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年度盛典狂刷千万:吕洞宾巧摆“吕”字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9:02:54
农历四月十四日,苏州有“轧神仙”的习俗,它是吴地传统的风情民俗节,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所轧的“神仙”,即道家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吕纯阳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生于唐贞元年间。在八仙中,吕纯阳的影响最大,传说故事也最多,被奉为“吕祖”。农历的四月十四日,是他的生日。相传在这一天,吕洞宾化身为乞丐或小贩,混在人群中济世度人。于是,大家就在人堆里轧来轧去,企盼轧到仙人的仙气,从而消灾祛病延年益寿。在轧神仙的日子里,吕洞宾下凡与民同乐,曾三次用实物巧摆“吕”字谜,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传奇。
    其一,枕钵“吕”字谜。轧神仙的地点,在皋桥阊门内下塘的神仙庙。神仙庙原名福济观,又称吕祖庙,初建于南宋淳熙年间。相传有一天晚上,有个乞丐来到神仙庙附近的一家肉铺登门求宿,推开自带的破草席(稿荐)睡在柜台前。第二天早上,乞丐不辞而别。店主嫌破草席太脏,扔进灶膛引火作燃料。谁知,烧出来的酱汁肉味道格外好。店主细究原因,才明白乞丐所枕的两个钵头暗示“吕”字,乞丐原来是吕洞宾。于是,陆姓店主遂改店名为“陆稿荐”。从此,吕祖化身乞丐的传奇不胫而走。每逢吕祖诞辰,人们便蜂拥至神仙庙求签烧香。许多香客为了还愿,提前一天就在庙门外等候,赶烧头香。
    其二,破碗“吕”字谜(未见史料记载,系笔者幼年听老人所说)。清代乾隆年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有一年农历四月十四日,枫桥镇上一对夫妻起早去苏州城内轧神仙。正准备出门,忽然门外走来一个手持竹棍的叫花子,要求主人施舍一顿早餐。由于家贫,夫妻俩拿出家中仅剩的一点面粉,为乞丐做了一碗白汤光面。乞丐也不客气,端起碗来吃得津津有味。乞丐离开后,夫妻俩才发现桌上留下两只叠在一起的讨饭碗。夫妻俩恍然大悟:碗的造型,岂不暗合一个“吕”字?那个乞丐,无疑就是仙人吕洞宾。说也奇怪,用那两只碗盛放的面条,味道特别美,还有一股焖肉香味。夫妻俩一合计,决定利用宝碗在枫桥镇上开一家面店。丈夫姓冯,妻子姓郑,汤面就取“冯郑大面”之名。后来,改称谐音的“枫镇大面”。从此,枫镇大面名扬苏城。
    其三,螺壳“吕”字谜(未见史料记载,系笔者幼年听老人所说)。有一年轧神仙,吕洞宾下凡后在人堆里轧了半天,觉得肚子饿了,就来到附近的一家小吃店。小吃店里人头济济生意兴隆。八仙桌上,一盆盆浓油赤酱的葱爆螺蛳,正被食客们津津有味地吸吮。从未吃过此怪物的吕洞宾,也要了一盆,模仿他人吸吮。但是,任凭吕洞宾鼓起腮帮猛吸,那躲在壳内的螺肉就是不肯出来。周围顾客见状,忍不住哈哈大笑。吕洞宾气得直叫:“这怪物专门欺我,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店小二忍不住前来示范:“螺蛳有两个口,上口大下口小,吸时须用嘴唇贴紧大口,那弯洞里的螺肉才吸得出来。 ”吕洞宾听了暗自称奇:“两口加一洞,它是上大下小,我是上小下大,看来此怪物确实和我有缘。 ”经过店家指点,吕洞宾很快将一盘螺蛳吸完。临走,吕洞宾笑着对店小二说:“这螺蛳如果再改进一下就好了。 ”
    送走客人,店小二回到店里,只见吕洞宾刚才就餐的桌上,出现一行用汤汁写的小诗:“弯弯房,另换堂。加花样,做道场。鲜味尝,美名扬。 ”小诗旁边,还用螺壳拼出上小下大的两个“口”字。店主和伙计仔细研究后恍然大悟,高兴得叫了起来:“刚才来的客人,就是轧神仙的吕洞宾。他给我们指点了一只名菜。 ”于是,店家把小螺蛳换成大田螺,螺肉挑出后加肉酱等作料拌和,再塞进螺壳,烹制成一只“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民间菜肴。这道别具一格的民间菜肴,就叫“田螺塞肉”。
                                                          来源:苏州日报    □何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