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的瘦JJ:1360名开国将军平均年龄是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51:40

1360名开国将军平均年龄是多少?

                                          王南方   (2011-04-17 )

   1360名开国将军平均年龄是多少?

核心提示:开国少将平均年龄43.18岁,其中最年轻的是曹达诺夫·扎依尔,授衔时只有35岁。其中,50岁以上的少将共有85人,38岁以下的少将共有90人,而40岁至50岁之间的少将占主流,他们年纪正轻,精悍英勇,战功突出,为将军中的基础力量。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共授予少将军衔798人,其中:

副兵团级少将1人,贺晋年。准兵团级少将3人,解方、袁也烈、段苏权。正军级少将107人,副军级少将215人,准军级少将345人,正师级少将125人,无军队级别2人——汪东兴、黄正清。

据授少将军衔的798人名单统计,军级少将占少将总数的83.6%,正师级少将占少将总数的15.7%。说明军级干部授予少将的占主流,少数优秀的正师级干部也进入少将行列。

从1955年底到1958年下半年近3年时间里,又先后授予周子祯、慕生忠等9人少将军衔。这样,整个50年代,解放军共授予少将807人(首次授衔798人,补授9人)。

这807名少将,平均年龄43.18岁。其中最年长的是史可全,授衔时63岁,最年轻的是曹达诺夫·扎依尔,授衔时只有35岁。

其中,50岁以上的少将共有85人,占少将总数的10.5%;38岁以下的少将共有90人,占少将总数的11.2%。而40岁至50岁之间的少将占主流,他们年纪正轻,精悍英勇,战功突出,为将军中的基础力量。

1961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的人员共214人,授衔4人。

1962年授予少将军衔3人,1962年晋升少将军衔9人,1963年授予少将军衔3人。

1964年授予和晋升少将军衔的共320人。

这样,1955年至1965年,全军首次实行军衔制lO年间,共授予、补授、晋升少将军衔1360人。

上述1360名开国少将,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分布于解放军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和华jE军区部队。他们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经历了100多次大小不同的战役,为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立下了赫赫战功。与此同时,解放军中一批著名的王牌军和主力师形成,也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军级和师级将领。

             全军优秀少将军长和军政委,年轻有为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全国各大战略区部队进行统一整编,共辖57个军,除兼职和缺额,共有110位军长和政委。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时,其中14人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14位被授予少将军衔的首任军长和政委,在全军少将的行列里是很优秀的,他们在1949年的具体单位和职务是:第二十八军军长朱绍清、第二十九军军长胡炳云、第三十军军长谢振华、第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第四十九军军长钟伟、第六十五军军长邱蔚,第十三军政委刘有光、第十五军政委谷景生、第二十四军政委廖海光、第二十八军政委陈美藻、第三十一军政委陈华堂、第三十五军政委何克希、第四十六军政委李中权、第五十军政委徐文烈。

钟伟被称为“中国的巴顿”,是形容他喜欢打仗,也会打仗。在红军时,他就担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年仅21岁。解放战争中,钟伟得到林彪和罗荣桓的欣赏,提拔得很快。1948年3月,第四野战军成立第十二纵队,钟伟直接由第五师师长晋升为该纵队司令员。这在第四野战军乃至全军都是绝无仅有的。

钟伟向来胆大,心细,而且善于动脑筋。最负盛名的一仗是1947年春天,东北民主联军三下江南,在吉林靠山屯打国民党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当时钟伟奉命率第五师南渡松花江,准备经靠山屯东进德惠配合兄弟纵队在大房身围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一部。部队到了靠山屯,发现有一个团的敌军正在往德惠方向撤退。钟伟随机应变,在与其他领导发生分歧的时候。果断抓住战机,坚决打击这一坨敌人。

后来,林彪给钟伟接连发了3份电报,内容都是让他立即东进。但钟伟不为所动,因为他围住了敌第八十八师一个团,又吸引敌第八十七师赶过来增援。他一面组织战斗,一面向林彪报告战局变化的实际情况,并回电说,我师在靠山屯守点,请林总调兵打援。一向执著的林彪终于被钟伟的执著所动,他改变了决心,命令第一、二、六纵向靠山屯疾进,集中主力歼灭该敌,对大房身的敌人转为监视。最后,东北民主联军一举歼灭靠山屯之敌,取得了三下江南的全胜。

钟伟违令调动了林彪,林彪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在一次会上说:“要敢于打没有命令的胜仗,就像钟伟在靠山屯那样。”

谢振华1934年18岁时,任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四团政委,参加了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前夕进行的高虎脑和万年亭两大喋血阻击战。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史》记载:“敌主力向高虎脑主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先以10多架飞机轮番轰炸,接着以火炮轰击,而后,以步兵密集队形发起冲击。红十四团在团长姚酷、政委谢振华率领下,从右翼向北对敌实施突击,一举将敌击溃。…谢振华率红十四团一部由万年亭西北向敌侧后冲击。”“敌几次进攻受挫后,即紧收阵脚,在进攻出发阵地筑垒待援。”“此役,红军给敌以重大杀伤。”

抗日战争初期,谢振华先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委,后任总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940年,谢振华被派往苏北敌后工作。在苏北先任八路军第五纵队组织部部长兼敌工部部长、新四军第三师第二十四团团长兼政委。在八滩战斗中,谢振华用火攻战术,率部消灭日军一个中队和伪军一个大队,被称为苏北盐阜地区1943年反“扫荡”斗争的三次胜仗之一。

1948年,谢振华升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代理司令员,年仅32岁。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在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中,谢振华率部从东北面插入阿湖镇,迅速攻占新安镇地区,从两翼向敌军展开进攻,切断了徐州至海州的铁路,阻击敌军向徐州靠拢。战役第二阶段,谢振华的第十二纵队率先攻占了徐州飞机场,切断了敌人逃跑的空中通道。战役第三阶段,在围歼杜聿明集团战斗中,第十二纵队的当面之敌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邱清泉第五军。攻坚中,第十二纵队消灭了第五军1个团。 

1949年2月,第十二纵队改称解放军第三十军,谢振华任军长,率部强渡长江,解放上海。渡江战役中,谢振华以部分兵力先扫除国民党军在江北岸的东西梁山桥头堡,控制了渡口,封锁了江面,保证部队顺利渡江。上海战役中,谢振华率第三十军四昼夜急行军200多公里。在浦东川沙地区急袭围歼敌第五十一军,俘虏敌军长王秉钺,创造了以一个军歼敌一个美械装备军的模范战例。粟裕闻讯,高兴地说:“三十军首战告捷,可喜可贺。”

除了上述这些优秀的军长和军政委之外,还有不少优秀的副军长、军副政委、军参谋长和军政治部主任,他们全力协助军政主官打造解放军战斗力强的王牌军,也成为著名的开国少将。如陈外欧、张希钦、左齐、李文清、孙超群、张文舟、黄忠学、高厚良、郑国仲、杨国宇、刘华清、李开湘、廖冠贤、余洪远、戴润生、肖元礼、裴志耕、陈明义、张廷发、高志荣、刘涌、赵一萍、梅嘉生、谢云晖、赵俊、詹化雨、邓少东、熊应堂、陈宏、张秀龙、汤光恢、仲曦东、欧阳平、肖锋、吴嘉民、段焕竞、姚运良、沙克、李福泽、唐凯、刘其人、高体乾、黄鹄显、段德彰、黄炜华、何廷一、熊伯涛、石志本、桂绍彬、鲁瑞林、郭林祥、方升普、易耀彩、唐子安、马龙、徐德操、肖文玖等。

  朝鲜战场上涌现出来不少著名的军长和军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朝鲜战争爆发后,从1950年1O月起到1953年3月止,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有27位军长先后入朝参战,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师长走上军级领导岗位,用落后的武器装备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血战厮杀。经受了现代战争条件下同世界强敌作战的考验和锻炼,提高了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及军事理论水平,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其中涌现出了不少著名的军长和军政委。他们中有:

第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第二十七军军长彭德清、第六十五军军长肖应棠、第六十八军军长陈仿仁、第二十三军军长钟国楚、第六十七军军长邱蔚、第二十一军军长谢振华、第五十四军军长丁盛、第一军军长唐金龙、第十六军军长潘焱、第四十六军军长肖全夫、第十五军政委谷景生、第四十七军政委李人林、第二十六军政委李耀文、第一军政委颜金生。 

傅崇碧在第五次战役中,率志愿军第六十三军一举突破临津江,重创英军第二十九旅格洛斯特营。紧接着,傅崇碧率部乘胜前进,在北汉江激战两夭,强行突破汉江。这时,第一八九师捉获美军俘虏,得知美军欲切断志愿军在汉江以南退路的企图,第一八八师也报告友邻部队已经回撤。傅崇碧果断下令撤退,避免了部队遭受损失。 

第六十三军刚刚撤过北汉江,就奉命在涟川、铁原地区进行防御作战。傅崇碧后来回忆说,这是我经历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激烈、最残酷的一场战斗。在铁原宽达25公里的正面上。傅崇碧率部挡住了美军4个主力师、1600多门火炮和400辆坦克及许多架次飞机的-猛攻。 

经过10天血战,第六十三军以血的代价,完成了铁原阻击战的任务,为志愿军迅速建立三道防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战斗结束后。许多战士身上只剩下一条裤衩和一支没有子弹的步枪,傅崇碧也瘦725斤。

解放战争时期,傅崇碧是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旅政委,旅长是邱蔚。在著名的石家庄战役中,第十旅从东面突破城垣,连续打退守敌第九十四团在坦克掩护下的7次反扑,并迅速向铁路以东市区发展。经过激烈的巷战,傅崇碧指挥第三十团的一个连闯进敌师指挥部,活捉了敌第三十二师少将师长兼石家庄警备司令刘英。为了减少伤亡,傅崇碧对刘英说:我代表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命令你,立即写信让你的部队投降!刘英竟不理睬。傅崇碧便用手枪对着刘英的脑袋,不写就枪毙你!刘英这才不得不写。这样,智勇双全的傅崇碧为加速解放石家庄作出了重要贡献。

彭德清在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率志愿军第二十七军为第一梯队,由北偏东向长津湖机动。1950年11月27日,东线战区普降大雪,气温降至零下30度到零下45度,彭德清率军主力隐蔽进入柳潭里、新兴里以北地区,完成了进攻准备。当日黄昏,第九兵团各部按预定部署发起反击,迅速完成了对长津湖地区之敌的分割包围。从正面进攻的第二十七军也完成了预定任务,但伤亡不小,而且部队的冻伤减员更大,竟达全部减员数的三分之一。

28日全天,被围美军全力反扑,第二十七军各部在饥寒交迫、非战斗减员剧增和装备低劣的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迎战在航空火力和优势地面炮火掩护下的美军部队。战斗最激烈的是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包围着美军中最为凶悍的陆战第一师。 

11月30日,第二十七军主力和军属炮兵。从四面八方同时向新兴里之敌猛烈攻击,激战到次日拂晓,将敌压缩至狭小地区。伤亡惨重的敌人待援无望,便在40多架飞机掩护下,以10多辆坦克为先导,沿公路向南突围。志愿军奋勇追击,沿途围追堵截,将该敌全部歼灭。敌第三十一团团长麦克劳恩上校被击毙,接任团长指挥的弗恩中校等一部分美国兵被淹死。 

至此,美军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一团、第三十二团第一营和师属第五十七炮兵营共1个加强团的兵力,全部被第二十七军歼灭。美军第三十一团团旗也被缴获。这是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歼灭的唯一一个美国陆军团级建制部队。

与此同时。彭德清率领第二十七军给有160余年建军历史的美海军陆战第一师以沉重打击,陆战第一师伤亡1.1万人,为前所未有的损失。彭德怀闻讯,立即发贺电:“嘉奖第九兵团,嘉奖第二十七军。”彭德清1952年10月回国。1954年调入海军,任华东海军副司令员。

肖应棠在第五次战役中,率志愿军第六十五军担任兵团第二梯队。第一阶段作战,由于强渡临津江时遭敌军炮火和飞机轰炸,伤亡较大。渡江后第一九三师攻占弥陀寺,第一九四师攻占武建里以南各个高地。先头部队进至汉城以北与敌形成对峙并激战。第二阶段作战,第六十五军向汉城攻击,被敌所阻,与敌反复争夺阵地。在白洋里血战42小时。歼敌500余人。在佛岩山,面对4倍于我之敌的进攻,部队顽强作战,歼敌350余人。苦战五龙洞,歼敌980余人。

全军向北转移,第六十五军担任机动防御,在汉城至抱川公路、加郎山、国赐峰顽强抵抗,坚守南峰砚四昼夜,消灭敌人780余人。第六十五军还在涟川东山233.2高地、玉女峰、三串里进行阻击,完成了机动防御作战任务。而后,在阵地战阶段担任守卫开城的重要任务,表现较好。 

著名作家巴金在该军第一九四师体验生活,以某连七班在212高地英勇歼敌两个连的阻击战为背景。创作了小说《团圆》。后来,电影工作者又以《团圆》为主线改编为电影《英雄儿女》。 

肖应棠指挥第六十五军经过两次扫荡作战,紧缩敌我缓冲地带,控制了有利地形,使阵地扩展280平方公里,并在500平方公里范围内构筑了防御阵地体系。六十五军在防御作战中,开展狙击手、游动炮、侦察与反侦察、伏击与反伏击等战斗350余次,歼敌3882人。1951年10月,第六十五军在攻击与防御的拉锯战中,激战五昼夜,毙伤美、韩军2600人。朝鲜停战后,肖应棠调任志愿军副参谋长,1958年最后一批撤离朝鲜。

                  第一野战军主力师及著名少将 

第一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举行了榆横、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三边、榆林、沙家店、延清、宜川、西府、澄邻、荔北、1948年冬季、1949年春季、陕中、扶眉、陇东追击、兰州、宁夏、河西、陕南陇南等20多个战役,并促使了新疆和平解放,还与其他野战军协同进行了平绥、晋北、大同集宁、张家口、吕梁、中原突围、运城、汾孝等8个战役。 

第一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当推第一军第一师、第六军第十七师、第一军第二师、第二军第四师、第三军第七师。

其他主力师为第六军第十六师、第二军第五师、第三军第九师、第七军第十九师。

后起之秀是第四军第十一师。 

涌现出来的著名少将有罗坤山、傅传作、程悦长、唐金龙、吴予杰、吴宗先、徐国贤、郭炳坤、颜金生,梁仁芥、杨嘉瑞、朱声达、王赤军、黄振棠、袁学凯、李书茂、曹光琳、曾涤、朱绍田、张新华、龙福才、范忠祥、郭宝珊、关盛志等。

第一野战军的上述主力师及其著名少将,在抗日战争时期归贺龙指挥,在解放战争时期归彭德怀指挥。

第一军第一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五八旅。该旅重要骨干罗坤山在红四军时担任过贺龙的警卫排长,在八路军第一二0师时担任过贺龙的警卫营营长。他的特点是认真谨慎,机智顽强,很有头脑,深得贺龙的喜爱。解放战争时期,罗坤山担任第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团团长,是旅长黄新廷和旅政委余秋里的爱将。1948年9月,罗坤山升任三五八旅副旅长,成为黄新廷和余秋里的副手,在该旅参加的诸多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2月,第一纵队第三五八旅改称解放军第一军第一师,罗坤山先后任该师副师长、师长。抗美援朝期间,他又作为志愿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率部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和夏季进攻战役。

第六军第十七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新编第四旅。该师的前身部队是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部分红军骨干发展地方武装扩充的新编第一团,程悦长任团政委。

在著名的香城固诱击战中,程悦长奉命以一个营钳制增援之敌,以两个营切断敌之退路,为此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八路军总部授予新一团“模范朱德青年团”称号。后来,新一团改称第十六团,程悦长先后任该团政委、团长。1943年,第十六团在赴延安途中,路经韩略村时,在王近山指挥下伏击日军战地参观团车队,歼敌将佐尉官120余人。毛泽东称赞说这是一场硬仗,表扬了第十六团的战斗作风。打得好,很灵活,要发扬下去,不要失传。 

解放战争初期,程悦长先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参谋长、旅长。延安保卫战时,新编第四旅抗击敌人毫不含糊。程悦长又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和沙家店等著名战役。西府陇东战役中,新编第四旅在陇东的南家李庄,及时填补了警备第三旅未到位而造成的空隙,抗击一整天,避免了全军的损失。新编第四旅被彭德怀称为是出了大力的,尤其称赞陔旅第十六团,能攻能守,屡建战功。

程悦长喜欢研究战法,他发明了“膏药战术”,即首次进攻没有成功,但有一部分部队已攻到敌人脚下,先不让这些部队撤下来,他称之为“在敌人眼皮底下贴上一片膏药”,为下一次进攻创造条件。第十七师在攻克蟠龙和兰州战役中都成功运用了这一战术。在攻占兰州营盘岭时,第十七师担任主攻。师长兼政委程悦长以第十六团改称的第五十团负责攻击敌人主阵地三营子,第四十九团首先攻歼汤家湾和三营子上庄前沿阵地之敌,为第五十团攻占三营子主阵地扫清了道路。1952年,程悦长升任第六军军长。

                第二野战军主力师及著名少将

第二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举行了上党、邯郸、桐柏、中原突围、同蒲路南段、陇海路、定陶、临浮、巨野、鄄城、滑县、吕粱、巨金鱼、豫皖边、豫北、晋南、鲁西南、张家店、高山铺、豫西、伏牛山、邓县、襄樊、郑州、应城、樊城、荆门、陕南、成都、西昌、昌都等30多个战役,并促成了西藏和平解放,还与其他野战军协同进行了运城、吕梁、汾孝、洛阳、大别山反围攻、宛西、宛东、豫东、淮海、渡江、广东、广西、滇南等13个战役。 

第二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当推第十二军第三十六师、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第十六军第四十六师、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第十八军第五十二师、第十四军第四十师、第十军第=十九师。 

后起之秀是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

其他主力师为第十三军第三十八师、第十六军第四十七师、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第十七军第四十九师、第十军第二十八师、第十九军第五十五师、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 

涌现出来的著名少将有肖永银、周学义、赵兰田、杨俊生、李德生、崔建功、吴忠、尤太忠、向守志、周发田、徐其孝、查玉升、何正文、汪家道、符先辉、杨树根、陈忠民、童国贵、邢荣杰、黎锡福、刘丰、张显扬、齐丁根、李觉、胡华居、金绍山、魏洪亮等。 

第二野战军的上述主力师及其著名少将,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归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 

第十二军第三十六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八旅。肖永银一直担任第十八旅旅长。在纵队改称军时,旅也扩编为师。这时,肖永银升任第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由于聪明伶俐,肖永银14岁时就当了司号长。因为战斗勇敢,他深得首长喜爱。肖永银对首长更是忠心耿耿,西路军西征失败,他拼死保护军首长程世才、李先念突围。抗日战争时期,肖永银又成了刘伯承、邓小平的爱将。肖永银打仗爱动脑筋,他当营长时,偷袭大杨庄夺山炮,被刘伯承称赞为“一次艺术的战斗”。

肖永银最出名的一战是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汝河之战。当时前方从油坊店到汝南埠一线全被敌人占领。后有追兵,形势非常严峻。肖永银命令先遣队乘船过河,抢占河堤,掩护架桥。他率全旅通过浮桥,占领大小雷岗,攻击南进,从正中杀过去,抗住两边敌人,打开了一条长十余里、宽六七里的通道。接着,肖永银立即将后卫变前锋,抗击尾追之敌。刘伯承称之为“狭路相逢勇者胜”。 

淮海战役中,在双堆集围歼黄维第十二兵团时,肖永银连续派3个战斗小组攻击敌阵,得出敌人要逃的判断,于是第十八旅率先出击,为歼灭黄维兵团勇立头功。后来,第六纵队改称解放军第十二军时,肖永银升任副军长。 

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该旅旅长李德生与肖永银和尤太忠并称王近山手下的3员猛将。 

李德生的经典战例之一是“刀劈三关”,攻克襄阳。即一劈琵琶山,二劈真武山,三劈铁佛寺。进攻琵琶山时,李德生的阵地指挥所一再靠前。部队猛打猛冲,以突然威势制服敌人。第二关真武山又高又陡,明碉暗堡一层又一层。山下有河环绕,形成天然屏障。第十七旅冒着敌人施放的黄磷弹,仅用了20多分钟,就攻上山头,摧毁30多座碉堡,占领了真武山。攻打铁佛寺时,李德生亲自到前沿观察,决定双管齐下,克敌制胜。他先命令部队昼伏夜出,隐蔽地挖交通沟接近城关,而后率部队从地面、地下两路进攻,一举拿下了铁佛寺,扫清西关障碍,劈开了第三关,为最后总攻建立了主要阵地。总攻襄阳时,李德生担任破城指挥员,他带着副旅长一直深入到最前沿,详尽地观察之后,制定了周密的作战方案,为最后一举攻破城垣,活捉康泽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德生的经典战例之二是顶住美韩军,扬威上甘岭。1952年10月中旬,升任志愿军第十二军副军长刚刚一个月的李德生,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打T7天后,率1个加强师,统归第十五军指挥。接着,李德生担任五圣山战斗指挥所指挥,统一指挥在上甘岭前线作战的第十二军和第十五军部队,坚决抗击美伪军。在597.9高地防御战斗中,歼敌1500人;在537.7高地北山反击及防御战斗中,歼敌7000人。后来,人们只要提起上甘岭战役,第一个就想起秦基伟,第二个就想起李德生。 

                 第三野战军主力师及著名少将 

第三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举行了津浦路阻击、山东讨逆、胶济路反击、苏中、朝阳集、涟水保卫战、平安、宿北、鲁南、白塔埠、莱芜、淮沭李、泰蒙、孟良崮、南临、盐东、沙土集、胶东保卫战、豫皖苏、陇海路破击、李拼、盐南、周张、益林、潍县、兖州、涟水、济南、上海、福州、长山列岛、舟山群岛、漳厦金等30多个战役。还与其他野战军协同进行了平汉陇海路破击、洛阳、豫东、淮海、渡江等5个战役。 

第三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当推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师、第二十三军第六十九师、第二十四军第七十师、第二十二军第六十五师、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师、第二十六军第七十六师、第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一师、第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

后起之秀是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

其他主力师为第二十四军第七十二师、第二十三军第六十七师、第二十军第六十师、第二十七军第八十一师、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二师、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三师、第二十六军第七十七师、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第二十八军第八十三师、第二十二军第六十六师、第二十军第五十九师、第二十三军第六十八师、第二十四军第七十一师、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二师、第二十九军第八十五师、第三十军第八十九师。 

涌现出来的著名少将有廖政国、刘静海、谭知耕、张云龙、陈士法、张锤秀、高锐、孙端夫、杜屏、康林、刘亨云、胡炜、王德贵、吴华夺、朱云谦、徐体山、周纯麟、谢斌、陈仁洪、梁金华、王培臣、谢锐、王建青、陈忠梅、程业棠、陈挺、余光茂、傅继泽、朱耀华、张强生、傅绍甫等。 

第三野战军的上述主力师及其著名少将,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归陈毅指挥。

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五师。该师师长刘静海在战争年代的名字叫肖镜海,以致解放后许多军史迷在很长时间都叹惜华东九纵那个能打仗的肖镜海师长为什么没有被授衔。解放后,肖镜海改名为刘静海,后被选送到苏联学习。由于资历浅的原因,1961年才晋升为少将军衔。肖镜海在战争年代的攻坚亮点很多,这里只撷取两例。

第一例是济南战役。肖镜海指挥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首先突破坚固城防,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光荣称号。济南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开展城市攻坚战提供了作战经验。

第二例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肖镜海率志愿军最强的主力师之一第七十九师,在长津湖西南岸附近的柳潭里突袭美军最强的陆战第一师主力。肖镜海指挥部队以夜战和近战之长,攻敌贪生怕死之短,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国王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志愿军第七十九师与美陆战第一师,反复争夺1282和1240高地,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几度易手。经一夜激战,志愿军第七十九师终于牢固占领上述两个阵地。

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该师师长廖政国与刘飞、张翼翔、刘亨云并称叶飞手下的四员悍将。孟良崮战役中,廖政国指挥第一师4个团,奉命在覆浮山、界牌、天马山一线阻击。敌整编第二十五师以2个团的兵力连续发起集团冲锋,战至午后,只剩下天马山一处。当他们攻到天马山的山腰时,廖政国投入了最后1个连的预备队和师部警卫排,打算拼到最后一个人。就在天马山即将失守的危急时刻。第四纵队1个营正巧路过,廖政国立即拦下这个营,将其投入天马山阵地。敌整编第二十五师此时伤亡已经近万,第一师增加1个营则产生了压倒性的优势,最后,敌整编二十五师的攻击被击退。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时,廖政国任志愿军第二十军副军长。他指挥部队迫使美陆战第一师丢弃大量装备,俘虏美、英、土、韩军官兵240人。他的老部队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二团三连奉命坚守小高岭阵地。该连连长杨根思率领一个排顽强阻击敌军的冲击,最后与敌同归于尽,被追授为“特级战斗英雄”,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第三连被授予“杨根思连”称号。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第二十军的作战由廖政国负责。在16公里宽的攻击正面上,廖政国把8个团集中在4公里正面上,仅以1个团在12公里的宽大正面,以攻势防御牵制敌军。他在主要进攻方向每公里使用了80门至120门火炮,结果,十分顺利地强涉昭阳江,突破后继续实施长距离穿插。整个第二阶段,第二十军毙伤俘敌4000余人。廖政国1952年回国,升任第二十军军长。 

             第四野战军主力师及著名少将 

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举行了山海关保卫战、秀水河子、鞍海、四平保卫战、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1947年夏季攻势、1947年秋季攻势、1947年冬季攻势、四平攻坚、宜沙、海南岛等12个战役,还与其他野战军协同进行了辽沈、平津、安新、渡江、湘赣、赣南、衡宝、广东、鄂西、广西、琼崖攻势、万山群岛等12个战役。 

第四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当推第三十八军第一一二师、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七师、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一师、第三十八军第一一三师、第四十三军第一二八师、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五师、第四十四军第一三0师、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三师、第四十军第一一九师、第四十七军第一三九师。 

后起之秀有第四十五军第一三五师、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四师、第四十九军第一四五师。

其他主力师为第四十五军第一三四师、第四十四军第一三二师、第四十六军第一三六师、第四十七军第一四一师、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第三十八军第一一四师、第四十军第一二〇师、第四十五军第一三三师、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九师、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第四十八军第一四二师、第四十六军第一三七师、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六师、第四十四军第一三一师、第四十六军第一三八师、第四十七军第一四〇师。 

涌现出来的著名少将有江拥辉、贺东生、胡继成、邓岳、江燮元、徐国夫、王东保、徐绍华、丁盛、贺庆积、刘贤权、张竭诚、龙书金、吴烈、曾雍雅、欧致富、王奎先、任昌辉、陈宗坤、杨大易、唐青山、曹灿章、刘子云、沈启贤、王兆相、罗华生、翟毅东、彭龙飞、阎捷三、黄荣海、邓东哲、刘永源、邓克明等。

第四野战军的上述主力师及其著名少将,在解放战争时期归林彪和罗荣桓指挥。

第三十八军第一一二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江拥辉是第一一二师的首任师长,早先是第一师的第二任师长。

从第一师到第一一二师,一直是解放军的核心老部队之一。该师长期担任机动作战任务,战功卓著,深受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新四军、山东军区、第四野战军、志愿军总部和各级首长的喜爱和信任,一直是重点建设的部队。东北军区司令部对该师的评价是:“第一一二师历史长,战斗锻炼多,有红军的优良作风与传统,英勇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猛打猛冲的精神很好,不怕牺牲,经得起伤亡,有连续战斗反复冲锋的精神,有顽强性,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均备,尤其攻坚能力强,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也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几个主力师之一。” 

作为这支部队的领导骨干,江拥辉为部队先后取得出关后第一个伏击胜仗和入关后第一个攻坚大胜仗,立下了汗马功劳,显示了名将风范。

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汪洋是这支部队中活力与朝气仅次于钟伟的一位特别能打仗的师长。

东北军区司令部对第一一六师前身部队第五师的评价是:“该师是东北解放军12个纵队36个师中表现和成绩最突出的。该师是红军师,是新四军的甲等旅。是四野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追,以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顽强,是四野头等主力师,也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师之一。”

                     华北军区主力师及著名少将 

华北军区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举行了热河保卫战、胜芳保卫战、易满、保南、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清风店、石家庄、涞水、晋中、察绥、冀热察等10多个战役,并促使了绥远和平解放,还与其他野战军协同进行了平绥、晋北、大同集宁、张家口、运城、平津、太原等7个战役。

华北军区的头等主力师当推第六十三军第一八八师、第六十四军第一九一师、第六十五军第一九三师、第六十军第一七九师、第六十七军第一九九师、第六十一军第一八一师、第六十四军第一九〇师、第六十三军第一八九师。

后起之秀是第六十六军第一九八师、第六十八军第二〇三师。

其他主力师有第六十三军第一八七师、第六十四军第一九二师、第六十六军第一九六师、第六十七军第二〇〇师、第六十五军第一九四师、第六十六军第一九七师、第六十八军第二〇四师、第六十二军第一八四师。

涌现出来的著名少将有宋玉琳、谢正荣、吴仕宏、郑三生、王诚汉、杜瑜华、李水清。曾美、陈信忠、张英辉、马卫华、徐信、史进前、罗文坊、詹大南、肖思明、杜文达、肖应棠、曹玉清、胡正平、邓仕俊、钟发生、林彬、涂则生、龙道权、赵文进、张开荆、成少甫、盛治华、廖鼎祥、杨栋梁等。 

华北军区的上述主力师及其著名少将,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归聂荣臻指挥,解放战争后期徐向前参与指挥。

第六十三军第一八八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华北军区第三纵队第八旅。第八旅在晋察冀军区和华北军区非常有名,因为是野战军主力第三纵队的骨干力量,所以简称野八旅。该旅旅长宋玉琳创造的突出战例,如枪挑傅作义的“虎头师”,使野八旅威名远播;如及时扭住傅作义的王牌第三十五军,为平津战役胜利立下决定性功勋,使野八旅更加远近闻名;再如石家庄攻坚战,野八旅作为左尖刀,从最坚固的城西南兵营突入;兰州攻坚战,作为主力尖刀之一,直刺马步芳部的要害。

宋玉琳的野八旅下辖3个团,第二十二团团长是徐信,第二十三团团长是张英辉。他们三人都是华北名将。野八旅作为华北军区头等主力之一,能攻善守,英勇顽强,在历次大仗、硬仗中担主攻,当先锋,战功卓著。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宋玉琳先后两次入朝参战,这在开国将帅中也是比较少见的。担任第六十六军第一九八师师长时,宋玉琳的经典之战是五音山防御战。此战因影响较大,后来在韩国出版的《韩国战争史》中都有记载。当时,宋玉琳带领前进指挥组30多人先于师主力到达五音山,上演了一出“空城计”,迫使韩八师师长将原定的“突袭进攻围歼作战”改为“威力侦察作战”,给第一九八师赢得一天一夜的宝贵时间。接着,宋玉琳指挥第一九八师在五音山浴血奋战5昼夜,打退韩八师多次进攻,歼敌1500人。志愿军开始反击后,宋玉琳指挥第一九八师,在友军的配合下,将韩八师分割围歼,俘敌2000多名,缴获颇丰。后来,为五音山之战而创作的歌曲《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传遍全国。 

1953年7月,宋玉琳担任西集团-司令员兼第六十八军代军长时,又率部在金城以南打了一场经典之战。宋玉琳用猛虎掏心战法,大胆穿插迂回,直插敌纵深,歼灭韩军王牌首都师,活捉该师副师长。战斗中,第二〇三师涌现出了著名的侦察英雄杨育才。在大部队撕开突破口以后,杨育才作为13支渗透穿插支队的一员,率第六〇七团侦察排化装成韩军,直插伪首都师第一团团部,捣毁团部,缴获团旗,歼敌大部。后来,杨育才的英雄故事被改编成享誉全国的著名京剧样板戏《奇袭白虎团》。 

第六十四军第一九一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华北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一旅。该师师长谢正荣是红二十五军出身。为徐海东的老部下。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进行清风店战役时,谢正荣是第四纵队第十一旅第三十一团团长。他率部随纵队日夜兼程南下,包围清风店的国民党军。攻坚时。第三十一团作为十一旅的尖刀,从东北方向的南合营与东西同房一线楔人,激战两昼夜,攻克东西同房,为全歼罗历戎第三军作出了重要贡献。旋即又参加石家庄战役,作为正面主攻团之一,从中正路突入,直捣敌第三十二师师部。

如果说第十一旅是东线攻击的左翼尖刀,那么第三十一团则是左翼尖刀的刀尖。平津战役的新保安攻坚战中,时任第十一旅副旅长的谢正荣挥师从东面突入新保安城内,与傅作义的王牌第三十五军巷战,配合主力全歼守敌。1949年6月,华北军区第十九兵团拨归第一野战军指挥后,谢正荣任该兵团第六十四军第一九一师第二任师长。

1951年春,谢正荣率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一九一师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季、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春季、夏季巩固阵地作战和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作战中表现不俗。特别是在1951年夏季、秋季防御作战中,谢正荣率第一九一师于马良山、高旺山地区,顽强抗击英联邦师及美骑兵第一师五团一部五昼夜,歼敌2600余人。在马良山反击战中,全歼英联邦师第二十八旅苏格兰皇家边防团一营,毙伤俘敌1740人。后来,谢正荣在朝鲜升任第六十四军副军长。

综上所述,作为将官中的基础力量,开国少将正年轻。涌现出来的一大批著名少将,他们个个都骁勇善战,战功卓著。(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