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鳗鱼苗养殖技术:感生说的批判与破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52:42

感生说的批判与破解

赵晓茂

感生说,作为女人劳动时的笑谈资料,启始于山顶洞人时期;作为向男人斗争的武器,实用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迫于私有观念的压力,盛行于炎黄时期;夏、商、周时期,则很少见感生人物之记载。

感生说,原本是中国古人类对于生育原理的无知造成的。后来之人,却把它解说得云山雾罩,神手其神。《列子·天瑞》中说:“思士不妻而感,思女不夫而孕。”东汉平陵人张湛注曰:“大荒经曰,有思幽之国,思士不妻,思女不夫,精气潜感,不假交接而生子也。”不假交接,精气如何能够潜感?如何能够生子?很明显,这在没有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的古代,纯属凭空想像,是主观臆断。但是,他们每每说到感生人物,都津津乐道,说得很肯定,甚至多次举出“感生”的实例。致使中国古代一些史学家,亦不得不屈从妄言。《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说:“任姒,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龙与人异类,何能感于任姒而生炎帝?那么,感生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感生说本是女人们的谈资笑料

考古发现,山顶洞人时期,已经有了骨针、捕鱼、石钻、钻木燧取火。伏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画八卦,亦在此时。由此成为中国古人类发明创造的第一个活跃期。其中,劳动分工和乃服衣裳,对中国古人类的性活动,影响最大,以至于今。

原来,男女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性交随时都成为可能。劳动分工之后,身强力壮的男人,外出渔猎;而身体柔弱的女人,则在家及其附近负责烧制食物、缝纫、织网、猎获小动物、采集果实。白天,男女分开劳动,是以把性交时间不得不放在晚上。一是男人外出渔猎,消耗了太多的体力,二是本用于防寒的衣裳,遮掩了生殖器,减少了性刺激,是以男人性交有所减少。而女人则不同,她们在家及其附近活动,不需要长途跋涉,劳动亦比较省力。因此,女人的精力较充沛,对于性活动要求就比较多。情至不能已,又找不到男人,于是便有了手淫以自慰,甚至夜间睡后做有关性活动的梦。手淫、性梦能够成为自慰者,便主动向同伴介绍情况。须知,当时谈论性活动及感受,就像谈论物质资料生产那样;谈论性器官,就像谈论人体的其他器官一样,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毫无避忌。

女人的手淫和性梦,使她们的性活动与某种动物、植物、甚至星体等自然物,就有了关系。当时人们并不了解生育究竟是怎么回事。男人在性活动中并不懂得照顾、体谅女人,自己纵情而已。女人与男人的性活动,有时还不如自己手淫更便捷、更痛快。于是,女人在没有男人或男人不能满足性需求时,便以手淫作为补充。当时,人们的性活动,除生理需求之外,唯一目的就是取得性愉悦。人们尤其是女人,对于自己取得的性愉悦,往往成为美好回忆。女人生子之后,她自然就会想到,此前最令她消魂的那次性活动。如果这一次消魂是因手淫取得,那么,她就会想到,是因某种自然物进入阴道而高兴得不知所以,而阴道便产生出儿女来。于是,就产生了女人与自然物感生了人的说法。女人们交流这种经验,也是一种娱乐。所以,与某自然物感生了人,就成为女人们白天劳动时说笑的话题。这就是后来女始祖与自然物感生了英雄的社会历史依据,虽然这种依据是那样的虚无缥缈。

二、感生说成为女人向男人做斗争的武器

在母系氏族社会,女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缝纫、制陶,乃至房屋建筑等等。到母系氏族社会末期,男人仿效女人,也从事种植业、畜牧业、制陶业和建筑业。结果发现,因为自己有力气,干得比女人更好。于是逐渐减少渔猎,而较多地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在从事畜牧业时,男人们逐渐发现,没有与公畜的交配,母畜不会孕生幼畜,并且一只公畜在短时间内,可以使几只乃至十几只母畜怀孕生子。他们以此推及到人,而当时性关系相对稳定的对偶婚,为男人的实验提供了很好的园地。通过实验、总结,男人们终于发现,没有与男人的性交,女人也不会怀孕生子,并且在短时间内,一个男人可以使几个女人怀孕。男人知道了自己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于是他们欣喜若狂,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男人开始向女人夺取家庭、社会的控制权和支配权。这是继夺取劳动生产权之后的又一次夺权。男人夺取劳动生产权时,女人们乐得自在清闲,并未作出反应。到男人要求女人随从男人居住时,女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才开始了强烈而长期的反抗。

女人为了保住自己既得的地位、利益和特权,就利用先人笑谈的资料,极力贬低男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说是女始祖与自然物感生了英雄,才创立了部族的基业。以此排除了男人的历史业绩。这是女人反抗男人夺权的一种手段。

男人夺权是无微不至的。北京人时期,排除了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的性关系;山顶洞人前期或其以前,逐渐排除了同胞兄弟姊妹的性关系,继而又排除了血缘较远的兄弟姊妹的性关系。姓,就产生于这一时期。同姓不婚成为比较严格的习俗。到山顶洞人后期,女娲始制嫁娶,以两张鹿皮为礼,确定了两个不同姓氏族之间男女存在性关系。没有婚姻关系的氏族之间,亦不存在性关系。女娲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媒人。人们的性活动再三受到限制。为了解决性活动机会减少问题,由男人提出祭祀媒神,即连女人也崇拜的女人女娲。经女首领同意之后,遂有了祭祀女娲的高谋之祀。男人夺权之后,祭祀媒神亦不能让女人独享,于是又加上了一个男人——伏羲。

针锋相对,女人们又编撰了华胥感生伏羲的故事。《太平御览》七十八引《诗含神雾》说:“燧人之世,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雷泽,在今山东省濮县与荷泽之间,今已淤为平地。

《艺文类聚》十引《帝王世纪》说:“伏羲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以此标榜女人的历史功绩,反击男人的夺权。但是,感生说本身就有点儿不实在,所以,女人的反夺权斗争是苍白无力的。女人终究抵挡不住男人夺权,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还是建立起来了,并且“从妇居”逐渐演变成了“从夫居”。

三、黄帝时期感生人物多了起来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之后,以男子为中心建立婚姻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家庭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逐渐瓦解了氏族公有制而代之以私有制。有了私有财产,也就产生了私有观念。男人作为一家之主,由于私有财产增多,私有观念加强,逐渐产生了要求“我的妻子”,必须生育“我的儿子”,以承传“我的私有财产”的愿望。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这就使女人对于婚外性交怀孕不得不有所顾忌。但是,女人们很留恋性伙伴由女人选择的对偶婚,她们不愿放弃性交自由。于是,一旦婚外怀孕,便仿效女始祖与自然物感生了英雄的传说,选定一个自然物,以为自己怀孕的对象。这就使感生说又兴盛起来。

《史记正义》引《帝王世记》说:“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娀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这正是私有制确立的时期。

《资治通鉴外记·包牺以来纪·神农氏》注引《帝王世记》曰:“神农纳莽水氏女曰听侠,生临魁。”

《淮南子·齐俗训》中说:“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其导民也。”

这说明父系氏族社会的公有制,已经被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私有制所代替。这时几乎没有剩余产品,人们的私有观念,都已经普遍存在。正为此,任姒才编故事哄骗少典氏之夫。这是私有制初期的偶尔一例,因此时尚无剩余产品,男人的私有观念还未膨胀,还不具备大量感生故事出现的社会条件。

此后有了战争,并且次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战国策·秦策一》)。战争中的俘虏,成为第一批奴隶。奴隶的使用,有利于剩余产品的增加,而且奴隶本身亦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这样,奴隶主不仅拥有较多的私有财产,而且可以多娶妻妾,还可以占有女奴隶。女人则仍然追求性活动自由。

炎帝神农氏只有一妻,未闻其有妾。五百余年之后,到了黄帝时期。黄帝“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史记正义》)。这一时期,氏族首领,部落酋长,部落联盟大酋长等奴隶主,不仅有许多私有财产,而且还有了特权,比如一场战争胜利之后,他们会分得较多财产,俘虏亦由他们先行挑选。年轻力壮之男性,年轻貌美之女性,自然归属奴隶主。私有财产增多,促成了奴隶主之多妻。比如黄帝立四妃共生五子,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生玄嚣,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次妃嫫母,生苍林(见《史记索隐》)。

《国语·晋语四》中说:“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史记·五帝本记》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四妃所生五子之外的二十子,是谁生的?没准儿就是女奴隶。黄帝立四妃,还经常去照顾女奴隶,其四妃就没有外遇,不可能。只是史料未及罢了。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亦曰女枢。《史记正义》引《河图》云:“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黄帝曾孙帝喾亦立四妃,《史记索隐》引《帝王记》云:“帝喾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契。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诗传》中说:“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于玄丘之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史记·殷本记》中说:“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这就是《诗·商颂·玄鸟》中所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传》又说:“文王之先为后稷,后稷亦无父而生。后稷母曰姜嫄,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有身,则生后稷。”

《谶书》中说:“尧母庆都出野,赤龙感已,遂生尧。”《史记正义》中说: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

《史记·秦本纪》中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即皋陶。

《史记正义》引《帝王纪》说:“父鲧妻脩已,见流星贯昂,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

这是关于史前圣贤人物“感生”之记载。都是王天下者(伏牺除外)之母或女始祖所生。至于王以下那些奴隶主之妻妾,“感生”故事自然更多,只是史家不屑一顾罢了。问题是,炎帝神农氏、黄帝、颛顼、后稷、契、尧、舜、大业、禹,这些私生子为什么个个如此聪明?存疑所以未列伏牺者,因当时尚无婚姻可言,无所谓私生不私生。

四、为什么黄帝时期感生人物多了起来

黄帝以前的感生人物只有两个,一个是伏羲。伏羲之妹女娲为帝,自然是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焉有女性为王。所谓伏牺是男人王天下之祖,自然是父系制社会中男人杜撰出来的。母系氏族社会焉有男性为帝!伏牺之母华胥说,她履大人迹而生伏羲。要么是她与女伴们讲的玩笑话,要么是后人编撰的故事。因为当时是母系氏族社会,女人社会地位高于男人,男人崇拜女人,女人只要生孩子就是大好事,无须顾忌于人。因而还具备产生感生说的社会条件。另一个是炎帝神农氏。炎帝神农氏时期,父系氏族公有制已经瓦解,一家一户的私有制小农经济已经确立,人们都忙于经营自己的小田地,女人的婚外性交生子不可能没有,而是还不为男人所注意。当时,私有制刺激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但是,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忙一年,除维持生活之外,所剩无几。男人虽为一家之主,却没有多少私有财产。要求“我的妻子”,必须生育“我的儿子”,以承传“我的私有财产”的观念,还刚刚具备萌芽的条件。故对于妻子的婚外性交生子,丈夫并不大在意。是故出现两种记载,一是任姒“感生炎帝”,另一种是“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通)是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为候,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山海经·海内经》)。两种记载,正反映着当时男人的两种思想意识,对于女人婚外性交生子,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而女人则留恋对偶婚时的“从妇居”,对于性伙伴的选择,仍然是各行其是。是以妇人婚外性交生子,不可能是个别现象。只是史料未及罢了。

炎帝神农氏之后五百余年,经济进一步发展,战争增多,使一些有能力的人,尤其是部落酋长和部落联盟的酋长,不仅有较多的私有财产,而且拥有相当数量的奴隶。黄帝有二十个不记载母亲姓名的儿子,就是说,黄帝至少有10个以上他看中的年轻美丽的女奴隶。其奴隶之总数可想而知。

奴隶的使用,使私有财产进一步增多,社会上出现了两极分化,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的阶级。奴隶主尤其是大奴隶主拥有特权,他们不仅可以控制和支配家庭和各部落,而且在战争胜利之后,可以分得较多私有财产,还可以优先挑选俘虏作为自己的奴隶。年轻力壮的男性奴隶,可以为他创造私有财产,年轻美丽的女性奴隶,他可以随时占有,为他生儿育女,以扩大自己的宗法势力。这使奴隶主尤其是大奴隶主,感到了私有财产和特权的可贵,私有观念逐渐膨胀,逐渐产生并加强了要求“我的妻子”,必须生育“我的儿子”,以承传“我的私有财产和特权”的愿望。

女人,对于男人的夺权,对于“从妇居”转变为“从夫居”,一直持反抗态度。女人,发明了种植业和畜牧业,经营起来,却不如男人。对于战争,女人更不如男人。在性交上,却是平分秋色。女人对于自己在对偶婚时选择性伙伴的优越,一直怀恋不舍。进入父系制社会之后,男人已经夺了权,已经实行“从夫居”,但是,女人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性活动自由。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下》),在社会下层,庶人实行一夫一妻制,女人的婚外性交仍有存在。在社会上层,奴隶主实行一夫一妻制,并且可以占有女奴隶。奴隶主的妻妾们,自然也是闲不住的。她们,可以与自家的年轻漂亮的男性奴隶私通,亦可外出求偶,性活动亦相当活跃。对于丈夫要求“我的儿子”的愿望,她们并不照顾。

作为奴隶主的丈夫,毕竟要供给她们衣、食、住、用,毕竟对她们有控制和支配的权力,毕竟有了“我的妻子”必须生育“我的儿子”的要求,是故她们对于婚外性交生子亦有所顾忌,乃编出一些动听的故事,来哄骗对于生育还不甚了了的丈夫。女人亦长期受到私有制的熏染,编个故事,未必就能够必安理得。这一点,姜嫄表现得最充分。“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喾元妃。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必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史记·周本记》)。司马迁引用了《诗·大雅·生民》的说法,只是更不易解释了。文中记载了姜嫄的怀孕过程、心理活动,弃子过程,充分表现了她对婚外性交生子的“不祥”心理,以及舍不得丢弃儿子的母爱。

五、古人对于感生说的批判

感生说,原本是中国古人类对于生育的无知造成的。到黄帝时期,在私有观念的淫威下,感生说,又成为妇人婚外性交生子的托辞。后来的学问家,又把感生说搞得神秘兮兮的,说成是梦接意感之类。对于梦接意感之类感生说的不合理,古代已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他们都认为,性交是在同类中进行的,不同类者,不会相爱,更不能交合生子。

《易·师·屯》中说:“殊类异路,必不相慕,牝牛牡猳,独无室家。”猨,猴属。母牛和公猴是不会结为夫妻的。

《书·周书·费誓》中说:“马牛其风”。风,放也,言牝牡相诱遂至放逸也。《左传·僖公四年》中说:“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注云:“风,放也。马牛,牝牡相诱也。言两地远隔,牝牡不能相诱也。”此二例之中,所谓风者,即牝牡相诱,盖指牝马与牡马,牝牛与牡牛,而非牝牛牡马相诱也。

《庄子·齐物论》中说:“猨,猵狚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猨,猿也。猵狚,似猿而狗头,喜与雌猿交。麋,即麋鹿,亦称四不像。鳅,即泥鳅。其所以性交者,各属同类故也。鱼、鸟、麋、鹿各爱其雌,而不爱“人之所美”。人所美之毛嫱,鱼、鸟、麋、鹿见之,不以为美,反惊恐而遁者,“殊类异路,心不相慕”故也。

《列女传·齐孤竹女传》中说:“夫牛鸣而马不应者,异类故也。”这是说,牝牛发情时鸣而求偶,牡马不会响应,是因为异类的缘故。 王充在《论衡·奇怪篇》中,说得更尖锐,更加直截了当:“异类殊性,情欲不相应也。”且夫薏苡,草也,燕卵,鸟也,大人迹,土也。三者皆形,非气也,安能生人?“且夫含血之类,相与为牝牡;牝牡之会,皆见同类之物。精感欲动,乃能授施。若夫牡马见雌牛,雄雀见牝鸡,不相与合者,异类故也。今龙与人异类,何能感于人而施气?”所以,他断定:“天地之间,异类之物,相与交接,未之有也。”王充还举例说:“烁一鼎之铜,以灌一钱之形,不能成一鼎,明矣。今谓大人天神,故其迹巨。巨人之迹,一鼎之烁铜也;姜嫄之身,一钱之形也。使大人施气于姜嫄,姜嫄之身小,安能尽得其精?不能尽得其精,则后稷不能成人。王充的这些言论,比殊类异路,心不相慕“又进了一步。可惜这位东汉前期的唯物主义者,没有在破解感生说上再进一步。

所有这些言论,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殊类异路,心不相慕”,“异类殊性,情欲不相应也。”都在证明着人与自然物,是不能交合而生人的。但是,那些因“感”而生之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古人谁也没有说得很清楚。当然,对于古人,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不过,古人没有完成的任务,确也实实在在地留给了今人。

六、对于感生说的破解

对于伏牺、神农、黄帝等人离奇古怪的出生,统称之为感生。人们对于感生故事,往往理解为神话。其实,不然。中国古人类是很朴诚的。他们编撰故事,也往往以事实作为基础。所以,在他们编撰的感生故事中,总能找到人的影子。

上述著名的感生人物,总共十一位。其中十位出生在史前,外加一个汉高祖刘邦。这十一个人的出生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是感生。

感,《说文解字》中说:“感,动人心也。”这样解法一直流传至今。要按这种说法解释感生,必然会解释出“精气潜感,不假交接而生子也”的神话。其实,感字还有另一种解释。在北方偏辟农村或山区故老相传的方言中,有一种任何辞书都不见的解释:性交。他们牵着雌性动物如牛、羊、猪去配种,就说是“感牛去”、“感羊去”、“感猪去”。在开桃色玩笑或骂人时,感字有时也用于人。有一位女同志,在问卷“有无性冲动”栏中写道:“我想感就有,不想感就没有。”感者,雄施雌受之谓也。以此放入感生记载的原文中,一般是能够解释通顺的。

感生人物共有七例。

其一是炎帝神农氏。

任姒“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这句话是说,任姒游华阳之时,有“神龙首”感于任姒,后来任姒生了炎帝。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王充在《论衡·奇怪篇》中说的:“今龙与人异类,何能感于人而施气?”这里的“感”字,亦有雄施雌受之义。这“神龙首”,并非真龙。世上本没有龙。那么,“神龙首”何以感于任姒而生炎帝呢?

中国古人类有许多部族。各部族认为自己与某种自然物有血缘关系,便对此物加以崇拜,以为自己部族的徽号。众多部族徵号中,有许多是动物。中国古人类凭着自己丰富的想像力,把许多动物的一部分组合在一起,凑成一个威风凛凛,神气活现,且具灵异的龙。有的部族认为自己与神龙有血缘关系,从而以龙作为自己部族的徽号。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5000年以前的一壮年男性墓中,用蚌壳摆塑成的龙,已经很神气。说明距今5000年以前,已经有了崇拜龙的一族。

在母系氏族社会,一位老母亲要说,她曾与某自然物感生了人,那么,这一部族的人,就都以为自己与某自然物有血缘关系,而加以崇拜和祭祀。而某自然物便成为这一部族的徽号。在山顶洞人时期,最晚在女娲伏牺兄妹以前,中国古人类已经有了姓。姓往往是老母亲的名字,是故古老的姓如姜、姬、姞、嬴等,都带女字边。姓的作用,一是亲情的标志,一是别婚姻也,即同姓男女不得性交。当时的祭祀很多,而且每逢祭祀必有性交,以诱发神灵消灾降福。同姓男女不得性交,执行得比较严格。祭祀时,少男少女很多。在那种情况下,不便于再向对方姓氏。于是,聪明的中国古人类,便想到了自己部族的徽号,因徽号而知姓。所以,在参加有男女性交的祭祀时,男子就必须在面部画上自己部族的徽号,以警示同姓女子不要招惹,回避着点儿。

这样说来,任姒是在参加华阳地方的祭祀时,遇见一个崇拜神龙部落的小伙子。小伙子面画神龙首。二人投缘,交合而孕生炎帝神农氏。

其二是黄帝。

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大电,电纹也。枢星,北斗七星之第一星也。这是说,附宝去祁野参与祭祀时,遇见一个面画电纹绕北斗枢星的小伙子,小伙子感于附宝,附宝怀孕。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孕二十四月是不可能的。其实是,附宝与面画大电绕北斗枢星的小伙子那次性交,最令她消魂,以至总也忘不了。这次性交,距黄帝出生二十四个月。其间,附宝必有与他姓男子之交合,大约在“消魂”之后十四个月时。

其三是颛顼。

颛顼,乃昌意之子,黄帝之孙也。“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瑶光,北斗七星之第七星名也。蜺,音倪,同霓,虹也。虹呈彩色,瑶光星呈现白色,故曰“正白”。“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是在说,瑶光星发出虹形之光芒,呈白色。此亦部族之徽号。其实是指面画“瑶光如蜺贯月,正白”的小伙子。幽房,深奥之房也。宫,庙也。《河图》中的这句话是说,面画“瑶光如蜺贯月,正白”的小伙子,在深奥之庙中,与女枢交合,后来生下了颛顼。祭祀时的男女交合,本是不避忌他人的,此二人何以选择了“幽房之宫”?莫非祭祀时之男女交合,有身份好讲究之女人,亦开始对他人有所避忌?

其四是尧。

“尧母庆都出野,赤龙感已,遂生尧。”出野,是说去参加祭祀。面画赤龙的小伙子感于庆都,于是就生下了尧。此与任姒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相仿。由此可见,当时崇拜龙的部族不止一个,其所崇拜之龙,形色亦不相同。

其五是舜。

唐朝人张守节《史记正义》曰:“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墟,故城也。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其一是瞽叟,并未说他是舜之父,可舜父另有其人,即下文所说之“大虹”。其二是握登遇见崇拜“大虹”部族面画大虹的小伙子,是在野外祭祀之时。其三是标点。如按上述断句,则“意感”是受《说文》“感,动人心也”的影响,依此,势必解释成“思士不妻,思女不夫,精气潜感,不假交接而生子也。”这就陷入了唯心的泥潭而不可自拔。当去掉“意”字,才能通顺。如果改变一下断句的方式,断为“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意者,心所计虑也。那么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瞽叟姓妫,妻曰握登,握登在祭祀时遇到崇拜大虹部族面画大虹的小伙子。一见钟情,筹划思谋与之交合,最后,她成功了,小伙子感于握登,握登因而受孕,而后生舜于姚墟,所以,舜姓姚。因握登不知小伙子之姓名,故使舜以其出生地名为姓。

其六是禹。

《帝王纪》中说:“父鲧妻脩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贯,中也。昴,音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旄头星。流星贯昴,是一种部族的徽号,此指该部族中面画流星贯昴的小伙子。梦接意感,意思比较拗。接,交也,指两性生殖器之交接,如言交尾是也。接,与感相对,义同,均指男女交合也。如果将梦接意感,解释成梦中交接,意以交合,则与“精气潜感”一样,都没有实际操作,不可能怀孕生子。参照下文“神珠薏苡”可知,脩已是在野外参加祭祀之时,遇见了面画流星贯昴的小伙子,因而不可能有睡中之“梦”。其实,意感,是心所计虑即心中筹划思谋与之交合。梦接,则是交合的一种境界。梦接意感,言脩己心慕之,先还能筹划思谋如何与之交合,继而情迷,则如梦如痴,不由自主地与之交合也。这次交合,二人都得到了极度性愉悦。结束之后,脩己仍然沉浸在回味之中,小伙子则去采集薏苡。小伙子严格遵循当时习俗:男女交合,男子必送女子一点小礼物。于是,他将薏苡之子实去壳为薏米。薏米,白色,可食亦可入药;卵形似珠,故曰“神珠薏苡”。小伙子将薏米赠送脩己,才有了脩己“又吞神珠薏苡”。胸,古人常以脐、胸代女阴。坼,音彻,裂开也。看来,禹出生时是难产。因脩己不知或不愿说小伙子的姓氏,只知“吞神珠薏苡”而生禹,是故禹及夏王室姓姒氏。《史记索隐》引《礼纬》说:“禹母脩己吞薏苡而生禹,故姓姒氏。”

其七是刘邦。

进入三代时期,私有制已经确立,人们的私有意识明显增强。这使男人更加追求“我的儿子”,女人在私有观念驱动下,对于婚姻家庭亦产生了向心力。禹曰:“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书·虞书·益稷》)。这是说,禹治水时,娶了涂山氏之女。辛日娶,隔壬癸二日,至甲日启呱呱而诞。禹生气地说:“予弗子!”即我不把启当成我的儿子!禹在追求“我的儿子”。并因启非“我的儿子”,气得“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名女娲,亦称女娇。她辅佐禹当了部落联盟大酋长后,又谏议禹把“部落联盟”改为“华夏大联盟”,把天下划分为九州,铸九鼎以象征九州,使禹威望大增,“权力也日趋集中”(《中国古代妇女史》)。这样,散乱的性交明显减少,就连祭祀媒神的活动,亦不许已婚妇女参加了。“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周礼·地官司徒·婷氏》)。而徽号亦失去了其认姓的功能。女人与自然物感生英雄的故事,亦已不见。

但是,经过近二千之后,又出现了这样一件事:”高祖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高祖本纪》)。这是实实在在地“感”,且采取的是《玄女经》所谓“九法”之第一法曰龙翻。与司马迁同时之人刘安,在《淮南子·精神训》中说:“一月而膏,二月而肤,三月而胎,四月而肌,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对于女人十月怀胎,说得如此详细。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司马迁,不可能不懂“十月怀胎”。司马迁说“见蛟龙于其上”,《广雅》云:“有鳞回蛟龙”。这等于说刘邦不是人揍的,或者说刘邦是个私生子!司马迁这样记载,是否与他受宫刑有关?后世有称《史记》为谤书者,盖指此耶?

第二是履迹。

因履迹而生者,是伏牲和后稷。记载较为详细的是后稷的出生。

对于后稷出生的记载,《诗传》、《史记》都源于《诗·大雅·生民》和《诗·鲁颂·閟宫》。相比之下,《生民》比《閟宫》更详细亦更难懂。据说,《生民》乃周初名相周公姬旦所作。他在《生民》中,是这样叙述其女始祖孕育其始祖后稷的:“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民,人也,谓周人也。时,是也。禋,音因,祭天也。祀,祭祖也。禋祀,指在都城南郊祭天,以媒神女娲配享。这实际是祀高禖,是以下文有“以弗无子”,即去无子而求有子也。履,践也。帝,上帝也,实是代表上帝的神尸即男巫,其职为以舞降神,为人祈福者也。武,步迹也。敏,速也,快也,指舞蹈的节律。歆,音欣,动也,指心动,言性欲启动也。履帝武敏歆,是说姜嫄随着神尸的步迹跳舞,越跳越快,跳得姜嫄性欲启动。于是才有下文的“攸介攸止”,攸,所也。介,大也,言其所止之处也。止,息也。是说姜嫄与神尸到一个宽敞的地方去休息。休息的结果是“载震载夙”。载,语助辞,则也。震,娠也,即怀孕。夙,肃也,言谨守胎教也。育,养也。这十句话是说,那初始孕生周人的,就是这个姜嫄。怎样孕生周人的?姜嫄能够恭敬地去祭祀媒神,祈求媒神让她生个儿子。她踏着神尸步迹跳舞,越跳越快跳得性欲启动,就在宽敞的地方与神尸交合,就怀了孕就谨守胎教,就生了儿子,就养育了他,这个人就是后稷。这样说来,后稷是姜嫄与神尸交合的结果,而履迹即尾随神尸跳舞,不过是性交的前奏而已。

伏牺之出生与后稷几乎相同。“伏牺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雷泽,乃祭祀之所,如春秋时楚之有云梦然。大人,即代表上帝的神尸或曰男巫。迹者,步迹也。履,践也。这是华胥在祭祀时,与神尸共舞,神尸舞于前,华胥尾随于后,二人跳得情至不能已,便当场作爱,于是怀孕而生了伏牺。

第三是吞燕卵。

因其母吞燕卵而生者,有契和皋陶(或称大业)。记载较详细的是契的出生。

对于契出生之记载,《诗传》、《史记》皆本于《诗·商颂》之《玄鸟》和《长发》,可能还有当时的传说。前所引《诗传》和《史记》,可以互为补充。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高辛氏(即帝嚳)之妃,有娀氏女简狄,祈于郊禖,鳦遗卵,简狄吞之而生契。”鳦,音乙,燕也。这样,《玄鸟》、《长发》、《诗传》、《史记》、《诗集传》关于契出生的记载,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帝嚳之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为求子嗣,去参加祭祀媒神女娲的高禖之祀。贡献牺牲之后,少男少女开始跳万舞。而万舞是一种颇涉淫邪的舞蹈。以玄鸟(燕)为徽号族中一个小伙子,面画玄鸟徽号,也来参加高禖之祀。小伙子和简狄互相看中而成为舞伴。简狄跳得很卖力,一身香汗,与姊妹相约到玄丘之水去洗澡,小伙子舍不下简狄,便尾随而来,按照少男少女性交男子向女子赠送小礼物的习俗,小伙子把带在身边的燕卵赠送简狄,以表达其爱慕之情;简狄接受并吃掉燕卵,以表示接受了小伙子这份感情。于是二人交合。简狄因此怀孕而生契。因不知小伙子姓氏,只知简狄吞燕卵而生子。燕卵,燕之子也。故契姓子氏,商王室亦姓子氏。

另一个因吞燕卵而生者是大业即皋陶。与简狄不同的是女脩与人交合并非祭祀之时,并且女脩系非婚生子。“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史记·秦本纪》陨,音运,从高而下也。玄鸟,乃部族之徽号也。女脩织,说明她在织布,而非参加祭祀。这一段话是说,秦的祖先,是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正在织布,崇拜玄鸟部族面画玄鸟徽号的小伙子,遇到女脩,一见钟情,将随身携带的玄鸟卵赠送女脩,以表对女脩的爱慕之情;女脩对所赠燕卵接而食之,以表示愿意接受这份感情。于是二人交合怀孕,生子大业。因不知小伙子姓氏,女脩又未嫁,故大业即皋陶以母族而祖颛顼。

至此,对于十一个著名感生人物的出生,总算给予了一个自以为比较切合实际的说法。掩卷沉思,感生说,历来为难解之题,是以人多以神话目之。今不揣冒味,试解之,力求还其一个本来面貌。所作解释未必完全确当,意在抛砖引玉,挑起同仁争论,在论争中集思广益,以便彻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史记》、(汉)司马行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引、(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出版,1959

2、《诸子集成》,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3、《国语》、《战国策》、长沙,岳麓书社出版,1988

4、《四书五经》,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1988

5、《论衡》、(东汉)王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4

6、《资治通鉴外纪》、(宋)刘恕编集,(清)胡克家注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