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月宝宝拉肚子偏方:漯河市纪委监察局2008年工作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07:33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68    更新时间:2009-2-18          ★★★【字体:小大】
2008年,漯河市纪委、监察局在省纪委、监察厅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狠抓任务落实,着力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深入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围绕科学发展开展监督检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坚持把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监督检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在服务、促进和保证我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加快 “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对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对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全年共开展执法监察项目20项,查办案件43件,责任追究35人,收缴违纪资金175.4万元,确保“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等宏观调控政策和固定资产投资、土地管理和节约集约用地、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措施落到实处。开展对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检查民政部门、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及党委组织部门、共青团等接收捐赠款物及对口援建安置房资金物资5176.83万元,调整归位救灾资金94.6万元,保证救灾款物应缴尽缴、专款专用。继续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专项清理工作,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12件,责任追究14人,收缴违纪资金32万元,会同土地部门查处闲置土地20宗,收回3宗,盘活1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6宗,督促开发建设10宗,促进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开展追缴土地出让金专项行动,对全市37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生产经营性企业,在《漯河日报》上发布催缴通告,全市追缴到位土地出让金6320万元,追缴比率达76%,解决久拖不决的矛盾纠纷10多起,确保土地出让金及时足额入库,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充了资金。开展清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收回欠款235万元。二是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制定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禁令”》、《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有奖举报的规定》等12项制度,开通优化环境招商引资服务平台,建立服务重点项目的快速反应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组织效能监督员和特邀监察员深入企业、商户明查暗访,在重点企业、项目中确立300个效能监测点,及时收集案件线索。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案件45件,责任追究66人,党政纪处理16人,收缴退赔违纪资金226万元。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梗阻”问题,开展涉企科室评议活动,开通网上评议专栏,网上访问量达到24万人(次),群众在网上提出意见建议8000多条;召开现场评议大会,组织近千名代表对参评科室进行现场评议,电视台全程录像监督,公证人员现场公证,135个涉企科室排名根据得分情况当场公布,新闻媒体公示评议结果;严格评议结果运用,对评议得分前三名和后三名的,分别给予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对群众所提意见建议,反馈给有关部门责令其认真整改,限期纠正。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叶青纯对我市涉企科室评议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内参》、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和中央纪委、省纪委信息刊物进行了宣传报道,省内外10个市前来漯河考察学习。认真组织“十佳创优发展环境窗口单位”评选工作,达到了树立典型、正面引导的效果。三是积极开展高效服务型机关建设活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高效服务型机关的建议。2008年 5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创建高效服务型机关的实施意见》和《漯河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定》等5项制度,并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全面启动了高效服务型机关建设工作。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减少项目、简化程序、方便群众、强化服务的原则,组织对现有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了新一轮的清理,取消70项、下放32项行政审批项目,我市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已由原来的315项减少到目前的127项,成为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辖市。市级行政审批服务时限已由改革前的平均15个工作日压缩到目前的平均7个工作日。市直35个部门全部成立行政审批服务科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以窗口为主、后方配合、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督促指导各部门全面完成编制政务公开目录及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并通过制作印刷品、利用新闻媒体和政务网络发布等形式,将政务公开内容全部向社会公开。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专栏,公开政务信息,全市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率达到90%。抓好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市有721个行政村建立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点,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便民服务网络。
二、强化宣传教育,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提高。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教育。一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廉政宣传。大力宣传中央纪委、省纪委和市纪委全会精神以及我市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宣传我市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工作规划》的做法和成效,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制定了《市纪检监察系统宣传报道考核办法》,完善发稿奖励制度,规范宣传报道管理。全市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36篇,在省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47篇,在市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240篇;在市电视台开办了《廉政经纬》栏目,播出30期。二是突出重点,认真抓好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开展廉政教育“百场巡讲”活动,组织宣讲团深入县区、市直单位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已组织82场。组织开展党政纪条规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和两个《条例》集中学习周活动,提高领导干部遵纪守法意识。加大“节日”期间廉政教育力度,在全市建立了党组织负责人“双节”廉政谈话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双节”廉政集体谈话、廉政文艺晚会、发布致领导干部的一封公开信、家庭助廉教育、发送廉政短信等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高度警惕和防范“节日病”。市纪委开展“双节”廉政宣传教育的做法受到省纪委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依托市第一看守所建立警示教育基地,组织全市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接受警示教育。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忆往昔岁月、谈幸福人生”廉政主题征文活动,收到征文208篇,评选出23篇优秀文章在漯河日报刊发并汇编成册,赠送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三是按照“六进”要求,广泛开展廉政文化活动。继续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不断把全市廉政文化建设引向深入。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对“六进”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科学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与市委市直工委联合下发了《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达标升级考核标准(试行)》,规范活动内容,严格检查验收。各单位通过开展廉政书画展览、廉政文艺演出、廉政歌咏比赛等一系列载体新颖、内容丰富的廉政文化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廉政教育,全市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向纵深推进。举办“沙澧清风伴我行”廉政小戏、小品、曲艺展演评比活动,全市共创作文艺节目100个,演出200多场,评选出优秀节目22个并进行了汇报演出。积极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已初步建成了市人防办、市国土局、漯河医专、舞阳县屈岗村等为代表的8个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三、强化办案措施,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按照“加大力度、突出重点、依法办事、规范程序”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高办案人员素质,狠抓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2008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756件,初步核实案件线索277件,立案288件,结案288件,党政纪处分313人,其中县处级干部7人,乡科级干部52人,通过办案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600万元。一是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建立健全信访举报奖励办法和信访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群众来访一卡通制度、疑难信访案件三级会审制度。奥运期间,加强信访值班,保证24小时联络畅通。全面深入分析信访工作形势,多次到县区督导处理疑难信访问题,解决了一批时间跨度长、问题情节复杂的信访难题,全力保障奥运期间的信访稳定工作,实现了全市赴省进京访“双零”的目标。二是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办案队伍建设。按照省纪委要求,建立了由公、检、法及财政、审计等人员组成的办案人才库,根据办案需要统一调配使用。目前,人才库已收录办案人员40人。举办了为期3天的纪检监察办案人才培训班,提高了依纪依法办案能力。三是严格落实考核奖励机制。组织开展2006—2007年度优质案件评选活动,评选出了3件优质案件,在全市纪检监察案件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我市《县区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考核奖励办法(试行)》进一步修订完善,把贪污贿赂案件、乡科级以上干部案件、重处分的大要案作为2008年办案工作的重点,纳入考核范围,促进案件的结构改善、质量提高,我市案件查处率、贪污贿赂案件率、要案重处分率均有大幅提高。四是严格依纪依法办案。强化案件管理督办职能,严格落实督办工作暂行办法,做到措施具体、时限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强化程序意识,严格“两规”审批,严把审理关,推行被调查人员自我定性量纪,实行对受党政纪处分人员的回访教育制度,建立了工作台帐、与受处分人员定期谈话、受处分人员定期汇报思想、恢复党员权利和解除行政处分申请、恢复党员权利和解除行政处分考察、宣布和存档等六项制度,切实维护被处理人员的合法权益。五是积极探索案件审理工作新举措。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党政纪案件公开审理、提级审理、陪审员制度,公开审理12起典型案件,对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市纪委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六是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继续把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反腐倡廉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商业贿赂案件查处协调机制和制度,拓宽案件举报渠道,积极排查案件线索,督促各级执纪执法机关认真履行职责,依纪依法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全年查处商业贿赂案件57件,涉案金额584万元,42名涉案人员受到了严肃处理。
四、严格责任追究,各级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进一步规范。一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修订完善市级领导干部岗位职责及2008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使任务更加明确、责任更加具体、落实更加有力。出台我市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大考核结果的运用,提出对县区领导班子排前2名、市直及有关单位领导班子排前10名的给予通报表扬和嘉奖,领导班子成员在提拔使用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县区领导班子排最后1名、市直及有关单位领导班子排后3名且考核得分低于60分的,取消单位当年评先资格,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县区领导班子连续两年排最后1名、市直及有关单位领导班子连续两年排后3名且考核得分低于60分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处理。建立“季查季报”制度,着力加强对责任制的动态管理,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及时予以通报并督促整改。实行“一案双果”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共对64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8%,其中科级以上干部51人,党政纪处分36人,组织处理28人。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2007年度全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我市被评为优秀等次。二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从严治理“节日病”,全市上缴廉政帐户现金54.7万元;在全省率先推行公车节假日封存制度,对封存不力的35个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查处违规车辆104台,并在《漯河日报》公开曝光,对46个公车私用单位的分管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节假日期间,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共封存公车9000多辆(次),节约燃油费200多万元。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备案制度,对146辆符合条件的公务用车进行了备案,退回30余个不符合规定的购车申请;扎实开展贯彻落实“两办规定”制止党政干部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强化廉政监控,建立廉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对领导干部的管理。认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县级领导干部52名,诫勉谈话4人,警示谈话23人。
五、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纠风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坚持把关注民生、促进和谐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专项治理,强化监督检查,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查结教育乱收费案件15件,党政纪处分21人。查处公路“三乱”案件24件,给予党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51人。继续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全市20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参加了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医用耗材价格与去年相比平均下降了26%,让利患者2100万元。认真做好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和救灾资金监管工作,归位社保资金800多万元,规范存款6000多万元,查办违规违纪案件12件,涉及违规资金810万元,党政纪处分11人,组织处理7人。开展强农惠农政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惠农资金3.1亿元;查处损害农民利益案件16件,党纪处分7人,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二是认真抓好政风行风热线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电台、电视台、漯河日报、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市长热线”的“五线合一”和互联互通,刊播热线节(栏)目121期,解决群众实际问题295个,化解矛盾和问题隐患1350起。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评议活动,组织参评单位扎实开展“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主题实践活动,全市78个部门采取便民措施260条,落实惠民政策和项目120项,涉及资金5亿多元,群众总评满意率为91.7%,比2007年提升了2.3个百分点。
六、建立长效机制,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市、县两级党委分别建立了以专职副书记为总召集人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县、乡两级党委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形成了责任主体、责任分工、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各县区纪委均成立了农村党风室,增加了人员编制,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今年以来,全市有11名乡镇领导、19名村干部、9个基层站所负责人因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力受到责任追究。二是以主题教育为重点,认真开展廉政教育。4月份,市纪委联合市大学生村干部办公室对全市683个村的3300名村干部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政治业务培训,增强了基层干部的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本领。依托远程教育、乡村文明学校和各级党校三个平台,广泛开展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共培训村级干部3000多人次,培训农村党员1万人次。扎实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全市共建立廉政文化长廊28条、廉政书屋350个,摆放图书30多万册,40支乡村廉政文艺宣传队活跃在农村,成为弘扬廉政文化的重要力量。各县区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三是制定完善制度,推动长效机制的建设。结合中央提出的“六要六不要”和省委提出的“六要六严禁”要求,制定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以及基层站所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规范。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乡镇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党务公开正在农村基层逐步推开和规范。认真落实“双述双评”制度。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双述双评”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双述双评”的对象、内容、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全市共有1081个村开展了“双述双评”活动,占行政村总数的86%,活动中提出各项农村建设的意见建议1万多条,其中近8000条被采纳,大量事关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好事实事得到了及时办理。完善便民服务代理制度。选择条件和基础较好的村设立便民服务代理点,选择工作经验丰富、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村干部担任承办员,将涵盖计生、民政、土地、工商、公安等10多个职能站所30多项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便民代理服务,实施全程代理。
七、提高综合素质,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健全完善了市纪委常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进一步加强了理论武装。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了常委会议事规则,坚持集体领导,充分发扬民主,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共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工作督查和调研,注重把上级精神与漯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省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十二条规定,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接受监督,做到遵纪守法、廉洁从政,全年没有发生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在机关深入开展了“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双带头”、党员公开承诺等活动。扎实推进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制定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组织派驻机构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对71个市直单位实行了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此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我市被中央纪委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省辖市级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联系点。此外,调查研究、法规制度建设、申诉复查、干部教育、信息宣传、机关党建、人事管理、机要保密以及后勤保障、 “创新奖”评比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重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