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杨林肥酒:彩云之南的找矿突破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0:22:46
 2月16日,彩云之南。

  云南三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多来,一举探获3个超大型、5个大型矿床和锁定10多个成矿远景良好的重点勘查区的战果,使正在召开云南省人民政府地质找矿工作会议的会场沸腾了……与会的8位两院院士和众多专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省长秦光荣和副省长刘平在讲话中谈到找矿成果时满是骄傲,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在发言中用“云南省地质找矿重要成果创造了云南经验”作为结语,而更有专家直抒胸臆:“整装勘查的‘云南经验’堪为全国典范!”

  云南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可为全国典范,很多兄弟省份都可予以借鉴——这是2010年5月12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结束对云南基层调研后对云南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评价。如今,这一很有分量的评价被专家们复制到了云南16个整装勘查项目获得重大突破的成功经验上。那么,在红土高原地质找矿奏响凯歌之时,奋战在云南的地质工作者是如何掀开西南宝藏“红盖头”的呢?是一种什么样的找矿新机制催生出巨大能量促进了重大找矿突破呢?其背后究竟有哪些值得挖掘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呢?


    ■ 地质找矿新机制造就了生机勃勃的地质勘查新局面,有力推动了云南的找矿新突破

    ■ 部省合作协议就像催化剂和强心针,使一场找矿大会战就此在三江地区打响

    ■ 云南的找矿突破经验无疑为全国整装勘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好的经验


部省合作探索找矿新机制

    西南三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使每一条河流之畔、每一座高山之间、每一片密林深处,都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目前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只有资源潜力的1/3左右。而在资源瓶颈约束日益凸显的今天,在全国各地频传重大找矿捷报的氛围下,在全国19个重要成矿带之一的三江地区太需要获得找矿突破之时,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云南需要出振奋人心、震动全国、具有宏观影响的地质找矿成果。

    为了使沉睡在红土高原下的的矿藏早见天日,2008年5月,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云南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勘查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开展云南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及战略性矿产勘查,具体执行单位是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目的是提高云南省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促进地质勘查和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探索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相互协调、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

    像一支催化剂和强心针,部省合作协议的签订使一场找矿大会战就此在三江地区打响。

    首先,地质找矿工作在云南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常务副省长罗正富、副省长刘平等领导先后对做好云南地质找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09年12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地质工作会议,发布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的意见》,制定了《云南省2010~2012年找矿行动计划》,建立了云南省地质勘查基金,使整装勘查在组织体系、勘查资金、政策措施等方面有了强有力保障。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签署合作协议后,更是发挥了整装勘查统筹部署“司令部”的统领作用和组织实施“侦察兵”的技术支撑作用。先是从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抽调精兵强将编制完成了《云南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及战略性矿产勘查总体部署方案》,通过筛选论证整装勘查区和确定勘查项目,确立了在重要成矿区(带)分层次开展整装勘查、重点勘查以及矿产远景调查和基础地质调查的工作思路和近期及中长期工作部署。2009年6月经全国知名地质专家审查通过的《方案》,为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云南省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奠定了基础,《方案》中提出的16个整装勘查区和12个重点勘查区成为了云南省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的首批启动项目。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对云南地质找矿工作极为重视。徐绍史部长、汪民副部长等领导多次莅临云南指导地质找矿工作,为云南省地质找矿工作尽早实现重大突破鼓舞士气、指明方向。

    高层间的沟通和对接,中央找矿力量和技术的“空降”,使云南的地质找矿整装勘查按照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在包含“精心选区、明确主体、技术统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等方面实现了中央、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统筹部署,为全面推进云南的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践行“地质找矿第一责任人”


    切实担负“地质找矿第一责任人”职责,是徐绍史部长对部机关司局、各省级国土资源厅(局)多次强调的要求。而云南地质找矿整装勘查的突破,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自始至终践行了“地质找矿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为了加快推动整装勘查进度,加强对云南省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省政府副秘书长任副组长的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协调领导小组。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各州市人民政府设立相应的工作协调组,负责辖区内地质找矿行动计划的推动、协调服务工作,同时,在省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项目管理中心和专家委员会。项目管理中心设在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主要负责编制整装勘查总体实施方案,组织项目的立项筛选论证,组织审查项目工作设计等,并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全程跟踪管理。此外,还在各整装勘查区确定行政负责人和技术总监,统筹协调解决有关行政管理和勘查技术问题。一系列明确的责任分工和职责到位,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辖区内的整装勘查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无疑也成了促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加速器”。

    认真履行“地质找矿第一责任人”职责,中国地质调查局勇于担当。中国地质调查局一方面积极协调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加强对云南地质找矿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一方面对成都地调中心负责的整装勘查部署方案进行业务指导。成都地调中心更是责无旁贷,充分发挥好业务技术优势,在积极组织编制实施方案的同时,围绕云南找矿突破加大了重大地质问题攻关和勘查技术方法试验与推广,并组织相关院士和专家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加强方法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典型研讨、专家会诊等工作,在当好云南省地质找矿规划师的同时,担当了找矿突破的技术引领者、支撑者和督导者。

    践行“地质找矿第一责任人”,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也当仁不让,从优化勘查主体机制、科学配置矿业权机制、加大激励机制三方面有条不紊地履行职责。在从优化勘查主体机制方面,首先是根据整装勘查区成矿条件、勘查方向和矿业权设置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勘查主体的主攻方向、装备条件、技术实力、人员配备和资金保障等综合因素,优选最佳勘查主体承担整装勘查任务。在充分发挥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和云南省地矿局、有色地勘局、煤炭地质局等国有地勘单位各方面优势的同时,还调动云锡集团、中国黄金集团、紫金矿业等企业积极参与到地质找矿中。在科学配置矿业权方面,对整装勘查区内的探矿权进行整顿和整合,提高矿业权科学配置的能力。对有资金实力的探矿权人,按整装勘查要求独自出资分体勘查,也可与勘查主体共同投资联合勘查;对积极参加整装勘查但面临资金困难的探矿权人,可适当申请政府专项资金推进勘查工作;对不能严格执行整装勘查要求,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探矿权人依法进行整合。在加大激励机制上,云南省政府出台的《云南省3年找矿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规定,云南省内国有地勘单位使用地勘基金取得的成果收益,经批准后可按规定转为国有地勘单位资本金,专项用于推进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对于由基金全额出资形成的矿业权,勘查单位可获得10%~15%的效益奖励。这样,地勘单位地质找矿主力军的作用和社会资金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一种符合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找矿新机制诞生了。

    总之,正是“地质找矿第一责任人”的恪尽职守和竭尽全力,使云南省3年找矿行动计划围绕国家紧缺、云南优势的铜、铁、铝、铅锌、金、钨、锡等主攻矿种,在“统一找矿思路、统一勘查部署、统一工作进度、统一预算标准、统一质量要求”的核心指导下,坚持“成熟一个区块、安排一个区块,成熟一个项目、启动一个项目”的思路,集中全省地质找矿方面行政、技术、人才、设备资源等力量,使整装勘查在相互衔接、相互协同下打了一场依靠科技向红土高原获取资源的攻坚战。


“四两拨千斤”下的资金聚合效应


    没有大投入,就难以有大产出。从找矿工作来讲,没有足够的钻探工作量,找矿突破就是一句空话。在云南的整装勘查中,“公益先行”收到了“四两拨千斤”之效。

    近年来,中央财政对云南省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投入大幅增加,从2008年的84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6亿元,翻了一番。中央财政投入的增加也带动了地方以及企业在地质找矿上的投入,2010年云南省各类地质找矿资金投入达到20.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2.2亿元(含中央地勘基金),省地勘基金3.3亿元;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等社会资金15.3亿元,占到73%。在商业性地质勘查投入积极性不断高涨下,2010年在云南省投入地质找矿的资金中,国家投入资金仅占14%左右,国家投入的资金大幅度拉动了商业性地质勘查的投入。可以说,国家投入资金基本实现了地质找矿新机制倡导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了国家公益性、中央和地方勘查基金、商业企业资金多元投资,初步建立了中央、地方、企业多方联动推进整装勘查的新机制,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地质勘查新局面,有力推动了云南的找矿新突破。

    在多方勘查资金的聚合效应下,云南省三年找矿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全省共安排项目137个(其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安排59个,省级地勘基金安排项目78个),在全省各地勘单位、矿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确定的16个整装勘查项目如火如荼展开并取得大突破:评价的3个超大型矿床(普朗铜矿、麻栗坡钨矿及北衙金矿)和5个大型矿床(北衙北段铅锌矿、西邑铅锌矿、芦子园铅锌矿、和平丫口金矿及大河煤矿三—四矿段)中,普朗铜矿(探明资源量650万吨)所在的香格里拉格咱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和西邑铅锌矿(资源量大于100万吨)所在的保山隆阳—龙陵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区,已被列入全国47个整装勘查区。而在锁定的10多个成矿远景良好的重点勘查区,广南—丘北—砚山地区铝土矿和牟定安益地区铁矿也被列入全国整装勘查区。公益基金的拉动和聚合效应,目前已使云南的铜矿资源储量超过江西位居全国第二,金矿和钨矿资源跃居西南第一。而香格里拉铜矿勘查开发基地、鹤庆金矿勘查开发基地、麻栗坡钨矿勘查开发基地的形成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一定程度上可改变云南省甚至全国的矿产资源分布格局。

     尝到了公益拉动商业的甜头,云南省在“十二五”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在经费概算方面更是大有看点:2011~2015年投入经费为12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投入23亿元,地勘基金投入26亿元,引导或拉动企业投入71亿元。分14个重点勘查区带和64个整装勘查区或重点勘查项目部署矿产勘查工作,发挥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前期与先导作用以及中央地勘基金和地方地勘基金的积极跟进,共同引导和拉动企业资金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形成大投入,实现找矿大突破,形成找矿大成果。


云南地质找矿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


    作为云南找矿行动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许志琴、翟裕生、莫宣学等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陈毓川、郑绵平、汤中立、裴荣福、多吉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地质找矿工作会议上对云南省取得的重大找矿突破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云南省找矿行动计划和未来找矿突破方向出谋划策、破解难题。

    云南的这次找矿突破行动中,在全省聘请了100名专家组成委员会,对整装勘查实施方案、项目筛选立项、工作设计等进行审查论证,又确定由整装勘查区所在州(市)国土资源局分管矿产资源勘查的领导担任整装勘查区行政负责人(区长),确定由整装勘查区勘查技术主体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担任各整装勘查区技术总监,这些做法引起了院士和专家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指出,地质找矿要做到既出成果,又培养人才;既要出勘查找矿经验,要又出人才培养经验;需要成立精干、高水平且富有成效的专家小组,把地质和找矿以及矿业方面的专家汇聚到一起来指导找矿工作。而纵观云南的地质找矿突破,在这方面就是既出成果又出经验,还锻炼了一大批人才。比如,超大型矿床普朗铜矿所在的香格里拉格咱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的技术总监李文昌,他以“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和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局长的身份,凭借他多年来对西南三江地质找矿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及勘查技术研究,在整个勘查项目过程中就带动和引导了一大批年轻人尽快成长和充实到一线勘查技术力量中。而成都地调中心在云南麻栗坡钨矿整装勘查中,就锻炼和培养了张奎琳等一批项目技术骨干。

    对于云南省政府成立地质找矿行动计划统筹协调领导小组,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则表示,云南省的找矿成效突出,效果好,是全国少有的成果。云南省找矿领导小组的成员包括财政、发改委、监察、审计等省直部门以及省级地勘单位的主要领导,集中各方力量和资金加强找矿工作,全国都应该向云南学习。此外,云南在2010年全国第一家成立“专家会审制”, 让一部分全日制的监审专家分工对各整装勘查区进行技术指导、监审工作质量、落实工作完成情况等,用监理对找矿总质量把关,这个制度技术含量高,应该向全国推广。

    对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云南找矿突破中所发挥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成都地调中心主任丁俊表示,地质找矿需要强大的技术“智囊”,需要编制完善好找矿行动实施方案,这样的“顶层设计”是引领支撑找矿突破实现的关键。

    对于专家评价的“云南经验”,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副主任薛迎喜认为,在全国整装勘查正处于攻坚克难之际,云南的找矿突破经验无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突破口,为全国建立地质找矿新机制注入了新的动力,提供了好的经验。

    中国地质调查局李金发副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云南整装勘查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彰显了找矿新机制的巨大活力。依托部省合作平台,实现了中央、地方和企业地质工作的统筹部署,践行“地质找矿第一责任人”职责,科学配置矿业权,充分调动地勘单位积极性,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本省找矿专家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进行技术指导、科学部署和精心诊断。云南省在落实新机制、全面推进整装勘查、实现找矿新突破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可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可以说,正是西南大地上传来的找矿捷报成就了云南整装勘查的经验。如果说2010年12月5日云南麻栗坡钨矿整装勘查的喜讯是红土高原的一朵奇葩,那么如今云南的找矿突破则是百花争艳了。我们期待在部省合作机制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发挥“统筹者”和“引导者”的中坚作用下,“十二五”的云南地质找矿乃至全国的找矿突破能处处山花漫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