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鳃鳗嘴巴:爱尔兰经济危机:欧元崩溃之路迈出第二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10:10:39

爱尔兰经济危机:欧元崩溃之路迈出第二步

作者:木棉小树  发表日期:2010-11-20 21:56:00

    2010年毫无疑问是欧元区的多事之秋,希腊债务危机好不容易暂时平息,葡萄牙和西班牙还在死扛之中,这边厢爱尔兰又爆出债务危机。并且爱尔兰政府一开始坚持认为他们不需要来自欧盟的财政援助。消息一出,大家竞相持有美元,造成金融领域美元的流动性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也随之大幅下跌。18日,迫于外界压力,爱尔兰政府终于“放下面子”,表示可以考虑接受来自欧盟内部的援助。消息一出,全球都松了一口气,大宗商品价格也随之止住断崖式下跌。作为世界经济两极之一的欧元区,2009年经济总量和美国相当,按照汇率折合的话GDP问题也是14万亿美元左右。欧元区的人口也和美国相当,3亿人左右。为什么在欧元诞生步入第二个十年之后,突然显得危机四伏呢?爱尔兰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呢?

一、爱尔兰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2009年爱尔兰名义GDP2272亿美元,人口只有450万左右,2009年人均GDP4万美元左右。从表面看,就是这样一个“超级富裕”的国家,怎么可能突然发生危机呢?
    我想先看一下爱尔兰的经济运行情况。下图是1990到2007年爱尔兰的GDP三大构成,2008年和2009年的数据没有找到。

    从这张图看我觉得爱尔兰的经济存在一个大问题:出口率太他妈高了;投资率和出口率明显是正相关关系,说明它的投资是向出口方向配置的。出口率高本来倒也没什么,德国2003年开始出口率快速提升,这几年的出口率比爱尔兰高多了。但是关键是爱尔兰出口率的提高是以消费率的下降为代价的,但是德国的消费率却并没有受到出口影响。
    爱尔兰的出口率在2003年达到顶峰之后有一个明显的下滑,但是其投资率却依然在上升。这一上升并未导致消费率和GDP增长率同步提升,由此我相信爱尔兰经济从2003年开始种下了祸根。
    但是我现在产生了一个问题:爱尔兰是加入欧元区的第一批国家,1999年就开始使用欧元了。那么它的投资钱从哪里来?非常遗憾的是,自从欧元诞生之后,欧元区国家就没有货币政策了,因为欧元发行多少,利率如何确定,都是由欧洲央行来决定的。因此很难找到关于爱尔兰的货币数据。我们只能从侧面去推断一下。
    由于爱尔兰采取了低税率政策来吸引外商投资,其企业税率只有12.5%,而德国是30%,法国是33%。结果是截至2009年末,爱尔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金额的存量达2100亿欧元。另外爱尔兰每年都存在大量的贸易顺差,2009年的贸易顺差是387亿欧元。单单这两项合计就是2487亿欧元,按照2009年平均1.4的汇率折合成美元是3400多亿美元。这已经是基2009年GDP的1.5倍。这还没有计算其经济中本来存在的货币流通,可见爱尔兰的货币流通量达到了多么惊人的地步,要知道日本当年泡沫经济破灭前M2/GDP的比值不过才快速提高到1.2。那么既然爱尔兰有了这么多钱会不会产生泡沫?
    1975年到1994年间,爱尔兰整个国家信贷供应量仅为年度GDP的 40%,而到2008年这一数据飙升为300%。10年间金融机构因大举借债和放贷导致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那么这些钱都流到哪里去了?房地产!
    随着爱尔兰的欧元越来越多,爱尔兰的房产价格随之暴涨,雄居欧洲之巅。从1995年到2007年期间,新房价格增长3.5倍,二手房价格增长3倍,房价对应家庭年收入的比也从4增长到10。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这一数据为17。所以,爱尔兰这些年来GDP的增长主要是靠房地产业创造的。
  1996年,房地产业在爱尔兰GDP中的比重是5%,到2006年这一比重提高到10%(中国的数据是从10年前的3%提高到现在的 14%)。2007年爱尔兰房地产业就业人数的占比较1993年时翻了一倍,达到13.3%。
  但是,是泡沫总会破灭。金融危机发生后,爱尔兰的房地产价格终于顶不住了。房地产顶不住,银行当然就顶不住了。银行顶不住就会出现流动性危机,货币流不动了啊。当2008年爱尔兰房地产市场开始崩盘的时候,爱尔兰政府采取了财政注资银行的解决办法,但是爱尔兰银行的亏损是个无底洞,毕竟爱尔兰的GDP总量实在是太小了。当爱尔兰政府的国债大家都不认可的时候,债务危机就此产生。对爱尔兰的P民们来讲,其失业率目前达到了13.1%。用一个失业的爱尔兰人接受《澳大利亚金融评论》采访时的话说:“I have nothing more to lose。”
  所以,爱尔兰债务危机和希腊危机、次贷危机一样,都是流动性危机。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0 23:17:17 

 

二、爱尔兰危机根源
  
  尽管同属流动性危机,但是爱尔兰债务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的原因略有不同。爱尔兰的危机是金融系统的危机引起的,金融体系的问题不解决,爱尔兰的国债危机就难言解决。次贷危机之后爱尔兰的房地产价格被市场祭出天枫十四郎的一招“迎风一刀斩”拦腰截断,银行面临的是高额坏账导致的破产风险。如果说希腊债务危机只是财政问题的话,爱尔兰面临的却是金融和财政双重问题,解决的办法自然也要复杂得多,恐怕不是单纯的援助那么简单。
  首先,银行系统的坏账很难估计。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留给银行的坏账到今天都没有搞掂,银行坏账的“无底洞”效应可见一斑。尽管爱尔兰的经济总量只是日本九牛之一毛,但是可以预计的是,爱尔兰的援助金额应当不会低于对希腊的援助金额。因为爱尔兰的GDP总量和希腊不相上下,但希腊只是财政危机。
  第二,援助希腊的时候大家都白纸黑字讲清楚了,可以援助希腊财政,但是不能把钱用于救助希腊银行。IMF当时作为调停人和操刀者之一,对银行系统的威力一清二楚。宁可让希腊的银行破产,也不能去填补无底洞。现在有了希腊这个前车之鉴,却要对爱尔兰另行对待,先不说欧洲央行会不会同意,德国同意不同意就是个现实问题。因为明摆着德国还得大出血,救助希腊已经出了一次血了,谁叫德国现在在欧元区一枝独秀呢?现在IMF和欧洲央行、欧盟正在商量,商量完还得和德国、法国这些需要出血的国家商量呢。不好处理啊。前面救助希腊1100亿能不能打住大家心里谁都没底呢。
  第三,爱尔兰这些年发展经济有点抢生意,因为爱尔兰把企业税率定得太低,12.5%。英国没有加入欧元区,但是英国的企业税率也有28%,德国30%,法国更高,达到33%。然后大家一窝蜂都去爱尔兰投资,这分明是“抢钱”啊。因为同一时期欧元区的货币流通量就那么多,钱都跑你那儿去别人自然就缺钱了。大家不在同一条走路线上竞争,自然就会有“不和谐”的声音。事实上德国和法国为首的其他欧元国抱怨了好多年,但是爱尔兰一意孤行,现在有难,德国和法国不拿他一把才怪。现在有传闻说德国和法国打算以此作为援助条件,爱尔兰则立即声明不接受这种有条件援助。这更复杂了。
  但是爱尔兰不救助又不行,他是欧元区成员国,他的流动性出问题,欧元区的流动性都出问题。至少欧洲央行还在爱尔兰的银行有3000亿欧元的贷款呢,这可是欧元基础货币啊。
  所以,爱尔兰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欧元区的财政政策无法统一。财政政策不统一,货币政策独木难支:货币流向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会影响实际货币流通量。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1 21:38:45 

 

三、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源
  
   希腊2009年GDP总量折算成美元和爱尔兰大体相当,也是2200亿美元左右,但是希腊人口比爱尔兰要多得多,大概在1100万人左右。那么希腊债务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呢?
  
   从希腊1991年至2008年的GDP三大构成来看,希腊经济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消费率非常高并且长期存在巨额贸易逆差,当然所谓的“巨额”是相对于希腊的GDP总量来讲的。所以希腊的消费率高是因为希腊P民的消费有相当一部分消费的是进口商品和服务。大家都知道希腊的旅游业相当发达,外国旅客带来的旅游收入自然就转化成了希腊P民进口商品和服务的资金来源。
   无论如何,在长期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的情况下依靠旅游业收入来维持经济运转显然并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贸易不平衡首当其冲的理由就是汇率不合理-本币币值被高估了,因为希腊在欧洲属于欠发达国家。事实上希腊在加入欧元区之前的本币(德拉马克)汇率一直在贬值。1990年1美元兑换159德拉马克,到了1999年变成了可以兑换306德拉马克。如果德拉马克一直贬值下去的话巨额贸易逆差应当可以逐步得到解决,但是不幸的是1999年希腊作为第一批国家加入了欧元区。
   欧元区国家一旦加入欧元区之后就意味着没有了货币政策,在管理本国经济上所能够运用的工具就只剩下了财政政策,也就是说从1999年开始希腊通过汇率的调节来解决贸易逆差的道路被堵死了。欧元区货币统一之后,巨额贸易逆差的存在对于希腊就意味着钞票从不断地从希腊流向其他欧元区国家,希腊P民从1999年开可花的钱越来越少。而且希腊P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种情况的发生。具体就表现为在2002年欧元完全代替各国原有的货币之后,希腊的整体消费率突然下降,并且伴随着政府消费率的上升。希腊P民们果然没有钱花了。
   既然货币政策没有了,就只能通过财政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了。因此从1999年开始希腊政府就通过加大财政支出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无非是加大社保方面的开支来变相提高P民的收入。但是政府消费开支增长的一个前提是财政收入的增长必须能够满足消费开支,否则就只能借钱了。好在欧元区是统一的,大家的钱不分彼此,希腊只要发行国债借钱就可以了。于是希腊就不断地借钱,也不管有没有能力偿还。既然大家的钱不分彼此,我只需要借新债还旧债就可以了。结果到了2009年末,希腊的公共债务居然占到了GDP的126.8%。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2009希腊的旅游收入大幅下降,国债的销售情况也不象以前那么容易了,于是希腊政府就无法偿还当年到期的国债!然后希腊国债此时就变成了“庞氏骗局”。
   同样,希腊的事情欧洲央行不能不管。你要不管,欧元区的流动性都会受到影响,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就会失效。所以这事必须得管,还得管好。
   但是,希腊接受援助就得削减公共开支,于是希腊正在减少公务员岗位、减低员工薪酬、削减低收入者福利等措施。这等于把债务危机的压力由政府转嫁给普通民众,会引起社会的不满情绪。所以大家看到希腊最近罢工抗议事件不断,社会稳定都成了问题。
   最为关键的是,援助希腊并不能改变欧元不断从希腊向欧元区发达国家的流动,无法改变它作为欧元区欠发达国家的事实。除非这种援助成为一种常态,并不能以牺牲希腊P民的利益为前提。所以,希腊的债务危机其实也将会是个无底洞。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1 23:08:40 

 

  作者:faQiu 回复日期:2010-11-21 11:23:21 
    楼主的经济学价值基准总有些问题  
    欧元不可能崩溃,爱尔兰问题只是系统性缺陷释放而已,要是真崩溃的话,那就和希腊葡萄牙一起发作好啦 欧元问题很多,阶段性调整是必然的,接着还有东欧诸国的债务问题要释放。。只要德法的区域优势还在,欧元区的统一的产业协作基础就不会散,欧元区就不会崩溃  
    一个分散动荡的欧洲,只能便宜俄罗斯,那绝不是美国利益所在  
    楼主要想有些学术成就,必须重建一下自己的价值体系了,否则永远沉溺一些转载来的统计细节上
  -------------------------------------------------------------------------
   1、既然你也认为欧元有系统性缺陷,那么欧元为什么不可能崩溃?
   2、产业协作和货币统一是两回事;货币统一和欧洲动荡也是两回事。
   3、楼主没想过要有些学术成就,因为楼主不是干这个的,纯属业余爱好。比如我也喜欢运动,但不等于我想要取得运动成就。
   4、我的经济方法论是:经济必须以数据说话,数据就是经济事实。好比我认为电影的主要表现手段就是画面,而不是文字。
   5、我的数据有一些确实是转载的,因为我不可能所有的数据都去花时间采集。但是关键数据是我自己采集分析的。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1 23:10:57 

 

  作者:陈小布丫头 回复日期:2010-11-21 22:35:45 
    我觉得一样货币统一,即便是崩溃,也得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就如改朝换代一样,怎么样也得几百年。况且欧洲的团结和一体化,对大部分的国家来讲,或者对所有的国家来讲,都是利大于弊的。(恩,这个让我想起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等,哈哈)
  --------------------------------------------------------------------------
   丫头,你说到关键了。秦始皇统一货币是在统一中国之后,欧元是吗?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2 12:37:11 

 

  作者:子月清清 回复日期:2010-11-22 00:26:12 
    楼主写的好,但是楼主也忘记了一点,你既然把欧元看作一个整体,为什么你仅仅关心到了欧元区的希腊和爱尔兰呢?比如中国如果新疆和甘肃出现了地方政府危机,是不是人民币也出现了危机呢?  
     目前欧元是有危机,但是你也想过吗?如果欧元危机持续加大,欧元贬值过于猛烈
  ------------------------------------------------------------------------
   呵呵,我不是仅仅关心希腊和爱尔兰,只是刚开始写到了他们两个,后面还没写呢。
   第二,人民币和欧元不具备可比性,欧元是超主权货币。
   第三,汇率的背后是购买力,欧元危机不等于欧元的购买力会下降,就不意味着欧元的汇率一定会贬值。 

 

作者:headchen 回复日期:2010-11-22 13:29:26 

 

  顶楼主。  
  发表点胡言乱语,可能与楼主的分析思路有关,也可能无关。  
  货币代表权力(主权),是权力的数字化体现,一个组织只有获得了一个经济体范围内最关键的资源的控制权以后,才能有货币额政策的控制权,也就是先现有财政权力(征税权,或者所有权,或者实际控制权),才有货币政策。央行其实是代表财政部发行货币的。财政部发行债券的目的不是因为缺钱,而是为了维持货币的币值和利率。  
  本质上来讲,货币的币值稳定和实际利率(非名义基准利率)是由财政部控制的,而非央行。所以当欧盟没有实现政治一体化时,基本上丧失了货币政策的控制,也就是不能维持币值(它没有办法控制各国政府发行债券的数量)和实际利率(他没有办法控制债券的利率)。  
  从这个角度来看,除非将来欧盟政治上一体化,否则货币一体化肯定崩溃。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2 21:12:58 

 

  但是希腊绝对不是欧元区的个案。西班牙、葡萄牙的情况和希腊的情况极为类似。西班牙人民发展经济的能力和他们在斗牛和足球上的水平绝对不可相提并论。在1999年之前,西班牙的经济发展十分稳定,没有伤筋动骨的硬伤。但是从1999年加入欧元区之后,西班牙的贸易均衡迅速被打破,1999年当年就出现贸易逆差。随着欧元在2002的全面使用,西班牙的贸易逆差就如黄河决堤,一发而不可收拾。既然货币是统一的,那么也就意味着在西班牙流通的欧元开始源源不断地向德国、法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流动。货币政策没有了,那就只能通过财政政策来解决。财政没有钱就得发国债。于是乎到了现在,西班牙的主权债务余额居然占到了GDP总量的67%。要知道西班牙和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2009年西班牙的GDP总量是1.46万亿美元,乘以67%就是9800亿美元,折合成欧元可就是7500亿欧元。现在的水平比7500亿欧元更多。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西班牙的公共债务,并没有计算西班牙在欧元区的私人领域的债务。有消息称西班牙私人领域的外债也有数千亿欧元甚至接近一万亿欧元。
   现在西班牙的主权债务距离成为“庞氏骗局”也为期不远了,届时欧洲央行、欧盟和IMF要不要救助?不救助,西班牙明摆着经济要崩溃;如果要救助的话,西班牙可不是区区几百亿欧元就能够打发得了的,至少得用希腊的援助金额乘以6。所以,西班牙未来才是欧元区真正的“无底洞”。欧洲央行、欧盟和IMF救助得起吗?
   葡萄牙目前已经基本丧失了从金融市场发行国债融资的能力,也许葡萄牙的主权债务危机会先于西班牙爆发。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2 23:01:59 

 

四、欧债危机的本质-欧元危机
  
   既然前面分析了欧元区欠发达国家的问题所在。那么是不是欧元经济区最发达的国家德国就能够从统一货币中受益呢?既然德国是欧元区经济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就意味着欧元从欠发达国家源源不断地向德国流动,德国的欧元渐渐趋于泛滥。这种泛滥会造成两个后果:
   1.德国存在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风险。
   2.德国金融体系不断向欠发达国家反哺,比如购买希腊和“两牙”的国债,或者向爱尔兰这样低企业税率的国家投资。再就是“放血”救助欠发达国家。
   前者损害德国的经济;后者德国成了“救世主”,并且德国银行体系出现坏账的风险越来越大,欠发达国家只需要躺在地中海的沙滩上一边晒太阳一边欣赏沙滩上的波涛汹涌无边风月。德国银行贷款余额已经是其2009年GDP的1.5倍都多了,德国凭什么啊?不过欧元区经济的问题也证明一个真理:不存在损人利己的生意,生意各方只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看似风光无限的超主权货币欧元,恰恰成了欧元区经济最大的问题。这一问题让我想起了400年前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做的那场著名的实验。当科学巨匠亚里士多德的重力理论深入人心的时候,伽利略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逻辑本身就存在着无法解释的矛盾。
   首先两个大小铁球绑在一起的落地速度快的拖慢的,慢的拖快的,因此绑在一起落地的速度一定介于大铁球和小铁球落地速度中间。但是两个铁球绑在一起的重量又大于大铁球,那么落地速度一定比大铁球落地还要快。既然同时推理出两个矛盾的结论,就说明原来的理论就不成立。
   我之所以提及“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是因为“欧元之父”蒙代尔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理论:一是“不可能三角”;二是“最优货币区域”。但是这两个理论恰恰也在逻辑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蒙代尔在欧元上的地位也非常类似于当年的亚里士多德。
   “不可能三角”认为:资本自由流动、货币完全独立、固定汇率三项目标中,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实现两个。比如香港,汇率是固定的,资本也可以自由流动,但是香港的货币政策不独立。原来实行固定汇率的东南亚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经济之所以出问题就是想同时实现三个目标,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鉴于这里不是讨论他的这个理论成立与否,因此就此打住。我们知道的是欧元诞生的依据恰恰就是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域”理论,他也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殊荣。但是问题在于欧元的施行正好是要将他的“不可能三角”变为可能。
   欧元区的货币统一就相当于把16国的汇率固定并且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不可能的任务”已经实现了两项,那么,欧元就一定会丧失独立性。丧失独立性,就意味着欧元既无法控制总量,也无法控制流向,这样的货币一定不会长久。
   希腊和“两牙”相当于固定汇率下币值被高估,和实行固定汇率时的东南亚国家、拉丁美洲国家一样,所以也和那些国家一样发生了债务危机。西班牙的经济数据最为典型:在加入欧元区之前,人家好好的;一加入欧元区,立马晕头转向找不着北。德国相当于固定汇率下币值被低估,相当于坚持拒绝汇率浮动时的日本,只不过德国目前还没有把钱用于炒作资产。爱尔兰的问题相对比较特殊,属于不走正道。
   欧元危机在事实上是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的重演。1979年欧共体就把成员国的汇率给锁定了,结果是英国和意大利的经济越来越差,德国的经济越来越火。德国当时面对东西德统一经济过热的现象一加息,欧洲货币体系就分崩离析了。而当时的固定汇率机制恰恰就给了索罗斯们赚钱的天赐良机。今天,有消息称索罗斯携带90亿美元来到了香港,不知道是谁又给索罗斯们制造了机会。有人非要送钱给大家,难道索罗斯们还怕钱烫手不成?
   所以,欧债危机在本质上是欧元的危机。欧盟、欧洲央行和IMF实施救助计划,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因为这种救助将会永无休止。要求希腊、爱尔兰和“两牙”从扩张性财政政策转变为紧缩性财政政策,则要以牺牲P民们的“既得利益”为代价,这自然会产生社会稳定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一危机,只有两个途径:一是欧元区国家统一;二是欧元崩溃欧元区瓦解。如果我说欧元区国家要统一成一个国家,大家觉得可能吗?如果不可能,欧元只有瓦解一条路可走。早一天瓦解,欧元区国家都早一天解脱。这一天应该不会遥远。很可能10年之后,欧元就会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传说: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3 15:32:45 

 

五、欧元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
   在我们对欧元进行重新审视的时候,英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长期以来始终在对待是否加入欧元区问题上保持了高度的谨慎。英国的谨慎,固然有英国民众反对的因素,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今年5月份下台的首相布朗。
   1997年,布朗开始担任英国的财政大臣。面对欧元区的即将建立,布朗一直坚持只有当英国与欧元区国家的经济达到同步的时候,英国才具备加入欧元的条件。并且他提出了5个标准作为英国是否加入欧元区的决策依据:
   1.英国的经济周期与经济结构能否与欧盟国家在单一利率下达到趋同?
   2.能否为英国经济提供足够的灵活性,使之能够应付各种变化?
   3.能否为外国长期投资提供更有利的环境?
   4.能否维持并增强英国金融服务业在全球的地位?
   5.能否增加就业?
   并且在英国历次是否加入欧元的决策中,布朗曾经准备了2000页的评估报告、5个标准和18个细节。布朗此人,人才武功,绝对不在伯南克之下。
   我个人认为布朗的这5个标准,英国永远不会达到。因为首先第一条就永远不会达到(个别时期会达到)。利率作为调节货币总量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一定要随着经济增长速度而调整。而经济的波动无论如何是难以避免的。
   而这5个标准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第5个标准:增加就业。经济本身我觉得就是个手段,它的目的只能是让广大人民或者P民的物质生活过得更好,至少不能过得越来越差。而这一目的的直接体现就是就业,因为失业本身就意味着无论你如何努力,总有一部分人的物质生活过得越来越差。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所以,欧元也好,美元也好,宇宙元也好,和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来比,都是浮云。同样,GDP也是工具,也是浮云。希腊、爱尔兰和“两牙”的GDP都那么高,美国的GDP也那么高,经济不照样出问题吗?
   所以,发展经济的唯一目的,只能是提高就业和缩小各种经济差距。而不是什么GDP。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5 00:15:47 

 

  作者:爷就是李刚 回复日期:2010-11-24 23:33:34 
    欧洲诸国的想法,是先经济同步,完成一体化,然后进行政治融合。  
    现在经济一体化受到 很大打击,其原因恰恰是经济政策不能完全同一。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有一点类似瓷器国,就是经济合作优先。随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深入, 猛然发现,行政体制的差别,已经成为经济一体化的阻碍。  
    反看瓷器国,一直用所谓的经济改革带拖延行政体制, 如今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搞不动了。
  ---------------------------------------------------
   到位,赞。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5 15:34:35 

 

  (二)经济绝非零和博弈
  
   自产业革命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之后,人类真正进入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不过区区100年的时间。我个人认为在这100年中人类社会在经济方面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明确了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在这一目的明确之前,人们社会付出的代价就是无数次的经济和社会动荡。因为人们在反复的经济动荡中发现:经济在本质上是共赢博弈而绝非零和博弈,任何一次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的标志就是零和博弈的出现。让经济学家们至今都无法解释的1929年大衰退是这样,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的两次经济危机也是这样。
   要避免经济运行出现零和博弈的唯一工具就是货币,因为货币代表着购买力,代表着对财富的占有程度。所以实现经济共赢的目标只有一个:让货币尽可能地流动起来;或者说让货币在持续尽快流动。因此这就要求一个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要适当,流向要平均。
   首先金本位制无法满足货币总量的要求,货币的流动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人类社会摒弃了金本位制转向了纸币。因此说金本位制是“野蛮的遗迹”一点都不为过。
   其次,任何一个经济体即使保证了货币的总量适当,但是如果不能为货币流动到每一个人手中提供制度上的保障的话(当然结果上只能是相对平均或者相对公平),货币的流动也同样不可持续。因为货币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会导致大多数人手中的货币越来越少,出现所谓的“流动性陷阱”。一个经济体如此,多个经济体也是如此。
   我再一看一下上述常识能否解释历次经济危机。
   1.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
   1929年之前大家都实行金本位制,首先货币总量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其次1929年之前是垄断组织一步一步形成并发展到了几乎变态的地步。开始只是卡特尔,不过是基本的攻守同盟而已。然后逐步发展到辛迪加、托拉斯,最终发展到康采恩,并且形成国际化的垄断组织。当垄断组织发展到如此变态的地步的时候,财富的分配自然就越来越失去平衡。
   那么,一方面是货币总量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是货币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大家可想而知货币的流动性会问题发展到多么严重的地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次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到目前为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所以,当时危机爆发之前一方面表现为P民们可花的钱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银行系统的流动性泛滥导致股市却越来越火爆。P民们没有钱消费,当然就会出现凯恩斯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的结论。
   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新政所能够采用的根本手段,当然只有通过政府投资手段来使P民们重新获得货币(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凯恩斯主义),同时开始从制度上打击垄断组织。当然重新使合格的银行开业是必须地。当时美国的基础设施的现状也给了政府投资以充足的空间。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货币重新正常流动起来。
   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也是通过政府投资的手段来解决就业,而且德国居然很快就使得P民们从严重失业的状态恢复到几乎充分就业的状态。但是德国和意大利的资源配置方面不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是准备发动战争。
   所以,垄断组织导致的财富不均和金本位制的货币总量问题是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的根本原因,这次危机是必然的,是经济规律报复的结果。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5 21:59:58 

 

  2 .七十年代至今的经济危机
   七十年代至今共计发生过四次代经济危机。
   二战之后,各国确定世界货币体系,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实是金本位制的延续而已。无论是美元和黄金挂钩也好,固定汇率也好,主要经济体在这种货币体系下既无法管理货币的总量,也无法管理货币的流向,崩溃是早晚的事情。我个人觉得假如不是因为二战参战范围太广,各国都面临着大规模的战后重建任务的话,这一体系的崩溃时间一定会提前。因为金本位制的缺陷实在是太大。所以浮动汇率自然就成为主流了。这是七十年代至今的第一次经济危机。
   在法币时代到来各国实行浮动汇率之后,大家对浮动汇率这玩意心里还没有底,或者因为惯性的原因,大家多多少少还都在坚持以前的做法,只不过把美元当黄金对待。事实上 1985 年各主要经济体基本上对纸币这玩意的使用都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并且都意识到通过管理好货币的平均流动或者平衡流动,从而在制度上公平地分配财富才能避免出现零和博弈的双输结果。因此这一时期,主要经济体都开始将建立福利社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尽管日本战后也确立了福利社会的方向,但是在广场协议之后只有日本坚持在干预汇率,干预汇率的结果自然是货币超发,而货币超发却会损害货币的平衡流动,因为多发的货币无法进入到正常的经济循环当中。这种做法已经和日本“国民经济倍增计划”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当时主要经济体的作法是低估本币,既影响自己也影响他人。当然广场协议改变了这一局面,却没有改变日本的作法。这是八十年代的经济危机。
   到了九十年代,欠发达国家们仍然没有认识到经济发展的本质,坚持实行固定汇率。因此这些国家不是通缩就是通胀,外加债务危机。货币总量始终控制不好,经济怎么发展?所以在九十年代拉丁美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就成了国际经济舞台上的“绯闻主角”。不吃一堑,难以长一智啊。拉丁美洲国家不仅管理不好货币总量,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也管理不好货币的流向,经济发展乱七八糟自然是理所当然。不过九十年代的债务危机国家的问题是本币高估,因此并没有对主要经济体的流动性产生太大的影响。
  2008 年至今发生的这次危机在本质上和八十年代的那次危机并无二致,只不过主角换成了新兴经济体,同时日本一如既往地死不悔改。
   但是七十年代之后世界经济危机的重要特点就是在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上远远没有达到 1929 年大萧条的水平。2008年以来的这次危机严重程度在金融市场的表现上并不亚于1929年那次,因为2005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之表现可谓牛气冲天,2008年下半年危机爆发之后其价格走势也可以用雪崩来形容。主要经济体的股市表现和1929年前后也非常类似。但是这次危机的影响和1929年的萧条相比实在小巫见大巫。背后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
   一是法币或者纸币本位下解决了货币数量问题,当货币流动出现问题时,政府可以调节货币数量。而在金本位制下,货币数量是硬伤,单纯地在流向这一个管道上使劲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是主要经济体的福利社会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垄断在主要经济体已经被法律所禁止;大部分新兴经济体也正在向福利社会的方向努力;所以各国货币的平衡流动已经在制度上得到了保障。
   上面两个特点,保障了经济危机的后果不至于恶化。所以,在这100年来,经济危机的本质是货币流动的危机,而不是什么资本主义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许,当经济发展开始确立了货币均衡流动的目标时,资本主义阶段可能已经被跨越或者正在被跨越。因为,资本已经发现经济最终只能是双赢博弈。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25 22:11:17 

 

  作者:gaoce227 回复日期:2010-11-25 21:52:05 
    其实,这应该就是小国家的弊端,任何问题没有缓冲的余地,像俄罗斯当年的危机应该也挺严重的。但还不是找挺过去。对于欧元来讲,这是一个大范围的区域性货币,要说崩溃,有点悬。 欧盟不是白给的。
  ------------------------------------------------------------------
   俄罗斯当年是分开,欧元区是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