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井知香ed2k file:让班级文化成为教育的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09:06:59

让班级文化成为教育的力量

在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品位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也正蓬勃兴起。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社会,它既是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班级文化。只有把班级文化建设好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才有了它坚实的基础。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简单地说,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成功的关键,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班级文化建设,必然要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自己所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应该从尊重学生,从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角度出发,去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特性的班级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显性文化要素和隐性文化要素交织而成的。在选择和优化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文化要素,而且要重视隐性文化要素;不仅要注意文化的教化作用,而且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班级文化中的显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则是班级文化中的隐性文化要素。

一、以“家”样的物质文化取悦人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卫生状况、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班级环境布置是班级文化的直接体现,一个集教育性、美观性与发展性为一体的班级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生活和交际的良好场所,也能促进班级文化的有效形成。

1 、净化教室

做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 班级的 老师和学生都能持之以恒地与不讲卫生的习惯作斗争,真正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我要求我的班级在卫生方面要达到如下标准:1、教室内如蜘蛛网、球印、脚印;2、教室内的门、窗、桌椅没有损坏的痕迹;3、墙面、桌椅面没有乱涂乱画乱贴的情况;4、教室抽屉内无垃圾堆积的现象;5、卫生工具在指定位置摆放整齐,纸篓内垃圾要勤倒,不允许出现溢出现象;6、饭后必须将桌子抹过,抹布统一放在指定位置。7、放学后,统一将椅子塞到桌子下面,桌子前后左右对齐等。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要求过于细化,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觉得一定的精细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学生毕竟还小,只有让他知道了具体应该怎么做,他们才有可能做到怎么做。良好的习惯就应该是这样细化出来的。所以,实施这一要求的过程,不仅是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目的是营造一种规范的环境。

2 、美化班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美化对小学生尤其要讲究,因为它有益于营造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然而在五花八门的美化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通病,即这些美化往往只体现了一个浅层的装饰性,而未能包含审美教育的功能。装饰性固然能产生视觉上的快感,但它只是审美教育价值的很小部分。审美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仅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教室环境的艺术营造,其真正功能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另一种语言”的环境。

每个新学期之前,我常常会对班级的环境布置进行初步的构思。有人会觉得做了那么多年的班主任,只要延续前几年的内容不是一个省时省力的好办法吗?但每当我接到一批新的学生,或面对一个新的学期时,我常常会想学生是不一样的,学期是不一样的,这种偷懒是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呢?于是,每次我对教室的设想总会有相应的变化。当然这种设想并不是我一厢情愿地闭门造车。它应该始于对学生的了解这个基点。所以,面对一个老班级,我会去反思以前的布置,结合学生的特点,侧重于调整,创出新意;而面对一个全新的班级,我的做法就是多渠道提前了解班级的学生,然后统筹考虑,完成初步构思,做到心中有数。

开学后,我并不急于宣布我的构思,因为那是一种强加于人的非理性表现。我会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任务,让学生私下去思考、讨论,再利用晨会课或者班会时间,进行专项交流。让学生感到班级布置是自己的事。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装扮自己的“家”,应该是一件兴奋而幸福的事。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想法或许会过于理想化,不易操作;或许会而单纯地追逐时尚而毫无价值。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作为大家庭中的一员,参与进来。恰当好处地抛出自己的想法,供大家讨论。或者对学生不成熟的设想提出作为长者的意见和建议。也允许学生对自己的构思进行修整。总之最后要使学生愉悦地认可我的设想,齐心协力地朝着我当初设想的方向发展。因为只有被学生认可的东西才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然后每一个栏目均有专人负责,定时更换。比如,班长负责征集班训。发动之后,同学们就开动脑筋,针对班级目标和自身目标进行构思,最后经班委会的精心选择,确定了“净”、“敬”、“竞”、“进”四个字为班级的班训,又亲自动手做成艺术字贴在教室的正前方,与国旗交相辉映。“净”是提示每一个同学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营造一个洁净、温馨的学习环境;“敬”提醒同学要尊敬师长,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同学之间更要团结友爱;“竞”就是要在班中养成积极友好的竞争意识,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进”希望同学们都有一颗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上进心,为班级和自己的进步而不断奋进。

再比如,在前面黑板的左下角,班级特地开辟了一个“名言角”。按学号,每天由一名学生将自己寻找到的认为有意义的名言警句工整地书写在“名言角”内,利用每天晨会课的 2 分钟时间,由摘选同学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这句名言,并要求每人准备一本名言簿 ,逐日将每日一名言摘录在本子上。学习一则警句,一句名言,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或许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坚持不懈,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首届“读书节”比赛中,我班没有获得“书香班级”的称号,同学们都很难过。但是是首届“读书节”,学校本着鼓励的原则,给每个班都发了奖状。宣传委员拿到奖状后,把本来贴在后面黑板上奖状贴到了前面的黑板上方,并且提醒大家要不断警示自己,尽最大努力使班级的各方面都走在年级前列。教室文化建设的功能就在此就完全呈现出来了。

此外,班级还可以开辟“七色花”(就是将每位学生的照片当作花蕊,一个进步或者一个优点可获得一个花瓣,贴在花蕊外围,看谁的七色花开得最灿烂)、图书角,摆放一些小盆景等等。这些小而新的设计,对学生产生了不小的吸引力。除了教室,学生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走廊了。我们学校是一个全新的学校,走廊宽大,而且两边都贴着瓷砖。我觉得这是一块宝地,便开始了每月一期的主题墙布置。有时候粘贴学生的书画作品,有时候是手工制作、学生习作,有时候是手抄报、剪报,有时绘画高手干脆用水粉颜料直接在墙上潇洒露一手。一块小小的墙,就是一片大大的天。它成了班级信息交流,师生相互沟通了解,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载体。现在,你走进我们学校,你会发现我们学校的“每一条走廊都会说话”。

二、以多彩的行为文化丰富人

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教学作风和管理水平,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

在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时,我主要依据三个原则:一是教育性,活动要从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增长学生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二是趣味性,班级活动要精心设计,力求生动形象,丰富多样,新颖独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使学生在欢乐中受到教育。三是自主性,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订计划、组织活动,教师能善于在关键处帮助他们,把合理辅导与独立自主统一起来。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我尝试了的“作文教育”法。在小学,很多班主任都是语 文 老师。或 许很多 老师只是把写作文单纯地当作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而没有意识到写作文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其实这两者是完全可以紧密结合的。开学初,我会让每个学生准备好一本硬抄本,坚持每周完成两至三篇的小作文。不一定每篇都要求很长,但每篇都必须写真人真事,每月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作文是在写班级中发生的事情,要写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这些作文一般情况下是随意的,由学生自己命题。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比如发生了某突发事件,或者有什么特定的话题需要大家发表意见,也会由班主任或者负责同学进行命题作文。我觉得“作文教育”法实施几年来,收益的不仅仅是 100 多篇习作在报刊上发表,更主要的是让作为主任的我找到了一条班级管理的好途径。首先,这本硬抄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宣泄的平台,以及自我教育的机会。现代孩子是内心世界是极不平静的,他们有很多话想说,很多观点希望老师知道,作文就成了记录他们成长历程,发表个人观点的最好载体。在这里,学生记录着自己的酸甜苦辣,宣泄自己的情感。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反思自我行为的契机。我想,当他面对着硬抄本开始回忆今天,记录今天的时候,他应该经历着一种对自我,对别人,对某些现象的理性思考。我们不能否认那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其次,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班级的方方面面,折射出作者的思想,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种种情态,甚至有着社会的影子。每一篇描述真实事件的作文,其实就是把握班级脉搏,学生思想动态的第一手材料,让我的工作开展得有的放矢,从容不迫。最后,作文也成为了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很多老师都觉得班主任是最容易和学生发生冲突的。因为班主任总是向他们要求这要求那,更免不了严厉的训斥。但通过“作文”这座桥梁,我与学生们却相处得十分融洽。学生说:“每次发硬抄本的时候,我总是特别激动。我最喜欢读 徐 老师的评语了,每一个字都好像是发自好朋友的肺腑。”批完一次硬抄本,每每要花去一个上午的时间。记得有一个阶段,其他工作特别忙,便把自己觉得不是很要紧的作文后面的评语省去了,学生们马上就有了反应。几天后便陆续有好几个学生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大多都是直言不讳:“ 徐 老师,大概你最近比较忙吧,硬抄本上的评语明显少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在认真地看我们认真地写的东西。您知道,我们是多么盼望着看到硬抄本上你鲜艳的红字啊,哪怕只是简单的几个。希望您能接受我们的意见。”长长的文章让我看得满脸通红,我愧疚地写上了长长的批语,并许诺:以后不管再忙,都要在每篇作文后面写上评语,哪怕只是纸字片言。以后的每一天,我便认真地实践着自己的诺言。我想我的那些评语以及信守诺言的做法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

此外,春天的时候,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到田野挖马兰,挑荠菜;夏天沿海台风多,我又带着他们去参观气象站,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气象知识;学校一年一度的风筝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赏风筝,做风筝,评风筝,放风筝,放出一天的快乐心情,放出少年儿童的理想和希望;开展了“小蜜蜂运动会”,开设水果拼盘、包饺子、杀鱼等比赛,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成为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

三、以人文的制度文化规范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但是,制度不应该是班主任的“圣旨”,不管学生愿不愿意都必须遵循的“王法”,而应该是由全体成员共同商讨决定的,被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班级准则。当然,制度不能仅仅成为一种摆设,更不应该沦为针对某几个人的一种惩罚依据。我们不要满足于几条文字性公约的制订和强硬性规定的实施,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和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制订制度的原因和意义,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硬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炉,从而使学生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如我们班就在一次次的讨论之后逐渐形成了多种被学生认可的制度:值日班长制度、红领巾监督制度、班级信息交流制度、班规、行为规范评比体系等,最大程度地变强制的要求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和自觉行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以高尚的精神文化净化人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一个班级就好像一个战斗的集体,需要大家齐心协力迎接一次又一次挑战,而一盘散沙是毫无战斗力的。因此,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我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加强班级的凝聚力,首先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小干部队伍。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队伍。要多方了解,精心选择。选出之后,就应十分注意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去组织和管理班级同学的学习与生活。应大胆放权给他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与班级的中坚,而不是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传话筒。第二,班主任要尊重学生。韩愈曾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之说。作为教师 , 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班有一个“温馨工程”。这是班级中开展的一个细水长流的工作。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要平易近人地对待学生,要在自己的点点滴滴的近乎是烦琐的小事之中,叫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学生病了,心里遇到想不开的疙瘩了,经济上遇到困难了,情绪上失意了,这些时候,是最需要老师给予关心的,对他们在此时给予帮助,常常会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只要班主任能真情付出,学生必然会真心相报。这将是凝聚力最丰富的源泉。学生们之间,平时也要求多关心,多鼓励,比如同学生日大家同唱一首祝愿的歌曲,为困难的同学献一点爱心,都是很好的办法。从心理上、生活上的小事着手,关心彼此,努力让别人会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快乐。再次,要使班级有凝聚力,重要的一点,班级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当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的时候,人才会走得更近,心才会靠得更拢。

总之,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班级文化建设因而显出极其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只有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成班级文化扎实建设。而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可以成为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