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下很大: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1:05:36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归纳起来,用两个字可以概括:一个叫做仁,一个叫做礼。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所谓仁,大致可以归纳以下三重意思:

一是爱人,这是对领导者说的。就是要求领导者爱护人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是泛爱众,这是对每一个人说的,就是要求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为父母者不仅要对自己的儿女有爱心,对别人的儿女要一样有爱心。做儿女的不仅要对自己的父母尊重孝敬,对别人的父母要一样尊重孝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亲如一家。

三是敬畏天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所谓礼,主要是指礼治。就是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和礼治,用道德伦理来教化人,治理国家和社会。

礼的内容很庞杂,其核心只有一个字,就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和也大致有三重意思:

一是中和,凡事不要不达,也不要过之。有中庸的意思。比如对人施礼,不能冷冰冰,不热情。也不宜热情过度,要适可而止。热情过度与不热情一样会使人感到不舒服,不自在。 

二是平和,反过来就是和平。就是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减少冲突,避免争斗。而不是相反,无事生非,小题大做,制造冲突。激化矛盾。

三是谐和,反过来就是和谐。就是和而不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共存共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同文化及不同学术观点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因此而决定了中华文化的极其伟大的包容性。不但不排斥其他文化,而且还积极地引进、吸收其他文化。从我们今天过西方人的节日就可见一斑。

仁是一种境界,是目的。既是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又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从人格上来说,达到了仁的境界,就达到了人性进化的最高境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者了。从社会发展上来说,达到仁的境界,就是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或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了。

礼是一种手段,是实现仁的具体方式方法。要实现仁,主要得依靠德治和礼治,主要得靠教育和修养。我们现在实行法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迫不得已的选择。法治只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么,并不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而礼治恰恰相反,它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所以,法治可以防止人成为坏人,但不能使人成为好人。而礼治的功能则是可以使人成为好人,虽然在一定的阶段它不能阻止人成为坏人。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也,说得太有道理、太有逻辑了。如果每个人都能克己,不就近乎仁的境界了吗?那不就可以取消法治而完全实行礼治了吗?我们不就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吗?我们现在所以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除了物质基础不够雄厚外,在精神层面圣上,问题就出在我们的多数人不能克己,而且还贪得无厌。我们不但不教育和引导人们克己,反而还鼓励人们去所谓的“积极进取”,放纵甚至鼓励人的私欲。

关于仁和礼的思想与实践,其实在四、五千年以前的黄帝、尧、舜、禹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到春秋时期,孔子将其系统化为一个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正式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一直延续至今,并将继续延续下去,直到永远。可以说,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一直以仁和礼为核心。现在,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的农村老百姓,他们不知道多少法治和法律,主要还是靠原始淳朴的仁义礼智信观念来维系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逢年过节,他们还虔诚地供奉天地。尽管他们还比较贫穷落后,但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社会稳定。

中华文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中华民族从小到大,人口由少到多,幅员由狭到广,与我们文化的优秀分不开。世界上许多古代文明被外族入侵和统治后消失了。而中华民族被外族统治的结果则是外族统治者被同化,中华民族的幅员扩大,人口增加。

与其他文化比较,中华文化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建立在人的天性和社会属性之上的,没有超自然的外力,没有拂人性的东西。这种思想和理论连小孩都能体会到。而其他文化大多是建立在一种超自然的外力之上,或是神,或是佛,或是真主,或是上帝等等,并且常常带有一些拂人性的东西,比如禁止吃肉喝酒,禁欲,不让女人露面等等。随着人的进化和科学的发展,这些思想和理论的缺陷暴露得越明显。而中华文化则是科学愈发展,越被证明是正确的。这一点,连我们的敌人也不否认。现在,中华文化不仅在中国发扬光大,而且正在走向世界。将来,能够为全世界人们共同接受的很可能就是我们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