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有毒吗:毛泽东病危时仍在读书 临终前坚持读了7分钟(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30:33

毛泽东病危时仍在读书 临终前坚持读了7分钟(图)

发布者:乃馨 来源:新浪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到1976年,他更加憔悴、苍老,说话很吃力,只能从喉咙里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肺心病也在困扰着他,他已完全不能自己进食,只能在鼻子下面插着氧气管和鼻饲管,以此维持着生命的最后一丝绿色。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读书的精神也丝毫未减,追求知识的愿望也不见低落,仍然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天天读书。1976年的毛泽东读书、办公基本上都卧床进行。他让工作人员找出他平时喜欢读的书,放在大木床上。一堆堆散发着阵阵墨香的书籍,陪伴着他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就这样,他卧床重读了部分《二十四史》、《鲁迅全集》以及其他书刊,如《考古学报》、《历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等杂志。

1976年8月就是毛泽东辞世前半个他突然向工作人员提出要看《容斋随笔》。但书架刚刚调整过,工作人员一时找不到只好向北京图书馆特借室求助。

北京图书馆特借室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专门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查找图书成立的办事小组。35分钟后,北京图书馆特借室传来了好消息:已从柏林寺书库找到大字本《容斋随笔》。柏林寺书库在北京东城区北桥附近孔庙东侧,距中南海约8公里。10点50分,大字本的《容斋随笔》就送到了毛泽东病床前。

然而当时毛泽东已无法独自阅读这本书,他的手颤抖得厉害,没有了力气,但还是想自己捧着书来看。此情此景,令工作人员不禁热泪长流。最后,还是由工作人员坐在床头,捧着这本书,为毛泽东一页一页地读着书中那无数精彩的篇章。同年8月30日,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容斋随笔》大字本也赶印了出来。8月31日,这本书就送到了毛泽东的住地。此时的毛泽东已经病情危重,再也不能读这部还散发着油墨香的书了。

根据当时为毛泽东管理图书的徐中远记载毛泽东生前要的最后一本书就《容斋随笔》(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时间是1976年8月26日

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5时50分,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共读了7分钟

毛泽东最初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容斋随笔》还不太清楚,但从他1944年7月28日给谢觉哉的信里可以知道,他当时手里已经有一本《容斋随笔》了。当时信中这样写道:“《明季南北略》及其他明代杂史我处均无,范文澜同志处或可找得,你可去问讯看。《容斋随笔》换一函送上。其他笔记性小说我处还有,如需要,可寄送。”谢觉哉是湖南宁乡人,与毛泽东是老乡,在延安的中共高层领导人物中,他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修养最高的干部之一。范文澜则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当时正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主要是从事著述工作。两个人都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朋友。

信中提到的《容斋随笔》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撰写的一本涉及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及当时掌故、人物、世风等的笔记,实际上是“随笔”汇集。该书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五集。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掌故、读书时受到的启发或产生的灵感随手记下,时而还品头论足、议论风生,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炉,读起来令人轻松愉快,毛泽东一生对此书爱不释手。在战争年代毛泽东丢失了不少书籍,但这本书同他读过的马列著作、哲学书籍、鲁迅全集等书刊一直带在身边,后来辗转到了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时也不忘带上心爱的《容斋随笔》。如前面提到的1959年10月23日外出带书目录中就有《容斋随笔》、《梦溪笔谈》等自宋以来的多种笔记小说。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先后两次要过《容斋随笔》。一次是1966年11月,这次是让把他以前看过的那部《容斋随笔》两函14册全部送上。一次是1967年9月23日,这一次要的不是全书,只要了《五笔》两册。到了20世纪70年代,他还几次看过《容斋随笔》。

看到他老人家留下的单腿眼镜、放大镜、大本书,我们会想起他在延安的一段演说:“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么就要学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他以自己的实践,实现了五十多年前的诺言,直到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永远地告别了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涯……

读报探索源自:http://www.hlbrdaily.com.cn/news/71/html/7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