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消毒柜品牌:彭祖养生术简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56:11

彭祖養生術簡述

    彭祖養生之道,是原始社會後期醫療保健的學問。那時,人們赖以生存的環境比較惡劣。他們既要盡量適應這種環境,又要努力改造這種環境。由於當時生產力極其低下,雖曰適應舆改造都十分重要,但在某種程度上講,適應不能不放在首要位置,甚至於不適應就談不到改造。為了生存和發展,古人從實踐中摸索出一些養生方法。彭祖着眼於人的健康長壽,將這些養生方法罐集、歸納、整理,形諸文字,昭示人們。   由於種種原因,彭祖的學說没有完整地流傳下來。僅在歷代道家或臀學著作中,零零散散地保存着彭祖養生學内容。過去,曾有人懷疑其可靠性。如清代嚴可均撰《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彭祖攝生養性論》曰:“此秦漢以後養生家言,託之彭祖。”但何時何人所託,則缺乏可靠證據。且如《攝生養性論》中“不遠唾”,東漢王逸註《楚辭·天問》亦言;“彭祖至八百歲,猶自悔不壽,恨枕高而唾遠也。”可資印證。再說,近年出土漢代臀書《引書》、《十問》等,亦有彭祖關於養生言論記載,怎能說是“秦漢以後養生家言”呢?所以,對於史傳彭祖養生之道,不容輕率否定。我們應作為彭祖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加以研究。養生之道濫觴於彭祖。從這點上說,彭祖又可稱為民族養生文化之祖。    彭祖養生之道大致可以分為彭祖攝養術、彭祖導引術、彭祖服氣術、彭祖烹調術等幾個部分。  彭祖攝養術   攝養術是講究修身養性的長壽之法。彭祖在《攝生養性論》中認為“神强者長生,氣强者易減。”所以,主張神强畏威,反對鼓怒騁志;主張量才而思,量力而行,不積憂悲,節制喜怒,明確愛憎,慾思有度。彭祖還提出十二忌:“久言笑則臟腑傷,久坐立則筋骨傷,寢寐失時則肝傷,勤氯疲勞則脾傷,輓弓引弩則筋傷,沿高涉下則腎傷,沈醉嘔吐則肺傷,飽食偃卧則氣傷,骤馬步走則胃傷,喧呼詰駡則膽傷。陰陽不交則瘡痱生,房室不節則劳瘠發。”注意這些,則可以强神健體。   但是,客觀地來看,人生百歲,不可能一日無損傷。所以,攝生養性,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儘管困難,事關身體健康,仍須慎之又慎。為便於操作,彭祖又明確了具體要求:“是以養生之法,不遠唾,不驟行,耳不極聽,目不久視,坐不至疲,卧不及極,先寒而後衣,先熱而後解。不欲甚饑,饑則敗氣,食誡過多,勿極渴而飲,飲誡過深。食過則癃塊成矣,飲過則痰癖結聚氯風。不欲甚勞,不欲甚逸,勿出汗,勿醉中骤奔,勿飽食走馬。勿多語,勿生餐,勿强食肥鮮,勿沐髮後露頭。冬不欲極温,夏不欲極凉,冬極温而春有狂疫,夏極凉而秋有瘧痢。勿露卧星月之下,勿饑臨尸骸之前,勿睡中摇扇,勿食次露頭,勿衝大熱而飲冷水,勿凌盛寒而逼炎爐,勿沐髮後而迎猛風,勿汗出甚而便解衣,勿衝熱而便入冷水淋身,勿對日月及南北斗大小便。勿於星辰下露體,勿衝霜霧及嵐氣。此皆損傷臟腑,敗其神魄。五味不得偏躭……志士君子,深可慎焉!犯之必不便損,久乃積成衰敗。”《神仙傳·彭祖》述彭祖養性之法日:“已入道當食甘旨,服輕麗,通陰陽,處官秩耳。骨節堅强,顏色和澤,老而不衰,延年久視。長在世間,寒温風濕不能傷,鬼神眾精莫敢犯,五兵百蟲不敢近,嗔喜毁譽不為累,乃可為貴耳。人受氣雖不知方術,但養之得宜,常至百二十歲,不及此者傷也;小復曉道可得二百四十歲,加之可至四百八十歲。盡其理者可以不死。”看起來,做法比較繁瑣。實際上,彭祖之目的是想通過這些點點滴滴,教人慎之又慎,切忌大意,以陶冶性情,旺神宣氣。看似平常淡泊,即得攝養精神矣! 彭祖導引術    導引又稱道引,為中國古老的醫療體育和養生方法。導引術是適應當時社會環境需要而產生的。據《吕氏春秋·古樂》記載:“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雍塞,不行其原,民氣鬱淤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舞以宣導之。”《素問·異法方宜論》亦述:“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蹒。故導引按蹒者,亦從中央出也。”王冰註目:“導引謂摇筋骨、動肢節,按謂抑按皮肉,蹁謂捷舉手足。”即是說,導引包括軀體運動、呼吸運動和按摩三個部分。李頤註《莊子·刻意》“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句日:“導氣令和,引體令柔。”彭祖導引術是上古導引術中之一種,影響較大,春秋戰國時期成為流行的療病保健和善生方法。    彭祖導引術分坐引、卧引兩種。    彭祖坐導法主治:令人目明,髮黑不白,治頭風。《道藏》盡字三號《彭祖導引圖》記有方法:“導引:服,解髮,束嚮坐,握固,不息,一通;舉手,左右導引,以手掩兩耳,以指掐兩脉邊,五通。”   彭祖卧引法又稱彭祖穀仙卧引法,須夜半至鶸鳴平旦為之,禁飽食、沐浴。作用:除百病,為延年益壽要術。其法凡十節,五十息,五通,共二百五十息。《道藏》盡字三號有《彭祖穀仙卧引法》,《古仙導引按摩法》書中亦有《彭祖導引法》,二者内容大體相同,文字略有出入。據《彭祖穀仙卧引法》,十節為:    解衣被,卧,伸腰,填小腹,五息,止。引腎,去消渴,利陰陽。    伸左脚,屈右膝,内壓之,五息,止。引脾,去心腹寒熱、胸臆邪脹。    輓兩足指,五息,止。引腹中,去疝瘕,利九竅。    仰兩足指,五息,止。引腰脊痹偏枯,令人耳聲。    兩足内相嚮,五息,止。引心肺,去咳逆之氣。    踵内相嚮,五息,止。短股除五絡之氣,利腸胃,去邪氣。    掩左腥,屈右膝,内壓之,五息,止。引肺,去風虛,令人明目。    張胫兩足指號,五息,止。令人不轉筋。    兩手牽膝,置心上,五息,止。愈腰疼。    外轉兩足,十通; 内轉兩足,十通,止。復諸勞。    後人在彭祖導引術等我國早期導引術的基礎上,發展成八段錦等保健功,為促進人們身體健康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彭祖服氣術    歷史上的彭祖不僅是一位保健專家,而且是一位醫學專家。《吕氏春秋·情慾》日:“耳不可赡,目不可厭,口不可滿,身盡府種,筋骨沉滯,血脉壅塞,九竅寥寥,曲失其宜,雖有彭祖,猶不能為也。”這不僅肯定彭祖保健方面的地位,也肯定了彭祖治病方面的作用。彭祖發明的吐納服氣療法也是中國原始的養身臀病方法。葛洪《神仙傳·彭祖》述彭祖言:“次有服氣得其道,則邪氣不得入,治身之本要。”人受精養體,服氣煉形,則萬神自守其真;不然者,則榮衛枯悴,萬神自逝,悲思所留者也。”其法大致為閉氣、服氣、導引閉氣、以氣攻病四個步驟。梁代陶弘景《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對此作了專門介紹。文中引彭祖曰:常閉氣納息,從平旦至曰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體,舐唇嚥唾,服氣數十,乃起行官笑。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導引閉氟,以攻所患,必存其身、頭、面、九竅、五臟、四肢,至於髮端, 皆令所在毙其氣運行體中,起於鼻口,下達十指末,則澄和其神,不須針蘖灸刺。凡行氣欲解百病,隨所在作念之。頭痛念頭,足痛念足,和氣往攻之,從時至時,便自消矣。時氟中冷,可閉氟以取汗,汗出輒遇身則解矣。    導引閉氣以攻所患的氣功療法,沿襲至今。中央電視晝一九九二年採訪東北一百零五歲老人,詢問長壽秘訣,老者所答舆彭祖服氣療病法無二。   彭祖所說的服氣,是中國最早的闢穀術。闢毂,亦稱斷觳、绝觳,即不食五穀的意思。這是我國古代的一種修養方法。闢觳時,仍食藥物,並須兼做導引等功。以後,闢穀成為道教修練方法之一。其理論根據為:人體中有一種叫做三尸或三彭、三蟲的邪怪,靠五穀而生,危害人體。經過闢穀修煉,可以除去三尸,達到長生不死。不過彭祖服氣,主要還為療病。   彭祖服氣術,即氣功療病術,是一種從大氣、日光中吸取营養的辦法。漢代臀書《引書》亦载彭祖之道;“春日早起之後,棄水,澡漱,灑齒,洵,被髮,遊堂下,逆露之清,受天之精,飲水一杯,所以益雠也。”所說“逆露之清,受天之精”,亦類於服氣也。闢觳服氣之法,應取法於各種動物行為,為仿生術。清代徐叟所輯哎宋人小說類编》有《闢觳說》:    洛下有洞穴,深不可測。有人堕其中,不能出,饑甚,見龜蛇無數,每旦輒引首束望,吸取日光嚥之。其人亦随其所嚮,效之不已,遂不復饑,身輕力强,後卒還家,不食,不知其所終。此晉武帝時事。  這可作為對彭祖服氣術的形像註解。彭祖在仿生健體方面無疑做過有益的嘗試和可貴的努力。服氣療病法是其刻苦實踐的心血結晶。 彭祖房中術    房中術亦稱交接術、御女術等,是指導男女如何進行性生活的言論。房中術包括性保健、性臀藥諸内容。我國古代對性保健十分重視,啜禮記。禮運》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慾存焉。”《孟子·告子上》云:“食、色,性也。”《漢書·藝文志》則將“房中。舆“謦經”、“經方”並列,著錄房内著作八家一百八十六卷。房中術對民族保健舆民族繁衍發揮過一定作用。   彭祖房中術是從延年益壽的角度指導人們進行性生活的性科學。葛洪《神仙傳·彭祖》中,采女間延年益壽之法於彭祖,彭祖日:“欲皋形登天,上補仙官,當用金丹……其次當愛養精神。服蘗草可以長生,但不能役使鬼神,乘虚飛行。身不知交接之道,縱服藥無益也。”“男女相成,猶天地相生也。所以神氣導養,使人不失其和;天地得交接之道,故無終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傷殘之期。能避眾傷之事,得陰陽之術,則不死之道也。天地晝分而夜合,一年三百六十交,而精氣和合,故能生產萬物而不窮。人能則之,可以長存。”可見交接之道對人壽命影響之大。   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交接。按照彭祖之道,應遵循如下敷條:其一,交接以時。其二,交接有度。其三,交接戒暴。其四,交接戒濫。縱性食色,淫聲美色,猶如破骨斧鋸,徒有減年損壽。《神仙傳·彭祖》述彭祖言;“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時之和,所以遍身也;美色淑姿,幽閑娛樂,不致思慾之惑,所以通神也,車服威儀,知足無求,所以一志也;八音五色,以悦梘聽,所以導心也。凡此皆以養壽,而不能斟酌之者,反以速患。古之至人,恐下才之子不識事宜,流遁不還,故绝其源,故有‘上士别牀,中士異被,服藥百裹,不如獨卧’。”元代李鹏飛噬三元延壽参赞書》亦述彭祖曰。“美色妖麗,嬌妾盈房,以致虛損之禍。知此可以長生。”    關於彭祖房中術,歷來認識不一。也有學者指為偽託,並非彭祖真經。  彭祖烹調術     關於彭祖烹調術,《籛鏗因何被封大彭國》一文已就當時發明烹調的意義作了闡明,不再贅述。   彭祖作為烹調的創始人,受到代代厨師們的尊重。厨行奉籛鏗為其祖師,代代有傳人。彭祖强調:“五味不可偏躭,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鹹多傷心。”因此,要調和五味。彭祖手創名莱,雖然不少失傳,但也有不少流傳下來,羊方藏魚、雉羹等菜流傳至今,不僅被列為高級宴席珍馐,而且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熱愛。徐州人民至今仍然保留着早點喝舵湯(雉羹)的習慣。至於後人在彭祖菜系上的發展,就更不勝枚畢了。據彭祖菜系特級厨師胡德榮先生《徐州古今名馔》一書,記有多味彭祖手創名菜,現列舉四味如下:    1、羊方藏魚    這道菜因將魚置於割開的大塊羊肉之中同燉,故此得名。羊方藏魚係彭城古典菜,始於彭祖。此菜世代相傳,已有四千年歷史。    原料:    主料:鮮羊肉(肋方)一千克,鱖魚一條六百克。    配料:熱火腿五十克,香菇四片,青菜莢兩棵,蒲菜頭四十克。    輔料:原湯(煮羊肉原湯)一千三百克。    調料:食鹽五克,薑甕汁四十克,料酒十克,花椒四十粒,大茴兩朵,橘皮十二克,老薑十二片,白酒少許。    製作:    (工)先將羊肉煮至斷生,四面修齊。再從側面用平刀推進一洞,用薑鹽汁(二十克)抹擦均匀,稍腌。再把鱖魚刮鱗去内臟洗淨,剔除骨翅,魚肉片成大片用薑鹽汁(二十克)拌匀,稍腌(魚骨備用)待用。    (2)把腌製遇的鱖魚片填入羊肉洞中,鋪平後用竹簽封口。火腿蒸熟切片,蒲菜截斷,香菇去梗,與青菜莢一起焯水待用。   (3)火上置鍋,倒入原湯六百克,放入魚骨,大火燒煮約五分籛,見湯呈白色,撈出魚骨,把湯另倒一處。稍停,倒入砂鍋中(棄淨底渣)。再把羊肉放砂鍋中,使湯浸遇羊肉,同時下食鹽、白酒、老薑、橘皮、花椒、元茴(後面四種香料裝紗袋中)。大火燒開,揭去浮沫。移文火温燉(在燉的過程中酌情適量加湯),至酥爛為度,拿出香料袋,配上青菜、蒲菜頭、火腿片、香菇、溜進白酒,起鍋即成。    特點:原汁原味,滋味濃醇。    技法:屬清燉。味道以鮮為主。一般用於高檔筵席。除用砂鍋上桌外,亦可用湯盤。四季皆宜。    以上製作屬傳統技法。今法多是把魚肉藏羊肉下面蒸,將魚頭、魚尾分别置於羊方上下,以表羊方中有魚。加上襯料,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形狀美觀,更勝一籌。另有魚腹中抱羊塊的燒法舆爆炒魚羊肉法,别有一番風味。不過,這均出自“羊方藏魚”的變化。    2、麇角鹅   彭祖食療菜之一。麋角即麋鹿(俗稱四不像)頭上的角。據《列仙傳》:“彭祖善和滋味,好恬靜,惟以養神治生為事,並服麋角、水晶、雲母粉,常有少容。”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初生的麋角入藥,功力勝過鹿茸。”彭祖的食療養生術,被先秦道家繼承,傳至清代道家厨師劉勤膳並有發展。本世紀初,徐州玄觀、真武觀中的道士舆城隍廟的當家,都奉彭祖食療菜為養生佳品,地方豪紳也紛紛仿效。    原料:    主料:鹿茸四克,母鷄一千三百克。    配料:鮮猪肋肉一百克,香菇六片,菜心四棵。 輔料:鮮湯一千五百克。 調料:陳皮四克,花椒四十粒,大葱白四段,老薑四片,食鹽四克,料酒十克。    製作;    (1)先將母鷄燙遇,退淨毛,掳去嘴爪老皮,從左肋下開刀,除去内臟洗淨,剁去爪,剔去管丁骨舆腿骨,經沸水焯過清洗乾淨。香菇、菜莢,均經沸水焯過待用。    (2)把鹿茸洗淨,猪肋肉切條,從鷄左肋填入腹中,陳皮、花椒、大葱、老薑均裝入袋中,舆鹦同放砂鍋中。傾入鮮湯,大火燒開,小火温燉至酥爛,再放入食鹽、料酒、香菇、菜莢整形離火,撿去料袋,原鍋上桌即成。    特點:營養豐富,臀、食兼優。具有温腎壯陽、生精補血、補髓健骨、壯氧大補之功效。    3、雉羹   雉羹亦稱野鷄湯。彭鏗為帝堯做此羹,開創了中國烹姬之道,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屈原《天問》詩句:“彭鏗斟雉帝何麘”,首將雉羹载入史册。因此羹源於上古,被譽為“天下第一羹”。據《扈從赐游記》,清朝皇帝每年“秋猬大典”,都要在澹泊城殿特賜王公大臣“野鷄湯”一器。據《大彭烹事錄》記,雉羹被歷代皇帝視為珍品。雉羹至今仍是高级筵席上的珍馐美味。    原料:    主料:野鷄一只(一千三百克),稷米一百五十克。    配料:水發香菇三十克,熟爆腌肉四十克,青菜心三十克。    襯料:黄蛋糕兩片。    輔料:精湯二千五百克。    調料:食鹽六克,白胡椒粉二十克,葱薑汁三十克,料酒十克。    製作:    (1)先將野鷄宰殺退毛,除内臟清洗乾淨,放沸水鍋中烫透捞出洗净。另用砂鍋着精湯(二千克),放入野鷄,小火煮至爛捞出。再把野鷄捞出剔去骨,随即撕成絲,復下砂鍋中待用。    (2)把稷米淘淨放入砂鍋中,舆野鷄同熬,再下精湯(五百克),同時放入食鹽、胡椒粉、蔥薑汁、文火熬至鷄酥,大火收汁,米爛滋出汁濃時,再把爆腌肉、香菇、青菜心切絲分擺上面,澆入料酒。另把黄蛋糕刻“雉羹”二字,放入砂鍋,居中,原鍋上桌即成。    特點:滋味濃鬱,鮮香宜人。    此菜製法是因循古法。如今因雉、稷購之不易,改用母鸚舆薏苡米熬製,亦不淨古法,别有一番風味。    4、雲母羹    雲母羹為彭祖食療菜之一。雲母,是雲母族礦物的總稱,商業上多稱“千層紙”,工業上用途廣泛,其中白雲母石可供藥用。雲母羹即選取白雲母石為主要原料。配以薏苡米同熬成羹,故此得名。    原料:    主料:雲母粉三十克,薏苡米六十克,鮮猪肉九十克。    輔料:鮮湯二千克,熟芝麻粉五十克。    調料:薑汁二十克,食鹽三克。    製作:    (工)先將薏苡米撿淨雜物洗淨,放沸水鍋中焯遇,鲜肉洗淨切丁,也經沸水焯遇待用。    (2)把薏苡米、雲母粉、鲜肉丁、芝麻粉、薑汁同放砂鍋中,傾入鲜湯,大火燒開,小火熬至湯汁滋濃味厚時,着食鹽。原鍋(或盛於品鍋中)上桌即成。    特點:滋濃味鮮,清香醇鬱。具有下氣、補中、止血、虛損及開胃等功效。   總之,彭祖養生術雖然散見他書,支離破碎,但統而觀之,亦自成體系。其道其術一脉流傳四千餘載,說明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當然,從科學比較發達的今天來看,彭祖養生術一些方面不够科學,且不乏糟粕。但是,客觀地歷史地分析,其中仍有不少内容是很有價值的,是值得我們批判地借鑒和繼承的。我們應當吸取其中合理的、對人類有益的部分,發展養生科學,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    彭祖之道至大,彭祖之術至精。外行之人,管窺蠡測,隔鞾搔癢,難中肯綮。謹此就教於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