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木优子生活照:2012新作文素材:“以德报德”李孝香和刘士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5:04:49

2012新作文素材:“以德报德”李孝香和刘士圣

(2011-10-03 19:48:18) 新高考新素材

2012新作文素材

以德报德李孝香和刘士圣



农妇刘士圣收到李家珍的儿媳李孝香送的鲜花(9月16日摄)。

 

在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磨店社区沿河村,农妇刘士圣(右)和李家珍的儿媳李孝香在一起。老太的子女始终坚持: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9月16日摄

农妇做好事导致意外伤亡事件背后的故事

农妇刘士圣热心搭载一位老太坐顺风车却不幸发生车祸导致老人罹难,愧疚的农妇和家人数次为老太的子女送去医药费、赔偿费,竟一次次被拒绝。老太的子女始终坚持一个死理儿: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一个主动做好事,发生不幸后主动担责;一个善良宽容,用最朴实的言行感动着人们。以德报德这一最平凡却又最不不凡的人生观在他们的身上闪闪发光。

  合肥一位农妇热心搭载同村老太坐顺风车,发生车祸老人罹难;

  农妇和家人数次送去赔偿,竟一次次被推却

  最近一个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在安徽合肥,一位农妇热心搭载一位老太坐顺风车,却不幸发生车祸导致老人罹难,愧疚的农妇和家人数次为老太的子女送去医药费、赔偿费,竟一次次被拒绝,老太的子女始终坚持一个死理儿: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

  在社会上敢不敢扶摔倒老人引发争论的背景下,不少网民在慨叹做好事终有好报之余,也发出疑问:事情的始末究竟如何?

  

  微博:好心帮人出意外   不被计较网友赞

  合肥市瑶海区众兴乡一农妇骑车去店埠镇赶集,路遇本村一老人,遂主动带她一程,不料途中老人从电动车上摔下,农妇赶紧将其送往医院,老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农妇愧疚,主动提出赔偿4000元,死者家属坚称她是出于好意帮助老人,拒收任何赔偿。请多多转发此好人好事以正民风。

  与网络流行的没有十万元,千万别扶老太太之语不同,现实中的这起意外发生后,做好事者感觉愧疚,主动提出赔偿,而发生意外者的家属却坚决拒收,并且连续拒绝了四次!

  连日来,这条简短的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获得了近3万次转载,更赢得了6000余条评论。

  网民佳佳警官不无感慨地说:钢筋丛林里已经少了人情味,乡村小径间却有丝丝真情!看了这个,我们这些都市人应该好好反省了。

  网民自由自在自我的琳子说:想想前不久武汉出现的一个80多岁的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心里真是觉得很悲凉。看到这个事件,必须支持!

  网民天街小雨在留言中首先留下了一个落泪的表情,随后才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从古到今传承,同时更需要从你到我的传递。

  回访 顺路载人出事 四送赔偿家属不收

  日前,中国网事记者来到事件的发生地———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磨店社区沿河村,实地探访了事件的双方。

  一个多月前的813日,是沿河村村民赶集的日子。当天早晨10时许,农妇刘士圣驾着电动三轮车去临近的肥东县店埠镇购买猪饲料。回家的路上忽然发现不远处路上一对祖孙俩在临近正午的大太阳下一步步走得艰难,眼尖的她很快认出是76岁的李家珍和孙女小敏,于是立即提速追上去,提出顺道捎她们一段,李家珍欣然应允。

  走着走着,到了一个弯度特别大的道口,正拐着弯忽然冒出一个小伙子骑着摩托车飞快从对面驶来,为了躲他,我猛打了一下方向,车头歪得太狠,车子噌就翻了,我们三个人都被甩了出去。

  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刘士圣的腿被翻倒的车身牢牢地压住了,李家珍和小敏则被甩在路边,老太太头部被撞得流血不止。慌乱中,刘士圣忘记了自己腿上的伤,赶紧让围拢过来的路人给自己丈夫李道元报个信,要他打120急救电话,送老太太去医院。

  经诊断,小敏的伤势较轻,只是受了点皮外伤;刘士圣的大腿受伤也不轻;而李家珍最严重:颅脑出血,次日晚就因伤势严重,加之心脏病复发、肺部感染等症状,撒手人寰。

  万分愧疚的刘士圣和其丈夫一致认为,无论花多少钱都必须补偿!

  在李家珍被送往肥东县的医院就诊后,刘士圣丈夫李道元就立即回家取了5000元用作治疗费用,然而就被李家珍的儿媳李孝香当场回绝,而李家珍远在东北打工的儿子刘国桥接到妻子电话后第一句话就是:你没要人家钱吧?可不能问人家要钱!

  随后李家珍先后两次转院诊治过程中,李道元和刘士圣夫妇又接二连三地找到老太家人,表示希望予以赔偿,至少要负担医疗费用,但他们就是不肯收

  816日,李家珍去世的第二天,李道元夫妇一早带着祭品和厚厚的一叠百元大钞来到对方家中吊唁,坚持要予以经济赔偿,但被再次谢绝。无论刘士圣和李道元如何坚持,李孝香和她丈夫始终不肯收下赔偿金

  既然他们不要,你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给钱呢?记者问。

  如果不是我好心办坏事,老太太就不会走得这么早。现在他们失去了亲人,损失已经很大了,我还能在乎钱吗?刘士圣简单地回答道。

  为什么要一再拒绝对方的主动赔偿呢?搁一般人不闹到法院打官司都不错了,至少把医药费收下啊!记者又问李孝香。

  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事,我们是我们。人家带我婆婆纯粹是好心,再说出了意外也不是人家的责任,要了钱就等于否认了这一点。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李孝香说。

合肥磨店社区两户农家的“道德佳话”情感江淮

  最近一个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在合肥,一位农妇热心搭载一位老太坐“顺风车”却不幸发生车祸导致老人罹难,愧疚的农妇和家人数次为老太的子女送去医药费、赔偿费,竟一次次被拒绝,老太的子女始终坚持一个“死理儿”: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

  在社会上“敢不敢扶摔倒老人”引发争论的背景下,不少网民在慨叹做好事终有好报之余,也发出疑问:事情的始末究竟如何?是什么样朴实的情感促使两家人作出“不寻常”的选择?

  一条微博牵出两个家庭的爱与宽容

  “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磨店社区沿河村一农妇骑车去店埠镇赶集,路遇本村一老人,遂主动带她一程,不料途中老人从电动车上摔下,农妇赶紧将其送往医院,老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农妇愧疚,主动提出赔偿4000元,死者家属坚称她是出于好意帮助老人拒收任何赔偿。请多多转发此好人好事以正民风。”

  连日来,这条简短的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获得了近3万次转载,更赢得了6000余条评论,众多网民都在毫不吝惜地表达着对事件双方当事人的感佩和激赞。

  与网络流行的“没有十万元,千万别扶老太太”戏谑之语不同,现实中的这起意外发生后,做好事者感觉愧疚,主动提出赔偿,而发生意外者的家属却坚决拒收,并且连续拒绝了四次!

  网民“佳佳警官”不无感慨地说:钢筋丛林里已经少了人情味,乡村小径间却有丝丝真情!看了这个,我们这些都市人应该好好反省了。

  网民“自由自在自我的琳子”联想说:“想想前不久武汉出现的一个80多岁的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最后呼吸道被淤血堵塞致死,心里真是觉得很悲凉。看到这个事件,必须支持!”

  网民“天街小雨”在留言中首先留下了一个落泪的表情,随后才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从古到今得传承,同时更需要从你到我的传递。”

  老人摔死,家人四拒赔偿

  一个月前的8月13日,是沿河村村民赶集的日子。当天早晨10时许,农妇刘士圣驾着电动三轮车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发现一对祖孙俩在大太阳下一步步挪得艰难,眼尖的她很快认出是76岁的李家珍和孙女小敏,于是立即提速追上去,提出顺道捎她们一段,李家珍欣然应允。

  “走着走着,到了一个弯度特别大的道口,正拐着弯忽然冒出一个小伙子骑着摩托车飞快从对面驶来,为了躲他,我猛打了一下方向,车头歪得太狠,车子噌就翻了,我们三个人都被甩了出去。”刘士圣回忆起当时车祸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

  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刘士圣的腿被翻倒的车身牢牢地压住了,李家珍和小敏则被甩在路边,老太太头部被撞得流血不止。慌乱中,刘士圣忘记了自己腿上的伤,赶紧让围拢过来的路人给自己丈夫李道元报个信,要他打120急救电话,送老太太去医院。

  经诊断,小敏的伤势较轻,只是受了点皮外伤;刘士圣的大腿受伤也不轻;而李家珍最严重:颅脑出血,次日晚就因伤势严重,加之心脏病复发、肺部感染等症状,撒手人寰。

  搭载李家珍是出于好心,没想到好心却办了坏事。万分愧疚的刘士圣和丈夫一致认为,“无论花多少钱都必须补偿”!但令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他们先后四次送治疗费、赔偿费居然都没有送出去!

  在李家珍被送往肥东县的医院就诊后,李道元就立即回家取了五千元用作治疗费用,然而这“一送”就被李家珍的儿媳李孝香当场回绝,而李家珍远在东北打工的儿子刘国桥接到妻子电话后第一句话就是:“你没要人家钱吧?可不能问人家要钱!”

  随后李家珍先后两次转院诊治过程中,李道元和刘士圣夫妇又接二连三地找到老太家人,表示希望予以赔偿,“至少要负担医疗费用,但他们就是不肯收”!

  8月16日,李家珍去世的第二天,李道元夫妇一早带着祭品和厚厚的一叠百元大钞来到对方家中吊唁,坚持要予以经济赔偿,被再次谢绝。

  “刘大姐本是出于好意才捎了我婆婆一段路,发生意外又不是她故意的,而且她自己也受了伤,我们怎么能要他们的钱呢?”无论刘士胜和李道元如何坚持,李孝香和丈夫始终不肯收下“赔偿金”。

  李家珍老人去世一个月后的9月16日,刘士圣面对着记者眼圈一下就红了:“就在昨天,他们家还卖了稻子给孩子上学,我一见就急了,马上就要回去取钱,他们还是不要啊!”

  “既然他们不要,你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给钱呢?”记者问。

  “如果不是我好心办坏事,老太太就不会走得这么早。现在他们失去了亲人,损失已经很大了,我还能在乎钱吗?”刘士圣简单地回答道。

  “为什么要一再拒绝对方的主动赔偿呢?搁一般人不闹到法院打官司都不错了,至少把医药费收下啊?”记者又问李孝香。

  “别人怎么做是别人,我们是我们。人家带我婆婆纯粹是好心,再说出了意外也不是人家的责任,要了钱就等于否认了这一点。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李孝香说。

  通情达理、公序良俗需要每个人呵护

  一个主动做好事,发生不幸后主动担责;一个善良宽容,用最朴实的言行感动着人们。在这两户普通农家人的心里,只有“以德报德”这一最平凡却又最不不凡的人生观。

  李家珍的邻居宁菊红说,李孝香一家做的对,让人佩服。他们看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而不是金钱。出了这种事,真的不能要对方的钱,否则以后就没有人敢做好人了。

  网民“海螺滴滴吹”不无冷静地说:“在一个人人热衷于打官司解决问题的社会中,一件在乡间中遇到的大部分人都会这样解决的事被当作稀奇的事广为传颂,我们需要做的不是颂扬,而是反省。”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开玉说,近几年来,见义勇为的风险似乎在不断上升,该不该做好事?如何做好事?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让这件情理之中的“小事儿”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感动敬佩之余,我们更需要用司法和道德的双手合力,不断唤起人们对社会救助及伦理道德的反思,让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不再成为“新闻”。重拾中华民族的尊老传统,弘扬乡亲邻里的淳朴礼让和通情达理这些一直以来的优良社会传统,全体公民都应该付诸行动。

    “看上去这是一件小事,但体现的道德观念,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 916日上午,前往李孝香和刘士胜家进行看望和慰问的合肥市文明办指导处处长祖兵感慨地说。在他眼中,这两户农家确实都是十分淳朴、善良的人。“不光她俩,整个磨店社区,民风都比较朴实。 ”对于李孝香和刘士胜,祖兵给予了很高评价。 “刘士胜主动载老人,又主动赔偿,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精神;李孝香拒绝赔偿,体现了好人好报的传统道德理念。 ”他说,两户人家体现的都是人性的光辉,都是好样的。“我们这个社会就应该弘扬这种精神,让好人做了好事能有好报,而不是被误解,被纠缠。”他说,接下来,市文明办将偕同新站区文明办、磨店文明办给予她们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今后在一系列道德模范评比中,她们都将是我们重点申报的对象。”他高度赞扬说,两人的举动为人们树立了道德标杆,“应该让这样的精神传承下去。

  917日上午,新站区管委会副书记罗勇一行人在磨店社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汪炳章的陪同下来到李孝香和刘士圣两家进行慰问,授予两家磨店社区首届“社会道德风尚标兵”荣誉称号并进行了慰问。罗勇书记呼吁,新站区各大社区要以这件事为切入点,组织开展向两家人学习的活动,切实将社会文明道德风尚发扬开来。随后,磨店社区汪炳章书记表示,接下来社区将收集各方媒体的宣传资料制成光盘,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和各村居党员群众共同学习,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社会道德风尚。

  经过安徽省内外媒体连续两天的报道和微博的助推,刘士胜和李孝香两家人的故事,不仅在合肥本地流传开来,在全国各地也广泛流传。合肥磨店社区两户农家的故事不仅感动了合肥,也感动了全国。这个真实而平凡的故事在全国网友中间流传,也引起央视、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媒体高度关注。在新浪微博上,一条关于本条新闻的微博被转发近3万次,网友评论达6000多条。其他各大门户网站微博也在“热播”此事,合肥本地论坛更是炸开了锅。很多网友表示,在全国各地频频出现“彭宇案”的时候,合肥竟然出现了这么一个令人感动的“童话”,让人心情顿时好起来。此事也引起不少名人关注。名嘴黄健翔15日转发微博,著名学者钱文忠也也转发此微博,称这是“一条令人油然看到希望的消息”。央视著名播音员、安徽老乡赵普也第一时间转发,表达对此事的支持。著名地产商任志强也发表评论,称赞“民风亦善”。

                                             
 

扁鹊见蔡桓公

选自《韩非子·喻老》

扁鹊(biǎn què)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úa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扶不起”与伤不起

                                

十三亿人竟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

2011年09月20 15:49:50  来源: 羊城晚报

目前,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因。

  遗憾的是,他们跌倒时往往无人敢扶。偶有雷锋传人试图冒险施救,不是被讹诈就是被法官庄严地依据常识判处巨额赔款,以至于跌倒受伤老人延误治疗魂归九泉的人间惨剧时有发生。有专家感慨:十三亿中国人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

  这样的道德境界显然与大国公民的素质相去甚远,为了激励更多人战胜内心恐惧,去扶危济困,社会各方人士群策群力,积极寻求保护这些敢逆潮流而动的救人勇士之良策。

  首先登场的力量是公权力机关。卫生部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旋即引起各方热议。

  这份技术指南很技术,考虑得相当周全,但对于非技术的普通公民要掌握,则有必要先去参加一个业务培训班,不然只能对跌倒老人退避三舍。但老人跌倒往往情况紧急,如此技术地救人势必延误施救,罪过仅次于见死不救,可见此指南有想当大的局限性。

  多年来,笔者遍览诸多新闻,突生一感慨:中国公务员运气就是好得惊人,竟然无人遇到跌倒老人———全是百姓面对救与不救陷入艰难抉择。真心想说一句:与其有关部门发布技术指南,不如有干部冒着巨大风险去街头扶起老人,不仅对群众激励效果显著,也能捎带普及些救人常识,岂不两全其美?

  还有一个可以起到强力模范带头作用的是富豪,反正慈善行为越来越像牟利和作秀,倒不如去街头扶起个老人,既能改善自身形象还能先富带动后富———不是从物质层面而是从精神层面。

  鉴于出现这样的楷模尚需时间,加上道德疑似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国人搀扶跌倒老人的信心似乎要依赖法治。9月14日下午2点左右,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昆明市麻园农贸市场门前路上,不少路人驻足围观却一直无人敢上前搀扶。热心的女士想上前搀扶,又担心“蒙冤”成为昆明版的“彭宇”,最终她找来了两人作证才扶起老人。不少市民表示,如果再遇到老人摔倒的事情,他们也会像女士那样,先寻找证人,再做好事。 

  但不是每次救人都能顺利找到证人,最好出门备好纸笔和摄影摄像装备,前者用于意识清醒的老人签字画押自证本人跌倒,后者用于证明自己没有加害意识不清醒老人。这些所谓良策听着不仅操作困难,还有些让人心惊肉跳———一个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何以如此人人自危?

  最近传出这样一个故事,宛如灰色世界一抹动人的亮色。

  刘士胜和李孝香都是(合肥)新站区磨店社区沿河村的村民,两家并不熟。8月13日9点多,赶集回家的刘士胜遇见了李孝香的婆婆李家珍。出于好心,刘士胜开着电动三轮车带了老人一程。没想到,刚到村口车子翻了,76岁的李家珍一头栽到地上,过世了。刘士胜好心办了坏事,为了表达心中的愧疚,先后四次要给钱,都被老人的家属婉拒了。理由很简单:“反正我们家是不能为了钱卖了良心的。我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我承认被这个故事感动了很久,甚至因此产生了去搀扶跌倒老人的冲动。李孝香家人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搀扶老人最重要靠的不是技术、证据,而是善良和感恩。

  拯救跌倒老人先要唤醒更多人的良知———因为做这件事本来就没道理,该属人性的原点———本能。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石述思

                                       

老人跌倒“扶不起”受伤的是民族精神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当一个老人跌倒在马路上或其他地方,是围观、搀扶还是扬长而去?

  这本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无论从道义,从党和政府一直提倡的精神文明,还是从人的本性角度,都是应该扶起跌倒的老人,并给予应有的援助。

  但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相关事件却令人在“扶”与“不扶”之间纠结不已,老人跌倒“扶不起”的隐忧日益突出。

  中国新闻网9月9日报道《广东再现路人扶起倒地老人遭诬陷求清白事件》:7月15日早上,阿华开摩托车上行人道准备买早餐。遇见骑单车的阿婆突然连人带车跌倒。听到“快来扶扶我!”的声音后,阿华将摩托车停在距离阿婆约3米的地方,下车上前扶阿婆。阿婆说是阿华撞了她,引起争执,阿华报了警。阿华的女婿随交警过来和阿华发生了肢体冲撞。阿婆被送到医院住院观察。为调查真相,交警暂扣了阿华的摩托车。事发后几天,阿华说没睡过一次好觉,还向单位请了几天假,天天在附近找证人,证实自己清白,那种感觉他永生难忘。最后,警方在事发后向阿婆的亲属提到,如调解不成功将调出相关监控录像作证,结果事发三天后,阿婆在亲人陪同下向交警主动澄清,自己摔倒与阿华无关。

  这件事,与南通汽运集团飞鹤快客公司公交司机殷红彬帮扶骑三轮车跌倒的石老太太被诬陷后因车内录像还了清白类似。

  最冤枉的是206年11月20日,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撞人案”。彭宇搀扶跌倒在地的老人,却被老人一口咬定是他将其撞倒,彭宇认为自己做好事反遭诬陷,真相扑朔迷离。后来,法院按“推理分析”,作出彭宇赔偿4万多元的判决。就在几天前,天津版“彭宇案”二审开庭,车主许云鹤一审被判赔偿受伤老太10万元,而许云鹤同样坚称,自己是停车搀扶翻越护栏而摔倒的老人。

  尽管中国改革开放后受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潮的影响,社会道德水准急剧下滑,损人利己现象严重,一些人利欲熏心干出危害公共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等事情,但屡屡出现诬陷帮扶自己跌倒的好心人的现象仍然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这里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诚信危机、道德危机,更是民族精神的缺失。

  试想,为了自己的私利,连帮助自己的恩人都忍心诬陷的人,其良心、道德又何在呢?

  老人跌倒“扶不起”最伤的是社会道德。网上报道今年(2011年)8月24日深圳市莆田区一位78岁老人在小区内跌倒无人扶,20分钟后悲惨去世。今年(2011年)1月1日深圳市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学生周天成、罗炜在马路上扶起了别人不敢扶的满脸是血的78岁老太太。近日媒体报道,某地一个老人跌倒无人敢扶,车辆绕道而行,路过的县委书记下车扶起老人。还有孕妇跌倒无人敢扶的报道。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真是令人悲哀啊!

  前两年有网友说,如果中国再遇到像日本侵华战争那样的事件,会有多少多少人要当汉奸。如果说,当时网友所指主要是年轻人和一些贪官的话,那老人跌倒“扶不起”现象中的老人的表现,更让人感到害怕,因为来自民间底层的东西更带有普遍性。

  为什么会出现老人跌倒“扶不起”现象呢?

  春秋战国时政治家管仲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今天,我们国家经济发达了,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了,为什么我们的社会道德水平反而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

  首先,社会核心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古人有“义”、“利”之别,不义之财君子不取。新中国建立后,我们提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景象。但改革开放后,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泛滥,惟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现象渐起,由于制度引导、管制没有跟上,愈演愈烈,以致形成今日这种局面。

  其次,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出了问题。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但中国的教育,在崇尚分数、追求升学率的偏差下,金钱崇拜腐蚀了教育,甚至高校的腐朽令人诟病。北大教授色诱丽江女高中生的案例,让已经在国人心中大打折扣的高校形象更为逊色。教育制度和教师都出了问题,学生道德品德培养、信仰教育很难成功。

  第三,一些司法审判导向助长了道德的沦陷,没有起到扬善贬恶地的作用。南京彭宇因帮助跌倒的老人被判赔偿4万多元,天津车主许云鹤因同样的原因一审被判赔偿受伤老太10万元,这不是鼓励大家诬陷好人吗?刑法中有疑罪从无的原则,民事案件即使由于证据等原因法官难以判清,但也应该考虑到公序良俗及该案的社会影响,谨慎判案,不要做出引导社会道德向负面发展的判决。

  第四,传统舆论媒体没有担当起应有的道德卫道士责任。中国的新闻舆论与国外不同,没有法制支撑,也难以保持中立。但是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仍然可以担当社会道德卫道士的角色。无可讳言,一些舆论媒体,已经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的阵地。有的报纸,广告成为主业,舆论先导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当然,随着微博等网络舆论的兴起,传统的平面媒体的理念有所改善,在今年的温州动车事故中表现有所起色。

  因公务私事困扰,久未用心写博文了。于中秋节前敲出文字,以期引起网友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屡见不鲜的老人跌倒“扶不起”事件中,反思我们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反思道德沦陷的根源,以期救人济世,塑造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救人成为一种“高风险作业”时,公德在利益面前竟显得那样软弱无力,而法律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做好事却成了被告,这本来就是社会的悲剧。但更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诬告者居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法院只是以和解方式结案。要知道,此案与南京彭宇案最大的不同是有多名证人出庭证明万鑫清白,谁是谁非一目了然。既然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对方是诬告,法院就应支持万鑫提起反诉,要求老太对万鑫进行适当赔偿,如与案件有关的交通费、通讯费、误工费、律师费等。法官不能只建议救人讲方法,却对诬告行为视而不见。只有诬告者付出应有代价,这样让人痛心的事才不会一再出现。现在的情况是,即使败诉,诬告者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一旦打赢官司,能获得许多赔偿,恩将仇报者自然不会少。

要让人敢于做好事,乐于做好事,不仅需要大力弘扬社会正气,给做好事者以公正评价,让其获得应有的荣誉和奖励,对那些恩将仇报,倒打一耙的小人也应予以适当惩戒,而不是像很多类似新闻里的场景一样:批评教育一番就完事了。至少应该按故意敲诈来处罚吧。惩恶才能扬善,只有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来杜绝这种恶劣行为,才能真正减少人们对做好事的顾虑,避免“习惯性质疑”和“群体性冷漠”这样的社会病。

 

追问:我们老了,谁来扶

社会风气恶化之后,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越来越多的人害怕助人为乐反被讹诈,他们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就会倾向于采取最保守的行动,甚至拒绝提供任何帮助。这也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需要帮助时无法得到他人的及时帮助,会有更多的人因此而受到更大的伤害,甚至有更多的人失去生命。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变老,我们都有摔倒需要陌生路人扶起的时候,千万不要等到没人扶的时候再来抱怨世风日下。在谴责讹诈者道德低下的同时,我们更希望法律能够不受任何干扰地保护善良的心,而类似的事件中,更应该强化被助者的举证责任,而非由施助者举证为自己免责,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即将老龄化的社会却扶不起老人:未来有多可怕

如前所述,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自然不会起到什么作用,然而这份《指南》中的一些数据,却反映出“没有人敢扶老人”的社会未来有多可怕。

众所周知,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而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老年人的比例今后只会越来越高。而据美国的统计数据,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有30%出现过跌倒,按这个发生率估算我国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而跌倒往往后果严重,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06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死亡率男性为49.56/10万,女性为52.80/10万。据此推算,每年就有几万老年人直接死于跌倒。

如果跌倒的老年人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援,那么窒息而死的88岁李大爷就绝对不会是跌倒而死的最后一个,在普遍不敢扶一把老人的社会里,老人们伤残和死亡的比率显然会大大增高。

而谁没有变老的一天呢?

                                                     

老人摔倒在地,扶还是不扶?救人者会不会因此引来麻烦?众多网友热议,有Q友直言:“不是我不扶,而是我没钱,扶不起。”

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诬赖”及“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新闻日前见诸报端:肇庆再现“路人扶倒地老人,遭诬陷求清白”事件;武汉市一位88岁的老人在住家附近的菜市场门口摔倒,无人敢扶,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入医院救治,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老人的妻子很难过:“如果有人扶一把或者帮他转个身,让鼻血流出来,或许他就不会走……”老人的儿子质问:“真的没人敢扶?难道助人为乐的美德就这样丢失了吗?”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得到社会颂扬。那些被救反诬赖好人的老人应该抚着良心问一问自己,你的做法不仅打击了助人为乐的行为,而且,假如下次你再跌倒街头,还有人敢扶你吗?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为助人为乐者“保驾护航”,只有这样,良好的风尚才会发扬光大。

尽管建设文明社会任重而道远,而栏主相信,光明终会战胜黑暗。你看,在广州,温情就是一道并未缺失的亮丽风景。

                                          

中新网肇庆2011年9月9日电 (黄耀辉 杨永新)“除非有人证物证,否则我不会再去扶跌倒的老人!”广东肇庆的阿华在扶起倒地的70多岁阿婆却遭诬陷后表示。

  肇庆城区交警第一大队相关负责人8日向媒体表示,警方在事发后向阿婆的亲属提到,如调解不成功将调出相关监控录像作证,结果事发三天后,阿婆在亲人陪同下向交警主动澄清,自己摔倒与阿华无关。

  事发7月15日早上,阿华开摩托车上行人道准备买早餐。阿华说,距他前方十几米远处,见到阿婆骑着的单车突然摇摆了几下,随后连人带车跌倒。

  “快来扶扶我!”阿华回忆称,阿婆跌倒后这样说。他赶紧将摩托车停在距离阿婆约3米的地方,下车上前扶阿婆。阿婆显得很痛苦,一扶就说痛,最后说“别扶了”

  阿华称,当他准备离开时,阿婆却指着他说“别走,是你撞倒我的”。阿华当即很激动,与阿婆论理。

  现场清洁工张姨和附近面包店的员工事后对媒体说,当时只听到自行车倒地的声音,随后有人喊“快来扶扶我”,她们没见到阿华撞倒她。

  阿华打“110”报警,交警过来时,阿婆的亲属也过来了,其中有阿婆的女婿。阿华说,她女婿很凶,根本不听解释,还说“周围的人都不扶,就你来扶?不是你撞的你会扶她?好心人早死光啦?!”阿华气不过,当场与阿婆女婿发生了肢体冲撞。

  阿婆被送到医院住院观察。为调查真相,交警暂扣了阿华的摩托车。事发后几天,阿华说没睡过一次好觉,还向单位请了几天假,天天在附近找证人,证实自己清白,那种感觉他永生难忘。

在中国卫生部目前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并提出了救助技巧等方面内容。同时又提到“扶起跌倒老人需要掌握一定技巧”。(黄耀辉 杨永新)

                                         

彭宇是南京一家通讯公司的技术人员。去年(2006年)11月20日,他从一辆到站公交车上第一个走下车,看到一位老太太(后查明是徐老太)倒在离站台不远的地方。彭说,出于好心,他忙上前将其扶起。徐老太的儿子赶来并提出:“我怕忙不过来,你能不能一同去医院?”彭同意了。当得知要花费几万元换人造骨头时,徐老太一拍大腿对彭说:“小伙子,就是你撞的啊!”今年(2007年)1月4日,徐老太向法院起诉,要彭赔偿她13.6万余元。
    (2007年)4月底,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彭申请向当时出警的派出所调取原始询问笔录时,派出所借故拒绝。有人指出,徐老太的儿子正好是警察,其中或有蹊跷。而现场目击证人坚持说,徐老太的确是自己摔的。
    法院(2007年)9月5日做出一审判决,彭宇被判赔45876元。判决书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
    判决书中还称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而可以“自行离去”,“但彭宇未作此等选择,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
    两个月前庭审期间坚持“以后碰到这种事还会出手相助”的彭宇,在昨天走出法院大门时也没有了当时的坚决,“再不会这么冲动了,”他说。
    此案唯一目击证人先生高呼:“朋友们,以后还有谁敢做好事?”

 

媒体:老太太儿子是警察
    4月底,鼓楼区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此案。奇怪的是,彭向承办法官申请,向当时出警的派出所调取彭宇、先生及高老太的原始询问笔录时,派出所却以正在装修为由,无法提供。后来更是声称笔录遗失。老太太儿子刚好是警察,让网友们不禁猜测,笔录不知去向其中或有蹊跷。
    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甲方乙方》节目曾拍到这样一组镜头:当事的派出所长说,“我至少找了6次还是没有找到,不过我拍了笔录纸的照片,”并说,“我为了搞清事实才用手机拍了笔录的。”当被追问到谁的手机拍的,所长拿出手机说就是他的这部手机。紧接着,彭宇当着所长的面调出照片Exif信息证明照片并非所长手机所摄。在记者的追问下,这位所长说出了实情,照片是老人的儿子拍摄的。卢所长说老人的儿子对他说是同行,他就把老太儿子的手机扣下了。
  
    目击者:老太自己摔的
    据证人先生在今年7月6日第三次开庭时所做陈述,他看到的情况是:老太太手里拎着保温瓶,向第三辆公交车跑去。她跑到第二辆车的车尾时,不知为什么就跌倒了。这时,他看到从第二辆车后门下车的彭宇走了几步,上前帮忙,然后自己也上前帮忙,并打电话叫老人的儿女过来,整个过程大约半个小时。
    徐老太太曾在法庭上称不认识先生,当时不是他帮助的自己,先生非常气愤,提出自己当时曾用自己的手机帮老太太打电话,手机里有通话记录可以证明。
  
    网友:好人做不得
    老太太的儿子是警察,派出所不提供关键的证据,证人证明小伙子无辜,媒体采访时老太太态度傲慢,不停地有网友站出来说自己好心帮忙被反咬一口的故事,所有这些综合在一起,大部分网友认定彭宇是好心没好报,无辜受害,对他充满了同情。案件宣判后,在西祠、凯迪等网上论坛,都有网友号召给彭宇捐款。

 

鼓楼区法院认为,老太太是与彭宇相撞受伤。理由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分析,老太太(原文为“原告”)倒地的原因除了被他人的外力因素撞倒之外,还有绊倒或者滑倒等自身原因情形。但双方在庭审中均未陈述存在老太太绊倒或滑倒等事实,故根据本案现有证据,应着重分析老太太被撞倒之外力情形。”
    判决书继续说:“人被外力撞倒后,一般首先会确定外力来源,辨认相撞之人;如果撞人之人逃逸,作为被撞倒之人的第一反应,是呼救并请人帮忙阻止。本案事发地点是公共场所的公交站台,且事发时间是视线较好的上午,事故发生的过程非常短促,故撞倒老太太的人不可能轻易逃逸。而根据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
    法院认为,如果彭宇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是好心相扶。”
    “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老太太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说明事实经过并让老太太的家人将她送到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彭宇未作此等选择,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判决书写道。
    “如果不是他撞的,应该不会垫钱”
    在和老太太家人一起将老太太送到医院后,彭宇曾掏出了200元钱给老太太的家人交医药费,彭宇的解释是,“时老太太家里人急着给老人看伤,又说没带钱。这样我才把钱给了他们,他家里人当时还说要给我打欠条。”而现在这成了他有责任的证据之一。
    判决书作了这样的表述:“在事发当天,彭宇曾给老太太200多元钱,且此后一直未要求老太太返还。关于彭宇给钱的原因双方说法不一:老太太说是彭宇先行垫付的赔偿款;彭宇认为是借款。”
    “彭宇和老太太素不相识,一般不会贸然借款。即便如彭宇所说是借款,在有承担事故责任之虞时,也应当请公交站台上无利害关系的其他人证明,或者向老太太家属说明情况后索取借条或说明。但彭宇在本案中未存在上述情况,而且在老太太家人陪同前往医院的情况下,由他借钱给老太太的可能性不大。”
    “而如果撞伤了他人,则最符合情理的做法是先行垫付款项,”基于上述判断,法院认为,可以认定这200多元钱并非借款,而是赔偿款。
  
    双方均无过错
    “本案中,发生事故时,老太太在乘车过程中无法预见将与彭宇相撞;同时,彭宇在下车过程中因为视野受到限制,无法准确判断车后门左右的情况,故对此次事故,彭宇和老太太均不具有过错。”
    但没过错并不代表不负责任。判决书认为:“本案应根据公平原则合理分担损失,本院酌定被告补偿原告损失的40%较为适宜。被告彭宇在此判决生效的10日内一次性给付原告人民币45876元;1870元的诉讼费由老太太承担1170元,彭宇承担700元。
    法官在宣读完判决书后即刻离开法庭,彭宇也随即被摄像机包围。现场一片寂静,众记者在瞬间竟没有人发问,只是把目光和话筒递向了埋着头的彭宇。
    “意料之外,”高式东律师说了一句话后,便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彭宇还是一言不发,眼眶却已开始泛红。过了好一会儿,他低声说:“我要找说理的地方。”
    高式东律师在被问到如何评价结果时,用了“没有以事实为基础”笼统作答。对于是否上诉,他表示将在与彭宇再行商议后决定。
    昨天下午,一直为此案出庭作证、也是此案唯一证人的陈老先生依然出现在旁听席上。“我之所以一直坚持作证到现在,完全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和当天我的亲身经历。”陈老先生在庭前说,他也希望今天能看到一个结果,还事实一个公道。但陈老先生失望了,他的情绪甚至比彭宇更激动:“朋友们,”他大声对着摄像机说,“以后还有谁敢做好事?”

                                               

8月2612点多,如皋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石庄中队接到群众报警,称一辆大巴车在石庄镇西边的张黄立交桥上,撞倒一名骑三轮车的老人后逃逸,石庄中队民警立即展开调查。

这位老人姓石,家住石庄镇闸口村十三组,经过医生诊断,老人头部有轻微伤,在石庄医院留院观察。
    
经过警方调查,老人一口咬定地那辆撞倒她的大巴车,是南通汽运集团飞鹤快客公司往返于市区和石庄镇之间的班车,车牌号是苏F29171。接到警方通知,昨天下午3点,班车驾驶员殷红彬开车赶到石庄交巡警中队接受调查。可殷红彬所述与石老太太反映的情况完全相反,殷红彬说,自己开车经过张黄立交桥,下桥时发现前方有辆三轮车横在路面上,靠近后看清楚是一名老人被压在车下,于是他靠边停车,下车搀扶那位老人。   

当时,同在车上的乘务员郁维贞反映,搀扶起那位老人后,老人还感谢他们做了好事。

    殷红彬告诉民警,后来因为考虑到班车要误点,他将老人交给一位刚好经过现场的村民,就开车离开了。当时,这位村民想拦下他,怀疑是他的车撞了老人。

当事双方完全对立的说法,究竟谁说的是真相呢!这让我们联想到了几年前的彭宇案和几天前二审开庭的天津许云鹤案,两起案件的案情和这件事儿非常类似,一方称是助人为乐,另一方称对方就是肇事者。警方将如何还原事实真相呢?

  几年前,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撞人案”依然让人记忆犹新,彭宇搀扶跌倒在地的老人,却被老人一口咬定是他将其撞倒,彭宇认为自己做好事反遭诬陷,真相扑朔迷离。后来,法院按“推理分析”,作出彭宇赔偿4万多元的判决。就在几天前,天津版“彭宇案”二审开庭,车主许云鹤一审被判赔偿受伤老太10万元,而许云鹤同样坚称,自己是停车搀扶翻越护栏而摔倒的老人。发生在飞鹤司机殷红彬身上的这件事,与彭宇、许云鹤极其相似,却有一点不同,那就是警方调查时掌握的一段监控录像,它作为证据足以证明,殷红彬不是肇事者,而是助人为乐。
   
从彭宇案到许云鹤案再到发生在殷红彬身上的这件事,之所以被广泛关注,归根结底是其涉及到人性中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善与恶,触碰到人们对于助人为乐的情感底线,拷问着社会的诚信和道德。
   
今年年初,南通直达如皋石庄的客运班线开通,有着19年驾龄的殷红彬开始跑石庄线,殷红彬告诉记者,昨天中午12点半,他开车从石庄出发前往市区,张黄立交桥距离石庄车站不远,12点34分他的车开上了立交桥。
   
警方在调查时发现,飞鹤快客公司的大巴车都安装了车辆监控系统,能够实时记录车辆前方和内部情况,立交桥上发生了什么,监控系统一定都记录下来了。殷红彬说,正是因为有这套监控系统,他觉得警方一定能还自己一个清白。
   
通过调阅监控录像,警方发现,正如殷红彬所述,班车在中午12点34分左右驶上了张黄立交桥,当车辆开始下桥时,前方道路上出现了一个黑点,随着车辆慢慢靠近,可以看到,是一辆三轮车横躺在路当中,隐约能看到摔倒老人的一条腿。
    
殷红彬说,他靠边停车后,让乘客留在车上,自己和乘务员两人下车去帮助被三轮车压住的老人。记者辗转联系到一位当时就在车上的乘客,他也证实了殷红彬是下车救人。

    目前,石庄交巡警中队还在调查老人摔倒的真实情况,而殷红彬和乘务员郁维贞因为及时停车救人,受到了大家的肯定。

                                             

法律意在惩恶or扬善? 

  ——“彭宇门”

  四年前(2007年),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撞人案”依然让人记忆犹新,彭宇搀扶跌倒在地的老人,却被老人一口咬定是他将其撞倒,真相扑朔迷离,法院最终作出彭宇赔偿4万多元的判决。两年前(2009年)的天津版“彭宇案”近日二审开庭,车主许云鹤一审被判赔偿受伤老太10万元,而许云鹤同样坚称,自己是停车搀扶翻越护栏而摔倒的老人。几天前(2011年),江苏南通再次上演“彭宇门”,主人公殷红彬或许是幸运的,靠车载录像自证清白,免去了“糊涂证据糊涂判决”的命运。

  一系列翻版彭宇案的上演,在当事人的诡辩与良心,“助人说”与“撞人说”之间,“活雷锋”与“碰瓷者”之间,法治社会的公序良俗,文明城市的道德底线,已然受到了来自论辩各方的公开挑战。更是掀起了一场舆论大风波,很多网友戏言:“行善有风险,救人须谨慎”,“良心需要监控,诚信需要搀扶”,“一位老人摔倒了,整个民族纠结了”。面对前面几次判决,很多人发出怒吼认为法律已然成为道德底线溃坝的帮凶,不再是惩恶扬善的利器!我们不得不承认不是每辆车都有摄像头,也不是每个扶起老太太的司机都像殷红彬那样幸运,当类似案件再次发生时,法律到底该何去何从?

  类似几起案件的判决遭到众舆论的批判,认为这样的判决助长了不良之风,打击了乐于助人这一传统美德的传扬,甚至法官遭到网友的人肉,二审中的许云鹤案件更是备受舆论压力。我们暂且不说舆论参与司法判决是否合法,仅考虑法官作出判决是否合法,难道法官就想“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这样的判决吗?我想法官并不二,但法官毕竟与我们不同,任何判决的作出必须遵循相关实体和程序法律规定以及自然公正原则。往往我们所听到的是一家之言或者是已然加入感情色彩、主观偏见的言论或主张,而法官必须保持中立的,通过倾听双方现场的的主张以及证据作出判断。其次,在证据不清,或双方举证相当时,法官也必须判决。此时我们公众作出的判决往往是一种主观臆断,而法官必须依据法律或者法律原则做出法律上公正的判决,此时法官判决的依据往往是“损害最小原则”。像彭玉案件中,若法官顺从“民意”作出彭宇胜诉判决,既然证据不清那如若彭宇是撞人者呢?岂不是包容了更大的恶?判决彭宇败诉,如若彭玉真的是助人者他承担的也仅仅是部分责任,“碰瓷的”老太太不仅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经受心理上的煎熬。

  惩恶扬善?对于法律来说这是一种高估,法律无法同时完成惩恶扬善双重使命,法律只能通过惩恶间接扬善,严格来说法律不关心某人是否行善,只关心某人不得为恶,他不会奖励行善者,更不会惩罚不为善者,它的功能只有一个惩罚行恶者。因为法律一开始从社会道德中脱离出来自立门户时,就是对最低道德准则的规范,其最开始的功能也仅仅是惩罚功能。在现代社会,法律就死最低限度的的道德准则。至于像乐于助人这种高水准的道德品行,并不在法律管辖范围内,这是高于法律的追求,是对人内心的一种规范,而法律仅仅是对人外在行为的规范。法律不惩罚“思想犯”。

  有人质疑说既然法律不能扬善,此类情况出现时我们是否要选择“明哲保身”,除非像殷红彬一样有充足的人证物证条件下才可以出手相助呢?我想这样的问题还是要靠更高层次的道德来回答。因为法律可以指引心存“恶念”的人作出不违背法律和最低道德准则的行为,并不能指引“好人”作出高尚的社会行为。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们只能祈盼社会诚信的全民构建,社会道德的提升。

                                           

华声在线8月18日讯 8月16日,网友在华声论坛等社区爆料,天津市车主许云鹤因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法院的判决理由之一,是“车主许云鹤发现王老太时只有4、5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网帖发出后,引发轩然大波,不少网友直呼这是翻版的“彭宇案”
不管是司法鉴定,还是医院诊断,都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许云鹤撞倒王老太,但法院却推断了一个受惊吓的理由而判定许云鹤承担40%的过错,这个审判带给社会的后果将是:看到有人摔倒,不仅不要去帮助,而且要假装什么也没看见,迅速地离去。否则,你可能存在吓着摔倒之人的事实而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个审判的影响性将在彭宇案的基础上递进一级,给本已脆弱的道德再踢一脚。
本案中王老太因未听从医生建议导致伤残,属于损害扩大,车主不应负担责任,但英明的法官还是果断地把损害扩大的部分强加给了倒霉的许云鹤。法官不但没有感受到身上责任之重大,审判之谨慎,而是发挥想象力,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做出证据确凿式的草率审判,置司法尊严不顾,置所产生的社会道德的危险导向不顾,看似公正合理的审判,其实是法官随意性的产物。
据许云鹤回忆,当时王老太横过半条马路,准备跨越护栏时被护栏牵绊,落地两步就咕咚摔倒在地。担心老太出危险,当时他立即停下车,从车里翻出创可贴给老太包扎上,并拨打了120。就在这时,王老太拿起电话,说了一句让许云鹤从头凉到脚的话,“我在马路上让车给撞啦!”
许云鹤的悲剧是因为王老太的恩将仇报,王老太的得逞是因为有了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的助长,这颠覆了道德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基本准则,引发了受到帮助的人敲诈帮助之人的侥幸心理,给了行善者更多风险,违背了社会的道德意愿。

作为一个网友,我无权要求法院一定要顾及道德,法律的公平之剑可以劈断任何有违法律约束的人或物,但我不希望法律在行使的过程中因某些法官的业务知识、道德修养的问题而成为社会道德缺失的推手,如果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那社会的纵横框架将没了粘力,最后的松散脱落必然危及每一个人。这是一个罪过,现有的已经成文的法律若没有给予这个罪过足够的支持,那么,法官就是这个罪过的制造者,是社会道德没落的黑手,是千夫所指的罪人。

                                                            

链接

南京老人瘫倒路边 过往路人不敢搀扶

2008年02月17  09:33:07    杭州网

15日上午,一位九旬老太太瘫倒在解放南路人行道上。20分钟内,过往行人无一敢上前搀扶,一位热心市民最后喊来七八名路人作“见证”后,才敢打电话报警。

据报警者女士说,当时这位老太太倒在人行道边,老花眼镜和毛线帽子都掉在了一边,嘴里吐着白沫。不知她是什么时候摔倒的。来来往往的行人路过看见这一幕,都小心地“绕个弯儿”走过,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搀扶。

我心里也有些害怕,虽然很担心老人的情况,但也不敢走近,怕事后说不清楚。”魏女士说,随即她站在五米开外的地方召集了七八名路人,让他们为自己作个“见证”,“老人摔倒不关我的事”

看到围观者渐渐多起来后,女士遂拨打了报警电话。110民警赶到现场后,迅速联系了120急救车,随后急救车赶到,将老人抬上担架送往医院。此时,距女士发现老人已经过去了近20分钟。

谈到自己“有备无患”的热心行为时,女士无奈地表示,毕竟老人年纪大了,“我要是自己把她扶起来,到时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怕会惹来麻烦。”  据现代金报

新闻回顾

南京一青年喊冤   扶摔倒老太被判赔4

去年7月,南京的一位老太太将青年彭宇告上法庭,称对方撞倒自己,要求其赔偿十几万元的损失。彭宇则称自己好心帮助那位老太太,将她扶起送她去医院,却反被诬。去年9月,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对此次事故,彭宇和老太太均不具有过错。但没过错并不代表不负责任,应根据公平原则合理分担损失。法院于是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即45876元。

彭宇称,2006年11月20日,他在公共汽车站好心扶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起来,并送其去医院检查。不想,受伤的徐老太太及家人得知胫骨骨折,要花费数万元医药费时,一口咬定是彭宇撞了人,要其承担数万元医疗费。被拒绝后,老人向鼓楼区法院起诉。

判决书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而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老太太的家人到达后,彭宇完全可以说明事实经过并让老太太的家人将她送到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彭宇未作此等选择,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

彭宇扶老太太时,现场有一名五十多岁的先生也过来帮忙,一起将老太太搀扶到路边。见老太太的侄女、儿子相继赶来,帮忙的先生就走了。先生说,老太太是自己摔倒的。一审结束后,作为此案唯一目击证人的先生高呼:“朋友们,以后还有谁敢做好事?”

此前,彭宇和他的辩护律师对判决结果的预计都比较乐观,认为老太太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是彭宇撞倒了她。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法院用逻辑推理和分析的方法做出了认定和判决。

                                  我的更多文章:
  • (2011-10-03 19:48:18)
  • (2011-09-27 12:43:17)
  • (2011-09-20 08:28:06)
  • (2011-08-21 07:38: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9·宁夏海南卷】