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绸花球简单扎法图解:大成拳问题解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1:16:46

黄景文

1,脚,站桩时,重心在脚的分布是均匀,还是前后有侧重?是脚内侧吃力,还是外侧吃力,还是均匀吃力?

答:练习平行步的站桩,衷心在脚的分配,要看你意念上使什么劲儿,如果向回拉,重心则偏于前脚掌,如果向前推,则偏于脚后跟,总之不要重心总放在一个点上,也就是意念用力不要固定在一个方向,那就滞了。如果单纯为了养生,就把重心放在脚心。

2,膝,膝盖是稍微内扣,还是外撑?还是保持与脚尖方向一致?

答:膝盖部位保持与脚尖方向一致就行了。下肢近似于直立,内带弯曲。

3,腿,腿一直放松不下来,是大腿内侧吃力,还是外侧吃力才正确?

答:下肢的弯曲有一点即可,否则松不下来,大腿内侧、外侧平均受力比较好。

4,臀,臀是稍微后坐,还是自然直接落到脚跟上,如果落到脚跟上,时间久了脚跟很疼啊。如果后坐,则感觉大腿膝盖都吃力严重。臀是要放松,还是有夹紧的感觉?

答:臀部应该与地面上下呈一条垂线,有个似坐非坐的意思。不要落到脚跟,落到脚心试一下。

5,总感觉放松腿和下蹲是矛盾的,下肢肌肉总不自觉紧张起来,稍微下蹲,时间久了也紧张,该如何放松为好?
答:刚开始练站桩,下肢肯定感到紧,略微弯曲也是这样,但是要求站的时间长,时间长就松下来了,这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要有毅力,还要方法对。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

 

 

问:用不用在试力功法中追求整体力?

答:用。因为大成拳练习者,最终求的是整体力在对抗中的运用,这就需要利用特有的试力功法,将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力特性,由桩法静态向试力动态缓慢过度,在动作匀缓中静心揣摩大成拳的六面劲儿。

问:怎样求得试力功法中的整体力?

答:慢中求快,求体外阻力感,初步体认“力生于脚,通于背,达于手”的动作特性。试力有很多种,简单说无论哪种都具备一个共性,那就是动作极其缓慢,犹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不觉其动,但深功内蓄,动作协调,似静实动,犹如即将爆发的火山,其内在特性表现为“力生于脚,通于背,达于手”,逐渐体会自身与身外力与力的相互呼应。。

问:如何理解试力的“无力中求有力,微动中求速动”?

答:试力的运动原理在于,拳术力量首先来源于脚掌对地面的蹬力,然后利用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节节传导,周身松和,通过力的作用点如肢体梢节,发于体外。注意身上越无力,打出的拳就越有劲,身上发紧反而阻碍了力在体内的顺畅传导。另外,动作越小,力在体内的传导速度就越快,因此速动是从微动中体现的,身体大动反而削弱了动作动能。

问:为什么要试力?

答:不试力就不会发力。王芗斋宗师曾曰:“试力为得力之源,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此处的“知、用”便是试力过程中对整体争力(浑圆力)的体认培养与具体运用,可见形成整体发力的前提是试力时整体的摸劲。

问:试力中如何进行整体摸劲呢?

答:由局部到整体的具体摸劲。试力初期,由于神经肌肉系统缺乏在这种缓慢运动状态下工作的经验,故其很难协调统一,可先从局部摸劲入手。由于手的感觉灵敏,故在体会外界阻力时可先从手开始,待手上有了感觉之后,就要逐步延伸至手臂、躯干、下肢,最后周身无处不有阻力感。这种与外界的摸劲,可以理解成空气阻力感,也可以理解成自身与身外假想敌的六面劲呼应。

问:试力中如何把握力的蓄发问题?

答:蓄里有发、发里有蓄。在大成拳功法里,蓄和发并非是截然对立的。我们在进行整体试力的培养过程中,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如手向前伸时则同时要蓄有力向后的牵引,而后则反之,上下、左右亦然,也就是运动中“前推时意有后拉,上托时意有下压,外撑时意有里裹,总之要共争一中”。所谓“中”即身体重心线之所在。

问:练试力先舒展点好还是紧凑点好?

 答:先舒展而后紧凑。如果试力一开始就求架子紧凑,甚至求什么微动或不动之动,那么身上力量就难免憋在身上。所以试力摸劲时,劲力要“从开展处求取,于紧凑处提高”。初学者神意要开阔,姿势要舒展,只有这样在练习过程中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才能得以具体体现,更能有效地发现自身之不足。在开阔的神意与舒展大方的姿势相结合下,感到身上力量能够从脚下传致腰背及上肢稍节后,就要逐步将姿势由舒展向紧凑过渡,以培养和掌握各种试力的细微精妙之处。因为动作越紧凑,就相对缩短了肢体运行的轨迹,使精神意识更能高度集中刺激神经肌肉,从而提高体内导力的质量。

问:练试力主要先练一种还是几种同练?

答: 先练一种。试力应先以一种试力为主,熟练后再练其它。试力虽有拨水、开合、提按、钩挫等各种不同形式,但其内涵却都是为了培养浑圆力。所以试力伊始可择其一种进行练习,待体认日深,再练习其它,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我们同时进行几种练习,反会多而杂乱不利于劲力的体认。

问:对于试力者,是不是稍节专指拳掌部分?

答:否。试力时虽要求意(力)达指梢,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忽视力达肢体及躯体各部的练习。要清楚,指梢之意(力)的根源是脚的蹬力。如拨水试力时,不仅要意念手、小臂、肘部有开合的阻力感,更要体会双臂“根部”即肩部同样有开合的阻力感。以此类推,可意念假设手臂开合时整个躯干,以中线为界有被微微撕裂的开合之意。一句话,身体各部哪里碰见外界阻力,那里就是所谓的稍节,非此不能达到拳论所说的“身体无处不弹簧”之意。

问:什么是练习试力的最佳时间?

答:紧接站桩之后。因为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慢动作延伸,所以练习试力的最佳时间是紧接站桩之后,趁着桩架各部位相互之间的牵拉感和身体内部的沉实感以及与身外呼应的阻力感尚在,这时练习试力最能出功夫,并且什么桩最好配什么试力。

问:各试力之间的连接要注意什么?

答:各试力之间的连接注意衔接紧凑。大成拳推手实作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旦粘住对方,抓住机会,就要做出一次或多次变劲进攻,这种发力的连续性便是运动中肌肉松紧转换频率的快与慢。所以练习试力不仅要单练更要突出各动作间的连续性;肢体在运行路线改变的情况下,切不可出现一个试力定毕“嘎”然停止,再做下一个试力的现象,也就是说两个试力之间没有停顿,要求在连续、紧凑、缠绵的动作中体现松紧转换时的衔接自如,发出来劲力就越迅猛有效。

问:为什么说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

答:确切地说,试力是一种动的站桩,又是一种桩力的动态运用。首先试力要符合站桩的所有基本要领,但是试力更是在动的状态中体认桩法各种力的运用。形现于外,力蕴于内。

问:都说大成拳不讲招法,试力是不是招法?

答:不是。试力之法是原则原理之法,不是死的方法。比如平推、推拉、钩锉等皆属前后劲为主的试力,提按、波浪、金龟出水等属于上下劲为主的试力,切手、反正手、内外云手等则属左右劲为主的试力,所谓三劲成体、六力错综、八面出锋,正此意也。

问:练试力先从局部还是从整体练好?

答:局部。 一般以为,既然大成拳注重整体力,那一定是先从整体方面练习试力,结论是错误的。整体力讲究一动无有不动,对周身动作的协调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开始练习试力不宜练整体试力。正确的方法应该先练局部试力。比如,练习平推试力,可身体先不动,只做上肢的前推回拉动作,阻力感先从手上体认,逐渐延伸致小臂、大臂,待局部动作熟习后,再做力生于脚通于背达于手的整体动作练习。又比如走摩擦步试力,练习者可以作一些辅助动作,例如脚踏在细木棍上的滾动,手按在水上球面的移动等。但这一切都是摩擦步辅助练习,熟习后再进行前后进退的摩擦步练习。

 

养生桩下蹲深浅的问题,一开始要两腿近似于直立,形成小腿大腿以及骨盆的上下对接支撑,以求下肢前后伸肌和曲肌的高度放松。等下肢产生热、涨、沉的感觉后,再练习大势桩,即腿部深蹲的桩法

悬顶:

“悬顶”是练习浑圆桩过程中体验要领的第一步。

顾名思义,悬的意思是悬挂,顶的意思是头顶;二者和起来的意思就是练功时,意想自身头部上端有大绳吊系,自身如同半空中吊挂的口袋,一方面头部引力向上,另一方面全身向下松沉。拳论上管这叫“顶心一发如线系,遍体松静力如泥”。

“悬顶”的作用是,借用头顶上方吊挂的假想之力,向上提领起全身,形成上下撑拔,有利于全身向下的放松。这样既可以求得全身的空灵之意,又便于体会整体向下的松沉劲儿。

“悬顶”的外在表现为,头部自然正直,颈部肌肉舒伸而柔软,颈椎挺拔而无僵劲,头直项竖。

如何练好“悬顶”?

练好“悬顶”,关键要掌握好矛盾对立统一的辨证法则。不要单纯向上提领全身,那样会导致身体重心上浮,脚下无根。应该自身既有上领之力,又有全身放松向下接受地球引力的意识,时间长了,这种意识就会转化成向下松沉的力,产生拳论上所说的“身如灌铅”的感觉。以意导形,以形求力,这是拳论上说的。记住,向上的提悬之力是假借的,虽是假借,但要当成真的去做,非如此不足以产生整体向下的真实的松沉之力。掌握好矛盾对立统一的辨证法则,其实不止是“悬顶”这一单一桩法要领,站桩的所有要领都是这样,这些以后慢慢在谈。

练好“悬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站桩时要注意颈部后面最好贴住后衣领子,以防头部后仰。此外,还要在练功时意想下颏夹着一个乒乓球,以防无意中低头。总之,头部不要前俯后仰,左右偏倚。头为六阳之首,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处一错,全体皆非。

由"悬顶"而领起全身,日久功深,能意感周身空灵,身处静而思动,内含一触即发的力量,在实战中启动非常快。如此重要的桩法要领,却不为爱好者重视,能不令人叹息。


 

问:用不用在试力功法中追求整体力?

答:用。因为大成拳练习者,最终求的是整体力在对抗中的运用,这就需要利用特有的试力功法,将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力特性,由桩法静态向试力动态缓慢过度,在动作匀缓中静心揣摩大成拳的六面劲儿。

问:怎样求得试力功法中的整体力?

答:慢中求快,求体外阻力感,初步体认“力生于脚,通于背,达于手”的动作特性。试力有很多种,简单说无论哪种都具备一个共性,那就是动作极其缓慢,犹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不觉其动,但深功内蓄,动作协调,一动俱动,一静俱静,似静实动,犹如即将爆发的火山,其内在特性表现为“力生于脚,通于背,达于手”,逐渐体会自身与身外力与力的相互呼应。。

问:如何理解“无力中求有力,微动中求速动”?

答:拳术力量首先来源于脚掌对地面的蹬力,然后利用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在试力、发力动作中周身松和,力发作用点如肢体梢节,如此无力中求有力,身上发紧反而阻碍了力在体内的顺畅传导。另外,动作越小,力在体内的传导速度就越快,因此微动中求速动,身体大动反而削弱了动作动能。

问:为什么要试力?

答:不试力就不会发力。王芗斋宗师曾曰:“试力为得力之源,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此处的“知、用”便是试力过程中对整体争力(浑圆力)的体认培养与具体运用,即整体发力形成的前提则是试力时整体的摸劲。

问:试力中如何进行整体摸劲呢?

答:由局部到整体的具体摸劲。试力初期,由于神经肌肉系统缺乏在这种缓慢运动状态下工作的经验,故其很难协调统一,相对来说,整体摸劲就相当困难,所以我们可先从局部摸劲入手。由于手的感觉灵敏,故在体会外界争力的摸劲时可先从手开始,待手上有了感觉之后,就要逐步用手臂、胸腹、腿、后背,最后运用周身整体。这种与外界的争力摸劲,可以理解成空气阻力感,也可以理解成自身与身外假想敌的六面劲呼应。

问:试力中如何把握力的蓄发问题?

答:蓄里有发、发里有蓄。在大成拳功法里,蓄和发并非是截然对立的。我们在进行整体试力的培养过程中,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如手向前伸时则同时要蓄有力向后的牵引,而后则反之,上下、左右亦然,此即前人所说“顺力逆行”之说,也就是运动中“前推时意有后拉,上托时意有下压,外撑时意有里裹,总之要共争一中”。所谓“中”即身体重心所在。

问:练试力先舒展点好还是紧凑点好?

答:先舒展而紧凑。如果试力一开始就求架子紧凑,甚至求什么微动或不动之动,那么身上力量就难免憋在身上,所以试力摸劲时之劲力要“从开展处求取,于紧凑处提高”。试力时神意要开阔,姿势要舒展,只有这样姿势间架在练习过程中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才能得以具体体现,更能有效地发现自身之不足。在开阔的神意与舒展大方的姿势相结合下,感到身上力量能够从脚下传致腰背及上肢稍节后,就要逐步将姿势由舒展向紧凑过渡,以培养和掌握各种试力的细微精妙之处。因为动作越紧凑,就相对缩短了肢体运行的轨迹,使精神意识更能高度集中刺激神经肌肉,从而提高体内导力的质量。

问:练试力主要先练一种还是几种同练?

答:先练一种。试力应先以一种试力为主,熟练后再练其它。试力虽有拨水、开合、提按、钩挫等各种不同形式,但其内涵却都是为了培养浑圆力。所以试力伊始可择其一种进行练习,待体认日深,再练习其它,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我们同时进行几种练习,反会多而杂乱不利于劲力的体认。

问:对于试力者,是不是稍节专指拳掌部分?

答:否。正确处理试力找劲时“躯干”与“梢节”的关系。试力时虽要求意(力)达指梢,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忽视力达肢体及躯体各部的练习。要清楚,指梢之意(力)的根源是脚的蹬力。如拨水试力时,不仅要意念手、小臂、肘部有开合的阻力感,更要体会双臂“根部”即肩部同样有开合的阻力感。以此类推,可意念假设手臂开合时整个躯干,以中线为界有被微微撕裂的开合之意。一句话,身体各部哪里碰见外界阻力点,那里就是所谓的稍节,非此不能达到拳论所说的“身体无处不弹簧”之意。

问:什么是练习试力的最佳时间?

答:紧接站桩之后。因为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慢动作延伸,所以练习试力的最佳时间是紧接站桩之后,趁着桩架各部位相互之间的牵拉感和身体内部的沉实感以及与身外呼应的阻力感尚在,这时练习试力最能出功夫,并且什么桩最好配什么试力。

问:各试力之间的连接要注意什么?

答:各试力之间的连接注意衔接紧凑。大成拳推手实作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旦粘住对方,抓住机会,就要以泰山压顶之势,做出一次或多次变劲进攻,这种发力的连续性便是运动中肌肉松紧转换频率的快与慢。所以练习试力不仅要单练更要突出各动作间的连续性;肢体在运行路线改变的情况下,切不可出现一个试力定毕“嘎”然停止,再做下一个试力的现象,也就是说两个试力之间没有停顿,要求在连续、紧凑、缠绵的动作中体现松紧转换时的衔接自如,发出来劲力就越迅猛有效。

问:为什么说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

答:确切地说,试力是一种动的站桩,又是一种桩力的动态运用。首先试力要符合站桩的所有基本要领,但是试力更是在动的状态中体认桩法各种力的运用。形现于外,力蕴于内。

问:都说大成拳不讲招法,试力是不是招法?

答:不是。试力之法是原则原理之法,不是死的方法。比如平推、推拉、钩锉等皆属前后劲为主的试力,提按、波浪、金龟出水等属于上下劲为主的试力,切手、反正手、内外云手等则属左右劲为主的试力,所谓三劲成体、六力错综、八面出锋,正此意也。

问:练试力从局部还是从整体练好?

答:局部。一般以为,既然大成拳注重整体力,那一定是先从整体方面练习试力,结论是错误的。整体力讲究一动无有不动,对周身动作的协调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开始练习试力不宜练整体试力。正确的方法应该先练局部试力。比如,练习平推试力,可身体先不动,只做上肢的前推回拉动作,阻力感先从手上体认,逐渐延伸致小臂大臂,待局部动作熟习后,再做力生于脚通于背达于手的整体动作练习。又比如走摩擦步试力,练习者可以作一些辅助动作,例如脚踏在细木棍上的滾动,手按在水上球面的移动等。但这一切都是摩擦步辅助练习,熟习后再进行前后进退的摩擦步练习。

问:如何理解试力的含蓄?

答:试力处处皆为蓄。试力者,身上不许丝毫着紧,除了稍节。试力功法不是某种拳技的简单重复,而是舒缓之下处处暗藏杀机的特定的运动状态,动之始、中、末皆可蓄发两用,无一定走向之规。这样试力之势就隐然成了可以引发多种技击变化的一根导火索。暗藏机变,使习者为“意力能否随时随地应感而出”明确了指导方向,即懂得了意力因何而发,同时也令观者感到蕴含在试力的徐缓有度深处的威慑力。

问:试力有没有虚实?

答:有。试力是一种与假想敌做殊死搏斗的徐缓形式的实战演练。两手、两脚乃至身体两侧皆有用力大小之别,所谓对应用力的轻重即为试力之虚实;凡任何试力功法,都应分出虚实,两手、两脚及身体它部分,都不许平均着力,着力平均就是犯双重之病。

问:试力为什么讲力如抽丝?

答:力如抽丝,是试力者保持意力随时随地应感而出的重要条件,前辈传下力如抽丝的妙法,旨在借用蚕茧中抽丝般的均匀力道,由力匀而求速匀,由速匀而求势之顺逆圆转天成,臻至后续之力绵长不绝,试力轨迹无始无终。一个“匀”字道尽抽丝之力的精华。融人这种特性,试力动作的起与伏,来与往的转接处便能毫无停滞,一力贯注,势如长江之水滔滔无竭。

问:多练试力好还是多练发力好?

答:多练试力好。我的恩师和振威先生曾说“试力是发力的全过程,发力是试力的快速运用”,把试力做快了就是发力。频繁做发力对练习者没有好处。因为发力时,力量必须要找一个打击实处,人体才能跟外界找一个瞬间平衡,要不自身就栽倒了。空做发力,由于没有打击实处,所以发力者在发力同时需要维持自身平衡,很容易将力量憋在身上,看上去力很大,实际没多大劲。多练试力好的道理就在这里。

问:练试力意念重点还是轻点?

答:意念轻重根据室内室外、功力大小。室内练功受场地所限,视野放不出去,与外界目标牵拉意念重容易身上僵,故意念宜轻;室外练功,视野开阔,牵拉目标宜选一个远方的大树、塔尖或山峰,练功中与之呼应,所谓室内练明确,室外练气势是也。当然,功力大小也与意念轻重有直接关系,功力大自然意念就重,反之亦然。

问:练试力怎样把握意和力的关系?

答:把握意和力的三个阶段。练习试力的意念把握,众说纷纭;但综合言之,不外意力相随、意力相逆、意力不分三个阶段。意力相随即运动中意和力均呈同一个方向,意力相逆呈相反方向,意力不分为高级阶段,用意就是用力,所谓明白着练,糊涂着用。

问:同为慢动作,太极拳和试力有什么区别?

答:太极拳和试力在的区别反映在外力呼应上。看似太极拳和试力在慢动作外形上没区别,不过是一个注重单式,一个注重套路;其实,无论太极拳单式还是连环组合,都看中的是其自身动作要领的对于否,要么就是这招怎么挡那招怎么打,缺少与外界的呼应力。而试力功法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身与身外的六面劲的呼应联系,否则等对方打过来,现想怎么办已经晚了。一个明显标志就是试力者始终看着假想敌,而太极拳选手则只是盯着自己的手尖或其它部分。

问:练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由定步试力转入活步试力了?

答:通过定步试力练出桩功的感觉后。当桩功具有相当的功底如温热感、沉实感、松灵感后,如果试力者把动作尽量放慢,会出现上述感觉。并且摩擦步还要有一定的基础,才可以转入活步试力练习。当然什么试力配合什么步法,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问:怎样给试力分类?

答:按直劲、竖劲、横劲给试力分类。大成拳试力主要有三种,即上下试力、左右试力、前后试力。比如提按、波浪、神龟出水等上下劲为主、左右劲前后劲为辅的,称之为竖劲类试力;平推、推拉、平行、钩挫等前后劲为主、上下劲左右劲为辅的,统称为直劲类试力;拨水、切手、反正手等左右劲为主、前后劲上下劲为辅的,概称为横劲类试力。若想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不分主次的均匀用力,便是浑圆力,那就错了。

问:高手做试力,看上去动作浑厚饱满,是不是身上用了很大劲?

答:不是。试力到了高深境界,看似用了很大的劲儿,那是试力者功力厚实、动作阻力大的外在体现。其实身上没有丝毫发紧,一紧便发滞,便失去站桩得来的松灵含蓄。

问:腿法试力都有一些什么内容?

答:试力左脚独立,予人以稳重和轻灵兼而有之的风范,两腿并拢,右脚离地面寸许,蓄力于右胯,双臂外展,身形微向右侧转,目视前方。重心略沉,贯力于左腿,使之脚下生根,就势出右胯(以不影响身体平衡为原则),施出各种腿法如蛇行脚、穿裆脚、跺子脚等。

问:试力与推手之间有无关系?

答: b 有关系。试力是与无形的假想敌在肢体接触条件下的对抗,推手是与对手做肢体接触条件下的真实对抗,所以试力是无人如有人的单人推手,而推手则是双人试力。也可以说,推手是对单项、多项、定步、活步等试力综合功夫的全面检验。

问:练试力能增长功力吗?

答:不能。大成拳约分为功力培养和功力运用两大部分,试力属于功力运用部分,并不能增大功力,增大功力最好的方法还是站桩。但是不会试力,再大的功力也得不到良好的运用。

问:学试力跟高矮胖瘦有没有关系?

答:有。个高的手位一般低于头部高于肩部就行,个低的手位一定要略高于头部,因为个高的拳手常常承受的是中盘下盘的打击,手位低一点便于防护,比如提按试力;相反个低的常常承受的是来自上盘的打击,手位相对要高,比如钩挫试力。就推手放人来说,个高的多见于按放,个低的多选择抬放。至于身胖力不亏的,喜欢硬打硬要,侧重于平推试力的多,瘦小灵活的,常在步法迂回上下工夫,因此喜欢摩擦步试力,凡此不胜枚举。

问:练试力练多长时间好?

答:站桩时间的三分之一。万丈高楼从地起,功力培养永远是大成全体系的基础,其次才是功力运用。以故,我们应该每天拿出约占总练功量的三分之二的时间来练习站桩,用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做试力,这样动静结合总相宜。

问:根据自身特点,如何把试力练习更加系统化?

答:试力练习的系统化最终需要有懂行的人口传心授。把所有的试力功法全部熟习掌握,无论从时间还是精力上都不现实,因此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试力练功就显得很有必要。一般说来,试力功法大约有两三种就够用了,掌握的东西越简单就越能够精深,其它的浅尝即止就可以了,贪多反而对练功进境不好。
 

接拳训练是大成拳技击爱好者必修的一本功课。

接拳训练的必要条件:练习浑元桩要趋于两个半到三个小时之间,没有任何疲累感,,技击桩如矛盾桩或托宝贝桩功臻两小时左右,并且受击打部位,能够瞬间产生极松到极紧的转换。功深日久的站桩训练,能使习者体内气血充盈不竭,从而滋润其胸腹等处的外层筋膜保护组织,使这些部位的筋膜组织渐渐变得韧厚密实,能够抗住对手拳脚的任何打击,做到本能绷紧,有感皆应。所以,韧厚密实的人体筋膜是其部位产生强大弹力的物质基础,是研习接拳发力的基本素质。

接拳部位由下腹到上腹、左右胸部、心窝、两肋依次而为,最后是后背。

训练方法

以胸腹部接拳为例。己身取矛盾桩式,双臂适当抬高,设想敌手发拳(或出腿)击我中盘之胸腹,当敌力欲接未触之际,我猛然后脚蹬地,催动身躯肩胯同时完成弹撞、前倾、转体的前、下、侧三力合一的抖颤动作,随之回复定式,以待再发。其歌诀曰:肩胯转如轮,腰脊板似碑,力涌身惊炸,毛发立森然。依此练习一段时日后,可再寻一武友,让他向己身中盘发拳出腿,由轻渐重,自慢而快,以验证大成拳寓守于攻的实际效果,如确能随意弹回挫败其中盘攻击,则可以相机运用于实战了。

力学分析

接拳训练是三力合一的瞬间抖发。把对手攻击力等分三份,己身向前的弹撞能回送敌三分之一攻力于其身,向下的适度倾身又能送敌三分之一攻力于地面,最后肩胯的变面转体还能将其三分之一攻力送于体外。正是以上三力合于一动的功效所致,才能使己身避免与敌做等量对抗或超量对抗,从而以巧劲逼迫敌力回身,造成敌腕部受挫,丧失再战能力。

运用要则

实战中不可单一被动地接拳,以免导致陷入消极防护、防不胜防的不利局面。首先,技击者要与相关的发力手法配备得施。一般情况下,这种中盘反击战术是在技击者双臂高举护头的情形下实施的。是以在解决己身中盘威胁的同时,可以就势双掌下劈、横削或纵身按扑等,这样方可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其次,要与相关的步法配合得施。我们知道,成功实施这种技法必须以对手全力攻击为前提,否则难以奏效。因而施者宜欲进先退,采用前脚回撤或后脚撤拉等诱敌步法。待引出对手弧注一掷的中盘攻击后,再猝然变退为前,纵膝步撞,谷应山摇步力并发。应该看到,技击是一门多方位、多侧面紧密配合的有机整体艺术,孤立视之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无法立足于搏击场上。故而从整个技击形势考虑,把握身体接拳的具体运用,是有效施技的总的运用要则。

对于接拳发力寓守于攻的特性,前辈曾形象地说,习熟此技,等于身披一层滑不溜手的护身铠甲,中盘要害尽掩其内,只管大胆欺进(图1、2)。
    

本能之一:强化稍节力量。

人类在长期的文明进化中,许多生存本能都退化了。例如人体稍节的退化。古时候,人的双手能够像虎豹捕食一样,对捕获的猎物同样开膛破肚,手力之强远非今人所能。而随着物质文明的进化,已不再需要徒手捕食了,自然手的力量就退化,变得越加柔软灵巧,不复强韧了。练习大成拳,第一个任务便是效仿虎豹,恢复手上强大撕裂、捯抓的的力量本能。

练站桩,比如浑圆桩,先要练撑指顶腕。开始不能过度使劲,否则手部会发麻,影响血液流通。等有了一定桩功积累后,再逐渐加大手部的撑力和内抓力。日久功深,手上就有了强大撕裂、捯抓的力量,远比练习抓沙袋、铁球等实物有效得多。大成拳“稍节紧身上松”指的就是这个。

为了更有效地增大手上撕裂捯抓的力量,大成拳专门设有分撑桩,流传极少。

本能之二“对敌有残忍之心。

天寒地冻,一望无际的旷野,猎物稀少,好不容易碰见一只,捕食失败,就意味着自己或者连累孩子一起饿死,

人的搏击潜能只有通过兽性的极限发挥才能被最大激发出来。大成拳“蓄意肯忍狠”其中的忍字,就是对敌要有残忍之心,非此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体搏击潜能。猛兽捕猎,没有虚晃没有兜圈子,只有一击必杀。大成拳强调“打不准不打,打不死不打”,其实就是为了激发人的搏击本能。

当然,现在是法律社会,讲究现代文明,动则致人于伤、死是有悖道德理念的。恢复人之兽性本能必须要和武德修养相结合。练功越高,修德越深,方为大成拳本意。为此,大成拳家多用发放力赢人。

本能之三:控制住了再打。

看搏击场上,非技击老手者,上来就用重拳,瞪眼咬牙,一副恨不得把对方吃了的样子,结果很快体力耗尽,光剩下挨打了。

而久经大敌的拳家,往往采用的是老虎先按住再吃的办法,上来就咬,猎物早挣扎跑了。试想,敌我互博,均为严阵以待,哪有上来就用重拳的道理。为此大成拳有椡手、鬼扯钻、内外云手、双环手等等,皆具拍挂引偏控敌之能,相当于老虎按控猎物的办法。一旦时机成熟,就会续发劈、崩、钻、炮之类重拳,或者按放、拍放、扑放等。

本能之四:攻守合一,决不被动后退。

经常观看动物世界的都知道,凡食肉动物捕食搏斗,都不后退,迂回进击、腾跃进击、奔袭进击,就是没有后退的场面,可能它们知道,一后退满盘皆输。

大成拳也是这样。从入门起,老师就讲,比拳没有单纯的后退,否则会陷入极端被动,应该寓守于攻,攻守合一,用拳论的话就是“守中用中,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人家打你,设使单纯防守,人的反应就那么两、三下,遇到多次进攻就该反应迟钝了;最好的办法是,在抬手护住自己的同时,要逼住对方中线,封堵其后招。绝对不能退,即使退也在退的同时打击对方。不要想法破对方的进攻,那样破不胜破,要打主动拳,让对方破自己的拳,始终占据主动地位,这也是动物捕食的一种本能。

总之,说起本能,这里尽量避开前人所述,以图新意,为同好理解。
 桩法篇 

问:在大成拳体系中,桩法是基础还是核心?

答:是核心。死桩易练,活桩难求,难就难在,桩有站、坐、卧、行等多种形式,不好把握。大而言之,大成拳所有功法无不是桩,如浑元桩乃微动之桩,试力、摩擦步乃大动、缓动之桩,发力乃速动之桩,推手、实作乃搏敌变化之桩。所以,大成拳各项功法的核心是桩法。

问:站桩是怎么增力的?

答: 松紧生力。因为从大成拳的观点来看,所谓站桩,就是习者在特定姿势和静止状态下,对体内环境进行诱导,利用意念激发等手段,集中催动于气血运行,而后极大限度地加强周身肌肉松紧度的独特功夫。就其脉络而言,是以神意激发为导、以气血运行为养、以肌肉松紧为用的静力性功法。

问:站桩的养生机理是什么?

答: 主要是氧血运动。血液对于人体各部犹如清水润泽庄稼一样重要。周身血脉好似田里纵横交错的沟沟渠渠,沟渠不塞则水流泽苗,血脉畅通则百病不生;而练习者呼吸深长又可以给体内提供充足的氧气,氧融于血,血滋养于身,可见“通则不痛,通则不痛”是站桩氧血运动的内在机理。

问:什么是站桩的三窝放松?

答: 三窝者,两肩窝和心窝。两肩窝特指人体左右锁骨上端肩位下陷之处,心窝特指人体任脉上的胃与肺相接的横隔肌之处。站桩时要特别注意这三个部位的放松。

问:怎样做到三窝放松?

答: 功时加意念诱导。

肩窝发紧会引起整体力运行至该部位时发生阻塞,心窝发紧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要改变这种状况,一要靠正确的站桩方法加上年月日的功时积累,二要靠合适的意念诱导,如设想身处齐胸深的温水之中,两个肘部分别被水上漂着的木板托住,利用水的温度和浮力,求得两肩窝和心窝的逐渐放松。

问:作为技击者,练习站桩有什么用?

答:培养整体力量。因为站桩本身虽不能产生动力,但可以生“静力”。习者利用“头顶天,脚踩地,怀抱树,背靠山”的意念诱导,以脊椎的纵向争拉为主,腕顶背靠、悬顶坠臀、肩撑肘横……如此多种要领集于一身,在体内互为制约,相依相存,从而构成身体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力。其动态表现形式为,“力生于脚,通于背,达于手”。

问:同一个平行步撑抱桩,如何区别养生与技击特性的不同?

答:意念上区别。因为着意于养的撑抱桩,松静安然,气度平和,面部表情非常轻松,脸上洋溢着笑意,懒懒地站在那里,不像站着倒像坐在无形的高椅子上,舒服地微靠椅背,是锻炼中休息、休息中锻炼的好方法;而着重于用的撑抱桩,桩形与养生桩大致相同,但表情已发生了变化,笑意收敛,神色凝重,目放冷电,由身上养时的全松(指不失桩形的全面放松)改为临敌状态的松紧相宜,懒散之态一扫而空,每根毛发皆似散发出斗志,。

问:试问站桩的动静所指?

答:所有的大成拳桩法,应该严格区分式与势的特点,功臻静中寓动。式,为桩的架子,客观存在的,属静;势,是桩的趋向,主观表达的,属动。静中寓动,才能使所练之功,不失为呆板,而成为一触即发的技击间架。人们都知道,短跑运动员在枪响前的预备状态:扶地、团身、弓腿、寂然蓄力。人尚在起跑线上,心却已飞至跑道上,你说他是静还是动?只能说此刻的静是为了随时起动的更快,此即式与势彼此影响的结果,站桩亦同此理。

问:养生桩有没有锻炼层次?

答:有。形象地说,养生桩的锻炼层次犹如建筑房屋、清扫室内、主人人驻,术语依次称之为立式、放松、存意。立式。习桩首先要重姿式调配,懂得何为合理,何为不合理。即使暂时姿式合理,但由于根基不固,不经意之间桩架也会走样,趋于不合理。因而在练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桩形准确,是人手习桩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放松。房子建好,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清扫室内垃圾了。姿式易学,拙力难去。大小各异分布于全身各处的僵劲即为“拉圾”。僵劲是人们长期劳作,局部用力不当带来的,局部肌肉过于用力必然有碍桩架合理的放松,因而放松就成为清扫体内僵劲的必要的手段。第三步是存意,形为意之舍,意为形之主。房子扫净,哪有主人不住进的道理。意念追求是养生桩健身却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几种存意就有几种练功情趣和几种疾病疗效,比如“敛神听微雨”和“身处鸟语花香之境”等等。

问:练习站桩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

答:稍节紧、中节松、根节固。练习站桩若分别注重外形、意念、放松,皆有失片面;应该结合这三方面,重点做到稍节紧根节固。按大成拳“大三节”概念来说,人的两手被称之为梢节,手腕、脚腕之间的身体部分为中节,两脚为根节。因此,站桩时两手应略微收紧,分撑内扣;中节部分应该在舒展挺拔之中尽量放松;而根节部分如两脚则内生入地生根之意。稍节不紧,手着敌身时容易受伤;中节不松,力在体内传导会受阻;根节不固,则自身发力时重心难免不稳,未见其效,反受敌制。

问:什么是含胸拔背?

答:“含胸拔背即肋骨内涵,不凸出,脊骨平背,不陷入,两者互为因果。“含胸拔背”也叫空胸紧背,含胸,即胸略内收,以使脊背后靠,脊椎突起。胸内有虚空、包涵之意,拔背,即背部肌肉的对拔舒伸,两者互为依存。没有含胸则背肌难以舒长伸展,没有背肌的舒长伸展则无法打出力由脊发的科学发力。因而,在科学的发力技法中含胸与拔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问:为何要含胸拔背?

答:含胸拔背的功能之一就是明显增大习者的肺活量,功能之二是使发力者变成胸腹上虚下实、胸背前松后紧的“特殊共鸣箱”,以求最大程度地做到声力并发,含胸拔背的功能之三是使其机体成为主动发力的弓弩。没有经过含胸拔背的专门训练,发力者的背肌便无从张满,其脊椎也无从松开,因而就不能企及“蓄力如弓满,发力似放箭”的上乘境界。

问:矛盾桩是不是只强调前臂如盾后手如矛?

答:不是。矛盾桩主要求的是矛盾力,并非单指前臂与后手的矛盾关系。除此之外,两手之间、前后臂之间皆有上下、左右、前后的对应矛盾用力关系,至于前臂与后腿、后手与前腿也存在用力相反的矛盾关系,不是“前手举个盾牌,后边手持长矛”这个意念活动。

问:托宝贝桩有什么用?

答:练六面劲。托宝贝桩取其形似托小孩的意思,故得其名。实际上,这是为了体认大成拳特有的六面劲,上托下按,左右分合,前顶后拉,是练习推手重要的接手间架。

问:降龙桩有什么技击意义?

答:与其它桩法相比,降龙桩是唯一的重心前移、前后手反置的低位增力桩,别的桩法都是重心前三后七、同边手脚分前后的。因此降龙桩是一种反式桩,也叫拗步桩,侧重于前手护头,拧身后手向后打击,并且下肢吃力极大,身上拧裹力极强,属于增力桩的一种。

问:伏虎桩是意想骑在老虎背上,与之搏斗吗?

答:不是。伏虎桩双脚呈大丁八步,沉身坐臀,膝部弯曲近于90度,体重前四后六。足含踩力,欲人地三尺。双手置于腹前,掌心相对,十指如掐虎颈。设想猛虎就在眼前,在掌下不停地爆发出前窜、后纵、左右挣扎的力量,但就是无法逃脱控制,透过双手,桩力之按、扑、拉、提等被“怒虎”不断激发,转换无序,体内运力如盘内滚珠,松紧瞬间数变。千万不能想着骑在老虎背上,那样就会造成下盘僵硬。

问:独立桩有什么用?

答:练腿法。独立桩是有培养人体平衡能力的作用,但其主要练功目的是为腿法而设。其悬空之足蓄起蹬、挑、跺等力量,立地之腿力求稳固。上肢姿势谨守浑元桩有关要领,可左、右脚互换练习。

养生桩、技击桩、增力桩通常怎样划分?

答:一般把两脚平行站立的近似于两腿直立的各项桩法养生桩,像平行步撑抱桩、平按桩等等,其它还有卧桩、坐桩、行桩也均归于养生桩;而技击桩是指练习者具有明确的技击含义,直接为技击目的服务的,比如矛盾桩托宝贝桩之类;至于增力桩通常是为了增进身体各部位松紧力量而设立的,如撑按桩、降龙桩、伏虎桩等。

问:同样是体验六面劲,应该从哪个桩法开始入手?

答:平行步撑抱桩,平行步撑抱桩是大成拳爱好者最常见的入门练法。其手位高低适中,两腿着力平均,比较适合初学者体认自己正前方的假想敌目标,与之产生前后左右上下的六面劲呼应。待练功时间达到一个半小时以上,再练习矛盾桩、托宝贝桩等其它桩法的六面劲,我的恩师和振威先生一直这样教导。

问:浑元桩(矛盾桩)站至1小时方为入门,请问站至1小时后还用增加站桩时间吗?如果继续结合哪些练功项目了?

答:站至1小时功后还需要增加,有必要结合某种练功项目,制定目标的高低决定你下多大工夫,如果你的志向是想系统掌握大成拳,那么浑元桩(矛盾桩)站至1小时显然是不够的,要想获取强大的打击力量和抗打击能力,养生桩必须要站到两小时以上,矛盾桩、托宝贝桩等必须要站到一个半小时以上。另外,什么桩法配合什么试力是不同的,比方养生桩配合拨水试力托宝贝桩配合钩锉试力等等,不一而足。

问:技击桩是否需要左前右后、右前左后的转换练?

答:两边都要练。一般来说,左脚在前的为左式,反之为右式。大成拳的各种技击的桩法均为左式、右式的转换练习,同时也包括各种试力、步法、拳法、推手等等均为如此,左式右式的交换练习其目地就是要适应在实战对抗中,应对来自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位置的各方面的威胁,练就我们能快速、灵活、准确给对手施以有效的打击。

问:练站桩怎么解决肩酸的问题?

答:手位低一点加上意念诱导。如果方法不正确,仅仅咬牙坚持,时间长了身体僵硬的部位就会产生病变,造成肌肉劳损;此外,把手位放低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还需要加一些意念诱导,比方意感水中浮力,借水上漂木之意力,上托自己的双肘部位,只许意想,不许漏形,这样自然就会减轻两肩的酸痛感。

问:练站桩怎么解决心理烦躁感?

答:毅力加方法。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练功信念,当天制定的练功计划决不放弃;其次,每天以当天心里难以忍受的时间为准,第二次练功时间一定要在上一次的忍耐基础上多站几秒或十几秒,每天多几秒,时间长总练功量就上去了;如果还不行,初学者不妨打开电视、听听音乐,转移一下注意力,也是一个办法。

问:我站桩身体倒是挺舒服,怎么打拳感觉没长什么劲?

答:这种情况是站桩者一味放松造成的。周身各处偏于放松的站桩,思想上昏昏欲睡,或许能够解决某些健康方面的小问题;但是,从技击角度考虑是不可取的。对于站桩增力的正解是,身体不能单纯的放松,更不能打沙袋或负重,除了在放松中求虚灵挺拔之外,还要做到稍节紧、根节固;站桩者两手(稍节)要适度撑紧,两脚(根节)要轻微抓地,暗含入地生根之意;此外,练习者还要有树敌意识,随时能够给来犯之敌予以沉重打击。这样练习者就能养生、增力双收获。

问:我睡眠不好,站桩能治吗?

答:能。失眠状态通常是由于患者作息时间不规律,心里经常急燥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要改善这种状况,站桩不失为最好的方法。要知道,练功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大脑皮层抑制作用的增强,练习者的大脑皮层的兴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加上思想上的高度入静,习者的心理和生理现象都能进入良性循环,不知不觉就会远离失眠多梦等亚健康病症,体味“春眠不觉晓”的滋味。方法正确、训练有恒的话,半个月就能见效。

问:是不是大成拳站桩注重意念,就不需要看重姿势要求了?

答:不是。“意为形之君,形为意之舍”,拳家讲形、神、意、力、法,对于练功者来说,形体要求是第一位的。谱曰:悬顶、竖顶、沉肩、撑肘、弯指、空胸、实腹、拔背、提肛、敛胯、纵膝、足心暗缩等。这一切皆可归于桩法,习者应在一定的练功时间里逐一自察。形不正则意不顺,练功就步如歧路去了。

问:关于松紧,练站桩要避免什么?

答:应该避免松而致懈,紧而成僵。放松不单纯指躯体而言,更主要的是指精神上的放松。因为只有精神放松,才能更好地放松身体,从而更好地发挥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当然,这种放松不是越放松越好,以致于头项歪斜,前倾后仰,痿软松懈。这是错误的。其实松与紧这两个概念是相对的,身体过度紧张为僵,过度松垮则懈,都不可取。应像大树一样自然挺拔、生机勃勃才对。

问 :对于慢性病患者,跑步好还是站桩好?

答:站桩好。以前有一个我的学生,因为学校功课很辛苦,加上对气候的不适应,身体常常处于疲惫状态,容易感冒生病,晚上失眠很严重。久而久之,心情也变得很低落抑郁。虽然每天去跑步锻炼,也不见身体转好。后来他从师练大成拳,数月后他就感觉到身体强壮了很多,精神也好了,记忆力增强,睡觉也香了。后来他还介绍他的同学一起练,效果都很好。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不光是学生,很多社会上的劳动者、高级知识分子、商人等都有明显受益的体会。

问:站桩的运动特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答:血液、细胞、呼吸之内动。站桩外形看上去好似不动,像大树一样,而内部却生生不已。练习者是在静的状态下,调整人体的呼吸,通畅血脉,改变骨质,温养肌肉细胞,疏通经络,使得全身的气血趋于平衡,并培养人的“浩然正气”,进而还能培养清逸大勇的气魄。

问:能不能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养生桩?

答:能。第一是简便易学,老少皆宜。第二是习之有效,立竿见影。第三是不重意守,精神不拘限制。第四是不练蛮力,重精神意念。第五是增长功力,具备实战性。第六是有病祛病,无病强身,通过锻炼使得身体健强。

问:练站桩是自然入静还是强制性入静?

答:自然入静。站桩过程中,学会用意念诱导全身自然入静,使之达到放松和入静的状态。或想着身处青山绿水,欣赏着周围的芳草香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静听着周围的风声,小鸟叫声。或想着自己站立在草原之中,周围草色青青,炊烟缕缕,“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或想着正在浴于温水之内,十分舒适自在。或者感觉有些微醉,正所谓“绵绵觉如醉,悠悠水中浴”,这是借助大自然的造化,真所谓自然入静。

问:意念和疾病治疗有关系吗?

答:有。科学发现,意念分良性和恶性的。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什么样的良性意念就有着什么样的疾病疗效,当然这里指的是身体非器质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的病人,就可以意想自己站立在山间小溪中,清水从足面上轻轻淌过,清风徐来,凉爽宜人,心旷神怡,意念宜在身体的下部,不宜意想头顶上部。而像有颈椎病的朋友则可以意想着头顶被悬挂在树梢上,自身有种凌空悬起,向下感受身如半空中吊挂的感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可是也不能执着某种意念,最好在似有若无中细细体会。

问:站桩时精神意念放到自身还是身外?

答:要放到自身与身外之间。意念放在自身属于执着,拳家说“执着己身一无是处”,故习者不应只想着自己体内感觉如何;意念放在身外也不行,那叫“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正确练法应该是一面静心体认自身内部的放松情况,另一面体认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呼应联系,确切地说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六面劲训练。站桩试力发力推手及实战无不如此。

问:别的拳派说站桩的目的无非是脚下有跟,大成拳是否也是这样?

答:不是。许多拳派为了使脚下有跟,竭力下蹲,令膝盖屈成90度,实际上并不能使脚下有跟,蹲的越低,步法变化越慢,是以越求稳就越不稳。站桩的首要目的,离不开求松求整,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技击间架结构,看似这种间架近似于两脚直立,但越是看似不稳就越能在实战中变化求稳,相反相成,此变化之道也。

问:练习站桩,有没有特殊的时间、场地等要求?

答:没有。一般人认为,武术是个神秘的东西,一定要在特定的时间像早上或什么时辰练最好,其实,从大成拳角度来说不是这样。练习站桩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需要特殊的场地,什么时间精神饱满都可以练,不论室内室外,只要地方平整通风就可以了,当然阳光温和、鸟语花香、视野开阔的环境是最适合练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