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卫视男主持人名单:餐桌上植物史(五谷、蔬菜、水果篇) / 陕西一条龙 / 第18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1:21:53
餐桌上植物史(五谷、蔬菜、水果篇)共37页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7-29 22:39  蔬菜系列四十三 银耳
  这是光绪二十年(1894)十一月的一天,天虽颇有些寒意。但颐和园里依然是热闹非凡。这年慈僖刚好59岁,中国有六十不过,过五十九的习俗。慈僖是十一月二十九生日,现在正给她庆祝六十岁大寿。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它。光绪十二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改名颐和园。由于耗资巨大,钱成了一个问题,老佛爷一挥手,把北洋海军的军费挪过来为她修园子。为了给慈僖贺寿,赶的比较紧一些,现在基本整修完毕。这几天,京城的名角都来了,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已经唱了好几天大戏。把老佛爷看得乐哉、乐哉。
  
  虽已入冬,戏楼里小桌上依然摆满瓜果。那都是各地官员为老佛爷贺寿进贡来的。老佛爷听的很入神,嘴里不由的哼着曲调。这时,宫女端来几个小盏。老佛爷打开盏盖,盏里面飘着雪白的银耳,红枣,莲子。她尝了一口。点了点头,问宫女:“这银耳从那里来的。”宫女答到:“禀主子,是四川总督进贡来的。”她再问道:“四川什么地方。”宫女答到:“通江县。”
  
  老佛爷对宫女说:“你告诉他们,这银耳口感很好,多做些。”其实四川总督进只进贡一匣子,有二两左右。就这一点就要一百多两银子。(当时人们没有掌握银耳的栽培技术)。宫女告诉御膳房后,管事太监马上通知四川总督火速再进贡一些。,
  
  老佛爷一连吃完好几盏银耳羹,觉得很舒坦。忽然,有太监跪下说有加急战报要报。老佛爷听后勃然大怒,大骂太监扫了她的雅兴。让手下人,把报事的太监打一顿。随着噼里啪啦打屁股声音的响起,老佛爷心情稍微好一些,继续听她的戏。
  
  战报是来自辽东。九月初,中日甲午战争开启。9月17日,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损失惨重,十舰中沉四。其中最惨烈是致远舰,它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10月24日,日军越过鸭绿江。连克虎山、九连城和安东县(均在辽宁)。同日日军进攻旅顺。
  
  战报报告的是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希望朝廷火速支援。战报已被扔到一边,戏台上京胡声音十分悦耳。演员唱着十分动听,老佛爷听的如痴如醉。而此时的旅顺已陷入杀戮中,血流成河,尸骨成山,最后全城直剩下三十六人。
  
  银耳,又称白木耳、银耳子,是一种常见食用菌。银耳色乳白略带些微黄,胶质,半透明,柔软有弹性,由数片至10余片瓣片组成,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
  
  银耳在中国食用已经有一千多年,但长久以来人们食用的是野生银耳。银耳的人工种植起于1894年,它的种植是为了满足对慈僖的进贡。这也算慈僖对中国食物发展史一个贡献。
  
  银耳不仅可食用,还可以当药用。中医认为银耳具有“补肾、润肺、生津、止咳”之功效,可以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干咳、久咳喉痒,咳痰带血等疾病。
  
  选购银耳大家不要选太白的,略带些微黄的比较好。因为比较白的银耳往往是用硫磺熏制的。还要注意不要食用变质银耳,因为食用它会发生中毒反应,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
  
  银耳富有天然特性胶质,加上它的滋阴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润肤。适合女性食用,怪不得慈僖喜欢食用它,银耳年年也就为她进贡,为了满足她的种种私欲,中国人付出了太多苦难。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7-30 22:26  蔬菜系列 四十四 香菇
  香烟缭绕,钟鼓齐鸣。木鱼梆梆作响。江宁(南京)东北的同泰寺正在开无遮大会,寺内寺外的善男信女近万人参加了大会。主持大会的不是寺院的主持,而是南梁皇帝萧衍。他脱下龙袍,穿上僧衣,当起了和尚。这是他第四次舍身当和尚,此时他已经八十四岁。
  
  萧衍虔信佛教,第二次和第三次舍身是大臣们花一万万钱才把他赎回来。这次皇上要回来,还得花这么多钱。
  
  无遮大会是佛教举行的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都一律平等对待的大斋会。萧衍把参加大会的人分成四部分,即僧、尼及善男、信女。每个部分在一起听经。寺院还负责信徒日常饮食。
  
  信徒饮食都很简单,糙米,一点汤菜而已。皇帝萧衍也如此。佛教传入,僧人虽持斋戒,但不食荤腥的戒约并不太严格。但萧衍规定受戒者必严禁荤腥,信徒也要尽量做到这点。他首先自己做到一天饭只吃一顿,肉食一丝不沾。50岁以后,他更远离房事,不与嫔妃接触。
  
  无遮大会已经连续开了四十多天,每天坚持讲经萧衍已经疲惫不堪。眼睛布满了血丝。饭也吃的很少。一起听经的大臣们一看到这样的情况,于心不忍。让厨师用香菇切成丁,与青菜相炖。趁萧衍一段经讲完后呈给他。萧衍闻到香气扑鼻的香菇,胃口能好些,吃了半碗饭。大臣们让他再吃些,他摇摇头说道:“香菇虽然好,但是还是太奢靡了。以后不要再上了。”
  
  到了第五十一天,大臣们交一亿钱的“赎金”, 萧衍结束当和尚的旅程,回去继续当皇帝。
  
  萧衍使素食进入人们视野。此后寺院均设斋堂供膳,讲究素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完美的菜系,被称之为“寺院菜”,“斋菜”或“素菜”。寺院菜的主要原料为“蘑菇、木耳、竹笋”和豆制品,蘑菇中主要的一种就是香菇。
  
  香菇在中国食用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春秋时期,就有关于香菇的记载。但一直以来主要以野生采摘为主,价格非常昂贵。所以萧衍不让大臣再上香菇。人工栽培香菇有八百多年历史,元代王祯的《农书》中已记载了香菇人工栽培的详细方法。
  
  香菇可以烹制上千种菜肴,尽管各具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气味芳香,特别鲜美。医书上说食用香菇可“延年轻身,益智健心”。 香菇可以抑制病毒的繁殖,在我国和日本,种植香菇的菇农,经营香菇的商贩,很少有患感冒的;就是因为于此。
  
   萧衍虽然拒绝继续食用鲜美的香菇,但是他大兴土木兴建寺院,使僧尼数量大为扩张,全国有僧尼八十多万,耗费大量钱财,这些钱和香菇就不是一个数量级别。
  
   萧衍虽信佛,但猜忌心重,使得侯景反叛。侯景围攻都城多日,城内缺食,人相食,城中本有男女十余万人,到城陷落,存者才二三千人。萧衍被侯景囚入宫中,哭天不灵,叫地不应。最后饿死在宫中。萧衍信佛只求个人,不多为他人考虑,他没有悟到大我境界。如多为他人考虑,也不至于到如此地步。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7-31 09:42           楼上说的对。.萧衍外宽内狭,他乱加“仁慈”,有些犯罪官员任意开赦.但又下令一人犯罪,父母连坐。他信的佛,并不合佛家普渡众生之意。他加以“仁慈”并没有换来好的结果。都城围攻多日,城外部队云集却没有人真心相救。最终使他落到饿死的地步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7-31 19:03  蔬菜系列 四十五 海带
  伴随着忽忽的北风,海浪不停涌起,拍打着礁石。这是一个小岛。大概就一二百米方圆。岛上几乎寸草不生。有将近百人在聚在岛上。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僧侣。这些人准备东渡去日本弘扬佛法,领头是大明寺方丈鉴真。
  
  他们乘坐的船在海上遇到了风暴,被迫在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上登陆。由于风浪大他们的船很快被卷走。他们已经失去所有的补给。海水打湿了人们衣服。由于没有取火之物烘烤,加上天冷,潮气大,人们衣服一直都是湿漉漉的。现在正是一月,天正是冷的时候。海风一吹人们冻的就直哆嗦。
  
  大家肚子都饿的咕咕叫,鉴真沿着海岸搜寻着,看是否可以填充肚子的食物。他发现海岸冲上来一些昆布(海带),鉴真精通医学知道它可以食用,因此他十分喜悦。他叫大家一起来拣昆布。大家拣上来后,都饥不择食的吞了下去。由于拣来的海带不多,鉴真并没有着急食用,他让大家先吃。一连五天,大家都靠海带为食,老天有眼,第五天的时候一艘船路过,把他们救去。
  
  这是鉴真的第二次东渡,后来鉴真先后四次东渡。其中第五次东渡失败后他双目失明。但他依然坚持东渡。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后,不仅弘扬了佛教,还给日本带去新的药材,并推动它们使用。他传播医术,大大提高日本医学水平。因此他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
  
  鉴真经常为人诊病,不管他是什么人,那怕是苦穷之人他都一样对待。他以慈悲心怀去感染和他在一起所有人。至今他仍受到日本人民尊崇。
  
  鉴真东渡日本一千二百零五年以后,在日本北海道山脚海边上出现一个“野人”,他身上穿着奇怪的衣服,他绑着有日本的和服,稻草人身上剥来的布片,野草、树叶等等,看起来块头十分大,走起路哗哗作响。他的头发披肩,满脸胡须。如果有人猛看到他这样子,往往会吓倒。
  
  他正在拣海带,他把拣好的海带一捆捆扎好。那是可他过冬的食物。他叫刘连仁,山东高密县人。十四年前(1944年)他被日本军人抓到日本北海道当苦力。每天他吃的是劣质的食物,而且还吃不饱,就这样子每天还要工作十六个小时。
  
  一年后,不堪折磨他逃了出来,跑进深山,当了野人。夏天野菜成了食粮,冬天海带干成了他主食。他已经不会说话,只知道努力的生存下去。
  
  在他逃离后第十三年后,他被一个小杂货店主发现。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后来刘连仁回到了祖国,临走的时候,接他的中国官员说:“带他去看和他一起当苦力朋友。”他很高兴,他以为还有和他一样活下来的朋友。他去一看,原来是一排排骨灰盒。他当时就给朋友跪下,他痛哭不已。活下来的只有他一个而已。
  
   同样是食用海带,也同样为了生存。鉴真是自愿东渡日本,去实现普渡众生,弘扬佛法的理想。刘连仁则是被强掳来到日本,受尽了折磨。
  
  刘连仁后来向日本法院控告日本政府当年的罪行,五年后终于获得胜诉,可是他已经看不到了,胜诉之时,他已经去世一年。
  
  海带属于海藻的一类,它柔韧而长如带子,故得其名。中医上称为“昆布”。过去中国的首都多在中原,很少见到它,于是海带就成了沿海地区及高丽、日本进贡朝廷的珍物。
  
  海带具有比较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海上蔬菜”。中医很早发现它有治疗大脖子病的疗效(其富含碘,可治碘缺乏症)。
  
  海带富含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是海带鲜味的来源。1908年日本化学教师池田菊苗,品尝海带汤的时候,感到很鲜美。他于是钻心研究,提炼出海带里的谷氨酸钠,从而发明了味精。
  
  海带虽鲜美,但不易多食用,因为碘摄入量过多,可以引发甲状腺机能亢进。海带性寒,脾胃虚寒者也少食用。
  
  鉴真泉下不是否有知,他苦心在日本传播佛法,医治人民。不求任何回报。但后世的日本政府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许多的伤害,但愿他们有些鉴真的慈悲心怀,不要再造太多的罪孽。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8-01 21:35  蔬菜系列 四十六 石花菜
  五年前(2002年)我在南粤羊城工作,每天都要挤两次车,早上一次,晚上一次。说起挤车,想起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外国留学生学汉语,开始学习量词,他们学习一个,一只,一辆等等词汇。有个留学生向老师报告,说是在山下发现一张兔子。老师很奇怪,问到:“兔子怎么会用一张来做量词。”留学生回答到:“那个兔子被一辆汽车压过,变的象一张纸一样,所以是一张兔子。”每次上班挤车我都有一种快变成一张兔子感受。
  
  坐公车到了站点之后,过一个人行天桥才能到对面的写字楼上班。上下班的时候,天桥很是拥挤。有几日,天桥上来了一个残疾人(一个条腿没了)大概三十多岁,他带了一个孩子。孩子有五六岁样子,眼睛黑而有神。孩子叫残疾人爸爸。他们俩前面摆个小碗。他们并不乞求,只是每天静静的席地坐在那里,一点剩饭剩菜都很满足。父亲很关心孩子,每次有一点好吃的都给了孩子。我每次路过时候,如果有零钱我给小碗里投上一元。
  
  羊城天说变就变。早上出来的时候还晴空万里。到天桥的时候,却已乌云密布,雷声轰隆。我路过他们俩时候,我对他们说:“快下雨了,你们赶快走把。”父亲说:“现在人还多,我身体不方便,一会再走。”我到了公司,开始上班。外面开始下了起来,哗啦啦的,下的很大。
  
  雨下了一天,下午我回家路过天桥。我看到他们俩还在天桥上,旁边站着
  头发花白的老人,老人撑着伞为他们遮住了雨。旁边的人急着赶路都是匆匆而过,老人打的是油布伞,伞面是黄褐色的,上面刷了桐油。伞把已经开裂,看来时间很长了。老人头发花白,样子很慈祥。由于把伞基本让给父子俩,老人身上大部分被雨水打湿。孩子紧紧靠着父亲,已经睡着了。
  
  看到这个场景我心头不由的一酸,为了赶路我没有多看,雨哗哗的下着,不时飘到我眼里。让我眼睛迷失,看不清远方的东西。我只知道向前走。
  
   回到家里,心里不由想起黄褐色油布伞,老人慈祥的眼神。躺在冰冷水面上的孩子。心里不由的酸楚。
  
   第二天周六本来不上班,我还搭车来到过街天桥。父子俩依然在,只是变的更憔悴。他们身旁多了把油布伞。孩子拿着一个很脏烂苹果啃着吃。我上前把孩子苹果夺下,我说你不要吃,叔叔给你去买。我到了附近的超市买了一大包零食,带到天桥,给了孩子。
  
   东西不的多,也就十来块钱。父亲要给我磕了一个头,我拦住,我说:“不必了。孩子抓了一个果冻,上来就吃。我说:“这不能直接吃,我用包里带的矿泉水把孩子黑手洗了下。给他演示如何剥果冻吃,孩子吃的很香甜。
  
  孩子方言很重,还好我能听懂。孩子说:”真好吃。”孩子问到:“这是什么做的?”我说:“是大海里一种菜做的。”孩子继续问:“这种菜是甜的吗?”我说:“不是,它没有味道。你吃的里面甜,是放糖了。”我只能这样解释了。
  
   我问了孩子父亲来历,我告诉他:“不管怎么样,要带孩子去上学。回家也许是一种办法。”孩子父亲点头答应,他说:“过几天,我们就回去。”我临走的时候,给他们留下了五十元。
  
  我直接给孩子说,果冻是海里菜做的。我想,他很难理解。果冻的主要成分是琼脂,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胶。它主要是用石花菜提炼的。
  
  石花菜有可称海冻菜、红丝。它呈半透明,犹如胶冻,口感爽利脆嫩。是一种常见的海菜。把它放到锅里熬制,形成冻。佐以醋、蒜、盐就是石花菜凉粉,是我国沿海民间常见的小吃。
  
  有的地方做石花菜凉粉,熬制时加糖,有时还加入果汁,做出来就是一种原始的果冻。现在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果冻方法和此就很相同。
  
  后来我在天桥上再没有看到他们。不知道那个孩子现在如何,按年纪他已经到上四五年级的时候。希望他能好好上学,过得快乐。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01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