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怎么煮才好吃:读《易筋经》以文观法明练用精义解 马国兴 - 易筋经研究专栏 -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03:07
“易之为言大矣。易者,乃阴阳之道也。易即变化之易。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疾,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复,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此乃《易筋经》中一段著明的论述,是修练家必遵从的法旨,是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本末始终之准绳。只有通明此段论述内容的精义妙旨,才能正确修练,功得正果,而不入歧途。鉴于此段论述的精辟,故在《古拳论阐释》中收录并做了简略的阐释,实是解开一切古拳论的一把钥匙。但多数阅读此《古拳论阐释》一书的读者,并没有理解到这一点。不能理解《古拳论阐释》一书中的三三之练用宗旨。故在修练中不能掌握修练方法的正确性,不能正确修练而得到正确功夫、技艺。不能正确阅读各家拳谱而领会其中精旨妙义,以为己用。徒增不必要的困惑和烦恼。为使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人们能够明白此段论述之精旨妙义;自我把握修练方法的正确;自我权衡修练方法、过程中的利与弊。以求修练方法正确,易于成功。我再次较细致的阐释此段论述的精旨妙义,揭示其中的练、体、用的精髓、真谛。供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参考、运用。
  此段论述,大致分为三个小段内容,一是:其所言易筋者,是遵从“天人合一”的《易经》之理论,阴阳变化的道理,来变易自己的内气、外形的。但这种变化的关键在于修练者自己的认识和自己的把握。这就是“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一句话的精义。二是:变易自己的方法和具体之内容的论述,乃此段的中心内容。三是:结束语,“至若人身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之结论。下面就将此段核心内容,逐句阐释清楚、明白,展示其中精旨妙义,揭示练、体、用之精髓、真谛。

  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
  此句说明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有内功修练、外技修练两项基本内容。内功修练为“功夫”,外技修练为“技艺”,证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是内外双修的。功技集一身的“建体至用”的,而“健身、技击”之功能,并行不悖的修练之道,功成正果之时,则“文武双全将相身”。此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独特风貌。
  弄壶中之日月,乃说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系列之内功法。以得“内劲”之体、用。修练内功,还可从根本上变易自身外形之筋骨皮肉,即“气随心到、心遂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久而能力自加焉”。能使外形脱拙换灵、柔弱无骨,善变无形又无穷,并能内感通灵。还能得“灵神”以至用。此中内容皆用“弄壶中之日月”概括的明明白白了。而“日月”二字。乃言“阴阳”也。离中之“阴精”,坎中之“阳精”。“日精月华,吞入丹舍”。就是“弄壶中之日月”的内功法之写照。然“形”之所成,莫不缘于“器”。气成有形便是“血”,血液运行,以滋润形,故知“气为阳,血为阴”。此乃“气血”之阴阳。然精气神从气立论,筋骨皮从血立言。可知气血之阴阳,乃言“内气、外形”尔,内气为阳物,外形为阴物。此内气为日、外形为月。内气外形合一之体为“明”。此又“弄壶中之日月”的精旨妙义尔。然必通过“一点天清,二点地灵、三点神光遍九重”的系列方法之修练,方能内外如一。建体以至用。此是“内功”的修练方法的重要性,可知矣!
  搏掌上之阴阳。乃说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技击之阴阳的内容,攻防技击之道,古来名目繁多,有称“手搏、格斗、手战、技击”的说法,名称不一,然无不是“徒手攻防之道”。即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而此“搏掌上之阴阳”,初看好象搏斗是在“掌上”的攻防,实质是“掌”字表现的是“权衡利弊”的阴守阳攻之道,乃全身方圆立体的阴阳变化的攻防之道。在“掌”字中存在着“己之内气、外形的阴阳变化;彼之内气、外形的阴阳变化;双方搏斗技击外在表现的阳攻阴守的变化现象”。三种阴阳的内容。但此“搏掌上之阴阳”句中的阴阳二字,乃指双方彼此攻防的阴守阳攻之“阴阳”的,前句言内功修练的自身内气、外形的阴阳变化,是名“功夫”。此句乃言攻防运用的阴阳变化,是名“技艺”。这就是“文建体、武用精”的宗旨。
  此两句说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存在内功、外技,即“建体至用”始与终的修练过程的。就是“拳乃道也,技击乃未技也”的功技本末先后的练、体、用之关系的。这样认识理解“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这句话的精旨妙义,可谓之全了。便可理解下面的论述之实质内容了。也就从此而能通解古今论拳的精义妙旨了,从此而打开了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神秘之大门,能够踏上真正修练的光明坦途,成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练、体、用的行家里手既成事实,达到脱凡入圣的神明意境,具有神化之功指日可待了。

  故二竖系之在人,无不可易。
  二竖者,阴阳也。在自然界,言天地也,天地的阴阳变化,万物生长化收藏。如没有天地阴阳之体、用的存在,则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演化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天人合一”在人体内,支撑自身存在的是“内气、外形”,内气为阳,外形为阴,此乃自身中的“二竖”。自然界中的“二竖”是天地。故知“二竖”者,阴阳也。自然界的万物变化在天地,人身中万拳变化在气形,天地人同此阴阳也,此乃“天人合一”道理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具体应用,故人法天地便可得道、体道的道理。
  内气—外形的变易转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与人较技攻防的胜与负。而这三项内容的关键,实关系着修练者的认识正确与否。这就是“二竖系之在人”的全部之实质内容。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始终之过程中的关键的重要作用。说明修练者观点正确方能指导自己正确的修练,而能获得正果,一个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之观点,则为了获得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真实功夫技艺以为用,则承认了必遵“天人合一”之理论,自觉的改变自己,则内气、外形无不可转化变易了,无不可为己之所用了。这就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本“天人合一”之理法,“唯道是从”的“无为”之修练法则,依此而修练成的攻防之功夫技艺,在与他人较技时必能顺随为法,以静用动,则能与时俱进,方能以柔用刚而轻松的战胜对手,前贤所论的“故二竖系之在人,无不可易”的修练思想,变易自己的观念,源于《易经》的“天人合一”之理论中,为说明以下的具体内容,先看一段论述,自然可先后连贯而能明之了。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易辞下传?第六章》
  我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练、体、用,经常引用此论述。其表明自身中的阴阳二竖:内气从乾,纯粹之精,健运不息,阳刚之性;外形从坤,镇静厚载,顺从之德,阴柔之质。内气外形柔外刚中,德合阴阳以为用,内气为阳刚之体,外形为阴柔之体,可刚柔相互以为用,错综变化,以成万拳的变化以至用。这样的形外气中,气主形从的匹配,体现了自然界的天地阴阳刚柔之匹配的法则,而使万物产生变化一样。只有自身的内气、外形这样的按照天地阴阳刚柔的匹配至用,才是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能够通往神明艺境,达到神化之功的正确道路。这就是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这句话在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精义之体现。虽然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由古及今之繁衍流传,各家的论述称呼名目繁多,种种立论之言,貌似杂乱无章而不一,然通而观之,细心咀嚼,没有超越此论之宗旨的妙义的。明白了这层意思之内容,再继续看下面具体变易的内容。就会一目了然了。不觉奇怪了。因为心有所知,便可循理而通了。

  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
  首先从虚实角度立论,说明“内气、外形”虚实的转换变化。不练拳者,外形乃拙实而不通灵;内气虚弱而不足以为“主”。然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就要对内气之虚弱,变易为切实独立之刚健的体;就要对外形的拙实,变易为柔弱无骨之体,进一步虚化其形质,逞全体透空的状态。这就是“弄壶中之日月”的内功修练法的目的、意义。也就是“驱尽众阴邪,然后立正阳”的内气、外形“虚实变易转化”的事实,“意气君来骨肉臣”一句话,即是内气外形虚实转化变易方法的说法,又是内气外形虚实转化以后的主从关系。这就是“为虚、为实者易之”的本义。

  为刚、为柔者易之
  外形本刚硬拙实,不足为拳家所用,因其不能善变无形又无穷,必须由刚硬拙实变易转化为柔弱无骨,具顺从之德,方能至用。内气柔弱,不足为拳家所用,因其柔弱不能健运不息,阳刚之性以为将帅,必须由柔弱渺小变易转化为健运不息,阳刚之性,在体内独立而不改,方可为将帅。此乃从刚柔角度立论,说明内气、外形的刚柔转化变易的,即“为刚、为柔者易之”的本义,这样刚柔变易转化后,内气阳刚之体,外形阴柔之体,柔外刚中匹配如一,方能柔化刚发,“以柔用刚”以至用,方能达神明之艺境。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报告 道具 TOP

yksjk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yksjk 当前在线

UID
159 
帖子
176 
精华
积分
1060 
威望
53  
金钱
866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1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5 
最后登录
2010-2-7 

超级版主

UID
159 
帖子
176 
精华
积分
1060 
威望
53  
金钱
866  
在线时间
125 小时 
2# 发表于 2009-11-25 12:55 | 只看该作者   为静、为动者易之
  这又从动静的角度立论,阐明内气、外形动静的主从关系和外形中腰脊和手足四肢的动静主从关系。
  外形、内气的动静主从关系。一般的人之生活、工作、劳动,都是外形动而内气静的状态。而拳术中的要求,外形静而内气动,这可从“内动不令人知”一句话中知道,内气一动,外形从之,故攻防之中,外形从不妄动是真功夫。故形未动而气先动,此即气形动静的主从关系,便于以柔用刚,以静用动。
  外形中腰脊和手足四肢的动静关系。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劳动习惯,腰脊不动为静而四肢手足活动频繁。可拳术中要求手足安静,要随腰脊之运动而运动,正拳决云:“以不动之腰脊摧动动之手足”,就指的腰脊和手足四肢的动静主从关系的。
  上述内气外形为外形的动静主从关系之法则,就是“为动、为静者易之”的本义。
  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
  高以下为基,下以高为用。头者高以步足为基,步足为下,以头之所用为用。
  心气在上为高,心下入丹田为用;肾气在丹田为下,必升腾至胸、头以为用。
  身形长起,内气沉降,则身形不浮而有根;身形矮落,内气轻升至百会,则身形不重滞而灵。
  上述三条内容皆“高下者易其升降”之本义。
  听探之良知为先,顺化之良能后行,然顺化之中亦听探者。则神缓而眼疾,心缓而手疾,气缓而步疾,盖因外疾而内缓,内心柔则劲势刚。知体用之妙矣!此缓者,和缓而静之谓也。故不会出现“心忙手乱”之病也。此乃以静用动之意尔,此乃“后先者易其缓急”之本义尔。“神意气劲形中”六合一统,先后运动有了缓急的顺序。则较技便有“后人发而先人至”了。
  顺逆者易其往来。即内气、外形有顺逆匹配之法式。以外形论,出手乃为顺,收手乃为逆,此手法攻防之顺逆也。然与内气配合,则攻手外出为顺,此乃明攻防手与内劲匹配的顺逆法了。此正是“顺逆者易其往来”的自身动变平衡法则之本义尔。

  危者易之安。
  原来武练法、横练法,糊涂练法的用心耗精的后天尚力法,危害自身的健康,甚或生命安全的错误方法。经过“以神为主,以气为充,形从而利”的修练,达到健身、技击并行不悖的保证生命安全的正道之法式了。即先天尚德的无为法,此乃“危者易之安”的本义。

  乱者易之治。
  由于气贯周身,心逐气穿,心能普照,虚实,刚柔、动静的转化变易,意气君来骨肉臣,则自身由内至外,内主外从,神、意、气、劲、形、中“六合一统,虚实相需,内外一贯,原来的乌合之众,成为纪律严明的能征善战之师,此乃“乱者易之治”之本义。

  祸者易之福。
  以形为制,尚气用力,神从而害的后天有为之尚力法,武练、横练,糊涂练法,乃危害自身健康,甚至危害生命的埋藏灾祸之不良方法。就是依此而练、与人较技,因尚力而被人借,也埋藏着被击败的灾祸。然通过变易转化,成为先天尚德的无为法,以神为主,以气为充,形从而利,顺从为法,以静用动,以柔用刚,柔化刚发,与人较技,舍己从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胜人在顷刻之间,取胜乃自然之事,用必打犯不伤人,故不结怨,将本争斗之结怨的祸事,变化为交朋的美事,此乃拳术练、用的“祸者易之福”之本义尔。

  亡者易之存。
  尚气用力的后天有为力法之外家拳法,乃是用心耗精亡身之途,变易为尚德不尚力的先天无为之巧妙的内家拳法,乃顺随为法,固精不动心而存身之道。此乃“亡者易之存”的本义尔。体现了“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宗旨。

  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
  气者,文体也,内在功夫也,保命之根本。数者,技艺也,武事也,外在之技艺也,内气,外形的功夫技艺,通过变易转化,可使后天的尚力法,挽回成先天的尚巧法。此乃“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之本义。

  天地者可以易之反复。
  内气、外形的变易,遵从天地之法则,可以易后天而复返先天。此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逆则成仙”的修练法则。即“弄壶中之日月”的内功法。“搏掌上之阴阳”的外技之修,内外双修之复返先天无为的尚德的正道之法。此乃“天地者可以易之反复”的本义。

  何莫非易之功也。
  从开始的“弄壶中之日月”到“搏掌上之阴阳”的功果,无不是遵从“天人合一”之理论,变易自身内气、外形。由后天复返先天的无为法。达到无为无不为之艺境。有哪一点不是《易经》理法的功果。有哪一项内容不是自己唯道适从变易的功果。:“易”之功大矣!此正是“何莫非易之功也”的本义。但“存乎于人”。

  至若人身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大到天地,小到人身筋骨,只要遵照“天人合一”的事法,唯道适从,变易自己,知道“弄壶中之日月”的内功法,就可使自身的内气、外形自然发生变易转化,初期之内清虚,外脱换之基础定矣。修之时久,则破七壳,返朴归真,则“脱壳换相”,后天复返先天。筋骨自然变易,外形自然通灵透明,此正是“一点天清,二点地灵,三点神光九重天“的功成之正果。时至此则“搏掌上之阴阳”乃成易事,因已到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无形无象的寂感遂通的艺境。功夫至此,“至若人身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自然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了。

  为当今习拳者想,就将此段论述较详细的阐释了一番,我认为凡能读到此文的习拳者应仔细品味前贤之论述的精辟见解。自然能体会到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练、体、用之精髓、真谛。在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时,就应顺道而修,不会妄为了。这样,才能健身、技击并行不悖,功成时可“文兼武全将相身”。得此精髓者,应告之相识之拳友,以求共同进步,你有这样的善心,何愁功技不精乎!所有拳谱皆可“以文观法”,再求“以形鉴真”,可为通家了。


马国兴 书录于北京
2002年0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