”回答“非常喜欢 ”占62.5%,“喜欢”占37.5%;对“通过作文评改是否推动了您的写作积极性呢?”回答“能够”占93.3%,“一般”占6.7%;
对“您现在对作文评语的关注程度怎样?”回答“非常关注”占77.5%,“关注” 占14,2%;对“您觉得通过作文评改提高了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分析判断能力了吗?”回答“提高很大” 占70.8%,“有一定提高”占26,7%;对“您觉得通过作文评改拉近了您和老师、家长、同学之间的感情距离了吗?”回答“有明显效果 ”占68.3%,“有一定效果”占20%;对“在作文评改中您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吗?”回答“很充分”占36.7%,“充分” 占70%;对“您认为通过作文评改能促进您的阅读、写作的能力吗?”回答“能 够”占80%,;对“您认为作文评改能提高您的创新思维能力吗?”回答“能够”占87.5%,。
4、家长欢迎生本化作文评改。
课题组组织成员对家长进行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宣讲、培训,动员家长参与子女的日常口头书面评改,邀请家长参与“亲子评改”,子女请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姑姨、朋友为自己的文章提修改意见,撰写个人作文集的《序》。这些使家长看清了传统作文评改的弊病,明白了生本化作文评改的理念和做法,看到生本化作文评改对孩子的发展,对语文的好处,对作文能的提高,他们真心拥护生本化作文评改。据2006年4月在嘉善高级中学、嘉善一中、嘉善四中、魏塘中学896名家长的调查中,认为“生本化作文评改的确不错”的534名,占59.6%,认为“生本化作文评改比传统方法好”的198名,占22.2%,两项合计81.8。
(五)生本化作文评改策略实在,操作性很强。
“写十篇不如写五篇改五遍”的口号打动了学生,化解了领导师长们的疑虑。 “以改为学,以改为练”、 “减写加改,轻负高效”、“训练能力,规范评改”、“匡正主体,全员评改”、“转变职能,组织指导”、“适度调控,有效评改”、“假期编书,免交作业”的操作策略,简单明了,一看便知,使师生很容易进入实施层面,让学生从想批到会批、善批。
生本化作文评改的系列评改方法,也易子易教易使我。它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给学生一定的尺度,使评改绝非少数尖子生之专利。
缙云工艺美术学校的学生的素质普遍比普通高中较低一点,但他们普遍接受生本化作文评改的理念,对自己、同学改作文有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心,能熟练进行自评和互评。据推广组余小明的调查,06届高二185名学生中,原作文字数不到800字的学生有89人,占到48.1%。实验班63人中也有17人写不到规定字数。经过四次的评改作文,最近一次综合性测试只有4人不到字数,仅仅占6.3%,评语有信心写到字数的已经有61人,他们都认为“我对写作文和改作文有信心”。
(六)生本化作文评改的推广难度不大,成本几无。
生本化作文评改的实施,条件不高,无特别要求。任何小学高段、初中、高中以及职教的学校都可以依据本课题的理论,结合本校实际选用适合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推广。
教师培训,教材可以采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生本化作文评改探究》一书,生本化作文评改的意义、概念、原则、主体客体、标准、操作策略、操作方式方法、示例范式、注意之点,应有尽有。师资问题,课题组可派员上门培训。评改材料是学生的口头、笔头作文、随笔、周记、日记等,学生评改能力培训内容见《生本化作文评改探究》一书中的第三章第一、第二节《学生评改作文兴趣的培养》《生本化作文评改的能力培养》。实验学校领导说,生本化作文评改的推广,几乎可以不考虑成本。
(七)省、市、县教研员对本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的认定
1、浙江省语文教研员、省特级教师胡勤
从语文教学的现状看,作文教学的问题比阅读教学的问题多,而作文评改和写作指导问题更严重。
作文批阅质量用来评价一位语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对教师来说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我曾经在一所省一级重点中学同时担任过4个班的语文课,深感沉重负担并非来自课堂教学,而是作文评改。如果按照正常的工作量教2个班(少说有100个学生)的语文,每个学生一个学期里写8篇文章,每篇文章800字左右,那么这位语文教师一个学期大约得批阅800篇640000字。加上每周一篇随笔,要求篇篇“见红”(批改),每学期大约20周,批阅量又加了一倍。对这些文章不是看了就完了,得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分出类别,要评评讲讲,给学生一个交待。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教师投身其中,要做到让每一位学生满意,想有成就感,就如同跳进泥潭去救人。尽管我也常常会有成就感,特别是我曾经鼓励过的学生,成为了作家后,回忆起当年的评价、欣赏和鼓励,那种感激之情永远会成为我快乐而幸福的回忆。
为了摆脱困境,有人改变作文评改程序,用“抽查抽改”、“互评互改”、“详略结合”、“以评代改”等多样化评改形式代替“全批全改”、“详批详改”的单一形式。这样做既可以减少一些工作量,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是次数多了,学生会厌烦。实践证明,用减少量的办法改革作文评改难以成功。更加糟糕的是,有人忽视学生作文个体差异,采用程序化的评语,诸如:立意高低、材料是否丰富、结构是否完整、形象是否鲜明、构思是否新颖、语言是否生动,等等。然后根据学生作文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批给学生,如同车间的质检人员检查产品,客观、冷漠。这样工作不可能有创造性,毫无快乐可言。
我也关注到很多比较成功的努力,在评改的方式上有所创新,采用了开放式的评改方法,比如评分标准动态化,评语个性化,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获益匪浅。更难能可贵的是,许多教师坚持“面批面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才华特征,带着欣赏的态度指导学生,让人敬佩。但是正如杨先生所说的,这些做法都难以改革传统作文评改的弊病。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们早就知道作文这个普通的道理。也许是受班级授课制的限制,程序化培养人才的影响,我们大多根据经验流程进行作文教学(包括评改),很少从理论上思考作文与“我”的关系,自然而然把作文看成“它”,是客观的事物,未能自觉地把作文看作“你”,一个对话交流的对象,从而过多地从语言文字上分析评改作文,对文章的情感与态度、真情实感关注比较少。这是现今作文评改和写作指导的深层误区。
马斯洛人本哲学理论认为,人除了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一个欲望满足了以后又会迅速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人总是希望着一个又一个新的什么,这贯穿人的整个一生的特点。中学生都会渴望成长,作文以及评改是他们成长的手段方法之一,是他们成长的过程。杨先生的“生本作文评改”理论,视作文评改“是一种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作文评价”,跳出了传统作文评改的认识上的误区,摆脱了传统作文评改框架的束缚,也使我们从更广阔的背景下审视自己自觉或不自觉的努力所取得的教学成果。
杨先生把视野转到了另外一个方向,在书中提出了“生本作文评改”这个概念,其贡献有二:一是回归正途,把作文评改与学生生活乃至生命联系在一起,看成提升个人修养、思想境界、行为习惯和文化品位的方法。这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里,作文评改片面强调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忽视对人的培养与发展是截然不同的。二是开拓了作文评改理念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不必在原地转圈。不是围绕传统意义上的狭隘的作文评改,而是转向学生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设计评改。这样一来,我们把作文评改和学生作文、阅读、探究乃至生活思考融为一体也就有了理论背景。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在西方一些国家的教学,学生的作文量为何特别重,教师能够承担的课时量比我国的多。
嘉兴有许多同学和朋友,嘉兴的语文教改我也自认为了解很多,杨先生的文章我也读过。他们那种踏实的研究精神令人钦佩。这本书有很多新的东西,把我带到了作文评改理论的前沿,触发了我许多回忆与感慨。我相信这本书对当前语文教改会有很多启发。
2、嘉兴市语文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傅顺康:
我认为“生本化作文评改”最大的意义在于唤醒学生的主人意识。
学生的作文,往往记录着他们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也包括他们对世上所有事物的认识过程;作文的修改,在调整自己的思路,使作文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同时也不断完善自己。写作应当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也是人生活中的一种需求。
修改自己的文章是整个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本化作文评改”,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唤醒了学生主人意识,使作文和评改这项学生倍感头疼的事,变得轻松愉快起来。这无论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为了人的发展,都具有推广的价值。
3、嘉善县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级教师顾坤明
因人而文,“人”“文”并举的实践与尝试
“生本化作文评改”在中学语文教学的两个支点上作出了有益的实践与尝试,这两个支点一是以学生为本——教学的根本归宿应该是学生的发展;二是作文——语文学习的瓶颈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限制了学生人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在新课程倡导与追求的语文教学价值观之前,语文教学包括作文评改虽然也有“学生能学好语文,能写出好文章”的价值目标,但是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多半只注重教师活动,忽视了学生活动,在写作实践上教师随心所欲地布置,学生绞尽脑汁地编写;在作文批改上教师呕心沥血地圈点,学生不知所云地观望。作文及其评价的主体——学生们被莫明其妙地搁在一边,也就理所当然地使他们失去了体悟、发展、提高的机会。学生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积极有效的实践,评改效果微乎其微,终致思想水平难以提高,写作能力停滞不前,而整个学习过程显得苍白、静态、死板、低效也就在所难免了。
“生本化作文评改”课题组洞若观火,身体力行,积极扭转过去那种被动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当代中学生的切实有效的作文写作和评改体系,把作文及其评改的“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写自我之所想写,说自我之所想说,在语文思维、情感体验、人生价值观追求等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与发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能够真正因人而文,“人”“文”并举,这种探索对语文教学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生本化作文评改”课题组的研究切中了这一要害,抓到了语文教学之命脉,正如胡勤老师所言,“回归正途,把作文评改与学生生活乃至生命联系在一起,看成提升个人修养、思想境界、行为习惯和文化品位的方法”,学生终将会取得实际的成果;同时,从课题成果报告看,大量的统计数据翔实地说明了课题组的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都得到了专业领域的提升和发展。这都是令人敬佩的研究成果。
总之,“生本化作文评改”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在长达十数、几十年的时间内萌芽,抽穗,开花,结果,到现在课题组取得了实际性的研究成果,实在是可喜可贺。希望这一研究能在教学实际中得到广泛运用和推广,以使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挣脱桎梏,冲破瓶颈,真正回归主体,学好语文,写好作文。
附录
生本化作文评改方法举隅
案例1             生本化作文回评课堂实录
嘉善高级中学  余小明(在缙云工艺美术学校的示范课,听课者72人)
[前言]
作文是以“挑战”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全班63个学生,因为是职业班语文的素养不是很好,还有三位学生没有达到字数。但是评改的成绩比上次好了许多:50字以下的有7位同学,50-100字的有6位同学(家勇小潘李雯小杰晓婷无名氏),100-150字的有11位同学(楚楚涛涛小唐小龙小马勤峰伟莉林慧天益两无名),150字以上的有39位,最多的朱佳妮评刘会达到611个字,而且很有思想。为了使这次作文的目标达到更加好的结果,特意上了这次回评课。
[课堂实录]
老师:今天我要好好地表扬你们,因为你们做的很好,理由有三个:1、取了很多好题目。
(1)与挑战有关的:章天益《接受挑战》、 陈O《面对挑战》、朱乐《零度挑战》、王琼瑶《成功源于挑战》、林慧《挑战无极限》、艳丽《挑战,非你莫属》、周扬《挑战,勇敢者的魂》、毛毛《我爱“你”》和 伟华《我能》。(2)上点档次的:洁露《有志者事竟成》、颖怡《我在故我战》、雅静《百炼成钢》、 晶晶《一切皆有可能》、少莉《冲动重围》 、小唐《放弃也是挑战》。(3)上档次的:佳妮《瓶子里的春天》、陈优《生命的春天》、楚楚《阳光总在风雨后》、勤峰《阳光也在风雨中》、家勇《爱拼才会赢》、林丽《在困难的日子里》、朝慧《一封挑战书》、佳笑《水深自有渡船人》和丽珍《不经一番挑战苦,哪得成功在眼前》。
老师: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吗?
学生:老师看不清楚。可能是“优”,也可能是“俊”,就两个男同学是这个姓的。
老师:对,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名字写得很清楚,不然的话别人怎么知道是你做的事情呢?写清楚也是对同学和老师的尊重,你们说是不是?
学生:是。
老师:我还要表扬你的第二点是字数的要求基本上已经完成。60位同学已经写完了800字以上,迎接高考一点问题没有。虽然还有三位同学,但是他们已经很努力很努力了。例如刘会的作文水平大家都知道,但是他也写了670多个字,那是极其不容易的,还有那么多日子,相信他在高考中对自己的作文是满意的。还有叶涛同学的文章好象很难有800字,这个数字对他来说是天文的,不怎么容易达到的,但是你们相信稍微的一点拨,他达到了,你们相信吗?
学生:不相信。
老师:会让你们相信的,我们要对他有信心哦。第三点就是评改在字数上的超飞速发展,你们做的很好,而且你们的时间还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你们真的很了不起!今天我们要对这次作文进行回评,把我们的作文写得更加的好,评改也要更上一层楼哦。你们有没有信心呀?
学生:有。
老师:有我在你们一点不怕,是吗?(学生笑)
老师:我从你们的笑声里看出了你们对我的信任,放在我们面前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你们要大胆地说,昨天你们表现的很好,今天你们说是不是要比昨天做的更加的好呀?
学生:是!(声音很响亮)
老师:那我们就看看第一篇评语。(放幻灯片)
无名氏评蔡东晓的《挑战极限》:
优点:主题和观点明确,过渡句用的很好。字的间距如远看会更加好一些。举的例子也比较适合主题,开头和结尾都不错。
缺点:字数不够,如果举的例子多一些会更好,举三个正面例子,再来一个反面例子就OK了。比如说可以举挑战人生的、挑战封建主义的和挑战人类尖端科技的,组成一个排比,再加上古今中外的人物,那样会显得文化底蕴深厚,也更加有说服力。
老师:你们说说看怎么样?还可以给评语打打分数。
范梭:我觉得他提出的三个正面的例子后面要加一个反面例子比较好。说明对文章已经看得很仔细了。还有一点很好,就是建议用排比还说出了用什么方面的材料,估计他能够说出来的。如果他能够写出这个排比那就更加好了。最后的几句话也很流畅。
老师:你说的很好,你给他几分呢?
范梭:80分应该有的吧。
老师:很好,你们认为80分合适吗?
学生:合适。
老师:那我们看第二段评语,要发言的自己站起来哦。(放幻灯片)
杨莉茜评章天益的《接受挑战》:
读完你的文章,我始终认为你的文章还不是成品。议论的部分太少,但是正面议论与反面议论都有,这个还是比较好的。文章最后一段是对第二个材料的议论,并不是全文的结尾,文章结构不够完整,有头无尾。
中心观点很明确,文章从头到尾无处不强调“挑战”这个字眼,“挑战”便是中心,但是过分强调给人一种刻意的感觉,但又感觉不出要挑战什么,只是强调这两个字而已。大概是我太笨了吧,还看不清楚你文章的思路。
两个材料用的都还不错,都具有挑战的成分,但两个材料都有个通病——过长了,而且材料是连着用,给人一种更长的感觉。我认为材料还是分开写比较好,先写一个议论一下,再写一个再议论一下,接着两者对比议论。如此议论得也会较为具体充实,而且可以突出中心论点。议论方面还可以,就是短了点,议论方面你用了两个“正是”两个“如果”,分别从正反两面分析议论材料,这个是文章中较好的部分,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想法。但总的说来议论不够精彩,文章太过于乏味。还有全文没有一段总结性的结尾,是一篇不完整的文章,比如一个人如果没有腿那就是残废,文章也是如此。
你的字写的蛮清楚的啦!就是不够美观,太大了哦!下回试着写小一点,不要顶格子大概就会工整些,好看些。
胡楚:看得出章天益的文章还是没有达到这次的目标,说他是不成品的。主要是议论太少了点。但是还说出了他的好的地方,特别对材料的运用说的好。
李少莉:她注意到了他的字,看来不是很好。因为太大了,字是一直强调的问题,应该注意的。她看文章一定很仔细,不然找不出那么多的“如果”“正是”。还说了议论不够精彩,我看是最大的毛病,比喻说的也很好。
老师:你们书哦的很好,我的看法跟你们一致。评改一定要仔细认真,因为那是一种学习。如果你看了他的作文有想法有建议,能够把一些东西改正过来,那你不是等于又写了有一次作文吗?这样对我们自己帮助很大的。接下来看第三段,要好好说出自己的想法哦。(放幻灯片)
舒静波评姚朝慧的《品尝追求》:
你的文采非常好,词语生动,句式灵活,能够看出你是个很会写的人。这样的挑战书,平时看到很少,是一个很新颖的题材。情感真实,让人看了也会发出同样的呐喊,材料紧扣题意,能够有利地突出本文的主题。结尾起到了点题的作用,深化了主题。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你的不足之处就是贬义的词语用的太直接了,最好能够把词语引申到文章里去,做到“骂人不吐脏话”。最后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和书写要端正,因为有几个字认不清楚。
施洁露:舒舒说出了“会写”的内容,那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
李雯:舒舒有句话不是很文雅,就是“骂人不吐脏话”这句话,好象觉得有点不妥。
老师:谁知道不文雅在什么地方吗?或者有不同的说法吗?
姚杰:舒舒说的这句话是通俗的,文雅好象是不对。如果要说文雅,应该说的是像诗中,说的愁却不说一个愁字,我觉得她是这个意思。不过我觉得通俗也是很好的。
老师:姚杰说的很好,通俗和文雅没有什么对不对的问题。我同意他的观点,有时大俗就是大雅。有自己的见解是最重要的,那是你们思想的火花。再看看下面一个评语。(放幻灯片)
范梭评蒋佳笑的《水深自有渡船人》:
书面清楚,但与前几篇文章比较,字迹退步了好多,你心疼吗?语句大体上都还是通顺的,就是在某几个地方连接和搭配的不怎么顺畅,也许是时间上的问题。原本你是可以做得更加好的。
在三个材料的运用上,第一个有力地说明敢于接受挑战与成功的关联;第二是进一步说明接受挑战更需要清醒的头脑,用一种正确的方式使自己取胜;第三个可以从意志方面说明挑战的成功,有时还需要坚持不懈的自我充实,自信与毅力等意识心态的共同作用。这是我在看了文章之后想到的一种思路,也许按照你原来的提纲好象有些南辕北辙了。但是我觉得从接受挑战,进一步加以说明并不是横冲直撞的胡乱挑战,而是讲究方法的。而要用某种方法取胜,然后议论意志的问题。这样下来也许文章的结构会鲜明起来。
当然,按照你原来的极限的论点和思路下来,也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材料的议论要注意一下。材料的字句还可以稍减一些,议论的语句应再添加,这样文章会显得更完美。
还有你这样以名人的话来做结尾的方式很好,即给予文章更多的文学色彩,又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我要像你学习。材料的范围也很合适,有古今中外,给人丰富之感。总的说,优点很多,继续保持。
丁广露:我还没有写到梭梭的水平,那是我要向她学习的。对三个材料的分析具体仔细,而且还有建议如果修改,那是我做不到的。我就讲这一点。
谢晶晶:里面有一句“你心疼吗?”非常有灵气,觉得特别的好。
老师:是啊,我觉得这个句子真的很有味道,是对蒋佳笑的指出,更是鼓励,而且还可以看出梭梭已经心疼了,你们说是吗?那是真正的评改,里面有一种东西在流动,名字叫生命。还有更加精彩的,你们相信吗?请看最后一个评语。(放幻灯片)
朱佳妮评刘会的《挑战背后的艰辛》:
1、  第二段边上:你生动委婉的描述,让我清楚地知道了故事中的前因后果。你非常有耐性,让我十分佩服。运用材料是你的优点,无可置疑,但是材料有点过长了,你觉得吗?
2、  第三段边上:议论太少是你的小毛病,这样是绝对吃亏的,所以你一定要把记叙的材料压缩,让议论的文字至少大于记叙的文字,发挥你的潜力,不要急,一步一步来,你一定能够成功。
3、  第六段边上:文章中常常用反问句,能够引人深思。你写文章就像你做人一样老实,但我想适当的生动会使你和你的文章更精彩。
4、  末段边上:其实文章写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不错了,粗粗地看了你前面的文章,也是一种学习,你真的很努力,因为你能够吸取教训,现在文章的条理已经很清楚,而你以前是做不到的,真替你高兴。成功的人就是一步一步走到颠峰的,我看见了你的精神是如此的可贵。
5、  总结:读完你的文章,我深有感触,如果你真要攻作文,想也许你比较适合写记叙文。文中的观点明确,议论得当,但是材料运用太长,如果没有后面的几段议论,读到你的文章都会认为这是篇记叙文,但也是恰恰有了后面几段,挽救了你写议论文的动机。你是刘会吗?抬头看见黑板上的右上角,再低头看看你的文章中的字,天啊!简直完全不同,如果你写作文时的文字能够写得像黑板上的一样,那么我敢说你的字过关了。
6、  你的文章层次分明,语言通俗易懂,总体的感觉还是可以的,希望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想你会做到最出色的,包括以后你的生活、你的成绩和你的幸福。
老师:你们看看她是如何精彩的?
章天益:我觉得她写的很多,我是很难写出这样做的。我就不明白她怎么能够写出这么多呢?昨天我们在寝室里还在讨论,他们怎么那么写得出呢?
老师:那么你们讨论出结果了吗?
章天益:我觉得是命里注定的。(学生大笑)晓龙说是因为他们看的书比我们多,李扬好象说是什么,我忘记了。
老师:那我们请李扬说说好吗?(李扬很害羞,用掌声鼓励一下,才站了起来)
李扬:我觉得——觉得是他们比我们用心。
老师:是啊,用心太重要了,那么你们注意了,以后一定要好好注意。不怕什么困难,就怕用心。谁再说说这评语的精彩之处?
丁雅静:她像老师一样,就是那句“不要急,一步一步来,你一定能够成功”,好象就是轻轻地说出了鼓励,我都觉得很感动。
老师:你说的很好,还有吗?
丁雅静:她还说了适当的生动会使刘会的作文和做人更加的生动。我很有同感,他是一个很老实的人,什么事情只要到他手里,一定可以做的很好,老师叫他负责卫生工作,我们班级的卫生一直就很好,我经常看见他一个人去倒垃圾什么。他的人我们都很佩服,虽然对不高兴搞卫生的同学很凶,我就给他骂过一次。开始觉得很委屈,后来想想他为什么呀?觉得自己的境界不够高。(热烈的掌声)
老师:我们都会有错误,难得你还能够从中看到了自己,还看到了别人,真的很不容易。你有这样的思想一定能够做一个有境界的人。
周颖怡:老师我再说几句。
老师:好呀。
周颖怡:她最大的精彩之处就是用心在评改。
老师:没有了吗?没有就请做。我也有相同的感觉,我还让她的评语感动了。我也写了首现代版的宋词,你们要看吗?(学生一齐说要看)(放幻灯片)
昨日月明风静,粗粗看文,悄悄评语,适当生动是精彩。        一句深情问话,却道不足。知否知否,点点滴滴,真诚交流,都是珍贵。晓得晓得,道出我的出色我的幸福,怎一个“记住”了得?
老师:你们觉得这词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那么明天我们就上一次宋词鉴赏好不好?(齐答好)好,接下来我们看看涛涛的文章。他的文章你们知道吗?(齐答知道)好象不是很好。那么我们看看他的文章到底应该怎么修改呢?请看初稿(《挑战黑眼圈》略)。
老师:你们提提修改的意见,看看怎么帮助他哦。
王琼瑶:我觉得他的开头不行,应该有好的开头,可以用排比句,或者比喻那都是可以的。而且语句还不是很通顺。
杨洁:他的思路不清晰。可以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周颖怡:抓住一个方面也是可以的,就分析问题也可以,而且他的字数还是不到。
杨莉茜:我觉得他写的很真实,有的男生是这样的,不回家到网吧里过夜的。不过这样写文章好象得不到高分的,议论的也不行。好象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应该写作文之前列个提纲什么的,会好一点的。
陈佳佳:应该字数先到,不然的话高考是很吃亏的。字数不到那很多事情就是免谈的。谢谢平时的随笔还是可以的。
老师:你们说的很好,不过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做到了你们提出的好几个意见,我们看看他三次修改后的文章吧。(幻灯片出示《小议上网成瘾》)
老师:应该很不错吧。而且还写了一千多字。只要通过努力的修改,就可以有好文章,哪怕就是语文的底子不是很好的同学,你们要抓住一点:好好修改!我们再来看看楚楚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老师:精彩在什么地方?
学生们:(大家是你一句我一句)语言很优美,引用的很好等等。
老师:我们看看涂丽佳的评语:
楚楚,我觉得你对武媚娘的这个例子举得很好。真的!这个材料可以独自成段,再进行具体的议论,和中心观点相连那就更加好了,因为字数还是有点缺哦。看了你的提纲,知道你下笔之前下足了工夫,这个一点是我应该学习的。不过我觉得题目好象不怎么合适,好象是强调怎么样克服困难的,你觉得呢?
这篇文章材料丰富,修辞也好,前后呼应,若用正反对比会更加好些。努力哦,我相信你下次的作文会更加精彩,你有这个能力。
老师:我觉得很到位。总结一句,我们这次作文就是要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用好材料。很多同学做的很好,而且我们通过这次回评更加的明确了这些内容,以后在作文和评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的目标。
老师:这个一节课我们都很努力,比昨天的发言还要好,那么明天我们是不是能够做的更加好呢?你们能不能?(一起说能)最后我们总结一下:1、肯定自己(前提);2、好好评改(态度);3、真诚交流(方式);4、一次比一次好(作风)。
老师:回家作业在志瑰那里。下课!同学再见!
学生:老师再见!
[总结]
在这次作文评改中,首先是进行互改,然后就老师改,并且整理出总结好这次作文成功和失败。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目标的落实,这个就是第二次评改,也叫回评。根据评语中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进行讨论和学习,主要让学生有新感悟和认识,使得前面的初次评改落实而真正发挥它的效用。有了回评,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进行深入评改,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次成功的评改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学生看来,那是思想的再交流和再论辩,从而使作文评改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益,更加明确了这次作文的目标。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对同学的评语进行分析,看到自己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很好地想办法解决。这次很多学生比以前更加地进步,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作文已经有了修改的意识。重要总结两点:
一、真正落实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思辩的能力,才是生本化作文评改的真谛。只有学生真正的动了起来,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要我们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给他们一个平台,给他们说个够,把他们的评改中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次还成功在一个地方,就是同学说到了他们寝室里讨论作文的事情,我觉得那是很了不起的成绩,还说出了那么有意思的话,那就是生活,我们平时最容易忽视的生活的真实。好象是浪费了点时间,而且还说了很不雅的话,但是这个就是最大的生活的真实。我们的生活不是常常有色彩的,是俗的很多,雅却是很少的。而且把涛涛的文章拿出来前后的对比,对涛涛的影响很大,课后问他你写议论文的思路清楚了吗?回答是肯定的。他很快地好说出了议论文的两种思路。我很满意,如果一节课能够让一个学生从此对作文有兴趣,那是很有价值的事情。这次回评课学生在时间的占有上,发言的人数上,发言的质量上都是最好的一次,主要是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成熟了一种回评课堂。作为一个课题我们一直努力地在寻找不同类型的生本化作文课堂,其中失败的多成功的少,也是我们能够预计到的事情。这样的课已经开过三次,但是前面的三次都是让我们不满意的。曾经还怀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一次失败就怀疑一次,总是不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正如楚楚同学说的一样,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见到了回评课的成熟。主要的启示就是老师要做好“导演”的角色,我们说话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好地把自己要说的话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所以我们要顺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说好少有的几句话。以前几次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老师说的太多,成了课堂的主体,把真正的主体给晾在一边,那么课堂怎么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案例2:           “发帖式”作文评改实例
嘉善四中  朱文芳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评改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进行知识迁移训练
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取写作知识,陶冶性情,发展语文思辩能力,完善人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古代文人之间常常举行一些文会,你们知道什么叫做“文会”吗?
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考,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
老师评:其实就是自己出题,自己作文,自己评改。
另外我也知道我们很多同学喜欢上网,还有一些同学在论坛里发帖子,忙得不亦乐乎。今天我们就以同学们喜欢的BBS的形式来组织一次文会。
二、发给学生评改的材料(上周的一学生习作)(见下表),并用多媒体展示作文评改的主要内容:
第一 、文章内容方面,主要看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
第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是否符合文体要求
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
三、每位同学认真阅读文章,并认真思考,进行评改。
“作文评改”小组论坛
题目
成长的永恒动力——母爱
楼主
陈秋妍
母亲好比是一张碧绿的荷叶,我便是那荷叶里滚动的晶莹的小露珠。转眼间,生活在妈妈苦心为我营造的爱心岛已有十四个春秋了,岁月的车轮载着我走进了初中,忽然觉得自己已在一天天长大。小时候不懂事的我一度认为自己是个缺少那种浓浓母爱的孩子,现在回味起来,总在心中涌出一股潮水般的歉意和涩如橄榄的愧疚。妈妈为我花了不知多少心血,犹如冬天的太阳照耀着我,像春雨般滋润着我,使我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二楼
四、课堂组成八人小组,把各自的帖子进行交流,并鼓励有针对性的对帖子进行回帖。
“作文评改”小组论坛
题目
成长的永恒动力——母爱
楼主
陈秋妍
母亲好比是一张碧绿的荷叶,我便是那荷叶里滚动的晶莹的小露珠。转眼间,生活在妈妈苦心为我营造的爱心岛已有十四个春秋了,岁月的车轮载着我走进了初中,忽然觉得自己已在一天天长大。小时候不懂事的我一度认为自己是个缺少那种浓浓母爱的孩子,现在回味起来,总在心中涌出一股潮水般的歉意和涩如橄榄的愧疚。妈妈为我花了不知多少心血,犹如冬天的太阳照耀着我,像春雨般滋润着我,使我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
第二楼
第三楼
第四楼
第五楼
第六楼
第七楼
第八楼
五、把本小组的所有帖子剪贴成一张总帖,进行实物投影,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六、课后整理,印发给学生,相互揣摩提高评改能力。
“作文评改”小组论坛
题目
成长的永恒动力——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