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照火车开往落日吉他:谁的精神在出轨r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55:59
        
  “我和她(她)真的什么也没有发生,我和他(她)真的是很纯洁的,不像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有些婚姻中的男女,或者已经确定恋爱关系的男女,跟对方解释自己和另一个异性之间的关系时,往往会做出以上的辩解。什么意思呢?我跟他或她只不过是朋友关系,没有上床,没有发生性关系,我们之间是纯洁的友谊。换句话说,我有这个自由跟他保持这种纯粹的、精神上的关系,也就是说我对你已经尽到了忠诚的义务。我保留了你对我身体的专属权,我和你之间权利义务的边界,就划在这个地方。一边是你的权利,一边是我的自由。
  这样问题就出来了——另一方会说,我要的并不只是你的肉体,我要的是你爱我,你心里想我。我要的是你想到我的时候充满柔情蜜意,春心荡漾。我不能接受做爱的时候,出力的是我,而你心里想的是别人。这跟奸尸有什么区别?跟强奸有什么区别?
  这样演绎下来,精神出轨捉不捉的问题就有了现实意义——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算不算出轨?算不算背叛?如何裁决或者判断两个人关系的走向?下一步如何打算?是接着过还是分手啊?如此一来,问题就严重了。更严重一点,还能影响人一生的幸福,弄不好要走好多年的弯路。
  在现实当中,精神出轨的问题是经常发生的。它经常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一对夫妻或恋人,其中的一人逐渐丧失了对对方的激情,而配偶之外的个体,却唤醒了他(她)的生命冲动,使他(她)青春焕发、生机盎然,但是他(她)只是偷着乐,并不与配偶分享这种体验,因为这种分享容易被双方解读为背叛。在行为上,他或者她的交往保留着最后一道防线——不上床。
  这种精神出轨,捉还是不捉?或者换一种提问方法,更有现实意义、可操作的提法——要是捉的话,如何捉法?李扁主张,文明的本质就是以规则处理冲动。捉,还是不捉?先得把规则搞清楚。
  第一个规则是承认和正视变化,所谓与时俱进。
  什么是变化?举例来说,过去的武功对军队来讲非常重要,冷冰器时代那就是战斗力,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原子弹出来了,气功的作用就不大了,今天的武术已经成为体育项目。过去的人写信、写文章都用毛笔,现在用毛笔写大字那叫书法家,QQ聊天用毛笔完全不可能。上个世纪之前的年轻妇女死亡,多半因为生孩子,现在年轻妇女的死亡主要是因为自杀或者其他疾病;中世纪的欧洲,上帝和教会给人们提供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指导,今天人们用科学指导物质生产,上帝退回到精神家园的信仰阁楼当中。再说多点,过去的性主要是用来生孩子,现在一个妇女一生做爱平均3000次,可是只生一个孩子。再引申一步,婚姻家庭的意义,也跟过去不同了。
  无论肉体的背叛,还是精神的背叛,都已经悄然地转变了历史性的意义。人类理性的光芒已经足以护卫被背叛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不会完全动摇他对于生命意义的信仰,对于自身价值的判断。精神或肉体的背叛,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已经不像人类文明的幼年时期一样严重和不可饶恕了。或者说,精神或者肉体的背叛,越来越在人们的理解范围之内了。
  究其原因,在于机会成本的降低,这种降低提高了人们抵御背叛所造成伤害的能力。人们的抗背叛力越来越高,这得益于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得益于精神和物质的极大丰富。这个道理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悟出了。所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也。只不过道理虽然早就懂得了,但“外在条件”却一直没有发育充分。我们还刚刚达到温饱水平,所以短缺经济时代的许多信念,都还来不及更新,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事业、家庭上都还在主导我们的灵魂,充当着抉择取舍的依据。
  两个人死守在一起,相濡以沫、死水微澜,彼此平平淡淡也坚决不让对方出轨,一出轨就要捉,甚至以命相抵,也要守住这个家。自己更是不出轨,坚持节操。这种对于传统美德的坚持,决非个别人的选择。
  但是历史地看待这件事,就显得可悲。这种大面积的坚守,其实就跟阿Q革命的那个年代,大家不肯割辫子一样。那个时候解决得不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两者必择其一,没有第三条路,这是有利于大家做选择的。但是现在没有这种外力让人们做出明确的选择,所以总是处在犹豫当中,进退维谷、难以取舍,这就是痛苦所在。
  痛苦也是冲动,出轨更是冲动,你出轨我来捉,同样也是冲动。这些冲动怎样用规则来处理,使之不至于成为盲动,不至于酿成悲剧?这确实是有讲究的。李扁不能生造出适用的规则,这种规则一定是从实践中来,一定是从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中来。
  第二条规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对待性,是把性私有化,还是把性人格化?
  有一位从日本回来的朋友深有感触地说,国内与国外的区别就是,国内把性私有化,国外把性人格化。我想他所谓的把性人格化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不知道这是经过多少轮“大浪淘沙”才确立起来的。
  何谓把性人格化?他说:“国外很久就普遍了分床睡,夫妻或许都会有家外的性伴侣,但家庭观念还是牢不可摧的,国外的离婚率低于我国。国内的性私有化,造成了男子的性乱习气,占有扩张的心理十分严重,包二奶就是这种心态的产物,在有妻室的情况下还要占有另一个女性的身体,用钱管理女性的身体,这就是社会不开化的现实形态。国内提倡的男女平等,实际造成了男女的不平等,对性的理解,也就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偏差。”
  我曾经主张性本位,也就是承认性的独立价值,但或许我的表述不到位,遭到许多朋友的反对。我提出性、爱、婚姻、家庭分开实现,更是被一些朋友理解成我主张性乱,但是国外的实践以及将性人格化的经验,或许才是一种最终的办法,一个根本的出路。这种办法比我的主张要先进得多,有用得多,因为它解决了如何操作的问题。这种主张至少可以用来理解分析国外的实践。否则,人们容易对国外的实践发生误解。就算人家的做法当中包含了巨大的科学真理和实用价值,我们也不会借鉴的。不能借鉴,只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并付出许多试错的代价。
  精神出轨捉不捉?那要看是什么样的精神。有些人在外面沾花惹草,却决不肯放弃家庭,他或她没有放弃“家”的精神?他在外边释放的是激情的一面,狂野的一面,游戏人生的一面,不负责任的一面,而对家庭,则是当成最后的据点、归宿和信仰所在,他在家里做好妻子好丈夫,做好儿子好媳妇。这种情况,虽然灵与肉都有出轨的地方,但是“轨”出得还不离谱,其崇高境界就是传说中的“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实际上这种做法已经和国外的某些文明接轨了。
  另有一些人精神的出轨比较彻底。他的家只有一个包袱,一出轨呢,连人带包什么也留不下。一有激情冲动就想与对方完全结合,这种人适合“闪婚”,也就是快结快离。现在许多人主张不要小孩,更不用养老人,倒是很有条件实践这种闪婚。婚姻或者恋爱关系的解体,并不牵扯到双方家庭或者家族,不会伤筋动骨。对于这种情况,捉也无益。
  正如一位网友的看法。我问:“精神出轨捉不捉?”她说:“我认为没必要。弦断犹可续,情去最难留。哀莫大于心死。随他去吧!”我说,不对的,还是要捉的。她说:“你去捉吧,呵呵,捉回来的无非是个躯壳而已。”
  中国婚姻制度的先进性,或者说结婚离婚成本的降低,为这种出轨大开了方便之门,法律为解决出轨的后遗症也洞开了一个“法门”。
  自信心是人最根本的财富。我们的文化造成许多人胆小如鼠,每天在恐惧中度过。如果对方的背叛或出轨,我们往往会把过错引申到自己身上,造成对自己心灵的加倍伤害。有的妻子会因为丈夫不跟自己过性生活而患上严重的抑郁症,个别的甚至导致厌世自杀。这种林黛玉的性格,对方再怎么出轨她也不会捉。对于此种性格,则要锻造自己的内心,使它坚硬、成长,并能够栉风沐雨。能够经受这种淬火的,他(她)的内心终究会变得非常强大,最终没有人能够背叛他(她)。
  总而言之,精神出轨自有出轨的理由,加之现代社会机会多多、诱惑多多,种种香艳的机缘唾手可得。精神的列车高速奔驰,而传统的轨道却在此急拐盘桓,所以不出轨也难。出了轨,捉不捉?我看是在模棱两可之间。对于个人,则要参照马克思的一句老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若问我有没有什么可奉劝的,我主张,家是可以没有激情的,但是人一定是有激情的。家是温馨平淡的港湾,而人则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人生一定要有家庭的港湾,又要有孤悬岛屿上的激情狂欢。虽然后者是一件奢糜的事,却也是无数人共同的幻想。
  现代人真是幸福,有能力玩好双双出轨的游戏。当然,这是比游乐园里的海盗船和原子滑车更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游乐园里的原子滑车有惊无险,靠的是自然科学的设计,人类两性之间的出轨游戏,靠的则是人文科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