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和芥末有关系吗:在诗歌中聆听古代的音乐声---古诗吟诵笔记--天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3:30:11
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
  
  令德,美德,这里指有美德的人,贤者。
  未申,指口中表达不出来。
  高足,良马、快马。
  津,渡口。
  轗轲(kǎn kē),车行不利,引申为人的不得志。
  
  这首诗借听曲发表人生短促、要抓住享受名利富贵、不必长守贫贱的感愤。这些“含意”,是曲中所申。但从“何不”、“无为”等词可看出,他们并没有真的那样做。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杜康,人名,相传他是开始造酒的人。这里用为酒的代称。
  掇(duō),拾取。
  陌、阡,都是田间小道,南北叫“阡”,东西叫“陌”。
  枉,枉驾,屈驾。用,以。存,存问。劳您屈驾前来相问。
  契阔谈(yàn),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宴饮。
  旧恩,往日的情谊。
  
  《短歌行》也是乐府题,大约用于宴会场合。
  对酒而歌,感叹人生如朝露般短促,唯有以酒来消解这生之忧思。
   “青青子衿”二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原意是写一位女子对情侣的思念。曹操引用前两句,把后两句换成“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以表达求贤的心意。有人认为“君”指刘备,这是一首怀刘备的诗。
  “呦呦”四句,完全引用《诗经·小雅·鹿鸣》的成词,原是写礼宴嘉宾的欢乐场面,曹操套用其意,说明自己的对待贤才的殷勤态度。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把贤才比作明鉴宇内的月亮,表达了求贤的焦虑心情,也即他的忧思。余冠英理解为比喻忧思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描述了嘉宾远来,主客投契的状况。
  “绕树三匝”是用乌鹊择木而栖时的彷徨犹疑之状,比喻南奔之士民所处的栖遑未定的遭际。
  最后四句,表明曹操对人才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像武王弟周公那样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迫切热诚地对待贤才。曹操以周公自况,踵武前圣,在政治上、用人上都向周公学习,以达到“天下归心”。
 咏怀诗 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鉴,照。
  
  这首诗吟咏高洁之士的孤独、忧愁。
  有人认为“孤鸿”与“翔鸟”这一对句是带有象征性的景物,“孤鸿”可能是比魏王,也可能比自己,“翔鸟”可能是比司马氏,总之是表明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好学博览,做过步兵校尉,后世称之为“阮步兵”。他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与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合称“竹林七贤”。阮籍本来“志气宏放”、“有济世志”,曾登广武山,观楚汉相争古战场,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视刘邦、项羽为“竖子”,颇有盖世的气概。由于主要生活在魏晋易代的年代,所依附的曹魏政权骄奢腐败摇摇欲坠,对司马集团又不愿合作,也无力反抗,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他采取虚与委蛇的态度,纵酒谈玄,不问世事,作消极的反抗。蔑视儒教礼法,行为狂放不羁,好老、庄,善弹琴,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临水,经日忘归”(《晋书》)。
  阮籍是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人,使其走上文人化的隐约委婉的抒情方式的道路。《咏怀诗》82首,是他生平诗作的总题,深含感慨,格调高浑,使他成为正始(魏齐王曹芳年号)时代(公元240——248年)最重要的诗人。

塞上闻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善述离情。
  
  这首诗写边塞战士闻笛而起乡愁。
  胡地没有梅花,“借问梅花何处落”似乎来得很突然,这里是假借笛曲《梅花落》中的“梅花”一词,来表现思乡的愁绪。而且“梅花何处落”是在曲名“梅花落”中嵌入“何处”二字,表现手法相当巧妙。
  

北邙山
  沈佺期
  
  北邙山上列坟茔,
  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
  山上惟闻松柏声。
  
  北邙山,位于洛阳东北十里处孟津、偃师、鞏等三县境内。自东汉以后,这里就是王侯公卿的墓地。
  坟,高出地面的坟头。茔,在坟的周围圈起来的墓地。
  歌钟,歌声与伴奏的钟声。
  
  这是一首生死两个世界的对比诗。洛阳城与北邙山遥遥相望,仿佛处于永恒不变的生与死的对峙态势之中。
  
  沈佺期(656?一713?),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与刘希夷、宋之问同科。任协律郎,考功员外郎,给事中等官职。曾被指控贪贼枉法。适值其靠山张易之失职,于神龙元年(705)被流放到驩州(今越南北部),翌年八月被赦兔,任台州(治所在今浙江省临海县)的录事参军。
  为呈献帐簿事晋京,应中宗之召授起居郎 (记录天子的行动起居),兼任修文馆直学士(宫中的教师)。不久升中书舍人(起草天子的诏书),后至太子少詹事(东宫府的高官)。
  他是初唐则天武后时代的宫廷诗人。诗多保留着前代齐梁诗体的遗风,有不少优美的诗作。他与宋之问并称为沈宋。律诗发展到沈、宋手里,才完成体制。沈、宋的律诗主要是五言,当时七言诗刚刚兴起,沈佺期在这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